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范例(3篇)

时间:2024-07-23

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范文

[关键词]农村供电所;专业化管理系统;构建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209-01

农村供电的体系是建立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农村供电体系的发展和改革,农村供电系统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渐明显,从而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农村供电行业的管理水平逐渐受到了重视,供电水平的提高逐渐对供电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供电行业发展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下,相应的农村供电体系应进行专业化的管理,但农村供电行业的专业化管理仍旧局限在初级阶段,难以实现切实的专业化和精细化的管理。需要农村供电行业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专业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创新。

一、构建农村供电所专业化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1、可以提高农电职工业务技能,有助于供电所整体生产效率的提高

农电职工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员工平均受教育水平偏低。实行专业化管理,使农电员工的注意力倾注在单一岗位工作或操作上,更易在工作方法的专业化方面有所突破,更有利于掌握岗位技能和技巧,更有利于提高农电职工岗位技术水平,减少差错的发生,保证整体系统决策的正确性,促进整体劳动生产力的提高。

2、有利于供电企业专业化管理经验和优势的发挥

供电企业在变电、输电、配电、调度和营销等方面实行了多年的专业化管理,积累了大量的专业化管理经验。农村供电所实行专业化管理后与主业的衔接更加协地,是具有“双重性”的供电职工。这种“双重性”职工对于从事用电管理工作势必要分心,影响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在社会就业严重、工资待遇不高的情况下,让他们完全摆脱土地的依赖,可能性较小。尤其是目前国家对农业加大扶持力度,免除农业税和实行种子、化肥和农药等生产资料补助政策,更增加了他们对土地的依赖性。解决措施。一是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汇报,通过物价部门,适当提高农村电网低压维管费标准,在费用测算中适当考虑补贴费用,用于其不从事农业生产、雇工的补贴,使其安心从事电力生产和供电服务工作。二是适当安排节假日及星期休息时间,让其在农忙季节安心回家务农,有利于提高电力生产安全性。

二、农村供电所专业化管理系统的构建措施

1、建立规范的供电所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责

在对农村供电所的专业化水平进行衡量中,不应只注重了供电所的专业化管理的数量,而应重视专业化管理水平带来的成效。同时,在对农村供电所的行业管理衡量过程中,不仅应注重相应岗位的细分程度和专业化的划分晨读,而应对专业化管理是否适应生产、经营的需求、是否能促进生产工作的流程进行优化发展等方面进行考量。从而,农村供电所专业化管理的改进过程中,应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对供电所的岗位设置进行调整,从而能符合农村生产、经营以及管理的切实需要,最大限度优化工作流程。同时应对供电所岗位职责进行明确,从而致使相应的专业化的管理进行权责明晰的保证,实现相应责任的落实。农村供电所的专业化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各供电所管辖的实际范围、供电所人员的工作能力等管理现状,对供电所的岗位设置进行管理。通过充分考虑实际工作流程中的具体需要,实现各个专业岗位的衔接。通过实行“一长四员,一室两组”的岗位设置。将供电所的岗位分为:供电所长、安全管理专责、技术管理专责、营销管理专责和综合管理专责五个岗位,有效整合了农村供电所的岗位设置,实现了专业化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并且能在对供电人员进行管理基础上,提高了供电员工的工作效率,实现了供电所工作流程的优化。

2、在供电所的组织机构上,采取“扁平式”管理方式,压缩管理层面

将生产、营销、客户优质服务做到定员定岗,实现营配分开、抄收分离,供电所的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负责、人人有事干的良好局面。供电所设置了以所长为第一责任人,负责供电所的全面工作。下设两组一室(即生产组长、营销组长、客户服务室组长),生产组长主要负责供电所10千伏线路、设备维护、临时抢修工作的管理,对农网升级改造的规划工作提出自己的建议,加强配电网络的有效建设,并负责生产口径的日常考核。营销组长主要负责线损管理、低压线路维护管理、电费回收、用电稽查与反窃电工作,并负责营销口径的日常考核。客户服务室组长主要负责营业厅的事务,受理用户业扩

报装、迁址、更(改)名字等营销业务,建立用户档案,同时负责标杆班组建设工作的总体协调,督促生产组、营销组人员完成各种记录。

3、做好节能降损管理

线损率是供电所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同时,线损管理涉及面广、影响大,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技术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工作,线损管理水平的高低,特别是低压线损率指标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县供电企业全省同业对标的排名,体现了供电所的营销管理水平。

(1)供电所在每年年底对各变台开展理论线损计算,根据理论计算的结果,确定第二年各台区的线损考核指标值,设立线损考核指标和激励指标,让台区管理员心里有一本“明白帐”,自己达到什么线损率,会得到什么样的奖励或处罚,考核结果一旦确定,严格兑现。

(2)供电所按月召开经营分析会,分析线损变化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监督落实和反馈。对线损指标连续三个月超过供电所规定指标值的,起动供电所跟班稽查程序(即由营销组长牵头,组织供电所管理人员下到台区,跟抄、检查用户接线、封铅等情况),对发现的问题供电所组织集中整改。

(3)从技术上降低线损:1)抓住农网升级改造机遇,加强电网电源点的建设;2)合理规划和设计10千伏和低压线路,改造供电所卡脖子的配电线路;3)采取小容量、多布点,合理确定变压器的安装位置,缩短低压线路的供电半径,提高供电质量;4)在10千伏供电线路上,加装无功补偿装置(带智能投切功能),以提高功率因素,降低线损;5)加强设备维护,做好三相负荷不平衡的调整工作,使电流的不平衡度在规范要求之内。

4、对农村供电所进行合理布局,降低专业化管理成本

农村供电所的专业化管理应通过对供电所以及相应内部管理模式进行突破。具体的专业的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农村供电所的具体实际进行专业化的改革和发展,通过对供电所的合理布局,在满足农村供电需求的合理范围内,最大程度减少农村供电的供电所的布置。并有效整合供电所,实现了供电所的规模扩大化,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从而实现农电专

业归口管理。此外,合理布局供电所还可以减少供电所管理费用,降低房租、通讯、交通、物资占用等。

参考文献

[1]张云.要重点规范农电管理与服务[J].华北电业.2001(05).

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范文

一、温县农村公路的基本现状

温县位于河南省焦作市西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面积476平方公里,人口42万,是三国著名军事家司马懿故里,太极拳发源地、“四大怀药”原产地。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温县交通运输局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解决农民出行难为己任,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市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大好机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20__年以来,先后投资近2.2亿元,实施了南仓线、马武线、沁龙线、陶沁线、陈家沟旅游线等140公里的县道二级路改造工程、270公里的村村通工程、130公里的乡道改建以及24公里的村道改建工程,完成农村公路桥梁21座,实现了温县农村公路建设的历史性突破。截至20__年底,温县农村公路总里程972.99公里。其中县道182.082公里;乡道210.046公里;村道554.066公里,专用公路26.04公里。全县公路网络逐渐趋于完善的同时,农村公路的日常管养,将是下一步工作的主题。如何最大限度延长农村公路使用寿命,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效益,确保其完好畅通和持续发展,从当前形式来看,只有加强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才能得以保证。目前,该县县道已全部列养,而乡道210.805公里列养里程却只有12.139公里,仅占0.5%,村道基本没列养。由于受资金限制,农村公路有些路段的管养工作处于无人养护、无人管理、水毁工程得不到及时修复状态,导致了只建不管,重建轻养,公路损坏严重,逐步形成了新的“行路难”局面。

二、农村公路管理与养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全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滞后的问题十分突出,管理养护主体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养护资金缺少稳定渠道、养护质量不高等问题直接影响农村公路正常使用、行车安全和长远发展。

1、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系尚不完善,责任落实不到位

笔者调查中了解到,省、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意见虽然对县道、乡、村道公路的养护管理主体作了明确规定,但由于农村公路管养面广线长、涉及层次多、管理难度大、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而且安全管理责任也十分重大,因此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成了一个谁都不想管的“烫手山芋”,能拖则拖,能不管则不管。从目前管养推进、运行状况看,县道养护管理工作责任比较明确,县级交通局和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责无旁贷,虽通过建立乡镇农村公路养护站进行养护,路容、路况有明显改善,但乡、村道养护责任归属乡镇,但因省补资金经费专款专用,“活动经费少”,地方配套资金又没有,乡镇基本上不想管,养护管理“缺位”现象普遍存在,甚至部分乡镇政府认为养管工作就是交通部门的事,没有把乡、村公路管养工作纳入正常的政府日常管理范畴。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主要依靠交通部门推动,工作进展慢。

2、康庄工程“先天不足”,遗留问题多

目前,温县农村公路管养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村公路排水沟、路肩设施处理简单,路肩宽度不够,有的根本没有路肩,使农村公路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二是有的桥梁公路防护设施没到位.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三是乡村公路设计标准低,抗灾能力弱,水毁修复资金量大;四是安全标志等配套设施不全,安全设施维护能力薄弱。五是沿线村民公路晒粮、垃圾倾倒现象严重,公路通行环境卫生差,整治难度大。

3、公路违章现象严重,路政执法力度薄弱

目前,村道管理主要采用以乡村为主,公路路政管理部门配合的做法,这种管理只是一种过渡性措施,要实现路政全方位管理,仅靠路政部门是力不从心的。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目前主要存在五方面的问题:一是路政管理人员严重不足,乡镇路政协管网络不健全,路政管理机制不够完善,面对线长、面广的乡村公路管理难度大。二是建筑红线控制难度大,少数乡镇干部对红线控制区建设把关不严,沿线个别群众未经审批随意违章建设,随意损坏公路设施。三是农村公路大多穿越乡镇、村,由于农民生活习惯造成路肩、路面堆积物,打谷晒场,公路用地范围违章堆积、违章建筑等侵害路产路权现象严重,已经极大影响了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畅通和可持续性发展。四是公路路肩种植物现象较多.违章占地现象普遍。五是近年来超限超载车辆的增多,使农村公路使用年限难以保障。六是乡镇管护站维护路产路权的意识不强.管理业务有待提高,路政管理依赖思想严重。

4、农村公路管护技术水平低,养护质量难以保证

对于乡镇政府来讲,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是新生事物,乡镇公路管理站从站长到农村公路监管员都由乡镇干部兼职,缺乏公路建、养、管工作经验和专业技术,对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自身感觉无从下手,加上乡农村公路养护工基本上都是文化低、年龄偏大、缺乏应有的养护知识的农民,由于工资待遇不高,变动频繁,且知识接受能力低,培训提高难度大等原因,养护工只能进行一些路面保洁等基本工作,不能很好的进行预防性养护,直接影响了公路养管质量。

5、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正常的养护和管理需求

《河南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意见》明确,按照“县乡自筹、省市补助、多元筹资”的原则,多渠道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但由于温县部分乡镇财政困难,资金筹措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政府重视程度因人而异,县乡自筹在部分乡镇有名无实,而省补资金(省级补助资金标准为县道7000元/km.年、乡道3500元/km.年、村道1000元/km.年)仅仅够能满足日常保洁,无法维持正常养护,更谈不上大中修养护。同时由于养护体制实施前,县、乡、村道失养情况普遍严重,加之超限运输车辆绕逃农村公路问题严重,农村公路养护成本大为增加,更加突显了养护资金不足。

三、做好农村公路养管工作的几点对策

从温县农村公路现状看,要解决农村公路养管中存在的问题,使农村公路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务必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一)建立健全责任明晰、监督有力、运转有效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长效机制

1、建立统一的乡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

县里要对乡级农村公路管理站应根据农村公路养管公里数核定人员编制,配备乡镇专职交通管理管理人员,经费由上级交通部门和县财政统一核拨。

2、规范考核,加强监督.完善管理

公路养管工作的监督考核制度是交通部门通过多年实践得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举措,在规范考核、加强监督工作上应从四个方面加大力度: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重视农村公路的养管工作,要将其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内容。二是行业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考核制度,规范考核程序,严肃考核纪律,履行好监督考核职能。三是监察、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公路养管经费使用、收支情况进行监督,规范经费管理。四是乡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公路沿线村级组织的作用,履行好农村公路养管主体的职责。

3、探索创新管养模式,走公司化专业化养护路

近年来,温县探索了统筹统养的半专业化养护模式和以养护工养管为主,村两委助养协管等模式。但随着农村公路养管工作的全面展开和深入推进,现行模式已无法满足养管工作的要求,不利于养管工作向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推动,因此,必须在探索创新管养模式上,不拘泥于形式,以养好路为目标,选择农村公路养护走道班、公司化路子,朝专业化方向发展。大中修工程可通过招标、委托给专业养护企业进行,日常养护既可以由镇或村组织采用日常性、集中性、季节性养护相结合进行,也可以承包给个人,按照养路的好坏或达标率情况,拨付养护资金。交通公路部门负责做好监管和技术指导,加大对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真正做到:责任在乡镇,受益在群众,逐步形成“政府监督、行业管理、主体负责、承包人实干”的农村公路管养保证体系。只有这样,农村公路养管质量才能得到保障,养护工队伍才能稳定,养护水平才能显现,农村公路才能始终确保良好的路况.

(二)理顺关系,明确责任

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必须根据《公路法》规定和交通部颁布并于二0__年三月一日开始实施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理顺关系、明确责任。县境农村公路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形成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养护管理体系,来保障农村公路的各项养护管理工作得以正常开展。

1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让农民成为农村公路的主体

长期以来,农村公路的发展一直是交通主管部门负主要责任,而农民常抱着“等、靠、要”的思想观念。随着“通达”“通畅”工程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对农村公路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他们出资出力,成了建设主力军。农民是农村公路的直接受益者,将农民摆到农村公路建、养、管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实行民路民建、民养、民管、民享,有益于农村公路养护事业的健康发展。

2、建议在乡镇设置一名专职的交通协管员,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规划和建、养、管工作

因农村公路点多、面广、线长、管理难。农村公路建成通车后,无人养护、无人管理,导致建而不管、修而不养、公路损坏严重,形成了新的行路难问题,在乡镇设置交通协管员,就是要求他们对辖区内农村公路的规划、路政、养护管理掌握第一手资料,严格控制公路两侧建筑红线及五杆埋设(电力、电信、广电、移动、联通),避免公路街道化,组织、协调、指导群众把农村公路养护好、管理好。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衔接县与乡、乡与村的联系,协助县级交通部门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3、县级公路管理部门应积极做好行业管理工作

农村公路管理部门应充当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监护人,着重做好养护质量的考核工作,做好交通协管员、养护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指导培训及协调管理工作,做好养护资金专款专用的审核工作。

(三)强化管理,建立一支县乡村联动的路政管理网络

I、实行属地管理,采用县—乡—村联动的三级管理模式

应将路政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延伸至农村公路,明确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县、乡、村三级职能,建立一支由路政管理员、路政协管员、路政信息员组成的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网络。实现行业主管部门与乡镇政府、村两委管理职能的有机结合,将路面洁障、违章占道等日常工作责任落实到乡镇政府和沿线村级组织,把乡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纳入乡镇对村两委综合考核内容,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形成农村公路的管理合力,弥补村道路政管理的空白。

2、建立联合审批制度,确保建筑控制区的管理

交通、国土、建设等部门,应建立统一的公路边建设项目审批,加强对建筑控制区的管理,建立联合审批制度,将路政管理前置到工程建设阶段,杜绝违法建设行为。

3、多方联动,提升公路管理质量

农村公路的管理,牵涉到方方面面,农村公路路政管理要通过政府部门的职能和利用公安、工商、土管、规划等派出机构,由乡镇政府牵头,协调联动,实行综合治理,努力解决农村公路普遍存在的占路为市、集市占道,乱搭乱建等问题,保持路容路貌,维护路产路权。

4、严罚,加大治超力度

超限超载运输对农村公路的损失同公路水毁一样严重,公路管理部门和交警部门要严把关口,严罚超限超载车辆。各级党委政府要支持关心治超工作,要给管理部门创造一个良好的治超环境,确保公路完好和使用年限。

(四)建立稳定、长效、保障有力的农村公路管养资金筹措机制

1、落实管养资金渠道

政府应尽可能设立乡道、村道养护基金,养护基金的来源可通过各乡镇每年拿出财政转移支付民办交通费的20%至50%,交通部门每年筹集部分,县财政每年配套部分共同作为养护基金。乡村公路养护基金的使用,由各镇、村提出申请,县交通主管部门根据申请与各镇、村签订养护合同,并报县政府备案,乡镇公路养护站按合同组织施工。其使用情况,由县政府组织考核,接受县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另外,还可采取社会各界的捐赠、赞助资金和将公路旁树木经营权和公路冠名权拍卖,公路两边空地优先开发权换取的升值收益分成、上级交通主管部门提供的以奖代补资金等办法,筹措资金对农村公路进行管理养护。

2、设立农村公路养护专项资金

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范文篇3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县委十二届十一次全委会精神,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切实转变干部队伍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情,破解矛盾,落实工作,服务创业,推进创新,着力打造“务实、创新、高效、廉洁”的机关形象。

二、主要内容

“一线工作法”的核心是干部下基层,价值在于“一线”发现问题、“一线”解决问题,加强机制建设,大力实施对接大桥三年行动计划,提高机关执行力。机关干部要带着问题走进基层、带着思考走向实践、带着感情深入群众,主动解决“一线问题”,化解基层矛盾,形成为村、群众快捷方便工作服务的长效机制。

一是要搞好调研,当好参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以“三农”工作方向性、深层次、全局性问题为重点,有针对性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和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等各类专题调研活动,为县委、县政府决策当好参谋,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是要抓好协调,合力推进。发挥农办为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是要服务群众,破解矛盾。对于农民群众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做好解释工作,并向县委、县政府领导如实反映,逐步加以解决。对“三农”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加以关注,并跟踪督查,及时反馈。

三、重点工作

围绕加快城乡全面融合发展目标,按照“对接大桥、转型跨越”和《关于推进和美新农村建设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等工作要求,推行“一线工作法”,不断推进我县农村发展,打造幸福美丽新家园。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不断推进农村集聚发展。以农房“两改”为统领,以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为核心壮大集镇建设,启动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25个,完成下山移民350户,危旧房改造400户;以人口集聚为前提着力培育中心村6个,按照“统一布局、盘活存量、补缺补角、有增有减、节约有余”的原则改造基层村,立足下山移民工程缩减弱小村。

(二)加强农村综合整治,全面深入改善农村环境。重点打造港大桥连接线“靓丽主轴”,建设两带三线“美化走廊”,构建“一镇乡(街道)建设一整治精品带”,推进整镇(乡)整村创建。落实长效机制,开展新农村建设服务标准试点,推广“门前三包”制度,使全县40%的村常态化推进。结合“一户多宅”集中清理,推进零星宅基地整治100个村。创建市级全面小康村7个。增加农村绿化种植面积,促进村庄环境整治。完善路网、水网、线网设施为重点,深化村庄整治。

(三)拓展集体经济增长渠道,切实促进农民创业增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量争取达到2亿元,转化经济薄弱村50个,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60%以上。提高农民增收技能为关键,培育农家乐新型经济为新增长点,市级以上特色村(点)提升3家。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拓宽创业渠道,鼓励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培训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完成培训农民1.5万人次,其中转岗技能培训后就业转移率达80%以上。

(四)指导服务农村产权改革工作,宣传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不断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充分发挥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作用,规范农村产权交易行为,扎实推进农村产权和生产要素有效流转。利用市场这个无形的手把农村资金、资产、资本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使城市资本、工商资本以及农村优质的资本向现在还相对比较滞后、弱势的农村产业进行配置,提高农业的产出率。积极宣传金融支农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惠农力度,新增农业贷款8亿元。

四、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全体干部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领会“一线工作法”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切实把推行“一线工作法”作为深化作风建设、推进“三农”工作的重要措施来抓。为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成立以主任为组长,三位副主任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由邵逸群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叶继红同志为办公室副主任,统一负责做好这项工作的综合协调指导。

2、组团服务,联村帮户。领导班子和全体党员要做好表率,切实用实际行动来践行“一线工作法”。由各线领导带头,实行“领导+科室+干部”组团服务方式,联村下乡开展工作,每周不少于2天时间,做到“联一村、帮一户”,真心诚意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在一线创造工作业绩。

3、抓好落实,注重实效。各科室要按照“一线工作法”的具体要求,把“一线工作法”与本科室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基层,积极实践,努力提高一线工作能力,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求,切实解决农村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实际问题,确保该项工作取得实效。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