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工作基础知识范例(3篇)

时间:2024-07-24

农村基层工作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农村干群关系群众工作群众基础

构建和谐的农村干群关系,是确保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笔者对安徽省临泉县20余个乡镇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以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和入户走访为主要形式,调查对象包括乡镇干部、村干部和农村群众,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7份,有效回收率为95.7%。调查显示,农村干群关系总体和谐,但也存在着问题:近60%的农村群众认为干群关系很密切或比较密切,21%的群众认为干群关系一般,12.5%的群众认为干群关系很紧张或比较紧张。这说明,受诸多因素影响,干群矛盾普遍存在,个别地区干群关系仍比较紧张。只有采取有效措施缓和农村干群矛盾、改善干群关系,才能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

一、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维护农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P82要改善农村干群关系,巩固党群干群血肉联系,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切实维护群众权益。

(一)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村群众利益。土地是农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必须严格依法保障农民对其承包土地的使用和收益权益,对农户宅基地物权也要给予保护。在征地拆迁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土地征用制度、拆迁补偿制度,给予合理的补偿。在现有政策条件下,要积极引导、鼓励群众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使群众享受到基础的社会保障。在有条件的地区,农村基层干部要带领群众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为服务群众夯实物质基础。并且,应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群众维权机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涉及利益的纠纷必须高度重视,迅速做出回应,认真解决。

(二)农村基层干部要增强“公仆”意识。“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2]P165必须树立科学正确的权责观念,坚持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在群众立场上考虑问题、处理问题,做到感情上贴近群众、利益上维护群众;在行动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养成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向群众负责和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只有把握好身份定位,把自身融入群众之中,农村基层干部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和谐密切的干群关系才能建立起来。

(三)农村基层干部必须要加强作风建设。“要更加强化问题导向,盯住作风问题不放,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3]必须牢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事业观,增强为民服务的自觉意识,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要加强廉政建设教育,把反腐倡廉列入农村基层干部日常培训的教材中,经常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警示教育,依托文化书屋、文化墙和宣传栏等载体,宣传廉政文化。对个别腐败分子必须予以严惩,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确保农村反腐倡廉工作取得实效,维护农村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二、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农村群众工作机制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是适应现阶段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部分干部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影响了当地的发展,也是导致当地干群关系不够和谐的重要因素。“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4]P526必须建立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群众信服的农村干部队伍,才能更好地为农村群众服务。

(一)必须从健全选人用人管人机制入手,在农村基层干部来源上下功夫。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依据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那些政治可靠、能力较强、作风优良、群众信任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上来;要拓宽农村基层干部的来源,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中选拔干部;有计划地把大学生村官充实到乡镇和村两委班子中去,为农村基层干部补充新生力量;推行“公推直选”,让群众把自己信任的人推选出来为他们服务;在农村基层干部选举中要确保公平、公开、公正,严厉打击拉票贿选、买官卖官等行为;健全农村基层干部考察考核制度,全面考核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尤其是要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

(二)要建立完善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机制。科学系统的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教育培训必须要贴近现实、突出实效,做到农村基层干部缺什么就补什么,想学什么就教什么。要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农村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增强他们为群众服务的观念。要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切实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要通过教育培训将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培养成“多面手”,既掌握管理科学知识,还掌握法律知识,也掌握农村生产生活中所需要的各种实用技能。打造“长、宽、高”型干部,即有一技之长、知识面宽、整体素质高的干部。

(三)要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充分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村基层干部处在群众工作的第一线,任务重、压力大,面临的矛盾多、工作环境差,要坚持用事业激励人和用适当的待遇留住人。一方面,对工作努力、成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农村优秀青年干部要优先提拔重用,解决他们的政治成长问题,使他们感到事业有奔头、工作有劲头。另一方面,经济待遇上要有保证,无论是乡镇干部,还是村级干部,要保证其合理的经济待遇,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这样既有利于干部安心工作,也有利于强化干部管理。

(四)建立完善农村群众工作机制,为密切干群关系提供制度保障。农村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必须建立科学系统的群众工作机制,使干群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地沟通互动,推动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机制,提高农村干群之间的沟通频率和效果。要把加强联系服务群众放到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来认识,要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氛围,形成长效机制。要建立完善群众参与决策机制,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建议权和参与决策权。要深入基层体察社情民意,集中民智民力,建立健全群众参与决策制度,完善决策的程序和规则。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公开公示,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要完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在农村干部和群众之间建立畅通无阻的利益诉求表达通道。在群众遇到困难时,要做到有地方找、有部门管、有干部处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能及时地反映给相关部门和干部,各种矛盾和纠纷能及时化解。要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协调机制,及时协调处理农村社会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尤其是涉及干群矛盾、干群冲突的,能迅速做出反应,及时调处排解,防止矛盾的蔓延和激化。要完善帮扶救助机制,帮助农村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尤其是一些老弱病残和鳏寡孤独者必须要加大对他们的帮扶救助工作,保障其最低生活需要,使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不至于因陷入绝望而对政府和干部产生不满。

三、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村群众的综合素质

在农村群众工作中,干部是主体,群众是客体。农村干群关系能否和谐密切,一方面取决于农村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与工作方法,另一方面也受农村群众自身素质的制约和影响。部分农村群众的文化水平偏低,维权意识较弱,维权方式不当,法律意识缺失,对干群关系也会造成不利影响。要构建和谐稳定的农村干群关系,必须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农村群众的综合素质。

(一)加强教育,提高农村群众的知识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要普及义务教育,保证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基础教育,为提高群众综合素质打下良好基础。要加强村文化室、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惠民文化工程建设,利用这些载体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来提高农村群众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要加强政治方面的宣传和教育,让群众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加强普法宣传工作,增强农村群众的法律意识。没有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就不可能全面推行法治化,必须把农村普法工作放到重要位置。要拓宽农村普法宣传途径,通过法律知识讲座、法制文艺宣传、送法下乡和远程网络教育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村群众法律意识,引导农村群众养成学法、知法、守法和用法的习惯。

(三)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农民创收增收。现阶段,农民收入总体偏低,而且随着社会阶层分化,农村群众之间收入差距也逐步拉大,这是农村社会矛盾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鉴于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经商,留乡务农人员总体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知识技能缺乏。要通过培训班、示范户等形式,加速新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基层干部要率先掌握生产技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只有这样才能既树立农村基层干部的威信,又增进干群之间的感情,有助于密切农村干群关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冯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农村基层工作基础知识范文篇2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执政的重要组织基础。广大党员是党执政的主体力量,也是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主力军。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农村党员在党员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搞好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使广大农村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和组织基础。

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组织基础,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使其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是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也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最终执行者,其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直接影响着我们党能否在广大农村卓有成效地开展各项工作。目前,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强,缺乏带领广大农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领,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能力。因此,抓住领导班子这一“牛鼻子”,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坚强领导集体,是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杭州市而言,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农村既面临更广阔的市场,也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如何抓住这一机遇,提高竞争优势,使农村经济跳出固有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领导班子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日益复杂的环境中把握大局,正确决策。目前,一些基层领导班子成员虽然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但却缺乏新知识、新思维,无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只有通过再学习、再实践、再积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开展工作,将战略目标化为现实行动。

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组织基础,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每一个党员都是党组织的细胞,一支强有力的党员队伍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有力保障。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党员队伍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老党员党性强,但由于文化程度偏低,缺乏现代知识,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些年轻党员具有脱贫致富的本领,但由于对党的认识不深,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不强,也难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与此同时,随着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农村党员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因此,如何抓好新形势下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一方面,应加大对广大党员的思想教育和党性教育,通过集中培训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增强党员的政治责任感,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党员在群众中的先锋模范形象;另一方面,应积极创新工作体制和机制,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在注重发展新党员的同时,不断加强对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的管理,使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与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相适应,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组织基础

农村基层工作基础知识范文

【摘要】本文阐述了湘西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成效,分析了存在问题和原因,提出搞好湘西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对策: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结构且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加大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力度。

【关键词】湘西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党组织建设

“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鲜明特点。”[1]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湘西地区由于其地域的特殊性,“老、少、边、穷”成了该地区的代名词,为了带领该地区脱贫致富,共建和谐社会,湘西农村地区的基层党组织理应发挥领头羊作用。所以,对湘西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亦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湘西地区的一部分县委组织部、乡镇党委、村支部、农户进行调研,从多个视角了解湘西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情况。

一、湘西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成效

1、湘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呈良好态势

在党的十召开之后,湘西农村地区的基层党组织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纳入重要轨道。通过抓党建工作,努力促进湘西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首先,党组织带动农民根据当地现有的资源进行经营,比如茶叶种植、特色中药材种植,为当地增收做出了贡献。党组织带领农户使用“红色股份”等发展经济的新模式,有效地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次,湘西农村基层党组织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使湘西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再次,湘西农村基层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通过党员干部下访、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等形式了解农民群众的困难、并协助其解决。湘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这些做法促使湘西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和谐可喜之势。

2、湘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建设不断优化

以“服务”为宗旨,湘西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在不断优化。湘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优化组织建设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第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把选好配强班子作为提升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核心内容。通过村支两委换届选举,把一批能人、文化水平高、年富力强、群众呼声高的人选进了村级班子。第二,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力度,积极开展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开展党员干部集中培训工作,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为党员干部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平台,使其增强党性,提高“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第三,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尤其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以来,湘西农村基层党组织更加注重对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践行,将民主落到实处。

3、湘西农村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不断强化

湘西农村基层党组织狠抓作风建设,干部工作责任和为民服务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一些农村地区更是在日常工作中将党组织的作风建设内容予以具体化、常态化。党组织领导带头发扬党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建设,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带头实行接待在食堂开支,实行办公用品定点采购、专人负责、带头执行财务制度,严格报账审批程序;充分利用宣传窗、宣传栏张贴改进工作作风、中央八项禁令,党组织的作风建设强化了,也能更好地投入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工作之中。

4、湘西农村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不断完善

制度建设为湘西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湘西地区在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等制度的同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了“三制一卡”制度,即党建责任制、党员承诺制、考核评价制、承诺行动卡。不同的县又“因地施策”,为农村基层制定了相应的政策:花垣县在全县村级组织和村级党员中实行“六制工作法”、泸溪县制定了服务农村基层的“十项服务制度”、古丈县制定了“预安销号”制度等,村级党组织根据自身特点也予以了制度创新,马王溪村的“一核两列三层级”制度就是优秀典范。为了确保制度的落实,湘西农村基层党组织还建立了相关的考核评价机制、奖惩机制。

二、湘西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1、党员服务意识淡薄

“党不是向群众发号施令的权力组织,也不是行政组织和生产组织。”[2]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党员服务意识的程度决定了党员为民服务的程度。从对湘西一部分农村地区的调研中得知,湘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意识均不足。80%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重发展轻党建”的思想认识,对抓党建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只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的发展,更没有凸显党的服务型建设,导致党组织的服务意识淡薄。30%的群众表示党员主动为其解决过生活中的困难,而有70%的群众表示他们基本没有得到党员干部和党员的主动扶助。一半以上的党员认为是上级党组织要求上报帮扶对象的时候才会主动去关心群众,平常很少主动联系、关心群众。

2、党组织服务能力不足

根据调研可知,60%的党员认为自身的能力不足,自己要谋生存、求发展,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帮助农民群众,30%的党员认为没有党组织的号召与组织,所以自己也没有主动为农民群众做实事,10%的党员认为,服务于群众,对于自身没有帮助,认为帮农民群众排忧解难后,自己不会因此获得升迁。在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农民除了希望党组织带领他们谋收入外,他们也有了更高需求,这给党组织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新挑战。湘西地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普遍缺乏创新,思想不够解放,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也不强,服务的内容也很单一,大多是致力于服务经济的发展,而对服务农村的法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几乎还是空白点。

3、党组织的服务条件不足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湘西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离不开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其提供服务的条件。据调研结果分析:湘西地区只有30%的村级存在集体经济,多数乡镇中的行政村90%没有或者完全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大多是依靠上级的补助,难以维持村支部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更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需要。即使少数地区在党组织的带领下,通过利用当地的资源或者开展“红色股份”模式的集体经济运营,但还是不能解决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受地域的限制,加之湘西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底子弱,使得更多地方发展集体经济时困难重重。集体经济的缺乏,使得党组织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必要的经济基础和物质依托,这严重阻碍了湘西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

三、湘西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1、经济体制转型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挑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和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人们的逐利行为也公开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党员注重自身利益的获取而削弱了服务意识。农村“实行土地承包之后,农户获得了土地使用权,家庭的生产经营功能得到恢复,农户取代生产队成为经济活动的基础单位。村落组织则失去了管理农村居民的经济调控手段。”[3]人们的集体意识越来越淡薄,个人意识却日渐膨胀。在这个偏远、贫困的湘西农村地区,党组织建设的思想也陈旧、保守,缺乏服务意识。经济体制转型后,该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导致党员重自身利益、轻服务意识现象的加重。

2、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结构不合理且相关机制不健全

湘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其服务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其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第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年龄结构不合理,在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中,党员年纪偏大、缺乏活力,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25%左右。第二,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党员的文化水平偏低,高中及高中文化以上的占30%左右。主要原因是流动党员多、大多数有知识的青年外出务工,发展年轻党员难。其次,相关机制不健全也是导致其服务能力不足的原因。农村基层党组织中缺乏对党员的教育培训机制,使其无法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来服务于农村的发展;没有建立健全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不能使广大党员及时、充分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不能及时找到提升服务能力的关键点。

3、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基础薄弱且重视不够

湘西地区是一个“老、少、边、穷”地区,贫困与落后也成为了湘西农村地区的显著特征。尽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湘西农村地区的经济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地处边远地区的湘西农村,交通闭塞,获取现代信息的途径狭隘,无法获取优秀的市场与资源。虽然国家政策进行了倾斜,但是湘西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很不完善,这些条件都导致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基础薄弱。其次,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视不够。他们认为在这个贫困落后的地区发展集体经济很难取得成效,对发展集体经济没有信心,且认为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条件下,以一家一户为主体的经营模式已将发展集体经济的效用边缘化了,为此认为发展集体经济也无多大必要性了。

四、湘西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

湘西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是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前提条件。第一,湘西农村基层党组织应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端正了广大党员的思想,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民。第二,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反对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建设积极向上的风气。第三,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用制度的刚性来约束党组织和党员的行动,于行动中提高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意识。第四,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廉政建设。领导干部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识,即使在落后的湘西农村地区,也要预防腐败。党组织应加强对党员的教育与管理,保证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不受损害。

2、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结构且建立健全相关机制

结构决定功能。湘西农村基层党组织结构合理有利于其服务功能的发挥。优化湘西农村基层党组织结构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使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年轻化。村支部的干部应树立全局意识、转变自身保守的观念,积极发现与培育接班人,多给当地青年锻炼成才的机会。其次,党组织应在农村开展党的教育活动,提高大家对党的认识,吸引一些优秀青年向党组织靠拢。第二,提高党员的文化水平。党组织将党员的学习常态化,定时间组织党员进行理论学习并对阶段性的学习进行考核,以达到更好地督促党员进行学习的效果;为党员学习搭建平台,除了定期进行学习外,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通过网络等资源为党员学习创造条件;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也是提高湘西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实施对党员的教育培训机制,可以邀请县委党校的老师来基层给党员上理论课,或者输送党员去党校进行学习。在党组织内部实施监督机制、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奖惩机制,让党员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成功与不足,并对优秀的党员进行表彰,对表现不好的党员进行惩处,通过一系列机制的运行,提高湘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

3、加大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力度

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的发挥深受农村集体经济水平的影响,而湘西农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没有财政收入的保障,湘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发挥服务功能时受阻,他们不能修建好的活动场所,或者只能修建标准低的活动用地。加大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力度,首先需要党组织的领导干部转变意识,从思想上认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不需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错误观念。党组织的领导干部在思想观念转变后,就要带领农村广大群众付诸于行动。湘西农村地区受地域条件的限制,其发展集体经济必须强大“自我造血”的功能,第一,利用当地的有效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比如茶叶、崭獭⑩ê锾业龋让当地的资源成为产业优势。第二,湘西农村地区应积极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模式,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与农民的积极性进行契合、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契合,整合农村中现有的资源,在不损害已有利益的前提下,将资源的效用最大化,湘西吉首市的“红色股份”模式就是一个成功的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好方式。

从党的十作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战略部署以来,湘西农村基层党组织予以了认真贯彻,并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这个“老、少、边、穷”地区实现凸显“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任重道远。党组织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作一个“服务农村发展”、“服务农村群众发展”、“服务党员发展”的服务型党组织。

【参考文献】

[1]高峰.浅论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的基层党组织建设[P].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10.

[2]刘强.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D].湖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10.28.

[3]陆学艺主编.内发的村庄[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