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西瓜》说课稿(整理3篇)

时间:2024-09-01

《吃西瓜》说课稿篇1

一、教材分析:

1、说课内容:北师大版第六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中《吃西瓜》一课。

2、本课属于新课标教材中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部分数的运算范畴。本节课结合小熊吃西瓜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也为第二学段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打下了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加减的实际意义,体会学习它的必要性。在探索分数加减法法的计算方法时,借助直观的图形演示,算法就不难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而“数形结合”本身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3、目标分析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整数是从一个一个数开始的,儿童生活里有这个经验。分数是建立在等分某个单位开始的,并且是不可分的,儿童生活里没有这样的经验,而且表达方式也不相同,读数的方法也不相同。

尤其是分数既表示一个量,又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小学生较难理解。《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这节教材的要求是这样的: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根据教材地位、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认识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力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学法分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着眼让学生有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只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求问题的答案。教法: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学法: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辩论。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析

1、遇困求知、导出分数

(1)把4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

(2)把2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

(3)把1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

设计意图:这一阶段的教学,复习“平均分”,从每份是整数过渡到每份不是整数,自然引出分数。

(1)(2)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3)题对学生发出了挑战,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自主创造,探究分数

(1)这半块饼怎样表示?请大家想一个办法。设计意图:(学生自由创造)(指名学生汇报所想符号,并说出意思)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在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来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原来学的数不能表示这“半个”,需要创造一种新的数—分数。(出示课题)

(3)你想知道分数的哪些情况?

(4)你准备怎样学习?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对课题和遇到的新的数学问题,提出所想知道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和问题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就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策略意识。

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重点筛选以下三个问题作为本课目标:

1、分数表示什么?

2、怎样读?

3、怎样写?

(5)现在就请同学们借助于学具和课本自主探索。让学生通过学具的折叠、涂色、不仅自己学会了什么是,什么样的结果是。在学习过程中,借助于讨论、交流,还能把分数的意义向完整的整体均分推进,体现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6)教学。

①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在横线下面写“2”,要表示这样的一份,在横线下面写“1”,写作。读作二分之一。(出示课件)

②指名学生说出的意义。

③举例说明的具体含义。鼓励学生发挥想象。

④有了分数,我们就可以解决许多问题。这只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得这块饼的()这只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得这块饼的()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适当总结,让学生形成的初步概念。再通过举例说明分数的含义又回到日常生活中,促使学生经厉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过程。

《吃西瓜》说课稿篇2

一、说教材分析

《吃西瓜》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分数并理解了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为学生以后学习复杂的分数计算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借助数形结合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与探索,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并进行母爱教育。根据数学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其中探索用1减去一个分数的运算时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学理念,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直观演示、设疑激趣、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活动性与主体性。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得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以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史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的基本理念。这一节课,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整个教学活动设置成一个个故事情节,贯穿始终。

(一)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课一开始,我从大熊和小熊吃西瓜的故事引入(课件),通过创设这样的一个温馨有趣的情境,一方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明确了方向。

(二)数形结合,学习新知

第一个知识点: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数小于10)的加法运算。数学史,我主学生尝试列算式,重点探索82+83=?"怎么算。在探索过程中我分3个阶段进行。

(1)学生首先拿出圆形纸折一折,涂一涂,然后四个小组互相讨论,寻找答案。这个环节是学生独立探索阶段,教学中,我除了对互相合作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外,还格外注意倾听学生们的思考方式,并对得出不同答案的学生给予大力表扬和鼓励。这样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2)课件演示阶段。我认为在探索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法时,借助图形直观,算理和算法就不难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而数形结合本身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请看我给学生演示的课件。

(3)得出结论阶段。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82+83=85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并进一步让学生解释算理,是一个既有挑战性,又很有吸引力,且能够加深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加法运算理解的活动。第二个知识点: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减法的运算因为有了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经验,所以这部分内容我就放手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只是并理解掌握,从而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我分3个阶段进行。

1、同桌讨论,围绕用什么方法算,怎么算进行交流。

2、比一比,折一折。

3、课件演示,理解算理。这一环节中,出现了算式1-85=?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我通过组织学生合作讨论,配合直观生动的课件进行演示,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是学生在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探索、感悟出1减去一个分数的运算规律,对有困难的学生,我结合情境知道他们理解1=88,用化未知的策略解决问题。

(三)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律。

我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算理和算法,并鼓励学生看书质疑,使学生在吃西瓜的情境中,心情愉悦,尽情地展示他们的聪明才智,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快乐。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教材第64页练一练第一题(课件)此题我采用多种直观凡事来表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并鼓励学生迎接挑战,认真审题,分析线段图,是学生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中,独立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

2、教材第64页练一练第二题。此题是学生已经领悟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规律,初步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进行的练习。我将此题设计为破密码取宝物的游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得兴趣。

3、抢答。(将题目做成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

四、课外延伸。

结合本课创设的故事情境,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爱妈妈的。

五、教学特色及效果

新课标倡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节课的教学,我始终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活泼、愉悦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时间去探索、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注重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现和形成的过程,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强烈的求知欲,是整个课堂意浓情酣。

《吃西瓜》说课稿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

我们三年组备课团队本着学习、锻炼的态度参加了此次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我们经过反思、总结,向参与本次网络教研的各位老师学习了很多教学经验,相信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会更快的成长起来。

今天,我们团队即将为大家展示的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第60-61页《吃西瓜》。我代表团队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说明,由张红玉老师执教,王淑红主任进行评课。现在我就将我们对本节课的设计说明如下: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分数和理解其意义的基础上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教材通过有趣的情境和直观的图形,揭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直观图形的依赖,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本课学习的重点是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探索用“1”减去一个分数的运算是学习的难点。

课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的意义,具有初步的迁移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且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尝试运用“创设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及直观的教具教给学生“数形结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探索出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整体设计,关系到学生发展的水平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预设教学目标时,我们力求准确。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基础及能力水平,本着“服务于学生”这一教学理念,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动手操作、归纳总结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在课前,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圆片、长方形纸、正方形纸。

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复习旧知

首先出示“说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分数大小”两道式题,学生独立完成。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为学生更好地学习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做铺垫。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小熊吃西瓜”的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让学生自由提出数学问题,根据所提出的问题找到本课教学的切入点。

三、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在导入的基础上,分两个层次来进行教学。

1、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法运算

课件出示“他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这一问题后,请学生尝试列出算式。先来估计一下得数,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和语言解释2/8+3/8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利用学具探索出2/8+3/8的计算方法。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发表不同意见,进而加深对同分母分数加法运算的理解。

在此之后,安排了一个动手操作活动。即:同桌两人合作,利用学具卡片设计两道同分母分数加法试题并解答。通过这项活动,师生共同归纳出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减法运算。

在这一部分共有两个减法问题需要解答。问题一“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将放手给学生。独立解决后围绕“用什么方法算,怎样算”进行交流。而“还剩下几分之几?”这个问题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算式1-5/8,怎样把其中的“1”变成可以与5/8相减的分数?只要突破了这个“化未知为已知”的关键,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学生汇报后,老师利用圆形图片演示帮助理解,最后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通过探索、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讨论丰富自己的思路,完善和修正自己的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是我们的这样设计的目的。

四、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此环节预设了四组题,基础题、中等题、思维训练题和开放题。这些练习题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增长创新意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育理念。

五、畅谈感受,交流收获

本着“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理念,本节课的总结将采取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方式进行,全班交流本节课的体会和收获,以求共同进步。

六、教学效果预测

到此为止,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

试想: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学生一定会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乐学、爱学、会学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是生活中存在的,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上就是我们三年组备课团队关于“吃西瓜”一课的教学预案,可能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恳请各位领导、老师在看课后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