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整理3篇)

时间:2024-09-15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篇1

一、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这部分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的第一节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和食物链食物网等主要内容,教材中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并总结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让学生对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有个整体的把握。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阐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通过复杂的营养关系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因此,本节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江苏省的高考说明,《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一部分内容在高考说明中是A等级,即为了解,所列知识点要能在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结合学生知识水平,拟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

(3)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三、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各种生物的关系及其数量变化关系

3、重难点的突破利用知识填空、判断举例、学生板演四中成分的关系,四种成分的判断,练习来突出重点,利用知识填空,学生归纳总结,教师讲解,习题训练来解决难点。

四、教学方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在课前制定有针对性的复习目标,并要求学生以作业的形式提前复习,教师认真批改。授课中以板书和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讲练结合等各种教学方法。通过对近几年与本部分内容相关的高考题的分析研究,以及解题中如何确立关键词、关键点及解题思路,使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并加以掌握。

五、学习方法

通过思考、分析、讨论、练习等多种学习方法,使学生本身对本部分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对高考题有个正确的认识,理解高考的重难点及试题的难易程度。

六、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较多,如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等,对于自然生态系统,学生或多或少有些了解,所以,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来展开。

七、教学过程

1、课前热身

请据图回答:

(1)该图所示成分构成一个,阳光是它的

(2)图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是,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

(3)蛇占有条食物链,占有的营养级有。

(4)螳螂和黄雀之间存在关系

(5)若螳螂全部迁走,则黄雀的数量将会。

(6)动植物尸体是由图中的通过和这两种作用分解的。因此该生物在生态系统的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一个题目来检测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的情况,使学生知道哪里有问题,上课时要认真听讲;也能使老师清楚存在的问题,对于问题能更好的重点讲解。

2、知识网络

3、要点讲解和练习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类型

[P201回扣基础要点一]学生整理基础知识,完成[练一练]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P201回扣基础要点二]学生整理基础知识,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说明]

1、细菌都是分解者

2、动物都是消费者

3、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

4、植物都是生产者

5、温度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P202考点突破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联系学生看书记关系图,后板演,教师分析四中成分的关系

(2)四种成分的判断上面一点内容理解透彻的话,这一个知识点就不需要多讲解,学生回答就可以了。

[P202对位训练1、2、3]

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P201回扣基础要点三]学生整理基础知识

通过一条食物链:草→兔→狐→狼来分析各种生物分别属于哪种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营养级别,所属生物类型,营养状况,内容较简单,采用学生回答的方式。

最后,学生前后相互说写食物链中需要注意的要点,讨论好后,请学生来回答。

[P203对位训练4、5]

[P203考点突破考点三]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变动

举例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生物数量的各种变动情况

[P203对位训练6、7、8]

最后,回到知识网络,回顾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和重难点。

八、作业布置

定时检测P325第36课时生态系统的结构

九、课后反思

这节课复习的知识比较简单,所以在备课时就决定采取教师少讲,学生多背,多说,多练的方法,但是学生的说背练多了以后,课堂上的时间相对就较难把握,因为像这样的基础复习要照顾到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使每一个学生通过一堂课都有所收获。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在备课时,在课前,对学生对每一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要做更好的了解,这样能更好备好课,把握课堂上的每一分钟。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篇2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的结构》。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五个方面对该科进行剖析。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生态系统的结构》是人教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第一节。本章内容主要体现宏观的生态学的内容,位于第4、6章内容之间,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继于第四章生态系统中生物群体的研究,继续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并且也要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研究。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习了个体、种群、群落这几个生命系统层次的基础上对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更高层次的剖析。这节课生态系统的组分和营养结构的分析,是衔接生态系统类型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念的很好素材,是本章的重点。食物链的写法和条数更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2、学情分析。由于本节内容在初中就有所涉及,高二的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基本内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但对于生态系统的判别依据与结构组成的还缺乏深思。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学生应该比较轻松,但也容易产生轻视的念头,因此,创设情境和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便显得尤为重要。

3、课标考纲要求及教材内容安排。课标和11年考纲都是一类要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其中生态系统的成分是重点,食物链条数的确定、营养级的确定是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1、场景导入法、小组讨论教学法、课件展示直观教学法、联系实际的谈话法。

2、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及相关图片。

学法:自学探究法、归纳分析方法等。

三、说教学设计思路

联系生活实际设置情境,并以提问的方式导出新课题→学生观察湿地生态系统图解,具体分析讨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学生根据所学设计生态缸,经过小组讨论得出各成分的功能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得出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的结论→通过视频分析讨论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功能、特点→再次证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四、说教学过程

㈠联系实际,导入新课:本节课内容就是大家身边最熟悉的环境和生物,本着注重与现实生

活相联系的指导思想,用学生最熟悉的场景引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并归纳出各类不同生态系统的共同点。接着提问:生态系统具体又有哪些组成成分等相关问题导出新课。

㈡合作互助—自学探究

1、生态系统的成份。指导学生设计生态缸并小组讨论得出生态系统各组分的地位及作用,教师总结,最后指导学生完成生态系统各组分的框架图和关系图。师生共同解决问题过程中,共同归纳并辅以多媒体来显示整个生态系统完整的组成成分知识系统框架图。注意逻辑推理与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及时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

2、营养结构

观看视频让学生领悟到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捕食关系引出食物链的概念。

指导学生关键是弄清两个问题,一是食物链上的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什么成分,二是食物链上的生物处在哪个营养环节。

同时指导学生交流和掌握食物链的计算方法。并及时指出注意事项等。

然后请同学们学以致用,改错巩固。

接着教师通过讲述引出食物网的概念。

以多媒体展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指导学生完成所设置的学案,然后教师加以扩展: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个渠道,生态系统可以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食物网中,某一生物的增加或减少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种群变化。并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思想意识教育。

最后学有所用,利用本节课所学相关知识,设计生态村的结构成分。

布置反馈习题。

五、说教学反思

1、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逐层揭示问题的本质,使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概念,有效掌握知识。

2、整个教学过程都让学生“动起来”,老师通过设问导入,学生动脑筋构建生态系统的概念图框架系统,通过讨论、修改和补充,让学生自己更正错误,最后归纳总结,全过程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思考,寻找答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刻,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果。

3、整节课的教学紧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联系,体现生态系统的统一性,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篇3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

(2)理解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3)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明确“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应自觉保护生态。

2学情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第五章第一节内容。

本小节内容包括两部分:“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该专题最重要的内容.

本节是在种群和群落的基础上,讲述生态系统的结构,又衔接生态系统的功能第四章《种群和群落》探讨的主要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体的变化,而在第五章则既要继续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也要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所以《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节的“问题探讨”,研究的是土壤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引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隐含着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一节正文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范围、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两部分内容,主要是生态系统的结构。

本节内容在编排上先安排一个思考与讨论活动,让学生挑选一个自己熟悉的生态系统,分析其组成成分,并画出抽象的概念模型。之后,教材再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并总结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学习,掌握重要概念,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生产者、消费者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材内容重视概念模型方法的应用,还注意渗透系统分析的方法、思考与讨论的内容。教师应结合教材特点,组织学生围绕教材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掌握理解相关概念和知识,培养探究能力。对本节的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是进一步学习“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分析、讨论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

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导入

复习+提问导入:复习生态系统的概念,主要类型。接着提问,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生物圈:见67页生物圈的表述,发现两者描述有共同点。

提问:前面学习生态因素的时候,老师曾经提问,世界万物可分为哪两类?生物和非生物。因此,我们可以把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同样的,我们也可以把生态系统的成分分为两类。哪两类呢,请同学们先用3分钟认真阅读书本86-87页,生态系统的成分这部分内容,重点看一下86页这个图,待会老师要重点讲解这个图。

2.生态系统的成分

板书:生态系统的成分图谱。

讲解:结合86页图8-18,解释:

(1)生态系统成分各自的含义、作用和地位。

(2)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联系。

(3)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等概念的理解和区分。

讨论:为深化学生对生态系统成分的理解,加深学生学习兴趣,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范畴进行讨论。

问题:生产者都是植物吗?植物都是生产者吗?引导学生发散思考,打破思维惯性。

生产者主要是指植物,也包括光合细菌和化能自养型细菌,如蓝藻、紫硫细菌和硝化细菌等等。植物也不一定都是生产者,如寄生植物(菟丝子)和某些食虫植物(猪笼草)属于特殊身份的消费者;一些腐生植物(天麻)则属于分解者。同样的,生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菌类的等式也是不成立的,至于具体有那些例外的情况,老师就不讲了,有兴趣同学可以课后查找相关资料看看都有哪些特殊情况。

3.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板书+讲解:

阐明核心概念: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根据书本,讲解食物链的含义。写出食物链的图解,在补充图解,引申到食物网的含义。再由图解说明营养级的含义。

理解营养级的划分依据:引导学生发现图解中的特殊情况,某个生物可位于多个营养级,说明营养级以在食物链中的具体位置为划分依据。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作用和地位: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概念区分:提问,初级消费者是第几级营养级?说明消费者等级的划分跟营养级划分都是以食物链为根据,但起点不同。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很多新概念,列举,容易混淆,同学们如果有清楚的地方课后一定要找其他同学讨论或者向老师请教。最后,老师有2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后能思考。第一个是刚刚讲课时候我们提到的问题,消费者都是动物吗?动物都是消费者吗?还有分解者都是菌类吗?菌类都是分解者吗?希望同学们去了解一下。第二个问题是营养级是不是无限的呢?我们下次上课请同学们上来谈一下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