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读后感1000字以上(3篇)
时间:2024-03-15
时间:2024-03-15
现实是残酷无情的,在这里,只有一条法则: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想要在这残酷的现实世界中生存下去,就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与勇气。合上这本《老人与海》,我好似在广袤无垠的大海上迷离,一个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老人与海》的故事很简单,写的是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84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在第85天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条鱼实在太大了,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他杀死了马林鱼绑在小船的一边,可想而知,这需要多大勇气和多强的意志啊!而在归程中又碰到了鲨鱼的袭击,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但最后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他这种坚持不懈,自信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俗语道:不以成败论英雄。虽然老渔夫没有把完整的马林鱼拖回海岸,但他那坚强的意志,勇敢的精神丝毫不比真正的英雄逊色。老渔夫在精神世界中已经成为了历尽磨难而变得顶天立地,战无不胜的巨人了。这不就是所谓的英雄吗?
“愚公移山”,“铁杵成针”,“冰冻三尺”等等,不都意味着“有志者,事竞成”吗?他们“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可贵品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碰到困难也不要放弃。你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我们不能被生活打败,更不能被自己打败!要勇于面对自己,面对自己将要面对的困难。相信自己,坚持不懈,一定能够,克!服!它!
《老人与海》中有句名言:一个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这句话反衬出了老渔夫的勇敢意志,而这也是老渔夫内心深处的独白……
在现实生活中,碰到困难是难免的,最重要的是要勇敢面对,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再想想自己,每当碰到一点点困难就不耐烦,不值得好好反思吗?
当我看到“老渔夫想:这里离海岸实在太近了,也许在更远的地方会有更大的鱼”时,我不禁感叹:虽然老渔夫已经捕到了一些鱼,但他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有着更远大的目标。我们也是一样,不能安于一隅之地,一定要回望过去,展望未来。向自己的远大目标勇往直前!正所谓:“无目标,怎进步?”这本书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更需要我们认真地去体会。
为了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们定要全力以赴,以全新的面貌去挑战困难与末知,相信成功不再遥远。古人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要满怀信心的去迎接挑战。因为我相信成功永远属于我们自己!让我们把老渔夫的精神品和铭记于心,争当新时代好队员!
小时候读老人与海只是单单的阅读他的情节,单纯的认为这本书的情节才是亮点。而今,再一次读了一遍,才发现这本名著的精髓不仅仅在于情节,更出色的是结构和情感。
书中作者不只是用苍白的语言那些生涩的字眼,而是把动作和描写结合在一起。有时我读书时感觉书中的情节时而像一幅画,时而是一部电影,时而又是一篇诗、一句话,如此让人着迷。因为作者用动作和语言以及场景的完美结合塑造了这部名著,不同的景色不同的情。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节奏,由快到慢,先写老人出海前的悠闲,老人在海上时的焦急,以及归来后的失落,完美的节奏让我感觉在听一部歌剧一般,歌词就是老人那不屈的呐喊、心底的倾诉,我认为仅仅看各处的配合就可以说这本书是一本名著,非常值得一读的。
文中的情节我很早就看过,当时我看开头主人公是一位失败者,一位一连七十多天没捕到鱼的失败渔夫,看到开头由此我认为本书是一本励志小说,因为很小就开始看这类书,往往都是讲主人公是一个失败者、地位低下等等,经过磨难与挫折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这种书我认为是童话类励志,结局异常美好的。但是如果没有出色的情感和华丽的.描写我感觉这种书都是千篇一律的了,可是这本书的开头描写中老人的悠闲生活写的那么淡然,并没有强调老人歇斯底里的反抗生活,这让我有点惊讶,带着惊讶继续阅读。到了情节的一半,老人果然捕到了一条大鱼,可是让我奇怪的是作者并没有大肆宣扬老人的成功,只是向开头那样淡然的描写,这就让我更加奇怪了,作者费时费力制造了一场成功为何不是书的重点?难道会有更大的鱼来到吗?情节再次转折,在后文终于提到了鲨鱼群,我心想该不会是要抓鲨鱼回去吧,这太让人疯狂了。这种疯狂的情节吸引着我阅读下去,可是截然不同的是,老人把大鱼绑在船尾,却被鲨鱼吃了,老人经过一番艰苦搏斗只留下了鱼头和鱼尾。看到这里我合上了书,思考着为什么作者呕心沥血让老人捕到鱼,却留下如此结果,难道这本书不是励志书吗?这本书在强调什么?强调不屈的顽强也会失败?这可是和积极向上的教育完全不符的啊!
我没有急着再看情节,只是思考老人的失败,老人本来就失败了,再次的失败岂不是让他更加雪上加霜吗?良久的思考和这一段时间从语文书中的介绍我发现了这本书的主旋律就是——失败!失败者的失败不是看他的结果,不是看他摔的多么惨烈,更不是在于书中旁人的鄙夷,而是他的精神,爆发出的不低头的精神才是他的成果,纵然失败,可是失败的姿势依然豪迈。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书店里,《老人与海》的封面是老人在大海中搏斗的英勇而不是老人失败后的憔悴面容结局后面老人端详自己的鱼骨,这鱼骨可能就是老人的精神,它是除了大海以外对老人的唯一肯定了。
书中的情感是作者赋予的情感,情感中包含了作者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老人的失败来抒发真理,老人是一个不会失败的失败者。
怀着一点点期待,一点点激动,一点点敬畏,在暑假,我打开了尘封已久的这本书——<老人与海>。这本书在书架上静静地伫立了很久,现在我才敢打开书,和老人一起迎接海上的挑战。
这本书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在就如过山车一样的心跳历程中,终于我读完这本<老人与海>,和老人成为了海上的英雄。心情渐渐平复下来,脑海里不再是海上的风暴,而是一位老人的形象,不怎么高达,有着普通老人的特征,但是却散发着强大的气场。这种气场,是闪闪发光的。
最喜欢老人的一句话:“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打败”、“毁灭”,在这里有了一个大大的分歧。“打败”就是要跌倒了就再也不能重新鼓起勇气爬起来,永远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失去了自己人生的梦想。而“毁灭”就相反吧,可以是死亡,但是人的目标、梦想却永远不会随着人的毁灭而消失。而英雄的概念则是建立在这上面的吧,也许敢于面对挫折,挑战挫折,战胜自己,战胜挫折,有勇气完成自己也许失败了很多次的梦想的人才算是英雄。而毋庸置疑,老人就是英雄的代表。<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就像<海燕>中的海燕,能让我们在暴风雨来临前获得勇气,得到正能量,让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信心十足地去面对,坚持不懈,向全世界大喊“我是英雄”!
当然,谁都想做英雄,但并不是谁都承受得了英雄的压力,就算是老人这个人物的创造者——海明威,最终还是没有成为自己的英雄。海明威的生平有诸多坎坷,经历了战争,经历了疾病和精神的折磨,就如书中的老人。其实他一次又一次地勇敢过了,可惜最后,他还是选择了以自杀来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许他有自己的理由,但是他却违背了<老人与海>中对失败和英雄的阐述,这是一个遗憾。可海明威这一生却还是一个伟大的人物,因为他为我们带来了老人这个人物,他把自己的能量寄托在了老人身上。
贝多芬曾经说过类似的话:“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征服。”可能就是这句话,才会支持贝多芬这位大音乐家就算在失聪、没有爱情的情况下也能创作出绝世的音乐,以至于成为不朽的神话吧。
有那么多的人物都在做着自己的英雄,我想我们也可以啊。现在我们是学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我们的学习。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了大大的挫折,不放弃是我们的前提,努力解决是我们的目标,上进追求是我们的意念,怀着这样一颗心面对学习,那么谁都可以做自己的英雄了吧。
张爱玲说:“生活是一件美丽的华袍,里面爬满了虱子。”虱子不也就像生活中的冒险吗,我们不能撕扯破我们的华袍,就只能解决掉华袍中的虱子,那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像华袍一般美艳吧。
上一篇:《英雄事迹》观后感(精选8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