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9篇)
时间:2023-12-17
时间:2023-12-17
伴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发电市场由垄断向竞争性行业结构过渡,发电企业逐渐成为市场竞争主体,面临激烈竞争,发电企业如何在未来市场环境下获取持续的,不断加强的竞争优势,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国家,政府及发电企业经营管理层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发电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发电企业长时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肉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未来优质,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力具有核心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持续性,整合性,动态性等特点。
2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内容
2.1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也是基础竞争力的管理,很多企业都有“两低一高”的现象,基础管理差,管理的混乱使得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
2.2资源竞争分析。通过资源竞争分析,明确企业有哪些有价值的资源可以用于构建核心竞争力,如果有,具体应该怎样应用。
2.3竞争对手分析。对竞争对手的分析能够让企业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企业平时要留意收集竞争对手的信息和市场信息,及时掌握对手的动态。
2.4市场竞争分析。对市场的理解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战略决策,如果对市场把握不准,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危机。
2.5无差异竞争。所谓无差异竞争是指企业在其他方面都不重视,只强调一项,那就是价格,也就是打价格战。
2.6差异化竞争。差异化竞争与无差异竞争相反,是指企业不依靠价格战,而是另辟途径,出奇招取胜。
2.7标杆竞争。所谓标杆竞争是找到自己有哪些地方不如竞争对手,在超越竞争对手的时候设立标杆,每次跳过一个标杆,再设新的标杆,这样督促自己不断进步。
2.8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的竞争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在21世纪,人才是最重要的,企业必须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3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途径
3.1提高企业领导人的核心竞争意识。竞争能力在客观上的演变过程是必然的,面对这种客观上不可逆转的过程,企业为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领先进而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从其主观方面努力,而提高企业领导人的核心竞争力意识是主观努力的重要方面。
3.2建立良好的企业制度。(1)组织结构分析。发电企业应该建立产权清晰的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优化产权结构,同时,要根据效能,效益,效率的原则,建立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经营管理机构和监督机构,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治理结构,除此之外,发电企业还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变革组织,使企业组织结构保持柔性和适应性,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2)从企业流程再造来看。发电企业为了适应厂分离带来的竞争,需要进行企业内部的组织改造,需要改变过分强调制约的管理方法,适当采用授权管理方法,需要寻找和构建符合发电企业特点的“ERP”。为了做好这些工作,对发电企业的各项流程进行整理和优化是必须的。
3.3培养优秀的人才队伍。(1)确立人力资源的总体目标。发电企业应建立以下人力资源目标,即以人才能力建设为核心,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培养和选扰优秀人才为重点,以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为根本出发点。紧紧抓住培养,吸引,使用和激励人才这四个环节,着力建设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生产技能人才三支队伍。(2)建立科学的人才流动机制。只有结合人才的特点,项目的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对人才进行合理安排,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只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发电企业应该以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为导向,建立组织调配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人才合理流动机制。(3)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一个成功的企业才应该有一套科学的人才机制,根据发电企业的实际,本文建议发电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特点考虑从实行激励导向式的薪策略,推行自助餐式的福利政策,实施岗位轮换计划,建立良好的人才晋升渠道等方面入手构建符合本身情况的人才激励机制。
3.4制定正确的竞争策略。企业最终要在市场上打败竞争对手,还要有正确的竞争策略,对发电企业来说,在市场上取得优势关键应该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1)严格控制成本。发电企业的成本主要包括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首先应该严格控制发电各个环节的成本。从工程造价管理,到运行成本,燃料成本,检修费用,筹资成本,人员工资,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形成以成本控制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加强管理,提高企业成本利用率,同时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率,其次,通过加强技术管理,降低成本,技术管理包括技术革新和技术引进。(2)提高市场营销能力。在如今的电力市场格局下,对发电企业来说,电力明显属于买方市场,如何争取多的上网电量,如何拓展销售渠道是发电企业开始关心的问题,这就需要制定出有效的营销策略,产品策略主要是要保证电力产品的质量,供电可靠性,价格竞争策略,是指在资源,技术水平,外部环境一定时,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它是形成独立发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没有核心竞争力,发电企业的竞争优势就不可能持续,在分析发电企业及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强发电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为发电企业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思路和方法,从而使发电企业不断自身完善,提高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壮大,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综述;分析
引言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提出,核心竞争力被视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以往,一般的企业通常采用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技术战略等各种战略来获取竞争优势;但是,这些职能战略只是企业外在的和显性化的战略,最多只能获取暂时的竞争优势。国内外的企业理论和实践表明:企业发展战略的本质内涵是核心竞争力。企业选择战略路径应该服从于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的优势取决于核心竞争力与企业自身资源、技术、能力、组织的相匹配程度。
目前,在国内针对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综述中,大多是结合某个具体的主题来进行分析论述,写作手法则主要是对前人的研究结论进行归纳与整理,然后进行评述,例如,刘瑞波的《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及其展望》一文,主要是对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发展意见。
本文将从分析文献出发,从整体的角度进行综述与分析,以求对目前核心竞争力研究的整体状况有一个宏观的了解。文章首先进行总体的分析,然后从中归纳出现阶段国内学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的趋势、主要视角以及研究阶段的划分,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趋势
出于可操作性的考虑,本文仅对1995年至2009年这15年期间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1995年之前《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没有收录该主题的文献)。
在检索文献时,根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功能与特点,针对“核心竞争力”,我们采用了“篇名检索”,以保证所选样本的直接相关性。由于“核心竞争力”在学术界又被称为“核心能力”,因此我们采用“篇名检索”时,对“核心竞争力”和“核心能力”都分别进行各年份检索(详见表1和表2)。
从总体上分析,针对“核心竞争力”(包括“核心能力”在内)的研究呈现出稳步上升、越来越热的势头。在1995年以前,国内没有相关领域的研究;从1995年的1篇,到2000年的301篇,一直到2006年到达顶峰,共1496篇,之后虽然有缓慢下降,但研究数量依然很多,均在1000篇以上。而在这其中,核心期刊的论文共有2538篇,除了少数年份有少许的负增长外,总体上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同时可以看出,国内对其研究的初期,将该领域称为“核心能力”的较多,直到2000年以后,“核心竞争力”这一名称逐渐超过“核心能力”,两者的比例在5:1左右,也就是说,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者倾向于称呼其为“核心竞争力”。
本文在后续的综述和分析中,将以核心期刊作为分析样本,一来可以保证文献的质量;二来在数量上较为合理,便于统计分析。
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视角
通过分析上文提及的被收录的文献,本人认为,目前国内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如表3所示):
(1)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方面研究。如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盛小平、孙琳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透视》探索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及其与竞争力、核心能力的关系,从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思想、核心竞争力维数、核心竞争力层次、核心竞争力管理的五项任务四方面对核心竞争力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说明[2];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生陈永东在《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局限性――兼谈日本企业竞争的衰退》[3]一文中,指出了核心竞争力理论假设的非完全有效性。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对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进行研究的国内学者很多,我们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篇名检索”对带有“核心竞争力”及“评价”两词进行文献检索,共查询到299篇文章,其中核心期刊中有93篇。例如,在《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4]一文中,作者梁子婧、吴凯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尝试建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系统研究和可行性分析,从中找出了影响中小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为中小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为中小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出战略性对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赵向飞和董雪静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模糊评价模型》一文中,分析了现有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优点和缺点,并提出的一种以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法和动态模糊评价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同时该文对该方法的实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事实证明该方法在解决同时具有定性和定量指标问题的评价上的优势,另外文章在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的指标体系的构建上也进行了革新。
(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途径。例如,《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文从研究开发、市场进入壁垒和技术创新战略等三个方面分析论证,表明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滕璐璐和南京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王传磊在《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技术积累途径》一文中从技术积累角度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问题:基于知识积累及技术能力递进,以技术积累转化为载体,企业应针对其发展所处的阶段偏向性培育核心竞争力。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的孙长雄、杨波在其文章《提升中小企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探析》中指出提升中小企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四条有效途径:①加速技术创新,培植集群的核心技术;②引人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集群的组织管理;③加强区位品牌建设,提升集群的市场营销能力;④加速制度创新,规范市场环境,改善企业集群的文化。
(4)核心竞争力的实例应用或实证分析。如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丁伟斌在其文章《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选择的实证分析――以杭州、苏州中小企业为例》中,首先基于已有研究及调研结果,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出5个核心竞争力要素,随后以苏州、杭州中小企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详实数据,并运用结构模型分析法对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的选择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企业已日益重视对人力资源、技术创新、市场营销、组织管理能力等核心竞争力要素的培育,但对企业文化的塑造仍然重视不够,最后还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中国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10]在分析我国3PL(第三方物流)企业类型及其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中国3PL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了诠释,对物流类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作了实证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三、核心竞争力的研究阶段划分
通过阅读、分析核心竞争力相关文献,本人将国内学者对核心竞争力的整个研究历程分为3个阶段,如表4所示。
第一阶段(1999年以前,含1999年):零星研究出现,这一阶段国内学者对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多侧重于将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新的概念引入国内,介绍简单的核心竞争力的知识。代表文献诸如《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企业重组中的一个新概念》、《核心竞争力:企业理论的新发展》。
第二阶段(2000年至2002年):研究逐渐增多,开始深入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框架,并且开始将其应用到实际例子当中,研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例如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期间存在大量诸如《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与管理创新》、《如何提升浙江旅游业核心竞争力》这一类研究核心竞争力提升途径的文章。
第三阶段(2003年至今):研究鼎盛时期,研究、文献大量涌现。在继续探讨核心竞争力提升途径的同时,开始大量使用各类方法对核心竞争力建立评价体系,并进行实例分析。如我们在前文中提到的《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选择的实证分析――以杭州、苏州中小企业为例》、《中国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及《基于创新的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四、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现状
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韩佳泉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一文将国内外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现状归纳为4点,如表5所示。
五、核心竞争力研究的发展趋势
根据韩佳泉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以及陈根的《核心竞争力理论渊源、局限性和研究展望》等文献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核心竞争力未来研究的7个发展趋势。
(1)基于顾客价值的角度研究核心竞争力
基于顾客价值的角度研究核心竞争力,就是要以顾客为中心,通过考察向顾客传递价值的过程和环节,来寻求企业的竞争优势。顾客价值的研究视角,包括五个基本方面:研究顾客需求、分析和评价自身的能力、确定提供给顾客的价值包、选择高效迅捷的渠道传递价值包、信息的回收反馈。
(2)基于相对优势的角度研究核心竞争力
基于相对优势的核心竞争力研究有两方面特征:一是相对优势的立足点是顾客价值和市场环境,其参照系是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二是相对优势认为,有效益、有市场的竞争力才是企业所需要的竞争力,因而更加重视考察企业成本。
(3)基于量化分析的角度研究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有必要进行方法上的创新,可以借鉴新的经济学、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在定性的同时引入定量的模型分析;同时,这种量化的研究方法还可以为企业的战略管理开发工具提供新的思维。
(4)基于学科综合的角度研究核心竞争力
今后对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一定会出现学科综合的趋势,会涉及到更多学科的理论,比如心理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等,使其他学科与经济学相融合。
(5)基于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我国学者朱道立等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在研发、生产、营销、财务和人力资源等业务流程的优化,又具有处理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自组织、自适应的能力,应该从供应链的角度考虑核心竞争力的规划、培养和维护。
(6)基于购并和战略联盟的核心竞争力研究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球掀起了购并或战略联盟的热潮,因此购并或战略联盟条件下如何提高企业或企业集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跨国公司研究的热点。我国学者[27]等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指出“竞争合作”形成多赢式并购或战略联盟下获得核心竞争力较为理想的策略。
六、结束语
建立核心竞争力并实施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管理,是摆在中国企业理论界与实践界面前的一项重要议题。目前,企业已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核心竞争力该领域的研究当中。因此,对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对于我国学者未来进行相关研究以及企业有目的地去规划与建设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瑞波。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及其展望[J].企业管理,2009,2:63-67.
[2]盛小平,孙琳。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透视[J].经济问题探索,2006,11:81-87.
[3]陈永东。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局限性――兼谈日本企业竞争的衰退[J].管理与经济研究,2002,6:65-67.
[4]梁子婧,吴凯。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J].企业管理,2009,15:167-168.
[5]赵向飞,董雪静。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模糊评价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5,3:135-137.
[6]李振球。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J].经济管理,2001,20:4.
[7]滕露露,王传磊。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技术积累途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9(26):82-84.
[8]孙长雄,杨波。提升中小企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探析[J].商业研究,2007,4:15-17.
[9]丁伟斌,荣先恒,桂斌旺。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选择的实证分析――以杭州、苏州中小企业为例[J].科学学研究,2005,10(23):650-655.
[10]谢光亚,张庆威。中国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物流,2007,7:52-53.
[11]沙叶。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中美管理,1999,3:54.
[12]刘世锦,杨建龙。核心竞争力:企业重组中的一个新概念[J].中国工业经济,1999,2:64-69.
[13]王永长。核心竞争力:企业理论的新发展[J].上海经济研究,1999,6:59-63.
[14]焦宗歧。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J].中国西部科技,2009,30(8):66.
[15]萧衍昆,罗富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与管理创新[J].商业银行实务,2002,11:38-39.
[16]郑胜华。如何提升浙江旅游业核心竞争力[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4:58-61.
[17]李政。基于创新的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8:24-26.
[18]韩佳泉,付绍亭。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J].黑龙江电力,2009,3(31):161-163.
[19]牛东晓,李沁,曹思颖。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作用机制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2009,6(37):37-38.
[20]蒋苓。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20:28-29.
[21]刘芬,上官士全。组织核心竞争力建设初探――基于工具化管理[J].网络财富,2008,8:132-137.
[22]凌寓梁,陶婧。以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2:88-89.
[23]刘菁,刘长滨,刘荠。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管理制度论析。生产力研究,2009,10:145-148.
[24]殷毅。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制度因素分析及其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05,5:61-63.
[25]陈根。核心竞争力理论渊源、局限性和研究展望[J].商业时代,2009,17:43-45.
[26]朱道立。物流和供应链管理[J].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7]等。企业核心能力测评方法述评[J].科学管理研究,2000(1).
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新常态,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整、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资源环境的约束,使得物业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探寻新常态下的企业生存与发展策略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关注焦点。物业企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在新的经济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了物业企业的重要战略选择。
关键词:
新常态;物业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国际经济复苏不稳定、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加强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自2014年以来,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的新理念、新举措引人注目,我国的经济增速、经济结构、政策调控等方面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探寻新常态下的企业生存与发展策略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关注焦点。物业企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在新的经济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了物业企业的重要战略选择。
1物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物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物业企业经过长期的企业文化积淀、品牌形象塑造、服务质量提升、管理理念创新、企业资源整合等多种途径的共同努力而形成的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且能为企业赢得市场价值和竞争主动权的能力。物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经过长期整合所形成的,是物业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
2物业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
2.1有助于物业企业顺应新常态下的市场竞争要求新常态下,物业行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人力成本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升级与应用、物业法制环境的变化等都给物业企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这种形势下就要求物业企业提升管理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这也是物业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要求。
2.2有益于物业企业赢得业主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物业企业提供的产品是服务,其宗旨是“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评判的标准是业主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伴随着物业管理的发展,业主对物业服务的要求和标准也不断提高,这种形势下就要求物业企业提升物业服务能力和把握业主需求的能力,这也是物业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2.3有利于物业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获取经济利润是物业企业经营管理的最终目的。物业企业要想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加强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能力,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二是通过服务创新来扩大服务范围,赢得服务领先优势。不难看出,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是物业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要求。
3新常态下物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途径
3.1夯实企业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能力现阶段,政府对物业行业施行政府指导价政策,这就决定了物业行业是一个微利行业。内部管理混乱、服务能力不强的物业企业是很难生存和发展的,所以,打造高效、优质的服务成为了物业企业的不懈追求。由于服务具备无形性的特点,服务能力的强弱最终体现在业主的感知上,让业主感觉“物有所值”、“物超所值”是物业企业的奋斗目标。物业企业应通过夯实内部管理工作。在保证传统服务项目(如保洁绿化、工程维修、秩序维护等)的服务质量持续稳定并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有效地识别客户的需求,在个性化服务、定制化服务、信息化服务方面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
3.2建立长效学习机制,增强服务创新能力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的管理理念的不断涌现,物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慢慢转化为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物业企业要想顺应新常态的发展要求,就要在组织内建立起长效的学习机制,鼓励员工提升学习能力,进而在企业中培养出更多专业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同时鼓励进行服务创新。服务创新是物业企业发展的牵动力,是决胜经济新常态下激烈市场竞争的法宝。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物业企业不仅通过要提供优质的服务来赢得客户的信赖,更要通过服务创新来获得长效的竞争优势。
3.3加强人力资本管理,提高管理能力物业从业人员专业性差、综合素质不高一直是困扰物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新常态下,物业企业必须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因素的制约。首先,要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要将员工培训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对待,并辅以有效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其次,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做好员工选拔与人才梯队培育,为满足企业发展培养生力军。最后,要引进物业服务领域的稀缺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力量。加强人力资本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升物业企业的管理能力,只有高效管理、快速反应等团队才能适应新常态的发展要求。
3.4塑造企业品牌,走规模化发展道路由于物业管理行业的利润空间小、市场竞争激烈的特点,就要求物业企业要走向规模化发展的道路。规模化发展不仅能增物业企业的经济利润,还有利于物业企业充分发挥已有资源的最大功效。然而,物业企业想承接更多物业服务项目,扩大企业规模,就必须塑造良好的企业品牌。物业企业的品牌是由企业声誉、企业形象、业主评价、服务品质等构成,品牌一旦确立,就会物业企业赢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品牌效应会持续扩大,物业企业的知名度会与日俱增。品牌将会成为物业企业规模化发展最有力的助推剂。
3.5深化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凝聚力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经过长期实践所达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优秀的企业文化会在无形之中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规范员工的行为,使之形成一种工作作风和精神,并在企业内部形成凝聚力,推动了企业不断向前发展。新常态下,物业管理的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特征会越来越显著,物业企业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冲击,如果物业企业想获得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精神动力,就要不断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孙颖。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J].商业研究,2006(12).
[2]陈传强。如何培养和提升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J].东方企业文化,2015(03).
[3]林志伟“.新常态”下的物业服务[J].中国物业管理,2015(01).
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世界,国家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经济实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这是众所周知的,教育是基础的人才的培养,是文化知识的传播包括品德的修养。加强企业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企业家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所起的主导作用及企业核心竞争力呢?下面我们来阐述以下几点。
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在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有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将来竞争优势的,并使企业在竞争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权的核心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特点:
1.独特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技术实践,管理实践中以特定的方式培育起来的,不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与企业能力的概念不同,前者突出价值链上的特有的技术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通力,后者更为广泛地涵盖了整个价值链,包括市场界面能力、基础设计施力与组织活动和规则等。
2.持久性和替代性前者是由企业多种能力、技术和产品长时间累积而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周期较长,即比单一能力具有更长的存续时限。后都是由于企业物资资本与人力资源的互补体系与企业组织结构和个人资源密不可分,既包含企业独有的技术设备与操作技能,也存在于企业员工的头脑中,表现为尚未编码的经验、常识和智慧,难以为外界所了解、模仿、移植,就是难以在短时间内被超越。
3.整体性单一的产品或能力很难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只有综合各部门的知识与技能的整合结果,方可成为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与环境保持平衡的结构复杂的系统,且有整体性
4.价值延展性核心竞争力既能使企业在某一领域获得较高的利润,也能延展到相关领域,使企业进入多个市场与产业而获得竞争优势。
人力资源管理
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它贯穿于人力资源的整个运动过程,包括人力资源的规划,工作分析与设计,成本核算、人员的筛选录用、合理配置和使用,还有对人员的智力开发、教育培训、调动人的积极性和道德觉悟等。
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1.人力资源的生物性人首先是一种生物。人力资源存在于人体之中,是有生活的“活”资源,与人的自然生理特征相联系。根据人的自然属性与生理特征进行符合人性的管理,
2.人力资源的时限性是指人力资源的形成与作用效率要受其生命周期的限制。人是有机体其生命都经过幼年、少年、青年和中老年期,每期的资源的可利用程度也不相同。因此,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必须尊重人力资源的时限性特点,要适时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保证人力资源的产出并延长其发挥作用的时间。
3.人力资源的再生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力资源要实现自我补偿、更新和持续开发,就要求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注重终身教育,加强后期的培训与开发。
4.人力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性磨损性可分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劳动者自身的疾病和衰老是有形磨损,劳动者知识和技能的老化是无形磨损。
5.人力资源的增值性人力资源不仅具有再生性而且其再生过程中也是一种增值的过程。人力资源在开发和使用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创造财富;另一方面通过知识经验的积累、更新,提升自身的价值,从而使组织实现价值增值。
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企业拥有人力、物力和财力三大资源,而物力和财力资源的利用是通过和人力资源的结合实现的,只有通过合理组织劳动力,不断协调劳动力之间、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资源,使它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功能,形成最优的配置,从而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2.有篮球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的员工都是有感情、有尊严、有思想的,这就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设法为劳动者创造一个适合他们所需要的劳动环境,让他们能够乐于并积极主动地把个人劳动潜力和聪明发挥出来,为企业创造出高效的生产经营成果,困此,企业必须做好物质奖励、行为激励及思想教育工作方面的关系,使员工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发挥专长,努力学习技术和专业技能,以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3.有利于减少劳动耗费,提高经济效益并使企业的资产保值。经济效益是指进行经济活动中所获得的和所耗费的差额。减少劳动耗费的过程就是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所以合理组织劳动力,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可以促使企业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成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资产要保值增值,争取企业利润最大化、价值最大化,就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它贯穿于人力资源的整个运动过程,包括人力资源的规划,工作分析与设计,成本核算、人员的筛选录用、合理配置和使用,还有对人员的智力开发、教育培训、调动人的积极性和提高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等等,这就是人力资源管理。
核心竞争力是是指企业内部一组技术和知识的组合,是企业的各种独特能力的集合,因此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是企业能力的网络结构图,这张网络的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各网络节点为上的人力资源的能力发挥大小以及各个人力资源能力的相互匹配和整合效果。所以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必须以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为基础。就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的过程。如果企业忽视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也就无从谈起。
可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离不开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根基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离开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何谈企业核心竞争力?
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手段和办法
.普及现代人力资源意识
1.重点向部门经理和主管灌输现代人力资源意识,使他们明确:绩效考评、人员配置、教育培养造就员工等等人力资源相关责任,关系到企业的整体的管理水平和绩效水平,影响到企业整体战略的实现。2.定期培训教育部门经理和主管有关人力资源的知识、技术、方法,特别是有关绩效考评、人员配置、定员定额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和知识,以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3.明确划分各职能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的人事管理职责。
加强人力资源的战略地位,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作用
1.加强人力资源规划工作;2.完善人力资源的相关控制流程,实现人力资源综合协调职能;3.完善公司组织架构,设置专职的人力资源部门,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升到决策层面、发挥人力资源的战略性、规划性、辅助决策功能。
建立完善以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系统
1.人力资源规划技术主要包括组织和岗位的设计技术、分析技术、评价技术、定额定员技术等;2.选人用人技术依据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源,开发出相应的选人用人技术,诸如面试、心里测验、情景模拟、考核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集散地应用,发掘出企业所需的各类人才,科学合理的配置人才;3.考评技术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设计出适合本企业实际的考评指标实施考评。考评技术设计的关键在于标准的确定,同时将考评结果与使用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绩效水平,激发员工的积极性;4.薪酬设计技术以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员工具有激励性,对成本具有控制性,体现岗位、技能、责任、劳动强度的差别,体现薪酬的保障、激励、调节等功能,体现市场需要,使薪酬既能起到激励员工热情又能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5.培训与开发技术引入各种直接传授、实践培训、参与培训、网上培训、等方法。摸索出有效的技术组合。
综合上述,一个好的企业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一套企业文化来指导人力资源管理,使人力资源管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人性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众所周知企业是以人为本,只有将人分配好科学的管理,合理利用,优化配置,企业才能长期持久的发展,企业才更强大,才更有竞争力。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品牌竞争力
【Abstract】Withtheriseofknowledge-basedeconomyandthearrivalofinformationglobalization,especiallyafterChina'sentryintoWTO,increasedcompetitionbetweenenterprises.Aenterprisesurvivalanddevelopmentofthekeydependsonwhetherthecorecompetitiveness,itisnotfromtheenterpriseoutside,butdependsonthebrand.Itistheenterpriseinthefiercecompetitionintheeconomyarethekeytosuccess.Thereforeputforwardscientificbrandmanagement,scientificbrandmanagementcanpromotetheenterpriseinallaspectsofimprovingthecompetitionability,thustobuildupandimprovethecorecompetitivenessoftheenterprise.Thispapermainlydiscussesthebasicknowledgeofthecorecompetitivenessofthebrandandbrandmanagementofthebasicknowledgearereviewed,pointsoutthesignificanceandthegoalofbrandmanagement,andputsforwardthescientificimplementationofbrandmanagement,andimprovethecorecompetitivenessoftheenterprisesinourcountry.
【Keywords】Thecorecompetence;Thecorporationbrandcompetitiveness
1.核心竞争力理论概述
1.1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理事长张彦宁教授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它使企业在战略上与众不同。”[1]这一概念以比较明了的方式表明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能力,且是企业的重要战略资源。即,核心竞争力实际就是一种核心专长。
1.2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
1.2.1价值性
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所拥有的资源基础上,开发的核心专长的集合,其价值性主要是通过市场检验实现的。企业所开发的资源要素,必须在各个方面,如时间、地点、价格、数量上满足市场需要,才具备了企业向顾客提品的基础,企业才能在满足顾客需求之中实现价值,才能从中获利,实现企业的生存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程度越高,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越大,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就显著。而那些不符合市场需求的能力要素,不仅无助于企业实现目标,相反还会成为一种阻力,符合市场需求的价值性是核心竞争力的根本特性。
1.2.2稀缺性
对于企业来讲,如果满足市场需求的资源要素能够充分供给或可以很容易复制或模仿,那么企业之间的资源差异就不会长期存在,企业的竞争优势也不会长期保持。但由于现实中满足市场需求的资源要素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特别是一些与环境、人力资本有关的个人潜在意识、洞察力组织等差异,以及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品牌、价值观等,这些都极不易复制与模仿,因而存在着短缺。企业要得到这些要素不仅需要付出成本,甚至即使付出成本也无法得到。那些拥有了稀缺资源且极有价值要素的企业,就能够通过优于其它企业满足顾客需求而实现企业目标。
1.2.3知识性
具有信息特征的知识易于被模仿,这一类型的知识很容易被转移给其它个人或企业,而只需要使用者运用较少的能力。一般来说,具有信息特征的能力的转移只要使用语言交流和低水平的训练就足够了,而具有“方法性”特征的知识相对来说难以仿制。后者可能是因为这些不公开、内容模糊、无法传授、使用中难以察觉、复杂而又自成体系的缘故,难以利用技能培训进行转移,但可以通过群体中较长时间的相互作用而转移。这一点暗含了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观点,因为如果核心竞争力要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起重要作用,必须建立在指导如何去做的知识上,而不是建立在信息知识的基础上。
1.2.4延展性
在基础业务中已经开发出重要技能和竞争力的公司,能够利用相关多元化战略继续开发自己最擅长的技术或产品,并把这以竞争力和技能转移到其它业务,成功的技能或技术转移能够使新业务产生竞争优势。技能转移和成本分担能够使多元化企业获得独立运作时更多的利润。成本分担、技能转移的关键是多角化进入的业务应当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延伸的边界内。
2.品牌与品牌管理理论
2.1品牌与品牌管理的科学含义
品牌的英文是Brand,具有如下解释:烙印,火印,商标,品种。其含义是打上烙印、铭刻,它的原始含义是指在牲畜身上烙上标记,以起到识别和证明的作用。
科特勒的营销理论指出,所谓品牌,也就是产品的牌子,它是销售者给自己的产品规定的商业名称,通常由文字、标记、图案和颜色等要素或这些要素的组合构成,用作一个销售者或销售者集团的标识,以便于同竞争者的产品相区别。品牌是一个集合概念,包括名称、标志、商标,所有品牌名称和所有商标都是品牌或品牌的一部分。
品牌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它必须通过人类的相关努力才能实现。
2.2品牌管理的意义和目标
品牌管理就是围绕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品牌延伸、品牌创新、品牌策略、商标管理等内容来增强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品牌价值的保值和增值,从而让企业品牌释放出巨大的潜能,巩固和提升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地位,并最终转化为可持续的经济效益。
对品牌进行管理的重要意义在于:实现利润最大化,使企业之树常青,使企业之树独木成林。
品牌管理的目标是:品牌的增值,品牌延伸与潜力挖掘,延长品牌作用时间,增强品牌竞争力。
3.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品牌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品牌竞争力是某品牌较同类产品市场影响力大、占有率、附加值高、生命周期长的深层次原因。品牌竞争力是指企业的品牌拥有区别或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能够在市场竞争中显示品牌内在的品质、技术、性能和完善服务,并引起消费者的品牌联想进而促进其购买行为。用通俗的话来讲,如果你的产品比其他牌子的产品卖得好、卖得快、卖得贵、卖得久,就说明你的品牌竞争力强,反之,就说明你的品牌竞争力弱。
品牌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2]:
对于消费者来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可感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而品牌竞争力就是这种利益的最佳表现形式,而且品牌竞争力与强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具有高度的同一性。
①品牌竞争力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差异化能力,品牌竞争力是企业所独具的能力,是竞争对手不易甚至无法模仿的。在波特的竞争力理论体系中,企业获得竞争力的三种基本战略之一即为差异化战略,他指出:一个企业如果缺乏市场份额、资金投入,而且决定玩低成本游戏,那么行业范围内的差异化肯定能够避免低成本定位。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标志就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从而在竞争中优势明显。而品牌无疑具有不可替代性,从品牌诞生之日起,为的就是借助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一组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品牌是独一无二的,是区别于其它同类替代品的最重要标志,自然无法或很难为别人所复制和模仿。
品牌竞争力作为不可替代的差异化竞争力使企业能够树立形象,建立品牌信誉,而品牌信誉一经消费者认可,就易形成品牌忠诚,进而强化品牌的专有性。
②品牌竞争力具有使企业能够持续盈利的能力,更具有获取超额利润的品牌溢价能力。
品牌竞争力本质上是一种竞争能力,是一种超越竞争对手的强势能力,是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支撑者,它必须能够使企业获得持续、稳定、超额的利益。品牌赋予产品一种无形的声誉价值,而这种声誉价值的溢出,对厂商来说是比有形资产增值更大的力量源泉。这也许就是许多厂商面对竞争性经济致力于建设品牌的真正动机。品牌竞争力有利于企业效益的提高,能够使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更优秀。
③品牌竞争力统领企业其它所有竞争力,品牌竞争力是处在核心地位上的能力。
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基础和源泉,蕴涵于企业内部,是一种无形的综合力量,是企业资金、技术、人力资源、产品、企业形象、宏观政策、营销等诸多力量的集合,具有很强的集合性,是企业竞争中所具有的独特的相对优势。
面对资源、技术、产品、渠道、营销越来越同质化的趋势,品牌无疑是关键的竞争工具,品牌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策略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企业其它各种能力的统领。对于一般的经营者而言,经营过程中当然无法避免在产品上同其它经营者的趋同,但是,高明的经营者就会在产品当中融入一些让用户感受到与其它经营者所不同的感觉和体验,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品牌是抢占市场的一面大旗。拥有市场必先拥有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牌。因此,一个优势品牌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企业必须通过成功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将其竞争力优势转化为品牌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获得长期的主动权。
品牌竞争力可以构筑坚实的品牌障碍,使进入者要花巨资克服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在广告宣传、客户服务、行业领先以及产品差异都是形成品牌确认的因素。在许多行业中,品牌确认可能是最重要的进入障碍,可在其业务周围建起高高的围栏。
4.推行科学化的品牌管理,增强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品牌竞争力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是动态的产物,而不是静态要素的结果。企业只有通过各种资源的配置,整合在战略规划、产品设计、市场营销、采购、生产、销售及管理过程中的各项资源,从而逐渐形成企业的品牌竞争力。
4.1精练和提高品牌核心力,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精炼和提高企业品牌的核心力主要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
4.1.1提炼品牌核心价值,确定和实施品牌战略
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价值由外部环境决定,因此核心竞争力必须特别有助于实现用户看重的价值。那些能为用户提供质优、性能好的产品以及周到的服务,才能称得上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来说,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对消费者而言,必须提供“用户看重的价值”,才能备受青睐。现在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产品之间的可替代性很强。产品同质化就要使品牌拥有一个核心价值。产品互相之间的可替代性也要求品牌必须拥有核心价值。因此,企业必须了解自己所处在的产业环境,明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围绕核心产品本身能给消费者提供的价值和利益,来决定品牌的核心价值。
在确定品牌价值的基础上,企业下一步就应该围绕品牌的核心价值,制定品牌战略。品牌战略要求企业的所有的价值活动特别是营销传播活动都要围绕核心价值展开,即任何一次营销、广告活动都要尽量体现、演绎品牌核心价值,包括产品研发、包装设计、电视广告、终端生动化和街头促销,甚至每一次接受媒体采访、与客户交流等任何与公众、消费者沟通的机会。
品牌战略的实施能在不增加营销广告费用的前提下提升品牌资产。如包装的图案、色彩要体现出核心价值,只需在设计上多下工夫,增加的设计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作为支出大头的印刷费并没有增加:广告只需在策略与创意上体现核心价值,虽然制作成本可能上升,但作为支出大头的媒介费用不会有大的变化,广告效果则会更加明显。
品牌的核心价值反应了品牌识别的内容。产品同质化要求品牌必须拥有一个核心价值。产品互相之间的可替代性要求品牌必须拥有核心价值。
4.1.2加强品牌服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服务是一种无形的产品,是维系品牌与顾客关系的纽带,随着产品同质化程度的不断加剧,缔造优质的品牌服务体系、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越来越成为企业差异化品牌战略的重要武器。
服务是品牌价值的二次实现。如空调,其产品的核心价值除产品本身外,还包括安装调试。随着整个市场的成熟,用户也开始走向成熟,要求服务、享受增值服务是用户应得的权利,这种成熟市场的用户意识正在集体苏醒,而服务则成为新的杀手锏。在进入市场的成熟后,品牌纷争的关键就是看谁能将服务做细、将用户拢紧,强化地方服务体系、提升全面服务能力是各家品牌的当务之急。
因此,企业应在所有的经营活动中贯彻服务理念。服务作为市场营销组合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体现在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的整个活动过程中,体现在产品不同的生命周期策略中。
4.2提高品牌领导力,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在培育和构建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之后,可以借助品牌扩张,出以推出新产品,通过对其它行业、企业的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方式,借助品牌输出实现低成本扩张,树立企业品牌的市场领导地位。即,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市场层面上总体体现为品牌领导力。
实践发现,企业要提高品牌的领导力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先发抢占市场先机,迅速壮大力量,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同时,通过先壮大的自身力量为后进者设置市场壁垒。二是使品牌的边际效应最大化。就我们通俗的说法,便是确定名分,按照国外的说法,这其实也是一种马太效应,通过抢占先机,确定行业名分,在市场上,可以很轻易地获得消费者的认同。
【参考文献】
[1]李品媛。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理论与实证分析。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理论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无形资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体现为企业的获利能力,都能使企业在市场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并获得超额利润。而核心竞争力又有自己的独特性,它不是具体的技术、技能或知识,而是在特定的制度环境下将各种有形或无形的资源、能力不断优化整合所形成的一种集合体,它是一种“根本”的能力。可以说无形资产是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而核心竞争力又不单单是无形资产的简单累加,它必须体现出企业持续盈利和竞争优势,是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
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是一种将会计学与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相结合,并运用会计学独特方法,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确认、计量,并对其评价和控制的一种会计。核心竞争力会计提出后,传统的历史成本等会计计量模式无法对核心竞争力会计进行公允的计量,因而就无法符合企业决策的要求。因此需要采取一个更加公平和合理的计量模型来衡量和核算会计问题,并建立一个更全面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制度。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会计确认
由于核心竞争力和无形资产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确认可以参照无形资产的确认解决。我们知道,确认一项要素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标准:符合某项要素的定义;可计量性;相关性;可靠性。关键是可靠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因为其积累性、动态性等固有特征,使得其可靠性略差。但是因无形资产的计量亦存在着相似的可靠性问题,核算中尚且承认了无形资产的合理性,因此管理决策中完全可以对核心竞争力予以确认。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账户设置
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的一项长期且特殊的资产,对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提出了挑战,首先反映在会计账户的设置上,必须建立适应企业核心竞争力核算需要的新的账户体系。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无形资产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参照无形资产的会计账户进行设置。
1.“核心竞争力资产”账户
该账户属于长期资产类账户,用于核算企业核心竞争力资产的增减变动额。获得核心竞争力资产和核心竞争力资产评估增值时记借方,核心竞争力资产减少或价值评估减值时记贷方。余额在借方,即期末核心竞争力资产的结余数,表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资产价值。
2.“核心竞争力变动”账户
该会计科目主要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正常情况下的变化情况,包括增值和贬损两个二级科目。发生的价值增值计入该科目的借方,发生的价值贬损计入该科目的贷方,作为一项资产辅助核算账户,与核心竞争力资产余额一起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
3.“核心竞争力减值准备”账户
与企业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相同,此会计科目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价值发生的大幅度降低情况,计入该科目的贷方,是“核心竞争力资产”的备抵账户。一旦企业核心竞争力资产的价值恢复时,不调整利润表,调整所有者权益。
4.“核心竞争力资本”账户
资产和资本是对同一事物两种不同的描述,资产表现使用价值,资本表现价值。如果竞争力资产能够在会计的资产负债表中完全反映,那么竞争力资本应当包括在所有者权益中,与之相对应的资产就是核心竞争力资产。该账户借方登记核心竞争力资本的减少数,贷方登记企业核心竞争力资本的增加数。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报表设计
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信息纳入会计报表体系已成为趋势,因此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增加专门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报表,另一方面应当适当的调整现有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以便直观的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容。本文结合智力资本会计报表,在对其设计报表结构进行了较大程度的简化和改进后,重新归纳出五大会计报表,并作出了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1.企业核心竞争力存量报表
此报表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及价值状况,以此来揭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现状,着重规划了企业未来培养和提升的能力。根据上述各要素和评价指标所占权重加权平均计算而得,企业价值的衡量可以用总价值乘以权重计算。关于此表中构成要素及评价指标,企业可以根据对自身实际所拥有的情况,灵活地在该表内容一栏增减填列。
2.企业核心竞争力变量报表
该表反映企业在对核心竞争力进行管理及提升的过程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和构成要素各自增减发生变化的情况,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便于企业更好地维护核心竞争力。该报表中数据的计算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存量报表一致。针对企业各自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构成因素的实际情况,对其各自权重及变化情况要及时进行判断分析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及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下一步措施以便更好地保持竞争力优势。
3.企业核心竞争力资源报表
该报表反映能够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持有的资源。作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主要包括物质性与非物质性资源:物质性资源可用金额表示,数据来源于传统报表,非物质性资源是采用文字描述。人力资源包括员工的专业技能、创造性、学习能力、团队精神以及对任务的解决能力,管理人员的管理技巧及执行力等;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认定为知识产权资源,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等都可以划入其中,根据现行的环境,企业的核心技术、商业机密等个性化的指标也都可以作为衡量知识产权资源中;而基础结构资源则是由企业管理体制、企业文化等企业专有内容以及企业关于信息沟通内部控制、各项管理程序等具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4.包含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产负债表
虽然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无形性不是实物状态,但其仍然是企业拥有的一项隐形资产,按照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对应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内容也应该有所增加。在资产负债表左边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项目,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实价值,这个项目的计算金额一般来源于核心竞争力资产、核心竞争力变动、核心竞争力减值准备这三个科目。企业核心竞争力资产的来源在所有者权益的竞争力资本项目得到充分反映,其中核心竞争力项目金额=核心竞争力资产±核心竞争力变动-核心竞争力减值准备。
5.包含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利润表
我们通常谈到的企业利润一般是指其公国自身优势所获得的超额收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也是如此,因此核心竞争力收益可以在利润表中得到反映。通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其结果是企业获得的收益与行业平均收益的差额,从而建议利润表反映核心竞争力收益项目。
参考文献:
[1]汤湘希。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控制的基本理论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9
[2]王利波。会计视角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2
[3]林克利。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理论研究[J].财会月刊(会计版),2008.4
[4]冯鑫。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探究[J].甘肃科技纵横,2009.1
Abstract:cultureisthesoulofanenterprise.Corporateculturetoenhancethecombateffectivenessofenterprises,cohesivepower,forceandmanagementsupport,encourageenterprisestowinthemarkethasaveryimportantrole.Corporatecultureistopromoteproductivity,strengthenenterprisemanagementmodernization,encourageenterprisesto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materialcivilizationandspiritualcivilizationimportantway.
关键词:提升企业文化力竞争力
Keywords:toenhancethecompetitivenessofthecorporateculture
一、文化力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1、文化力是统领力企业的文化力是一个企业以物质为载体的各种精神现象,是企业全体成员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统领着企业生产经营一切活动。在企业生产经营中,从物质环境到制度理念,从集体规范到人际关系,从员工的工作态度到经营场所的配置,都给工作于此的员工与到此接受服务的顾客一个具体可感的参考系,并传递出一定的价值观信息,从而使人们更加积极地接受所公认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提高企业形象美感度,增加品牌的附加值。而企业文化力可以显现出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引导企业去适应健康的、先进的、有发展前途的社会需求,可以将全体员工的思想、行为统一到企业发展的目标上来,使他们朝着共同的目标迈进。同样,通过培育企业的文化力,使企业获得一种经营智慧,并运用到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员工行为合理性的论证中,并使企业获得具有主体性价值的创造力、思考力、凝聚力、导向力、激励力、辐射力,从而增强企业的战斗力。
2、文化力是凝聚力文化力会产生出巨大的亲和力,当核心价值观被全体职工共同认可以后,就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个人的信念、感情、行为与企业的目标有机统一起来,形成稳定的文化氛围,凝聚成一种合力和整体趋向,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人才是可流动的,资源是可分享的,唯有企业的灵魂是别人学不去、拿不走的。企业所建立起的共同价值观和共同思想基础,通过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的方式,将文化转化成一种生产力资源,是企业的“立命之本”。
3、文化力是支撑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质是企业在市场上获取剩余价值的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之本,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之源,它不是企业某一方面的能力,是所有能力经过整合、升华、认同、延展、交融而形成的精华。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消费趋向已经由数量和质量消费型发展到品牌和文化消费型,消费者不再仅仅重视商品的质量优劣与价格的高低,而是对商品的售后服务、商品品牌的知名度等有了更多的关注,也就是说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商品核心功能以外的富有文化内涵的附加功能。由此,企业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已经不是在经营一种产品,而是在经营一种文化。
二、企业文化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1、文化力与品牌品牌凝聚着企业的经营思想和营销理念,是企业价值观的结晶。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成功品牌的培育绝不是单靠广告所能形成的,必须培育一个卓越的品牌文化,要求和促使所有员工都遵从基于品牌的信念和行为,以带有高度价值和附加值的服务质量,向社会兑现企业的品牌承诺,所以文化是品牌的基础,一个缺乏文化力底蕴的品牌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
2、文化力与服务企业之间的竞争首先是产品的竞争,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在于建立一种独具个性的服务文化,必须以一种真诚、纯洁的服务理念和服务精神,培养企业员工的服务意识。此外,由于顾客的消费品位越来越高,服务也越来越倾向于个性化,是一种非制度文化、非规范化的服务,所以更依赖于一个好的组织气氛和企业文化,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企业文化的服务文化,个性化服务便如无源之水,无从谈起。
3、文化力与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基础。文化力则是把企业管理和文化之间的联系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把企业管理从技术、经济层面上升到文化层面上,用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目标等去影响、支配员工的行为,可以说,其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在实践层面来讲,文化力实际是一种心理契约。员工进入企业,除了无条件地服从公司的规章制度以外,还有认同并服从公司的价值观的义务。当然,制度不是要约束员工的创造性,相反,制度应保护员工的创造性。使员工在制度的保障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创造性地工作。
三、提升企业文化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1、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人这是文化力的主线,要始终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重要的基础工程、灵魂工程来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员工,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广大员工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变成自觉行动。要加强企业诚信建设,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推进企业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
2、要突出实践特色我们应该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企业文化建设都一定能产生预期的、理想的“力量”,并不是进行了文化建设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文化力,有了良好的文化要素就一定有了良好的文化力。企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力并非等同的可以自然转换的概念,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并不在于建设本身,而在于如何努力打造和增强文化力,真正使企业文化成为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巨大能源。因此,打造形成企业文化力,还必须突出实践特色,创造性地、有效地运作各种文化要素,对企业文化进行系统的战略规划,进行系统的整合优化,进行系统的个性强化和规范运作。只有经过系统的整合和不断的强化,才能够使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一盘棋”,使其能量得到高效的发挥;才能够逐步形成坚强的文化力,并不断得到提升,使企业的发展理念更先进,发展思路更清晰,管理职能更分明,企业特色更彰显,社会形象更突出。
3、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影响力员工是企业存在的最核心要素。从文化的特质来看,一个人重复一种行为是习惯,而一群人重复一种行为就成了文化。企业成员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保持着相互交往的状态,他们彼此影响,彼此同化,在价值理念、行为方式等方面不断发生矛盾和碰撞,又不断地得到调和及妥协,最终达到基于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统一。企业的文化力就是这样通过人和人之间的行为活动,不断进化集聚而成。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企业发展与促进职工全面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能力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伴随经济的信息化、全球化进展,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为谋求自身之生存、发展,在中国特殊的盐业专营环境下,盐化企业应整体出动,通过组建盐化企业集团及其多元化经营模式,抵制非法盐业经营、削减盐业集团专卖垄断,且将此作为目前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心补充内容,并在一般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基础上,培养保持,开拓创新,获得盐化企业生产经营的长期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1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1.1盐化企业
盐化企业是制盐化工企业的简称,就是利用采集于海水、岩盐、盐湖或地下天然卤水等中的盐卤资源进行生产、加工及综合利用。制盐工业于国民经济中地位重要,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盐是人类生活必需品,是化工业基本原料,在其它工业生产部门及农牧渔业中也用途广泛。盐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1.2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
定义: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以企业组织中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上,协调和整合此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内容:它包括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和企业文化等四部分内容。
要素:它具有培育及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人力资源、获得及保持企业长期稳定技术的能力才能的核心技术、使企业生存及发展所必需的企业信誉、比制造技术所更为重要的营销技术、有利于企业有效利用资产和扩大经营范围及提高竞争力的管理能力以及以行为导向和行为激励及行为协调来整合更大的范围内资源而迅速地提高市场份额的企业文化。
特征:它具有能为顾客提供根本好处和效用核心价值的价值性、在企业发展中长期培育的积淀过程中所成的独一无二的独特性、向更具生命力新领域所延伸的延展性。
1.3核心竞争力在盐化企业中的功能
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使盐化企业得以持久发展,是盐化企业经长期发展形成的该企业所独有,且能在长期竞争中取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它可推动盐化企业的发展,支撑盐化企业在各发展阶段上永葆其竞争优势。
2我国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2.1更新观念独立自主是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
盐业专营需要更新观念,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对盐业进行专营计划管理,此举措利于普供碘盐,但存在负面效应,似乎盐业可游离市场之外,不需竞争也能发展。但盐业专营的降价竞销、私盐侵销及伪劣食盐冲销等,严重破坏市场经济体制。所以,在广大盐化企业及群众强烈要求下的盐化企业独立自主经营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发展,就是坚持国家专营、坚持政企分开,和统一专营资产、统一经营管理、统一食盐品牌,及落实国家专营政策、建立国家专营品牌、推行盐行业股权多元化、促进多品种盐开发、建立碘盐供应补偿机制、制定出台《食盐专卖法》、促进工业盐全面市场化等。上述则就是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的首要前提。
2.2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是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
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的重要因素,是企业竞争力增强的有力保障,从某种意义而言“今天的文化是明天的经济”。因此,推进企业发展,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要实行企业的文化战略。企业文化战略是以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特征现代化经营战略,而现代化管理战略的重点是名牌战略。知名品牌依靠文化驱动,给品牌披上文化色彩参加竞争,就会增加竞争力度。所以盐化企业的产品要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赋予其文化内涵,就可企业参与竞争的产品一举成功。企业的文化战略实际上就是竞争力战略,企业文化是企业“人化”。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要注重培养、发挥、挖掘员工在生产、创新、管理、营销等上的积极性;同时又以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调动起员工积极性,从而实现企业自身价值。
2.3思想政治工作是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我国以食盐专营作为核心的盐业制度管理由来已久。食盐专营成效显著,有效保证了碘盐供应,具有经济的合理性。它确保了城乡食盐有效供给,促进了氯碱工业持续发展。从政治意义上看,一是食盐专营消除了碘缺乏病,二是稳定了市场供应,三是大量查处劣质私盐,维护了国家和群众的利益。而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目标锁定在利国利民的企业文化建设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核心竞争力能提炼企业精神,能确立企业的目标,能塑造企业的形象,能强化企业的管理,能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及战斗力。所以,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企业文化建设是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首要保障。
2.4人才资本的提高是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市场的竞争核心首先是人才。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取胜,必有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企业家参与企业最高管理,制定企业战略,领导企业发展,因而企业家独立人格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各盐化企业的企业家之间需要结成一个盐化企业联合集团,向国家盐业集团的垄断缺失提出更改意见,选择和激励盐化企业的发展,是培育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再者,选拔培养一批专业技术性的市场开发管理人才,以技术及管理创新的知识与市场资源相结合的营销模式,切断非法盐业经营,确保人民人体健康,促进盐化企业经济发展,是培育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又一基础。
2.5多元化发展思路是盐化企业的发展前景
多元化发展是企业优秀的发展战略,它需要具备一定条件:一是企业有稳固产业地位;二是行业前景光明;三是新行业与企业间有一定关联,即行业资金、人才及管理经验等具有保障。它能提高投资报酬、规避风险、增进效益。盐业属于国家专卖,但专卖仅占据10%左右的食用盐,其它工业用盐的90%需企业自己开拓市场。所以,多元化经营可以以通过利用内部优势及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企业价值,从而最终获取盐化企业经营效益。
2.6特色管理模式培育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关键是核心技术,它能使企业高效率低成本地进行生产。新技术培养要立足创新,形成专利技术,加强技术深度力度,以特色管理模式,贯穿整个生产及流程的各环节,实现创造准时生产、自动化、自律化等多概念管理。盐化企业更需要采取上述技术能力的这种特色管理模式,从而促进生产的合理化,降低成本,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在目前专营垄断的不利形势下,真正地做到先到为主,夺得经济发展先机,形成企业优势。
3我国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持
3.1不断加强企业人员核心竞争力认知程度
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前提是对现有核心竞争力清晰认识且达成共识,否则无法积极管理。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水平,一是对此核心竞争力定义认同的程度,从而界定其具体竞争任务;二是明确核心竞争力的要素组成从而便利于要素整合与使用;三是把本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其他的企业比较,提高竞争敏感性,从而便于开拓新的业务道路。
3.2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程度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较之一般产品的生命周期要长,性质稳定。在长时期内,产品质量、上市快速及顾客对服务满意的程度,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此生命周期客观要求企业要不断地发展核心能力,否则竞争优势不复存在。发展有三步骤:一是明确新的要素组合的战略意图,以此构成要素发展的新途径;二是确立战略结构;三是组织战略实施。这就是核心竞争力有效发展过程。
3.3不断重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部署
为满足核心竞争力在范围经济上人尽其材,把优秀人才配置于最具潜力竞争方面,企业使多种核心构成的技术、技能要素从一个战略的部门或单元转移移到另一部门或单元,重组并形成新核心竞争力。建立此种机制,必须要改变观念,打破部门割据,推进横向联合;使企业与员工服从企业的整体能力需求,而非服从个人或单个业务部门。建立健全企业最简捷的组合结构,从而推动企业经济发展。
3.4不断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护与巩固
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够的开发培育,许多情况下可能丧失。因此,企业必须有持续而稳定的支持及资助以保护和巩固其核心竞争力。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清楚识别携带核心能力的人员是的者,他们是企业不可流失的宝贵财富。一要培养此人员对企业忠诚的程度,二必须清除各个业务单元主管的本位主义,使其明白携带者是企业整体性资源,可在企业内部随时重新分配调动。企业自行设计核心产品,避免技术秘密的扩散,确保核心能力在公司内部实现。实行核心能力评价,使得核心能力得以保持,进而确立再发展其它核心能力,从而实现核心能力动态控制。不要草率处理经营不善,此中可能潜在核心能力要素或要素携带者的流失。核心能力管理者要一步到位,保证核心能力先进性的正常发挥。
4结论
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经营取胜的源泉。但此经营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的独立自则是企业取胜的至关保障。本文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内涵入手,从独立自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保持两层面上,探讨了独立自在盐化企业发展过程上的作用,最终确立了独立自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决策的前提的结论,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完善作出了一种实践性证明。
参考文献
[1]郝利花,李永红。“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及建立”[J].经济管理,2002(9).
[2]刘元煌。“高科技:创造服务品牌的捷径”[N].中国经营报,2001-11-6.
[3]李晓东。中国企业如何培养核心竞争力[J].现代管理科学,2003(11).
[4]宋云,陈超。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5]黄继刚。核心竞争力的动态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竞争战略选择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观念与竞争战略
核心能力是企业所拥有能力中最根本的部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特有能力为出发点来制定和实施企业竞争战略的理论思想。在核心竞争力观念指导下的企业竞争战略着眼于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整合、扩散和更新,并据此指导企业的经营活动。
以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和归宿来选择制定竞争战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在未来能够培育和构建什么样的核心能力,应当是企业制定战略的依据。企业只有准确定位了自身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以此为依据制定企业战略,才能更好的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市场环境。
在众多竞争战略中,选择最适合本企业的战略对于企业维持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企业竞争战略决策应有利于维护、强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这个角度看,以维护和更新核心竞争能力就成为了竞争战略选择的归宿。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战略的核心。企业竞争战略又称经营战略,企业竞争战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确定顾客需求、竞争者产品及本企业产品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奠定本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特定地位并维持这一地位,而这个“如何”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企业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将企业之间的竞争喻为一场战斗,那么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赢取这场战斗的武器。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后:五种主要的竞争战略选择分析
企业竞争战略是企业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竞争战略依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同分为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三种,但全球化竞争的不断加剧,竞争战略也越来越细化。根据企业自身竞争力与市场目标的不同将基本的竞争战略划分为低成本领导战略、差别化战略、基于低成本的聚焦战略、基于差别化的聚焦战略与最佳成本战略五种。
1.绝对的低成本——低成本领导战略。低成本领导者的核心竞争力是在行业中成为总成本最低的产品或服务的供应者,而不是和其他几个竞争对手相对较低,他的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于成本的绝对最低而不是行业中的相对较低。因此,绝对的低成本适应于选择低成本领导的竞争战略。这种企业已经取得了竞争中价格的绝对优势,因此要侧重考虑哪些对消费者而言至关重要的特色和服务,同时不能过多的增加成本,以免抵消掉他的绝对低成本优势。
2.产品差别化——差别化战略。差别化是核心竞争力的又一重要来源,这种差别化可以成为核心竞争力或是在产品/服务的属性上与竞争对手截然不同,或是能够以对手不具备的能力把价值传递给顾客。在产品众多的市场中,产品的差异化逐渐减少,如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的差异化上那么执行差异化竞争战略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3.小范围低成本——低成本的聚焦战略。有些企业限于自身实力与资源获取能力,取得的低成本优势只是相对的,仅是在一个相对的市场区域内叫竞争对手而言,有低成本的竞争优势。这种基于低成本的聚焦战略通过低成本获取高利润率或者以低价格来吸引目标市场的客户,从而保持竞争优势。
4.小范围产品差异化——差别化的聚焦战略。仅取得小范围产品差别化的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如果以整个市场为目标市场显然在竞争中会处于不利地位,所以选择基于差别化的聚焦战略,将目标市场锁定为取得差别化优势的市场范围内,是最为有效的竞争战略。选取聚焦战略的企业必须保证一定时期之内自己所占领的市场不被行业差别化领先者发现并且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否则自己的差别化优势很快就会被领先者同化甚至超越。
5.相对于竞争对手成本、价格最优——最佳成本战略。相对于竞争对手成本、价格最优,并不是要求一定要在成本和价格上同时取得最优,而是以相同的价格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这种核心竞争力适用的竞争战略是最佳成本供应商战略,这一战略目标就是码字消费者对质量-服务-特色-性能属性方面的期望,并且使价格低于他们的预期,为他们提供最优的价值。但是,这种介于两种绝对竞争优势之间的核心竞争力的确定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这种竞争战略的选择往往被人所忽略。
三、核心竞争战略的对比分析
由于核心竞争力界线的模糊性,竞争战略的选择难度较大,所以以核心竞争力来明确区分这五中竞争战略是非常必要的。
战略执行中低成本战略要求企业的价格优势必须是稳定且覆盖各个业务领域;差异化战略要求维持创新以始终领先于那些模仿的竞争对手;聚焦低成本战略要始终坚持以最低的总成本满足利基市场的需求,同时不能进入其他细分市场;聚焦差异化战略要坚持比竞争对手更好的服务目标利基市场,同时不能进入其他细分市场;最佳成本战略要求拥有一定的管理技能,以便实现低成本的同时保持产品的优异性能。
这五种基本竞争战略的选择取决于核心竞争优势的不同,根据企业不同的核心竞争力选择相应的竞争战略,会为企业做出重要战略决策提供重要帮助,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波特竞争三部曲[M].华夏出版社。2005
[2]古纪宝。基于企业特定环境的竞争战略研究[J].科研管理。2006
[3]胡健颖。企业竞争战略与企业生命周期[J].企业在线。2009
上一篇:珠海航展时间及购票方式(3篇)
下一篇:梦天实验舱火箭发射感悟(2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