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优秀教案(精选8篇)
时间:2023-12-03
时间:2023-12-03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字,能给学会的生字组词,扩词。
2、读懂课文,了解坐井观天的内容并能从中受到启发。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有主动学习寓言故事的愿望。
教学重点: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
1、读写“渴”字
2、体会坐井观天的寓意。
教学方法:
1、学生字:充分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小故事,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践等方法,自学,小组学,集体学相结合的形式。
2、学课文:分角色朗读,表演读,比赛读,抓住重点词句,充分运用课件将课文与生活紧密联系,展开丰富的想像。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学习课文的相关课件,小鸟、青蛙的剪贴画和头饰。
学生:课前读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白纸。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我知道,咱二(3)班的孩子都很喜欢看书,看过寓言故事吗?赶快把你看过的寓言故事说给大伙儿听听,让我们都来分享你的快乐!(可以只说故事题目)
2、学生说自己看过的寓言故事
3、师小结过渡:就像孩子们说的那样,借助大然的物体虚构而成的小故事,比如狼呀,羊呀,蛇呀等等,并通过这些小故事告诉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寓言故事。19课就给我们讲了两个这样的故事,所以就叫“寓言两则”,出示课题,并让学生读好生字“寓”
4、今天,我们将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是来学习,请大家根据我的提示猜猜故事的题目:
这个故事和一口井有关,井底下坐着一只青蛙,它长年累月的呆在井底,从来没有离开过。有一天,一只小鸟飞过高山,飞过大海,口渴了,下来找水喝,真巧,它落在了那只青蛙所在的井沿上,于是小鸟和青蛙之间就发生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让学生说出题目),教师板书,并让学生观察老师怎么写这几个字(坐井观天)
5、学生读课题,指导读好生字“井”,强调后鼻音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小声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生字,拼读准确,注意把难读的多读两遍。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抽生介绍自己以前的学习方法:估计有猜字游戏,生字接龙,开火车,黙想,数笔画,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小故事等。
(2)、教师小结,并强调要求:
第一:要让每个组员参与学习,特别照顾有困难的学生,多帮帮他们;
第二:特别注意难读难记的生字要多想办法,多练习;
第三:选择适合自己小组的方法,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好方法。
(3)、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参与并相机指导。
3、集体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检查读音:课件展示图文相结合的生字词或句。齐读,分组比赛读,抽小组代表比赛读,读的过程中相机指导训练难读的字“井”或其它字
(2)、检查字意:读有关“井沿”的词句,并在图中找出来,再引导说出“河沿,桌沿”等词语,再给“井”扩词。
(3)、检查字形:用你的方法住这些生字,重点分析“渴”(太阳出来了,有人躲进屋子里找水喝)
(4)、指导书写:
第一:观察习字格中要求写的字,找出最难写的字“渴”
第二:仔细观察习字格中的渴,说说书写的注意事项
第三:教师强调笔顺和左窄右宽的写字规律并范写
第四:学生描红后再写一个
第五:同方评比,相互鼓励。
三、朗读课文,感悟寓意
1、读准了,记住了又会写这些汉字娃娃了,它们可高兴了,要带我们走进小鸟和青蛙的故事呢!(出示课件小鸟的青蛙)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看看小鸟和青蛙在争论什么?它们各自有什么理由?
2、学生自由读书
3、师生分角色朗读,教师注意角色示范引导。
4、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注意营造当时的情境。
5、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无边无际”“井口那么大”
6、它们各自的理由都那么充分,请孩子们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尽量读出自己的味道。
7、抽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相机引导理解课文。
重点指导读好“你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啦!”
“我天天从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怎么会弄错呢?”;
重点理解“大话”(换词法)和“无边无际”(联系生活拓展知识,还有哪些事物也可以说无边无际?)
8、师引读重点句子,让学生说说坐井观天的意思
9、课件展示“坐井观天”的意思
四、拓展训练
1、师:虽然青蛙过去见识太少,但是它也很幸运,因为它遇到了见多识广的小鸟,而且小鸟还极力要求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那么,如果你是那只青蛙,你会跳出来吗?学生猜想,再说说青蛙后来的故事。
2、学生说青蛙不会跳出来的故事。
3、学生说青蛙跳出来后的故事。
4、师展示课件,青蛙跳出来后会看到的情景(三峡大坝,黄山奇石,万里长城,富士山,金字塔等),激情引导学生说说你现在明白了什么?
5、结束语:正像孩子们说的那样,知识的海洋也像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咱们能像青蛙那样只看一本语文书吗?只呆在教室里学习吗?我们应该更多的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了解更多的知识,去探索世界的奥秘,甚至像杨利伟、费俊龙和聂海胜叔叔那样坐上宇宙飞船,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一、引入课题
1、张挂教学挂图,读题。
2、上一课,我们初步读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今天,我们来细读、理解。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对照挂图,让学生说明青蛙和小鸟各自所处的位置。板书:井沿。讲解生字。井沿: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沿,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
2、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1)青蛙向小鸟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从哪儿来呀?)
(2)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3)”一百多里”在这里说明了什么?(一百多里是一段很长的路程,在这里说明小鸟飞了很远,天很大)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3、讲读第四、五自然段。
(1)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2)”说大话”是什么意思?(大话是指夸张的话)
(3)青蛙为什么说小鸟”说大话”?(因为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根本没有一百多里,小鸟不可能飞那么远)板书:井口那么大
(4)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板书:无边无际
(5)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用来形容什么?(无边无际没有边际的意思。在这里用来形容天非常大)
(6)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注意”哪”的读音和语气(“哪”作语气词,读轻声,不读第三声)
(7)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了?(为了天有多大的问题争论起来)
4、讲读第六、七自然段。
(1)青蛙为什么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因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抬头看见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指导朗读”我不会弄错的。”(自信、肯定、自以为是的语气)
(3)小鸟为什么笑了?(小鸟笑青蛙眼光太狭窄,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小片天,还自以为是,不承认自己的看法有错误)
(4)小鸟为什么叫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呢?(因为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眼界就会变得开阔,就会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就不会再坚持自己原来的错误看法了)
(5)指导朗读”你是弄错了。”(其中的”是”字,表示了肯定的、勿容置疑的语气)
5、小结: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它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会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坐井观天,就是指青蛙坐在井里看天,把天看得只有井口那么大。以后,人们就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目光狭小、见识短浅,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三、课堂练习
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填空:
青蛙坐在()看天,看到的天不过()那么大。小鸟站在()看天,看到的天()。
3、把课后的字写在田字格里。
写字提示:比较下面独体字和合体字的偏旁在形体上有什么不同。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着“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个专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也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故事通过青蛙和小鸟三次对话展开,第一次对话写小鸟回答青蛙的问题,第二次对话是小鸟和青蛙对天的大小的争论,第三次对话是小鸟劝青蛙跳出井口来看看,才知道天到底有多大。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知事物,要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0个会认的生字,会写“井、观、沿、话”等8个生字。
2.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故事所阐明的道理。
3.思维拓展,练习说话,能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难点:正确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能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哪些是坐井观天的行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坐井观天”。
什么是“井”呢?
就是以前人们取水的深洞。
(图片出示“井”字的演变过程)为了防止人们取水时掉进去,人们会在旁边打上架子,这就是周围是井栏的木条。最早的“井”字中间还有一个点表示井水所在的地方。經过几千年的演变,到楷书时,“井”字又没有了中间的那一点,成了我们现在见到的“井”字。现在它和我们学习的哪个字很像呢?“开”
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只坐在井里的青蛙。它坐在井里干什么呢?请再读课题找出答案。
“观”就是看的意思,还有哪些字也表示“看”?(瞧、瞅)“观”还可以组什么词?学习书写“观”字,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可以用换一换,加一加等方法识记。书写时注意“又”字的变化,“见”的第一笔竖要压在竖中线上。
(设计意图:首先从引导学生理解课题开始进入学习,让学生学会从课题中搜集信息帮助学习。在对“井”这个指事字演变过程的展示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过渡到对“观”字的学习,通过对字义的理解,到字形的分析,再到书写的指导完成课题中出现的生字的学习。)
二、创设情境,走进故事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全班齐读。
学习“沿”,井沿在哪里?谁来指一指?是井的哪一部分呢?(井的边上)(在课件图中井沿的位置用红色标出)
井的边上叫井沿,桌子的边上叫什么?河的边上叫什么?床的边上叫什么?(边出示图片边引导学生说)
老师把这口井“搬到”了我们教室里,谁能让小鸟飞落在井沿上?请一名同学将小鸟贴在准确的位置上。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中井沿的位置的标注让学生理解“沿”的意思,再通过图片出示,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地说出“桌沿”、“河沿”、“床沿”等词语,然后,用“贴出小鸟的位置”检验学生对“沿”字的理解。这样的随文识字,让生字学习在语境中完成。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边识边悟,既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学习兴趣,也能使生字的学习扎实有效。)
三、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看到飞来的小鸟,青蛙很有礼貌地与它打了招呼,聊了起来。他们聊了什么呢?
出示朗读要求:
请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画出青蛙说的话,用“~~”画出小鸟说的话。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不同标记画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梳理,也是为下面对三次对话的学习的准备。)
四、分角色读,理解对话
1.学习第一次对话。
分角色朗读第一次对话。
理解“一百多里”。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有两百多米,一百多里就是要围着这样的操场跑上两百多圈。假如你是小鸟,你飞了一百多里后会是什么感觉?请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读小鸟的这句话吧!
小结:青蛙听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一点儿也不相信,它是怎么说的?
2.学习第二次对话。
指名读青蛙的话。(只出示青蛙说的第一句话)
理解“大话”。什么样的话是大话呢?(吹牛、夸张、不切实际)
于是,青蛙和小鸟争吵了起来,谁也不让谁,它们在争论什么呢?请自由读读它们的第二次对话,找出答案。
青蛙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
学习“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是一个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指导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3.学习第三次对话。
听了对方的话,青蛙和小鸟都笑了,为什么?(出示第三次对话)
它们都认为自己说的对。青蛙的笑是对小鸟的话不以为然。小鸟的笑在笑话青蛙,并再一次强调青蛙弄错了。
它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呢?那么你认为谁说得对?
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好不好?请同学把书卷成圆筒状,告诉老师你都看到了什么?(强调“一部分”,你只看到了一部分,那小青蛙会看到什么呢?天的一部分)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所以他只看到天的一部分,就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小青蛙呢?(目光狭窄、自以为是)我们也把这样的人,称为“井底之蛙”。
(设计意图:在第三次对话的学习中,用一个小游戏让学生来感受青蛙和小鸟的说法为什么会不一样更加直观。)
五、拓展想象,续编故事:
假如有一天,青蛙真的跳出水井,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试着说一说吧。
青蛙鼓足了勇气,跳了出来。它看见……
它说:“……”
(设计意图:适当运用文本中的留白,让学生尝试表达,是对学生说话练习的训练。学生能够在原文的基础上想象和推测,运用对课文的理解续编故事,说明他们读懂了这则寓言故事。)
1、理解“坐井观天、井沿、说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所见有限。
4、能想象说话,写几句话。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动物头饰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坐井观天》(揭题),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两只小动物:青蛙和小鸟(边说边贴图片)它们是怎么认识的呢?(指名说)它们认识之后为了一件事情吵了起来,这时你最想知道什么?(指名说)
(二)学习课文
l谁来读一读。你喜欢读哪次对话,你就读哪次对话!
l请小朋友们再读一读这三次对话,看一看有哪些地方不懂?(指名说一说)
l教师小结:看来,有很多小朋友对它们的第二次对话有些不懂的地方,那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点击课件出示第二次对话)
2、学习第二次对话
(1)哪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2)听了青蛙和小鸟的话,你知道它们是为了一件什么事情而争吵吗?(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天有多大?)
读一读青蛙的话,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呢?(指名说一说)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l“大话”
什么样的话是大话?青蛙认为小鸟说的什么是大话?
是的,那谁来读一读,把青蛙那种很自信(……)的语气读出来。
能不能再带上表情读一读。
l“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还用飞那么远吗?”其实就是说……
看来,这只青蛙确实是自以为是的,那谁来当一当这只青蛙来说一说。
(4)、一百多里究竟有多远呢?让我们跟着小鸟一起来飞一飞吧!我们一边飞,一边说一说:飞呀,飞呀,我们飞过了什么地方,来到了哪里,又飞过了什么地方,来到了哪里。(点击课件演示动画)
师说:小鸟飞累了,飞渴了,落在了(井沿上)
可是,小朋友们知道吗?我们才飞了一百多里,仅仅是天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看来,天确实是(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板书:无边无际)
(5)、那么说,小鸟说的话是对的。(出示小鸟的话)
那谁来读一读小鸟的话。
(6)、天是那么大,可是青蛙为什么却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指名说一说)
(7)、分角色朗读第三次对话
3、学习第三次对话
师:青蛙和小鸟都认为自己说的是对的,千方百计的给自己找理由。这不,它们又进行了第三次对话。请小朋友们来读一读这次对话,看一看它们都为自己找了什么理由。之后,同桌商量一下,把这次对话演一演。
(指名演——师生共同评议——再演)
(2)这时候,小鸟也笑了,它又在笑什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教学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三、教具准备:
1.课件
2.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导入:同学们,成语是个大王国。这个王国里有耍小聪明的狐狸,有拔苗助长的农夫,还有糊涂的国王。今天,老师来当导游,带领大家来参观成语王国里的一口古老的井。
[课件出示:井]很久很久以前,这儿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谁知道这个故事的题目?
1.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2.解释课题:观,看;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3、关于这个故事,你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说的板:青蛙、小鸟)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大家来读读这个故事吧。
二、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2、想一想:青蛙在——-,小鸟在——-。
3、用序号标出青蛙和小鸟进行了几次对话。说说:它们在争论————-。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填空。青蛙坐在——-,小鸟落在——-。
学习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让学生说明青蛙和小鸟各自所处的位置。板书:井沿。讲解生字。井沿: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
齐读第一自然段,为什么用“落”呢?(副板书:落?)
故事就这样在青蛙和小鸟的邂逅中开始了。
2、回答提出的问题:几次对话?指名让学生按对话次数朗读课文。
3、青蛙和小鸟在争论————-。(板:天?)
四、讲读课文
它们是如何争论起来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它们第一次对话吧。
1、讲读第二、三自然段。[课件出示]
(1)青蛙向小鸟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从哪儿来呀?问的语气)
(2)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3)“一百多里”在这里说明了什么?(一百多里是一段很长的路程,在这里说明小鸟飞了很远,天很大。它飞过哪些地方?)你能用朗读告诉大家小鸟飞了很远吗?
解决(落?)
(4)师生分角色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2.讲读第四、五自然段。(接下来发生什么情况了呢)
1)[课件出示]
(1)指名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2)“说大话”是什么意思?(指夸张的话,吹牛)
(3)青蛙为什么说小鸟“说大话”?(因为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根本没有一百多里,小鸟不可能飞那么远)板书:井口那么大
(4)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板书:无边无际
(5)教学际,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用来形容什么?(无边无际没有边际的意思。在这里用来形容天非常大)
(6)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四、五自然段。它们俩的语气、态度会是怎样的呢?同桌来演一演吧。
注意“哪”的读音和语气(“哪”作语气词,读轻声,不读第三声)《坐井观天》
指名表演。
(7)青蛙和小鸟为了天有多大的问题争论起来,谁对?小鸟怎么知道天无边无际,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读课文,找出答案。
2)谁愿意告诉大家,小鸟和青蛙为什么对天的大小有不同的看法?(小鸟在天上飞,青蛙坐在井里)
3)教师板书:“天上”、“井里”
4)指板书小结:小鸟说天无边无际是因为它在天上飞,青蛙只有井那么大是因为它坐在井底。
5)同学们讨论一下,能不能给这只坐在井底看天的.青蛙取个名字?(井底之蛙)
青蛙成为井底之蛙,并不能全怪它。它生来就在井底,出不去。青蛙也很可怜呀。在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你能不能让这只青蛙不出井底,也能了解外面的世界吗?有什么办法?(生:让她看书、看报;帮它在井口装摄像头……)
小节:要想不成为井底之蛙,我们该怎么做?
3.讲读第六、七自然段。
我们再来看看青蛙和小鸟的争论,看看这只青蛙除了见识少,还有没有别的缺点,你从哪儿看出来?[出示第六、七自然段]生自渎
(1)还有什么缺点?从哪儿看出来?它笑什么?
指导朗读“我不会弄错的。”(读出骄傲、自以为是的语气了吗?)(生评议)
(2)小鸟为什么笑了?(小鸟笑青蛙眼光太狭窄,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小片天,还自以为是,不承认自己的看法有错误)教学:信
指导读小鸟的话。“你是弄错了。”(其中的“是”字,表示了肯定的、勿容置疑的语气)(生评议)
(3)小鸟为什么叫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呢?(因为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眼界就会变得开阔,就会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就不会再坚持自己原来的错误看法了)
(4)指导朗读多么骄傲、自以为是的青蛙,多么善良、诚恳的小鸟,谁能演好这两个角色?
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课后延伸:
小结: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它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会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关于《坐井观天》优秀教案合集的内容就收集整理到这里了,希望可以对有需要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帮助,大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来参考以上范文,以此来帮助自己顺利展开书写工作。如果这期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也请大家多关注本站。
【教学目标】
1、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所见有限。
2、学会本课两个生字,理解“坐井观天、井沿、说大话、井口、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懂得人要开阔眼界,不能像井底之蛙,目光短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贴画(青蛙、小鸟)、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请一起读课题──《坐井观天》。
2、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个故事,好吗?
请小朋友看一段录像。
二、看录像,了解故事内容
1、看录像前,老师有个要求,边看边考虑:故事讲了谁和谁之间的事?它们在干什么?
2、播放录像。
3、反馈:
生答考虑题,师板书,结合课件演示:
青蛙图天小鸟图
有
不过井口那么大多无边无际
大
小朋友真聪明,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要靠小朋友自身来读懂。请大家把书翻开,自身找个朋友读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等会我们竞赛,谁读得最好。开始读书吧!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找朋友读课文。
2、指名接读课文。
3、同学评议。
四、第一次争论
1、课文中的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那到底谁对谁错呢?
指名讲。
2、赞成小鸟的请举手,赞成青蛙的请举手。
3、既然小朋友意见不一致,那我们就来开展一次小小争辩赛,同意吗?赞成青蛙的我们称为青蛙方,请坐到左面,赞成小鸟的我们称为小鸟方,请坐到右面。
同学交换位置。
五、再读课文,找出有力的证据
为了证明自身方是正确的,对方是错误的,我们必需有充分的`理由,对吗?请你们再读课文,找找书上哪一段、哪一句、甚至哪个词可以作为你的证据,同时也拿出你从课外搜集的资料。
开始你们组去研究讨论吧!
六、第二次争论
两组争论:
师说:“现在请小鸟方发言。”同学发言。
师说:“现在请青蛙方发言。”同学发言。
师和时指点。
七、朗读课文,体会寓意
1、刚才小朋友争论得相当精彩,看来准备都很充沛,现在我们进行读课文竞赛。青蛙方读青蛙的话,小鸟方读小鸟的话,直接对话,行吗?要读出认为自身的看法是正确的,很肯定的语气。
自由练习──指两名对话──集体对话。
2、读到这里,哪个小朋友给我们解答一下,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除了这个内容以外,还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是批评有什么错误的人呢?
指名答。
3、看来“坐井观天”这个词是不好的,贬义的,古代这个故事中的青蛙因为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少,见识就少,又不相信他人,自以为是,连天大得很这样的简单问题都弄错。而今天我们这些小青蛙真勇敢,敢于站出来为青蛙说话,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知识,我真佩服你们。
八、角色换位
1、有一天,有人来井里打水,水桶盛满水往上提时,不小心把青蛙带了上来,而那只小鸟又下来喝水,因翅膀受伤无力再飞出去,这样变成小鸟(在井里),青蛙(在外面),现在青蛙、小鸟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想说些什么?
2、现在请你们组里讨论,等会派代表来说,看哪边说得更精彩。请小朋友好好动动脑筋。
3、两边派代表发言。
九、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2、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多用眼睛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3.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的寓意。
【要点把握】
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体会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井沿口渴喝水大话回答无边无际坐井观天
2.选词填空,填好后读一读这段话。
无边无际相信井沿青蛙小鸟
()落在()上,告诉()天(),大得很。可是()不(),认为()说错了。
过渡:到底是青蛙说得对,还是小鸟说得对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个有趣的寓言故事。
二、熟读精思,感悟对话
1.学习第1自然段,走进故事。
(1)板贴简笔画图片“井”,拿出“青蛙”和“小鸟”的图片,学生上台贴画,说说二者分别应该贴在什么位置。(青蛙贴在井底,小鸟贴在井沿上。)
(2)结合板画,观察青蛙和小鸟所处位置,理解“沿”,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还知道哪些“沿”。
过渡:老师要考考大家了。既然井的边缘部分叫井沿,那么碗的边缘叫什么?(碗沿。)河的边缘叫什么?(河沿。)床的边缘呢?(床沿。)对,同学们真聪明!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了,“沿”就是“边”的意思。
(3)观察图画,同桌演一演青蛙和小鸟的相遇。
建议:一人站着,一人蹲着,手拢成圆筒状,从中往上看。
(4)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
2.教师范读第2~7自然段,学生仔细听,揣摩青蛙和小鸟的心理及说话的语气。
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分角色朗读了青蛙和小鸟的3次对话,之前我们重点要求大家读准确、读通顺,这节课我们要提高要求啰!现在我们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情感、读出不同的语气。同学们先认真听老师读一读。(教师范读课文)
3.师生合作、串读课文:男生读青蛙的话,女生读小鸟的话,教师读旁白,读时注意“哪”字的两种读音。
4.学习第一次对话(第2、3自然段),了解青蛙和小鸟生活的环境。
(1)引读:青蛙先问了什么问题?小鸟是怎样回答的?
(2)着重理解:“飞了一百多里”说明了什么?
预设:“飞了一百多里”说明天很大。学生可能不理解“里”,可告诉学生一里等于500米,一百里相当于50千米,是很长一段距离。
(3)想象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状况。(学生自由表达)
(4)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
指导:读第一次对话时,青蛙的话要读出上扬的语调,表示很好奇,小鸟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
过渡:小鸟飞了这么远的路,看见了那么多的风景,所以它见多识广!可是青蛙相信小鸟说的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再来看看它们的第二次对话。
5.学习第二次对话(第4、5自然段),明白青蛙和小鸟争论的问题。
(1)出示两幅图,学生选出青蛙眼中的天和小鸟眼中的天。
(2)读懂青蛙的观点。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大话”。(“大话”就是吹牛的话、不实在的话。)
预设:教师可说几句话,让学生判断哪句是大话。如:A.我没写家庭作业,却告诉老师我没有带。B.我一只手就能把讲桌举起来。学生能很快地判断出“大话”是吹牛、夸张的话。
②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③“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是什么意思?
明确: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指导:朗读时,要强调“井口、那么远”等词语,语调上扬,读出青蛙自以为是、不相信的语气。
④课件出示下面的两组句子,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其语气的不同。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
(3)读懂小鸟的观点。
想象拓展说话,理解“无边无际”。
小鸟:“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我曾飞过,飞过,天大得很哪!”
指导:语速稍舒缓。重读“很”字,表示强调,读出小鸟真诚、劝告的语气,句末的“哪”在这里要读轻声,表示感叹。
(4)分角色朗读,读好对话。
①指导朗读感叹句和反问句。
②同桌讨论,加上提示语读。
青蛙(笑着、摇摇手、摇着头)说……
小鸟(也笑着、大声、拍拍翅膀)说……
③根据提示语,加上神态、动作,同桌分角色朗读。
6.学习第三次对话(第6、7自然段),明白青蛙和小鸟的说法不一样的原因。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说说青蛙和小鸟的笑有何不同。
明确:青蛙的笑是自以为是的笑,说明它很自大;小鸟的笑是无奈的笑,是又可气又好笑,与青蛙的笑形成对比。
(2)指导用“一……就……”说话。
示例:①小弟弟一摔倒就哭了。②门一开,小猫咪就向我扑来。
指导:小鸟说的话中,“你是弄错了”中的“是”要重读,表示强调,加强语气。
(3)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谁说得错?为什么?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初步感知寓意。
过渡: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做过的“纸筒看黑板”游戏吗?大家可以回忆那个游戏,想一想:青蛙从井里看天是不是和我们从纸筒里看黑板有相似之处?
(4)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青蛙天天坐在井里,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所以它目光短浅、所见有限。
7.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读旁白,指名朗读青蛙和小鸟说的话)
三、续编对话,领悟寓意
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续编对话。
过渡:同学们,如果青蛙接受了小鸟的劝告,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引导换位思考:此时的青蛙会在心里对自己说些什么呢?(我真是太自以为是、目光短浅了。)
2.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并分角色朗读。
3.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指名用自己的语言表演性复述课文。
4.总结寓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这样才能见多识广,看得全面。“坐井观天”也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眼界狭窄、所见有限;“井底之蛙”则比喻那些见识狭窄、目光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复习】
1、读题。
2、复习第一节。
【新授】
一、正确、流利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2~7节,要求正确、流利。
2、个别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点评
二、再读课文,质疑
1、再一次自己读课文,想想有什么问题要问。
2、把你的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解决估计:
⑴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⑵无边无际什么意思?
⑶大话什么意思?青蛙为什么觉得小鸟的话是大话?
⑷青蛙为什么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⑸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
⑹青蛙和小鸟为什么都笑了?
⑺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
3、及时解答一些疑问。
三、精读课文,解疑
1、同桌学着青蛙和小鸟的样子争论,思考没有解答的疑问。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⑴无边无际什么意思?
找到句子读一读。
(多媒体)跟小鸟飞上天看一看。
解答疑问。
练习说话:是无边无际的。
⑵比较句子:
天无边无际,很大很大。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⑶指导朗读小鸟的话。
⑷大话什么意思?青蛙为什么觉得小鸟的话是大话?
找到句子读一读。
(多媒体)跟青蛙到井底去看天。
解答疑问。(用练习本做实验)
⑸比较句子: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⑹指导朗读青蛙的话。
⑺分角色朗读2~5节,思考: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为什么?
解答疑问。(多媒体)
(板书:飞得远,见识广。)
⑻小小组读6、7节,讨论青蛙和小鸟为什么都笑了?
交流讨论
⑼指导朗读6、7节。
四、读后感悟
1、读全文。
2、讨论:听了小鸟的话,青蛙会跳出井口去看一看吗?为什么?
(多媒体)
师小结:青蛙将永远成为一只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
3、现在你知道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了吗?
(板书:坐井观天,见识短)
【读前质疑,读中解疑,读后感悟】
以读为主,从粗读到细读,通过不同层次地读,层层深入,理解课文,体会祖国的语言文字。先在读中找出质难点,然后在读中解疑,并通过反复朗读解决课文重点、难点,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悟出寓意,并展开争论,发挥想象,更深刻地体会寓意,以达到语文课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自我求和的目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