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林陆建芬事迹观后感(精选8篇)

时间:2023-12-06

李桂林陆建芬事迹观后感篇1

二坪村,位于凉山州甘洛县乌史大桥乡,地处大渡河峡谷,海拔1800米,是李桂林和陆建芬夫妻坚守了29年的地方。

他们在二坪村小学教书育人,把一批又一批的彝族孩子送出了大山,让他们去更广阔的世界里飞翔。

二坪村小有个为外人熟知的名字:“天梯小学”。因为二坪村地处大渡河峡谷,山高路险,村子不通自来水、电、公路、邮递、网络。几架靠在崖壁上垂直而立的木梯就是二坪村与外界的通道。住在山下和山腰的学生,要背着书包、爬着“天梯”去上学。

新中国成立后,二坪村小学陆续来过3位教师,都因担心悬崖“天梯”的危险,受不了当地艰苦的生活,陆续离开了。

学校因没有老师而停教十几年。1990年,已经停办了十多年的二坪村小学准备复课,李桂林听说后,决定到大渡河对岸的这个山村来看看情况。

老家在汉源的李桂林,曾经在汉源县一所小学当过民办教师。

来到二坪村后,一位老乡对二坪村的介绍,至今令李桂林记忆犹新。“全村400多人,几乎没人识字,不识钱也不会算账,下山后上厕所都没法。”

当时老乡的话,深深刺痛了李桂林的心。二坪村太需要一个老师!

1990年暑假,李桂林辞去家乡民办教师的职务,来到二坪村小学支教当代课教师。

那年李桂林24岁,每月工资60元,假期没有工资。

一年过去,新生急需一位新老师。李桂林到处找老师,没人愿意来。无奈之下,他动员妻子陆建芬上山当代课老师。李桂林、陆建芬夫妻背着两岁的孩子和行李,一家三口住进学校,从此家就是学校,学校就是家。

此后,“天梯”的两头,多了两个护送学生的身影。寒冬酷暑,春去秋来,从不间断。

1996年,二坪村小学第一届学生毕业,成绩居全县前列。同年,李桂林考入四川省会理师范学校,摘掉“代课老师”的帽子。家人劝李桂林下山到条件好的学校任职,但夫妻二人舍不得这群大山里的孩子,就坚守了下来。

李桂林和陆建芬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二坪村的孩子身上。

2004年,他们在二坪村小学读书的小儿子不慎摔倒,致使耻骨折断、右手桡骨脱位。夫妻俩担心送儿子下山就医要耽误很长的教学时间,只好请了一个赤脚医生来医治,结果儿子桡骨脱位的地方没有接好,落下终身残疾。“夏天穿短袖的时候,我看着他的手,心里就不是滋味。”说到儿子的伤,李桂林的眼眶顿时湿了。

其实,李桂林和陆建芬不是不想下山,也不是没有机会离开二坪村去过更好的生活。但一次次抉择,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坚守。

2008年,随着李桂林、陆建芬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天梯小学”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随后,二坪村的木梯修成了结实的铁梯,还装上了钢筋护栏,学生上山下山都安全多了;2009年9月,社会各界捐资100余万元修建的新校舍投入使用,学生们终于有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和平整开阔的操场;2010年,经过农网改造后,二坪村通电了,村民们结束了点煤油灯的历史。

“今年年初,通村公路已连通学校,孩子们上学不用那么辛苦,大多孩子都不用爬‘天梯’了。”李桂林高兴地说,在政府的投入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山上的条件变得越来越好。

“我希望这群孩子能努力学习,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好。”陆建芬说。

29年里,李桂林和陆建芬教育了近400个彝族孩子,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走出了大山,有了不一样的人生。

2008年,李桂林、陆建芬,当选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他们“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8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李桂林陆建芬事迹观后感篇2

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我印象最深的是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海拔2800米,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从汉族地区来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妻扎根这里18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

18年如一日,李桂林、陆建芬夫妇教书育人,共培养了6届共149名学生。陆建芬现在还是代课老师,1个月的工资才230元。夫妇俩第一次来到北京,连照相机也没有。是他们,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

评委给他们的颁奖词是: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多么可敬的教师呀,在最艰苦的环境中拼搏,为了能后代学到知识,他们付出了一切,却无怨无悔,这种精神深深打动并激励着我,我也是一名教师,在较优越的环境中教书,还时而有些抱怨,叫苦喊累,真是惭愧,今后我要立足本岗,脚踏实地,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李桂林陆建芬事迹观后感篇3

写在前面: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阿来:乡村教育是重要的,但常常被忽略;乡村教师是伟大的,却不应该被遗忘。

阎肃写下这样深情的评价:星星和月亮在一起,桂林和建芬在一起,太阳和温暖在一起,桂林和建芬了不起!

今天我看了2008感动中国颁奖典礼,里面有张艺谋奥运团队,唐山十三农民,武文斌,经大忠,李隆,金晶,吉吉,神奇航天员,李桂林,陆建芬,韩惠民。颁奖典礼中我最感动的是李桂林和陆建芬这两位人物,因为二坪这个过去的”文盲村穷山村”,现在成了”文化村”。

昔日的荒凉到今天的精神巨变,与这两位老师付出的心血是分不开的。他们18年扎根这里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他们的颁奖词是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在实际生活中我要学习他们坚持不懈,乐于助人的两大特点,我在平实生活中也要乐于助人。我看完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让我很感动,特别是李桂林、陆建芬他们告诉我要坚持不懈,乐于助人。

李桂林陆建芬事迹观后感篇4

夜深人静了,在彝族村寨二坪村的一块空地上,有两个长长的身影,在月光的照耀下,是如此的清晰却又模糊

19年了,两人的额上都已经添上了无数道白霜,然而一成不变的却是他们年轻的坚持不懈的心。也许许多人都知道他们的名字――李桂林、陆建芬,许多人都觉得他们的.事迹是如此的伟大与不可思议。

但此时,乡路上,石桥边,他们确实如此的平凡与伟大

只见两人坐在地上,仰望明月,李桂林不禁感叹道:“想不到,19年了,我们居然还像当初那样坐在这欣赏月色!”

“是呀,19年了对了,最近我们不是收到了一封信,劝我们放弃这儿的教育,去城里干大事业吗?你考虑的怎么样了?”

李桂林皱了皱眉头:“我决定不去!”

“为什么?”

“就因为我对孩子们的爱!你忍心看着在这悬崖峭壁上的,我们可亲可爱的孩子们因缺乏教育而只能被命运逼着去放牛放羊,碌碌终生吗?”

“可是月薪5000哪!”

李桂林望了望周围的学校,深情地说:“现在,你觉得你能离开与我们共同经历了19年风雨的二坪村吗?虽然工资是现在的25倍,但是金钱能换来孩子们天真的笑脸吗?日子清贫又怎样呢?只要有了孩子们陪着,就比什么都好!”

是呀!19年的坚持,悬崖绝壁通往地面的只有一道狭窄天梯,在如此艰险的环境下,几次的来来回回,为一个十几年没有学校的小山村的孩子们搭建通往美好生活的知识桥梁,架起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云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坚守一份清贫已是可贵,坚持奉献更是难得。为了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他们放弃了更好的工作机会,离开自己亲爱的儿女们,尽力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

所以说,星星和月亮在一起,桂林和建芬在一起,太阳和温暖在一起,桂林和建芬了不起!

李桂林陆建芬事迹观后感篇5

这两个人就是教师夫妻李桂林、陆建芬,他们在一个很穷的山村教书。那是在大山的最深处,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那里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村上的人们连基本的吃饭穿衣都成问题,两位教师的生活环境、教学环境可想而知,所谓的“卧室”里只有一张用泥巴堆出来睡觉的泥床,一盏煤油灯,教室更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稻草房。他们两个白天教书,晚上回到“卧室”批改学生的作业,每天要到很晚才睡觉。通向那个穷山村的,只有一条路,一条笔直的山路,要靠梯子才能爬上山的山路。如果要走出山村,不仅要翻山越岭,还要过只有两条铁链横贯的大渡河。生活在那样的地方,是多么的艰辛啊!

可就是这样,那儿还是整个大山里最好的学校,连其他村的孩子也会到这里来上学。所以,每周一,他俩总要把孩子们接上山,周五再送下山,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一年,两年,不知不觉,他们在大山里呆了整整19年。19年如一日,李桂林、陆建芬夫妇教书育人,共培养了6届共149名学生。陆建芬现在还是代课老师,1个月的工资才230元。夫妇俩第一次来到北京,连照相机也没有。是他们,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19年的时光足够使一个无知的

婴儿,变成一个活泼懂事的少年。可见,他们受了多少苦啊!可是他们没有一句怨言,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呀。试问,这种爱岗敬业,专门为人的精神我们又做到了多少呢?我们应该为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感到知足,只有知足才能感到快乐、幸福。正如为他们的颁奖词上所说: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他们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不愧为人师。我们都应该向他们学习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要学会满足。

李桂林陆建芬事迹观后感篇6

忙碌了一天,夜晚终于落下了帷幕。辅导完儿子,静静地坐在电脑前,心绪也渐渐平静了。轻击键盘,在熟悉的百度中点击出“2008感动中国李桂林夫妇”,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段让人感动令人汗颜的视频。李桂林、陆建芬老师一对普通的彝族夫妇,一对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在悬崖上的二坪小学奉献了自己18年执著。从山底到悬崖上的山顶需要爬五道天梯4个多小时,天梯的坡度几乎与地面是垂直的,这需要什么样的信念和坚持!我把儿子叫到身边,让他跟我一同欣赏这段真实的`视频,让他看看艰苦的二坪小学里仍然高举求知火把的孩子,让他听听四面漏风的寒窗里依然传出的朗朗读书声……“妈妈,你的眼睛里好像有眼泪了!”儿子稚嫩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沉思!在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整整坚持了18年,每月230元的工资,怎能不让人感动?我想,这是教师、教育的最高境界!!李桂林老师说:“一股莫名的心酸让我落泪,大家都是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中国人!即将进入21世纪,我们的同胞还如此贫穷落后,在强烈的同情心和民族责任感的驱使下,我坚定了扎根二坪搞教育的决心。”朴实的话语,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乡村教育是重要的,但常常被忽略;乡村教师是伟大的,却不应该被遗忘。”我记下这些颁奖词,更记下了我们教师群体中感动大家的李老师夫妇。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感动中国,感动你我!

李桂林陆建芬事迹观后感篇7

很早以前,我的学校就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开学第一天,全体师生都要一起观看《感动中国》,今年也不例外。过去的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我们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在这些事件中,我们经历了太多悲沧和喜悦,但是我们用坚忍、勇敢、智慧向中国和世界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获得2008年《感动中国》荣誉的人物是:奔忙在冰雪地震灾害前线的志愿者唐山十三农民;累死在救灾前线的青年战士武文斌;带领群众抗震救灾的北川县长经大忠;冒着生命危险在救灾前线抢险的消防队员李隆;维护奥运圣火尊严的残疾人火炬手金晶;把圣火送上地球最高点的藏族火炬手吉吉;成功实现中国首次太空行走“神舟七号”航天员团队;扎根悬崖小学18年的支教夫妻李桂林、陆建芬;照顾瘫痪女友34年的苏州市民韩惠民以及张艺谋奥运导演团队。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悬崖小学的支教夫妻李桂林、陆建芬。他们教学的地方在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村民上下绝壁都要攀爬5架木制的云梯,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在如此艰险的环境下,他们却义无反顾地在那里教书十九年。如果没有他们,二坪就不可能成为如今的”文化村”;如果没有他们,149名学生就不可能看见世界的美;如果没有他们,中国就失去了一片希望;如果没有他们……

这是感动中国为他们所写的颁奖词:“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李桂林老师、陆建芬老师,你们用你们那赤诚的心,唤醒了多少迷茫,哺育了多少自信,点燃了多少青春,催发了多少征帆。我崇拜伟人、名人,可是我更急切地想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两位普通的人,那就是老师你们啊!祝愿你们“桃李满天下”。

李桂林陆建芬事迹观后感篇8

以前,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在上下都是悬崖的山腰上,山高路陡,大渡河上晃荡的吊桥,悬崖峭壁上的羊肠小道,几乎垂直的五道木梯,是李桂林、陆建芬夫妇上下山支教的必经之路。村子不通自来水、不通照明电、不通公路、不通邮递、不通网络。村民吃的粗粮,穿着破烂,住的茅草房,生活极其艰苦。

二坪村小学,解放后陆续来过三位教师,都因担心在悬崖天梯上生命危险,受不了当地生活条件的艰苦,耐不住大山里人烟稀少的寂寞,一共教了不到十年书,就陆续离开二坪小学,学校因没有老师而停止教学十几年。

1990年暑假里,当李桂林听说二坪村一代又一代彝族孩子成为文盲,深感痛心。辞去家乡民办教师职务,到二坪小学支教当代课教师。当年李桂林才24岁,每月工资只有60元,假期没有工资。

李桂林从家到学校全是步行,需要走一整天。需要小心翼翼地挪过大渡河上的木板吊桥,走完悬崖峭壁上的羊肠小道,攀爬五道用木棒和树藤绑成的伸入云雾的天梯。李桂林想,难怪二坪留不住老师,难怪人们说上山当老师,还不如下山讨饭。走完一山又一山,爬过一险又一险,好不容易才到二坪村寨。

听说有老师来了,全村男女老少都跑来看李桂林。此刻,一幅凄凉的情景映入李桂林的眼帘:老大爷光着脚,披着破旧的羊毛毡;老大娘衣着破烂,袒胸露乳;孩子们赤条条的,衣不遮体;村民住的是茅草房、篱笆房、木板房、土坯房,有的还住在山洞里。校舍已成了一片荒凉的废墟。一股无名的辛酸让李桂林落泪了。大家都是人,为什么同胞们如此贫穷?就因为没有文化知识。强烈的同情心和民族责任感,让李桂林坚定了扎根在二坪搞教育的决心。

一位老大爷告诉李桂林:“乡亲们不识字,下山买煤油盐巴,不会算账;还有不认识钱的面值是多少的。祖祖辈辈住在大山里,没有人进过城。”听了这些,李桂林的心里更不是滋味儿。

李桂林和乡亲们一起筑土墙,用牛粪拌草灰糊篱笆房遮风挡雨当教室,修桌凳,做门窗,一所简陋的学校终于修成了,总算有了朗朗的读书声。可是,李桂林没有一间寝室,甚至连一张床也没有,只好寄宿在老乡家一间阴暗、潮湿、窄小的茅草屋里。晚上,在煤油灯下备课、批改作业,油烟熏得鼻腔墨黑的。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冻得发抖。

一年过去了,新生急需一位老师。李桂林到处找老师,没人愿意来。无奈之下,他不顾家人反对,要妻子陆建芬上山当代课老师。

李桂林、陆建芬夫妻俩背着才两岁的孩子和行李,一家三口住在老乡那间小茅屋里,晚上挤在那张窄小的床上。一年过后,村里为他们做了一张床、修了一间泥土房,他们才搬进了学校,也算有了自己的家。家就是学校,学校就是他们的家。

大山上交通不便,生活非常艰苦,一年有四个月吃不上蔬菜,上顿接下顿只能吃煮干菜汤泡饭,更吃不上水果。由于山上缺医无药,尽管他们工资低,生活极其拮据,但是,每期开学,他们买来常用的非处方药品,无偿给学生和乡亲们用。他们还买来理发工具为孩子们理发。贫困家庭的孩子头上的虱子掉在他们身上,他们也不嫌脏。

1996年,二坪小学第一届学生毕业,成绩居全县前列,二坪从此告别了“文盲村”的历史。当年李桂林考入四川会理师范校,摘掉了“代课老师”的帽子。于是,家人劝李桂林下山到条件好的学校,妻子下山另谋职业。但是,夫妇与二人不忍心让孩子们再成为文盲,就坚守了下来。2009年修建学校,李桂林、陆建芬夫妇在假期里一直坚守学校。母亲不幸摔断了腿,没时间下山看望;妹夫在汉源山体滑坡阻塞大渡河遇难,也没时间去吊唁。小儿子不小心绊倒摔断了尺骨,桡骨脱臼,为了不影响教学,夫妇二人请来民间土医医治,效果很差,现在孩子终身残疾。两个儿子下山读初中高中,他们连家长会也没参加过,被同学误认为兄弟俩是孤儿。

二坪村人畜饮水困难,是夫妇二人长期的一块心病。2007年,他们请婚居西班牙的小弟捐款,把自来水接到全村各家各户,为学生在上学路的水沟上修了便桥,还为乡亲们引进种植技术和高产品种,让他们增产增收。李桂林还义务调解村里的民事纠纷,自贴煤油费晚上组织党员学习,义务为青壮年扫盲。

20年在悬崖天梯上接送学生,29年周末节假日义务给学生补课,29年购买药品无偿给学生用,29年义务给学生理发……媒体报道了李桂林、陆建芬夫妇的事迹,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他们曾有机会下山,但是,为了二坪村的孩子,他们仍然坚守在悬崖天梯之上的小学不离不弃,坚守大山。因为,他们的初心是为了大山上的孩子,坚守初心是他们至始至终的信念。

媒体对李桂林、陆建芬夫妇的先进事迹进行大量报道,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感动中国人物”“双百人物”等荣誉称号,2009年参加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大阅兵观礼活动。

总之,李桂林和陆建芬作为中国科学事业中的杰出代表,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用他们的奉献和付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希望通过李桂林陆建芬事迹观后感的内容,对大家有所启示作用。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