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第一学期作业本答案(6篇)
时间:2024-02-06
时间:2024-02-06
第1页
1、文字记载
2、人工取火、农耕、畜牧、定居
3、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4、二三百万
5、劳动
6、打制石器、采集、狩猎
7、磨制石器、种植粮食、饲养家畜、陶器
8、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9、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
10、云南、元谋人、170万
11、北京人、山顶洞人
12、东非、九千、西亚13、农业和畜牧业14、中国
15、水稻、粟16、科学知识17、黄帝、炎帝
18、①建造宫殿②发明车船③制作衣裳④教人打井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养蚕抽丝技术
19、①发明耒耜,教人农耕②发明医药③发明陶器④开辟集市
20、尧、舜、禹,禅让21、A22、B23、C
第2页
1、国家、文字、青铜器
2、希伯来人、腓尼基人、阿卡德人、苏美尔人,希伯来,苏美尔。
3、印度、中国。
4、阿育王,大力推广佛教
5、蛋壳黑陶杯
6、公元前2070,禹,夏朝
7、哈拉帕、摩亨佐•达罗。巴比伦。二里头,夏
8、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9、妇好
10、殉葬、祭祀
11、《汉谟拉比法典》,奴隶主
12、甲骨文、商朝
13、法老、太阳神
14、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乔达摩•悉达多,①众生平等。②只有忍耐顺从,刻苦修行,才能达到“极乐世界”东南亚、中亚,公元前后(西汉末年)
15、商汤,商
16、空中花园
17、商。司母戊鼎。
18、古埃及
19、两河流域
20、古印度
【光的折射答案】
基础训练
1、水;空气;虚
2、OC;BO;OF;OD;60;∠6;右
3、37°;43°
4、折射;能;光路是可逆的
5、6、7、8、
DABA
9、(1)远离
(2)B
拓展提高
12、A
13、C
14、甲;等于
15、(1)滴入几滴牛奶;能
(2)大于;增大;折射光线消失
【光的色散答案】
基础训练
1、黄、绿、蓝;红外线;热效应强;红外线烤箱
2、红、绿、蓝;红外线
3、黑
4、色散;紫;红
5、6、7、8、
DBDAC
拓展提高
9、C
10、C
拓展提高
9、C
10、C
12、(1)透过的色光
(2)反射的色光
(3)半透明的红伞能透过红光,使西瓜看起来特别红;
桥之美
一、1.(1)chāi摧(2)xiān销(3)颐(4)dào2.询——寻雀——鹊型——形启——起3.(1)停在脚步。(2)支配,操纵。
4.(1)打比方(2)列数字(3)引用,作诠释
(4)摹状貌
二、(一)1.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顶峰,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所以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经常会碰见桥。
2.是险峻的环境孕育了桥之生命,是山岩、树丛及急流的多种多样的线的衬托,才使索桥获得了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
3.想寻找与桥身的直线相衬托、呼应、引申的点、线、面。4.多描写性语言、形象、生动。《中国石拱桥》的语言平实、准确。5.略
(二)1.活字印刷是印刷划时代的改革。2.质量差,效率低,耗时长,占房多,难改错。3.和泥,刻字,定型,排字,制版,印刷。4.作比较。
5.开辟新时代,形容意义重大。
苏州园林
一、1.轩榭沼镂蔷薇嶙峋鉴壑嶂酌
2.(1)别出心裁(2)别具匠心(3)因地制宜
3.(1)尽管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隔界把景致分成几个部分,但好像并没有真的把景致分开。(2)鉴别,欣赏。
4.(1)完美、容许、败笔(2)尽量、简朴(3)即使、也(4)如果、就(5)图案、美术、美术5.BDAC
6.(1)作比较(2)举例子(3)打比方
7.苏州园林总分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远景近景的层次角落的布置门窗的雕琢油漆的调配。
二、(一)1.不矛盾。“不同”指的是建筑的实际情况;“共同点”指的是设计指导思想。2.不可以。“绝大部分”表明是多数而不是全部,因为我国的建筑也不是对称的。3.作比较,主要说明的是苏州园林的建筑布局。
4.比喻。作用在于说明苏州园林像美术画,具有图画美。(二)1.(1)晋祠的位置。(2)晋祠建造的时间和缘由。(3)“晋”的由来。
2.周柏隋槐介绍的简略,后“二绝”介绍的详细。3.古老
4.说明难老泉的由来,增加了趣味性。
第一章第五节物质的溶解(一)
1、有限温度温度
2、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3-7CDACB
8、(1)可能与水的温度有关可能与蔗糖颗粒大小有关可能与是否搅拌有关(答案合理即可)(2)略
9、(1)温度相同时,多能溶解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比值是相同的(成正比)
(2)相同温度下,相同质量的(同种)溶剂中,该物质不能再溶解时的量(可溶解的量)用于比较
第一章第五节物质的溶解(二)
1、饱和
2、100克溶剂饱和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温度36克
3、增大小减小4-8CCADD9、(1)110(2)不饱和(3)加水(4)20℃-30℃10、A11、B
第一章第五节物质的溶解(三)
1、5952、20%
3、5%增大饱和溶液26.47%4-6CCC
7、(1)略(2)25%
8、(1)1585(2)B(3)加速溶解9、190克10、B11、B
第一章第五节物质的溶解(四)
1-4ABBA
5、(1)增大减小(2)300克(3)50克42.7毫升
6、(1)405克(2)194.9毫升7、(1)砝码与物体的位置放反了(2)偏大8、6.32毫升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一)1.没有受到外力静止匀速直线大小方向2.伽利略、笛卡尔、牛顿3.C4.D5.(1)速度阻(2)光滑小大(3)大小不显著6.略
(二)1.静止运动运动状态2.甲人惯性公交车紧急刹车时,由于人具有惯性而发生的现象3.D4.匀速减速加速5.②①③④6.D7.A8.C9.略
(三)1.二力平衡2垂直桌面向上(或竖直向上)2.小于等于3.平衡大于同一直线4.C5.C6.C7.(1)光滑相等(2)相等相反同一直线速度一定时,水枪与水平线夹角逐渐增大,水射出水平距离先增大,后减小。当夹角为45°时,射出的水平距离大(3)水枪与水平线夹角在水枪与水平线家教一定时,水喷出速度逐渐增大,水射出的水平居逐渐增大(4)体育课上投标枪(或掷实心球)要沿着适合角度投出,才能投的较远
第2节人和动物的运动状态改变
1.大腿小腿部肌肉骨骼骨骼2.向上的弹力向前的摩擦力3.生活环境身体结构生活习性4.翅膀5.D6.A7.向前向后8.C9.略
复习题
1.C2.A3.B4.B5.C6.B7.C8.D9.运动状态不变无关有关10.汽车具有惯性阻力11.重力支持力地球地面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上12.互相作用外力起动速度大小运动方向13.具有惯性重力改变14.49不变不变15.(1)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互相的(3)球具有惯性(4)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作用16.等于17.(1)滚动车的惯性(2)0.6~0.7s(3)汽车行驶的速度18.(1)木块与木板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2)甲乙丙丁(3)不一定19.略
中国的地形
一、选择题
1.B2.B3.B4.D5,.C6.A7.D8.A9.B10.C11.C12.D13.D
二、综合题
14.(1)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2)高原4000(3)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太行山(4)自西向东太平(5)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有利于建水电站
15.(1)昆仑山横断山秦岭大兴安岭
(2)滑坡泥石流
(3)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差,山区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农民素质低,自然条件差。促进其经济发展主要对策是:调整产业结构,创办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旅游业,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提高偏远山区农民的整体素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