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万能素材(6篇)
时间:2024-03-03
时间:2024-03-03
1.中华文化浩浩汤汤,先是醉心于蜀绣、《千里江山图》袅袅泛崇光,沉湎于颐和园、故宫,匠心独运,此去经年,种种文化经烈火峥嵘熔铸,“故宫口红”爆红于网络,博物馆文创《粤光宝盒》蛋糕热销……中华文化深蕴博远,又如地下的泉水,汩汩涌动,生生不息。
2.俯仰中华上下五千年,笔墨纸砚、唐诗宋词、京剧昆曲……五千年文明的薪火相传,为华夏儿女留下了灿如星河的宝贵文化财富。柴静说:“文化看上去无形无色,却决定了我们的社会从何处来。往哪里去。”在科技蓬勃发展、时局风云激荡的当今时代,如何让文化更好地延续,让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以合适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这是每一个人需要回答的问题。我认为的传承方式应是巧借创新活水,为文化赋能,才能为文化拂去历史尘埃,重新“活”起来。
3.中华文明是柔软的,是坚硬的。它是日月星辰,挥洒光芒而不与萤火争辉。它亦是坚实铁胚,经得起烈火灼烧,千锤百炼,誓死不屈的龙脊柱。中华文明的韧性成就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延续至今。中华文明的韧性支撑着这座华夏大厦屹立不倒,在未来强盛之路上破浪前行。
4.“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五千年的上下求索,*文化沉淀下来的深厚底蕴是每一个*人的财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将会是一条漫漫长途。吾辈少年需肩挑重任,方可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5.“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纵使新、旧文化多有龃龉,但同学们请记住,无论如何,只要我们坚定文化传承的初心,以文化创新为旨归,一路乘风破浪,中华文化必将风光旖旎一片!
苏轼
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6.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7.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9.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10.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孙中山
1.以天下为己任
2.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3.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
4.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5.疾风然后知劲草,盘根错节然后辨利器
6.事功者一时之荣,志节者万世之业。
7.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百折不挠,愈挫愈奋。
8.自己应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勿待明日。
9.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10.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
一.孔子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不愤不启,不惟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二.庄子
1.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2.丧已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4.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一.诸葛亮
1.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6.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二.王昭君
1.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2.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3.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4.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5.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界画工?
6.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7.干戈化玉帛,天赐玉娇娘。世人叹青冢,一女定边疆。
爱因斯坦
1.一个从不犯错误的人,一定从来没有尝试过任何新鲜事物。
2.智者解决问题,天才预防问题。
3.我要做的只是以我微薄的力量为真理和正义服务,即使不为人喜欢也在所不惜。
4.你要知道科学方法的实质,不要去听一个科学家对你说些什么,而要仔细看他在做些什么。
5.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6.我们思想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
7.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
8.真正的快乐,是对生活的乐观,对工作的愉快,对事业的热心。
9.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
下一篇:对教育理论的理解(6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