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领域教案大班模板(精选5篇)
时间:2024-03-27
时间:2024-03-27
教学目标: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我国有世界最高的山、最长的长城、最大的广场;
2、学习讲述故事,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3、领略蒲公英所见的祖国秀丽山河,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领略祖国秀丽山河,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思路:
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注意力容易转移等年龄特点,将教学贯穿于游戏中,目标定位准确,教具形象直观,难易层层递进。
教学方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活动除了要以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还主要采用了游戏法、观察法、启发式提问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根据孩子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点,把故事《月亮船》用能制作出动画、声音效果的Flash软件,以图、文、声、像等方式结合起来制作成课件,以辅助教学,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月亮船》;
2、故事磁带;
3、入、退场音乐;
4、活动材料幼儿人手一份。
教学步骤:
一、开始部分:以舞蹈“划小船”进入活动室。
师:(随音乐做划小船的动作进入活动室)刚才,小朋友划着自己的小船来到了活动室,老师这儿也有一条船,它是月亮船,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月亮船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二、基本部分: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讲述故事。
㈠播放故事磁带,让幼儿完整倾听故事一遍。
倾听后问:
故事的题目叫什么?
蒲公英被风吹到很远的地方遇到了谁?看到了什么?是谁帮助她找到了家?
㈡通过多媒体课件分段学习故事。
⑴播放多媒体课件,学习第一段故事。
学习后问:
蒲公英被风吹到很远的地方,她睁开眼看到了什么?
讨论:故事中说的“陌生的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蒲公英碰到了谁?蟋蟀是怎样劝说蒲公英的?蒲公英又碰到了谁?螳螂是怎样劝说蒲公英的?蒲公英最后碰到了谁?蒲公英是怎样对她说的?
⑵播放多媒体课件,学习第二段故事。
学习后请幼儿抢答: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个?(太平洋)
世界上最高的是什么山?(喜马拉雅山)
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是什么广场?(天安门广场)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万里长城大墙下的一棵小草旁)
㈢完整欣赏故事。
教师随背景音乐完整讲述故事。
㈣学习讲述故事。
请幼儿翻开活动材料,边看图边讲故事。
㈤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问:蒲公英的家在中国,你们的家在哪儿呢?那儿有些什么美丽的景物呢?你们喜欢她吗?(教师引导幼儿从名胜古迹和其发展变化来自由结伴讨论,师生共同小结,共同感受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结束部分:以舞蹈“划小船”离开活动室
师:让我们坐上“月亮船”到我们美丽的家乡去游玩吧!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育幼儿养成保护牙齿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故事挂图
活动过程:
1.幼儿用语言描述老虎的样子
2.出示挂图。
一只老虎以前很厉害,可是它现在一点都不厉害了。这只老虎和你见过的有什么不一样?
为什么这只老虎没有牙齿?
3.老师讲故事,认识老虎厉害的牙齿。
(1)小兔子和小猴子是怎么说的?
(2)那小狐狸想到了什么办法?老虎怎么做的?
教师总结。
4.疑问解答
(1)狐狸想到了什么办法?
(2)老虎是怎样做的?
(3)狮子怎样劝老虎的?狐狸又是怎么骗的?
5.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1)老虎牙疼的时候是怎样做的?
(2)遇到了老虎,小狐狸害怕了吗?如果你是这只老虎你会怎样做?
6.总结
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幼儿要养成保护牙齿的好习惯,遇事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一、活动目的
充分利用教师节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弘扬尊师爱生的良好风尚,激励全校教师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热爱教育事业;努力建设一支“志存高远,严谨笃学,师爱为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增强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得利用教师节日收受学生家长的馈赠等);加强师生交流,增进师生感情,创设平等、民主、愉悦的新型师生关系;激励全校教师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学校教育和教师个人的提升和发展。
二、活动主题:
(教师)走进学生心灵,让彼此不再遥远(学生)感恩老师,让心灵飘香。
三、活动对象:
全校师生
四、活动内容:
1、师生活动:师生共庆教师节。
活动时间:暂定在x月__日下午第二课后,x月__日下午的第三课调至中午进行。
活动要求: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师生共庆教师节文娱活动,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必须到班参加。各班与x月__日前将简单的活动方案上报级部。
责任人:各级部、各班主任。
2、家长活动:家长眼中的好老师。
活动方式:学校给每位家长发一封公开信,请家长写一写他所认识的实验初中的好老师。作品直接发至学校邮箱。
活动时间:x月__日前。
责任人:政教处。
3、教师活动。
(一)师德修养教育活动方式:
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服务意识,形成“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新理念。
2、发短信希望全体教师:学__心系祖国,乐于奉献的精神,做一个爱岗敬业的模范;关爱学生,锐意进取,做教书育人的楷模;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做廉洁从教的楷模。
活动时间:x月__日前
责任人:党总支、校长室
(二)一则爱生格言。
活动要求:全校教师每人撰写一则敬业爱生格言,上报年级部。
活动时间:x月__日前
活动方式:
1、级部评比。
2、教室内张贴。
3、汇编成册。
责任人:各级部
(三)一篇爱生故事。
活动要求:全校教师每人撰写一篇爱生故事,内容以本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历过的感人小故事为主;体裁不限,小说、散文、叙事诗等均可;故事要真实(比如时间、班级、学生姓名等),有真情实感,字数一般以800~1500为宜。
活动时间:作品在x月__日之前上交年级部。
活动方式:
1、级部评比。
2、推荐发表。
3、汇编成册。
责任人:各级部
(四)为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献一言。
活动要求:各级部老师群策群力,积极为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献计献策。
活动时间:x月__日下午学生放学后。
活动方式:茶话会(级部做好记录)。
责任人:各级部。
(五)结对一名特殊学生。
活动要求:对特殊学生(经济贫困的家境贫寒学生、思想贫困的行为越轨学生、精神贫困的留守流动学生、学习贫困的学习困难学生等)实施“五个一”手拉手爱心教育工程。
一次谈话:结对老师每周至少与帮扶学生见面一次,学生回报学习和生活情况,老师进行爱心谈话。
一次了解:结对老师每周至少向班主任了解一次帮扶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思想表现状况。
一次电话:结对教师每月至少打一次电话与家长交流帮扶学生的情况。
一次见面:帮扶教师与学生家长一学期至少见一面。可以家访,也可以在校约见家长。交流学生在家、校的表现,增强家校教育合力。
一次总结:每学期末,帮扶教师要对结对学生爱心教育的过程、结果进行总结,上报校政教处。
活动时间:本学期。
责任人:各级部。
4、学生活动。
(一)“难忘师爱”征文。
活动要求:用自己生动的语言、感人的故事,叙写在个人成长历程中令人难忘的老师,用一两个感人的故事讲述老师为人师表的风范;或者老师的言行曾对自己的成长产生过的影响等等。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内容真实,主题突出。
活动时间:x月__日之前活动方式:各班语文老师初评,每班选出5篇,参加年级部评比。
责任人:各级部语文教研组
(二)一则感恩老师的感言。
活动要求:说出你内心最想对老师说的话,说出你对老师的祝福和感谢,也可写在贺卡上,交给老师或邮寄给老师。
活动方式:每班评选出5条,交各级部。
活动时间:x月__日前。
责任人:各班主任。
(三)一个美丽的瞬间(摄影图片征集)。
活动要求:学生中的摄影爱好者及时记录下老师和学生在一起的感人画面,要求配上简短的创意说明。每班不少于5幅作品,其中必须有_月_日师生共庆教师节活动图片1张。
活动时间:x月__日前活动方式:
1、级部评比。
2、级部摄影图片展。
责任人:各级部
(四)给老师提一条建议。
活动方式:由学生自己以书面的方式给某某老师提一条建议或者以“某某老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出对某某老师的建议(学生可署名,也可不署名)。
建议直接交给政教处,然后由政教处转达。
活动时间:x月__日前。
责任人:政教处。
五、其他说明
1、各级部要根据此活动方案,制定出级部具体实施的活动方案,并注意收集相关材料。
2、提倡各级部开展其他有创意的“尊师爱生”活动,但必须提前制定好活动方案,校长室同意后方可实施。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都爱听故事,好奇心强、喜欢讨论新问题的年龄特点。我根据这个时期儿童特有的特质,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而设计的。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和小实验,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培养幼儿勇于尝试的精神,教育幼儿遇事要多动脑筋。
3、学习词组:又圆又亮、蹦蹦跳跳、东瞧瞧、西看看。丰富词汇:倒挂、倒影、捞。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会根据故事的情节讲述故事内容。
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讲述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活动准备
1、多媒体电化教学课件
2、投影机及投影片
3、拼图及底板1套(9张)
4、手电筒四个、4盆清水
5、录音机及磁带
活动过程
1、用“找猴子”的情节,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说:“小朋友,你们听听今天谁来到我们的电教室了”?“咦,只听到猴子的叫声,那猴子哪里去了?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原来,猴子就在电视机里面。猴子说,今天要讲一个故事给小朋友听,这个故事叫《猴子捞月亮》。”让幼儿读两次故事名称。
2、操作电脑讲故事
(1)教师讲故事,讲到“小猴子把手伸到水里捞月亮”时让幼儿学习“捞”的动作。提问:可以用什么来捞?月亮有没有捞上来呢?(让幼儿自由议论,尝试回答)。
(2)让幼儿分散尝试做小实验——捞月亮。(手电筒的倒影当月亮倒影,小勺做打捞工具。)
提问:月亮可以捞上来吗?为什么?学习词:倒影
(3)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
提问:故事的名称叫什么?
故事里有谁?
故事讲了什么?
它们有没有捞到月亮,为什么捞不到?
3、看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并丰富词汇、词组。重点理解猴子是怎样捞月亮的,捞不到月亮的原因。
4、教育幼儿遇到事情要动脑筋想办法。
提问:你们觉得这是一群怎么样的猴子?为什么?
5、幼儿尝试操作学具,讲故事。(为小朋友准备电脑、投影片和故事拼图)
低水平:操作电脑,学讲角色的对话。
中高水平:(1)按顺序排放投影片、讲故事。(2)拼图后,按顺序排放图片、讲故事。
6、小结幼儿的活动情况。
7、通过“猴子学样”的游戏,表演故事内容。师说:“猴子很喜欢模仿别人,我们也来学猴子,看哪个小朋友学最像猴子。”幼儿听音乐,跳《猴子捞月亮》的舞蹈出场。
教学反思
对于教学活动《猴子捞月亮》,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活动,为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很好地完成语言活动的目标,我合理运用了多媒体手段,精心设计猴子捞月亮的动画片,让幼儿通过观察,感受理解故事内容及重点、难点。通过小实验,让幼儿在看一看、玩一玩中学习,探讨,理解倒影的特点。活动后段时间,我根据幼儿语言及思维发展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的活动,以巩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本次教学活动目标的完成不是很全面,大部分的幼儿都理解到了猴子们捞不到月亮的原因,但是在感受故事寓意时完成的不是很好。所以今后还需要幼儿对日常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发现,我们教师还要及时的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为孩子们以后的活动提供大量的操作素材与资源。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动画片的幽默与诙谐,乐于倾听同伴的讲述。
2、让幼儿在欣赏动画的同时,与同伴合作为角色创编语言。
3、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猫和老鼠》动画碟片、多媒体教学设备、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看动画片段,激发幼儿配音欲望
(1)导入。
师:又到了看动画片的时间了,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部没有对话的动画片,想一起来看看吗?集体欣赏一下。
(2)引入活动主题。
师:刚才看动画片的时候,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的小嘴都在“咕噜”“咕噜”的,是在给动画片配音,对吗?想试试吗?那就找几个小伙伴看着画面一起试试吧!
2、让幼儿以组为单位尝试配音
(1)幼儿初步尝试创编角色语言。
(2)教师巡回指导,肯定幼儿的创意。
3、引导幼儿分节探究
(1)组织幼儿分节看动画,启发幼儿大胆想象,为同一情景创编多种对话。
师:刚才老师听到很多精彩的角色对白,谁愿意看着画面将你们编的对白展示一下?
(2)评价幼儿表现并引导幼儿动脑筋解决配音中出现的问题。
①什么时候开始说角色语言最好?
②怎么解决画面换了,角色语言还没有说完的问题?(让幼儿了解配音与画面要同步)
③怎样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听到你的精彩配音?(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④有的小朋友一个人为多个角色配音好辛苦,怎么办?(启发幼儿与同伴合作)
4、分角色配音
(1)幼儿自由组合并协商分配角色。
(2)按照故事情节进行同步配音。
(3)教师给予指导,鼓励幼儿在配音时融入感情,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5、幼儿分组为故事配音
(1)部分小组进行配音展示。
师:刚才我听到几个小组都创编出了精彩的段子,愿意展示给大家听听吗?哪一组愿意先来试试?
(2)欣赏教师配音。幼儿自由选择角色,简单装扮后模仿角色动作,进行与教师配音一致的表演。
6、活动延伸
(1)让幼儿在“影视角”自由选择动画,创编对白并进行配音练习。
(2)将幼儿的配音录制成磁带,与光碟同步播出,让幼儿欣赏。
(3)提供成人配音经典作品给幼儿欣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