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术欣赏课的认识范例(3篇)
时间:2024-03-28
时间:2024-03-28
【关键词】欣赏评述农村学校欣赏角度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在小学美术教学欣赏课中,欣赏课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欣赏课的教学,让孩子欣赏到中外美术作品的视觉冲击力,通过老师的指引,了解作品的相关文化知识,从而提高孩子们的基本的美术修养及审美能力。在《美术新课标》中指出“美术教学在于激发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而在农村,小学美术欣赏领域教学对提升国民的整体艺术素养的提高更是不容忽视的。但是,农村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根据农村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现状,及如何改善农村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我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从事农村的美术教学四年来,执教六个年级,大致掌握了不同学龄段学生的性格与特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有比较短,再加上他们活泼、好动,各方面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律性也比较差。但是他们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都比较强,好奇心特别重,天真烂漫,思维比较敏捷,基本上是想说什么就能够说出什么,童年无忌,往往能说出成人所想不到的话语来。恰恰在美术欣赏课中,这种强烈的色彩能够激起他们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最简单的如红彤彤的太阳、绿茵茵的草地、金黄的麦穗、蓝蓝的天……,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感到欣慰和喜悦,每当他们欣赏这些图片的时候,尝尝伴随着惊讶声与喜悦声,这正是他们乐于接受的表现,曾经我尝试一幅画的黑白效果与彩色效果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低年级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会更强烈一些。
中、高年级学生较低年级有一定的发展,随着知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在绘画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加上在他们这个年龄段所赋予的巨大的想象空间,能够说出天马行空的想法,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并且敢想敢做。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把基础造型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可以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充分表达自己感受与喜好。
二、农村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农村的孩子们而言,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很多学生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对子女疏于管教,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别提会培养孩子的美术欣赏水平。同学们信息闭塞,见得少,就会产生局限性。
新入职时,由于对农村小学学生的特点掌握的不够细致,在美术欣赏课的课堂教学上理解的还不够深刻,第一次在给学生们上欣赏课的时候,我准备十足,讲的绘声绘色,学生们听的也津津有味,表面看上去这是一堂成功的美术课,但是等我课后写反思仔细回想的时候才发现,大多数作品分析的时候都是从作者的背景、时代特色、构图、色彩等方面讲解,而违背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而我这些专业术语的大量运用,看似讲的深刻其实学生并不会理解,这会使学生们觉得美术作品高不可攀,从而产生畏难情绪,挫伤学生参与艺术欣赏活动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学生艺术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可能以上我的第一次讲课遭遇,也是当今美术欣赏评述教学领域的通病,在美术欣赏课中,如果教师不能引导学生自己理解、自己消化就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美术欣赏顾名思义就是重视学生的欣赏,学生不参与,教学活动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形不成自主欣赏的氛围条件,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对欣赏课学习的自觉的、主动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审美教育的要求。
三、小学美术欣赏课的解决策略
1.引导正确的欣赏角度
孩子们的审美是属于直观审美,在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可能会产生按照世俗的“像不像”、“画的是什么”等审美习惯来欣赏美术作品看,进而误入歧途。一般来说对于写实风格的作品同学们表现的认同感较强,若面对表现性风格的作品的时候就能产生新奇感甚至是抵触情绪,例如三年级《形形的线》这一课,其中有一幅毕加索的作品《坐在藤条椅上的朵拉马尔》,孩子们就很不理解那么乱的画为什么能是名画呢,会明确的说出来自己不喜欢,并产生排斥之感。所以美术欣赏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学会感知作品的外在形式以及艺术特点,不要在乎“像不像”,其次是观看作品的艺术形式,区别作品应该属于哪种美术类别、表现特点和欣赏方法,最后是体会作品的风格,感受到画家的个性,以及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感情。
2.强调欣赏与动手相结合
欣赏教学与手工、绘画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学生如果有了手工、绘画的实践,就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在欣赏时安排具体的操作活动。如我在讲述二年级的《夸妈妈》这一课,先让学生欣赏有关母爱的世界名画,然后自己尝试着根据自己的记忆画一幅,不一会,一个个妈妈的形象就诞生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与书本上大师的作品进行比较,然后进行评价,学生在动手中兴趣盎然的欣赏了外国名画,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
3.把美术欣赏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在美术课中只要我用多媒体教学,课件里就肯定是带有音乐的。在美术课中适当的引入音乐可以更好地辅助教学,特别是在欣赏教学中,音乐所具有的独特感染力,无形当中牵引着我们的思想,从而带领学生们的思想走进画境,能够强烈的激感,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还可以适当的融入思想教育,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领域的情感教育。像三年级《大海上的船》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们了解跟船有关的知识,在讲到驱逐舰和航空母舰的时候,引入了我国的国防教育思想,使学生加深爱国思想。
4.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地理与环境优势
关键词:欣赏课;审美观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214-01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国家教委为适应国情,提出在学校教育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美术教材里设置了一些欣赏课。通过美术欣赏教学,促使学生不断提高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从而开阔艺术视野,陶冶高尚的情操,使之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一、开设美术欣赏课的必要性
美术欣赏是美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对象主要是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品,欣赏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从而达到真正地认识一个艺术作品的内涵。在欣赏的同时,一个个陌生而有趣的广阔世界展示在欣赏者的眼前,让人大开眼界,还可以了解到许许多多从书本和个人经历中无法得到的生动而丰富的知识。艺术品是遵循美的原则创造出来的,它反过来会对人们起着美的教育作用,这主要体现为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使人觉得雄伟壮观;而我们古代的彩陶青铜,以及许多巧夺天工、光彩夺目的工艺品,不禁使人深深地感受到我们祖国灿烂悠久的文化历史。这样,能增进我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一个人在不断接触众多艺术品的过程中,可以逐渐掌握欣赏和鉴别艺术的技巧,从而使其他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得到逐步提高,进而影响整个人的道德品质和塑造。
二、美术欣赏课的准备过程
1、把握教材知识点,明确重、难点
教师在拿到教材后,首先要全面了解这些作品,再根据文字提示和活动(作业)要求,以及《课程标准》中对相应年级阶段的具体目标要求。
2、收集相关资料
教师是知识的引导者、开发者,也是知识的传授者。在欣赏中,很容易涉及一些艺术作品的分析,如时代背景、艺术家生平等艺术方面的知识。教师一定要有备而来,又胸有成竹,才能在欣赏课堂上游刃有余。
3、设计合适的教学教法
美术欣赏课如同把学生带进博物馆,如果我们任凭孩子在展览馆中无目的地游走,会使他们认为这是一件茫然而无意义的事。如果教师充当讲解员,一讲到底。这样,会造成教师非常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局面。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
三、美术欣赏课的指导过程
1、可以从美术史的角度引导学生欣赏
艺术家们都试图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传达各种信息。例如:为学生阐述《清明上河图》之所以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的原因,就是引导学生从艺术史角度去欣赏作品。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作品时,不妨为大家适时地介绍其中的知识,例如不同画派的艺术特色,其造型如何优美奇特,其色如何动人、丰富。引导学生感悟这些艺术语言。
2、可以从历史、文化角度引导学生欣赏
《美术课程标准》中描述美术课的性质与价值时,首先提出“美术课具有人文性质”。美术课作为人文学科之一,凝聚有浓郁的人文精神。它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一幅作品包含着一个时代的综合信息,是一本历史、地理、宗教文化传统为一体的百科全书,引导学生从画中认识世界。
3、可以从心理体验的角度引导学生欣赏
如果我们将一幅艺术作品放在学生面前,不介绍它的背景、作者,而学生凭个人的观察去推测,那么相同一件艺术作品会有许多不同的推测,这些推测源于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年龄、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无论结论是怎样的,学生面对作品认真思考了,无论答案对与错,学生在推测中与画家作了交流。这样的思考可以为学生今后的欣赏奠定基础。
4、可以从美术语言的角度引导学生欣赏
引言
与美术相关的职业院校不应该仅仅把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作为教学目标,而应该将学生的专业技能、人文素养、创新能力、想象力、认知能力、艺术欣赏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最终的学院目标。美术欣赏课的授课老师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需要“跳出”书本,合理利用多媒体,适当运用音乐手段,帮助学生培养人文素质,提升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
一、传统美术欣赏教?W与现代美术欣赏教学的比较
传统的美术欣赏课课堂犹如一潭死水,缺乏生机与活力,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专业知识能力较差的学生很难跟上老师的讲课步奏,学生的参与度很低。其次,传统美术欣赏教学课堂一般是应用单一的教学手段、教学工具,图片展示的效果很差,学生也无法正确地对作品进行认知、解析、鉴赏,这并不利于他们培养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
现代美术欣赏教学对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是极有利的。现代美术欣赏教学主要以启发、探讨式教学为主,这有利于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提升学生欣赏作品的自信心。现代美术欣赏教学一般会引导学生间进行分工合作,这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观赏作品,从而领悟到作品背后的故事。其次,老师一般会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与作品密切相关的音乐,学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将自身置于作品所处的社会环境中,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鉴赏作品,从而提升他们的艺术欣赏力。
二、提高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1.合理利用多媒体
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看到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细微的过渡,同时,可以放着缓缓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天空放飞自我,发挥自己无限的想象力,这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深入解读。
2.增加互动、讨论环节,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师在进行美术欣赏相关知识的讲解时,一定要做到多向学生发问,不要自己一个人唱“独角戏”,进行滔滔不绝地讲解,实际上能够听懂的学生很少。教师一定增加互动、讨论环节,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明白美术欣赏的课堂不仅仅是老师的舞台,也是他们展现自我的舞台。
3.适当地运用音乐手段,增加作品的感染力
美术欣赏教学课堂上播放音乐是为了辅助学生进入欣赏作品的状态,因此,音乐的挑选相当重要,不是任何内容的音乐都可以,而应该是尽量与作品相关的音乐、比较平缓的音乐。音乐的冲击力不要盖过作品本身,它仅仅起着渲染、烘托、润色的作用,不然就舍本逐末了。
4.“跳出”书本,灵活备课
一名合格的美术欣赏教师应该做到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并且要注意丰富教学内容,不要局限于书本知识,还应该拓展一定的课外知识。其次,为了不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每堂课原则上应该有不同的美术作品来供学生分析、鉴赏。每个美术作品都拥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和美点,并且它们的美点是不同的,这便要求教师要做到及时更新教学方法,课前做好教案,定好小的教学目标,备课和授课过程要有不同的侧重点。总之,教师做到了灵活备课、授课,学生才能够灵活学习,才能提升自身的艺术欣赏力。
5.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想象力、认知力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积极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审美经验,激发学生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创新力、认知力。每个美术作品首次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就像一个没有穿衣服的宝宝,学生会迫切的想要为美术作品穿上自己觉得好看的衣服,但是可能有些衣服是并适合的,因此,教师的正确引导显得格外重要。当然,教师的引导也不可太过局限,只有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他们才能在美术欣赏的过程中自由、欢快翱翔,慢慢地,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才会实现跳跃式的提升。
6.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美术也是一种文化,美术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多种文化情境下认识美术、感受美术魅力。职业院校应该做到以人为本,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到美术欣赏相关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不仅仅有一双发现美术作品的美点的眼睛,还应该拥有发现生活中美丽人、事、物的睿智双眼。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