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工作汇报范例(3篇)
时间:2024-04-26
时间:2024-04-26
一、重大险情定义
(一)通风险情
1.矿井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备用通风机未在10分钟内启动。
2.使用局部通风机通风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故障停机,掘进工作面停风。
3.工作地点因风流短路、风路堵塞等原因,出现无风或停风。
4.通风设施受到破坏,通风系统不可靠,导致风流紊乱。
(二)瓦斯险情
1.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甲烷浓度超过1.0%或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
2.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电动机或者其开关安设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的甲烷浓度达到1.5%。
3.采掘工作面风流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
(三)火灾险情
1.井下发现自然发火征兆时,在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发火征兆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2.矿区及周边发生火灾所产生的浓烟,混入矿井井下新鲜风流中。
3.井下作业区域发生火灾事故,导致有毒有害气体超标。或火势较大无法立即扑灭的。
(四)水灾险情
1.采掘工作面或者其他地点发现有煤层变湿、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来压、片帮、淋水加大、底板鼓起或者裂隙渗水、钻孔喷水、煤壁溃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透水征兆。
2.当地面出现暴雨天气威胁矿井安全或矿区受山洪(洪水)威胁可能发生洪水溃入井筒时。
3.在探放水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者钻孔中水压、水量突然增大和顶钻等突(透)水征兆时。
(五)顶板险情
1.采煤工作面发生冒顶征兆或事故,导致工作面风路堵塞,出现停风现象。
2.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或进、回风巷发生冒顶征兆或事故,导致两侧安全出口中的一侧被堵,避灾路线不畅通。在采取有效措施处理,未得到有效控制。
3.掘进工作面巷道中部段发生冒顶事故或支架变形严重,导致掘进迎头职工后路无法保持畅通。
(六)其它险情
1.作业地点有毒有害气体超过《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2.作业地点存在安全隐患,威胁现场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在采取有效措施处理,未得到有效控制。
3.监控系统出现异常报警,未查明原因的。
4.矿井主要生产系统故障,形成重大事故隐患的。
5.矿区受自然灾害影响或接上级部门,需停止生产的。
6.作业场所发生煤尘、瓦斯、透水等灾害事故或其他人身伤害事故时。
二、应急响应
(一)作业现场重大险情
1.井下各作业地点,在正常生产作业活动中,如遇重大险情现象,现场班组干部联系作业人员立即停止作业,沿避灾路线撤出受险情威胁区域。在撤离过程中,应当联系当班班组长进行汇报。在无法及时联系到班组长时,应及时向调度台进行汇报。
2.各基层区队班组长在接到重大险情信息后,应积极组织本班组职工沿避灾路线有序撤离受灾情威胁区域。并及时将作业现场险情类型、发生地点、有无人员伤害或被困等信息向调度台进行汇报。
3.值班调度员在接到重大险情信息报告时,应按照《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及《矿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按照事故汇报程序,向有关领导进行汇报。
4.有关领导在接到值班调度员汇报时,应立即赶赴调度台,指挥、协调受灾区域紧急撤人及抢险救灾工作。
5.各级管理干部入井巡查过程中,如发现作业场所存在重大险情,应及时停止作业现场施工活动,撤出受险情威胁区域人员,进行处理。
(二)平面重大险情
1.当矿区或周边发生重大灾情或矿井主要生产系统重要环节发生故障时,各岗位值班人员应及时将险情信息向调度台进行汇报。
2.值班调度员在接到重大险情信息报告时,按作业现场重大险情第3条、第4条进行处置。
三、应急处置
1.各作业地点出现险情征兆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活动,利用现场作业资源,按照《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进行处理。在采取措施后,险情未得到控制或进一步扩大,威胁现场作业人员人身安全时,应立即停止处理,撤出作业人员,并及时向调度台汇报险情信息。
2.值班调度员在接到险情信息后,判断符合重大险情标准时,应立即下达紧急撤人指令。利用应急广播、通信电话等联络方式,通知受险情威胁区域人员,停止作业活动,沿避灾路线撤离作业地点至安全区域。同时按照事故汇报程序,汇报有关领导,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3.重大险情处置程序及抢险救灾具体措施按照矿井《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及《矿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执行。
四、相关要求
1.各基层单位班组长为作业现场紧急撤人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做好信息传递、险情汇报、人员组织、现场处置等工作。
2.井下调度员、安全员、带班领导及入井巡查的管理干部,有义务参与井下重大险情的处置工作。在接到调度台通知后,应立即赶赴发生重大险情的区域,配合基层单位做好现场处置工作。
一、充分认识建立完善绿色信贷信息共享机制的重要意义
建立完善环保部门与金融部门通畅的信息共享机制,是绿色信贷政策有效实施的关键。通过建立绿色信贷信息交流和沟通机制,提高环境管理水平,防范信贷风险,以严格信贷管理支持环境保护,对于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经济制约和监督力度,改变企业“环境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状况,促进“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进一步建立完善信息交换共享工作机制
(一)从年月起,将以下环保信息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1.企业环境违法类信息(见附件1表1);
2.企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见附件1表2);
3.企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类信息(见附件1表3);
4.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信息(见附件1表4)。
各区县(自治县)环保局于每月日(第四类信息为每年月日。如遇法定假日顺延)将上月的有关环境信息(电子版)分别报送市环保局相关业务处室和市环境监察总队汇总(同时邮寄加盖公章的纸质件留存备查);市环保局有关业务处室(单位)于每月日前将汇总的信息(含市级审批、处罚信息)电子版送政策法规处汇总,政策法规处于每月日前向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提供全市的有关环境信息。各单位应认真收集、掌握企业环境信息的情况,并按照企业环境信息数据项释义表(见附件1表7)的数据项描述要求逐项分别填入对应的表中。
(二)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负责将市企业环境信息报送至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获取市环保局提供的全市企业环境信息后,对相关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和预校验,将通过校验的数据文件,定期上报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由征信中心将相关环保信息加载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
(三)各级金融机构应在日常工作中,根据环保部门通报的企业环境信息,对照银行业机构使用环保信息情况反馈报表(见附件1表6),认真收集、准确掌握经确认的因企业环境信息而压缩、拒绝贷款的信息。全国性金融机构(市)分行和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于每半年后个工作日前将半年内本市各分支机构使用环保信息情况反馈报表收集汇总,以书面形式(加盖公章)向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报送(同时提供电子版)。
(四)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获取经全国性金融机构(市)分行和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盖章确认的使用环保信息情况反馈报表后,审核报表的合规性,将审核通过的报表于每半年后25个工作日前汇总并上报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同时以书面形式通报至市环保局、全国性金融机构(市)分行和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
(五)建立信息更新和异议处理机制
1.信息更新。各级环保部门对环境违法企业的整改信息和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信息要及时更新,应在信息变化后5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实,并报送更改信息,即在原有报送的“企业环境违法信息表”中,将“违法行业改正情况”一项补充完整;在原有报送的“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信息表”中,将“审核时间”和“审核结果”补充完整。
2.异议处理。当企业对在企业征信系统中的环保信息提出异议时,环保部门和金融部门应按照企业环保信息异议处理程序(见附件2)规定及时进行核查,确需更正的,原信息提供单位应及时对异议数据进行更新和修正。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各级支行、各级金融机构要积极配合同级环保部门开展异议处理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各级环保部门要做好环保执法、审批等工作及数据报送工作,确保信息报送的畅通、及时、准确。对企业提出的异议要认真核实,如实提供相关证明并对提供的材料负责。
[关键词]报刊亭设计;语言符号思维;电影符号思维
[中图分类号]TU-8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729(2009)02-0046-05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下,报刊亭已成为我国城市安排下岗职工的安民亭、方便市民生活的便民亭、维护社会治安的安全亭、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亭,受到市民的普遍欢迎。但许多城市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对报刊亭设计的重视和投入程度还远远不够。报刊亭作为塑造城市气质、打造城市品牌、形成城市名片的重要一环,对其进行系统的审视和设计非常必要。
人类的文化就是符号的文化,报刊亭作为城市文明的产物,属于人类创造的平行于生物感受系统和效益系统的一切文化赖以存在的符号系统。[1]报刊亭是城市的小型建筑,因为它具有希利尔等人阐明的作为建筑的四个深层结构――活动容器、特定气候的调节器、资源的消费者、文化的象征。[2]建筑符号学是在反思国际式建筑的意义缺失、重新寻找建筑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所以它也适用于解决报刊亭设计如何体现城市形象的问题。国际建筑符号学的研究有两种比较明显的倾向:一种是利用符号学的理论研究建筑设计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探讨建筑(或其他产品)设计方法,其代表有邦塔、勃罗德彭特、冈德桑纳斯等人;一种是利用符号学理论解读建筑的含义和评论建筑的符号特征,总结建筑设计的规则,其代表有查尔斯・詹克斯、斯卡维尼等人。而实际建筑的设计,既与建筑设计的内在本质与规律有关,又与建筑的使用者或欣赏者对建筑的解读方式有关。两者是完全不同的符号思维过程,任何偏重于某一方面的研究倾向,虽然都能够解决建筑设计中某些方面的问题,但都无法满足设计理想建筑的全部四个深层结构规则。报刊亭作为城市中一种特殊的建筑,对其设计也应运用双重符号思维。
一、报刊亭的初始功能研究
报刊亭由各物质构件组织而成,这些部件的物质属性和部件之间的组织结构而实现的实用被称为初始功能;报刊亭的象征性内涵被称为二次功能。按照符号学的观点,二次功能是建立在初始功能的基础上――内涵建立在外延的基础上。[3]所以要研究报刊亭的设计问题,先研究初始功能的实现――报刊亭组件部件的组织问题,是合乎逻辑的。
1、报刊亭设计与语言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学的理论能在多大程度上应用于一般符号学研究,关键看所研究的客体对象与天然语言之间在组织结构和意义表达方面存在多大程度的相似性。按照马丁内关于语言学的“双重分节”理论,可以将话语连续体切分为一系列的语法或意义单位――符素,符素又可以划分为一系列的没有意义的语音单位――音位。[4]图1是典型的报刊亭结构爆炸图。一个典型的报刊亭一般由底座、亭身、顶盖、顶灯箱、背灯箱及附件系统(如雨蓬等)组成,它们都具有明显的意指作用,意指一种实用性的初始功能。如顶盖具有防雨雪的功能,底座具有防潮、防浸、规划活动空间的功能等。而这些具有意指功能的组件是由没有意指功能的部件、其他更小的有意指功能的组件和没有意指功能的部件构成,如顶灯箱由灯箱框架、透明板、广告画组成,就灯箱框架而言,除非其物质技术本身成为意指内容,否则没有意指功能,它也无法独立实现某一初始功能,透明板等也是如此。更为重要的是,各组件和部件组织成报刊亭的方式,具有类似天然语言组织言语所遵循的句法或词法之类的严格逻辑规则。因此,在初始功能组织的层面上,报刊亭是最接近语言符号系统的符号系统之一,这是报刊亭设计研究的前提。
2、报刊宁设计与结构语言学
报刊亭符号系统与语言符号系统在内部结构和组合规则等符号特性方面的类似性,使利用结构语言学理论进行报刊亭设计的语用学研究成为可能。言语是依靠说话者调动其头脑中固有的词汇单位、遵循一定的句法和词法规则、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成组合段而形成个人言语活动。索绪尔将说话者头脑中固有的、在言语链的同一位置通过联想存在多个可以与之替换的不同的话语单位之间的关系称为纵聚合关系,将已经排列为组合段的不同话语单位之间的关系称为横组合关系。[5]正是由于言语链上的每一位置都存在可以将其替换的同一纵聚合体中的其他聚合因子,有限的词汇才能实现无限的言语表达。
报刊亭初始功能的设计中,任何具有意指初始功能的报刊亭组件或部件,均可被看成类似天然语言词汇的语汇单位。常见的报刊亭语汇单位有:门把手(意指开门方式)、门(意指亭内外空间的通行或隔断)、背灯箱、顶灯箱、营业窗口、底座、亭身、顶盖以及其他附件系统(雨蓬、照明、配电等)。报刊亭各语汇单位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结构关系,横组合为完整的具有实用性初始功能的报刊亭;每一个语汇单位,均有众多可以与之替换的同一聚合群体内的其他语汇单位,如不锈钢门把手可以被塑料门把手、铝合金门把手等替换;玻璃门可被金属门、PC耐力板门替换;灯箱也有各种不同造型、材料、设计风格,它们之间也可以相互替换。其他语汇单位也是如此。报刊亭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先按报刊亭空间类型分类,分为四方亭、椭圆亭、半圆半方亭、八角亭、十字亭等,分别建立起每种类型报刊亭的不同语汇单元各自的聚合群体――语汇库。如四方亭可以建立顶盖、亭身、底座、顶灯箱等语汇单位各自的语汇库,其他类型报刊亭也是如此。同一类型的报刊亭,可以通过各语汇库内语汇单位的替换,生成差异化的报刊亭。这样做的现实意义在于:可以根据不同报刊亭经营者的实际需求,提供给他们个性化的使用功能。当然,设计语汇组织成信报亭的方式和各聚合因子的替换方式不是任意的,而是受到类似语言学语法的约束。
3、报刊亭设计的语法约束
报刊亭设计的约束是指不同语汇单位之间的组合规则。报刊亭的语法约束主要表现在:门、亭顶、亭身、底座等语汇单位本身、语汇单位之间以及语汇单位与整个亭子的尺寸比率、节奏韵律、材质对比追求和谐的约束;报刊亭经营者人体数据数理统计的结果和活动规律对亭内尺寸大小、空间布局的约束;适用于批量、标准化生产和零部件运输对语汇单位造型本身的约束,以及各语汇单位本身构成方式的约束;为满足防盗、防风、防浸、防积雪、隔热的需要对语汇单位材料选择的约束(许多城市报刊亭的亭身只能选用抗冲击强度更好的强力PC耐力板而不是钢化玻璃做透明书报展示隔板)。利用结构语言学的理论,能够设计出具有形式美和初始功能比较完整的报刊亭,满足建筑的三个深层结构规则――人活动的容器、特定气候的调节器、资源的消耗者――的需求。但是结构语言学比较机械的逻辑化思维方式,无法满足“文化的象征”这一深层结构的要求――报刊亭本应具有的作为建筑艺术象征的二次功能被忽略了。
二、报刊亭的二次功能研究
报刊亭二次功能是在初始功能实现的基础上实现的。作为符号象征内涵的二次功能,并不是所有具有初始功能的语汇单位都具有的。如图2所示香港某报刊亭设计方案,亭顶盖象征着高技术,灯箱化的滑动门象征着商业都会的繁荣,其他的底座、亭身、展示柜等语汇单位则不具有特别的象征内涵(仅是一种具有初始功能的部件)。功能主义的建筑象征着乏味、单调,其实质是功能主义建筑没有象征的二次功能。不是所有的语汇单位都具有象征的二次功能,将结构语言学理论用于报刊亭的二次功能的研究是不合适的。
1、报刊亭文化解读与电影符号学
关于报刊亭如何实现二次功能的问题,与其研究设计者如何赋予设计客体以二次功能,不如研究报刊亭的观赏者如何欣赏报刊亭而获得二次功能。当路人、游客观赏报刊亭时,报刊亭投影到观赏者视图网膜上是完整的视觉画面,而不是各个组件和部件简单的逻辑相加,换句话说,报刊亭作为完整的视觉艺术而被观者所欣赏。另外,观者的解读对象也不是静态的空间艺术,而是动态的时间艺术,即观者可以在行进中体验报刊亭在变换角度中呈现出的不同的情景效果,还可以在同一城市的不同位置反复看到形式类似的报刊亭,观赏效果类似电影蒙太奇,可以利用电影符号学的理论对报刊亭的二次功能加以解读。[6]
影视符号首先是一门视觉艺术。[7]电影依靠直观的视觉画面来表达,视觉画面的意义单位“既‘独立’又‘组合’,但不是线性链接,而是立体的拓扑状关联”[8]。艾柯[9]也认为,画面“有些‘符号’导源于模糊的表达组织联系,并传达大面积无法分解的内容片段;有些表达组织依靠语境而传达不同内容”,画面是“从编码过的可靠鉴别单位到一段不确定话语或一块内容雾状体”,画面整体作为艺术符号表现出超出画面各个意义单位简单迭加的新意义。影视符号更是一门动态的视觉艺术,将视觉艺术的欣赏纳入到了一个动态的时间之维,进而赋予客体一定意义。图2中香港某报刊亭的亭顶盖和门是象征意义可“鉴别的单位”,亭身、底座、展示柜等则是意义不明确的“内容雾状体”,而象征意义的准确解读建立在完整的亭子的意义有机体和香港城市系统语境的基础上。
2、报刊亭设计与电影符号学
根据电影符号学理论,报刊亭的象征意义虽然与组成报刊亭的语汇单位的意义有关,但它是作为一个单独的不可分割的艺术符号而被解读的,其意义表现出超出各语汇单位意义之和的新质。但报刊亭的各语汇单位的象征意义和亭子的象征意义应是总体一致的,同一亭子各语汇单位的意义也应该是基本同质的。图2的顶盖象征内涵和灯箱滑动门象征内涵是和谐的,报刊亭观者头脑中获得的内涵体验是明确而非歧义的。图3是苏州某信息亭(在报刊亭的基础上附加信息查询终端)的设计方案,设计师想通过亭子顶盖的替换,分别将图a方案用于苏州古城区,替换图b的顶盖后用于新城区和工业园区。图a的黛瓦象征古城传统的谦逊精神(苏州最初粉墙黛瓦建筑的主人多为失意官员)[10],亭身、门、展示柜也具有明显的传统风格,它们的组合所具有的二次功能是清晰而明确的;但如果将象征现代工业科技的顶盖b与亭身、门、展示柜等进行组合,势必引起象征内涵的矛盾和混乱,这显然是不可取的。另外,设计中应该尽量选用内涵较明确、不易引起歧义的视觉符号。报刊亭一定程度的意义冗余也有助于获得较清晰的象征内涵。
三、双重符号思维与报刊亭设计
语言符号学的理论能够解决报刊亭初始功能的设计问题,实现其作为建筑的三个深层结构规则――活动的容器、特定气候的调节者、资源的消耗者;电影符号学的理论能够解决报刊亭二次功能的设计问题,实现其作为建筑的第四个深层结构规则――文化的象征。设计理想的报刊亭的过程,不可能将初始功能的设计和二次功能的设计割裂开来,初始功能是二次功能实现的前提和基础,二次功能的设计反过来也会影响到初始功能的设计,必须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具体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语汇库中存有的语汇单位进行装饰、夸张、变形,使原来没有二次功能的设计语汇变得具有二次功能,也可以通过将原有的设计语汇进行抽象、简化,使其本来清晰的二次功能变得模糊、减弱甚至消失。我国在追求城市特色化、差异化过程中,有必要采用地方的或传统的视觉符号,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或民族特色的报刊亭,如我国传统建筑和地方建筑承载的意蕴丰富的装饰符号、极具象征意义和视觉美感的各民族的色彩符号,几乎是报刊亭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设计素材,可赋予报刊亭生动的二次功能。图4是昆明康立信公司设计的彝族报刊亭方案,亭身的立柱、横梁设计采取了明显的夸张、延展,配以热烈的红色,给人以粗犷、豪迈的情感体验;立柱上黑虎的装饰符号是彝族人民尚黑崇虎的象征。在彝族人民心中,红色象征勇敢和热烈,黄色象征吉祥和美丽,黑色象征高贵和庄重,整亭红、黄、黑三色错综调配,间隔使用,色泽明快艳丽,具有浓郁的彝家气息。图5是西双版纳傣族报刊亭方案,顶盖采用了傣族地区具有崇高意义的佛寺建筑的多坡面屋顶符号,加以适当减化和抽象,亭子灵巧轻秀,体现了民族特色。
四、结语
利用符号学理论研究报刊亭的设计方法,既是对报刊亭设计过程科学化、理性化的尝试,也是对传统设计方法的反思和创新;根据报刊亭初始功能生成和二次功能解读的本质差异,利用不同的符号学理论进行研究,创新符号学的应用方法,实现理论的灵活运用,得出关于报刊亭设计的科学方法:
一是报刊亭可由具有初始功能相对完整的语汇单位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而成,组成的报刊亭是具有形式美和完备初始功能的;语汇单位能够通过替换生成差异化的报刊亭,满足不同经营者的功能需求。
二是报刊亭所有具有二次功能的语汇单位的内涵意义应该是基本同质的;报刊亭的二次功能还应该符合所在城市独特的气质风貌。
三是没有二次功能的语汇单位可以通过夸张、变形,以及与色彩和装饰符号的配合使用,获得二次功能。
四是设计师可以运用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视觉符号,以彰显独特的城市形象。
[参考文献]
[1]李思屈.广告符号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2][英]勃罗德彭特G.符号、象征与建筑[M].乐民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3]张宪荣.设计符号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8.
[4]AndréMartinet.ElementsofGeneralLinguistics[M].London:FaberandFaber,1964.
[5][西]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6]郝朴宁,李秩,张艺昆.影视语言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7][乌拉圭]丹尼艾尔・阿里洪.电影语言的语法[M].陈国铎,黎锡,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8]赵勇.电影符号学研究范式辨析[J].电影艺术,2007(4):32.
[9][意]艾柯W.符号学理论[M].卢德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10]史建华,盛承懋,周云,等.苏州古城的保护与更新[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性(6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