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艺术论文范例(3篇)
时间:2024-04-27
时间:2024-04-27
关键词:玻璃器;装饰工艺;地域
中图分类号:K8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8-0161-01
现代社会生活中,玻璃的实用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我们很难想象这个世界要是没有玻璃会是怎么样,我们几乎生活在被玻璃浸润的文明中,但是,玻璃是怎么样进入人们的生活中的?关于玻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几千年前,最早的玻璃发现是在古埃及,大约五六千年,古埃及的人们在制陶的过程中发现在有亮晶晶的东西,然后经过古埃及人的一次次实验,用苏打和沙子的混合物的提炼烧制,终于玻璃器皿烧制成型,玻璃,英文“glass”,在古代中国,对于玻璃也有很多称谓,最早关于玻璃材料名称的文献是战国的《尚书・禹贡》,书中称谓玻璃为G琳,古人把似玉的玻璃也一并归入其内,西汉以后开始有了琉璃的称谓,但是琉璃河玻璃在构成上还是有所异,玻璃和琉璃有什么差异呢,田自秉先生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中讲到,琉璃是原始玻璃,琉璃和玻璃在材料的角度考虑的话是同义词,琉璃属于低熔点玻璃,琉璃一词在古文献上出现的要比玻璃早。
玻璃材料的特性导致玻璃装饰工艺的多样性和造型的丰富性,玻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特殊材料,不论是材料的性能还是颜色都具有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玻璃的装饰工艺主要从造型和色彩上体现,玻璃的透明性是其独具特色的个性,给人一种纯洁晶莹的审美感受。人们在玻璃装饰工艺中利用其材料特性,形成了丰富的工艺手段,套料工艺、热熔工艺、吹制工艺、灯工工艺、窑制工艺等。同时玻璃材料的颜色特性也赋予它丰富的色彩,玻璃在烧制过程中颜色流动的不确定性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传统的玻璃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附于器物,形态受功能的制约,随着人们对玻璃材料的认识改变,现在玻璃不仅仅是功能的制品,更是一种艺术体现的载体。
不同的功能需求扩展玻璃造型和装饰的更大可能性,但是根据地域的差异和时代的变迁玻璃的装饰工艺也有所差异。我们先从古埃及的玻璃说起,尽管最早的玻璃可能在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制造,但是考古发现真正可以确定时间的最早玻璃器是在古埃及发现,埃及人在公元前约五千年前就用玻璃质的溶液在陶器上装饰。玻璃器皿的出现要晚于玻璃首饰,在古埃及新王国时期是人类历史上运用玻璃材质制作生活用品的时期。玻璃器皿的工艺最早是使用“砂核法”,即将罐中融化的溶液围绕在以铁棒为柄外着沙土的芯核,在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玻璃料形成之字或羽毛形状的装饰,冷却后掏去砂核,这个工艺延续使用了将近两千年。因为古埃及的王室贵族非常喜欢玻璃制品,这就促进的玻璃的发展,玻璃因为具有稀少和美丽的颜色而被宠爱,在新王国时期的玻璃颜色起初只有蓝色和绿色,后来又逐渐增加白色黄色红色灯色彩,但是较为常使用的是蓝色,因为蓝色比较稳定。在埃及玻璃工艺制作中最具代表性的装饰图案是波状纹,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们视觉上的强大冲击力,赋予形象奇特的装饰充分表现埃及人的智慧创造,古埃及的精美玻璃制品反映了人们在成功掌握制陶技术以后,又探索不同材料不同制作工艺的结果,这是人类在科学技术上的突破和进步,也为今后玻璃的发展和传播奠定了基础。
古罗马的玻璃是从埃及引进和传入的,那时候的罗马帝国属于全盛时期,埃及艺人在罗马建立玻璃工厂,古罗马的玻璃工艺非常发达,他们继续使用古埃及玻璃浇铸法制作,另外开始使用模具,在工艺上也日趋多样化,如模具成型、吹制、吹模、切割、缠丝、镀金和包金等,特别是吹制玻璃的发现和使用时这一时期革命性的创举,这一时期的玻璃器皿的装饰也日趋奢华,展现的令人惊异的技术。
古罗马的玻璃工艺中的镂雕技术也运用广泛,很多玻璃制品是把一个玻璃瓶镂空成笼形灯罩。这种技术在当时是拍案叫绝的,可惜的是,现在这种技术没能流传下来,也很少有人知道了,这是玻璃工艺史上的一大遗憾。古罗马时期的玻璃色彩技术也掌握的非常突出,黄金和玻璃的结合是罗马时期最高技术水平。到了五世纪以后,罗马的玻璃工艺逐渐衰退,随着贸易的发展,以威尼斯代表的意大利玻璃艺术发展起来,威尼斯玻璃制作由于其造型样式别致,风格独特,再加上对外贸易的发达所以很快在全球畅销和传播。威尼斯的玻璃制品主要是以珐琅彩绘式的玻璃器为特点,然后加上彩绘涂金上釉等方式,他的主题题材主要是古代神话、寓言故事、肖像以及罗马式装饰花纹为主。威尼斯玻璃工艺制作的最大成就就是开始使用的技术要求很难的吹制玻璃,这种工艺使得玻璃本身材料的透明和本性表现,还有就是古罗马时候就开始使用的繁花工艺手法在威尼斯的玻璃装饰中也有很大的发展,并且创作出了仿玛瑙玻璃,另外威尼斯的玻璃还在用了再后玻璃中央嵌入金叶片的制作手法,此时的玻璃刻花工艺也开始兴起。威尼斯玻璃艺术的发展促进了今后中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玻璃的兴起和发展。
1851年英国伦敦的水晶宫博览会对于玻璃艺术在内的装饰设计都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经过水晶宫博览会设计师和艺术家对手工艺和机械生产的产品都产生了深刻的思考。玻璃作为水晶宫建筑的主要材料之一,让玻璃的装饰走进了公共场所,玻璃七品的形态也表现出了自由舒展流畅美观的形式,刺激一大批的玻璃艺术家的产生。如法国的玻璃艺术家加来和美国的玻璃艺术大师蒂法尼都是以玻璃等为题材设计的玻璃艺术家,加来几乎就是法国新艺术运动的同义词。套色玻璃器皿是加莱玻璃艺术是上的最大成就,他在雕刻的基础上还采用了新的酸腐蚀技术进行抛光打磨,这两种技术加起来使得玻璃作品便面产生凹凸不平的变化,而其透明特性又使得玻璃器产生厚薄不同色彩迥异的效果。因为加莱是法国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他对自然的热爱是他的主要设计创作灵感,他并尝试在玻璃上获得油画的诗情画意的玻璃视觉效果。
美国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蒂法尼,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玻璃创作的技术,形成了自己的“FAVRILE”花瓶系列,这些系列有孔雀、水仙、晨曦、玛瑙等,蒂法尼主要的是玻璃材料本身的特性表现,重视以材料为基础的工艺设计并以此为基础表现时代的审美。芬兰人对玻璃这种材料变现非常青睐和重视,芬兰的玻璃制作主要有色彩玻璃、挤压玻璃、玻璃艺术品和玻璃装饰品等。芬兰出现了一大批的玻璃艺术家,最著名的就是阿尔托,并且他设计的蓝甘叶花瓶也是芬兰玻璃艺术的代表。
回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的玻璃艺术主要表现使用的需要而设计,到了1962年美国的利特顿打破了这一局面,他倡导玻璃的艺术表现,用玻璃来表现自己的审美观点,打破了传统的玻璃设计观念,制作手段和工艺也逐渐多样化。利特顿还发动了玻璃艺术工作室运动,这是玻璃艺术史上的一次改革,尽管这个运动把传统和现代玻璃画了一个鸿沟,但是现代玻璃艺术的发展还是传统工艺的继承,是古材料迎合现代社会需要的设计。
参考文献:
“冰美人”的水晶饰品店在台州商业中心开了起来,独特的设计、精湛的工艺吸引了年轻时尚人群,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传统手工技艺,并感受到玻璃艺术的魅力。
来自法国的尊贵
俗话说美人如玉,如果那位美人冰清玉洁、晶莹剔透,那绝对称得E美人中的极品。
玉石中水头丰富的冰种或玻璃种首饰,质地非常透明,给人以冰一样的感觉,清爽之中,有着一丝朦胧的清凉之美。炎热夏天,戴上一件似冰如水的首饰,让你通身舒爽、冰彻心扉。
在吴子熊玻璃艺术馆,邂逅“冰美人”――美丽的水晶玻璃饰品,感受到它精巧无比的造型、晶莹剔透的品质。
据玻璃馆馆长吴刚介绍,“冰美人”饰品源自遥远的法国,最初注册品牌叫“碧玺”,在高贵妩媚、璀璨生辉的背后,还和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有关。
十年征战,所向披靡,缔造帝国。月圆之夜,雄才大略的拿破仑顺利加冕法国皇帝。烽火弥漫的岁月已经成为过去,金碧辉煌的宫殿就在眼前。这一切,都比不上他挚爱的夫人约瑟芬。
拿什么来感激你,我的爱人?为你戴上珍贵的首饰吧为你浇灌芬芳的香水吧顿时,娇美的形象熠熠生辉,宏伟的宫殿满室清香,盛装的夫人高贵妩媚。约瑟芬充满柔情地问:“陛下,是什么让我如此心动?”拿破仑充满爱恋地回答:“Oh,BC,ice,beauty……(意为:噢不管它,冰美人……)”
经典的一幕就此定格,这个故事流传开后,就变成了“噢碧玺”从此,英雄、美人、香水、饰品的绝好搭配,成为法兰西永久的美好记忆。
“碧玺”品牌(法文:B&CPans)系列的饰品、香水,也成了法国、欧洲乃至世界的著名品牌。
时光流转,200多年弹指一挥。远离了当年烽火岁月,远离了当年沙场金戈,人喊马嘶、兵器撞击的声音沉淀下来,成就了“碧玺”冰美人高贵的品质、典雅的气度,佩戴这种饰品,谈笑之间,尽显雍容气度。
现在,“碧玺”冰美人远涉关山,从遥远的欧洲大陆来到滨海台州,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普通市民也能感受尊贵的品质。
“冰美人”水晶玻璃饰品,形貌观感似冰晶,清亮似水,给人以冰清玉莹的感觉,敲击玉体音呈金属脆声。看上去也有玻璃那种纯净透明的品质,但它有三分温润,七分冰冷,透明中有一种冰质感。
“我会让‘冰美人’扎根台州,泽被江浙,辐射全国。”吴刚说,对于这位闻名全国的工艺美术大师来说,这将是他的又一得意之作。不同的是,这次他不是用手雕刻,而是用智慧在铺展、琢磨。
玻雕世界的名片
吴子熊玻璃艺术馆,在玻璃雕刻艺术领域独树一帜。在浙江台州,走进著名的吴子熊玻璃艺术馆,仿佛走进了一个晶莹玲珑的透明王国,数千件玻璃、水晶雕刻精品,至清、至纯、至精,明澈美丽,心灵在瞬间澄明透亮起来。
吴子熊玻璃艺术馆是我国第一家玻璃雕刻艺术馆,整个艺术馆分上下两层,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堪称目前亚洲最大的玻璃艺术馆。作为一家专业性极强的艺术馆,新馆充分在玻璃这一特色上做文章、下功夫,不仅上安彩色玻璃天花板、中用玻璃雕花隔屏,还以各类玻璃器皿、玻璃屏风、玻璃工艺品为点缀,使观众仿佛置身玻璃的世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馆里按照实际情况,根据各类观众的不同需求和欣赏特点,对展品进行了分类:如中国馆就主要介绍中国从古至今的各种玻璃艺术品;国际馆专门介绍西方各类优秀玻璃制品及国外的玻璃艺术馆;水晶馆内,各种精雕细刻的水晶工艺品晶莹剔透、使人眼前一亮;器皿馆中,造型独特、色彩各异的欣赏型、实用型器物吸引了观众的眼球……馆内采用实物和图片相结合的形式,把丰富的资料展现在游客面前,使人既欣赏到各种美轮美奂的玻璃艺术品,又上了一堂生动的玻璃知识专业课。
[关键词]元代;玻璃莲花托盏;工艺美术
[中图分类号]K87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4-0028-02
3700多年以前,一群穿着红色衣服的水手正在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上费力地划着一艘满载货物的商船,船上装载着他们称为“天然苏打”的晶体矿石。也许是货物太重,正值海水退潮,商船竟搁浅了。无奈之下,水手们只能下船休息,准备埋锅做饭。可是河边满是细沙,竟找不到像样的大石块,有个水手提议用船上的矿石,于是,几块“天然苏打”被搬来了。锅架起来了,熊熊的火光中,飘出了饭菜的香味。第二天,当水手们撤锅准备重新出发时,发现锅底下竟是银光闪闪的一片。这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为“玻璃”的物质,它们在不经意中被发现了。于是,这个发现就如发自源头的河水,由小溪渐渐汇合成大川,奔腾流向东方。
这块玻璃的诞生地,地中海沿岸的广袤土地,在历史上注定是个动荡不安的地方:从最早的腓尼基,到埃及、迦太基,再到古罗马帝国,到蒙古帝国,每个占领这块土地的统治者都觊觎着这里的财富。同时,利用手中的资源换回自己的需要。他们的眼睛看中了东方,看中了丝绸。经过了漫长的沟通与交流,东西方的商业往来迅速增长,而古代玻璃技术也可能成为了这种交流最早的见证。
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也促进了古代玻璃技术的传播和发展。在公元前10世纪左右,中外交流已形成丝绸之路的雏形,即北方欧亚内陆草原,游牧民族进行了来往,中国古代玻璃已参与了这种交往和交流,如玻璃制造技术和钠钙硅酸盐玻璃传至中国新疆地区,但规模和数量很小。西方古代玻璃制造技术在罗马帝国有了新的飞跃,主要是吹制技术得到流行,同时又发展了雕花玻璃、套色玻璃、绞丝玻璃等技术,罗马玻璃技术闻名于世,技术传至波斯帝国,特别在萨珊王朝发展了切割技术和磨花技术,形成了有波斯文化特色的萨珊玻璃,新型的玻璃制造技术通过中亚和南亚向东方传播。
中国自己的玻璃发展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战国和两汉时期玻璃器皿从西亚等地传入中国,而且持续的时间很长,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对其有不同的称谓。“G琳”出现在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中,本义为美玉,古人借其称呼似玉的玻璃。“琉璃”最早出现在西汉桓宽的《盐铁论》中:“……而璧玉、珊瑚、琉璃成为国之宝。”这一名称一直沿用到明代,有些地区现在还在使用。而今“琉璃”一词多用于建筑琉璃瓦及瓦顶琉璃饰件。“药玉”出现于《穆天子传》中,晋代郭璞的注释为:“今外国人所铸器者亦皆石类也。按此所言,殆今药玉、药琉璃之类。”“药玉”,顾名思义,就像熬药般烧炼出来的像玉一样的玻璃。“玉”,根据《元史・百官志》记载,元代设玉局,为宫廷监制玻璃器的机构,故而玉局制造的玻璃称为玉。“罐子玉”,根据明代曹昭《格古要论》记载:“罐子玉,雪白罐子玉系北方用药于罐子内烧成者。若无气眼者与真玉相似。”可见是将玻璃称为“罐子玉”。“料”,明清时期北京流行的称谓。大概因为北京不产玻璃,需从外地购买玻璃料,之后再加工成器,因此将玻璃称为“料”,相沿成习,直到今天仍有这种称呼。
中国元代出土的玻璃器皿较少,关于这个时期的情况,上文所说的文献记载中,元代设立的“玉局”是官办玻璃作坊,但是产量很少。甘肃省博物馆保存了一件漳县徐家坪汪氏家族墓出土的元代玻璃莲花托盏,它精美的外形和艳丽的色彩非常吸引参观博物馆的人们的眼球,也备受文博界专家们的关注,是一件具有极高艺术品位和研究价值的文物。
这件玻璃莲花托盏为玻璃莲花盏、托各1件,以模铸法成型,高4.8厘米,托高1厘米,口径12.5厘米。其中盏由普蓝色玻璃制成半透明,口、腹部为七瓣莲花式,底为假圆足,底心微内凹,以尖锐的莲瓣组成口,整个器型仿佛一朵正在盛开的莲花;托的内圈为八边形,斜内凹,口沿稍扬起作八瓣莲花状;瓣尖亦尖锐,平底,颜色比盏略浅,尖锐的瓣尖成为其造型上区别于后代的一大特点。其器型较大,制作精巧,完整成套,造型华美,色彩艳丽,颜色高贵,是中国古代玻璃制品的瑰宝,极为珍贵,为元代玻璃器皿中的稀世珍品。
从更宽泛的意义上来说,玻璃器皿是玉润晶莹的一种象征,所以在中国古代是一种珍贵的物品,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它们最终流入高级寺院和贵族手中。这件玻璃莲花托盏可能具有佛教文化特征,在佛教问世后,佛教徒采取了以莲花为佛教的主要象征。据说后来成为佛祖的悉达多太子出世后,立刻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莲。所以莲就成了他诞生的象征。莲花在中国也有深邃的文化渊源。唐代将佛教立为国教后,莲花备受人们敬爱。佛祖释迦牟尼的家乡盛产荷花,因此佛教常以莲花自喻。《本草纲目》载:“释氏用为引譬,妙理俱存。”佛国也指莲花所居之处,也称“莲界”。佛经称“莲经”,佛座称“莲座”或“莲台”,佛寺称“莲宇”,僧舍称“莲房”,架裟称“莲衣”。由此,莲花图案成为佛教的标志。佛教的建筑、装修、器物也都有莲花图案。
上一篇:幼儿园家长会活动方案(精选8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