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范例(3篇)

时间:2024-05-02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测绘工作遥感测绘措施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030-01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遥感技术就已经步入人们的视野,第一颗由苏联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就是凭借遥感技术而取得成功。截止到目前,遥感技术已谱写了半个世纪的篇章,纵观今天的遥感技术,已经不再应用于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多种应用在航天飞机卫星运转、发射、检测以及环境方面的遥感技术提供更为客观、真实的数据。现阶段,我国测绘工作具体涵盖资源测绘、地质勘测以及环境检测等方面,由于遥感技术的显著性效果,在此行业中被普遍应用。

1遥感技术发展概况

所谓的遥感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相关设备对遥远的事物进行监测,从而获取信息及感知的有效方式。其中,传感器这项装备可以说是遥感技术最为关键的设备。利用传感器自身的传播性能,遥感技术感知附近及地面事物,在经过确定及筛选之后,获得有用的数据,同时再将这些信息与数据利用传感器传递到地面,采用分析法与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系统的比较,最终得出较为全面、客观的信息。此外,遥感技术渗透了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测绘科学及地球科学等学科知识,结合了各个学科的优点,整合而成的一项高端、先进而又精确测绘技术。

2测绘工作中遥感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2.1测绘遥感应用不够广泛

在我国,在所有的测绘工程项目中,遥感技术是完成任务目标的必备手段,可见,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技术的水平与领域也随之不断延伸。然而,由于人们习惯和观念,对遥感技术存在一定陌生感,导致其推广受限。

2.2遥感工作资金造价高

在实际工作当中,有些测绘项目因为遥感技术价格高等问题望而怯步,随着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以及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促成遥感技术由最开始的理论层面正式步入实质阶段,其具体的环境资源、灾害监测、地质勘探以及地理测绘方面的检测功能逐渐明显。但是,仍然遥感技术造价高、花费大等特点仍然制约了其发展。此外,在我国,遥感技术主要应用在一些重点研发的科研项目上,譬如说资源勘探、环境污染以及地址灾害等方面,而用于煤矿开采或工程地址检测方面的则少之又少。

2.3遥感信息源空间分辨率较低,应用水平较低

遥感技术在环境污染检测以及地质灾害勘测方面的优势将会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失业用户地质灾害研究事业的长远发展,所以,从某种方面来看,提高遥感技术信息员的空间分比率,在测量水平、覆盖范围、以及信息数据准确性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3完善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应用的策略及其具体做法

随着时展,遥感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测绘工程项目中,遥感信息技术的漏洞与不足也愈加明显,而完善遥感技术手段、加强其宣传力度以及提高技术水平可以说是普及遥感技术的主要方式。

3.1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

现阶段,遥感技术在我国测绘工程项目中应用较为广泛,因为遥感技术相比传统的测绘工具,其优势更为明显,避免了很多容易出现的测绘漏洞。

(1)跟传统的测绘技术相比,遥感技术发生人为干预的情况较少,可以客观、全面的将监测区域的情况反映出来。而若是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测量,极容易出现误差偏大或误差累积等现象。而不得不说,遥感技术的测量数据比较真实、准确。譬如说:在矿区资源的定位和监测上,可以通过遥感技术来确定煤矿资源的具置,避免以为内不科学开采威胁生命或资源浪费等问题。

(2)与传统的测绘方式不同,遥感技术能够动态实时、全方位、全天候的进行工作,这可以说是遥感技术最为显著的特点,它以全球定位系统作为后盾与支撑,在完成空间定位与导航工作之后,能够实时监测区域的实际情况。

(3)遥感技术发展至如今,应用范围已经极为广阔,它可以迅速了解所在区域的地质特点、资源所在地以及地理情况,从而获取全面、精确的数据。

3.2加强对遥感技术深度研究,拓展应用领域

可以说,在地质调查这项工作中,应用遥感技术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急迫需要与客观要求,从事物本身出发来看,也是十分必要的。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态势来讲,遥感技术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应进一步以研究遥感技术为出发,提高其精度、准确度以及宣传力度。首先,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可以说也为遥感技术的深入研究工作做出了贡献。我国必须以进一步开发遥感技术为核心,以强国为目标从而不懈努力。除此之外,我国还需提高思想认识与观念意识,增加遥感技术的覆盖范围,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解决当前各大测绘工程项目应用遥感技术而遭遇的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拓展其技术领域。其次,相关部门也应重视起来,加强对遥感技术的推动、深入研发与鼓励,可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来促进遥感技术的应用及普及。

3.3大力推广遥感技术,加大遥感技术普及力度

只有在大力推广工作中,才能充分的显示遥感技术对测绘工作的适应力与优势。现阶段,不少应用遥感技术的测绘工程项目已经发现遥感技术高超的环境适应力以及技术优势,譬如谁:能够勘测不同地形,实现对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以及火灾等的全程监测,获取真实的数据,为建立灾害防御制度以及我国灾害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适合监测不同地形,可实现对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以及火灾的全程监测,从而获取有效的数据信息,为建立灾害防御制度以及我国灾害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增加遥感技术的覆盖面积以及普及程度势在必行。

(1)利用遥感技术来降低项目工程的测绘造价,实现遥感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实用度。只有降低资金成本,让更多和项目去接受,而不是目前集中在几个重点项目上。

(2)提高遥感技术的空间分辨率也将有利于遥感技术的普及。早期遥感技术受分辨率限制,较多应用于宏观的检测,而当前由于新工作思路的拓展,遥感技术与地质的符合程度越来越高,受距离的限制也越来越小。但是相关人员在改善工作思路,加大遥感技术地质检测水平上还需进一步努力。

4结语

总之,在当今的测绘工作中,应用遥感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科技的进步,遥感技术的覆盖范围将会大大增加,实现遥感工程司、灾害、气象、地质遗迹环境资源监测等项目,拓展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让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灾害预防、社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上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覃永勤.浅谈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及其工程应用[J].广西城镇建设,2010(5).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范文

对于高分专项的实施而言,造好星和用好星同等重要,只有把卫星的应用效能发挥到极致,才能让国家、让百姓真正感受到高分科技的价值所在。

那么,高分科技究竟能够在哪些方面改变我们的生活?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环境保护部作为首批主要用户代表,可以带我们来一探究竟。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解决国土资源无序开发、矿难频发、土地违法屡禁不止等监管难题,一直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块心病。

传统调查监测手段周期长、效率低,效果不尽如人意,难以满足当前高速的经济社会发展节奏所带来的管理需求。而卫星遥感成为国土资源管理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迫切需要构建“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监管体系,实现以图管地、以图管矿的立体监管系统。

同时,根据国家规划,未来五至十年间,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基础地质遥感调查、矿产资源遥感调查与评价、矿山环境与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与监测等以遥感卫星为技术基础的各项工作都将全面启动。

在这一背景下,高分一号卫星的研制和应用,必将为我国国土资源调查、监管、利用提供强大的数据图像支持,其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完美结合的应用优势,也将得到实质性的凸显。

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一方面,空间遥感技术快速发展;而另一方面,粮食安全预警、农产品贸易、农产品补贴等对粮食信息的需求日益强烈。于是,国际上相继开展了农业遥感监测技术研究与业务系统的建立,现如今,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作物面积监测、长势监测、估产、灾害监测、农业环境监测与评价、土壤监测、精准农业、渔业等农业的各个领域,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成为农业遥感应用的主要数据源。

作为世界粮食大国,我国在农业遥感应用领域,可利用的卫星要么是空间分辨率不足以支撑农业监测,要么是卫星数据获取的周期太长,致使农业方面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的数据需求与实际可利用的图像数据之间,存在一个不小的鸿沟,

而高分一号卫星的研制和应用,将在我国农情遥感监测水平和技术能力的提高、农情遥感监测范围的拓展、农业遥感监测信息安全建设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原本春意盎然、绿草如茵的阳春季节,却屡屡遭受空气污染的影响,挥之不散的雾霾挑战着人们的脆弱神经;河流水污染,自来水质量堪忧,饮用水问题频频曝光,让人忧心忡忡……

目前,我国环境形势异常严峻,今后一个时期,环境治理与保护、监督执法与履行国际环境公约任务十分繁重,这都要求大力发展卫星遥感监测技术。

高分一号卫星的高分辨率图像产品将利用到开展大型水体水环境、区域环境空气、宏观生态环境、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与环境灾害、核安全、生物多样性等遥感监测业务应用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国环境监测和保护的能力。

未来,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的功劳簿上,将记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一笔。

5年前汶川大地震的阴影还没有完全消散,一场突如其来的雅安地震又一次牵动了所有国人的心。

灾难面前,航天力量齐上阵:资源三号、资源一号O2C、环境一号等卫星共同出力,将拍摄的震前灾后影像及时提供给国家相关部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又一次为救灾部队和受灾群众搭起了生命线……即便如此,在大灾大难的严酷考验面前,卫星对于灾情监测的精确度和及时度方面的欠缺仍显不足。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但同时我国的灾害监测手段相对落后,减灾管理总体技术水平相对不高,地方民政救济救灾部门的灾害管理水平以及专业化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因此,国家减灾救灾业务对于高分一号卫星的需求就显得十分迫切。高分一号卫星对于减灾救灾最大的优势就是精确性和及时性,它的发射将为我国综合减灾救灾提供快速、准确的辅助决策信息示范,加强地方减灾救灾的业务化、专业化能力,从而整体提高国家灾害管理的科学决策水平。同时,高分一号卫星还将大大提高我国服务国际,特别是非洲等欠发达地区,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工作的能力,从而有力提升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和在国际空间技术减灾工作中的地位。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范文篇3

关键词遥感技术;优点;农业灾害监测;应用

中图分类号TP79;S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7)03-0218-02

农业是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结构之一,农业生产受气象条件影响很大。有利的气象条件可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而气象灾害的出现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干旱、洪涝、病虫害、风雹等都会对农业造成巨大损失。近些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文件支持农业科技,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对气象灾害进行监测和评估是防灾减灾过程中最重要环节之一,为决策部门制定防灾减灾方案提供了依据,有利于推动我国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容易地监测到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进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推动农业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因此,分析遥感技术在农业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遥感技术应用于灾害监测的优势

1.1信息量大,效率高

遥感技术可快速@取所需图像和数据资料信息,借助现代化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电子光学仪器对相关信息进行传导、接收和处理。不仅缩短灾害监测的时间,还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获取到灾害信息资料,为建立准确数据模型提供了有利条件。

1.2动态监测

使用遥感技术和常规监测手段对灾害进行监测过程中,遥感技术监测具有实时性和动态性。因此,遥感监测技术更为优越,它可以全天候连续监测农业灾害信息,大幅提高灾情信息资料准确率。正是利用遥感技术这一优越性的特点,可以预测到周期性或者爆发隐患强的灾害;同时还能对那些涉及范围广、破坏力大、持续时间长的农业灾害进行跟踪监测[1-2]。除此之外,通过遥感技术还可以实现灾后恢复的跟踪监测,及时准确地掌握灾害资料信息。

1.3适应性强

由于灾害出现的时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某些地区在灾害出现的过程中,自然条件较为恶劣,例如雪灾、病虫害、火灾等;还有些农业灾害出现在跨国境线附近,如常见的干旱、洪涝、雪灾、冻害、病虫害等农业气象灾害,人们单纯地借助于常规监测手段很难获取到准确、详细的灾情资料,而利用遥感技术就可以很容易地克服常规监测中的诸多问题。

1.4实现大范围、立体性的灾害监测

利用遥感技术可在空中对农业进行大面积监测研究,使得农业灾害监测工作朝立体监测方向延伸。航空相片反映地面连续立体图像,在拓宽视野同时,有效克服地面点线监测局限性和视野障碍,使人们更好地掌握农业灾害信息。如果灾害涉及面积广且形式复杂多变,此时遥感技术更加占据优势。借助遥感监测技术在大区域环境灾害和动态变化监测中更加有利[3-4]。

2遥感技术在农业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1洪涝灾害监测

洪涝灾害监测内容主要有分析洪涝灾害程度、提取洪涝灾害面积。遥感技术监测洪涝灾害利用传感器接收水体反射电磁波谱,结合波谱特征对洪水水体识别和提取。水体、植物、土壤等其他地物,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范围内的光谱反射率差别很大。提取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谱间关系法、阈值法、归一化植被指数法。将水体面积和洪涝灾害发生前的水体分布图像分离以获取洪涝灾害分布面积;根据遥感数据信息,得出洪水淹没耕地面积和洪水淹没深度等信息,为人们了解灾情、制定救灾方案和灾后规划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2.2冷冻害监测

遥感技术监测冷冻害主要是在冷冻害发生阶段来分析处理遥感图像,获取地面农作物植被指数,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法分析时间序列,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法变化识别农作物冷冻害。因为造成农作物冷冻害的主要是低温,所以识别农作物冷冻害的主要手段是通过遥感技术反演研究区地面温度变化。使用遥感技术和传统方法的区别是遥感技术可在极短时间内快速、准确地估算出冷冻灾害的发生和覆盖范围。

2.3病虫害监测

农作物发生病虫害后,其绿光波段反射峰不断向红光波段移动,带有病虫害的农作物在可见光波段光谱反射率高于正常农作物,在靠近红外波段地方,病虫害农作物光谱反射率低于正常农作物,受害农作物陡坡效应不明显或消失。目前,研究遥感技术对病虫害监测大多是根据光谱参数法进行,将植物生理信息从遥感数据中提取出来,探测出农作物自身生长情况和是否滋生病虫害。使用遥感技术监测病虫害时,通常使用植被指数法和红边参数法。利用红外波段光谱特征监测出肉眼看不到的病虫害,有效控制病虫害蔓延。

2.4旱灾监测

遥感技术监测旱灾常用热惯量法和作物缺水指数法。在植被区结合ERS-2的SAR影像与TM影像,建立一个微波和可见光综合模型,反映出后向散射系数及归一化植被指数法同土壤湿度差异关系,通过反演获取不同植被覆盖县植被供水指数、土壤湿度及温度植被指数的信息数据,计算地表温度和植被指数比值,得出农业旱情监测信息。因遥感技术在农业灾害监测动态性和时效性强,遥感影像可宏观反映整个图像,特别适合大范围实时干旱监测[5-6]。

2.5风雹灾害监测

风雹灾害会使农作物倒伏,造成农作物叶茎打断,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一旦农作物遭受到风雹灾害,会使农作物谱反射率发生变化,作物的植被指数降低。使用归一化植被指数法对风雹前期和风雹灾后的作物进行对比分析,之后根据地面调查资料确定阈值,接着计算因风雹灾害造成的作物受灾面积,可以获取到作物受灾面积的空间分布和受灾程度。

3参考文献

[1]杨博.遥感技术在垦区农业灾害监测中的应用[J].现代化农业,2013(4):66-67.

[2]黄小雪,罗麟,程香菊.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J].四川环境,2004(6):102-106.

[3]闫峰,李茂松,王艳姣,等.遥感技术在农业灾害监测中的应用[J].自然灾害学报,2006(6):131-136.

[4]史舟,梁宗正,杨媛媛,等.农业遥感研究现状与展望[J].农业机械学报,2015(2):247-260.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