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音乐教育感言(精选2篇)
时间:2024-07-07
时间:2024-07-07
有关音乐教育感言(通用5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不一样的人,经历不同的事,有不同的感触,这时往往可以写一篇感言将其表达出来。一起来学习感言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音乐教育感言(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音乐是一种寄托情感、抒发感情的的艺术。她能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净化人的心灵。让美妙的音乐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吧!优秀的教师会把孩子领进天籁之国、纯净美丽的殿堂。
当我们面对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时,我们的教师首先会升华自己,把世界上最美好、最纯净的音乐奉献给她们,让那一颗颗天真无邪的心灵在跳动的音符中升华、体验。
每当我们走进课堂的时候,我们不仅仅是一名音乐教师,还应该是启迪孩子智慧的领路人,说不定我们的学生里面有莫扎特、有贝多芬。要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音乐在孩子们的心理似乎很神秘、很高深。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她们步入音乐的世界。
音乐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妈妈的摇篮曲中入眠,在爸爸的笑声里欢乐。在平凡的世界里去寻觅、体验音乐的魅力,也是我们教师的一份职责之一,只有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音乐蕴藏于平凡的生活之中,她们才能走进音乐,激起兴趣。生活中不经意间的金属撞击,一片卷起树叶,都可能产生一曲美妙的音乐。在现实中孩子们的音乐智商参差不齐,只有教师积极的引导,把孩子们心中高深莫测的音乐通俗化、普通化,这样他们才能易于接受,从而对音乐产生兴趣。所以我们的教师不要局限在课堂之内,要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走进火热的生活,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倾听、在生活里探究;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魅力,让美妙的音乐伴随孩子的生活。让孩子学会创造音乐。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去体验、感悟。我们的教学通常都是在课堂内完成的,我们习惯于教师教唱,学生学唱,对于那些五音不全的同学似乎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关于怎样上好音乐课,又是我们音乐教师永恒的课题,所以我们的教师就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做好细节的把握,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一节好的音乐课,应该是师生的互动,让你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教师设计的情境中,在快乐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对于低年级学生最好设计出适合他们的游戏。比如在教学简谱时,可以把简谱做成卡片标上1234567,学生去唱着辨认,唱对的就去把自己变成哪个音节,这样就变成七组,教师弹奏哪个音节时,哪个音节的学生就走出来做自己喜欢的动作。当学生完成了自己的视唱时,再进行各组轮换;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也可以把每个音符都设计成各种小动物,让学生动起来,在愉快的歌声中体验音乐的乐趣。对于高年级的同学要尽量的发挥每个同学的特长,让她们充分展示出自己的风采,在教学中要充分展示每首歌的意境,因为每一首歌都是一首意境深远的诗,用诗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是诗的意境,再配上美妙的音乐。学生就会自然地投入美妙的情境中。
教师的教学是帮助学生掌握音准、节奏、调式、色彩等表达音乐情感的能力,还要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的形式美。教会他们如何辨析音乐的情绪,为日后欣赏音乐的艺术表现,辨析音乐的情感能力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学会聆听健康,优美,向上的歌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维也纳的音乐氛围,受到音乐的熏陶,我采取了图片与音乐的结合,通过学生品味欣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首先,我让学生观察观察奥地利的地形图,让学生说说像什么,然后再引入课文。在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出示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的图像或雕像,让学生与这些著名的音乐家面对面,并且了解这些音乐家的一些著名作品。再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在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的音乐声中欣赏了维也纳城市中的一些音乐家的铜像或大理石像,城市中的一些装饰,以及一些以音乐家名字命名的会议大厅等,学生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中,音乐对他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在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时,我又让学生欣赏了几段视频,公园里的音乐演奏会,大街上的华尔兹圆舞曲政府会议的仪式等,让他们亲身体验了维也纳的音乐氛围。在欣赏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和金色大厅时,我又让学生欣赏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在发出感慨的同时又欣赏到了名曲。在课后,我又利用时间让学生欣赏了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海顿的《皇帝四重奏》、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和《英雄交响曲》、舒伯特的《摇篮曲》。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和转换信息的过程,具有独立性、个体性。阅读教学要关怀学生内心的情感,感受体验作品的语言魅力。这一过程教师的讲解代替不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也取代不了,必须靠自己在阅读中边读边想,开启心智。像《音乐之都维也纳》这样一篇课文提供了优美的语言,在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回归到常态中,在师生对话、互动过程中,使学生潜心会文,感受所蕴涵的精神元素。在教学中最好的表现形式,就是朗读。而对于同一语言材料,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对语言形成独特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就有了不同的朗读处理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鼓励学生在各自感悟语言的基础上,用不同的朗读处理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从而达到个性化朗读的目的。
在教学中,一幅幅展现美丽的维也纳迷人风采的图片,在舒缓的音乐声中,交替呈现,创设了与课文内容相似的情境,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下,学生诵读课文的语言文字自然有了独特的感受,真切地感悟语言文字所带来的意境。
上一篇:大连实习报告(精选4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