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例(3篇)

时间:2024-07-08

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伊宁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0-0013-03

一、引言

2001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实施到今天已经12个年头了,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评价等方面与以前体育教学大纲有很大的差别。总结这12年实施的效果,可谓是有得有失。2011年12月教育部又颁布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稿),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评价等方面与2001年《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有一定的差异。

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方面,两个版本的《课程标准》从评价的内容、方法、标准等方面都有不一样的地方。从2005年起,新疆伊宁市初级中学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到现在7年的时间里,可谓是经历了2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改革。了解伊宁市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现状,能够对今后实施《课程标准》(修订稿)起到借鉴作用。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从新疆伊宁市20个初级中学中随机抽取8个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方面的专著以及相关论文,对相关资料进行内容分析;运用问卷调查法,在新疆伊宁市8个初级中学共发放教师问卷16份(每校两份),学生问卷400份,共回收教师问卷16份,学生问卷400份,其中废卷2份,有效问卷398份;运用数据统计法,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处理与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伊宁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形式的调查与分析。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形式讨论的是谁对学生进行学习成绩评定的问题,即评价的主体。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主体主要有体育教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医生、家长、社区等。

由表1可以看出,37.5%的教师评价占学生体育总评成绩的91~100%,50%的教师占总评成绩的81~90%,12.5%的教师占总评成绩的71~80%。体育教师在整个评价主体中占绝对性的优势,至少占70%,这个比例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的相差较远。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要充分发挥学生评价这个主体的作用,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让学生对自己在体能、技能、态度、行为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有一个清醒正确的认识,发扬长处,弥补不足。可能由于体育教师害怕麻烦,工作任务重,直接代替学生和其他主体进行评价,这种做法严重背离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的目标和作用。

由表2可以看出8所学校都让学生参与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的评定,分为自评和互评两种形式。有5所学校学生评价占总成绩的0~10%,2所占11~20%,只有1所占21~30%。反映了学生在整个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定方面的地位比较低,没有充分发挥学生这个评价主体的作用,不能有效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仅仅靠体育教师一个人的即时评价是不够的,大多数评价都应该依靠学生自己或其他学生互相评价,因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一切学习行为、所有伴随行为而发生的心理现象,都要受到自我意识水平的影响。自我评价能帮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于学习过程上,而不是结果上。学生互评,能引起同伴对某种关键部分的注意,强化他们自己的学习。

从表3可以看出,家长、社区、医生这3个评价主体所占的比重甚小,全部8所学校所占总成绩比重都在10%以内,这和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建立多元化的评价形式不符。

家长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促使家长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增强家庭体育氛围,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医生通过每年的体检,会客观的对学生的身体各方面做出评价,有利于学生判断自己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社区是学生最基本的生活场所,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社区度过,社区的工作人员的评价也会反映学生在社区的体育锻炼情况。

多元化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形式可以激励和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自我教育的能力。

2.伊宁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方法的调查与分析。

在调查的8所学校中,有5所学校一学期只在学期末考一次试,3所学校期中和期末考两次试,4所学校在学期初和学期末考两次试。但是在学习每节体育与健康课上,8所学校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都做出了及时反馈,都比较重视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相比过程性评价而言,体育教师更喜欢终结性评价,因为它更方便、简单。

在调查的8所学校中,所有的学校都采用定量的方法评定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成绩,只有2所学校采用定性的方法评定,评价方法还是比较单一。我们认为要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采用多元的体育学习成绩评定方法。体能和运动技能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定,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可以采用以定性为主的方法评定。

8所学校都采用了绝对性的评价方法,只有1所学校采用相对性评价方法。可能是由于体育教师认为直接参考制定好的标准比较简单,而采用相对性评价方法比较复杂。

评定方法的选用将关系到能否调动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积极性、关系到能否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是否注重学生的进步幅度等。

3.伊宁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内容的调查与分析。

伊宁市初中目前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的内容主要有身体健康、运动技术、心理健康、运动参与、情意表现、合作精神、体育与健康课程知识7个方面,但是大多数体育教师把运动参与、心理健康、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4个内容合为一个,即体育态度。

由表5可以看出,伊宁市的8所初级中学在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的学习成绩时,都以身体健康和运动技术为主。这也是一个可喜之处,全国大部分初级中学在评价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过程中都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和误解,从而扭曲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本质属性,而伊宁市初级中学评价时则体现出其本质属性,这也是《课程标准》(修订稿)在评价方面明确表明了评价的理念之一。

这8所初级中学在运动参与、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方面所占的比例只有20%,显然比例是比较低的。这也与我国在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时缺少规范性的指导有关,出现了随意的现象。部分学校用出勤率代替了这3者,可能是由于教师认为比较麻烦或者没有掌握这3者评价的方法,根本没有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的目的。

体育与健康课程知识只占总成绩的5%,反映了长期以来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评价中的地位,这与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评价方面总体要求不相符。《课程标准》(修订稿)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方法、锻炼方法,让学生获得终身体育锻炼的技能、意识和方法。

四、结论

伊宁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的主体以体育教师为主,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医生和社区这些评价主体所占比例较少;伊宁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方法以定量、终结性和绝对性为主,对定性、过程性和相对性重视不够;伊宁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内容中身体健康和运动技术所占比例较高,而运动参与、心理健康、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知识所占比例与《课程标准》要求不符。

参考文献:

[1]汪晓赞等.我国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发展对策的调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4):4-7.

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课程标准;健康第一;激发兴趣;促进发展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作为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课程标准修订版提出的最新理念,上好小学体育课,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一、坚持“健康第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理念中,强调了本课程要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并强调在重视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各种知识。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课的结构,结合“课程内容”与学生年龄特征,选择与体育有密切关系的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力求把健康的要求落到实处。如将安全、环保知识设计到游戏活动中,既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能完成对枯燥性知识内容的学习。

二、激发运动兴趣,促进学生主动锻炼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在“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理念中,为了防止教师误解“激发运动兴趣”理念,不重视学生对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最终导致“放羊课”教学的现象,在强调激发运动兴趣的同时,提出要“重视对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等。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及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要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的培养与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这是实现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如教师上课时的衣着打扮都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经常穿着运动服、运动鞋的体育教师一定会受学生欢迎,这小小的着装习惯看似简单,可恰恰会给学生一辈子的影响,很有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人生。

三、以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理念中,强调构建课程体系的时候,十分关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从有利于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出发,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意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及组织教学过程中,始终为学生的发展着想,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理解技术动作要领,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其参与意识,从而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四、关注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在“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理念中,强调各地各校要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关注地区、学校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形成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帮助学生达到国家课程提出的基本要求。而不是只强调地区与个体差异,而置课程标准于不顾。所以,教师既要关注有特长的学生,在保证他们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引导他们帮助其他同学得到应有的发展,如推选有特殊运动技能的学生担任运动小组“小教练”,口令洪亮、节奏感强的学生担任体育委员等;还要了解不喜欢活动的学生,通过谈话(必要时可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与生活习惯,分析他们不喜欢运动的原因,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因势利导,培养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更应照顾生理或心理有缺陷的学生,给他们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帮助他们积极完成。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设计“练习超市”“快乐训练营”“挑战自我”等练习环节,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学习体育。如在学习蹲踞式跳远时,我们根据学生的体能将学生分成三到四组,对于体质相对较差的学生,缩短助跑距离,在沙坑前跳起就行,无需强调腾空高度。对于体质中等的学生,则适当拉长助跑距离,突出起跳有力。而对于体质较好的学生,则提出较高的要求。

总之,一名合格的小学体育教师应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既要学习新修订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还要学习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与先进教法,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从而上好小学体育课,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肖川.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M].武

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文篇3

第五章体育课程的编制

一.填空题

1体育课程编制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包括社会需求、体育学科因素、学生自身因素2体育课程规划就是体育课程工作者根据学校教育、体育目标制定体育课程目标、设计体育课程方案、制定体育课程标准和编写体育教材的过程。

3体育课程编制的过程包括体育课程规划阶段、体育课程实施阶段和体育课程评价阶段。

4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和学生是最重要的角色。

5体育教师的教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_体育教师业务素养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

6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主要是指学生_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表现出不同的差异。

7学科本位课程模式具有三大特征分别是学问化、专门化、结构化。

8所谓社会本位,就是“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的一种价值取向”。

9体育课程改革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10《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体育课程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

二选择

1《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高中毕业获得_③必修学分。

①9个②10个③11个④12个

2体育与健康课程划分___④__个水平。

①三②四③五④六

3初中阶段属于水平②______。

①三②四③五④六

4小学体育课程名称是___①___。

①体育课②体育与健康课③体育与保健课④体育健康课

5《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除田径外__③____为必修内容。

①球类②武术③健康教育④水上项目

6学生本位课程模式其主要教育思想是____②___。

①建构主义思想②人本主义思想③认知理论④联结—认知理论

7学习水平是根据_①______和学习内容的特点所划分的水平等级。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②社会需求③体育学科特点④包括以上答案

8____①___学习领域最能体现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性质,也是其它领域的载体。

①运动技能②身体健康③心理健康④社会适应

9新课程与2001年9月在全国__②____个实验区进行了实验。

①37个②38个③39个④40个

10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是___③__阶段课程基本理念。

①小学②初中③高中④大学

三判断

1体育课程编制过程就是对某一阶段的体育教育目标的制定过程。

2体育课程编制除包含选择和组织体育教学内容外,还包括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实施和评价。

3体育课程评价就是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评价。

4高中阶段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的理念是有所区别的。

5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

6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领域主要靠理论课教学来完成。

7健康就是指没有疾病。

8亚健康就是指身体健康而心理不健康。

9课程标准划分五个学习领域构成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体系,它们是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的,某一学习领域不能脱离其他学习领域而独立存在。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