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力学特征范例(3篇)

时间:2024-07-12

生物力学特征范文

在各类文体中,不少教师不大爱教说明文,学生也不大喜欢学说明文,觉得它既不像记叙文、文学作品那样形象感人,又不像议论文那样具有一种论证的逻辑力量,枯燥而乏味。这一认识,使说明文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而事实上,让学生学好说明文体,不仅是学生今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而且它对学生整个思维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说明文与其它文体思维的区别说明文是说明事物的。所谓说明,就是要客观地对某种事物或某一事理作解说,使人能够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这就决定了无论在表达方式上或是在思维形式上,说明文都不同于记叙文、文学作品和议论文。与记叙文、文学作品相比,记叙文和文学作品主要是通过回想、联想和想象进行形象思维,而说明文则主要是通过分析和综合进行抽象思维。可见,二者所运用的不是同一类思维。与议论文相比,二者同属于抽象思维。无论议论或说明,都要运用抽象的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说明文甚至像议论文那样也要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但是,二者的抽象思维又有所不同。议论文的思维,主要在于通过逻辑推理能够一步步地推出结论(观点或论点),从而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而说明文的思维,则主要是通过分析和综合(以及比较、分类、抽象和概括)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议论文和说明文虽然都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但议论文更多地是对抽象道理的分析和综合,而说明文中对实体事物的说明则更多地对事物的实体进行分析和综合。说明文虽然往往也要用到推理,但说明文的推理在于说明客观性的事理,而议论文的推理则在于论证自己的观点。二、说明文的在思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了引起大家对说明文教学的重视,在这里有必要谈谈说明文对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作用。从初中到高中,是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迅速发展并不断走向基本成熟的重要时期。学生要由记叙文的比较初级的形象思维发展到议论文的比较高级的抽象思维,其间起着过渡性重要作用的便是说明文的比较初级的抽象思维。我们知道,说明文一般可分为实体事物的说明文和抽象事理的说明文。实体事物的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为了说明事物的形状、质料、特征、成因、类别、构造、功能等,虽然需要抽象的分析和综合,但它毕竟还有着眼前的具体实物的形象或其表象的依托。在这一点上,实体事物说明文和记叙文思维凭借的材料或思维的对象都是实际事物的形象或表象,只是在思维加工的方式上一个采用了一形象加工的方式,一个采用了抽象加工的方式。所以,学生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中,第一步首先应该由记叙文过渡到实体事物的说明文,即由再现性的形象思维过渡到实物概念的抽象思维。实物概念是对实体事物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结果,它已从具体形象或表象上升到了概念,但又比社会概念、科学概念、哲学概念等的抽象度低。因而可以说,实体说明文是由记叙文的比较初级的形象思维向着初级的抽象思维过渡的最佳转换点。在此基础上,第二步再由实体事物的说明文过渡到抽象事理的说明文,这样,思维的抽象度就又提高了一步。抽象事理的说明文(如《人类的语言》、《食物从何处来》),为了阐明事理的概念、内容、规律、性质、关系、作用等,不仅要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而且要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它的要求比实体事物说明文高。但与议论文相比,因为抽象事理的说明文只是客观地解说,主要不在于通过推理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所以它的思维难度又比议论文要小一些。在学好抽象事理说明文的基础上,第三步再过渡到议论文的抽象思维就比较容易些。由此可见,要学生由记叙文的形象思维一下子跳跃到议论文的抽象思维是比较困难的,说明文正好在二者之间起着一个中间环节的过渡作用。三、说明文思维能力的培养说明文的思维能力应该包括思维方法(分析、综合等)和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的运用能力,根据说明文的教学重点,这里着重谈谈思维方法运用能力的培养,关于思维形式问题我们结合到议论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去讲。学写说明文,所涉及的主要是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的方法。其中,分析和综合是最基本的方法,其它的方法都是由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派生出来的。分析和综合,是彼此相反而又互依存的两种思维方法。分析,就是在思想上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方面,或者把整体的个别特征或属性分出来。综合,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整体的各个部分或各个方面联系起来,或者把整体的个别特征或个别属性结合起来。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人们总要经历一个对事物的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过程,才会获得对事物的认识。说明事物,就是要能够抓住事物的特征,并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所谓特征,也就是个体与类或类与类之间所存在着的差异性。所谓特征,也就是个体与类或类与类之间所存在着的差异性。而要能看出这种差异性即抓住事物的特征,就必须在思想上先能够将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或方面,通过比较认识,看其具有怎样的个别特征,然后再把这些个别特征结合起来,形成对这一事物整体特征的认识。这是写说明文必然要经历的一个思维过程。比如《如鼠》一文,作者为了抓住松鼠的特征,即从思想上把松鼠分解为外貌、习性、性格三个方面,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到松鼠外貌的特征是“漂亮”,习性的特征是“驯良”,性格的特征是“乘巧”,然后再把这些特征综合起来,即文章开头所说;“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乘巧,很讨人喜欢。”所以,要让学生能够抓住事物的特征,最基本的是要学会善于对事物进行思想上的分析和综合。比较,也是为了能够找到个体与类或类与类之间的差异性。通过个体与同类的比较,或异类事物的比较,就可以看出事物之间的异同,从而抓住事物的特征。像《松鼠》中说:“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抓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松鼠和四足兽是个体和类的关系,通过比较就可以看到它与其它四足兽的不同即在于“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抓往嘴里送东西吃”,这就抓住了松鼠不同于其它四足兽动物的特征。《松鼠》中还说:“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松鼠与山鼠同属鼠类而不同种,是并列的两类事物,这样一比较,就把松鼠不同于山鼠的特征区别出来了。有比较才有鉴别,越是相近的事物就越是需要通过比较的方法来找出它们的差异。正因为如此,人们为了能够抓住事物的特征,常常是对事物一边进行分析,一边进行比较,看事物之间的差异到底在什么地方。所以,要教学生能够把事物的特征说明白,还必须重视比较能力的培养。从初中生初学说明文的情况看,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往往看到的是事物外在的一些现象,而且说得很笼统。这说明学生还处在一个不能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更不善于通过比较来鉴别事物的阶段。因此,培养学生说明文的思维能力,一开始就要抓好分析和比较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会了分析和比较,就不难抓住事物的特征。分类,是在上述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根据事物的特征进一步分门别类的方法。为了把事物说清楚,在说明文中常常需要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功用、成因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像《万紫千红的花》、《食物从何处来》、《看云识天气》、《向沙漠进军》等课文,就都用了分类说明的方法。通过分类,便可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被说明的事物所包括的种类及其特征,以及种与属之间的关系。分类实质上也是一种分析、比较和综合,不过它是在更高的思维层次上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的。因此,要教学生学会分类,关键在于能够让他们科学地确定分类的标准,然后按照这个标准对事物进行类别上的分析、比较和区分,再把各类的特征综合起来。抽象和概括,是指为了找出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把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征从感性材料中抽取出来,形成对事物的一般认识的思维方法。抽象,就是把事物的本质属性或特征与非本质的属性或特征区别开来,从而抽取其本质的属性或特征。概括则是把抽取出来的共同的本质属性或特征联结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上去。抽象和概括,是在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彼此是紧密联系着的。概括须依赖于抽象,而概括又是抽象的必然发展。说明事物,不能只说明事物的外部形态,最根本的还在于能够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或特征,如它的性质、规律、原理、关系、成因等。如果说对事物外部形态的表面认识还是一种感性的认识,那么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或特征则是一种理性的认识。这就必须对具体的感性的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例如《中国石拱桥》在说明赵州桥时,就不单进介绍赵州桥的形体结构,而是从对桥的形体结构分析出发,分四个方面研究了桥的结构原理和设计特点,这就是对感性材料的抽象,然后经过概括,说明“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这就达到了对赵州桥的理性认识。在说明文的几种思维方法中,分析、综合是基础,而抽象、概括是关键。要让学生能够由表及里看到本质,能够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必须对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的培养予以特殊的重视。学生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提高了,说明事物本质属性或特征的能力也就提高了。而从学生的思维发展来讲,他们具备了抽象和概括的能力,也就顺利地由形象思维过渡到了抽象思维。

生物力学特征范文

【关键词】温度形变热膨胀系数塑封机械应力封装异物

引言

电子元器件在各种电子产品中有广泛的应用。电子产品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这与电子元器件的寿命密切相关。电子元器件在使用的过程可能出现故障,即失去了原有的功能,从而使电子产品失效。电子产品的应用十分的广泛,是生产生活所不能缺少的重要部分,因此,研究电子元器件的失效原因,分析其失效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电子元器件温度形变失效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1失效现象特征

温度形变:塑封器件采用整体模塑封装结构,包括金属框架、芯片、芯片与基板的粘接材料、内引线以及塑模化合物。塑料、框架和硅芯片间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在受到持续的温度变化时,会导致封装体和芯片间发生温度形变,并能最终导致疲劳或不同材料的截面产生裂缝。

温度形变失效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热膨胀系数不匹配造成的失效、对芯片的机械应力造成的失效、封装异物造成的失效等。

(1)热膨胀系数不匹配造成失效的主要特征有:介面合金共和物(IMC)空洞造成的漏电或功能性失效;芯片剥离造成的开路;金属离子迁移形成的晶圆表面的孔洞造成的开路、短路及漏电;封装开裂;引线折断造成的开路。

(2)对芯片的机械应力造成失效的特征有:粘结应力;接触不良;键合脱离;金属键合点损伤;芯片剥离;金属丝下垂、引线接碰;引线折断;封装开裂;晶圆裂纹等造成的漏电、开路及短路。

(3)封装异物造成失效的主要特征有:晶圆划痕;晶圆裂纹等造成的漏电、开路及短路。

2失效机理特征

外界温度冲击或低温环境造成的塑封材料对芯片的应力是主要的失效机理。

2.1热膨胀系数不匹配

调查待检样品的失效背景,包括使用环境、使用时间、材料选择、发生失效时的情况等,与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失效机理的特征进行比对,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失效机理的特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a)元器件受到的外界环境温差变化大;b)样品失效应具有热膨胀系数不匹配的失效机理的综合特征;c)检材电性检测发现失效(开路、短路、漏电),或功能检测有失效;d)检材的外观检测可能发现封装分裂;e)检材的声扫检测可能出现分层;f)检材的X-RAY检测可能出现引线断裂;g)开封检查可能发现:介面合金共和物(IMC)空洞;芯片剥离;金属离子迁移形成的晶圆表面的孔洞;引线折断。

2.2对芯片的机械应力

调查待检样品的失效背景,包括使用环境、使用时间、材料选择、发生失效时的情况等,与对芯片的机械应力失效机理的特征进行比对,对芯片的机械应力失效机理的特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a)元器件受到的外界环境温差变化大;b)样品失效应具有对芯片的机械应力的失效机理的综合特征;c)检材电性检测发现失效(开路、短路、漏电),或功能检测有失效;d)检材的外观检测可能发现封装分裂,封装材料和芯片在温度变化时有滑移现象;e)检材的声扫检测可能出现分层;f)检材的X-RAY检测可能出现引线断裂、金属丝下垂、引线接碰;g)开封检测可能发现:晶圆表面有划痕;粘结应力;接触不良;键合脱离;金属键合点损伤;芯片剥离;金属丝下垂、引线接碰;引线折断;晶圆裂纹。

2.3封装异物造成的失效

塑封料中加了石英砂填料等物质,以其尖锐的角尖接触芯片,在温度变化时塑封料的压力传递到芯片上,刺破钝化层和金属层造成开路或短路,也会造成IC中的元器件参数变化。

调查待检样品的失效背景,包括使用环境、使用时间、材料选择、发生失效时的情况等,与封装异物造成失效机理的特征进行比对,封装异物造成的失效机理的特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a)元器件受到的外界环境温差变化大;b)样品失效应具有对芯片的机械应力的失效机理的综合特征;c)检材电性检测发现失效(开路、短路、漏电),或功能检测有失效;d)检材的外观检测可能发现封装分裂,封装材料和芯片在温度变化时有滑移现象;e)检材的声扫检测可能出现分层;f)检材的X-RAY检测可能出现引线断裂、金属丝下垂、引线接碰。

开封检测可能发现:晶圆表面有划痕;晶圆裂纹;封装材料中有较为尖锐的物质。

3分析步骤

3.1检验原则

(1)应综合了解检材背景、使用环境温湿度、使用时间长短、是否有过应力等,与失效现象特征作比较;(2)电学验证失效现象;(3)先做非破坏性试验,再做破坏性试验;(4)先做失效隔离定位,再做物理验证,并与良品比对;(5)模拟验证确认失效现象,此项适当时采用。

3.2失效点电学定位

综合运用电性测量分析检验方法对检材进行失效点定位。

电性能分析方法包括:元器件的功能、参数、引线间特性和结特性的测试。

电学定位失效点:用伏安特性曲线仪、探针台等电性能测量仪器对样品的失效部位进行分段隔离定位,找出导致样品电性能异常的物理失效点。

根据电路原理图分析分别列出可能导致失效的多个失效点,对目标失效电路进行伏安特性测量,发现目标失效电路的电流电压曲线(I-VCurve)呈现过X轴的直线或电阻值无穷大则可能为开路(高阻)失效所致,若发现目标失效电路的电流电压曲线(I-UCurve)呈现过原点的跨第一第三象限的直线、电阻值为零或大大低于原有阻值则可能为短路或漏电失效所致。由此种方法找到失效位置点。

对良品与不良品失效位置进行伏安特性测量,若发现良品同一位置伏安特性为正常的设定值,可以确认出现的原因为失效点间电路异常(断路、短路、漏电)所致。

(1)根据检材的特性及失效现象,分段隔离失效部位,综合查证检材的电学失效点。(2)如有标准样本的,通过检材与标准样本的电学特性的比较检验,综合评断检材与标准样本电学特性的异同。(3)有些失效现象与环境条件有关,因此要根据分析对象的实际情况可选择温度循环、振动或冲击、湿热等试验,再现和观察失效现象。(4)失效点应先用无损的方式进行定位,运用前述的电性测量分析检验方法对检材进行失效点定位。

3.3失效点电学验证

选用适当的检验方法,对失效点进行电学验证。可测量失效点部位检材与标准样品的电流电压曲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3.4失效点物理验证

(1)据3.3检测的电性失效点,运用无损检测手法,对失效点进行无损检测,具体检验方法包括光学显微镜分析、透射射线分析和超声波扫描分析等。

(2)用湿法开封,使芯片显露出来,用金相显微镜或扫描电镜观察晶圆,引线,重点观察失效点位置。

3.5特征物证综合分析

应根据同一性原理对所发现的物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综合验证。

(1)检材的物证特征与第1.1节的失效现象特征和第2.1节的失效机理特征应有较多的符合度,且以下物证必须具有,则判断失效现象与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失效原因具有确定性因果关系;a)检材失效具有明显的温度冲击现象;b)若进行标准样品的温湿度环境验证实验,试验后样品具有和检材样品同样的失效现象。

(2)检材的物证特征与第1.2节的失效现象特征和第2.2节的失效机理特征应有较多的符合度,且以下物证必须具有,则判断失效现象与对芯片的机械应力失效原因具有确定性因果关系;a)检材失效芯片具有明显的机械应力现象;b)若进行标准样品的温湿度环境验证实验,试验后样品具有和检材样品同样的失效现象。

(3)检材的物证特征与第1.3节的失效现象特征和第2.3节的失效机理特征应有较多的符合度,且以下物证必须具有,则判断失效现象与腐蚀失效原因具有确定性因果关系。a)检材失效封装材料具有尖锐物;b)若进行标准样品的环境验证实验,试验后样品具有和检材样品同样的失效现象。

4鉴定结论

根据检材的综合物证特征,电子封装产品失效与温度形变具有相关性的鉴定结论有三类5种情况,失效现象与失效机理特征具有因果关系,与失效机理特征不具有因果关系,无法判断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4.1具有因果关系

(1)检材的物证特征与第1.1节的失效现象特征和第2.1节的失效机理特征应有较多的符合度,则鉴定结论为电子封装产品的温度形变造成失效与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的失效机理特征具有因果关系。

(2)检材的物证特征与第1.2节的失效现象特征和第2.2节的失效机理特征应有较多的符合度,则鉴定结论为电子封装产品的温度形变造成失效与温度对芯片的机械应力的失效机理特征具有因果关系。

(3)检材的物证特征与第1.3节的失效现象特征和第2.3节的失效机理特征应有较多的符合度,则鉴定结论为电子封装产品的温度形变造成失效与封装材料异物的失效机理特征具有因果关系。

4.2不具有因果关系

若具备1节中所述失效现象物证特征,而与2.1,2.2,2.3节中的任意一项物证特征存在不符合的情况,则鉴定结论为电子封装产品失效与电应力失效机理特征没有因果关系。

生物力学特征范文篇3

描写人物外貌是写人记事记叙文的写作基础功之一。小学生描写人物外貌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头一句脚一句没条理;二是抓不住外貌特征千人一面;三是表现不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品质。叶圣陶先生说:“实践证明,指导学生从描写顺序、人物外貌特征、人物的精神面貌性格品质三个方面分析体会课文中的外貌描写片断,再把课文的外貌描写方法迁移运用到观察、描写和评改的实践中,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从描写顺序、人物外貌特征、人物精神面貌性格品质三个方面领悟外貌描写片断

指导学生学习外貌描写。我们的训练目标是使小学生能够留意学校、家庭、社会中许许多多有关的人,能抓住他们的外貌特征有顺序地描写下来,表现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品质。实现这个训练目标,需要教师进一步结合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外貌描写训练。小学语文课本为我们教学外貌描写提供了许多好范例:如《挑山工》里的挑山工,《老水牛爷爷》里的老水牛爷爷,《在艰苦的岁月里》的老红军和小红军,《丰碑》里的军需处长,《我的弟弟“小萝卜头”》里的小萝卜头,《少年闰土》里的闰土,《金色的鱼钩》里的老班长……课外书刊上也有许多描写人物外貌的片断。这些外貌描写片断在描写顺序、人物外貌特征,人物精神面貌性格品质三个方面各不相同。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这些外貌描写片断,使他们进一步提高对外貌描写的认识,也积累外貌描写的词汇。现以《倔强的小红军》为例说明。

教学《倔强的小红军》的第二课时里,我让学生找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片段(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然后提出了三个思考题:1.这段话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小红军外貌的?2.小红军的外貌有什么特征?3.小红军的外貌特征表现出他怎样的精神面貌和性格品质?

在三个问题的启示下,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懂得了课文描写小红军的外貌时,先从整体上写了年龄,又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了五官(包括脸、眼睛、嘴唇、鼻子),衣着,脚;懂得了小红军的外貌特征是:年龄“十一二岁”,脸“黄黄”“小”,眼睛“大”,嘴唇“薄”,鼻子“翘”,草鞋“破”,脚“又青又红”;懂得了小红军年幼又长期忍受饥饿和寒冷折磨身体极度虚弱,但“有点儿翘”的鼻子表现出他不把一切困难看在眼里,性格“倔强”。我订正学生的答案并填写了下面的表格:

在上述阅读分析的基础上,我又提问:学习了外貌描写片段,你认为在观察和描写人物外貌时要注意什么?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出以下几点,即:按顺序,抓特征,表现出精神面貌性格品质(板书)。这样引导学生从理解外貌描写片段的内容到分析总结外貌描写的方法,为下一步观察和描写人物外貌做好了铺垫。

二、把课文的外貌描写方法迁移运用到观察、习作、评改实践中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只有读写结合,将阅读教学中学到的外貌描写的方法运用到观察、习作、评改实践中,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里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抓特征,表现出精神面貌性格特征”的方法,观察班级中一个外貌特征和性格品质较为突出的同学,根据观察填写下面表格。然后我找两名学生说说他们的观察结果,让大家评议优点和缺点。

第二步,让学生写一段话描写同学的外貌。

第三步,启发学生对照“按顺序,抓特征,表现出精神面貌性格特征”标准自评自改,再组织他们在小组互评互改,然后誊抄出来交给我,最后我批改后做讲评。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