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空间设计概述(6篇)
时间:2024-07-30
时间:2024-07-30
关键词:物流能力物流企业可靠性服务可靠性
物流企业服务可靠性的概念
可靠性的定义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有着不同的涵义。美国国家标准委员会、美国电子元器件可靠性咨询小组对可靠性的定义是: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条件下,无故障地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中国国家标准局的相关文件对可靠性定义为:可靠性是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度是对这种能力的度量。
目前,对物流企业服务的可靠性还没有统一的权威定义。FedExFreight公司的CEODouglasGDuncan(1999)认为供应链可靠性是指货物交付的可靠性。S.YSohn(2001)认为供应链中可靠性就是顾客要求的产品质量可靠性。DaveLuton认为供应链可靠性可以理解为库存的可靠性。穆东、杜志平(2004)认为供应链可靠性是指在外在因素的干扰下,供应链在规定时间和条件下,完成订单需求功能的能力。刘元洪,罗明(2007)对供应链成员企业可靠性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探讨,基于系统可靠性工程理论,把供应链可靠性界定为供应链系统无故障工作能力的量度。本文认为物流企业服务的可靠性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企业完成满足客户物流需求的能力。可靠度作为这种能力的度量,是指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客户物流需求的概率。
物流供应能力确定性条件下的物流企业可靠性测度
(一)模型阐述
物流供应能力是指完成订单任务的所有可用资源。假定某物流企业全部物流服务项目均为自营,即不再从其他物流企业购买物流服务。因此,该物流企业物流供应能力为确定性的。为构建模型,本文将物流供应能力定义为可用资源可提供的劳动时间(以天计),用变量C表示。物流订单量定义为完成规定任务所用的时间(以天计),用随机变量L表示。假定物流服务商的订单量为随机的,并已知其分布密度函数fL(x),x≥0。当规定的运载量超过能力时,故障将发生(Thomas,2010)。这里规定,当订单需求超过物流商的供应能力时,故障发生。因此:。
设订单到达率为λ(λ>0),则在区间(t,t
+Δt]内定单到达的概率为λΔt+o(Δt),t时刻任务完成的可靠度为R(t),则t+Δt时刻任务完成的可靠度为:。
由上式可得:
令Δt0,可得:
因此:(1)
根据可靠度的定义,R(t)描述了服务系统在(0,t)时间段内无故障服务的概率,且R(0)=1,R(+∞)=0。(1)式即为物流供应能力确定性条件下,物流企业服务可靠度的测度公式,若已知物流订单的分布密度函数以及时间要求,即可求得该企业完成某一物流任务的可靠度。
(二)算例分析
设某物流服务供应商有运输、存储、包装三种服务项目,分别用A、B、C表示,物流供应能力已知,但每一种服务项目的供应能力不同。假定四种服务项目的需求量均服从正态分布,各服务项目服务能力及需求参数如表1所示。
设每一项服务需求订单的到达率均为λ=0.35,由于需求量服从正态分布,设分布函数为ΦLi(x),i=A,B,C,则可靠度函数可表示为:
Ri(t)=exp[-λt(1-ΦLi(ci))],i=A,B,C(2)
对于运输服务项目,将参数值c=12,μ=9,σ=1代入式(2),得其可靠度函数为:
RA(t)=e-0.0005t,t≥0(3)
同理可得,存储和包装服务的可靠度函数分别为:RB(t)=e-0.108t,t≥0(4)
RC(t)=e-0.008t,t≥0(5)
将表1中各项目的平均服务量代入(3)、(4)、(5)式,得出该物流企业各服务项目的平均可靠度分别为:RA(9)=0.9955,RB(8)=0.4215,RC(12)=0.9084。如果假设各服务项目之间相互独立,即一个项目订单完成的概率不影响其他项目订单完成情况,则该企业物流服务的整体可靠度为Rs=
0.9955×0.4215×0.9084=0.3812。由此可知,该企业运输和包装服务的可靠度较高,但存储服务可靠度较低。从物流服务的可靠度角度出发进行资源配置时,企业就需要在存储服务项目上适当增加设备、人力等资源,从而提高企业整体服务的可靠度。
物流供应能力随机条件下的物流企业可靠性测度
(一)模型阐述
现在考虑物流需求量和物流供给能力均随机条件下,物流服务的可靠性评价。类似于生产企业关于零部件“自产还是外购”的选择,物流企业同样存在物流资源外购的情况,例如物流集成商将部分或全部物流任务外包,自己只负责资源的整合与协调。此时,物流集成商的物流供应能力是不确定的,对物流集成商物流服务的可靠性测评就不能用上述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任务完成的时间进度可以用离散时间马尔科夫链{Xn:n=1,2,…}来描述。该过程具有如下特性:在已知目前状态(现在)的条件下,它未来的演变(将来)不依赖于它以往的演变(过去)。在t+1时刻的任务进度仅仅依赖于在时刻t的任务进度。这样一个状态随着时间的进展随机变化的链式过程就是马尔科夫链。物流完成进度处于某一状态的时间服从几何分布,由于几何分布具有无记忆性,即系统在当前状态下无论持续多长时间,状态转移概率保持不变。
假定某物流服务集成商主要通过与其他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合作,完成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任务,而其自身主要负责物流任务的分配与协调。由于部分或全部物流服务外购,故该集成商的物流服务供应能力具有随机性。现假定该物流服务集成商接受一物流任务为k(以天数计)。物流任务的状态空间可表示为S={00,0,1,2,…,k}。其中,状态00代表由于物流能力供应不足或因天气、人为等因素而导致物流任务未能完成。状态0表示任务成功完成。1,2,……,k分别表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未完成的任务量。该任务完成过程可视为马尔科夫过程,因为第n+1时刻的任务进度仅仅依赖于时刻n的任务进度,而与前n-1、n-2、……、1时刻的状态无关。
一步转移概率Pij=P(Xn+1=j/Xn=i),n=1,2,…假定为常数且不随时间变化。设:
(6)
且P0,0=P00,00=1。从状态k开始,如果任务没有受到阻碍,则任务状态将以概率αk前进到状态k-1;如果任务完成过程中受到阻碍,任务状态将以概率βi保持在该状态,或者以概率γi进入任务失败状态。同样,对于其他任务状态i=k-1,k-2,…,2,1,任务进度都会以概率αi前进到前一个任务状态,以概率βi保持在该状态,或者以概率γi进入任务失败状态。状态00(任务失败)和状态0(任务成功)为吸收状态,即任务一旦进入吸收状态,将不会向其他状态转移。故该物流任务系统状态一步转移矩阵为:
(7)
这是一个可分解的马尔科夫链。因此,状态空间可以分解成几类具有转移概率的状态的标准形式:。
其中(8)
(9)
其中P1包括了吸收状态00和0;Q为临时状态之间的转换矩阵;R对应着从临时状态到吸收状态的过渡。1,2,……,k均为临时状态,彼此之间转换的概率由矩阵Q给出,向吸收状态转换的概率由矩阵R给出。由此可得各临时状态经过时间n(=1,2,……)到达吸收状态的概率,由公式(10)给出:
(10)
F(n)给出了从各瞬时状态出发经过时间n=(1,2,……)到达状态0(即任务完成)或到达状态00(即任务失败)的概率。从式(10)可推出从各瞬时状态最终到达状态0(即成功)或状态00(即失败)的概率为:
(11)
从公式(11)可求得物流企业成功完成物流量为k的物流任务的概率,即物流企业完成服务量为k的物流任务的可靠度。
(二)算例分析
为阐述该模型,假设一家物流公司接到一项订单量为6(天)的物流任务。对于每一瞬时状态1,2,……,6,无延误的前进到下一任务状态的概率均为0.8,延误一天订单量的概率为0.1,因人为、自然灾害等原因而导致不能完成的概率为0.1。即对于该案例,公式(2)中的各参数值分别为K=6,αi=α=0.1,βi=β=0.1,γi=γ=0.1,其中,i=1,2,…,6。状态空间S={00,0,1,2,3,4,5,6}。替代公式(7)中的各参数,可得一步转移概率矩阵为:
由公式(8)和公式(9)可得:
将Q,R代入(10),可得各瞬时状态经过时间n(=1,2,……)成功或失败的概率。
当n=3时,有
由各瞬时状态(1,2,3,4,5,6)经过时间n=3(天)而失败的概率由上述矩阵的第一列给出,范围从0.001到0.081,相对较低。但对于订单量为3(天)的物流任务经过3天才成功的概率却不是很理想,其值为。为得到该任务最终完成的概率,需要计算矩阵F,由公式(11)可得:
在该例中,对于订单量为6(天)的物流任务,物流企业成功完成的概率为f6,0=0.493,失败的概率为f6,00=0.507。从上式同样可以得到,对于订单量为3的物流任务,该企业成功完成的概率要高一些,值为f3,0=0.702。
结论
物流企业服务的可靠度是衡量企业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根据物流企业经营方式的不同(自营或外购),物流供应能力存在确定性或随机性两种。在物流供应能力确定性条件下,利用微分方法得到物流企业服务可靠度的测度模型;在物流供应能力随机性条件下,利用马尔科夫模型得到了物流企业服务可靠度的测度方法,论文对两种测度方法进行了实例分析。在模型一中只需要对订单到达率和需求分布进行估计,而在模型二中只需要对各状态之间转移的概率进行估计,两种方法计算简单、可操作性强,其计算结果可以作为物流企业服务可靠度的粗略估计,为评价物流企业服务质量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周正嵩,施国洪.基于SERVQUAL和LSQ模型的物流企业服务质量评价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2(6)
2.张镇洁,富立友,卫以诺.具有可靠性约束的物流系统设计问题研究[J].物流科技,2013(4)
关键词:城市发展;城市规划;现代化城市
1城市发展史的回顾
这里,我们引用齐康先生的“期”的概念,来对城市形态的历史发展时段归属进行概括和阐述。所谓“期”,是撇开形形色色的“时间”分类方法,而用一种适于城市设计本身历史时段的划分方法,来决定“期”这个变量。根据对城市设计思想和城市形态特征的综合分析,城市形态和设计体系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以下5个时段:
(1)萌芽期
这一时期主要是指古希腊以前,及中国夏、商、周3代的城市形态及设计,其特征是宗教礼仪的决定作用,形态设计在阐释学上的神秘主义。
(2)成长期
指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设计及形态。其特征是形成一种新的理性设计思想和实用的规划准则,有专门的城市规划设计家,形态的可理解性加强。在中国,相当于晚周,城市规划体系建立,“里坊制”的出现。
(3)进化期
上述设计思想和理性实用准则在整个西方世界普及,发展趋向成熟。这一时段从中世纪中一直到19世纪,形态的决定论特征逐渐加强。在中国,相当于从秦代到唐宋这一时期。当时,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的军事防御,统治阶段为了便于管制市民,将里坊内部设为井字形道路系统,四周围的高墙,坊墙,不得随意开门设店,夜晚实行宵禁。坊内居民实行“连保制度”,唐长安城就是实行“里坊制”城市的典范。
(4)革新期
近现代城市规划和设计理论的兴起,功能主义的城市形态观、形体观。形体的决定论成为主导设计思想,城市形态走向抽象,逐渐导致环境问题。在中国,从唐末到北宋,我国封建制度下的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手工业分工日益细密,生产技术和工具有很大进步,而且多集中于城镇,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商业、手工业和城镇中各种行业的发展,与自古沿袭下来的“里坊制”规划形制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其焦点是:商业市场的活动空间须扩大与开放,而旧形制下市场过分集中且用地紧锢,这是开放与封闭的矛盾。至宋朝,这陈旧的规划观念终于被突破了,北宋东京完全采取了一种新的规划形制。当时的规划重新把宫城(大内)布置在城市的中心,构成了“大内——里城——罗城”3套城墙的格局,这主要是防御上的考虑。形制上的最大突破,就是彻底废弃了“里坊制”,取消了坊墙,使街坊完全面向街道,沿街设置商店,并沿着通向街道的巷道布置住宅、商业和各种行业的布置是开放的,并分布在城市各条主要街道上。这种新型的“街巷制”,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在西方,革新就更为突出,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人们的精神桎梏,带来了人类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人文主义反映在城市规划和建筑思想上,突出了以“人”为主体,来代替“神”的权威。到了18世纪中期,起源于欧洲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大解放,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具有改革思想的先驱者提出了新的“理想城市”的新概念。直到19世纪末,霍华德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理想城市”的概念,实质上反映了一种摒弃旧城市、大城市,崇尚自然、追求新的理想城市结构模式思潮。这种思潮一时甚为流行,且影响深远。它把城市和农村结合起来研究,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城乡结合的结构模式。尽管其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但它对人们的启示,以及半个多世纪以来对城市发展实践的引导作用,却有着不可否认的进步意义。至本世纪初,随着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对城市空间结构按现代城市功能分区的概念。1910年,法国建筑师戛纳尔的“工业城”规划,首次把城市中的工业区、港口、铁路与居住区,在用地布局上严格地区分开来。直到1933年,《雅典宪章》明确提出城市的4大功能:即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并提出有“计划”与有“秩序”发展城市的原则,为世界各国的城市规划师所信守。
(5)多元期
从20世纪50年代起,城市设计和多元思想崛起,城市形成建设趋向小型化、环境人性化和决策公开化。二战以后,世界上很多国家恢复重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进入新的高潮。60~70年代的西方国家,一方面是经济的发展,新的科技成果得到了广泛应用,第三产业兴起,生活水平提高;另一方面则是旧的经济结构经受着变革的巨大冲击,所谓“传统工业”开始衰退,环境质量恶化,社会结构和城市的历史文脉被破坏,新的社会经济不稳定因素在增长,这就促使人们反思,更深入地思考城市的本质,包括重新认识那些原以为是“金科玉律”的某些城市规划的观念、原则和方法,因此,60年代以后,现代城市规划观念又经历了一次新的转变,直到今天,这种转变仍在继续发展。
2当今城市规划新观念
首先,最令人欣慰的是,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规划师、设计师以及国仁的努力耕耘下,现就全民意识来说,对“规划”这个概念已不再陌生或持“漠然”的态度了。当然,最为主要的还是经历了这十多年的坎坷,城市规划内容又注入了新的思想和观念,对一些已不再适应发展需要的“教条模式”,均作了改头换面的“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规划中已融入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活跃因素,当其与规划相结合,也才能真正体现“规划”是为人服务的。二战后的西方城市主要面临的就是一系列经济问题,所以,才成为制定规划进行考虑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经济改革中出现大量的社会经济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城市规划。20世纪20年代期间,规划是以解决城市人口疏散为出发点,而今研究的问题就宽广得多,诸如城市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带来了新的因素,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问题。
虽然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完善、成熟,譬如定量分析研究等,但它为城市规划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包括从城市如何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如何确定城市在区域中的合理位置,到城市人口和经济发展如何解决人口就业、发展新区、保护旧城中心繁荣等问题结合起来。
(2)从更深层次和角度认识城市结构
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是社会经济作用的结果,对城市职能的多样化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复杂性有了重新认识,即城市的空间结构必须适应城市社会结构发展变化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从空间结构上,对“功能主义”观点提出挑战,引导人们重新研究旧城市;重视保护原有的社区结构,允许适当的高密度,保护城市的历史文脉,保护有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还重视传统的建筑形式和旧建筑的有机结合,改变过去对旧城市全盘推倒,大拆大建,彻底求“新”的做法。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设计理念;价值分析;节能设计
发展城市经济、不断升级产业化结构及不断扩大城市规模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与此同时紧缺的城市资源与之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把多种功能、空间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有效的城市综合体,并解决了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的问题,使城市的单位空间不断增加,从而成为集约型、多样化城市的有效途径。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作,仅靠建筑师或者国家硬性规范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让大家树立节能意识,并且不断提高这种意识的重要性,并把这种意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这一目标要想实现,必须加强宣传,并让大家真正能够感受到节能带给大家的好处,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总之,让大家真正能够享受到实惠的东西,让大家感受到开展节能工作是有必要的,让大家接受并能够投身其中。城市综合体的设计越来越专业性、综合性,这就对我们的建筑师、规划师以及各个专业的设计师提出更高、更专业的要求,并需要大家相互支持与配合,并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1、目前我国当前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设计理念
目前城市的多功能开发需要城市商业综合体,大多数的房地产开发商会把开发放在单一的功能上,把其它作为附属配套,包括纯住宅的开发、纯商业的开发、纯酒店的开发、纯写字楼的开发。城市综合体是把酒店、写字楼、大型商场、商业街以及高档住宅都集中于一起,各种功能集中在一起,使其各功能之间能够互补,在城市休闲娱乐广场中包含大型商业中心及商业街,不仅充满商业气息,而且充满激情。写字楼的主要功能是办公,酒店的功能是提升消费档次,住宅及公寓是大家居住的空间,无论是夜晚还是白天都是活力无限的。各个功能空间即相互协调又相互补充。不仅使人们的生活、工作得到满足,而且还能够满足大家的休闲娱乐等方面的要求。能够充分体现出城市综合体的多功能性,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它的独特性,成为城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商圈。
第一、对于寿命周期成本概念,无论是建设开发项目,还是拆迁、运营都需要考虑成本最优化,将传统的核算理念进行更新,这便要求优化建筑设计,并要不断创新,这对我们观念转变是非常有利的,对总体成本的长期化进行控制。绿色生态与建筑环保节能是我们现代城市开发的宗旨。第二、商业规划与建筑设计方案的最佳配置,商业规划需要与建筑设计概念设计同步,建筑设计方案决定了招商及经营管理方案的结果,在合理分布建筑空间的不同业态,这样形成的货流动线与客流动线才会更加合理。第三、这样创造出的城市综合体建筑更加具有生态化,通过不断增加绿化空间,这样的环境场所才更加具有人性化。才会在城市建设中建成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公园、五星级酒店、写字楼、美术馆、购物中心等。把综合体的多功能空间与休闲娱乐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写字间及高档酒店的主塔楼,可以创造出良好的艺术氛围,其中还建有各个类型的餐厅,都会成为现代综合体的新一代榜样。
我国新时期提升城市商业价值综合体的五个方面
第一、把不同产品与物业有机的组合在一起的方法,将酒店、购物中心、商业街区、写字楼及酒店公寓等优质的地理位置,做好黄金分割。第二、确认好物业的比例后,寻求并调整好业态比例,这样才能发挥出最优秀的商业价值。第三、经营管理策划的良好运用,可以吸引一流品牌的酒店,同时可以引进一流的主力百货商场,最后引进大卖场,能够将城市商业综合体的价值得到最大的提升,并将其最大优势发挥。第四、通过创新主题文化,从而提升整个物业的价值和品位。第五、通过提升城市规划综合体的视觉形象,连接好装修设计与视觉形象的衔接工作,对整个项目的商业价值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3、我国新时期城市商业综合体的绿色节能设计。
第一、基于建筑平面的节能设计,不同空间功能的有机联系以及多种经营功能的水平并置将成为商业综合体的重要特征。经营功能的不同对经营空间的材料、形式、尺度等也有不同要求。商业综合体的组织变化的平面功能丰富。由于公用性强的商业综合体建筑,需开放流通其内部空间,不宜其单层面积过大,同时增加夏季制冷负荷。从建筑设计节能角度来讲,需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根据其设置的防火分区,需将其能耗的区划处理考虑在整体设计中。商业综合体的主要经营场所是主区,辅区为商业经营提供正常运行之重要保证。主区为消费者服务,需有很高的舒适度,较大的室内外温差,辅区空间人员的活动较少,简单的形式空间,较低的温度条件,较小的室内外温差。就目前而言,多功能性是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主区部分的重要条件,但从管理中的方便性和整体形象性等角度分析,如果集中设置相同的功能在其经营空间中,又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进行不同功能的处理,会导致顾客出现在各个经营分区内的分布不均,从而增加耗能。
第二、在节约能量方面设计中的耗能设备,中庭、步行街在商业中合体中一般选择透明材料将其覆盖,一般采用直接照射太阳光的方式进行自然采光,这种方式仅仅是初级自然光的利用,通过建筑的剖面设计将自然光进一步运用到中庭剖面中,使其有利于自然光的均匀分布,并在设备通道中选用反光材料,使自然光能够进入建筑物的深处。再把各类饰物的自然光与反光材料进行结合,便可以将自然光反射到建筑物的内部,运用以上方法就会更加充分的利用自然光。无论是在建筑设计还是改扩建工程中,都需要有效的结合商业照明设计,都能够营造出主题的整体场景氛围。与此同时,不同的功能分区也能够分开,而且能够满足照度及照明方式需求。
第三、功能多且具有复合型的商业综合体,需有较大的人员活动量,考虑到商业综合体的实际经营情况,我国在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建筑设计,并与业主、营运单位保持紧密、良好的沟通能够将经营空间的分割情况提前预设,将采用的送风方式与业主的经营需求紧密有效的结合起来,设计出合理的风口布置方案,并满足模数化,使相邻的风冷量得到平衡分布。合理分布不同空间的制冷需求,从而将更为有效、充分的利用冷源。
4、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商业综合体的特点,详细分析和论述了我国当前城市综合体的特点和功能。又从价值体现和设计理念两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新时期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设计的论述性及观点性,并在最后,系统分析了中国城市商业综合体绿色建议及构思。
参考文献:
[1]陈文鹏.浅谈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及节能技术[J]建筑与文化,[2]2011,[3](34)
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社会生活需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传统的消费模式以及商业形态已无法适应这种变化趋势。为了实现商业综合体的实用性与价值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目的,我们必须了解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特征以及相应的建筑设计原则。本文将就这两方面的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
商业综合体;空间特征;设计分析
1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特征概述
在对商业综合体建筑模式进行详细规划设计之前,我们需要结合典型的大型商业综合体成功案例,归纳总结出其间的相似点,大致了解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特征。内容概述如下:
(1)在许多大城市中商业综合体基本立足于中心繁华区域,这就意味着商业综合体的设计任务需要机密贴合人们的日常需求,包含了工作区,生活区,娱乐区等模块划分。大多数商业综合体也集中体现了这一空间特征。在满足人们的基础生活需求外,还需要满足建筑一体化,造型大气美观,层次感与空间感的建筑美学特征。
(2)商业综合体空间规划一般都会与所属城市的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紧密结合,如大城市商业综合体一般都毗邻城市道路主干道,地铁,公交等,这不仅为城市居民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还极大地扩充了商业综合体的空间范围,增加了室内模块的建设空间,使得市区建设一体化,呈现出一种简约美。
(3)商业综合体空间结构划分时,室内外交通枢纽占据很大的建筑空间。在其内部分为上中下三层结构划分,上中层包含电梯,扶梯,楼梯,安全逃生通道等,下层包含地下停车场。其外部空间划分为了实现城市道路的便捷性与通畅会增设一些交通体系建设,如天桥,地下通道等。
(4)商业综合体的总体设计一般会紧密结合当地的人文建筑特设,但考虑到建筑用地等其他安全问题,其总的建筑形象一般都是笔直且四周棱角分明的。
(5)商业综合体为了满足人们广泛的生活需求,其功能划分一般极具层次感,如餐饮一类,休闲娱乐一类,办公场所等,其空间划分与其功能成效成正比。
2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分析
当我们对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特征进行大致划分概述后,其建筑设计就与此密不可分了。正是这细微的建筑设计成就了无数令人叹服的冲入云端的空间感知力。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一定的空间感知度。在进行建筑总体设计规划时,处处都需要考虑人们的空间感知度。空间感知程度越高,人们的建筑辨识能力就越强,地理位置的转换效率就越高。所以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任务一般都是以人们的空间感知度的难易程度为出发点,结合一些人类心理学知识,设计出既能满足商场营销需求又能惠及大众的通行空间路线。通过一些旧有的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模式,我们可以看出其建筑特色集中体现在商业营销规划上,体现了商业高逻辑化,这时反而达不到理想的建筑设计要求。因为严重缺乏人文情怀,即空间感知度,超出人们日常地域转换的辨识度,此时的商业综合体既满足不了商家的营销需求也满足不了大众的消费心态。因此,商业综合体的建筑设计任务需要时刻考虑到人们的空间感知度的心理因素。基于空间感知度的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任务可以通过实践演练模拟人们的日常空间感知度行为来进行规划设计。
2.1基于空间感知度的基础建筑结构设计
(1)个人对于陌生场地的路线熟知过程主要依赖于地标,在商业综合体的基础建筑设计规划中占据十分重要的版块,在未来的实践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在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中路径划分也是一项基础的应用,也是商业综合体建筑通道规划的重要内容。从起点到目的终点有多条路径,这并不表示所有相通的路径都是可行的,需要结合人们的空间感知度来进行定位取舍,规划出合理的满足实际需求的路线。
(3)商业综合体应用布局也是一项基础性的设计任务,某个具体应用建筑的设计内容应该紧密结合人们的日常知识。如对于KTV以及咖啡厅这些常见建筑应用,人们的认知度就较高。
2.2基于空间感知度的综合建筑结构设计
为了保证商业综合体的综合应用价值,需要做好其中心模块的规划设计任务。商业模块的区域划分就是其核心设计任务,需要以客户的空间感知度为基础,拟合客户的消费心理,设计出既能实现商家最大限度利益链延续目的,又能满足消费者购物需求的商业空间。这种空间结构一般表现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封闭式的,另一种是露天式的。封闭式的空间规划一般都是针对商业综合体的结构美化任务,有时一些小型的食品店也会设计成相应的建筑结构。封闭式的空间建造意味着客户是无法进入这些空间中的,无法形成相应的贸易往来,这与商场规划的原始目的好像产生了矛盾,但在实际的区域规划中,封闭空间的设计建造发挥着无法衡量的感官效益以及相应的经济链。封闭空间的画板展示,图形设计,独创性的log展示,不仅可以提升整个商场的艺术氛围,也创造了一种建筑人文美,使得原本单调冷硬的建筑棱角变得充满人文亲和力。内容的设计可以是明星潮流代言,城市特色风景,商品折扣信息等,这些都是潜在的高效实惠的商业经济行为。封闭式的空间规划,不仅融洽了商场的商业气息,满足时代潮流发展变化的要求,形成一种自发的经济效益。露天式的空间设计根据开放空间的范围大小划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半开放空间状态,另一种是全开放空间状态。半开放空间的应用设计具有空间使用权限,一般受限的客户,此时客户需要根据商家展示的商铺商品标签以及外在特征进行商品选购任务,完成商品交易。对于一些饮品店,我们就可以有此体会。一般客户说出饮品类型后,商家会自发进行相应的商品提供与金钱交易。如果说半开放空间限制了客户的购物需求,那么全开放空间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的购物欲。这一类型的应用空间,客户可以直接与商品零距离接触,甚至可以直接试用,进一步提升客户的消费体验度。空间设计一般会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大厅,再者是小隔间。大厅的设计需要考虑人流量,空间容量等因素,实现空间流动的有效性。例如服饰店,客户一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在衣物间进行试穿,通过衣物品质检测,形体展示,价格洽谈等完成了一次美好的购物历程。
3结语
在本文的论述中涵盖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特征与建筑设计分析两部分的内容,建筑设计师需要主控设计方向,无论是基础建筑设计方面还是综合建筑设计方面,都要紧紧抓住人们的空间感知度,顺应着大众的空间流动行为才可以规划出符合建筑要求与时代要求的商业综合体建筑。这种空间感知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的社会行为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延伸发展的状态,建筑设计需要在时代的潮流里不断锻造,才能获得成功。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商业综合体可以得到更好适应性发展。
作者:魏海龙单位:青海青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立华.商业建筑入口外部空间设计分析[J].山西建筑,2012,(32):38-39.
[2]孙静.建筑综合体的空间特征及其设计要点探究[J].科技视界,2012,(26):368-369.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商业事业的迅速崛起,如何妥善处理城市空间有效利用和城市商业事业发展之间的矛盾,既要促进城市商业事业的发展,又要确保城市的空间得到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已成为当前城市空间设计人员共同面临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正是带着这一问题,就如何加强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设计做出以下分析。
1.基于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的几点概述
所谓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主要是将城市综合体作为载体,并将城市的多元化的商业功能,如休闲、餐饮、娱乐、购物等进行有机的结合,从个人促进商业空间的职能转移到复合化和多元化的发展方向,进而在多元化的商业功能中实现相互协调和促进,最终形成集成化、规模化的现代城市商业环境。由此可见,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具有规模大、系统复杂,其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综合性,因而必须加强城市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的设计,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1]。
2.关于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设计的研究
通过上述分析,对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作为设计人员应该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呢?以下笔者分别从平面与剖面形式、空间的节点、交通的流线、生态技术以及商业氛围等方面就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设计作出以下研究。
2.1基于平面形式的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设计
在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设计设计过程中,平面形式是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作为设计人员,应切实加强这一元素的设计,以下就几种常见的平面形式的设计作出以下分析。
2.1.1线形平面设计策略的研究
所谓线形平面,主要是将不同职能的商业空间的大体以一条线的形式进行排列,例如常见的“一”字形、弧线形和折形等等。在设计过程中,其主要道路的宽度一般设计为13.5±1.5米,而次要道路的宽度一般设计为5±1米,当然,为了体现设计的艺术内涵,设计过程中还可以设置转弯、交叉、收放,兼顾各楼层直接体现出的视觉效果,有助于购物分为的提升。此外,为考虑现代人在心理、生理等方面多元化的需求,还应设置相应休闲演艺场地、绿化带、喷泉等提升空间的艺术设计内涵。
2.1.2辐射形平面设计策略的研究
所谓辐射形平面,顾名思义,主要是基于某一中心点,向四周延伸的平面。就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平面而言,主要是从中央公共点往特点的方向,对不同职能的商业空间的排列路径进行延伸,例如常见的“L”字形、“Y”字形和“T”字形等等[2]。
2.1.3环形平面设计策略的研究
环形平面设计较为复杂,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应确定商业空间的中心,例如形状规则、规模较大的庭院和中庭均可作为商业空间中心,待中心确定之后,其余的商业空间围绕这个中心展开,这样不仅能突出环形组织的核心空间,还能把不同的商业空间有机结合为同一整体。
2.2基于剖面形式的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设计
在剖面设计过程中,主要包含了大厅、展廊和错层三种型式的剖面。
2.2.1大厅型剖面设计策略的研究
在大厅型剖面的商业空间设计中,通常将庭院、中庭、廊道等作为隔断,在空间的组织与划分方面有诸多形式,尤其是能利用沿柱网进行灵活的划分,但还应切实做好流线设计,将中庭作为划分各商业空间不同方位的参考点,这样当人们处于中庭时,建筑内的每一组成的部分一目了然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2.2.2展廊型剖面设计策略的研究
在展廊型剖面的商业空间设计中,主要是利用中间贯通的庭院和廊道组织空间,以两边的商业空间为调廊,从而展廊的方式把商业空间展示出来,与此同时,还应确保每个楼层地坪间的高差是0,且结合实际需要,在适当的部位设置相应的过街天桥。
2.2.3错层型剖面设计策略的研究
在错层型剖面的商业空间设计中,主要是对楼层地坪进行高低处理,采取错层的方式阻止商业空间,例如采取的错层方式为螺旋上升的方式,当顾客进入商业空间时,就会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步入顶层。
2.3基于空间节点的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设计
在对城市综合体的商业空间节点设计中,由于路径交叉和空间的连接就会形成空间的节点,因而在设计过程中应始终结合实际,将这些空间节点可以设计为庭院、中庭,也可以设计为广场、过厅、大厅等,病将空间节点处设置集中的交通设施,以达到疏散人流的目的。因而在设计时应对城市综合体的商业空间节点的功能进行定位,对节点的空间尺度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设计空间节点。
2.3.1空间节点功能的定位
对于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节点功能的定位,应结合规模的大小以及功能需求设置交通中枢,但必须有主次区别,这样才能更好的将其功能进行定位。
2.3.2空间节点的尺度设计
在对空间节点的功能进行定位之后,应对空间节点的尺度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应确保其与自身的功能相呼应,既不能过高或过大,否则就会由于尺度处理不当给人带来压抑感和空旷感,因而只有合理设计空间节点的尺度,且在实际过程中始终结合实际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以更好地发挥空间节点的功能[3]。
2.4基于交通流线的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设计
在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设计过程中,交通流线是重要的组织命脉,只有具备优良的交流流线的组织形式,方能更好地把商业区空间更加清晰的出现在消费者面前,这样就为消费者迅速方便地达到消费目的地,从而为良好商业消费环境的创造奠定基础。因而在交通流线设计时,作为设计人员,应切实做好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的交通流线的设计。
2.5基于生态技术的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设计
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的生态技术设计,就是以绿化为主体,将水、雕塑等与建筑的空间进行合理而有序组织,充分利用声、光、色、空气等一系列自然要素,来创造处丰富怡人的空间效果的设计方法。人来自于自然,并且依附大自然,人从本性上来讲是渴望回归自然的。然而现代的社会却使得人们远离了自然,长期的生活在人工环境之中。所以人们就更渴望回归于自然,呼吁人造环境应当自然化。所以,如何将自然生机带入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之中,就成了室内设计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2.6基于商业氛围的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设计
建造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的最直接目的就是经济效益,能不能取得直接经济效益,关键要看商业氛围营造的好坏。营造良好的商业氛围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内容,比如景观艺术形象、消费舒适度、休息和娱乐活动是否便利[4]。
3.结语
综上所述,对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设计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设计人员,应紧密结合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的需要,着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从平面与剖面形式、空间的节点、交通的流线、生态技术以及商业氛围等方面,加强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设计,才能更好地发挥空间的效益,在确保空间得到合理有效利用的同时实现城市商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淑红.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设计研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2:7-8.
[2]何业员.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设计研究[D].中南大学,2011.
1.光影要素
随着国际照明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照明的发展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商业展示空间中,设计师要有意识的运用各种照明工具去塑造光的环境,不同的光效来塑造不同的艺术主题。
2.陈设要素
商业展示陈列只有符合参观者的行为特征时才能最有效。展示陈列要充分吸引顾客的视线,既能捉住其视觉,牵动其心理,以实现展示陈列的目的。
3.环境要素
任何性质的空间环境都是由各种功能空间组成的,而展示环境由于其特殊的性质,是通过空间的表现手段向观众传递信息,达到宣传、深化企业和产品形象的目的。在做一个展示设计时对空间进行功能分区是首要任务,也是能顺利圆满的完成整个展示过程的基本保障。比如对展览会中的独立摊位的设计,恰当配置诸如洽谈区、陈列区、商品或企业形象展示区等等功能区域,同时要考虑与整个展览会风格的协调统一。
二、商业展示创意设计
商业展示活动是依靠形、色、空间等视觉感受语言的表现,传达商品展示的目的意义。其展示功效的高低好坏主要是依靠商业展示设计者对展示空间场所的科学安排和展示商品视觉传达的专业经验,尤其是创新的视觉感受设计。商业展示设计创意的表达,是展示主题概念和商品信息传播的需要。不同的创意设计法,表达着不同的展示理念与创意,商业展示设计的创意设计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主题理念与设计定位商业展示空间
是一种有主题意义的空间,展示的主题是空间的灵魂。空间的生成需以主题为核心,以展现商品”传达商品”信息来展开。设计师必须清楚在展示空间设计时,一定先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理念及设计定位。展示的主题是围绕商品的主题而展开空间的叙述,通过空间的规划对商品进行归纳重构。用主题去连接时间和空间,形成富有创意的展示空间,使展示空间设计的理念更符合商品主题的要求,从而突出商品的功能、性质与概念。
2、真实性与艺术表现商业展示设计
必须注重商品信息传达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能一味夸大其词、虚张声势。否则,就会造成误导,从而失去消费者的信誉,失去市场。在强调传达商品真实性的同时,并不意味着否定展示艺术表现手法的丰富性。现代商业展示空间,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可以说是一个企业品牌的代言人”,代表了该品牌在某段时期的营销理念和经营方针,设计中通过强调空间造型、标志、文字、图形、色彩等来突出商品的文化内涵,突出品牌的个性符号和强烈的感染力,营造特定氛围将商品的形象与展示空间形象结合起来,从而塑造、维护和提升商品的形象,令消费者对商品产生浓厚兴趣并产生共鸣。
3、新颖独特的展示造型设计
为了加强展示空间造型的视觉冲击力,吸引观众的视线,展示的空间造型形态设计可设计出摆脱传统、颠覆常规用一些不符合常规比例与造型,运用新造型、新思想、新美学,给人新奇感、运用夸张、虚拟的手法,把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景象搬到观众面前,突出形态、形式与震撼力,表现出超现实的偶然性与戏剧般的展示效果,力求在有限空间内创造空间无限感”以吸引消费者,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展示印象。
4、时代感和民族风格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