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超声诊断学(6篇)
时间:2024-10-03
时间:2024-10-03
【关键词】二维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69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362-01
下肢静脉血栓是临床常见周围血管病症[1],早发现,早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接诊的30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下肢静脉采用超声诊断方式进行检查,探讨研究下肢静脉血栓采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现总结如下,以供业内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接诊的30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7例,女13例,患者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41.2±1.8岁,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者X线下肢静脉血管造影检查证实,符合研究条件。
1.2方法本组实验仪器选择LOCIQ-4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美国GE公司生产),探头频率7.5MHz。
暴露检查的部位,取患者仰卧位[2],下肢向外伸展旋开,探头沿髂外、股浅、静脉行纵、横断面探查,二维超声检测患者的静脉管径有无增大、狭窄,管壁的厚度有无明显变化,无异常同声,观察患者血栓形成的范围以及栓塞程度,探头加压时管腔是否有变形。彩色多普勒检测患者静脉血流的充盈情况,探头和血流方向夹角应≤65度。指导患者作深呼吸以及乏氏动作。挤压远端肢体观察患者静脉腔血流通畅情况以及反流信号。对单侧病变的患者探查其健康侧,并与患病侧进行对比。
1.3诊断标准①下肢静脉腔内有血栓回声;②血流频谱不随呼吸而改变;③CDFI显示静脉腔内血流信号不丰富或者彩色血流信号明显有充盈缺损;④探头加压后静脉腔不能完全压闭。
2结果
2.1诊断结果本组实验的30例患者中,双下肢形成血栓5例,右下肢血栓形成患者9例,左下肢血栓形成患者16例;其中慢性血栓12例,亚急性血栓11例,急性血栓7例。
2.2影像学特点本组患者下肢静脉亚急性血栓患者11例,患病后数周血栓形成。二维超声显示血栓回声增强,血栓逐渐收缩或者溶解,其形状变小而较为固定,探头加压后管腔血栓处未被压瘪,静脉管径大小正常。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显示血栓再通的部分出现不规则细小分支的血流,血流信号逐渐丰富充盈,部分发生扩张性改变;下肢静脉急性血栓7例,在发病后数小时到半个月内形成血栓。经二维超声诊断显示,患者形成血栓部位的血管管腔明显增宽,探头加压后,血栓形成处的管腔稍有变形,但是未被压瘪,管腔内出现了低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显示静脉内血栓段血流信号不丰富,无侧支循环血流;下肢静脉慢性血栓患者12例,患病数月至数年后形成的血栓。二维超声检测显示管腔内存在较强的同声,静脉壁弥漫性或者局限性增厚,血栓处管腔的内径变细。个别患者的静脉管腔仍存在阻塞,没有再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根据管径再通的不同程度,呈现出不同的管腔内血流信号,部分再通可见部分血流信号,完全再通血流信号较为充盈,并存在侧支循环。
3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患病率高[3-4],发病因素多样复杂,其中肢体挤压伤、肢体固定、产后、手术后长期卧床、中老年患者均为易发因素。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是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其病变涉及机体任何组织的静脉,一般以盆腔内和下肢静脉血栓较为常见。下肢静脉多普勒具有周期性、自发性、单向回心血流的特点,挤压远端肢体时血流信号增强。由于左髂动脉交叉与左髂静脉相连,因此会影响静脉同流,形成血栓。急性期血栓与管壁粘连松,可自由漂动,超声早期诊断对其临床治疗以及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价值。陆恩祥[5],白静慧,郑熙文,洪林巍等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做腹部超声的临床意义中提出血栓形成患者中以左侧形成为多见,左右之比约为1.5:1,低于国外学者报道的1.8-3.2低阁,本次研究中右下肢血栓形成患者9例,左下肢血栓形成患者16例,二者之比1.78:1,与介于上述二者之间,与后者更为相符。在此也证实了前人结论的可靠性。本组实验中,慢性血栓12例,亚急性血栓11例,急性血栓7例。急性血栓回声低,静脉管径增宽,血栓可自由漂动,未形成侧支循环。与其相比慢性血栓回声较强,血栓位置固定,管径变窄,有侧支循环。静脉血栓位于静脉内,早期为低回声,血流返流;动脉血栓则形成于动脉内,一般在原有病变的基础上形成,管壁有多发斑块。与X线静脉造影检查相比,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其高分辨率、无创、安全、无禁忌症等优势正在逐渐成为临床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最佳手段。其不仅可以观察到血栓处血管的解剖结构,将血栓检出,还可以动态检测到血栓流动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对临床预防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上述,采用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同时,还可以检测到血栓的程度,对临床疗效进行判断,值得临床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应用。在此鼓励广大医护工作者积极探讨研究,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梅秀荣,李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2013,47(21):177-178.
[2]周家保,杨敏,等.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2,10(1):69-70.
[3]周锦友,陈翔,邓乐勇.下肢静脉血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2,8(12):760-761.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肢血管疾病
在临床上,对下肢血管疾病的诊断首选彩色多普勒超声[1],该方法具有无创、简单、诊断的准确率高等特点。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手术的下肢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并对二者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外科2011年1月――2011年12月诊断并收治的下肢血管疾病的患者44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7例,年龄42-78岁,平均(62±10.5)岁。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并经病理证实。
1.2仪器与方法采用PhilipsEnvisor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10MHz,受检者取仰卧位检查髂动、静脉,股动、静脉,大隐静脉;受检者取附卧位检查动、静脉,胫后动脉、静脉。观察血管的管壁、官腔、是否有血栓及其周围结构,再以CDFI观察血管腔内的血流及管腔形态,以PW于血管中取样,以获取最大的血流频谱,观察频谱形态,并测血管峰值速度、频谱宽度及阻力指数等。记录病变的部位、长度、血栓的大小、栓塞的程度。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示:静脉扩张、迂曲,呈“蚯蚓状”或“包块状”,并向皮肤表面凸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示:血栓形成部位静脉血管增宽,管壁光滑,有无回声或均匀低回声的血栓,血流部分阻塞。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示:下肢动脉内膜增厚,欠光整或不光整,局部可见大小不等的光斑,向管腔内突起,造成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甚至闭塞,血流通过明显狭窄处血流变细,形态不规则,呈花彩血流,流速增快,频谱增宽充填,失去正常三相波形态,闭塞血管壁增厚,内膜消失,无彩色血流显示,血流频谱引不出,狭窄远端的血管血流信号减弱,流速减低,脉冲多普勒显示为单相低速波型。
2结果
在44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下肢血管疾病的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明确诊断42例,诊断的准确率95.45%。具体结果见表1。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改变,下肢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血管造影检查和数字血管造影检查时以往诊断下肢血管疾病的金指标,但数字血管造影检查为有创、费用高,且技术含量要求亦高,现已逐渐被无创检查所替代[3-5]。据Baur等[6]报道彩色多普勒检查下肢动脉病变与动脉造影比较具敏感性为91%,特异性85%,总准确率为89%-97%,尤其对动脉以下病变优于动脉造影。国内文献报道,超声诊断下肢血管疾病的敏感性为94%,特异性为99%[7]。本组资料的诊断准确率为95.45%。我们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到的静脉扩张、迂曲,血流部分阻塞,动脉内膜增厚,回声增强,管腔呈不规则性、多节段性狭窄及斑块形成的影像学表现与其血管所产生的病理变化是一致的。
总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伤、简便易行的检查手段,在定性、定位诊断下肢血管疾病方面有着独到的价值,且可以多次重复进行,无检查的禁忌症。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诸如体形肥胖、肢体坏疽者,探测会受到影响,对观察血管全貌不如血管造影,并且检测过程中应注意一些技术因素,如探头的压力、声束与血流的夹角,彩色增益的调节等。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5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834.
[2]陈俊华,范宁.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下肢血管狭窄性疾病的临床价值[J].中国厂矿医学,2008,21(1):87-88.
[3]江涛,罗慧军,陈梦宇,等.彩色与能量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对下肢血管疾病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4):78-79.
[4]栗翠英,胡建群,叶新华,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血管疾病急诊检查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1A):2234-2236.
[5]沈孝萍,李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血管疾病的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2008,9(10):103.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民康医院彩超室,吉林长春130041
[摘要]目的分析肝血管瘤的彩超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经MRI或CT证实的51例肝血管瘤患者,给予所有患者彩超检查,分析彩超的确诊率并观察患者的声像图。结果彩超检查出48例肝血管瘤,符合率为94.12%。声像图表明病灶轮廓分明,边界清晰,回声正常。按照回声强弱可将声像图型分为四类,分别为强回声型(54.90%)、中回声型(23.53%)、低回声型(7.84%)与混合型(13.73%),临床中最为多见的声像图型为强回声型。结论肝血管瘤应用彩超检查诊断价值高,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敏感性高、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关键词]肝血管瘤;彩超;临床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9(a)-0108-02
肝脏是贮存、代谢、释放人体能量的主要器官,也是机体储血库,因此加强肝脏保护尤为重要。肝血管瘤属于先天性的血管畸形,单发或者多发,大小不一,任何年龄均有可能发生,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虽然肝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但是随着病情发展也会危及患者生命。通常体积小时患者无任何症状,体积增大后患者伴有上腹肿块、腹痛腹胀,甚至胃肠道由于遭受挤压而出现移位,一旦血管瘤破裂则会导致腹腔大出血。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彩超在肝血管瘤的临床检测中应用越发广泛[1]。本文主要回顾分析2012年11月—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经MRI或CT证实的51例肝血管瘤患者的彩超检查结果,进一步分析肝血管瘤的彩超临床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经MRI或CT确诊为肝血管瘤的5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23例,年龄在24~76岁之间,平均年龄(53.18±2.76)岁;病程6个月~14年,平均病程(5.16±3.07)年。女性28例,年龄在22~79岁之间,平均年龄(54.39±2.85)岁;病程7个月~12年,平均病程(5.83±2.64)年。临床表现:26例患者因腹部胀痛、隐痛、反酸、上腹不适来院就诊,25例患者无明显症状在B超检查或健康体检中发现。肿瘤多发22例,肿瘤单发29例。肿瘤大小:0.5×0.3cm~8.0×9.3cm。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肝胆脾肾等腹部B超检查,AFP呈阴性。两组患者病程、年龄、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叮嘱患者保持空腹,检查前8h禁食,选择侧卧位或者仰卧位。采用SSD-4000Aloka新一代全数字化纯净声束成像彩色超声诊断仪与ATL-HDI3000型全数字化多功能彩色超声诊断仪,凸型探头,探头频率3.5MHz。通过剑突下、右肋缘下、右肋间等部位对患者肝区给予常规的切面扫查,指导患者深呼吸,充分暴露右膈顶部。用2-D细致观察并且详细记录病灶大小、形态、数目、位置、内部回声与边界情况,用CDFI与PDI充分了解肿块周边血流与内部血流分布情况,测量血流具体流速与阻力指数,明确血流性质。若病灶难以充分显示或者靠近边缘,利用呼吸动作或者改变体位显示病灶[2]。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符合率
经过彩超检查,51例患者中检出肝血管瘤的有48例,检出原发性肝癌的有3例,诊断符合率为94.12%,误诊率为5.88%,χ2=0.4621。
2.2声像图
肝血管瘤的彩超声像图主要表现为四型:①强回声型:强回声型为最多见的声像图型,本研究中强回声型声像图占54.90%。较小病变一般呈均匀的回声肿块,存在无回声区或者点状低回声,圆形或者类圆形多见,病灶组织轮廓分明,边界清晰。此类病灶可于肝脏的任何一段或者一叶发生,3cm以下大小的病灶居多。和正常的肝脏组织之间有明确分界,轮廓清晰,周边锐利。部分病灶内部呈蜂窝状或网格状,与持续增加的血窦直接相关,后方无增强效应,周围肝组织的回声处于正常状态。②中回声型:中回声型声像图占23.53%,直径一般在1~3cm之间,声像图显示病灶呈不规则形或者类圆形,内部回声类似于周围正常的组织回声。经过仔细扫查发现,局部病灶回声杂乱较粗,有小点状的中等回声,呈不均匀分布,边界清晰,有弱回声或者等回声出现。周围肝血管能够直接通入病灶,有边缘缺损凹陷与筛状结构的小病灶,病灶后方无增强效应,周围肝组织的回声处于正常状态。③混合型:混合型声像图占13.73%,病灶体积较大,直径一般在5cm以上,部分病灶体积超过13.8cm。病灶呈多边形、叶形与椭圆形,内部回声强弱相间,不均质。病灶后方存在轻微的增强反应,边界清晰,周围肝组织回声变化不明显。④低回声型:低回声型声像图占7.84%。病灶直径一般在3cm以下,小病灶多,回声与周围正常的肝组织回声相比略低,回声均质,偶有较强的片状回声或者小结节状的斑片回声,病灶后方有明显的增强效应,周围肝组织的回声处于正常状态。见表1。
3讨论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彩超检查与健康查体逐年增多。肝血管瘤可单发也可多发,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女性发病人数往往多于男性。多数肝血管瘤患者的肿瘤体积较小,而且患者多无自觉症状,往往在常规的肝胆检查与健康查体时发现。虽然肝血管瘤属于良性肿瘤,但是其临床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与预后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加强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与正确诊断能力尤为重要。
肝血管瘤的临床检查中,建议不宜选择X线与CT,而应采用彩超检查。这是因为X线有明显辐射,可对人体造成一定危害,而CT价格较为昂贵。临床中经常采用的彩超检查属于无创伤性的非侵入检查,是诊断肝脏肿瘤的首选方法。与X线与CT检查相比,彩超检查具有以下明显优势:①无创伤,患者无痛苦,容易接受,而且简便易行,价格低廉,短时间内能够反复探查;②检出率高,本研究中通过高分辨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多切面与多方位的扫查,结果证实,51例患者中检出肝血管瘤的有48例,诊断符合率为94.12%,说明彩超诊断肝血管瘤检出率高,效果良好,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与孙静莉报道一致[3]。本研究中,最小病灶的直径仅为0.8cm,彩超亦能明确检查;③指导患者有效深呼吸就能够使患者右膈顶下组织充分暴露,减少“盲区”;④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能够清晰显示病灶具体的血供情况;⑤可以对病灶以及周围组织情况全面观察,了解脾脏、胰腺与胆囊的声像特点。但是彩超检查肝血管瘤亦有不足之处:①若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典型,临床诊断并无困难,但若肝血管瘤声像图中无典型表现,临床中需要慎重的给予定性诊断,尤其是低回声型需要注意和肝癌之间的鉴别,建议进行CT检查进一步证实,在排除肝癌后,及早给予定性诊断;②对于低回声型的体积较小的肝血管瘤,因声像图主要表现的是器官变化,不具备特异性,若扫描不全面、不仔细或者肿瘤位于“盲区”,容易遗漏,因此在判断病变性质时应进行综合分析,全面结合临床资料与其他检查结果;③脂肪肝患者若有高回声型体积较小的肝血管瘤,其检出率会受到一定影响[4]。
本研究中,51例患者中检出原发性肝癌的有3例,误诊率为5.88%,邹文远[5]的报道中,彩超检查的误诊率为4.16%,本研究结果与其基本一致。笔者通过对肝血管瘤声像图与原发性肝癌声像图进行分析,体会如下:①原发性肝癌轮廓与边界可表现为模糊或者清晰,一般很少见到包膜样的回声,均质,肿瘤呈结节状聚集在一起;肝血管瘤能够见到包膜样的强回声。②肝血管瘤声晕表现不典型,而且较为少见;原发性肝癌多见典型的声晕,病灶后方回声衰减明显。③肝内血管能够产生切迹,受压明显,可出现血管绕行或者形成瘤栓。本研究中通过CDFI显示肝血管瘤内部血流分布状况与肿块周围组织的血流信号,发现病灶中的血流信号稀少,而且周围未见血流包绕。④原发性肝癌的组织回声不均、光点粗大,甚至有的患者声像图表现类似于肝硬化;肝血管瘤的组织回声往往均质正常。⑤动态观察发现,原发性肝癌的病灶生长速度非常快,一般6个月内就有明显增大;肝血管瘤则变化不明显[6]。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得出,肝血管瘤的彩超图像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强回声型(54.90%)、回声型(23.53%)、低回声型(7.84%)与混合型(13.73%),临床中最为多见的声像图型为强回声型。此种图像通常是由于血管隙腔发生钙化或者纤维化导致,所以彩超对合并肝硬化或者脂肪肝的肝血管瘤患者的检出率相对更高。
综上所述,彩超诊断肝血管瘤是于常规的二维超声基础上检测肝血管瘤的具体情况与血流分布,敏感性高、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在定性诊断上优势明显,对提高临床鉴别诊断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总而言之,彩超诊断肝血管瘤的优越性与准确度毋庸置疑,在临床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参考文献]
[1]莫国强,潘敏强,刘学明.肝脏炎性假瘤的声像图表现及随访观察[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3,26(11):263-254.
[2]赵子通,陈学伟,焦志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血管瘤的价值[J].中原医刊,2010,36(7):149-150.
[3]孙静莉,孙春燕.雌激素替代治疗导致肝内多发血管瘤一例[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10,18(5):178-179.
[4]王文辉,郭铮,李奋强,等.PLE+GF栓塞治疗肝血管瘤(附72例报告)[A].第六届西部介入放射学术会议宁夏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四届年会介入放射学新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
[5]邹文远,石思李,李胜.肝血管瘤的CT表现与临床分析[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经胸超声心动图;血管超声
中图分类号R56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3)36-0069-02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是指各种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症状及体征,容易误诊、漏诊,病死率很高[1-2]。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及早地对患者进行诊断和及时治疗,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心血管超声对患者进行诊断,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和治疗的12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均是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35~75岁,平均(54.6±3.1)岁。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在活动以后出现胸闷和心慌以及气短、呼吸困难、全身乏力、咯血、咳嗽等症状。在治疗之前,对患者进行心电图和核素肺灌注扫描以及通气显像、64排螺旋CT肺血管显像等检查,最后确诊患者为肺动脉栓塞。
1.2仪器和方法
1.2.1仪器PhilipsIE33、GE73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S5-1;频率:1~5MHz。周围血管的探头频率:5~12MHz、3~11MHz。
1.2.2方法让患者处于平卧位或者左侧卧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选择心脏左室长轴切面和心尖四腔切面以及大动脉短轴切面、剑下四腔、心室短轴切面。对患者的右心系统进行仔细观察,同时对主肺动脉和左右分支动脉的大小和形态以及是否有栓子进行观察。使用频谱多普勒对三尖瓣返流量和返流速度进行观测,并且根据测量值对肺动脉压力进行评估,此外还需要对肺动脉血流速度、加速和减速时间、右室射血前、射血时间进行测定。同时对患者下肢静脉是否出现血栓及其形态、发生部位和发生率进行检查。
2结果
2.1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
有4例患者出现肺栓塞直接征象,其中有2例患者在其左肺动脉发现栓塞,为部分阻塞;还有2例患者在右房发现栓塞,栓子附着在患者右房侧壁,并跟随心脏搏动而进行轻微的摆动。肺栓塞间接征像:其中82例患者为右房右室出现扩大,室间隔向左室移位,同时右室/左室的比值增大。频谱多普勒表现:76例患者为三尖瓣返流。则通过直接或间接征象肺栓塞诊断率71.67%;其中有34例未能及时作出诊断,漏诊率28.33%。
2.2下肢超声检查
在120例患者中,有74例患者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有52例患者为单下肢静脉血栓,6例患者为双下肢静脉血栓,14例患者为髂静脉血栓,在肺动脉栓塞患者中下肢深静脉栓塞检出率61.67%。
3讨论
在临床上,由于肺动脉栓塞患者发病非常凶险,并且患者临床特异性非常差,很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情况,进而使得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时间得到延误[3]。引起肺动脉栓塞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血栓、骨髓及脂肪栓、空气栓、瘤栓、微生物及其他异物等[4]。其中以肺动脉血栓最为常见,肺动脉血栓栓子绝大多数系血栓栓塞,其中90%继发于下肢、盆腔等深静脉血栓形成[5]。
超声心动图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作用主要在于检出右心系统及肺动脉内血栓的直接征象及对右心系统血流动力学及解剖改变等间接征象进行分析,从而作出诊断,并可与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心包填塞及室间隔穿孔等急性心血管病相鉴别,同时还能够对急性栓塞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对一些疑似病例进行动态观察。此外,其还能够提供一些血流动力学变化信息,帮助临床医生进行早期诊断和监测,同时对预后情况进行及时评估[6]。采用彩色超声对下肢血管进行检查,能给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提供有力的支持,并可通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间的鉴定,为鉴别肺动脉血栓新旧程度以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本组研究中,有4例患者出现肺栓塞直接征象,82例患者出现右房右室出现扩大,室间隔向左室移位,同时右室/左室的比值增大等间接征象从而诊断或高度提示肺动脉栓塞,诊断率71.67%;其中有34例无明显特异表现而未能及时作出诊断,漏诊率28.33%。下肢超声检查结果:在120例患者中,有74例患者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在肺动脉栓塞患者中下肢深静脉栓塞检出率61.67%。其中本组未能及时作出诊断的34例患者中超声心动图无明显特异表现,考虑可能与起病时间短、栓塞累及面积较小有关。因此笔者的体会是,超声表现有间接征象的,应该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明确,超声心动图无特异表现,但是临床症状高度提示的也不能排除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应结合其他检查及动态观察。
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超声心动图、CT、MRI、核素肺灌注扫描、通气显像、肺血管造影等,肺动脉造影为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其有创性及高风险,因此实际能完成此项检查的患者数量不多。胸部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简单、方便、没有创伤、价格低廉等优点[7-8],能够对患者反复、连续地进行检查,能够对多个指标进行测量,同时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但是,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远端的栓子难以发现,对肺动脉内血栓的直接检出能力有限,因此综合运用超声心动图及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可以提高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TorbickiA,VanBeekEJR,CharbonnierB,etal.Guidelinesondiagnosisandmanagementofacutepulmonaryembolism[J].EuropeanHeartJournal,2000,21(16):1301-1336.
[2]程显声.进一步提高肺动脉栓塞诊断与处理水平[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9):517-518.
[3]丁颖,孙微,刘洁.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栓塞[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3):117-118.
[4]刘延玲,熊鉴然.临床超声心动图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38-250.
[5]刘延玲,熊鉴然.临床超声心动图学[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632.
[6]张红丽,何明艳,王晓霞,等.超声心动图联合外周血管超声在术后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J].武警医学,2010,21(11):1003-1004.
[7]刘巍,邸海燕,胡文宇.无创心血管超声在肺动脉栓塞与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2,9(7):104.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血管超声;颈动脉狭窄;敏感性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applicationvalueofvascularultrasoundinthediagnosisofcarotidstenosis,throughcomparingthesensitivityofcerebralangiogramandvascularultrasound.MethodsAtotalof83caseswithcarotidstenosiswerediagnosedbycerebralangiogramandvascularultrasound.Amongthem,therewere27casesofmoderatestenosis,29casesofseverestenosis,and27casesofcarotidocclusion.Thesensitivityofthetwomethodswascompared.ResultsTherewere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ofsensitivitybetweencerebralangiogramandvascularultrasoundinthediagnosisofcarotidstenosis(P>0.05).Thedifferenceofthesensitivityinthediagnosisofcarotidocclusionbetweenthetwomethodshadstatisticalsignificance(P
【Keywords】Cerebralangiogram;Vascularultrasound;Carotidstenosis;Sensitivity
当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其中,颈动脉狭窄是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并且该疾病十分容易出现进一步的恶化,具有较强的顽固性,需要及早发现,及早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1]。本院对于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了脑血管造影以及血管超声的方法进行诊断,较好地判断了患者的病情,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83例,其中男49例,女34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6.7±4.9)岁,平均病程(3.9±1.6)年。83例患者中,有27例为颈动脉中度狭窄,有29例为颈动脉重度狭窄,有27例为颈动脉闭塞。患者入院时并发的疾病类型主要包括了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疾病症状为急性脑梗死以及短暂性脑缺血等。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脑血管造影和血管超声进行诊断。所有患者首先采用超声诊断,随后进行脑血管造影术。具体的诊断内容如下。
1.2.1在进行血管超声诊断的时候,使用的是飞利浦IE33超声诊断仪,在进行超声扫查时,超声探头的频率保持在8MHz左右。扫查的主要部位包括了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以及颈外动脉等,通过判断颈动脉的直径,来分析颈动脉狭窄情况。
1.2.2在进行脑血管造影的时候,使用的是飞利浦INTEGRIS造影机,对患者的右股动脉进行穿刺,并使用猪尾导管进行颈动脉的非选择性造影。在完成了造影之后,再进行双侧颈动脉的造影,得到较为清晰的颈动脉图像,从而判断患者的颈动脉狭窄情况。
在两种方法诊断完成后,通过影像学图像,来分析患者的颈动脉狭窄情况,从而对颈动脉狭窄疾病做出最终的诊断,得出诊断结果。
1.3评价指标使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进行颈动脉狭窄情况的判断。在判断过程中的核心指标为狭窄率,可以通过下式进行计算:
狭窄率=1-D狭窄/D正常。
在上式中,D狭窄代表血管最狭窄位置的血管直径,D正常代表正常血管直径。将血管狭窄率为0判断为无颈动脉狭窄;将血管狭窄率不超过50%判断为颈动脉轻度狭窄;将血管狭窄率>50%,70%,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经过对诊断情况的分析判断与统计发现,在使用脑血管造影诊断时,各等级颈动脉狭窄敏感率均为100.0%;在使用血管超声诊断时,中度狭窄患者诊断的敏感率为96.3%,重度狭窄患者诊断的敏感率为93.1%,颈动脉闭塞患者诊断的敏感率为81.5%。两种方法诊断的颈动脉中度狭窄与重度狭窄的敏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诊断的颈动脉闭塞的敏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富贵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比如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2]。以这类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症状为例,一般情况下是因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而导致颈动脉狭窄病变。如果颈动脉的狭窄率达到了50%,就会出现一系列的脑血管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3]。特别是出现了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症状的时候,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患者可能出现死亡的危险。因此,在临床上对于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准确诊断十分重要,可以很好地为早期治疗方案的制定起到指引作用。
目前,进行颈动脉狭窄诊断最为准确的方法是脑血管造影,通过这种方法几乎可以完全可靠地诊断出患者的颈动脉狭窄情况,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良好的依据[4]。但进行脑血管造影,却无可避免地会对患者造成损伤,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大多可以采用血管超声诊断的方式来代替脑血管造影,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安全可靠,简单快捷,并且费用低廉。在当今的许多医院中,由于血管超声自身所具有的多项特点,该诊断方法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临床应用[5]。
在本研究中,对颈动脉狭窄患者分别采用了脑血管造影诊断以及血管超声诊断。从研究数据中可以看出,患者接受血管超声诊断时,对于中度狭窄以及重度狭窄情况,均能够得到较高的敏感率,而对于颈动脉闭塞的敏感率较低,还存在着一定的提升空间。由此可以看出,血管造影诊断敏感性虽高,但需住院、费用高,是有创检查,而且放射线对人体亦是有害的,而超声检查可重复性强,费用低,无需住院,更易于被患者所接受,所以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优于血管造影。
参考文献
[1]刘韶瑞,骆荣江,李小敏,等.颈动脉狭窄伴眼部缺血性表现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中华眼底病杂志,2010,26(4):310-313.
[2]张善春,迟路湘.血管超声与脑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4):408-410.
[3]赵辉林,万杰清,曹烨,等.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与DS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对比研究.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29(8):797-800.
[4]沈德娟,孙骏,叶靖,等.血管超声与64排CT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24):65-67.
颈动脉硬化是导致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属于非炎症变性疾病。本文为提高颈动脉硬化检出率,特选取90例此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颈动脉硬化中的应用价值,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90例颈动脉硬化患者中男49例、女41例,年龄43-81岁、平均(67.92±2.15)岁。
1.2方法
1.2.1纳入与排除标准①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关于颈动脉硬化诊断标准;②对本次研究所需超声检查方法具有良好耐受性,意识清醒,可积极配合本次研究;③排除恶性肿瘤患者;④排除精神、免疫、血液、内分泌等系统疾病者;⑤排除生理特殊时期(哺乳、产褥、妊娠等)女性颈动脉硬化患者;⑥患者本人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完全知情,必要时可指导其于本次研究前独立签署知情同意书(该协议由本院伦理研究会制定)。
1.2.2检查方法90例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定发生颈动脉硬化,指定高年资专业影像检查医师对其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器选用阿洛卡(ALOKA)公司提供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α7)及配套线阵专用血管探头(7-12MHz),指导待检者取仰卧位且双肩垫枕,头颈后仰将颈部充分暴露,头部需转向待检查对侧配合检查。通过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动脉壁IMT(内膜-中层厚度)值判断是否发生颈动脉硬化,检查时需自颈动脉始沿血管走向实施横切、纵切扫查,检查内容包括双颈动脉分叉处、双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双颈内动脉颅外段。记录90例颈动脉硬化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其与病理检查结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2.2诊断标准被检测者IMT检查结果符合下列任一项即可判断其发生颈动脉硬:①IMT值较邻近部位多0.50mm;②与邻近部位IMT比值为1.5:1.0;③IMT值不小于1.30mm;④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显示该处血管腔血流充盈缺损且面积不小于10mm2。
2.结果
9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成功率100.00%),其对经动脉硬化诊断正确率高达87.78%(79例),误诊、漏诊率仅为12.22%(11例)。
3.讨论
颈动脉硬化是常见的血管疾病,发病原因为机体内平滑肌细胞增生、血管内膜脂质沉积,待局限性斑块形成后因脂质崩解形成硬化,局部血管处将具有血管内膜增厚、形成斑块(局限性)等表现。研究表明[1],颈动脉硬化是导致脑梗死、脑出血等脑部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造成50岁以上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提示及时检出颈动脉硬化并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是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的关键因素,应引起相关医护人员高度重视。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仍是目前临床用于诊断颈动脉硬化的金标准[2],但由于此法对设备、人员、技术、环境等要求均较高,不利于县级医疗机构开展使用。病理检查可对临床提供可靠的颈动脉硬化诊断依据,但大多经手术治疗过程中完成相应检查,因此并不常用于治疗前的诊断工作中。随着临床医学水平不断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经动脉硬化诊断过程中并取得显著效果。研究表明,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无痛、无创、安全、准确、重复性强等特点。研究表明[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对机体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给予有效显示,一旦确定发生颈动脉硬化后可利用超声检查确定斑块具置、性质、体积及血管狭窄情况,利用血流动力学分析血管状态。由此可知,对疑似颈动脉硬化患者给予正确有效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为临床医生提供切实可靠的颈动脉硬化诊断依据,待确诊后有利于医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措施,并可根据颈动脉硬化患者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变化情况判断其相应治疗效果,对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均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研究可知,90例颈动脉硬化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率高达87.78%,提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硬化效果较为理想,此结论与李超伦[4]等人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经动脉硬化血流特点:①动脉硬化内膜增厚且形成斑块,具有轻度狭窄的管腔(狭窄程度在50%以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无明显的血管动力学改变;②血管狭窄程度超过70%(严重狭窄)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见狭窄处具有加速的血流及有涡流形成。
综上所述,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硬化相关特征,接诊疑似病例后积极给予各项检查确诊病情,有利于患者获得及时治疗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志文,李付华,梁昌胜,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79-80.
[2]杨欣,孙鹏,信天游,等.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11):1051-1052.
上一篇:保护眼睛的良好方法范例(3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