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发热如何护理(6篇)

时间:2024-10-27

新生儿发热如何护理篇1

随着整体护理在我国各级医院中逐步开展,受到病人、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的好评,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管理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教给病人相应的健康知识,即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如何防止复发与自我保健。同时经护士主动向病人介绍相应疾病的健康教育,可密切护患关系,利于病人心情稳定,积极参与医护治疗,早日康复,提高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因此,在儿童静脉输液时,对其家属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现结合临床谈谈儿童常见病健康教育内容,以供大家探讨。

1心理指导

因患病,害怕打针,吃药,年长儿怕耽误学习等而紧张,焦虑,家长担心患儿病情治疗等,护士应第一接触时应用温和亲切的语言,和蔼微笑的态度,合理安排年长儿输液时间(病情许可情况下)获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与积极配合,有利于疾病康复。

2一般护理指导

①环境:输液室空气要清新,通风良好,地表干净干躁,防止滑倒,室温控制在22~24℃之间,湿度50~60%。②注意安全,主动巡视病人输液的状况,家属陪护,注意水杯,体温计用毕即拿走,以免误伤,同时注意财物安全。③防感染,患儿之间不要相互借用日常用品,防止交叉感染,室内定时消毒。④做好宣传工作,告知家属在进行静脉输液前不要喂水喂奶(婴幼儿)以免在穿刺过程中因患儿哭闹而引起恶心呕吐造成窒息,发生意外。[1]在背部放置一块干毛巾,防止因出汗多而引起背部受凉(婴幼儿)。

3饮食指导

根据年龄、病情选择合理的饮食:腹泻呕吐严重者,暂时禁食,但不宜超过6~8小时,以利肠道休息,病情缓解后少量多次给予米汤、脂肪牛奶、烂稀饭等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高热患儿应在高热期间多补充水分,给予易消化,丰富维生素、高营养的饮食。[2]同时指导家属正确喂养方法,防止因喂养不当而引起的呛咳,吐奶或窒息,咳嗽时应停止喂养。咳嗽患儿应给予清淡易消化丰富维生素饮食。

4用药指导

药物的选择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应指导家属合理用药,疗程足,不要自行停止用药,反而会延误治疗时间。输液时告知家属不要自行调节输液速度,以免造成对自身身体的伤害。口服给药时,一定要按量按时,不能过多,喂药时将患儿抱起或头部抬高,以免呛咳将药吐出。家中常备药物应放在患儿不易触及的地方,以免误服,发生意外。哺乳期的母亲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因药物可通过乳汁作用婴儿。退热剂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服药后应补充水分。

5护理方法指导

腹泻患儿应指导家属注意饮食卫生,餐具消毒,并做到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保持患儿臀部清洁,并在肛门周围涂油膏,以保持局部皮肤。[3]年长儿腹泻者应卧床休息以减少肠蠕动,使身心得到充分休息的目的,家属护理患儿前后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同时注意保暖,防止腹部受凉,保持患儿口腔及皮肤清洁,高热患儿指导家属采取物理降温,给予温水擦浴,冷毛巾湿敷额头,必要时可采用药物降温,退热时出汗多,应注意多补水分,防止虚脱,及时擦干汗液,更换干燥舒适的衣服,防止受凉感冒,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卧床休息。有发热惊厥史的患儿应指导家属掌握防惊厥的措施。在发热时应及时控制体温和预防性用药,同时应告知就诊的医护人员,以便加强防范措施。咳嗽痰液较多时,指导家属有效拍背等方法将痰液排出。结束治疗时应指导家属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物,防止过热或受寒,少去公共场所,避免再感染。

整体而言,儿童患病期间,家属焦虑担心和对疾病的不了解,加上有些病程较长,文化程度不高等,我们应针对不同的个体,不同时期,不同的健康问题和心理状态,护士在接触时应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减轻病人忧虑和取得病人治疗中的积极配合,不一定要将综述的内容全部灌输给病人,这就要求护士要把握阶段性,抓住关键,灵活有序地贯穿在治疗操作时,同时掌握交流的技巧,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明确交谈的目的,掌握合理的环境和时间。在宣教过程中,重视非语言作用,如对患儿抚摸、搂抱、搀扶等,往往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在宣教时应留有余地,注意分寸,防止一旦和病人由某种原因造成预后不佳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健康教育对改善医患关系增强人们自我保健能力,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将冬梅.病人健康教育指导[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19-222,

新生儿发热如何护理篇2

随着我国医疗市场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医疗市场的逐步开放,医疗机构所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患者满意度已成为衡量现代医院质量管理的金标准,其满意度决定着患者是否会再次到该医院就诊,而医院健康教育对患者满意度有直接影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院服务功能的不断扩大,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作为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应的保健措施,已成为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自2008年5月以来,我科通过大力开展并强化健康教育,切实抓好入院时、分娩或手术前后、出院前3个环节,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也取得一定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现将具体体会报告如下。

1健康教育方法

1.1入院时护士要热情接待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及有关规章制度,介绍床位医生和责任护士。责任护士根据孕妇的性格特点和文化背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如饮食指导、活动与休息、分娩先兆、胎儿监护方法等,并针对病情进行个体化教育等。特殊情况如胎膜早破,要讲解卧床方法、保持会阴清洁、观察羊水性状等知识;妊高征孕妇还要讲解本病有关知识,注重病人的自觉症状和血压;妊娠糖尿病孕妇注重饮食指导等。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者因环境改变及知识缺乏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1.2分娩或手术前后

1.2.1分娩告诉孕妇缓解宫缩痛的方法,选择适宜的分娩方式。指导孕妇选择导乐陪伴分娩和无痛分娩,消除对分娩的恐惧,以缓解疼痛,缩短产程。在整个分娩过程中要关心体贴孕妇,同时要重视和患者家属的信息交流,理解家属在分娩等待过程中的焦急心理和初为人父的激动情绪。耐心讲解并指导产后母婴护理喂养知识,如:母乳喂养技巧、新生儿护理、产妇会阴护理和早期活动及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预防接种的方法和意义等。

1.2.2手术对于存在难产或因社会因素需要剖宫产的患者系统深入进行手术及麻醉有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手术,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恐惧心理。在完善术前准备同时详细作好术后知识指导和护理,如体位、饮食、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等。告诉患者及家属如何预防及处理术后切口疼痛、腹胀、便秘、尿潴留等情况。

1.3出院前此时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患者及家属往往会认为快出院了,该交的住院费也交了,医护人员对其热情也降低了,而患者此时其实有很多问题需要医护人员的解答。如:新生儿脐带护理、新生儿黄疸情况、新生儿喂养和沐浴及产妇的切口护理、性生活等,因此患者处于一种焦虑状态。此时的耐心宣教不仅会让患者倍感亲切,而且可以弥补部分患者在住院期间对医院的不满之处。我科采取口头教育和爱心手册书面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对每一位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爱心手册由我科专门制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备受产妇及家属欢迎。具体内容如下。

1.3.1新生儿情况包括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如何护理;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如何判断病理性黄疸;检查新生儿皮肤﹑大小便及是否红臀等情况,并指导护理方法;新生儿母乳喂养时间、人工喂养方法、何时添加辅食及方法;新生儿预防接种程序;出生医学证明的办理;新生儿疾病的判断等。

1.3.2产妇情况主要内容包括会阴或腹部切口的护理,愈合情况判断;产妇饮食指导和产后操练习;检查产妇宫底高度、子宫收缩,恶露的性状和持续时间;指导母乳喂养,指导乳房护理;用药指导,哺乳期药物慎用;性生活指导,避孕方法选择等。

1.3.3产后访视时间指导产妇和新生儿42天回医院检查,并交代任何时候如有不适症状要随诊。

1.3.4告知电话我院产科和儿科电话号码。

新生儿发热如何护理篇3

[关键词]交接法;新生儿;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5(b)-137-01

儿科是危重患者多、风险大的一个科室。新生儿护理时的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导致护理缺陷及医疗纠纷的发生。自2005年10月以来,我科改变了床头形式交接班法,对新生儿采取床头开包交接法,取得良好效果,具体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将2005年10月~2006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新生儿8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床头形式交接法。2006年8月~2007年10月住院新生儿105例作为实验组,采用床头开包交接法。患儿平均年龄为0~8d。两组患儿的年龄、营养状况、疾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床头形式交接法

2.1.1简单看患儿,不进行护理检查由于护士忙于处置,到患儿床前只是简单观察患儿一般状态如面色、呼吸等,向家长了解患儿的进乳,大、小便,睡眠等情况,省略了新生儿检查这一环节,导致臀红、皮肤破损等并发症发生。

2.1.2注意交接患儿的病情不进行使用物品和仪器的交接形式交接班,护士只交接患儿的病情及药物,对所使用的物品(如热水袋、热水瓶、保暖箱)等不做交接,由于家长使用不当或暖箱缺水等导致烫伤,发生体温不升和皮肤硬肿,并可使体内各主要脏器组织受损、功能受累、甚至导致死亡[1]。

2.2床头开包交接

2.2.1新生儿基础护理交接每天晨、晚交接班时由护士长带领各责任护士,逐步对每个新生儿开包进行全身检查;从头到脚,尤其腋窝、腹股沟等皱褶处。指导家长做好皮肤护理,新生儿皮肤薄,易擦伤引起感染,特别是颈下、腋下、大腿根部和臀部需要每天清洁,防止感染。洗澡应先洗头面部、颈部,然后洗全身。洗澡后要用干毛巾擦干身体。每次大、小便后用清水清洁臀部;新生儿期间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纸尿裤、塑料布等,避免臀红发生。低出生体重儿,皮肤薄嫩,长期平卧、年龄偏小容易引起压疮[2-3],定时翻身是缓解局部受压的主要预防措施,翻身频率需根据患儿的病情和舒适需要决定[4],一般间隔2h或更短。

2.2.2禁止家长使用热水瓶等末梢循环差的患儿,建议使用保温箱。禁止家长使用热水袋及热水瓶,避免家长在忙乱中长时间不更换保暖位置而引起烫伤。如不使用保暖箱者可多包棉被。包裹要紧,不可过于松散。或者看护者用手捂住小儿双手或双脚,定时检测患儿体温情况,使体温保持在36~37℃,减少患儿耗氧量[5]。

2.2.3详细交接仪器如使用保温箱的患儿接班者接保温箱运行情况,水槽内水是否更换、温、湿度是否达到标准,当日的清洁、维护是否已做,可减少故障的发生,也避免了体温过低或过高等并发症的发生。

3结果

两组患儿发生护理并发症的例数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新生儿发生护理并发症例数比较(例)

4讨论

床头开包交接法将评估、检查、指导环节贯穿于整个交接班过程中,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家长进行宣教与指导,促进护士与患儿家长间的有效沟通。亲情化护理可以使患儿享受到正常新生儿所得到的护理。新生儿新陈代谢旺盛,经常洗澡可使皮肤清洁,改善血液循环。开包交接通过对患儿的抚摩,使大量温和良性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上传达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系列生理效应,促进患儿身心发育[6-7]。床头开包交接法通过严谨、细致的交接,取代了床头形式交接班,减少了臀红、体温过低、过高及仪器等故障导致的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儿的痛苦,利于患儿康复。

[参考文献]

[1]韩玉昆.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5-226.

[2]NeidigJR,KleiberC,OppligerRA.Riskfactorsassociatedwithpressureulcersinthepediatricpatientfollowingopen-heartsurgery[J].ProgcardiovascNurs,1989,4(3):99-106.

[3]SuddabyEC,BarnettS,FacteauL,etal.Skinbreakclownsinacutecarepediatrics[J].PediatrNurs,2005,31(2):132-139.

[4]CurleyMAQ,RazmusIS,RobertsKE,etal.PredictingPressureUlcerRiskinpediatricpatients-theBradenScale[M].NursRes,2003,52(1):22-31.

[5]崔焱.儿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9.

[6]王维业.运用护理程序理论指导和规范临床护理交接班[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0):99,132.

新生儿发热如何护理篇4

很多宝宝在第一次发热的时候往往同时伴随出疹的情况,不明情况的新手爸妈不免心急火燎,宝宝的病情严不严重?如何护理才好呢?

妈妈要了解

婴幼儿急疹是由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出疹性疾病,高发于6个月~1.5岁的婴幼儿,3岁以上就很少患此病了。由于起病急,出疹快,因此被称为“急疹”。

婴幼儿急疹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性并不特别强,但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尤其是春秋两季发病较多。不过,婴幼儿急疹的症状很有特点,就是患儿往往突然起病,持续高热3~5天,热退后出现皮疹。

婴幼儿急疹为什么容易发生在6个月至1.5岁的宝宝呢?这是因为,宝宝刚出生时从母体已经得到一些抗体,可保护他们在6个月内不发生麻疹、风疹和婴幼儿急疹等传染性出疹疾病。6个月后,宝宝从母体得到的抗体逐渐消失,而自身的抗体还没有产生,加之免疫功能尚未健全,因此很容易在受到病毒等微生物的侵犯时发病。而引起婴幼儿急疹的病原体是疱疹病毒,完全是经由呼吸道飞沫传播的。

婴幼儿急疹会传染吗?

婴幼儿急疹是由病毒引起的,通常是由呼吸道带出的唾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所以是会传染的。如果宝宝与病儿密切接触,体内缺乏免疫力,就完全有可能被传染。由于幼儿急疹的潜伏期是1~2周,所以,这段时间应密切观察宝宝的健康情况,如出现高热,应立刻采取措施暂时隔离,以免扩大传染。如果2周后宝宝仍安然无恙,基本上可以表明宝宝没传染上婴幼儿急疹的病毒。

如何与常见发疹疾病区别?

婴幼儿急疹:显著特点是“突发高热,热退出疹”。一直没有发过烧的婴儿,刚过6个月就发烧到38度以上,首先应想到的是突发性发疹。此外,由于突发性发诊不论打针与否,宝宝第四天都会退烧。烧一退,胸部、背部就长出红色的、像蚊子叮了似的小疹子,而且快速扩散至全身。宝宝精神状态及胃口通常较好。

麻疹:6个月以下的婴儿发病极少,接触过麻疹患儿的宝宝2~3周后开始发烧咳嗽,流涕,眼泪汪汪。患麻疹的第2天或第3天,在口腔两侧颊黏膜靠第一磨牙的地方出现一些只有0.5~1毫米的白色小点,称为“麻疹黏膜斑”,是患麻疹的一种特殊的表现。

风疹:发热不高,往往在38℃左右,且病程短暂,通常只有3天。在宝宝发病的当天,皮疹很快就会自头脸部迅速遍及躯干和四肢。第二天,皮疹有融合成片的趋势。到了第三天,皮疹开始陆续消退,疹退后皮肤无色素沉着。宝宝出疹时有发热、厌食及呼吸道症状。伴有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

药物性皮疹:药物性皮疹是由于对某些药过敏而引起的皮疹,因此通常在宝宝服药后的24小时之内就会有出疹表现,表现为红色斑丘疹,荨麻疹或固定红斑等多种多样皮疹,同时有发热、全身不适。常见的易引起皮疹的药物有:磺胺类、青霉素、解热镇痛药、抗癫痫类药等。

水痘:多见于6个月至6岁的宝宝,新生儿l也可得病,特点为起病急,发热当天出疹。皮疹最初为红色小斑疹,几小时或1日后变成圆形疱疹,大小不一,开始几天皮疹陆续分批出现,水疱浆液清亮,破后结痂,所以在宝宝身上同时可看到丘疹、水痘疹。在头面部、前后胸、腹背部较多,四肢少,在口腔、肛门及外阴处亦可看到皮疹。

手足口病: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疹出现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随后手心、脚趾背面、臀部皮肤,以及指、趾间的皱褶处出现,手足口病的水疱表现比较单一,只是小红点样的丘疹,大约1~3mm大小。部分宝宝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

如何能在早期帮助宝宝确认

由于婴幼儿急疹在发病初期的表现只是身体高热,经医生检查,还能看到咽部充血,但没有其它特殊的体症及症状供参考,所以很难确诊,一般只有到热退疹出时才能确诊。如果怀疑宝宝得了婴幼儿急疹,在起病初期,医生通常会给宝宝化验血常规,通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数量来判断是否存在病毒感染。

婴幼儿急疹属于自限性疾病,出过疹子的宝宝在病后可获得比较巩固的免疫力,因此再次发病的情况比较少见。此外,由于婴幼儿急疹的发病对象主要就是集中在6个月到1岁半的宝宝,因此如果宝宝在两岁前未得过突发性发疹,那么基本上以后也不会再得了。

让宝宝快快好起来

宝宝患了幼儿急疹,妈妈就是最好的医生和护士。因为这种病没有什么特效治疗方法,关键就是精心的护理。

1多给宝宝饮水,婴幼儿急疹是以高热为主要症状,会消耗大量液体。所以,要尽量多饮水以补充体液,同时促进毒素排泄。

2宝宝的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C,增强抗感染力。主食多吃一些米粥、麦片、面条等。

3居室内定时开窗换气,不要因怕宝宝着凉而总不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利于身体恢复。

4注意宝宝的皮肤护理,不要让宝宝搔抓皮疹,以免抓破皮肤造成感染。也不要乱涂药,尽量不刺激皮肤。

婴幼儿急疹防治

宝宝退热后开始出现皮疹时,适当服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抗生素治疗一般无效。另外,中药对本病治疗有较好效果。初起发热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清热解毒类药物,出疹后服用一些解毒透疹类药物,帮助体内病菌毒素的排泄。

婴幼儿急疹没什么有效的预防方法。因为,病毒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的,其中很大一部分传播途径是没有症状的成人,所以防不胜防,妈妈只能注意让宝宝避免和患儿或可疑者接触。

婴幼儿急疹在发病初期的主要表现就是高热,所以治疗的重点就是退热,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

新生儿发热如何护理篇5

【关键词】小儿惊厥;循证护理;护理体会

惊厥俗称抽风,是指四肢、躯干与颜面骨骼肌非自主的强直与阵挛性抽搐,并引起关节运动,常为全身性、对称性,发作时脑电图可有异常或正常。临床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呼吸不规则或暂停,可伴有面色青紫,大小便失禁,双眼球上翻或固定,斜视或凝视,全身或局部肌群强直性痉挛或阵挛性抽动,重者可导致远期智力障碍甚至死亡,本病病因复杂,年龄不同病因各异。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重视本病的防治工作,加强临床护理和观察。循证护理(evidence2basednursing,EBN)又称实证护理,是指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做好的研究,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三者结合制定完整的护理方案。EBN是以有价值的、可靠的科学研究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运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护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对接诊的100例惊厥患儿,应用循证护理对其进行全面、系统、个体化的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惊厥患儿,男性600例,女性40例;新生儿15例,1个月~1岁30例,1~3岁30例,3~6岁20例,6岁以上5例;高热惊厥70例,癫痫1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8例,新生儿胆红素脑病2例,低血糖3例,新生儿颅内出血2例,化脓性脑膜炎1例,病毒性脑炎1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3例。一般持续数秒至数分钟,惊厥持续状态者2例,阵挛性发作80例,局部小发作18例,其中有惊厥史者20例。

2讨论

2.1循证问题的确定惊厥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诊症状,必须立即紧急处理,及时控制发作,防治脑损伤,减少后遗症,积极寻找病因,针对病因治疗,防止复发。根据患者、家属的需求及临床治疗的需要,提出了以下问题:防止窒息、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止惊退热;健康指导。

2.2检索文献确定了循证问题后,通过查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儿科急诊医学等平台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例证,然后对其进行科学评价,对收集到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及与临床实际结合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并根据以往的护理经验、知识及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护理

2.3制定护理计划设置护理小组,包括主管护师1名,护师2名,护士5名,均为大专学历,本科室工作年限3年以上,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所有成员首先进行循证护理知识系统培训和学习,掌握一定的循证护理经验。

3结果

治愈80例(占80.0%),好转20例(占20.0%),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

4讨论

4.1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取平卧位,立即解开领口及腰带,头转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防止窒息及误吸。牙关紧闭者,要用开口器缓慢撑开,切勿用力撬开,舌后坠者,适当用舌钳将舌牵出并托住下颌,以免舌后坠影响呼吸;对于窒息或呼吸不规则者,给予人工呼吸或紧急气管插管;在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给予吸氧,以增加血氧饱和度,改善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大脑的缺血、缺氧状态,氧流量1~2L/min,最好用鼻导管吸氧。保持安静,减少刺激,各种治疗护理应集中进行,动作轻柔、敏捷、准确,做好安全防护,防止碰伤、摔伤。

4.2止惊退热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止惊,建立静脉通道,协助大夫抽取血液标本,以保证液体顺利输入,维持血糖、水电解质平衡。遵医嘱选择作用迅速、止惊力强、广谱、安全、半衰期长的药物,如果一种药物不能止惊时,可选择联合或交替应用,联合时比单用药剂量小,记录用药剂量和时间,作为反复用药的参考依据。常用的药物有:地西泮,每次0.25~0.5mg/kg,缓慢静脉注射;苯巴比妥,每次5~10mg/kg;10%水合氯醛每次50mg/kg,加等量生理盐水灌肠;高热患儿,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0.2~0.5mg/kg,肌肉注射或静脉推住,对于反复抽搐者,可遵医嘱给予20%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怀疑有细菌感染者,应及早应用抗生素;因代谢因素所致的惊厥,应及时补充相应缺乏物质,可使惊厥迅速好转。

4.3健康教育惊厥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的结果,一切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刺激均可引起抽搐,特别是小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对体温调节功能不够稳定健全,对刺激耐受性较差者。高热惊厥发病年龄越小,发病次数越多,惊厥持续时间越长,危害就越大。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健康指导:向患儿家属告知高热给患儿带来的危害,一旦出现高热应立即去正规医院诊治,在医师指导下应用退热药物,尤其有高热惊厥的患儿,在其出院时做好宣教工作,教会家属正确使用体温计,备好退热药物及止惊药物,发现体温≥38.5℃时,应立即给予家庭处理后并及时送医院诊治。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患儿体质,根据季节合理增减衣物,以防着凉感冒,流感季节避免去公共场所,居室注意通风换气。加强对孕产妇保健的系统管理,特别是基层孕产妇因交通、经济、文化、意识等因素的影响,常常忽略了自身疾病(妊高征、糖尿病、心脏病等)对胎儿的影响。提高产前检查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妊娠并发症及胎儿宫内窘迫等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提高产科质量及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水平,防止新生儿缺血缺氧性疾病和颅内出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杰虹,邱小兰,陈惠珍,等.小儿惊厥的急救及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1):616-616.

[2]吕晓春.小儿惊厥50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92-393.

新生儿发热如何护理篇6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体会

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1]。上呼吸道感染90%左右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2]。该病四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3],常见于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受寒、劳累、淋雨等情况。病情轻重不一,与年龄、病原体和机体抵抗力有关。笔者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0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总结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男58例,女44例,年龄8个月-14岁,平均年龄7.9岁,病程3-15天。总体而言,婴幼儿症状较重,年长儿童症状较轻,轻症包括流涕、鼻塞、咽部不适、咳嗽、发热,重症包括高热、畏寒、呕吐、腹泻、乏力等。本病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出现,高热时给予对乙酰氨基酚;鼻塞者用0.5%麻黄碱滴鼻;抗病毒药物常用双嘧达莫(潘生丁)和利巴韦林(病毒唑)或辅以清热解毒的中药;继发细菌感染可选用抗菌药物。经上述积极治疗配合精心护理,10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全部治愈。

2护理体会

2.1一般病情护理

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加强对病情的对症护理,提高患儿的舒适度。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监测患儿的体温、呼吸、脉搏,警惕发生高热抽搐。注意检查患儿的口腔黏膜及皮肤有无皮疹出现,注意患儿咳嗽的性质及有无神经系统的症状等,以便可以早期发现百日咳、麻疹、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对患儿的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应该集中完成,以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利于病情的康复。患儿应单独居住,注意保持室内通风、空气清新,避免空气对流,以减少空气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从而缓解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对于鼻塞严重的患儿,应先清除鼻腔分泌物,使用0.5%麻黄碱滴鼻,每天2-3次,每次1-2滴。咽部不适的患儿,应当观察咽部充血、水肿和化脓情况,可是当给予润喉含片。

2.2高热的护理

体温>38.5摄氏度时,视为高热。对于高热患儿,我们应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保证住所通风、空气清新,但应注意避风;适当的物理降温,可用冷水擦拭额头、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也可使用酒精或者冰袋;发热时,患儿的体表温度较高,损失较多水分,因此应当摄入足够的水分;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混悬液[4]等药物进行降温。

2.3营养的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往往食欲差,容易造成营养不足,使得免疫力恢复较慢,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因此,营养的护理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非常有必要。应当鼓励患儿多喝水,可以换个大点的水杯,保证每天喝充足的水分,其中有一部分最好是电解质饮料,补充水分可以去除体内毒素,有利于降温。补充维生素C,可以服用维生素C补充剂,也可以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枣、橙子、猕猴桃、橘子等,能够起到缓解感冒症状的作用。饮食以清淡、高营养为主,如蔬菜、豆类、牛奶、鸡蛋、适量瘦肉等,多吃流质食物,如热汤或者热粥。吃饭应少量多餐,以减轻胃肠道负担。注意禁食不易消化、辛辣、刺激性、肥腻等食物。必要时,通过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

2.4健康教育

向患儿家长普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知识,懂得相应的应对措施;在呼吸道发病高的季节,尽量避免带小儿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游玩;常去户外活动,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免疫力,但感冒期间要注意休息,不要进行锻炼;房间要定时通风换气;平时的饮食要合理;合理的生活作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常洗手。

参考文献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1.

[2]潘景梅,闷新玲.浅谈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降温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09,4:177.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