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6篇)

时间:2024-10-28

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篇1

源于中医理论的发展治疗学,是以本土文化为背景,在发展心理学、医学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基础上,研究人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偏移性异常发展与缺失性异常发展而导致疾病的心理活动规律,并用以指导临床实践的一门学科。在其指导下进行的临床心理治疗则为中医心理发展治疗,其基础理论、治疗技术均渗透着传统中医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的精髓。1中医心理发展治疗理论基础与传统中医心理基础理论。

根据中医整体观、发展观理论,通过20余年的临床积累,我们提出异常发展心理理论,并作为发展治疗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人格的本质是个体在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过程中各心理要素发展的结果,人格的形成过程即是个体在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过程中各心理要素发展的过程。

1.1异常发展心理理论与人格体质论

异常发展心理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分为正常与异常,异常人格是精神心理疾病的人格基础,当个体具有异常人格这一发病基础,此时一个负性事件作为扳机点对个体产生刺激,则可能发生精神心理疾病,而要治疗其精神心理疾病,不仅要改善其疾病症状,更要着眼于其人格,纠正其异常人格特征,从发病基础进行治疗,做到从根本论治。这符合传统中医心理理论中人格体质论思想,不同的人格与体质具有不同的患病倾向,在治疗中重视因人制宜、治病求本。

通过吸收西方心理学人格理论,异常发展心理理论对于传统的人格体质论有独特的创新与发展。传统人格体质论将不同的人格体质分为不同类型,如阴阳五态人、阴阳二十五人等,个体的人格根据其特征隶属于不同的人格类型。而异常发展心理理论是将人格分为各种人格要素,包括胆商、自我、意志力、思维方式、人际关系、性发展、世界观,每个个体的人格都具有以上所有要素,而个体人格的特征通过各个人格要素发展水平的不同体现出来。人格的异常同样体现在各个要素发展水平上,表现为人格要素发展的缺失和偏移,即某一人格要素发展的不足和过度。根据中医中庸思想,不足与有余都是不平和的状态,例如,意志力的缺失使得个体缺乏动力与坚持性,意志力的过强使得个体固执,不知变通。而要调整人格要素的虚实,则需要相应的技术进行人格要素的补泻,人格要素的缺失与偏移,以及对人格要素的补泻,则是对中医的虚实补泻概念的发展。

1.2异常发展心理理论与三才整体论

三才,即天、地、人三才,三才整体论体现了个体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即人不能脱离生存环境独立存在,人与其所处的环境相互影响。在异常发展心理理论中个体的人格发展受到不良生活环境与经历的影响,其中以负性生活事件以及家长所采取的不良教养方式为主。根据中医心理情志所伤理论[00,这些负性经历对个体产生刺激,使个体处于应激状态,并产生不良情绪,负性经历逐渐积累,则对患者的人格发展产生影响,最终导致异常人格的形成。而在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中除了人格基础,通常还需要有刺激性事件作为扳机点,该刺激性事件也属于所处环境的一部分。

2中医心理发展治疗技术与传统中医心理治疗技术

发展治疗的主体方法主要是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源于中医气功等理论的TIP技术是通过中医气功入静与暗示诱导等方式,将患者诱导至低阻抗状态,在这一状态中,患者可以不加抵抗地接受信息,从而在潜意识层面进行意念导入治疗的中医心理治疗方法。在异常发展心理理论的指导下,通过TIP技术可以深入患者潜意识,对异常人格发展过程进行修正,实现中医心理发展治疗。TIP技术中包括诱导放松、共情、病机分析、再成长、症状处理、行为疗法等技术,蕴含着传统中医心理治疗技术的精髓。

2.1诱导放松与静心宁神法

TIP技术顾名思义是在低阻抗状态下进行的意念导入治疗,低阻抗状态的营造是通过诱导放松来达到的,将中国的导引气功疗法与西方的暗示催眠疗法进行结合,通过言语和行为的诱导,使患者进入从清醒到睡眠过程的中间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患者可以不加抵抗地接受导入内容,治疗内容可以深入患者的元神,从而达到深入治疗的目的。这种状态与中医心理治疗中静心宁神法所达到的神思处于安静宁谧的状态相类似,即排除外界思绪的干扰,正气存内,心身自愈能力增强。

2.2共情与疏神开心法

根据前文所述发展治疗理论中关于病因病机的分析,绝大部分的心身疾病患者在生活经历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教养方式和负性生活事件,然而因为国人普遍的低调内敛的少阴型性格,很多人在经历负性事件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宣泄。在收集病史时需要通过提纲式作业了解患者的经历,尤其是负性经历,嘱患者在保证隐私的情况下写下生活中伤心痛苦的、害怕的事,难以启齿的性方面经历,以及快乐的事和依赖的人与事物。在了解患者的病史后,需要在低阻抗的状态下对患者的负性经历共情,从而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宣泄,进一步降低阻抗,促进医患沟通等。中医自古在诊疗方面,尤其是进行中医心理治疗中十分重视共情然而在中医心理治疗传统技术中,并没有共情这一西方心理学传入的概念,与之类似的成为疏神开心法,即对患者以诚相待,对患者的不畅情志进行疏泄,并且在疏泄的同时注重给予同情与关怀。

2.3病机分析与说理开导法

《横帝内经》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与之以其善,……恶有不听者乎”,这段描述了中医心理传统疗法中的说理开导法,指通过医患沟通,使之明了与疾病相关的道理的治疗方法。开导的内容包括患者疾病的来由,并且告诉患者所能做的努力与不应做的事情,建立信心此技术在发展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了解患者生活经历、发病过程后,根据上述发展治疗基础理论进行病机分析,并且在低阻抗状态下将分析的内容导入给患者,使其了解是其成长过程中的负性经历逐渐导致人格要素方面的缺失或偏移,而这成为其精神心理疾病的人格易感性,在遇到某些刺激性事件后,最终发病。同时告知患者正视负性经历与人格方面的问题,经过正确的治疗与医患的共同努力,是可以完善人格,最终达到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效果,使患者树立信心。另外,病机分析也与狭义的“祝由”概念相似

2.4再成长与暗示解惑法

再成长技术是针对异常人格发展中人格要素的缺失、偏移所进行的完善人格的治疗技术,是发展治疗的核心。在低阻抗的状态下,使患者回溯到成长过程的早期阶段,根据患者人格要素的缺失与偏移,导入可以促进该人格要素发展的小故事,通过生动鲜活的叙述,使患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由于在低阻抗的状态下,患者可不加抵抗的接受导入的内容,在潜意识层面对导入的故事内涵进行感受与领悟,从而修正患者人格要素的偏移与缺失,而不是直接告诉患者需要在某一人格要素方面需要加强或削弱。这种通过含蓄间接的方式进行心理治疗的技术与传统中医心理治疗中暗示解惑法相似,即通过采用暗示的方式剖析本质,使患者真情感触,以诱导患者在“无形中”接受医生的治疗意见

2.5躯体症状处理与移情易性法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合二为一的身心观,以及对心理问题的忌讳,国人的心理问题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躯体症状表现出来的l,这些患者往往十分关注躯体症状,甚至己经掩盖了心理问题本身。根据这一特点,TIP技术在低阻抗的状态下指导患者转移注意力,将注意力从关注自己以及自身症状向外转移,从而缓解症状。中医传统心理治疗中的移情易性法,同样是通过转移注意力,派遣情思,达到治疗目的

2.6行为疗法与志意以绳法

在中医心理治疗的案例中,很多是通过指导患者行为改变而达到治疗目的,类似于现代心理学的行为疗法。传统中医理论中并无行为疗法这一名称,而志意以绳法可以认为是中医对行为疗法的称呼,指通过一定的方法行为,改变现有的意志,使之从意志到行为恢复常态。发展治疗对意志力的训练十分重视,在低阻抗的状态下,导入意志力训练信息,并且嘱患者在现实生活中保持精力,增加活动,改善社会功能,正是志意以绳法的体现。

此外,TIP技术中还有其他传统中医心理思想的体现,例如,TIP睡眠调控技术中睡眠环境适应技术与习以平惊法类似,再成长技术中的预成长使患者在低阻抗状态下模拟将会发生的一些经历,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的理念。

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篇2

论文摘要: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窝求的角度,论述了图书馆推行“阅读疗法”的客现环境,详细介绍了“阅读疗法”的原理和作用机,探讨了大学图书馆在“阅读疗法”中有所为的做法和白牙的角色定位。

1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近年来,大学校园里的极端事件不断出现在媒体的报导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大学校园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情况却并不如人意。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虽然都设有正式或非正式的心理咨询机构,但从事这一职业的大多是业余或兼职教师。而且通常近两万学生也只有一个半心理教育专职人员。师资力量和专业水准都难以企及国外的大学。

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讲,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对心理咨询师的戒备,如找心理医生怕被当成精神病患者受同学的歧视,向理咨询师倾诉心声又怕被泄密使自己受到伤害等等。使得许多大学生对心理咨询机构敬而远之,转而求助于其他途径,通过阅读来自疗就是大学生本能求助的方法。长期以来,可以说人人都白觉地或者不白觉地利用过阅读疗法。通过读书来排遣心中忐忑不安的思绪和焦虑,控制自己的情绪,增强自己的意志。通过阅读疗法,大学图书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是可以有所为的。

2阅读疗法原理及其作用机理

“阅读疗法”一词由“图书疗法”一词延伸而来。“图书疗法”是英文"bibliotherapy”的汉译,在英语中,"bibliotherapy”的同义词还有“readinghealing”、"readingtreatment”、"readingtherapy","readingcure"等。翻译为中文有:阅读疗法、阅读治疗、图书疗法、图书治疗、读书疗法、书目疗法等等。《韦氏新国际英语词典》第三版这样解释阅读疗法:①用有选择的读物辅助医学和精神病学的治疗;②通过有指导的阅读,帮助解决个人问题。

阅读可以治病,国外的医务人员和研究者在实际的医治方案或是实验中得到这个结论。如二英格兰布里斯托尔大学的医生,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阅读诗歌比吞服药丸能更有效地治疗焦虑症和抑郁情绪。”。在中国,从古到今,也流传了一些读书可以治病的佳话。汉刘向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曹操读陈琳檄文而头痛顿愈,成为阅读疗法史上的著名医案。

阅读疗法是馆员一患者一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在交互过程中,馆员利用专门选择的文献资料而对病人实行心理治疗的辅助手段。美国精神医学专家高尔特说:“图书馆是一座心智的药房,存储着为各类情绪失常病人治疗的‘药物’。”大学生喜欢到图书馆去找心灵的慰藉。例如大学生在遭遇恋爱烦恼或性的困扰时,求助于图书的多过求助心理医生和辅导员。那么大学图书馆在阅读疗法中能扮演个什么样的角色?

3大学图书馆在阅读疗法中的角色定位

3.1大学图书馆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可戴缺

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是成长过程与现实环境不适应而导致的心理不平衡。因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应是注重和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平衡和倡导修身养性。那么到书籍中寻求心灵的慰藉,通过阅读来修身养性是最简单易行的办法。通过有治疗效果的文献信息的传播,治疗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图书馆是有能力承担这项教育职责的,并且是责无旁贷的。

首先,人学生有这种需求。高校学生的心理辅导的第一阶段,也是最主要的阶段,就是要求学生能提高自我意识,认识自己、悦纳自己、调节自己,从自我的角度来摆脱心理症状,这是心理自疗阶段。在这个自疗的阶段,大学生们更倾向于获取相关的知识或信息来解决内心的困惑和冲突,而不是马上向朋友倾诉或进行心理咨询。这一点在大学生消除自身的性困惑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其次,图书馆能满足这种需求。由于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就担负着教育的职能,在图书采购和藏书建设中,关于青年心理、生理、心态、理想、交际、道德等人文教育方面的文献资料都是非常丰富的,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这一方面的信息需求。并且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的服务都是免费的,不必花钱,就可以随时借阅,同时携带方便,这一点对于贫困的大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图书馆是个人人都去的公共场所,到那里进行“阅读治疗”,不怕泄露任何隐私,没有精神压力,不会有伤自尊。因此,通过阅读治疗,图书馆是能够让困惑的大学生们得到心灵的医治的。

3.2大学图书馆在阅读疗法中的角色把握

阅读疗法只能作为一种心理的辅助疗法,起到它相应的疗效。并且这种疗效是不确定的,针对不同的人群与具体的个体都会有不同。因此,图书馆在实施阅读疗法时,可根据阅读对象心理疾患的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3.2.1针对大学生群体,图书馆可作为实施者应积极开展阅读疗法

在大学校园里,存在一定心理困惑或轻度心理障碍的学生已非几个个体,而是一个群体,这是最需要学校关注的一类人,也是容易走上极端的危险人群。图书馆可通过调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或与本校心理咨询机构合作获得相关的大学生方面的心理健康资料,与心理咨询师一道开出对症的阅读书目,作为在流通部门推广的书目。在阅读治疗中,推荐书目的内容应有所针对性和应变性。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心理态势提供相关书目,如抑制烦躁、易怒、敌意的书;抑制兴奋过度的书,调整紊乱思绪、减轻内心焦虑的书;克服精神抑郁的书等等。

在期刊阅览部门,可开辟心理健康一角来陈列相关的阅读材料。首选心理学报刊,如大学生普遍欢迎的《臼理世界》、《臼理医生》、《臼理与健康》等刊物。其次是大学生喜爱的心理问题和人生哲理类图书,如《走出抑郁》、《战胜焦虑》、《克服自卑》等。第三是人文社科知识类的刊物,如《读者》、《青年文摘》、《中国大学生》等休闲读物。第四是图书馆员搜集整理的心理学书刊目、剪报、专题报道等。

3.2.2针对心理障碍较重的学生个体,图书馆可作为合作者推行阅读疗法这一辅助疗法

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篇3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治疗抑郁症的不同治法,探讨多种途径对抑郁症的影响和治疗抑郁症过程点。比较各个治法的的安全性、稳定性、有效性。

【关键词】:抑郁症途径

本病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患病率约占总人数的10%左右,而且女性的发病率较男性的明显增高。抑郁症已经成为目前社会广泛关注的病种之一。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凡溪心法·六郁》中提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抑郁症的发生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致。但主要是由于肝脾心三脏受累以及气血失调所致。

现代医学认为多种伤害因素导致体内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后表现出情感,思想,言语,举止等行为异常。研究认为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甲状腺,性腺,不同的神经递质含量和神经递质受体,免疫功能,不同的脑叶,海马等组织有关系。

多种途径治疗方法:

⒈西药疗法治疗抑郁症:西药大部分都具有起效快的特点同时也会出现不良反应,易成瘾性、效果不稳定性或者加重痴呆癫痫等发作,便秘、恶心、呕吐、头痛等不良症状。

例如部分西药疗效姜厚璧1用吗氯贝胺治疗抑郁症疗效显示痊愈60.52%,显效18,42%,进步18,42%,患者可有副反应症状兴奋,失眠,头晕或者口干等。姜渊敏2采用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结果显示有效率是93,3%.显效率是83,3%,副反应可见胃肠不适和头痛嗜睡以及撒药综合症。

⒉音乐疗法治疗抑郁症:自古由来已久根据我国《史记》记载“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而现代医学则刚刚兴起的,音乐疗法属于一门新兴学科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带有干扰性的治疗过程,音乐大师运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这治疗过程作为治疗动力的治疗关系来治疗患者疾病的目的。音乐疗法在应用的同时也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和心理治疗能够起到良好的疗效。韩扬3等在患者口服抗抑郁药的情况下给予患者音乐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疗效比对照组明显。李林4等采用五行音乐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在患者口服抗抑郁中药的情况下给予患者五行音乐疗法收到了一定的疗效。

⒊心理学疗法治疗抑郁症:是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了解患者的发病机制和病因,医师通过心理学理论对患者进行行为心理上的指导和暗示,以达到解除抑郁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

例如纪红玉5等要求患者接受抗抑郁药治疗的情况下给予患者心理治疗结果显示为心理治疗和抗抑郁药相结合治疗抑郁症比单纯的抗抑郁药效果明显。唐思源等6用心理疗法治疗老年抑郁症,两组均用抗抑郁药,选用心理疗法合并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研究组比单纯用抗抑郁药的对照组效果较明显。

4,中医治疗抑郁症:包括电针,针刺,耳针,中药,针药结合等治疗手段,中医治疗抑郁症以中医特有的理论和手段为依据,根据病症的病因病机特点给予治疗的一种治病方法。中医治疗抑郁症其优点很明显辩证施治,用药灵活,具体病症具体分析等,方法独特,灵活运用,疗效明显,副作用相对较少,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叶7等发表的中药抗抑郁症研究进展中举例提出中药柴胡银杏叶石菖蒲以及方剂逍遥散半夏厚朴汤等治疗抑郁症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疗效。罗仁瀚8,发表的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中提出取太冲合谷,神门,印堂等穴治疗抑郁症总有效率为80,3%,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5,探讨:抑郁症属于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医学的发展,学者对抑郁症有了很多的认识和研究,所以列举了部分学者关于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和各医家的文献。

笔者发现各有其特点和疗效。一、西药应用方便,治疗效快,疗效明显但是在西药治疗过程中多数能够给患者带来疗效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副反应的。对患者其他脏器比如肝脏、肾脏损害比较大。二、美妙的音乐能够潜移默化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的变化安抚患者痛苦的思绪,音乐疗法能够给改善患者的心灵状态且没有任何的副反应但存在局限性,音乐疗法可以作为治疗抑郁症的一种辅助手段。三、心理学治疗抑郁症没有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心灵的沟通可调整患者的扭曲思想改变患者的心理崎岖,不同的病人心理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灵活运用心理战术逐步将患者的心灵打开与外界同步交融。但是单一的心理治疗其效果相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借助其他的治疗手段方可达到理想疗效。四、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历史由来已久,无论是中药治疗还是针灸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其辩证施治、运用灵活,中医的治法很多如中药、针刺、艾灸、太极拳、中医养生等方法,如果结合起来共同作用于患者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目前大部患有抑郁症的患者但凡治疗都会选择中医,中医治疗郁证理论来源丰富,中药可调理脏腑平衡阴阳,针灸疏通经络行气开郁,无论是调理调脏腑还是开窍解郁都会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医的各种治法整合并用可以长补短互为利用,中医治疗抑郁症是安全的,副反应少,效果明显,是目前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手段。当然各种治疗手段各有其优缺点,所以我们要扬长避短更好的发挥其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厚璧,夏友春吗氯贝胺治疗抑郁症,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01

[2]娄渊敏,宋百丽等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临床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06

[3]韩扬,接受式音乐辅助治疗抑郁症病人的效果,齐鲁医学杂志2010,01

[4]李林,姜云等五行音乐合中药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观察,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11

[5]纪红玉,支持性心理治疗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0

[6]唐思源等老年抑郁症门诊心理治疗的疗效观察,中华全科医学2009,01

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篇4

[关键词]心理咨询;游戏治疗;儿童;游戏治疗理论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7)12-0042-04

心理分析大师S.Freud曾经说过,个体的心理发展深受其早期经验的影响。儿童时期是个体心理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初始阶段,也是至关重要的阶段,它对个体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心理问题在学前儿童身上往往不会表现得很突出,所以家长对它的重视程度较低。事实上,我国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对我国22个城市的调查显示,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达12.97%。因此,要改善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让儿童健康成长,在重视儿童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儿童心理咨询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主要是以语言交流来展开心理咨询的,但是儿童的语言发展尚不完善,他们不能充分而准确地用语言表述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不过幸好儿童热爱游戏,在游戏活动中他们有丰富而真实的内心表现和行为反应,因此。以游戏为媒介。利用儿童的游戏活动为儿童提供心理援助的“游戏疗法”就成为一种适合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新型而有效的心理辅导和教育方法。

一、游戏治疗的定义及分类

从达尔文开始。人们就从不同角度对游戏进行了大量研究,也给游戏下了种种不同的定义。然而至今还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说法。同时。由于各研究者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和方法论不同,以及研究角度和实验对象不同,各种不同的游戏理论相继出现。尽管不同的研究者对游戏的性质、内容和组织形式等持有不同的见解,但大家都同意儿童积极参加游戏活动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认为游戏不仅能促进儿童身体运动技能的发展,而且对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形成都有重要意义。

虽然研究者对游戏的定义没有一致的说法。但是关于游戏治疗的定义几乎一致。他们都认为游戏治疗是以游戏为手段或媒介来进行心理治疗。例如,有的研究者认为,游戏治疗是以游戏活动为媒介,让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暴露内心存在的问题,治疗师可以借此解除儿童的各种困扰.使其获得发展;有的研究者认为,游戏治疗就是利用游戏的手段来矫治儿童心理行为异常的一种治疗方法。

由于游戏治疗对儿童心理问题的干预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它被广泛使用。关于游戏治疗有多种分类方法,根据参加治疗人数的多少,可以分为个别游戏疗法(一名治疗师面对一名儿童)和团体游戏疗法(一名治疗师面对五、六名儿童);根据游戏活动的程序化程度,可以分为自由游戏疗法(让儿童随便玩)和限制性游戏疗法(如让儿童在角色游戏中扮演特定角色);根据游戏疗法所依据的心理学理论不同,可以分为精神分析类的游戏疗法、儿童中心游戏疗法、行为主义类的游戏疗法等。

二、游戏治疗的相关理论

1分析性游戏治疗

分析性游戏治疗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S.Freud,他将其精神分析的理论运用于儿童游戏治疗之中。S.Freud虽然没有系统地论述过儿童的游戏,但是他在论述其心理学观点时曾涉及游戏治疗理论。他认为,游戏受快乐原则的驱使,表现为游戏能够满足儿童的愿望。使儿童受压抑的消极冲动得到发泄。在游戏治疗中,Freud把游戏看作是症状化行为,并很自然地将游戏用于他对儿童的心理分析之中。此后。Freud的女儿Anna和学生Klein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对心理障碍儿童的实际治疗。

A.Freud和Klein最早将游戏引进对儿童情绪困扰的治疗。她们都相信,游戏为儿童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游戏可以取代语言式的自由联想。为儿童提供通往潜意识的途径。她们的差异在于.Klein十分强调在游戏中揭示儿童的潜意识。她用游戏和玩具鼓励儿童表达幻想、焦虑,然后根据儿童的表现加以解释,通过解释将儿童的一些无意识的体验变成有意识的体验,从而帮助儿童妥善解决情感上的问题。A.Freud则强调游戏能够帮助儿童与治疗师之间建立正向情感联结,以便治疗师进入儿童的世界。她不直接解释具体的游戏行为,认为不一定每个游戏行为都有象征意义。她只是在与儿童建立友好关系时鼓励儿童说出自己的幻想,然后分析这一想法背后的意义。

2发泄性游戏治疗

一些学者在A.Freud和Klein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主动式游戏治疗”理论,主张为儿童设计种种不同的游戏,安排儿童进入这些经过精心设计的游戏场景。1938年,David提出发泄性游戏治疗法。主张设定场景和选定玩具来重新激起儿童焦虑反应的经验,以便儿童发泄痛苦及紧张的情绪。他认为,儿童之所以会产生问题行为,是因为儿童内心有一种动力和能量。这种能量由于社会规范、道德良心而受到压抑。当能量积累到一定限度时,个体便开始出现情绪问题,而当个体通过行为将情绪问题表现出来时,能量便会消失,情绪问题随之得到解决。游戏之所以具有治疗的功能,是因为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可以释放累积起来的能量。因此,治疗师不必探索儿童的潜意识,不需要了解能量是由什么造成的,只需在面对儿童的问题行为时想办法消除儿童累积的能量,即可矫治儿童的行为问题。

发泄性游戏治疗包括主动型治疗和被动型治疗两种类型。提出主动型治疗的学者认为:游戏本身就是一种治疗媒介,在判断儿童情绪困扰的原因所在后,治疗师可以主动设计游戏方案,引导儿童重新经历产生情绪问题的事件,以主动的姿态宣泄压抑的能量,所以,这种宣泄能量的游戏都有特定的处理对象。主张被动型治疗的学者则认为,以上做法的局限性在于从成人的角度去揣测儿童的想法。无法确定揣测的准确性,因此治疗师应该是被动的,没有必要设计特定的游戏,只需为儿童提供游戏场所和材料,让儿童在游戏中自由表达,自然地宣泄和抒绪。

3非指导性游戏治疗

CarlRogers扩展了关系治疗的一些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非指导性游戏治疗。VirginiaAxline则将非指导性游戏治疗运用于实践。他们相信,人有自我指导的能力,任何人都没有能力改变别人,人是由源自自己内心的力量所改变的。因此,他们并不重视如何安排游戏,而是强调治疗师的工作是和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为儿童提供一个无条件接纳、无条件包容的环境,让他们发挥内在的自主力量,然后自己作出改变。Axline认为对儿童进行游戏治疗时应坚持八个原则:(1)治疗师必须

和儿童建立友善的关系。(2)治疗师必须接受儿童真实的一面。(3)治疗师在和儿童相处时要具有宽容的态度,让儿童能够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感受。(4)治疗师要能敏锐地辨识出儿童表现出来的感受,并以能够让儿童领悟的方式把这些感受回馈给儿童。(5)治疗师必须尊重儿童,承认儿童拥有能够把握机会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6)治疗师不要企图用某种方法来指导儿童的行动或谈话,而应该是跟随儿童。(7)治疗师要知道治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治疗进度不能太着急。(8)治疗师应该作出一些必要的限制,这些限制的目的是要让儿童知道他在治疗中应该担负的责任。Axline提出的八个原则,除第八条原则外,都是从Rogers提出的治疗师必须具备的无条件正向尊重、同情心和真诚等三个态度衍生而来的。

4行为取向治疗

行为取向治疗是一种由行为主义理念发展而来的行为矫治方法。与以精神分析理念为基础的游戏治疗不同,提出行动取向治疗的学者认为,行为是由环境塑造的,行为后果对行为本身又有强化作用。关于行为取向治疗没有一个一致性的理论。有的只是在行为基本原理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种种技术,例如系统脱敏法、代金券制度、厌恶疗法以及适用于儿童心理治疗的角色游戏扮演技术等。角色游戏扮演是一种很方便的示范技术。治疗师和儿童一起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扮演特定的角色。治疗师扮演儿童或儿童在生活中遇到的人。这种方法常常用来帮助儿童学习与他人交往的技巧。

三、游戏疗法的实施技术

1游戏治疗室的建立

治疗室面积以25m2~30m2较为适宜。一般不超过40m2。若游戏室太小,儿童在活动时会受到束缚;若游戏室太大,儿童可能会产生恐惧与不安的心理。治疗室内应色彩柔和,不宜太刺激。治疗室设施一般包括一个用于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沙坑,包括沙子、铁锹、小翻车等;一些让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发泄攻击性和其他情绪的打击乐器,如鼓、铃等;一些锻炼儿童平衡能力的游戏器具,如滑梯、蹦蹦床等;适合各年龄段儿童的玩具以及用于儿童自我情感表现的绘画工具等。

2游戏治疗方式的设计

游戏治疗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治疗目的制定。例如,让儿童玩电动火车可以观察儿童的手指协调能力及创造能力;让儿童弹钢琴可以观察儿童的手指、大脑、身体配合的协调性;让儿童玩弹子游戏机可以观察儿童的注意力和操纵能力。每一次治疗中进行什么游戏,每项游戏进行多长时间.治疗师都要预先安排和设计妥当。游戏治疗要有一个严格的时间表,一般每周安排1~2次。刚开始时游戏时间可视情况略为缩短。随着游戏次数的增加,再逐渐延长时间,每次时间以1~1.5小时为宜。游戏时间一旦确定,就要固定下来,不能随便更改或取消。为了保证游戏能顺利进行。游戏治疗中应有一些必要的规则或限制,使儿童明确自己的责任。制定规则时要保证让儿童能有充足的时间充分表现自己,不能因催促或时间不够而使儿童产生焦虑,进而影响游戏的顺利开展。治疗师对儿童在游戏治疗过程中的一切行为、表现都要保密。治疗师应对游戏治疗的过程作连续记录,以观察儿童的发展变化及治疗效果,并以此作为评价的依据。

游戏治疗的成效主要与治疗师对儿童的态度有关,治疗师要无条件地尊重、理解儿童,对他们表现出极大的耐心,这是游戏治疗顺利进行的前提。让儿童进入游戏室,使他产生被许可的感觉。愿意表达他的全部感情及内心体验,这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3观察与记录

进入治疗室之前,治疗师要观察亲子分离的状态,记录儿童的不安程度。在游戏过程中。治疗师要观察儿童是否主动接触玩具。此外。治疗师还要观察游戏过程中儿童的游戏种类及次数、儿童的语言表述是否清楚以及儿童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不同语言表达。

记录的内容主要有十个方面:(1)儿童参加活动的兴趣、动机的强弱变化。(2)亲子分离状况。(3)游戏疗法构造。(4)儿童在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高低的变化。(5)儿童与治疗师的关系。(6)攻击性,即儿童破坏玩具的倾向性的高低。(7)治疗师对儿童活动是否有限制及儿童是否理解这些限制。(8)儿童的情感、情绪表现。(9)儿童的自我控制力和注意力。(10)儿童适当的语言表现。

四、游戏疗法在儿童心理咨询中的作用

1游戏为儿童问题行为的早期诊断提供线索

心理治疗师和来访者主要是以语言交流来展开咨询的。然而,受儿童言语发展水平的限制。咨询师通常无法通过儿童的语言去理解儿童的行为及其对应的内在心理状态。但是通过游戏疗法.治疗师能够根据游戏场景去洞察儿童的潜意识。还可以了解儿童的能力、兴趣和特长,比如通过魔方游戏可以了解到儿童精细动作的能力和对事物反应的灵敏度,拼图游戏则能反映儿童的空间知觉能力和记忆能力等。另外,儿童的游戏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反映其情绪状态,治疗师发现有些情绪失调儿童的游戏模式往往比较刻板、混乱,在游戏中常常出现偏差。

2游戏治疗促进了儿童情绪的发展

游戏治疗可以缓解儿童的紧张情绪。儿童常常在游戏中表达自己的愉快情绪,将生活中的快乐感受表现出来,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儿童也可以在游戏中把不快的情绪发泄和诉说出来。游戏培养了儿童表达情绪的能力,促进了其情感的发展。在游戏治疗过程中,儿童在每一个游戏中获得的小小的成功都能令他们感到满足和欣喜,这对缓解儿童的紧张心理,改善恐惧、忧虑、害羞、冷漠、退缩、攻击等不良情绪和行为是十分有利的。

3游戏治疗促进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篇5

放松治疗的概念

人体疾病的致病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心理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却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而更加突出。每个社会成员,都不可避免地要接受紧张的刺激(应激),因此应激引起的心理障碍以及进而引起的疾病发生率日益上升。各种紧张刺激作用于人体,就会引起情绪的变化,并伴之一定的生理反应,如注意力不集中、乏力、食欲减退、烦躁、恐惧、心慌、胸闷、失眠等等。开始这些心理、生理反应是非条件性的,如果这种刺激反复地进行,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例如人生气后可发生口腔溃疡,溃疡是一种感染性疾病,这说明人的情绪变化可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又如激动时人的血压可能升高,冠心病患者可发生心肌梗塞,也有人可发生脑出血等等。

为了有效地防止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疾病,人们应该增强对自己的认知、情绪和生理反应的控制能力,同时亦不排除种种心理治疗。放松疗法就是一种消除紧张心理状态,缓解心理压力,增强人体应激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所谓放松疗法其本质是一种放松方法学习训练的过程,是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在背景音乐氛围中,在导语引导下按一定的要求完成特定的动作及心理体验程序,通过反复的练习,使人们能够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障碍,调整那些因紧张刺激而紊乱了的机体功能。

放松疗法的治疗程序

为了进行放松疗法保健及治疗,在应用前应该创造必要的人力和物质条件,包括家人条件、必要的设备条件、环境及治疗者的条件等等。

设备及环境要求为了进行放松疗法保健及治疗,首先应该具有相应的放松疗法磁带、放音设备及药物,选择的针对性越强,项目越全面(因心理障碍往往是多种障碍共同存在于一体),效果也就越好。现在已经应用临床的磁带有:放松疗法综合部、学生部、成年部、老年部和心身病的各针对疾病部分,并配有相应的辅助药物。应针对自己的不同需要选择应用,但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还是综合部。

进行放松疗法治疗要有一个比较安静的治疗环境。治疗应在一个单独与周围隔离的房间中进行,以免受外界干扰,室内应有一个适中而舒适的温度,室内光线应该偏暗,治疗时最好全过程只有被治疗者一个人在房间内,若没有这种条件也应尽量保持安静,减少说话与活动等干扰,如被治疗者能戴耳机进行隔音治疗,其疗效更佳。

病人的心理准备由于放松疗法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因此在治疗前应该使被治疗者有必要的心理准备,被治疗者应详细了解治疗的特点和要求。

1被治疗者应了解疾病与应激,疾病与自我认识、情绪、个性心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认识到进行治疗的必要性,从而主动积极地进行治疗。

2被治疗者应明确什么是放松治疗,并充分认识其优越性和安全性,使其对这种方法产生信任,寄予希望。

3被治疗者应该明确放松疗法治疗主要是一种学习过程,磁带和药物只是一种帮助学习的工具。学习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积极参与及坚持治疗,并正确使用这些工具,以利于塑造一个新的个性及行为模式。

4被治疗者应认识到治疗必须持之以恒,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需要8周左右),半途而废是没有效果的。且8周后仍需不断强化治疗以巩固新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治疗前被治疗者应该排除各方面的干扰和影响,在进餐30分钟后才能进行治疗,治疗前不应饮酒、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以免因神经兴奋导致自我感觉不稳定。担心怕忘的事可以记在一张纸条上以减少治疗时杂念的干扰。

治疗方法

1:在治疗前,首先应解脱一切束缚躯体的物品,如衣领、腰带、胸罩、手套和鞋等。力求舒适,取卧位,手臂平放于身体两侧,枕头高度要根据个人习惯来定;若取半卧位,则头部一定要有所依托,以便放松;若取坐位,要注意椅子要足够宽大,以免臂部不能放松,两手平放于大腿上,两足平放落地,若在治疗中感到身体有明显紧张感或不适感应进行调整后再进行治疗,以保证放松舒适。

2治疗步骤:第一步强化治疗阶段。一般这一阶段需要10~20天,每天独自重复2~3次,这样做不仅是治疗的要求,而且巩固疗效,同时也是为下一步治疗奠定基础。在治疗过程中应采用被动集中注意的态度,要将注意力完全开放,头脑一片空白,没有思维活动,这种放松时的心理状态类似于睡前的心理状态,是非随意的、漂浮的、自由流动的。刚开始治疗的人此时脑海中常常要出现并非意识要去思索的许多问题,干扰了按导语进行的治疗,这种不断闯入的非治疗要求的思维活动称之为干扰思维。干扰思维的出现是必然的,不必焦虑,也不必强制自己试图去控制它,此时的注意力应尽量集中到去体会导语所要求的感觉中去,并且随着治疗的深入,这种干扰会逐渐减少。在治疗过程中要采用被动集中注意的态度,用心去体验导语所暗示的身体感觉及内心感受,逐渐达到全身放松的目的。经过强化治疗,被治疗者会体会到心情宁静、平稳、舒畅的感觉,但亦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复。完成第一阶段治疗后,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治疗的目的在于使被治疗者在脱离导语、磁带,脱离特定的治疗环境条件下也能得到放松。

随着放松技能的提高,被放松者不仅能在安静的环境下放松,而且要在任何环境中,任何条件下只要意念一导语,在3~5分钟内就能形成导语新暗示的感觉,将这种治疗感觉带到自己整个生活的环境中去体验、应用,达到随意放松的目的。

通过反复地、有意识地治疗,形成一种操作性条件反射,即形成一种固定的、随意的习惯行为。当达到这种境地之后,放松就成了生活中习惯了的反应模式,从而改变了自我原有的急躁、情绪不稳定、心烦、易怒、敏感、多疑等原有的习惯反应,能更好地与环境相适应。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强身、保健、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及抗衰老的目的。

家庭治疗是本疗法的主要手段,也就是说家庭自我治疗的效果是成败的关键,为了做好家庭自我治疗,就需要各方面的配合。首先,

要做好家庭所有成员的工作,使家庭每个人都认识到这种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主动关心、督促被治疗者坚持完成治疗,并努力为其创造治疗环境;其次,是被治疗者应该主动地进行配合治疗,必须在思想上认识到放松疗法的重要性。认识到放松疗法治疗是重新塑造完整自我行为模式的手段,是身体健康和充沛精力的保证,是生活质量提高的保证。从而克服时间太紧、太忙、没条件、家人不支持、别人不理解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做到长期坚持,持之以恒,这样就可以塑造一个全新的、健康的自我。虽然放松疗法和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但无数事实证明,放松疗法确实可以从心理、生理、生化、免疫、神经、体液等方面对人体产生有益的变化,因而对改善心身健康具有明显的效果。

放松疗法治疗原理

放松疗法治疗原理是通过背景音乐造成治疗氛围。在导语诱导和被治疗者的主动参与下,对人体的神经、体液、免疫、内分泌等生理生化功能进行主动调节,使其达到最佳状态。当前放松疗法已经成功地应用于临床,除了传统的心理治疗对象(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造成的紧张状态、人际关系障碍造成的焦虑症状、书写痉挛、失眠症、紧张性头痛以及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和障碍等)之外,也正在应用于某些心身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高黏血症、支气管哮喘、脑动脉硬化、过敏性疾病、溃疡病等疾病)的治疗中。

此方法可以通过听觉及自我感受力最终通过自己的高级中枢来有意识地科学地调节自我的心理生理功能,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放松疗法磁带由于利用音乐造成的治疗氛围,特别是综合中医经络理论、气功理论、日本的坐禅理论、印度的瑜伽术以及近代德国的自身训练和美国的渐进性放松训练法,并结合我国人民的心理、文化特点、文化背景使放松治疗更加科学,更容易被中国人接受,从而提高了放松的效果,如在家自己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而没有放松疗法的引导,则难于使其意念从周围环境转向体内,难以使身体的各部位科学地、有节奏地、依次地得到放松,同时可造成人对放松本身的焦虑,而导致新的心理障碍。放松疗法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得心理治疗这门高难度的技术走出医院,被广大患者自己掌握,并为预防保健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放松疗法治疗与药物疗法

在此我们还要提一下放松疗法和药物疗法对机体影响的区别。药物疗法是外来化学干预因素,它是通过强迫手段来强行改变人体的生理及病理过程的,不管干预程度及后果。而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机体可以产生包括毒性、耐药性等的各种副作用。而放松疗法不是一种外来干预,绝对不会有副作用,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只能增加机体对自我感受能力的优势选择性。因而更能提高人体对生理活动的控制能力,这也是后者的一个突出的优点。当然,在这里并不是说放松疗法可以用来代替药物疗法,也不是说该疗法可以包治百病,只能是说放松治疗技术大大丰富了治疗学的内容。

放松疗法治疗的适用范围

由于放松疗法可以给人体心理、生理、生化、神经、免疫、体液等各方面带来有益的变化。因此它在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及临床医学中都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

放松疗法治疗技术在预防医学中可以作为修身养心、防病健身的好办法,而且老幼皆宜。在我国,传统的观念认为,保健只是老年人的事,实际上若从幼儿园便开始设立中国放松疗法训练,使他们从小就加强应付现代生活中各种复杂紧张刺激的自我控制能力,那么必然会减少应激的发生,从而可以减少许多与应激有关的疾病的发生。研究表明,在学校中用放松疗法训练学生,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在降低其考试焦虑、提高学习成绩方面,对不同文化水平的学生都有显著的效果。此外对演员、运动员、海员、飞行员、战士、管理人员、供销人员等各类专业人员进行放松疗法治疗,可以稳定其情绪,加强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及应变能力。这样不但可以预防其职业病的发生,还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达到最佳状态。因此,有人认为放松疗法治疗技术用于预防工作可能是今后最有希望、最有潜力的社会及医学操作方法。

放松疗法是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故其对各种心理障碍有特殊的疗效。对焦虑症、恐怖症、失眠症、神经官能症等的治疗以及不良习惯的纠正有满意的效果。

放松疗法是对抗应激的有效方法,它在医学上应用范围之广是其它任何一种治疗方法所无法比拟的。如对内科的紧张性头痛、哮喘、消化道疾病、雷诺氏病、甲亢、植物神经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口腔溃疡、月经前紧张综合症、痛经、更年期综合症、过敏性疾病、儿童多动症等,以及对外心身病和麻醉心身病等都有独特的效果。这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药物或其它心理治疗方法配合使用。如果配合得当,可以减少药物用量,既可省钱,缩短疗程,增加疗效,又可免除药物用量的副作用。实践证明,许多难于用药物治疗奏效的疾病,采用放松疗法治疗技术却取得了独特的疗效。

放松疗法治疗技术在康复医学也有广泛的用途,它不仅可以克服由伤残带来的负性情绪和精神创伤,而且能通过治疗使痉挛和紧张的肌肉逐渐放松。如果在放松疗法治疗的同时加用生物反馈治疗,可加强患者对伤残部位生理信息的感知和控制,鼓励患者增加康复的信心,使他们从绝望中解脱出来,达到心理、生理和病理的新的平衡,从而起到使用任何疗法都不能取代的临床效果。

由此可见,放松疗法治疗技术是一种对人体健康有好处的医疗方法,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广泛的应用。

当然,这种方法不是万能的,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有一定的禁忌范围。因为这种方法属于心理治疗,因此不适用于下列情况:严重智力缺陷者、5岁以下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病因不明不能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者、不愿接受放松疗法治疗者。

对于适应症,通过放松疗法治疗,其治疗效果大致有如下4种情况。

1通过治疗,原有的症状得到改善,放松有效果,自我感觉良好,症状将逐渐减轻以至消失。这种情况占治疗者的大多数,一般可以不再加用其它方法治疗。

2通过治疗,症状有所减轻,但未达到放松者,这主要是安慰剂的作用,通过进一步的治疗,这些人可以逐步得到放松,症状可以逐渐改善。

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篇6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的临床常见类型,其发病率仅比神经根型的发病率稍低,约为20%~25%。临床上对于CSA的治疗主要以非手术治疗方法为主,其中推拿手法有着较高的疗效。心理治疗是改善病人的情绪,提高对疾病的认识,矫正病人病理心理和异常行为,从而减轻病痛的一种疗法。所以对于CSA产生的各种精神心理症状应对症配合相应的精神心理治疗,以提高相应的临床疗效。所以我们在临床上开展以推拿手法配合心理疗法的综合疗法治疗准动脉型颈椎病的观察。从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等方面探讨其效果,用以丰富临床治疗方法,并提供一种针对CSA的科学的提高临床疗效的临床综合治疗方法。

1、一股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选自2005年2月至2006年12月湖北中医学院附属门诊部推拿科患者,共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20例,其中男7例,女13例;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2.05岁;病程5~97月,平均46.8月。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推拿手法加心理治疗组(治疗组)10例和推拿手法组(对照组)10例。

2、治疗方法

2.1推拿手法

2.1.1基本操作: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者背后,用拇指指腹与中指指腹点按、按揉风池穴,使用滚法、拿法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两侧和沿风府穴至大椎穴一线操作,放松颈肩部软组织。继用揉法松解肩背部的肌肉。用一手扶持病人前额,另一只手用弹拨法、按揉法沿斜方肌、肩胛提肌、斜角肌的起止点、肌腹进行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使用拿法、滚法、按揉法等手法交替操作。术者站于患者侧方或后方,一手置于下颌处,另一手置于后枕部,将头部徐徐向上提起,进行拔伸操作。在拔伸操作后,术者一手托枕部,一手托下颌,经颈部旋转至一定角度后,向上拔伸,双手同时交叉用力,此时可听到咔嚓声,为错位的小关节复位。运用巧力寸劲操作,注意双手操作应协调,以缓解症状为主,切不可追求关节弹响声。拔伸法、旋转复位法操作完成后,继用滚法,拿法、拿揉法放松枕下小肌群、颈项部及肩部肌肉。

2.1.2对症施治:头晕者,加关元、三阴交、太溪、气海、血海、膻中、丰隆;偏头痛者加百会、印堂、头维、太阳、角孙、率谷等穴;记忆力减退、失眠者加天柱、大椎、涌泉、三阴交等;神经衰弱、焦虑、抑郁者加头维、角孙、天宗、膻中、肝俞、期门等。使用一指禅偏峰推法、点、按、按揉等手法。

上述手法操作完毕,再在头部进行扫散、叩击等手法。最后,拿揉肩井穴,拍击肩背部,进行收功,以利于舒筋活血,加速康复。

2.2心理疗法

2.2.1疏导疗法: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基础,对病人的病态心理状态进行疏导开通,增强病人对疾病做斗争的信念和勇气,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并培养病人对心理应激的应对能力,认识疾病发生和发展规律,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促进心身健康的目的。

2.2.2放松疗法:是通过训练有意识地可能控制自身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静默法、松弛反应、自发训练、渐进式放松的步骤,使患者达到增进记忆,增加敏捷度,提高智力及稳定情绪的目的。

2.2.3暗示疗法:指利用语言及非语言手段,引导病人顺从、被动地接受医生的意见,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3、疗效标准

参照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001.9――186)治愈:原有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症状减轻,颈肩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善。

4、结果

4.1两组总临床疗效结果见表1。

4.2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治疗结果的评价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对其满意度进行评价见表2。

5、讨论

CSA主要属中医“眩晕”的范畴。CSA多见于中老年人,病程缓慢而长,外感风寒,颈部外伤或长期劳损是其外因,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筋骨失养是其内因。CSA是由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推拿治疗与心理治疗分属于不同的医学体系。前者为中国传统医学中应用最早的外治医术之一;后者则是现代医学伴随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产生的一种新兴治疗方法。因此,二者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中医认为推拿和针灸的总的治则,不外乎治形调神。推拿主要治形,而心理治疗就是典型的调神疗法。

推拿治疗时的医患关系是直接接触型(指医者之手与患者皮肤在一定限度上的接触),推拿治疗本身能够发挥出心理治疗作用,如静态安神作用、躯体放松作用、行为矫正作用、暗示作用。推拿与心理治疗虽属不同的方法,但分析其作用基础显示出二者之间具有一定联系,因此在临床上可以相兼为用,在应用时可以产生更好的临床疗效。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