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部如何护理(6篇)
时间:2024-11-02
时间:2024-11-02
【关键词】新生儿;脐肉芽肿;20%高锰酸钾溶液;10%硝酸银溶液
新生儿脐肉芽肿主要是由于断脐后创面受异物刺激或感染在局部形成的肉芽组织增生,在新生儿期较常见。生后10~15d发生率较高,因其经久不愈,给患儿造成痛苦,给家长护理带来不便。治疗新生儿脐肉芽肿有多种方法,但部分存在烧伤的危险,部分操作复杂、费用较高。我科采用20%高锰酸钾溶液对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30例新生儿脐肉芽肿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新生儿脐肉芽肿61例,男36例,女25例;日龄10~28d;脐肉芽肿直径2~9mm。患儿均无任何合并症。61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试验组30例,2组新生儿日龄、性别比、脐肉芽肿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2组新生儿基本情况比较
组别男(例)女(例)日龄(d,±s)脐肉芽肿直径(mm,±s)对照组(n=31)22915.3±3.95.4±1.5试验组(n=30)201016.2±2.35.2±1.3
1.2方法2组患儿均取仰卧位,暴露脐部,检查脐部分泌物、肉芽肿大小、脐周皮肤红肿等情况。先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洗脐部,暴露肉芽组织,接着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脐部分泌物,直至无泡沫,再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洗,然后用2%碘酒消毒肉芽组织,再用75%乙醇脱碘两次至肉芽组织周围2cm。操作者洗净双手后,一手将脐部周围皮肤绷紧,充分暴露肉芽组织,对照组用棉签蘸有10%硝酸银溶液烧灼肉芽肿,较小的肉芽肿(直径<5mm),每次烧灼10~20s,1次/2d,直至痊愈,较大的肉芽肿(直径≥5mm),则用无菌止血钳钳夹肉芽组织使其脱落,然后用棉签蘸有10%硝酸银溶液烧灼,每次烧灼约30s,1次/2d,直至痊愈。试验组用无菌止血钳钳夹肉芽组织使其脱落,然后用棉签蘸有20%高锰酸钾溶液对其烧灼,较小的肉芽肿(直径<5mm),每次烧灼10~20s,1次/2d,直至痊愈,较大的肉芽肿(直径≥5mm),每次烧灼约30s,1次/2d,直至痊愈。由于肉芽组织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钳夹后易出血,可用干棉球压迫止血,必要时可用少量的云南白药敷局部,再用干棉球压迫,止血后继续治疗。每次治疗前用无菌纱布覆盖脐周皮肤,以防药液烧灼周围皮肤增加感染。
1.3评价方法观察2组脐肉芽肿治愈(脐肉芽肿萎缩、脱落、干燥、脐周无红肿)时间。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治愈新生儿脐肉芽肿时间比较,对照组(5.7±1.3)d治愈,试验组(6.2±1.2)d治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新生儿断脐后,在正常情况下7~14d开始脱落。但是,部分新生儿由于脐部凹陷,脐带未及时脱落血痂形成,细菌在脐部繁殖引起慢性炎症,炎症刺激形成肉芽肿,部分由于尿液、爽身粉的刺激形成肉芽肿。治疗新生儿脐肉芽肿有很多方法,如电灼[1]、激光[2],但操作复杂,费用较高。双线结扎治疗[3,4],但对基底部较大的肉芽肿不易治疗。传统用10%硝酸银溶液烧灼治疗新生儿脐肉芽肿的方法疗效肯定,但有用10%硝酸银溶液治疗新生儿肉芽肿引起脐周正常组织烧伤的报道[5,6]。用20%高锰酸钾溶液治疗新生儿脐肉芽肿与用10%硝酸银溶液烧灼治疗新生儿脐肉芽肿效果相同,且未出现其他并发症,说明20%高锰酸钾溶液治疗新生儿脐肉芽肿疗效可靠、安全。高锰酸钾为强氧化剂,遇细菌即释放出氧,将细菌的活性基因氧化,干扰细菌酶系统功能,从而起到杀菌作用。高锰酸钾在释出氧后还原生成二氧化锰,可与皮肤黏膜蛋白质结合成蛋白盐类复合物,覆盖在创面上起收敛作用,故有杀菌、消毒、干燥、收敛的作用[7]。临床上常用20%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新生儿脐带断端,以起到消毒、干燥、收敛作用。脐肉芽肿是新生儿期脐部慢性炎症,用20%高锰酸钾溶液治疗新生儿脐肉芽肿就是用了其具有杀菌、消毒、干燥的作用而起到治疗的效果。
20%高锰酸钾溶液也有腐蚀作用,在操作时治疗盘内备用维生素c注射液,如不慎把高锰酸钾溶液接触到新生儿正常组织上,涂擦维生素c注射液。维生素c水溶液的ph值为5.4,其分子中含有双稀酸莞可供应氢离子,具有极显著的还原的作用,能将高锰酸钾还原成不具有氧化性物质,从而起到保护作用[8]。我科自应用高锰酸钾溶液治疗新生儿脐肉芽肿以来,未发生新生儿烧伤。
【参考文献】
1孔慧君,孔文汇,马林青,等.电离子烧灼治疗脐部肉芽肿32例疗效分析.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3,6:245.
2冉亮,李栋梁,谭强,等.nd:yag激光治疗新生儿脐茸和脐肉芽肿的体会.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4,13:5.
3lotang,klinb,efratiy.doubleligature:atreatmentforpedunculatedumbilicalgranulomasinchildren.amfamphysician,2002,65:2067.
4wooltortone.noninvasivetreatmentsforumbilicalgranulomas.amfamphysician,2003,67:698.
5chamberlainjm,gormanrl,younggm.silvernitrateburnsfollowingtreatmentforumbilicalgranuloma.pediatremergcare,1992,8:29.
6majjigavs,kumaresanp,glassej.silvernitrateburnsfollowingumbilicalgranulomatreatment.archdischild,2005,90:674.
肚脐是连接宝宝和母亲的重要桥梁。在胎儿期,脐带和胎盘作为传输途径,将母亲身上的氧气和含有养分的血液传送给胎儿,再把代谢废物经过母体排出,这称为胎儿循环。当新生儿出生时,伴随着一声啼哭,医生剪开连着母亲和胎儿的脐带,新生儿开始通过自己的呼吸和进食获取养分。一般而言,3~7天后,等脐带残端所结的痂掉了,就会留下痕迹,这痕迹就是肚脐。
对于娇嫩的新生儿来说,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门户。若脐部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局部感染和出血。细菌繁殖会造成脐部化脓,严重者可导致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甚至可能危及新生儿的生命。
宝宝出院时,医生一般都会用护脐贴护住脐部。一来可以避免碰触,二来也可以隔绝外界细菌,并且护脐贴是防水的,即使是洗澡,护脐贴也能牢牢保护好宝宝的肚脐。在洗澡前,家长应先用护脐贴贴住脐带残端,避免湿水。洗完澡后,要慢慢撕开护脐贴,注意先湿润,采用零角度法撕开胶布,避免皮肤损伤。消毒前,先注意观察脐部是否正常,有无渗液、渗血等,然后开始消毒。
通常来说,3~7天后脐带残端掉落是正常现象,但也有宝宝需要更长时间,甚至有的到满月才掉落。脐带残端掉落时间因人而异,只要脐部没有出现红肿异常,那么即使时间稍长,也属正常现象。
但要注意的是,与脐带残端接触的衣物、尿布等都必须保持洁净、干燥,发现潮湿要及时更换。要特别注意避免大小便污染。脐带残端脱落后没有完全干枯前,仍需要每天消毒。如果宝宝出现脐周皮肤红肿,脐部有渗出物,严重时可表现为精神弱、吃奶差甚至发烧等全身症状,这可能是提示宝宝患了脐炎,要及时就医。
[关键词]复方炉锌硼散;制备;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75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3)06(c)-0113-03
如果脐部处理不当,极易发生局部感染,是导致新生儿败血症的重要原因之一[1],所以新生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门户[2]。针对这一问题,自制的复方炉锌硼散,能迅速吸收脐带中的水分,使脐带尽快脱水、干燥、收缩、最后脐带脱落,具有消炎止痛,收敛止痒、促进伤口愈合的功效。为了更好地控制该制剂质量,保证疗效,笔者认为炉甘石虽然是主要成分,但定性专属性不强,而选了量少,但活性较强的黄连和冰片两种药物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本制剂为有效经验方,疗效确切,质量稳定,广受患者好评。现对其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现报道如下:
1复方炉锌硼散的制备工艺
1.1仪器与试剂
压力灭菌锅、研钵、电子分析天平、网筛、炉甘石(上海京华化工厂有限公司,批号:20110526);氧化锌(汕头市西陇化工厂有限公司,批号:100424);水杨酸(汕头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10615);硼酸(台山市新宁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110272);黄连(产地四川,批号:110519);冰片(产地湖南,批号:1107005)。
1.2方法
1.2.1处方组成
炉甘石100g、氧化锌100g、硼酸100g、黄连10g、水杨酸1g、冰片3g。
1.2.2制备方法
取黄连碎成细粉,过120目筛,取炉甘石、氧化锌和硼酸粉分别过7号筛(120目),水杨酸粉和冰片也分别通过7号筛(120目)备用。将炉甘石、氧化锌和硼酸粉混合均匀,再用等量递加法与黄连、水杨酸和冰片混匀,高温灭菌,分装。
2复方炉锌硼散的质量标准
2.1仪器与试剂
METTLERTOLEDOAB204电子分析天平(万分之一);METTLERTOLEDOXS205电子分析天平(十万分之一);UP250H超声波清洗器(南京熊猫技术装备有限公司);UV-1型三用紫外分析仪(上海顾村电光仪器厂);甲醇分析纯(广州化学试剂厂);水为超纯水;冰片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743-200905);盐酸小檗碱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713-200910);复方炉锌硼散(批号:20110106、20110704、20110808,由本院提供)。
2.2鉴别方法
2.2.1冰片的鉴别
2.2.1.1供试品溶液制备取本品0.5g,加乙醚10mL,超声处理15min,滤过,药渣备用,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2mL使其溶解,即得供试品溶液。
2.2.1.2阴性对照液制备按处方组成,取缺冰片的其他处方成分,按照本品制备工艺和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成阴性对照液。
2.2.1.3对照品溶液制备另取冰片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即得对照品溶液。
2.2.1.4薄层色谱法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6∶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日光下检视。
2.2.1.5结果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且阴性对照液无干扰。见图1。
2.2.2黄连的鉴别
2.2.2.1供试品溶液制备取本品3g,加甲醇5mL,超声处理15min,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2.2.2阴性对照液制备按处方组成,取缺黄连的其他处方成分,按照本品制备工艺和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成,即得阴性对照液。
2.2.2.3对照品溶液制备另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溶液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即得对照品溶液。
2.2.2.4薄层色谱法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异丙醇-甲醇-浓氨(12∶6∶3∶3∶1)为展开剂,放入层析缸的一侧槽内,另槽加入等体积的浓氨试液,预平衡数分钟,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2.2.2.5结果供试液色谱中与对照液色谱在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且阴性对照液无干扰。见图2。
2.3检查
本品为淡粉红色,气清香。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ⅠB规定,测得结果如下,见表1。
2.4稳定性实验
取复方炉锌硼散3批(批号:20110106、20110704、20110808)在5℃、25℃,相对湿度(75±5)%条件下,分别在当月、1、2、3、6个月各观察1次。外观、均匀度、颜色等无明显变化。
2.5皮肤刺激性试验
2.5.1动物试验
2.5.1.1方法取体重2.0~2.5kg健康家兔5只,剃其背部毛6~7cm2,用水擦洗干后,分别将复方炉锌硼散(观察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涂于家兔剃毛部位,观察并记录两组12、24、48h的皮肤反应变化。
2.5.1.2结果涂药部位(观察组)均无红肿、红斑、湿疹等现象,用药组和对照组两处皮肤无差异变化。
2.5.2健康试验
2.5.2.1方法自愿受试者10人。用消毒棉签蘸取复方炉锌硼散(观察组),擦于左前臂,生理盐水(对照组)擦于右前臂,观察并记录两组在12、24、48h皮肤反应变化。
2.5.2.2结果涂药部位(观察组)均无红斑、皮疹、水肿等现象,用药组和对照组两处皮肤无差异变化。
3临床应用
3.1一般资料
参照新生儿脐炎诊断标准:①新生儿脐部残端有渗液或脓性分泌物,有臭味,脱落后伤口迁延不愈。②脐部及脐周皮肤红肿、发硬、深及皮下。有其中一项即可诊断为新生儿脐炎[3]。选取2011年2月~2011年8月在广东省韶关市红十字会医院治疗的新生儿脐炎患者60例,男女各30例,随机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出生年龄为3~28d,体重为4.2~9.2kg,两组资料在年龄、性别、体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家长不配合接受复方炉锌硼散治疗的患者,或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
3.2治疗方法
3.2.1对照组
常规外用3%的双氧水冲洗后涂0.5%的碘伏消毒,脐部外涂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氧化锌软膏,每日2次。
3.2.2观察组
常规外用3%的双氧水冲洗后涂0.5%的碘伏消毒,脐部外敷复方炉锌硼散,每日1次。
3.3疗效判定
治愈:症状和皮损全部消失,即脐部红肿消失,无渗出液,表面干燥,结痂;显效: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50%,即脐部红肿减轻,渗出物基本消失;好转:症状减轻,30%≤皮损消退
3.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5结果
复方炉锌硼散(观察组)治疗新生儿脐炎总有效率96.67%;氧化锌软膏(对照组)治疗新生儿脐炎总有效率7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71,P<0.05)。见表2。
4讨论
采用薄层鉴别复方炉锌硼散中黄连、冰片两成分,色谱斑点清晰,附近无杂质斑点干扰,专属性强,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黄连薄层鉴别时尽量在低温低湿度的条件下操作,控制在温度25℃左右,相对湿度为47%以下为好。浓氨试液应保证质量,否则因氨蒸气不够而降低分离度。
作为复方中药制剂的鉴别,应根据其特点,寻找简便快速并具有较强专属性的方法,才能起到有效控制质量的目的。该制剂中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4];冰片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功效[5]。故在原质量标准基础上,增加对处方中黄连、冰片的薄层色谱鉴别,可提高制剂的质量标准,以利于更好地控制质量,保证疗效。
脐部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引起脐带感染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剪脐时操作不当和消毒不严格造成,使来自新生儿周围的环境,包括空气、日用品、医护人员及产妇等感染因素有机可乘[6],如不及时处理,可能酿成严重后果,有文献指出,若脐带处理不当易引起脐部感染和出血,严重可导致败血症并继发腹膜炎[7]。因此新生儿脐部护理是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重点[8],降低脐部感染率是提高儿科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减轻患者家属经济负担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中,复方炉锌硼散(观察组)对新生儿脐炎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氧化锌软膏(对照组)对新生儿脐炎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于脐部感染不很严重的新生儿疗效尤佳,值得临床推广。
脐部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新生儿脐部残端有渗液或脓性分泌物,有臭味,脱落后伤口迁延不愈,脐部和脐周皮肤红肿、发硬、深及皮下[9]。制剂中炉甘石外用可抑制局部葡萄球菌生长,具有祛湿止痒的功效,可吸附脐窝内脓性分泌物,使局部干燥,不利于致病微生物的繁殖作用[10];硼酸具有消毒防护的作用,对多种细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黄连具有抗菌消炎、清热燥湿的功效,氧化锌具有收敛和中和皮肤酸性分泌物的作用[11];冰片具有消肿、止痛、止痒作用[12]。各成分相互协同作用,可以增强治疗效果。
自制复方炉锌硼散因冰片具有的挥发性[5],所以该制剂要提升质量,可对冰片进行含量测定,这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根据其处方中各药物的作用,也在临床中用于新生儿臀红、湿疹、急性皮炎等患者,其疗效观察也有待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素群,周红英,王静.黄连、艾叶、炉甘石对新生儿脐部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9):2600-2601.
[2]黄德珉,陈俭红.新生儿疾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54-355.
[3]韩莉芳,曹丽华,王迎春.莫匹罗星软膏在防治新生儿脐带感染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2):122-123.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85-286.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36-137.
[6]李阳,黄群,何红燕.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及护理进展[J].护理学报,2008,15(7):18-21.
[7]张翠琼,王冬梅,孙伟,等.新生儿脐带残留二次剪脐最佳时机探讨[J].护理学报,2009,16(6):54-56.
[8]张学梅.二次断脐在新生儿脐带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2):112.
[9]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85.
[10]姜荣燕,李敦臣.复方炉甘石外用散治疗新生儿脐炎60例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9):1073-1074.
[11]范悦,范文信,王辉.复方炉甘石粉的制备及临床应用[J].海峡药学,2001,15(2):21.
【关键词】脐带绕颈;剖宫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脐血流S/D值
【中图分类号】R3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343-02
脐带围绕于胎儿颈部、四肢或躯干者称为脐带缠绕,约90%为脐带绕颈,以绕颈1周者居多,脐带绕颈可致相对性脐带过短,也会发生脐带过短的影响,导致胎儿或新生儿死亡。脐带绕颈是引起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脐带绕颈在产程中如何处理及选择何种分娩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为探讨脐带绕颈、脐血流S/D值异常对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08例脐带绕颈者进行分析,并与对照组比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12月我院分娩总数为1800例,其中脐带绕颈者360例,无妊娠合并症、妊娠并发症及骨盆异常者108例,发生率为20%。脐带绕颈孕妇年龄为18岁~42岁,其中初产妇为84例,占78.1%。
1.2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08例脐带绕颈的绕颈周数、脐血流S/D值对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影响进行分析。胎儿宫内窘迫的判断标准:胎心率低于120bpm或高于160bpm伴羊水Ⅱ~Ⅲ度污染;胎儿电子监护CST可出现多发晚期减速、重度变异减速;胎心率小于100bpm,基线变异小于5bpm,伴频繁晚期减速。新生儿窒息的评分标准采用Apgar评分: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脐动脉S/D值,以正常妊娠脐带血流S/D值为标准,正常胎儿脐动脉值与孕周有关,孕38周~42周时胎儿脐动脉S/D值3.1~3.21为正常,否则为异常[1]。
1.3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脐带绕颈中脐血流S/D值异常对分娩结局的影响见表1。
表1108例S/D值异常者阴道分娩与剖宫产术的比较由表1可见,脐带绕颈中脐血流S/D值异常者,剖宫产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率,2组比较(X2=7.74,P
2.2脐带绕颈周数对围生儿及剖宫产的影响见表2。
3讨论
3.1脐带绕颈的原因及诊断脐带绕颈的发生率13.7%~20%[2],本研究结果为20%,与文献报道相同。近年来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原因不明。脐带绕颈的发生与脐带过长、胎动频繁、羊水过多、胎儿小活动空间过大、经产妇腹壁松弛、胎头迟迟不衔接有关。若孕期有胎位异常史,妊娠已接近或达到预产期,胎头仍高浮,不能人盆,下推胎头时,有胎心变化。应行B型超声及胎儿电子监护检查,B型超声图像可见脐带缠绕处的皮肤有明显的压迹,脐带缠绕1周者为U形压迫,2周者为w形压迫,3周以上者为锯齿形压迫,彩色超声多普勒可在胎儿颈部发现脐带血流信号[3]。胎儿电子监护显示:脐带受压可出现频繁的变异减速,胎心率下降幅度>70bpm,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但迅速恢复。
3.2脐带绕颈对围生儿的影响脐带是母体及胎儿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和代谢产物排出的重要通道。随着妊娠进展,胎盘逐渐成熟,绒毛血管增多,胎盘血管床阻力下降,血流量增加,脐动脉血流舒张末期的流速也逐渐增加,S/D值则随孕周增加而下降[4]。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脐血流S/D值动态变化,可早期发现脐血流阻力的异常,脐带绕颈增加脐血流阻力,S/D值则升高。本组脐带绕颈108例中S/D值异常者出现胎儿宫内窘迫几率明显升高,其剖宫产率也明显增加。胎儿电子监护能早期发现胎心率与宫缩或胎动的关系,当CST或OCT出现变异减速,尤其是中、重度变异减速,提示可能存在脐带绕颈受压,为产程中及时处理提供了依据。本研究显示脐带绕颈2周以上者,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增加,剖宫产率明显升高。由于产程中严密观察,及时处理异常产程,故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3.3脐带绕颈的处理临产前可疑脐带绕颈者,应在分娩过程中加强监护,若能确诊脐带绕颈周数多,缠绕紧者,应尽早行剖宫产术。产程中胎心监护出现异常,经吸氧、改变不
能缓解,出现急性胎儿宫内窘迫,应结合宫口扩张情况决定分娩方式。宫口开全,骨盆各径线正常者,胎头双顶径已过坐骨棘平面以下,应尽快经阴道助产,否则应行剖宫产术。胎头娩出时,若脐带绕颈牵拉过紧,应立即用2把血管钳钳夹剪断脐带,以便迅速娩出胎儿。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脐带绕颈不是绝对剖宫产指征,但脐带绕颈可致相对脐带过短,使胎头浮动不衔接,胎头旋转受限,易发生宫缩乏力,而致产程延长,同时,随着产程的进展,胎先露下降,脐带受牵拉或受压使血流受阻时,缺氧可导致胎心异常胎儿宫内窘迫,甚至胎死宫内,给围生儿带来不良影响,故应加强产前诊断及产时监护。彩色多普勒超声测脐带绕颈及其周数,并测量脐动脉血流S/D值的变化,结合胎心监护,动态观察产程,脐带绕颈1周者,可鼓励孕妇经阴道分娩,一旦出现胎儿宫内窘迫,及时处理,必要时需及时剖宫产。脐带绕颈2~3周以上者,建议孕妇剖宫产分娩。这不仅能提高围生儿保健质量,同时,对降低目前不断升高的剖宫产率也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45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3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1O月一2o10年10月,我院出生新生儿290例,其中男婴154例,女婴136例,新生儿出生后住院天数为3d~7d,平均为4.
1.2方法
个别指导,集体讲解,发放书面材料。
2指导内容
2.1新生儿要注意保暖。新生儿的衣服应以棉质、柔软、轻便、保暖为宜;经常摸摸新生儿的小脚,要保持脚的温暖,但不能过热,因为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不成熟,要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调整新生儿的衣服。
2.2坚持纯母乳喂养4个月一6个月,因母乳营养丰富、经济实惠、方便、温度适宜,且能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如奶水不足,产妇可增加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汤类饮食,并增加新生儿的吸吮次数,促进乳汁的分泌。
2.3沐浴及脐部的处理。沐浴时,先将新生儿头部用温水湿润,再将新生儿专用的洗发液倒在手上搓一下,然后轻揉在新生儿的头上,再用清水洗净,然后依次洗新生儿的颈部、上肢、腋窝、躯干、下肢、会阴及臀部;沐浴时不要浸湿新生儿的脐部,如不小心将脐部浸湿,可用O.5%的碘伏棉签消毒脐部,如脐部有渗液,需每天用0.5%的碘伏棉签消毒脐部2次,直到脐带脱落结痂愈合,防止感染。
2.4臀部护理。新生儿最好使用棉质的尿布为宜,一经尿湿或被大便污染要及时更换,并用温水清洗臀部及会,然后再涂擦少许的尿湿粉或爽身粉。易被尿液浸湿的部位在每次清洗后可涂上少许的油性膏剂(如凡士林)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这样尿液不易刺激皮肤。
2.5有时新生儿啼哭不休,也不吃奶,这时妈妈首先要看新生儿是否有大小便污染,如有污染及时更换并清洗,其次检查新生儿所穿衣服的松紧是否合适,有无系带过紧或缠绕在新生儿的某个部位,再看看新生儿是否过冷或过热。总之,新生儿当有不适时才可能出现啼哭不休的症状,如上述方法均无效,则有可能是生病了,需及时去医院就诊。
2.6有些新生儿睡眠时间很短,一会儿就要吃,这可能是新生儿一次没有吃饱;新生儿吃奶时比较用力,中途会将含在嘴里休息一会儿,这时有些妈妈以为孩子已吃饱了,其实新生儿吃奶一般需要半小时左右,如中途休息时间过长,可轻揉新生儿的耳垂,如果吃饱了,这时新生儿就不再吃了。
2.7有些新生儿易溢奶,每次喂奶后让新生儿伏在妈妈的肩部,然后轻叩新生儿的背部,以排出胃内的空气。一旦发现溢奶,应立即将新生儿侧卧,清除口腔内的奶水,不要将新生儿抱起,以免溢出的奶水流人气管,引起呛咳,重者可能引起窒息;平时要将新生儿睡在妈妈的视线范围内,防止溢奶时不被发现而引发严重后果。
新生儿指自出生后28天以内的小儿。此期是小儿刚刚脱离母亲,开始独立生存的最初阶段,机体内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而新生儿生理调节功能不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应用护理技术加强新生儿日常护理是保障小儿正常发育和预防疾病的重要环节。新生儿日常护理可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维持新生儿体温正常的护理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不稳定,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特别是皮下脂肪较薄,血管丰富,肌肉不发达,活动力弱,皮肤汗腺发育不良,故体温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波动。所以应准确、及时、严密观察新生儿体温变化,防止新生儿体温过低致硬肿症或新生儿由脱水而致体温过高,以及病理性体温过高能够及时得到治疗,使其体温维持在正常水平。测得新生儿体温过低我们应多盖被保暖并予以哺乳,增加新生儿的活动量,增加基础代谢率,产生能量从而使体温升高。测得新生儿体温升高通常有如下几种情况:被服盖多了;哭闹时;吸吮时;脱水热;病理改变引起炎症反应。对于吸吮、哭闹时体温升高我们可以不需处理,不哭不吸吮时体温很快就恢复正常,也可在哭闹、吸吮体温升高时予少盖被子,对于被服盖多时引起的体温过高,我们应减少盖被,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可用手触摸新生儿额、鼻部,如果新生儿额鼻部热热的就少盖点,如果凉凉的就多盖点;脱水热我们应指导家属间断地给新生儿喂温开水,直到体温降到正常为止。几种方法处理后新生儿体温仍然高应考虑是病理性体温升高,及时送新生儿病房治疗。
2新生儿皮肤护理
由于新生儿皮肤比较娇嫩,稍有轻微外力即易引起损伤与感染。而真皮内血管丰富,毛细血管网稠密,皮肤感染后很易扩散。因此对新生儿悉心皮肤护理,我们每天早晨可给新生儿沐浴一次,沐浴方法有淋浴、盆浴、床上擦浴等。沐浴时应用左手按住新生儿耳朵,不能让水流进新生儿耳内,防止感染。洗澡间室温应调到24℃~28℃,酌情关闭门窗,水温应调节至38℃~40℃,用手腕试水温,水温不能过高,防止烫伤。沐浴可促进血液循环,活动新生儿肢体,使新生儿感到舒适,沐浴时,我们应观察新生儿全身皮肤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予以处理。
3新生儿脐部的护理
胎儿娩出脐带经无菌结扎后逐渐干燥,残端一般在3~7天脱落,基断端须保持无菌。新生儿感染是新生儿常见病之一,常可引起脐炎,严重者可导致败血症,所以我们每天给新生儿脐部护理一次,洗浴完毕,用大毛巾擦干全身,除去原有脐敷料检查脐部情况,按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脐部护理:(1)脐轮无红肿,无脓性分泌物者以棉蘸0.5%磺酊溶液轻轻擦净脐带残端和脐轮,如果腹部皮肤不小心擦上碘酒应用75%酒精脱碘;(2)脐轮红肿并有脓性分泌物者,以棉蘸75%乙醇溶液轻轻擦净脐带残端和脐轮,然后以干棉签蘸3%过氯化氢溶液擦洗,脐部涂以2.5%碘酊溶液后再用75%乙醇溶液脱碘,必要时送分泌物做细菌培养;(3)脐带脱落者(一般3~7天脱落)脱落处如不干燥,可撒用消炎粉;如有红色肉芽组织增生,可用5%~10%硝酸银溶液烧灼,并用生理盐水棉签擦洗局部,注意烧灼时勿触及正常组织,以免引起皮肤灼伤;覆盖脐敷料,尿布的折叠勿盖住脐部,防止尿液污染脐部,脐敷料和尿布潮湿应及时更换,保持其干燥,如脐部红肿或分泌物有臭味,提示脐部感染,除局部处理外,应同时全身使用抗生素,预防败血症的发生。
4新生儿红臀的预防及护理
新生儿皮肤角质薄嫩,易受损伤而发生感染,因排出物可分解出氨和酸性物质,易刺激臀部皮肤,故大便后必须以温水洗净,吸干(禁用肥皂),局部涂消毒植物油,以保护皮肤。尿布选用质地柔软、吸水性强的浅色棉布作尿布,尿布应洗涤干净,最好在日常下曝晒干燥后使用。保持臀部的干燥,尿布必须兜住整个臀部和外阴,经常查看尿布有无污湿,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更换。尿布包兜不可过紧、过松,不宜垫橡胶单或塑料布。如果已发生轻度红臀除可采用预防红臀发生的措施处理外,在季节或室温条件允许时,垫好尿布使臀部暴露在空气中;也可将患儿臀部暴露在阳光下,每日2~3次,每次10~20min,但注意保暖;另一种方法用鹅颈灯或红外线灯照射,有加速渗出物吸收和抗炎抑菌作用。照射时灯与新生儿臀部距离应保持在30~40cm,照射时间约20min,每日2~3次。对于重度红臀除按轻度红臀处理外,同时应加强全身营养,再结合糜烂程度进行处理。Ⅰ度,局部皮肤潮红伴有皮炎可局部涂鱼肝油。Ⅱ度,皮肤溃破可用消毒植物油或鱼肝油纱布贴敷患处,或用氯化锌软膏涂抹局部。Ⅲ度,局部有较大片糜烂或表皮脱落,有时可继发细菌感染,可用含抗生素药膏的无菌敷料贴于患处,经常更换,如果单纯继发真菌感染可涂克霉唑制剂。
5新生儿的喂养
新生儿生长发育快,新陈代谢旺盛,良好合理的喂养是保证新生儿健康成长的关键。新生儿的喂养包括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这里我们探讨的是新生儿最佳喂养方法——母乳喂养。由于新生儿的胃呈横位,贲门括约肌不发达,而幽门括约肌发达,吃饭后1h内如果我们给其换尿布或洗澡,最易引起新生儿胃内容物溢出,引起新生儿难受或呕吐物阻塞新生儿呼吸道等,所以哺乳前应给新生儿更换清洁尿布(或哺乳后2h给其换尿布或洗澡),包裹好新生儿后洗手,再用生理盐水棉球或清洁湿毛巾清洁乳头,乳晕,防止交叉感染,但禁用肥皂、乙醇擦浴,以防乳头干裂。如遇乳头内陷或平坦未完全纠正者,哺乳前应取舒适松弛的坐位姿势,湿热敷乳房3~5min,同时按摩乳房以引起排乳反射,挤出一些乳汁,然后捻转乳头引起应乳反射,这样乳头易被新生儿含吮,必要时可配助奶器。新生儿每天哺乳不规定次数也不规定时间,实行按需哺乳,产妇何时有乳房胀感需要哺乳时就给新生儿哺乳,小孩何时饿了(小孩哭闹、烦躁、嘴两旁寻找的样子)需要喝奶就要给其哺乳。哺喂后将新生儿抱起竖立,头伏于母亲肩上,轻拍背部让吸进胃内的空气溢出,再换右侧卧位30min以利乳汁进入十二指肠,防止溢乳。
上一篇:公园的冬天优秀作文(整理4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