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的概念(6篇)
时间:2024-12-25
时间:2024-12-25
关键词:质量;密度;元认知;相异概念
人类对科学本质的认识经历了由科学的“真理观”向科学的“建构观”的转变。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并非学习者对于所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以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以下是教学过程中,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对初中科学概念教学的实例探讨。
一、基于元认知巧设情境构建新概念
基于元认知的教学关键在于巧妙安排各类具体、丰富的学习情境,精心设计有层次性的问题于各类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使学生感受到原有概念不能解决现有的问题,从而能够主动建构新概念,以提升对概念本质的认识。
在讲“密度概念”的探究性教学设计中,教师给每组学生准备三种不同材料构成的6个实心物品(外观上无法辨识),让学生分组探究,辨出构成物品的材料的异同并归类。物品的选择和处理,一是要能避免学生靠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就能分辨出物品的材料构成;二是要能引导学生用考虑体积和质量(两个变量)的思路,解决材料辨别问题。
为形成有梯度的探究过程,在准备材料时,教师选择了外形、体积相同的6个物品,其中两个物品质量也相同,对于初中生来说,在小组合作下,很容易把这两件物品归为一类。挑出两个后,剩下的4个虽然形状各异,通过测量发现有两个物品的净重是一样的。因此只要比较它们的体积,即可判断出材料是否一样。测量可知,这两个物品的体积也一样,因此判断是同样的材料。最后剩下的两个物品,不仅形状各异,而且通过测量得出它们内装材料的净重和体积均不一样,根据提示,可推断它们是同种材料。
此环节关键在于,能否引导学生用前面的辨别经验推断他们是同种材料。这既是学习过程的应用,也是本次探究的升华过程。因此,要判断其中所装材料是否一样,必须综合考虑每一个物品的质量和体积并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可能产生“根据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可以区分”的猜测,实现密度概念的有效建构。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可以解决其中一部分问题,但另外一部分问题,必须超越已有的经验认识,探寻新的解决办法才能解决。这种基于学生已有经验,而又驱动他们超越经验的问题解决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智力活动中,对于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获得对科学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也许是最有价值的一种体验。
二、基于元认知的发展,追根溯源建立新概念
教学中有些概念对于老师来说也只是书面上的理解,平时很少对它们的出处进行考究,这使我们向学生传递的信息也只停留在表面,更无法谈及深入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能吃透概念,利用先进的现代网络技术,获得想要的信息,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来源,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聪明才智,使学习者通过意义建构来优化和完善认知结构,获得自身发展。
比如在讲“质量”这一概念时,教材上给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的定义,从概念到定义都很抽象,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教材中还给出在英文物理文献中,质量对应的词为:mass。这个概念是怎样来的?通过查找可获得以下内容:牛顿在其《原理》一书中最早引入mass(质量)的概念来表示物质的量。在牛顿之前,描述物质的量的常用词为bulk和moles。“bulk”在中文里合适的对应词是“大块头”。另一个词“moles”来自拉丁语,也是一大团、一大块的意思,如果加个小词,变成molecule(molecula),就成了一小块,汉语标准译法为“分子”。也就是说“一大块”是由“一小块”,即物质由分子构成。这样介绍后,会给学生一种质量是由微小粒子堆加累计的印象,再给出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的定义,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可生成以下知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随状态、形状、温度、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这样不仅深化了对概念的理解,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深入学习的途径:通过网络查询所需的资料,培养学习过程中的追根索源的精神。
三、从生活前概念出发,促前科学概念转变
前科学概念指的是与科学概念的内涵、外延不尽一致的个体概念,包括错误概念、前概念、相异概念等。错误概念并不是内涵完全错误的概念,实际上是与科学概念不尽一致的相异概念,但是错误概念和相异概念都是易使人们产生歧义的术语。狭义的前概念指的是原发性前科学概念,广义的前概念指的是前科学概念,包括原发性前科学概念与继发性前科学概念。这样的概念形成后,不易被重建,也极易成为今后学习的误区。如在讲密度概念时,进行如下课堂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铁和木头相比,哪个重?
生:铁比木头重
师:(出示一枚小铁钉和一块体积较大的木头)这枚铁钉比这块木头重么?(学生否定)那你们为什么就说铁比木头重呢?请修正原来的表述。
生:体积相同的铁和木头,铁要比木头重。
师:如果不是比轻重,而是比质量大小呢?
生:体积相同时,铁的质量比木头大。
师:很好!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大小并不相同。
由此,引出密度的概念。
上述案例,教师用比较一枚铁钉和一块木头谁重的质疑,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从而促使W生主动修正原有的观点,构建起密度的概念,实现前科学概念的重建。
通过上诉建构主义教学实例,我们发现,建构主义学习观能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选择学生理解得更为透彻的概念作为概念转变的生长点,考虑学生已有知识或前科学概念,实现新概念的有效构建。概念教学中其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教学方法的选取、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等,这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至于文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也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星凯,刘小兵,梁维刚,吴娴,张琴美,李萍昌.“密度概念的引入”探究性教学设计.人民教育,2002(9).
2.曹则贤.质量与质量的起源.物理学咬文嚼字之十一.
3.李高峰.科学教育中的“前科学概念”.教育学术月刊,2010.9.
关键词概念管理;虚拟组织;网络组织;概念化
伴随着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均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管理学科作为一门仅有百年历史的新学科其发展却尤为突出。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伴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管理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创新。由于企业日益重视人性化管理,企业的管理重点、方式、手段等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管理正在以硬管理为主走向以软管理为主,企业管理出现软化的趋势,而这种人性化的、软化的趋势的出现实质上预示着以实物管理为主的传统管理方式正在向以价值、概念为主的现代管理方式过渡。
企业概念管理的内涵
1、概念管理的定义。概念管理是指在社会经济、企业组织日益虚拟化的条件下,将管理对象、管理形式、管理手段以及管理组织形态本身等从客观实体上升到一种代表各自价值去向的观念,通过对观念的管理来实现组织的各自目标的一种管理方式。概念管理不同于依靠投入强制性的制度和物质手段的传统管理,它主要依靠思想的灌输和在同一组织中价值观的认同以及感情的互动而形成的一种理念来使企业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概念管理实际上是一种虚拟化的管理,但它仍要以传统的组织结构和形态为载体,以某种有形和无形的产品为依托,并要借助于现代化的科学和信息网络技术,不过这种无形或有形的产品在消费者的心目中事实上只是一种“概念”产品。
2、企业管理概念化趋势的内涵。
(1)企业组织形态的概念化。传统的企业组织形式在促进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企业组织与社会之间的矛盾。网络组织作为一种企业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型企业组织模式,不仅使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企业组织与社会之间的矛盾问题得到合理解决,而且改变了传统管理的刚性思维,实施开放式的柔性战略,这使得企业在知识经济中的战略视野开拓更加开阔。所谓企业组织的概念化是指企业借助于INTERNET设立虚拟橱窗、虚拟展销会、虚拟经销商等,使企业组织由实体走向概念化,并不断完善其内在功能。企业组织形态的日益虚拟化、网络化,形成虚拟组织、网络组织。虚拟组织(VirtualOrganization)是指为实现对某种市场机会的快速,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拥有相关资源的若干独立企业集结以及时的开发、生产、销售的多样化、用户化的产品或服务而形成的一种网络化的战略联盟经济共同体。至于网络组织(NetworkOrganization),则是一种适应知识社会、信息社会与组织创新要求的新型组织模式,它能使组织更好地适应复杂、不确定的环境变化,是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外界环境日趋复杂、变化日趋迅速的要求相适应的。网络化运营的跨国公司、虚拟国家、战略同盟都是网络的形式,小企业网络是中小企业赢得协作竞争、多营优势的模式选择,新兴的虚拟组织、WEB公司都具有网络组织的特征。网络组织作为一种概念公司,将会随着技术发展日趋成熟,人们对企业组织的认识也将从实体化本身向概念化转变。
但现在行不通了,
如今的概念营销该怎么做?
所谓的“概念营销”,是指企业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将产品的某些特性概括成一个概念,并通过各种媒介广为传播的一种营销策略。
概念看似简单,但并不是每家推行概念营销的企业,都能如愿实现“赢”销。
概念营销的两大成功基石
一、概念营销必须建立在产品及服务特殊性的基础上
概念营销并不是凭空想出一个概念,然后通过媒体炒作就能得到消费者认可的。
概念营销必须建立在产品及服务特殊性的基础上。2005年,A企业为了提升其冬季主打的蛇油SOD蜜的产品优势,率先推出的“纳米蛇油技术”的概念。为了向消费者输出卖点,A企业专门邀请了清华大学化工技术专家和原料供应商一起到企业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立项攻关;在该技术配方研制成功后,A企业第一时间就向国家提出专利申请,还专门召开了新闻会。伴随着“纳米蛇油技术”在高空和终端的广泛传播,不但绝大多数消费者很快就接受了这一概念,而且2005年冬季A企业SOD蜜的整体销量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近50%。
与A企业不同的是,2006年,B企业为了尽快打开市场,B企业模仿日本某品牌提出的“无添加”的概念,决定为该品牌提炼出“无刺激,零负担”的核心卖点,并在产品的外包装上打上了这样的宣传口号,但既没有对这一概念进行科学认证,也没有对概念进行大力度的宣传推广。结果可想而知。
可见,概念营销的基础是在洞察消费者需求之上的差异化。首先要有产品基础,其次要有实在的功能体验。否则即使凭广告轰炸堆起一个概念,赢得一时的关注,也很难支撑长久的销售。只有产品或者服务本身确实与同业形成较大的差异,并且可提炼出来,形成与消费者沟通的触点,才能谈得上“概念营销”,否则就无异于虚假宣传和炒作了。
二、概念营销必须建立在企业持之以恒的炒作决心和雄厚的实力基础上
任何概念营销,如果像B企业一样只停留在字面上,不对概念加以传播与推广,这就会让人感觉这是一种空话或者是噱头。当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没有强大的实力来做广告宣传,并不代表就无法成功运作概念营销了;或者先从小市场做单点突破,或者围绕产品的概念点,做精、做深、做透地面宣传,或者采用会员俱乐部方式,都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宣传推广方式。大家一定对“宜家”这个品牌并不陌生,在“宜家”运作初期,我们从未看到它做过任何电视广告,但它凭却借目录式推广方式成功了。
因此,企业在运作概念营销之前,首先要先审定一下自己能有多少的资金预算来推广,然后量体裁衣,根据自身的实力来选择适合的宣传推广方式。
概念营销的三大运作要素
一、从产品的成分和功效卖点入手挖掘适合的概念
概念不能无中生有,概念只能来源于产品本身。如果没能够突显产品卖点,概念营销也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了。寻找和挖掘适合的产品概念,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是,从产品的成分和功效卖点入手,剖析一些消费者比较关注的现象和制造一种新的消费者需求。因此,寻找和挖掘适合的产品概念,离不开企业对化妆品市场需求趋势的关注,更离不开对消费者深层次需求的研究。
二、做好具体服务让概念以消费者实际可感知的方式传播
概念如何不能以具体的形式落地的话,那只能说是一句空话。只有真正将它转化为消费者可以体验和感受的消费价值时,概念营销才能真正达到“赢”销的目的。因此,当品牌或产品概念提出后,要多从概念方面引出服务和机理来,用知识营销和服务营销中的表达、体验、测试、对比等促销手段,反衬出概念肌理,这样以消费者实际可感知的概念落地,就可以大大地丰富我们的促销线和终端线,从而形成头尾抱团,自成一体。
例如,某品牌化妆品最近向消费者提出了“导入式护肤”的概念,其利益点就是有效成分的吸收性和渗透性比一般的化妆品要好。为了迅速推广这一概念,该品牌专门给每个有导购员的终端配备了皮肤水分测试仪,在终端开展了皮肤水分免费对比测试活动。将该品牌导入式和非导入式配方的两套产品,在消费者两次使用后,分别进行皮肤水分的测试。通过确切的水分数值对比,极具说服力地向消费者说明了具备“导入式护肤”概念的产品优势。由此,要让消费者接受此概念也就变得顺理成章和十分容易了。
三、市场执行精细化须有完善的制度监督作保障
适合的概念和富有战斗力的概念推广模式,犹如拥有了柴火和烧水的方法,而要最终把一锅水烧开,关键还要看烧水人在烧水过程中的努力,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三分策划,七分执行”。而这一执行过程就是将概念向消费者传播和让消费者接受概念的过程,因此丝毫怠慢和马虎不得;没有很精细的执行,再好的东西到消费者那里也变样了。
按操作的精益化程度,笔者把概念营销的运作分为三个级别:初级运作:广告语+大肆宣传;中级运作:广告语+配套解释(或话术);高级运作:概念+服务+机理+落地形式+各环节部署配合。其中高级运作是一种精益化的执行模式,只有从产品的终端陈列、终端形象、促销员的口碑、促销活动、广告传播、产品手册等各个环节都执行到位了,概念才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产生共鸣。
(1)虚构模型的产生阶段
由于并行工程等设计方法和手段的进步,产品概念设计与设计研发中的其他步骤相互串联、反复、交错,但就产品设计前期的概念开发工作而言,产品概念设计依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产品概念设计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其具有一个较完整的设计过程。从各种方式的调查研究或寻找新科技,得到初步的想法,把想法整理成清晰的要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得到众多的解决方案,即概念设计方案,这时提出的可行的概念越多越好。
(2)虚构模型的选择阶段
制定评判标准,从产生的众多概念中,选择出最好、最可行的方案。概念选择是产品概念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新产品开发小组中各专业人员要共同工作,并努力达成一致意见。前面步骤产生的众多概念,每个概念从表面上看似乎都能满足要求,但我们必须从中选择出最有发展潜力的概念,进行接下去的设计工作。概念的选择将决定以后工作的方向,正确的方向可以节省时间和开支,而错误的决定则导致时间、人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概念的选择是概念的产生和概念的验证密切相关的重复的过程。概念选择进行时可能会激发新的概念产生,对这些新产生的概念,也应该像前面产生的概念一样进行概念选择。
(3)虚构模型的实现阶段
把选择出来的概念细化,做出概念产品或模型。概念的实现是概念设计的第三个步骤。对于企业,产品概念设计一般以概念产品的出现而结束。对于个人或学生由于技术及财力方面的原因要做到这一步就比较困难,往往只能做到概念模型或动画演示,以及对概念设计的详细说明。
(4)虚构模型的评价阶段
【关键词】职高政治课感念教学分解剖析对比推导
概念教学是思想政治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教材基本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概念的讲解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想把概念讲解的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就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下面是我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分解剖析要透彻
通过下定义分解概念,通过分析定义概念之间的关系来揭示概念本质特征的方法就是剖析法。
教育学告诉我们,常见的下定义的方法是:种差+属概念=种概念。讲这类概念时,需要分三步进行:(1)找出属概念和种差。(2)分析种差和属概念的关系。(3)下结论。比如商品的概念,课本定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的属概念和种差分别是劳动产品和用于交换。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劳动产品很多,有的用于交换,有的不用于交换,其中用于交换的那一部分才是商品。由此可看出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首先必须是劳动产品,再就是用于交换,只有二者同时具备才成为商品。所以说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这样由分析到综合,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有助于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
二事例推导要严密
所谓事例推导法就是讲解概念前先分析事例,通过分析事例再导出被定义概念。此法适用于比较抽象难懂的感念,比如讲解商品“价值”概念,可以先举出两种不同质的的商品相互交换的事例,比如:民间有“鸡蛋换盐不找钱”的谚语,它们之间为什么能相互交换?二者所含的什么相等呢?这种共同的东西是什么呢?二者都是商品—都是没有差别的人类劳动。这种凝结在商品中没有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二者能相互交换说明这两种不同质的商品中所含的价值的量相等。这样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符合认识规律,也便于概念的把握和理解。
三层次分析须清晰
有些概念比较冗长,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这类概念的讲解就应采取逐层分析法。所谓逐层分析法就是先把整个概念分为几个层次,再找出概念的主体,然后一层一层找出它的修饰限制成分,最后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概念。比如讲“货币的产生”,第一定义主体,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第二层次分析,货币的含义和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第三总体把握,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是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如此分析,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个概念。
四、概念对比避混淆
有些概念比较近似,有的仅一字之差,学生很容易搞混淆。此类概念的讲解即可采用对比讲解法。所谓对比讲解法就是把两个或几个相近的概念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来达到对本概念理解的一种方法。采用此法既可加深对本概念的理解,又可避免相似概念的混淆,同时又复习了其它概念,可谓一举三得。比如行政赔偿和行政补偿两个概念,学生很容易用错地方。可以把二者对比一下:
同:(1)主体相同,都是行政机关。(2)形式相同,都是向受害者支付一定数量的货币。
异:(1)引发原因不同,行政赔偿是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引起,主观上有过错;行政补偿是行政主体的合法行为引起,主观上无过错。(2)性质不同,行政赔偿是普通的违法行为引起,具有对国家行政行为的责难;行政补偿是例外的民事责任,不具有对国家行政行为的责难。(3)标准不同,同样的损害,行政补偿一般少,而行政赔偿却较多。通过对比讲解,答案一目了然。
五、形象生动是法宝
讲解时运用比喻、故事、寓言、成语、笑话、漫画、图表、图示等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易于帮助理解抽象概念。
比如哲学中的相对静止概念时,我讲了《张三借钱》这则笑话:张三借别人的钱一直不还,人家找他要钱,他却说,借你钱的是以前的我,不是现在的我,你不应该找现在的我要钱。人家就拉着他到县衙打官司,县官听了二人的诉说以后,二话没说,就让衙役狠很地打张三,张三受刑后连呼冤枉。县官说:我打的是刚才的你,不是现在的你,现在的你喊什么冤枉?同学们听后,禁不住笑了起来,我趁机说:张三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县官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结果导致了上述笑话。
问题产品,拷问企业良心
“问题产品”的问题不是配料、生产、质检等方面的大意疏忽而产生的,更多的是在开发新品、选择材料、生产工艺等方面人为故意造成的。为什么要故意呢?就是为了节约成本。配方设计粗糙、材料选用低劣、工艺简单落后、生产环境恶劣,甚至采用违禁的原料和添加剂,如工业酒精、色素、吊白块、二氧化硫等。低成本、高售价,使企业“巧”得暴利。正是在这种不负责任、不顾后果的暴利心理驱驶下,才催生了这么多问题产品。
企业主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丧心病狂地制造贻害无穷的“问题产品”却绝不能容忍。单一产品带来的利润是微小的,而对消费者造成的伤害却是巨大的:可能是病痛,可能是毁容,甚至可能是生命。有良知的企业主不该对此有所反思吗?
反观我们化妆品业,“问题产品”有多少呢?有人说,经过多年的规范发展,“问题产品”在行业内只占少数。三证齐全,生产规范,多数厂家生产的产品都合格。果真如此吗?我要说,大多数化妆品属于“问题产品”。这种问题不在质量,不在效果,而在于卖点。
对于产品卖点的概念炒作,业内人士都心知肚明。成分凭空添加,功效凭空想象,使用实例凭空捏造。这样的宣传推广对消费者是欺骗,对经销商是利用,对行政监管部门是蒙骗。这就是问题,很大的问题。
虚构概念,还可以走多远
不知从何时开始,化妆品业概念炒作之风愈演愈烈。随便编几个英文加阿拉伯数字,就是XX成分,XX加上因子两字,就成了有效成分……要问什么原因?无法解释,这就是概念。
头几年,产品概念炒作还能为消费者接受,但现在阻力越来越大。原因有三点:一是消费者意识的提高;二是政府监管力度的加大;三是概念炒作的负担。
消费者意识的提高。现在的消费者已经不再像前几年那样,动不动盲目跟风,哪个概念新就追哪个,哪个卖点好就要哪个。更多的消费者学会了思索与判断。概念的依据是什么?是否科学,是否切合实际?成分是真是假,有没有经过实践检验?功效到底有多好,有多少人使用过,使用效果如何?诸如此类的问题消费者在购买前都会仔细考虑。单纯靠概念打动消费者,将很难奏效。
政府监管力度的加大。早在年初,化妆品行业监管部门就传出风声,要对化妆品的生产加强监管。虚构概念、虚标成分的行为将受到严重惩处。随着今年“问题产品”现象的突出,政府将会对化妆品行业的“问题”加快清理整顿的步伐,虚构概念的路子将越走越窄。
概念炒作的负担。其实概念炒作对化妆品企业来讲也是个沉重的负担。一个品牌做概念,前几年很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同,但现在很快被淹没在众多概念之间。为使概念能被人听到、被人接受,就必需加大声音。加大声音,就必需加大投入。但投入增大,回报会不会增大,也是个未知数。可能几十万几百万上千万宣传的费用用尽,货还是压在仓库里走不出去。对想炒作概念的化妆品企业来说,这种财力、物力和精神上的负担,实在难以承受。
与其找退路,不如走正途
对于化妆品企业而言,概念的炒作、卖点的虚构可能是使企业迅速崛起、快速打响品牌的捷径。但对于长久发展来讲,是绝对不可取的。有些企业主可能会说,走一步看一步,到时再说。但到那时也许悔之晚矣。这两年,业内有几家大公司因为税收的问题被罚几百上千万的税款,重创之下得到一次难忘的警示。而虚标成分、谎报功效,随时都会导致重罚。
一家业内大企业的历程,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隆力奇从保健品扩张到化妆品,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短短几年时间销售额达20个亿,并在今年6月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中国品牌第48位。作为唯一入选百强的日化企业,隆力奇的成长是迅速而平实的。在生产化妆品初期,隆力奇并没有去创造概念,而是在原有保健品的“蛇粉、蛇胆”基础上,顺势开发了“蛇油”系列化妆品。切实的卖点,看得见的功效,令隆力奇一款“蛇油膏”红遍大江南北,奠定了隆力奇化妆品王国的坚实基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