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6篇)

时间:2025-07-19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室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

高职院校相较于国内本科院校来说,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务院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出把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点。如何实现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与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以及实践能力培养,而学校实训室的重要作用也因此得以体现,因此,高职院校在针对学校安全管理方面应该对实验室安全有所侧重,进一步发现实训场所存在的问题,加大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排查,使实训场所发挥其作用的基础上,做到安全零隐患。根据据笔者多年的实训室管理工作经验,要做好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工作,安全问题则是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普遍存在以下安全问题:

1实训室安全制度落实不到位

大多高职院校实训室在建设之初,都有相应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颁发,这是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对于设置批准实验、实训室设立的硬性条件之一,要求学校必须出台与本校实际情况符合的管理条例,并制定实验室安全使用制度。笔者对几所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制度的调研中发现,大多数实验室都能够做到安全管理条例上墙,安全使用制度文件也较为齐全。但是,各个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都相对陈旧,没能根据实验室设备更新而进行相应调整,大多数还停留在初级实验室标准上,没有起到规范师生合理使用实验室、提醒师生注意安全问题的作用,难以从制度上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另外,大多数实验室存在安全制度落实与实际操作两张皮的现象,即安全制度规定详细,而师生落实铺皮潦草,从而埋下了祸根。

对于实验设备的检修制度落实不到位,对于高危设备的管理中制度中规定每年都要定期进行保养、检修,以保证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安全,而现实的状况却都不尽如人意,很多使用频率不高但不可或缺的大型设备大多变成实训室的陈列物,长久存放且不闻不问,一旦学生实训需要时才开启,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实训室学生实训项目都在增加,各类项目需要的实训设施设备也相继增加,而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却没有进行及时调整、配套制定,出现了规章制度空白区,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安全管理的需要。

2师生安全意识淡薄

学校里各级教职工、领导都存在着重科研,轻安全的思想,认为安全工作就是开开会,搞搞培训就万事大吉了,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位,缺乏统筹性考虑,宣传教育趋于淡化或者没有完全到位。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存在凭经验、想当然的观念,思想麻痹,抱有侥幸心理,这样势必造成管理疏漏,有朝一日隐患终究会爆发险情,对实训室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高职院校实训室设备种类繁多且使用频率高,师生长时间在实训室开展教学活动时,容易产生安全防预疲劳感,主要表现为老师在指导学生时无瑕顾及整个实训场所的所有设备,包括高危设备的危险性没有在课首时向学生们讲解,有些学生好奇心十足,趋老师不注意时就把玩一些象堆高车、机器人等之类的高危设备,容易引起危险事故。

3经费投入不足,防火、防盗能力低

由于受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限制,学校往往将有限的资金用到购买教学设备,人才引进等方向上,而对实训室安全设施的建设投入甚少,实训室因大功率仪器设备的增多,用电负荷大大增加,受经费的影响,学校却没有及时对实训室的电路进行扩容,也不及时对电路进行检修,容易使实训室存在着短路起火的危险。

由于实训设备多而杂,如何做好防偷盗事件的发生始终是困扰实训管理员的一件大事,由于受限于经费的影响,学校无法为实训室安装具有高科技水平的门禁系统,管理员为了防止仪器设备被盗丢失,只能采用传统的方法将安全通道锁死进行防盗,而实训室一旦发生意外,不能及时打开安全通道,后果不堪设想。

通过对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问题分类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普遍存在安全隐患,存在角度细节问题,在对问题分类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改进:

(1)建立防范机制,完善防范措施。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的健全,应该从防范的角度出发,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首先要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对实训室安全管理进行分段设置,明确每个阶段负责人的职责,实行谁管理谁负责的防范机制。同时注重安全管理环节之间的协调性和衔接性,不能出现漏管、错管、多管的现象。由于实验室安全事故具有多发性和破坏性的特点,所以要严格规范约束制度和操作程序,加强对于重点环节的监管力度,使安全管理与监管呈常态化趋势。

建立高职院校实训室应急处理机制,许多学校二级机构能够建立自己的应急处理机制,但是对于实训室这个特殊环境的责任落实相对较少,所以要完善实验室应急事故处理机制,培养师生急救技巧,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能够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各负其责,对事故妥善处理,做到不慌不乱。

(2)强化师生实验室安全意识。强化师生实验室安全意识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从日常教学中开展,将安全意识教育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在每堂课前都要对本次需要使用的设施、设备进行基础知识普及,使学生明确实训目的,对危险设备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适当提醒,让学生认识到危害程度的基础上再进行实训内容教学。除此之外实训室应该培养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素质高的管理队伍,这是为实践教学提供保障的前提。因此,要加速完善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队伍结构,加快引进业务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人才来完善实训室的管理队伍结构,适当的加强对实训室管理人员队伍进行业务知识培训,使之成为一支具有基本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广、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优秀团队,以保障实训室的各项工作得以安全的开展。

(3)加大经费投入,加强防火、防盗基础设施的改造建设。学校应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实训室标准化改造建设,实训室的装修、改造方案须经学校审批,包括审查实训室管道、电力线路的铺设,装修材料的选用以及通风、消防设施、安全警示标语及逃生通道,做到实训室水、电等管线设施规范、完善,通风、照明、控温、控湿设施完好,保证各项指标达到规定的标准。另外,实训室要配备灭火器材、逃生指示标志要清晰、规范,灭火器要放在明显的地方并拿取方便,且需要每年检测,以保证它能有效的工作。实训室门口、楼梯、紧急出口不能放置任何物品,要保持通畅,以备紧急疏,实训室相关管理人员要具有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会疏散逃生的能力。

最后,通过对实训室安全管理的相关讨论可以认识到,实训室安全管理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学校某二级管理机构的管理活动,已经成为关系到高职院校稳定的一项重要因素。同时,加强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学校教学素质的综合体现,是保证学生完成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需要站在全校和谐稳定的角度,站到彰显院校风采,体现教学水准的角度去制定制度,落实管理。

参考文献

[1]崔宝发,方杰,李凌燕.职业院校实验实训安全管理的研究.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3).

[2]李胜明,黄炳华,李伟霖.高职院校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探讨.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篇2

关键词:环境保护;高校;化学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4-0254-02

现代高等院校正逐步向提升内涵的方向发展,大力发展科学研究、促进科技发展成为高等院校的时代趋向[1]。对于一些实验性学科,特别是化学学科,离不开各种类型的实验室,这不可避免会产生废气、废水、废渣、微生物和射线等各种环境污染物。由于在实验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往往会使用高浓度的化学物质,产生的污染物具有毒性大、危险性高的特点[2]。这些污染物复杂多变,除常见的酸碱和有毒有害的溶剂外,还有放射性物质、难降解的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三致化合物”和强氧化性物质等。此外,大型仪器带来的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如噪声污染、射线污染、气态重金属污染等。高校化学实验室产生的污染物不仅危害实验者的健康,也给校园和区域环境带来威胁。虽然国内尚未形成完善的高校化学实验室污染物回收处理系统和监管体系,但这类污染问题已引起环境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国家环保总局2004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实验室类污染物监管的通知”,已将高校化学实验室污染问题纳入环境监管范围,并在大连、青岛、宁波、厦门和杭州开展试点工作。这些举措对高校化学实验室的环保问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要形成控制危害和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还需全社会广大高校、化学工作者、环境保护部门的共同努力。

一、提高实验人员的环保与安全意识

化学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和科研的场所,它专业性强、危险性高,从业人员应具有极高的个人安全防护意识和环保意识。对于有毒有害和污染严重的废弃物,不应随便排放和丢弃,尤其对于放射性物质和“三致化合物”,必须按照相应的危险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处置。在高校从事化学研究的绝大部分是学生、教师和专职科研人员,而学生流动性大、安全意识薄弱,尤其是对于每年入学的新生,做好环保教育和安全教育尤为重要。不少高校专门组织开展相应的讲座,发放化学危险品处理手册,进行安全保护训练等。此外,实验和科研人员的疏忽大意也极容易引发各类化学事故,例如:实验室出现停水停电,离开实验室没有关好水电开关,导致火灾、水灾等。国外有些高校甚至还签订安全保证和责任明确书,这些手段都是为了强化化学工作者的安全和环保意识。即便如此,国内高校化学实验室仍时有火灾、水灾、爆炸、实验室制毒等事件发生。因此,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和环保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们的长期努力,警钟长鸣、高度警惕,这项工程虽见不到明显的环境效益,但环境事故一旦发生,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和登记制度

我国历来重视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工作,2002年国务院颁布了344号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2月进行了修订。2012年5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布了第53号令《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在边境云南省,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的登记制度,包括甲苯、丙酮、氯仿、硫酸、盐酸等在内的易制毒、高危险性的化学品,严格审批购买程序,登记其使用、后处理等环节。因此,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危险品也在严格登记范围内,包括正常的教学和科研所用危险化学品,一律都要经过严格的程序,明确危险品保管责任人,确保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和环境保护。此外,实验室资产管理部门、地方公安部门还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此种管理办法可以避免很多危险事故的发生,避免危险化学品的浪费,减少不必要的环境污染,同时也是对化学工作者的一种有效安全预警,收效明显。

三、健全有毒有害物质的分类和回收处理制度

我国现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和《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目录》等多种分类和管理办法,但并没有专门针对高校化学品的分类回收管理办法。高校的科研走在学科的前沿,很多化学物质和污染物都还没有列入管制的目录,同时,高校数量多、位置分散,很难统一管理。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化学品具有用量不大、种类繁多等特点,如果建立良好的回收制度进行集中处理,不仅有利于节约处理成本,而且可以避免那些没有能力进行后处理的部门造成的环境污染风险。因此,制定专门针对高校化学品的分类和管理办法十分重要。虽然国内部分高校已有废弃化学品回收制度,但回收的种类还十分有限,甚至出现回收分类混乱、处理时发生意外事故等。目前,化学废弃品的回收都需要一定的成本,这也导致部分化学品回收不完全。各高校应该足够重视化学品的回收处理,拨出专项经费支持化学品的回收和实验室环境保护。因此,做好有毒有害物质的回收处理,需要健全分类回收制度,更需要广大化学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四、建立相关督查、评估和应急机构

高校化学实验室存在不可小觑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风险。针对这一特殊的环境区域,高等院校、教育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应该建立联合的督查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环境隐患排查监测,同时成立应急机构,以应对突发化学污染事故。高等院校一般位于繁华的市区,学生密集,一旦发生突发事故,需要专业人员作出快速响应和处置,最大限度减少人员的伤亡,尽可能减小二次污染。虽然化学事故发生的几率非常小,但从学生的安全角度和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成立专业的督查、监测评估和应急机构是十分必要的。目前,高校中定期开展化学事故逃生救急演练的寥寥无几,甚至有些学生对灭火器、消防栓的使用都不清楚。此外,化学实验楼还应该配备专门的医药急救箱、眼部清洗器等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更换。

五、合理设计规划新建实验室

现代高等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迅速扩张,尤其是大学城的兴建,众多高校需要新建实验大楼和现代化实验室。因此,相关主管部门和高校要放眼长远,新建化学实验室一定要合理设计、全面规划、以人为本。不但要讲求实用性,还要将污染物治理设施与实验室功能有机结合;不但要考虑教学和科研的目标需求,还要兼顾环境安全与环境承载能力等问题。因此,在建楼初期,要广泛调研,咨询专家意见,合理规划并进行相关认证;同时,教育部门和城建部门也应该严格审批、严把质量关。只有这样,高校化学实验室的教学、科研功能才能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推动科学事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由此可见,在高校化学实验室开展环境保护工作迫在眉睫,但由于高校属于非赢利性单位,资金有限,所以推动这项工作离不开政府部门政策上和经济上的大力支持。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一流大学关于化学品处理和环境保护工作的经验,结合国内高校的实际情况,在部分高校先开展试点工作,然后再逐步推广。我们相信,通过教育部门、环保部门、高等学校和广大化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将高校的化学实验室建设成为环境保护的典范。

参考文献:

[1]周先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努力创建高水平特色大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1,(12):29-31.

[2]徐静年,苏建茹,郭奋.高校实验室污染不容忽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1):130-132.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篇3

1影响高校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主要因素

1.1教学科研中使用的实验动物存在潜在的安全威胁

实验动物在兽医科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大白鼠、小白鼠、裸鼠、豚鼠、家兔等。实验动物按微生物控制标准分为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和无菌动物4个级别。实验动物多来源于野生动物,通过定向培育形成不同的品种品系,它们有各自不同的易感病原,并且由于实验动物常采取群体饲养,因此极易造成疾病的爆发和流行。除了前面提到的实验动物,猪、羊也是兽医实验室中常见的实验动物。这些实验动物主要来源于养殖场,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动物检疫和防疫体系,一些地方对动物的检疫工作不够重视,许多检疫过程只是走形式,导致病畜流入市场,因此传染病的传染源一直存在[2-4]。这些动物的安全级别低,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当感染实验室建设不当、环境监测不严、防护措施不够时极易引起事故。

1.2病原微生物是兽医实验室重要的安全威胁

兽医学研究的微生物主要是病原微生物,因此在实验教学或科研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一些具有一定致病力的细菌、病毒等生物样本[5]。根据实验对象的危险度评估分级,在不同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采取不同级别的生物安全措施进行实验操作,是生物安全保障的基本要求,但是这一要求必须建立在病例具有足够信息的基础上。然而在病例的疾病明确诊断以前,对于许多标本很难界定其生物危险度级别,这是一些实验室出现安全事故的原因。另外,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操作或保存不善,也可能成为潜在的威胁。2003年的新加坡及中国台湾地区SARS病毒实验室感染事件,2005年的H2N2流感病毒样本风波,2010年NDM-1耐药菌的出现,均与实验室感染有关,这些事例表明加强实验室微生物安全防护对于保证广大师生健康十分重要。

1.3实验中产生的“三废”对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实验室“三废”是指废气、废水和废物。兽医实验室由于使用的化学药品种类较多,因此产生的“三废”类型非常复杂。如果处理不当或不进行处理,废气直接排入空气中,则会污染大气造成大气污染;废水如果不进行无害化处理,各种无毒、有毒甚至剧毒的成分会混在其中,直接倒入下水道或经过简单的稀释倒入下水道将破坏城市污水管道,影响城市对污染水处理;废物如果不进行处理可能直接影响环境甚至附近居民的健康及安全。

1.4兽医实验中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是潜在的威胁因素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方法在医学或兽医学上主要用于疾病的检测和治疗,对人体各部位、皮肤和其他组织具有强烈的辐射损伤作用。放射性同位素经口或皮肤渗透进入人体内;也可能再悬浮,经呼吸道进入体内,产生内辐射危害,其产生的有害效应可分为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在实验过程中,如果防护不当或没有做好污水的收集与处理,则可能引起对实验人员的损害或环境污染。

2目前高校兽医实验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2.1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安全管理责任不到位尽管许多学校已建立了以校长—院长—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人员共同组成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小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部分实验室并未制订生物安全相关条例或者仅仅只是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相关条例打印出来应付检查,其他各环节均不健全,如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操作手册、质量管理内容和具体实施等。虽然管理条例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培训作了非常明确的规定,但实验室工作人员很少能系统接受到生物安全防护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由于没有制订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上责任重大的意识成为各级管理人员的思想负担,因此在实践中出现人人都管,人人都不管的现象,许多安全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

2.2学校安全教育宣传和培训不足,师生安全意识淡薄2003年“非典”爆发后,各实验室对生物安全越来越重视。然而往往是上级重视,下级轻视,在安全上说得多,投入得少。各高校并没有开展实验室安全方面的教育,也缺乏切实可行的安全操作条例,更没有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某农业大学布病门事件中,一方面教师在实验前要求学生自备实验用手套,但教师并没有严格监督学生,给感染事件埋下了隐患;另一方面,学生对实验中存在的危险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判断,防护措施不当,也是造成本次事件的重要原因。

3.3实验室安全措施的硬件措施不足

兽医实验室必须按照国家的有关要求进行分级建设[1],并且要建立相应的实验动物房,这就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但我国兽医专业的学费与其他涉农专业相当,经费的投入远低于发达国家。另一方面,高校学生的人数迅速增加,但国家投入的实验经费并没有按比例增加,各高校兽医专业实验经费短缺的现象十分严重。这使一些实验室建设达不到分级要求,甚至没有配备一些基本的生物安全防护耗材和用具,比如一次性的手套、口罩、帽子和急救箱;对于有潜在危害的实验废弃物,如与溴化乙锭、丙烯酰胺等接触的枪头也没有进行专门的处理。由于没有合适的动物尸体处理设备,许多学校存在乱扔动物尸体的现象,并且十分严重,从而造成一些动物直接接触甚至食用动物尸体从而被感染,也有一些人或动物间接接触被尸体污染的车辆、工具、水源、场地、衣物、空气等而受到感染。

3加强高校兽医实验室安全防护的几点建议

3.1健全安全管理体制,层层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健全安全管理体制,层层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是保证实验室安全的重要环节。首先,各高校要组建安全委员会,负责全校的生物安全;其次,动物医学院也要建立学院安全委员会,成员包括各科研实验室的安全负责人,分管实验室的安全负责人和实验室教学中心主任,并建立健全领导安全责任制,明确第一责任人,将实验室安全责任落实到人,以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心和安全意识[6]。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安全第一”为指导思想,提高全体人员安全意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且严格执行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责任心,强化安全意识,健全组织管理,切实把各项安全制度落到实处。

3.2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和培训,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是防止事故发生的最基础工作。只有不断加强教育和宣传才能让大家知晓实验方面的危害,特别是人畜共患病的危害,以及掌握如何正确有效防止感染这些病的基础知识,并且使相关人员有够的技能能安全有效地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使安全教育走向规范化、科学化[7]。兽医实验室有毒、有害的试剂较多,遵从科学的实验操作规程是做好实验室安全防护工作的有效手段。作为教师必须要有较强的防护意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表率,在实验操作时戴好护目镜、防护面罩、口罩,穿好实验服,戴好工作手套,严格按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并且要不断积累工作经验,熟悉所使用物质的作用、性质、影响因素与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了解仪器结构、性能、安全操作条件与防护要求,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自身素质,扎实工作。如果教师对待实验态度不端正,安全意识不强,只图方便,不仅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而且会降低实验效率,增加感染的机会[8]。当学生进入实验室前,教师应当向学生详细介绍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使学生对于实验安全建立初步的印象;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随时监督学生的行为,对于他们不规范的行为要随时纠正;实验后物品要分类放置且用后要放回原处,将已污染与未污染用品分开;所有实验用垃圾应严格遵守废弃物处理规程进行分类无害化处理。为了更好地提醒广大同学,教师可以在各个区域贴上明显的标识牌[9],同时要鼓励学生不要因噎废食,在实验中要积极主动,利用各种机会增强自己的实验技能。

3.3加强对实验动物的统一管理

实验动物的安全和规范化使用是兽医实验室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规定,引入的实验动物必须进行隔离检疫,而且规定应当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用相应合格的实验动物,相关信息不全的实验动物不得在实验中使用[7]。各高校应就实验动物的管理制订相关的制度;设立实验动物中心和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订实验动物的管理办法和实验动物的购买和处理。无论何种原因造成死亡的实验动物均不得食用,而是必须进行严格的编号和详细的记录,并将这些实验动物暂时保存在冰柜中,最后由实验动物中心统一焚烧[10]。

3.4加强对病原微生物的管理

为了保证广大师生的安全,各高校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国家的限级制度,绝不允许不具有相应资质的实验室从事控制性传染性疾病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同时为了避免因感染性物质丢弃致使病原菌扩散,必须对感染病原菌的材料进行高压灭菌无害化处理。另外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规范标本发放和收回程序,指定专人负责,定点摆放,发多少标本实验完成后就要收回多少标本,这是避免出现生物样本随意弃置、控制实验室泄露有效的办法;同时在操作中不仅要做到无菌操作更要注意自身的防护。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机会,保证实验室人员和实验室周围环境的安全。

3.5加强对实验“三废”和放射性同位素的管理

产生废气的实验应在通风柜中进行操作,以免污染实验室空气及危害学生和实验指导教师的身体健康。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严禁随意排入下水管道,对于有害的重金属或有机物要采取必要的回收装置,并妥善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不能随意乱扔,要统一收集,然后集中处理。学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实验指导教师应向学生说明三废必须按规定处理。实验人员应定期对三废处理装置和设备进行检查与维修,并对三废做定期处理。凡是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必须获得相应的使用许可证。兽医实验室除了加强对放射源的管理和操作人员的防护,还必须做好对放射性污物、污水的收集与处理,避免环境污染;在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时,一定要考虑放射防护问题,以“预防为主”,合理地使用放射性同位素,避免不必要的射线照射。

4结束语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篇4

论文摘要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离不开良好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本文从计算机实验室综合规划、软件系统的安装、教学软件的选用、系统安全保护、管理制度以及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探索得出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助力教学的有效措施。

21世纪的信息与技术突飞猛进,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职业技能人才必须顺应新时代的需求,而其中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与技术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或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都离不开计算机实验室(机房),要保证教学任务顺利进行,就要重视其有效管理,特别是计算机的网络管理和维护,才能为计算机课程教学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笔者作为中职学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以下就结合自己多年来的管理实践,谈谈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助力教学的一些有效措施,以资共享。

1重视实验室综合规划,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计算机实验室的综合规划,应综合考虑网络布线工程的规范,ip技术和数据承载的能力,在计算机实验室综合规划构建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实用性。计算机实验室在设计与施工时就应该明确实验室的用途,如果没有明确的用途要求,直到实验室安装完毕,才发现设计与实际用途不相配,甚至相差甚大,其结果可能使整个工作从头做起,即使进行修补,随着用户的数量的增加,实验室的性能也会不断下降,直到没法满足计算机实验的进行。

(2)安全性。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安全十分重要,是顺利教学的保障,因此,必须整体考虑各方面的安全性。网络方面,可以通过各子网隔离,全网统一管理ip地址,根据不同的实验室划分不同的子网。制订一些安全性的策略并加以实现,防止系统被人为恶意破坏,对实验室资源进行分权管理。供电系统的安全性考虑,计算机实验室中电力负荷等级,供电系统的安全,机房供电设计及电源系统接地的设计等。

(3)可扩缩性。计算机实验室在使用过程中,一定会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因此实验的设备必须支持国际上通用标准的设备和国际标准的协议,有利于保证各种实验之间的顺畅连接互通,并且方便接入不同实验所需的设备和网络产品。根据未来发展的增长和变化,计算机设备和网络设备可以顺畅地扩充和升级,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实验室设备的调整,易于增加新设备、新用户,易于和各种公用网络连接,随着各种设备的应用的逐步成熟不断延伸和扩充,充分保证现有设备的使用正常。

(4)可管理性。中职学校作为培育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计算机实验室配备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能够配合开展与时俱进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但对计算机实验室的设备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方案,并且管理技术也要有先进性要求。

2合理安装及备份系统,提高实验维护的效率

由于计算机实验室要考虑不同课程的使用需要,所以操作系统的选择及其稳定性十分重要。依据多年从事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经验认为,dos系统与windowsxp两操作系统必需共存。应该注意的是,应在windowsxp系统中安装dos系统,并且在c区(引导分区)保持fat32文件格式。

软件的实装与备份,网络克隆软件是有效与方便的,网络克隆软件ghost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安装和备份的工作效率。学校在采购硬件时往往是政府采购,需要自行装入操作系统和各种教学软件。如果采用通常的方法逐台安装操作系统、计算机的驱动程序和各种教学应用软件,这样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使用网络克隆软件ghost软件,在硬件配置一样的情况下,全部计算机联网状态下进行多播,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方法步骤如下:

2.1网络克隆准备工作

安装一台客户机,首先是安装操作系统,注意一定要完全安装,并且打系统补丁,然后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注意不能使用万能驱动程序,最后安装各种教学软件,并且优化系统处理,这个就是网络克隆的源盘,也叫母盘。

2.2网络克隆软件的安装

现今的网络克隆软件的安装已经可以一开机什么命令都不输入,直接开始克隆软件程序运行。这样做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安装服务器,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建议选择windows2000server或者win2003server。如果安装其它系统会出现系统的客户数的限制情况,例如winxp就会限制客户为8个。所以最方便的是配置一台server版的服务器,然后就可以在这台计算机上安装自动网络克隆工具服务器端。准备工作做好了以后,就可以运行服务器端了。我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安装的是“autoghosrv2.2.0.0”软件,网络克隆软件“ghost8.0”企业版,安装是很简单的,直接解缩就可以了。

2.3客户端启动方式

网络克隆软件服务器端启动后,就该准备客户端了。客户端电脑无须u盘启动、无须光驱启动等等,即可实现网络启动克隆,非常方便。开机后将客户端电脑主板启动顺序不要设置网络启动为优先,我们仍旧以优先硬盘启动顺序,需要网络克隆的时候,按主板启动菜单热键(有些是f12、f9、f1……各主板不尽相同),再临时选择网卡启动,因为网络克隆完成后会自动重启,它就直接以硬盘启动,不会再次跳到网卡启动上。成功启动后来到dos菜单,选择“3”号菜单,快速分区,手动选择网络克隆软件,这样就直接进入网络克隆软件界面。

2.4开始网络克隆

首先制作母盘镜像文件,制作全盘镜像时要注意因制作全盘镜像时,不能将镜像文件保存在本盘上,所以要记得多挂一个硬盘用来存放镜像文件;一般40g的硬盘,在装了系统及教学软件后大都已使用20g以上的空间,制作出来的全盘镜像会达8~10g左右,并在制作过程中,镜像文件达到2g时,网络克隆软件ghost自动生成一下个后继文件,文件名后缀是“gls”;选“文件名”的话,网络克隆软件ghost会自动输入后继文件名及存放位置。以用40g硬盘使用16g制作全盘镜像为例,生成了四个2g左右的影像文件,文件名是:“win98.gho”、“win98.gls”、“win982.gls”、“win983.gls”,并且四个文件必须保存在同一个文件夹中。

然后,在服务器上运行ags.exe,浏览或拖曳“gho”文件后,按“开始”按钮即可,服务端开始工作,等待客户端连入。“镜像文件”处只要选中后缀为“gho”的文件就行了,后继文件就不用拖曳。要进行全盘网络克隆时选中“硬盘”,在自动开始模式里输入了条件,点击了“接受客户端连接”按钮后,实际上不能达到条件时(如:客户端数量处输了60,但实际上只有55台机接入),确认所有客户端连接成功后,点击“发送”按钮开始网络克隆。

最后,开始客户端的接入,出现网络克隆软件ghost程序界面,选菜单上“ghostcast-multicast”项,按了“ok”了,如接入成功,就马上可以看到单机克隆那样的界面了,进行全盘克隆,接入成功后,顺次选择“ok”,“ok”,“yes”按钮即可。这样客户端就进入等待接收状态了。所有的客户端都接入成功并进入接收状态后,如果服务端那里设了自动开始模式条件,条件符合后就自动发送了,如果没有设置自动开始条件,我们就返回服务端机器,点击“发送”按钮,就开始网络克隆了。我们就静待网络克隆完成了。

3恰当选用实验室教学软件,发挥软件助力教学的作用

计算机实验室建成以后,怎样充分利用其优势为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成为实验室实用性的重要指标。比如实验室的功能是否多样,是否可以进行各式的实验项目;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是否可以随时为学生分发操作所用的素材和一些文档范例,还有,教师想可以随时针对学生操作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演示等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解决。

解决上述问题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进行硬件多媒体设备的投入,这样投资较大,升级不方便;另一种就是安装多媒体教学软件,但对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环境要求较高,投资较少,现在计算机在采购时,硬件设备完全可以满足。我校计算机实验室使用清华同方多媒体教学软件,效果很好,利用该教学软件,可以实时监控学生机,发现学生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时,及时向学生屏幕发出警告消息。还可以进行学生分发文件,收集学生完成的文件,为学生进行演示,演示时画面能够同步,流畅。该教学软件需要在服务器上安装教师端并安装软件狗,在客户机上安装学生端就可以使用。有了该教学软件教师既节省了时间,又充分发挥教学软件辅助教学的作用。

4确保计算机实验室系统安全,提高计算机性能稳定

根据多年在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经验,经常会遇到计算机系统被学生故意删除文件,而导致系统崩溃;桌面被学生改得面目全非,教学软件被学生卸载等情况。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为了确保系统安全,提高计算机性能稳定,一般采用系统还原的方法。

常见的系统还原的方法有两种,一种硬件设备还原卡,该设备需要占用一个pci插槽,并且投资较大。我校使用的是“德天信山”公司的的还原卡,该产品提供的网络配置软件十分好用,只要在一台教师机上安装控制端,其它学生机安装客户端,这样就可以随时监控还原卡的使用情况,并且可以随时改变保护盘的情况,这样就不用每台机都去操作。特别是在网络克隆前使用,先把全部学生机开放,然后网络克隆,重启电脑后,在控制端配置电脑的名称和ip地址即可。例如一个50台电脑的计算机实验室,一位实验老师大概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计算机实验室的重装工作。另一种软件还原,常见的有冰点和还原精灵。该方法投资较小。这种方法主要是可自动将系统还原到初始状态,保护系统不被更改,能够防止人为的对系统有意或无意的破坏。

5完善学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除了硬件方面的管(下转第116页)(上接第103页)理,管理制度的落实,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学校计算机实验室有了良好的硬件配置,但怎么样才能利用和维护好实验室来为我们教学服务呢?首先,必须要有合理的管理制度,实验室的主要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应根据教师的教学需求和适应学生的学习规律,制定合理可行的管理制度。其次,计算机实验的组建管理维护都必须由实验员进行操作,实验员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实验室管理的好坏,所以必须要对实验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技术方面及管理方面的内容。

总之,中职学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维护和管理,必须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摸索与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其更好地为计算机课程教学服务。诚恳希望能够与众同仁一起努力探讨,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这一领域创出更大成效。

参考文献

[1]石幼生.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8).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篇5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室;运行机制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近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技术基础课,涉及专业多,课程内容庞杂,该课程是学生进行机械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训练的主要课程。其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进而影响教学质量。为保证这一需求,《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室建设和运行机制成为有力的保证。文章通过对《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室建设和运行机制的思考和探索,对其他专业的实验室建设也可起到示范辐射作用,同时在整个建设和运行中,更应该加强各类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运行平台建设,提高各类实验室运行效率;完善各类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推进实验教学创新;注重各类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一、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1.实验队伍建设政策措施。学校应制定一系列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措施。比如,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实施方案、教学实验中心管理办法、岗位职责与考核办法、实验室考核评比条例、实验技术成果评审奖励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2.实验队伍培训。学校应该专门出台实验队伍培训措施,对实验人员培训和继续深造提供经费支持,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在职、在岗的方式参加短期进修班、培训班为主;以通过在职进修、系统学习以及学历培养为辅,少部分人员可以考虑安排脱产进修,重点培养。

二、实验室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实验室运行良好,该实验室应专门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

学校专门制定实验室管理办法。比如,实验室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实验室设置与调整管理规定、实验室考核评比条例、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办法、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与考核管理办法、实验技术成果评审奖励办法等。

学校专门为设备管理制定设备管理办法。比如,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受赠、捐赠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仪器设备报废、报损、回收管理办法、仪器设备验收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办法应打印出来,张帖在实验室的墙上,以便师生可随时查询,使实验室和设备管理有章可循。

三、实验室考评办法

1.学生评教。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评教活动,由学生对每门实验课程按评估指标进行打分,作为对实验教师教学效果考评的一个重要依据,而且学院及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实验教学老师,以便老师及时改进实验教学工作中的缺陷,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督导教学。聘请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学术水平高的老教授担任督导员,协助检查、监督实验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包括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教材的选用、考试以及成绩评定,帮助实验教学老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四、实验室环境建设

实验室设计、设施、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安全、环保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应急设施和措施完备。实验室应制定有安全管理制度并定期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生初次进入实验室时,实验教师都按规定先介绍实验室的安全条例和安全实验知识。设置责任人的消防安全检查落实情况。

重视实验环境与安全的建设,制定有专门的环境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实验室环境卫生由实验教师或勤工俭学学生共同负责,并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

实验室场地明亮、宽敞、安全,教学仪器设备先进完备,管理科学规范,运行维护保障措施得力,适应开放管理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五、实验室运行机制的探索

实验室应该实行全开放式教学。

1.内容开放。学生可以在指定的多个实验中,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实验;还可以提出自己的与课程相关的课题,内容不限。

2.时间开放。每个实验室,除正常的课堂教学时间之外,可以全天开放,学生可以通过预约的方式,自由来实验室完成实验;学生进入实验室动手做实验,应该有专门的指导老师给予指导。

3.空间开放。对部分实验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学生在做实验时,可跟进企业使用设备的结构和原理;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创新性实验,可派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各级竞赛比赛;允许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选择与实验课程相关的实验内容,在教师的科研实验室中完成实验。

实验室应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建设先进、开放、服务型的教学实验室,是确保该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基础。通过实验室的建设,可以形成系统化的教与学的运行机制,有力地保证实验教学有序运行和实验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建平,刘志毅.矿山机电专业的《机械设计基础》实验环节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3).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篇6

关键词:管理制度分层次安全准入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a)-0228-02

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1]的主要场所。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2009年,某大学化学教师误将输气管通错房间,导致女博士于某CO中毒死亡;2013年,上海某大学发生剧毒化学品投毒事件,导致1名研究生中毒死亡[2]。实验室事故不仅打乱了高校实验秩序,也造成了人员伤亡国家财产损失。在大部分案例中,安全制度不完善和人为因素是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高等院校加强了实验室安全管理,部分高校在逐步推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果,在高校实施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势在必行,也是实验室社会服务功能提升的必然要求[3]。

1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国内外现状

国内外一些高校建立了严格的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设立了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任何人员必须经过强制性的入门培训才可进入实验室,且入门培训按实验室性质设立不同级别[4]。阿德莱德大学构建了学校EHS管理体系[5],实行严格安全(资格)准入制度[6],并对从事实验室安全管理行业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牛津大学对实验室的准入要求也非常严格,所有实验人员在经相关安全培训后,还需导师和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才可进入实验室[7]。

在我国,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研究起步较晚,清华大学从2004年开始在研究生范围内开展“实验室安全学”必修课,未通过学生不得进入实验室从事研究活动;江南大学近年来逐步建立了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设置了严格的实验室准入条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8]。香港理工大学设置了强制性的安全必修课程,学生须接受学校安排的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9]。

2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研究

高校实验室实验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但学生和个别实验管理人员安全知识缺乏,且安全意识淡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因此,在借鉴国内外高校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推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势在必行,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2.1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使安全制度标准化

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体系零散、制度不完善,且同一院校内各个院系实验室管理制度不统一,安全制度无严格标准,“人治”多于“法治”,管理效果不佳。

标准化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具体包括实验室各种标准化台账、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仪器设备标准操作规程(SOP)、实验室安全文化环境的建设、实验室指导教师守则、实验室学生守则等,完整标准的制度是高职院校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根本。

2.2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

高校实验室安全多由保卫部门牵头负责,实验室直接管理者多为相关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缺乏完备的安全管理知识体系培训,对于实验室内存在的安全隐患、预防措施不甚了解。

实验室管理人员培训,包括实验室设计、人员管理、记录管理、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实验室6S管理、实验室内部审核、实验室管理评审等,尤其加强实验室安全培训,掌握消防、紧急救护、危险品使用等技能,才能更好落实学生的安全要求,进一步设立学生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

2.3分层次设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

高校实验室教学科研比例高,尤其高职院校实践比例不低于50%,学生进入实验室频率高,可研究在学生中分层次设立安全准入制。

对于初次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要求通过初级安全入门培训,了解实验室基本安全规范、仪器设备安全知识、基本化学品处理方法、应急处理方法、环境保护等知识,方可准许进入实验室,并有资格参加专业实验室培训。

对于仪器设备操作复杂的专业实验室,学生须经过专业实验室培训,掌握相关设备的使用、不同专业的安全要点、突发事件的处理和急救等知识,才有资格进入相关专业实验室进行实验和研究。

按照实验室的功能性、专业性、重要性等差异,对其准入要求进行细分,形成不同级别的层次,从而进行人员管理,是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基本方法。

3结语

学习借鉴国内外高校推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经验,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对实验室安全准入进行初步的研究,有助于加强高职院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知识,对于降低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社会安定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文武,李桂桃.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3):27-28.

[2]李志红.10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31(1):210-214.

[3]罗一帆,汤又文,孙峰,等.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147-150.

[4]俞丹亚,樊冰,姜周曙,等.澳大利亚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考察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1):212-215.

[5]熊顺子,门妍萍.阿德莱德大学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及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8):126-129.

[6]黄炳辉,李勇,卜建.安全准入制度是提高高校实验室安全的重要举措[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151-152.

[7]刘浴辉,向东,陈少才.从牛津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看可操作性的重要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181-185.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