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在重症医学的应用范例(3篇)
时间:2025-09-27
时间:2025-09-27
关键词:超声检查精神分裂症胆结石诊断效果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常见的精神疾病,其病因不明确,发病后可致患者思维、情感、行为、精神活动发生障碍,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严重负担[1]。该疾病治疗难度高,需长期采用药物进行控制,在缓解患者病情的同时,药物不良反应也可对患者机体其他器官造成影响,进而引发各种躯体并发症,加重患者的痛苦[2]。胆结石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较为常见的肝胆并发症类型,可引起腹痛、发热等症状,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3]。因此,临床十分重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胆结石的诊断与防治。及时诊出胆结石,并予以有效治疗对于控制胆结石病情进展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对2018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72例精神分裂症合并胆结石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探究超声检查在该疾病中的诊断效果及指导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72例精神分裂症合并胆结石患者进行分析,其中女性35例,男性37例;年龄27~71岁,平均年(46.82±3.61)岁;精神分裂症病程1~22年,平均病程(11.33±3.63)年。患者均经相关检查及门诊随访最终确认为精神分裂症合并胆结石,其中28例为多发结石,44例为单发结石;病灶部位:胆囊颈部18例,胆囊底部8例,胆囊体部35例,胆总管7例,肝内胆管4例;其中11例合并胆囊粘连,15例胆囊体积变大或变小,10例存在胆汁淤积。
纳入标准:患者均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4]中的相关标准确诊精神分裂症;患者年龄超过18岁;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胆囊癌、胆囊息肉、急性肝炎、肝硬化等其他肝胆疾病的患者;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及全身性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行肝脏超声检查,嘱家属监督患者检查前一晚清淡饮食,忌辛辣刺激,饭后常规禁食8h以上,以确保胆汁充盈,减少肠胃内气体、内容物对超声图像的干扰。在空腹状态下进行超声检查,由经验丰富的影像学检查医师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进行检查操作。所用仪器为DC-6T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国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3230511号],探头频率设置为3~5MHz。使患者保持平卧位,解开患者衣物,使其充分暴露腹部,将检测探头置于患者腹部,以剑突下为起点进行扫查,采用顺时针方向逐渐平滑挪动至右下腹,重点扫查脐部向右5cm的胆囊投影位置。从超声图像中观察患者的胆总管、胆囊形态、胆囊厚度、囊内情况、结石直径、结石移动情况、声影等。若超声图像不清晰,则可调整检查切面,使患者改变体位,行左、右侧卧位检查或坐位检查;也可使患者服用500mL温开水,以右侧卧位扫查;还可采取探头加压的方式对胰腺、胆总管进行扫查,以便发现胆总管结石。依据超声图像资料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诊断,并记录其诊断结果。
1.3观察指标
除超声检查外,对患者予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并对患者进行门诊随访,获取其最终诊断结果。以最终诊断为金标准,观察超声检查对精神分裂症合并胆结石患者的诊断效果,计算其胆结石检出率、漏诊率等。
2结果
2.1不同部位胆结石的超声检查检出率
研究纳入的72例患者中,经超声检查共检出69例存在胆结石的患者,检出率为95.83%,共漏诊3例,漏诊率为4.17%。超声检查对胆囊、胆总管等不同部位胆结石的检出率均达到80.00%以上,见表1。超声检查时,69例患者中见28例为多发结石,41例为单发结石,胆结石最大直径为4~32mm,平均直径(16.13±2.31)mm,其中11例合并胆囊粘连,15例出现胆囊体积变化,10例存在胆汁淤积,与最终诊断结果一致。
表1不同部位胆结石的超声检查检出率
2.2胆结石的超声图像表现与临床治疗
胆囊结石可见胆囊内异常强回声团,其位置可随体位变动而改变。胆管结石在超声图像中见内部出现强回声,可见后方声影。临床依据超声诊断结果选择适宜治疗方案,依据结石性质、数量、大小等情况,对患者予以碎石、溶石、胆囊切除术等治疗。纳入患者中,18例为无症状胆囊结石,予以饮食控制,并监测其病情进展;22例胆囊多发结石及结石直径>2cm的胆囊结石予以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27例予以体外碎石、溶石治疗;5例行传统开腹取石术治疗。
3讨论
胆结石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肝胆疾病,以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最高,患者早期症状较隐匿,可有轻微腹部不适,常被误认为胃病而误诊或漏诊。胆结石的发生与遗传、饮食不当、肥胖、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相关,随着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变化,其发病率也呈增高趋势[5]。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精神分裂患者由于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其胆结石的发生风险较高,且由于精神、思维、行为上的障碍,患者的交流沟通能力及配合度通常较弱,给诊断带来了阻碍[6]。因此,临床对精神分裂症合并胆结石患者进行诊疗时,需选择安全有效的辅助检查方式。该研究对72例精神分裂症合并胆结石患者采用超声检查进行诊断与病情评估,结果显示,超声检查共检出胆结石69例,检出率达到95.83%,仅漏诊3例,漏诊率为4.17%。郑佳等人[7]的研究中采用超声诊断胆囊结石,结果显示,胆结石检出率达到95%,仅漏诊5例,漏诊率为5%,可见超声对胆结石有良好诊断价值,其结论与该研究较相似。可见超声检查可良好诊断精神分裂症合并胆结石,其准确率较高,漏诊率低。临床诊断胆结石常采用X线片、X线造影等方式,其中X线在透光性胆结石诊断中敏感性较差,X线造影则需注射造影剂,具有一定疼痛感,且操作繁琐,不适宜情况特殊的精神病患者。超声检查也是临床诊断、治疗的常用辅助检查方式,采用探头在患者体外对腹部进行多切面扫查,可获得较广的视野范围,通过探头加压、调整体位等方式,可更清晰地显示胰腺、胆总管等部位,并能够动态观察结石随着体位改变而变动。胆结石属于硬质异物,与胆汁、胆囊及其他软组织具有明显差异,在超声图像中,软组织回声反射较弱,而结石则呈现高回声,无需造影剂即可清晰分辨。但由于胆结石位置、性质及其他具体情况的不同以及检查时操作失误等情况可导致漏诊出现。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伤、无疼痛、无电离辐射、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等优势,可于床边进行检查,对患者配合的要求度低[8]。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精神、思维、认知、行为上的异常,使其沟通能力与诊疗配合度均显着低于精神正常的患者。因此,无痛、无创伤的超声检查更适用于此类患者群体,能够减轻检查对患者身体、精神上的刺激,以免患者产生过激反应,使检查与诊断得以顺利进行。
准确的病情评估与判断是选择有效治疗方案的前提。在精神分裂症合并胆结石的诊疗过程中,采用超声检查可观察到患者的胆结石位置、大小、形态、数量以及胆囊、胆管情况等,可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无粘连情况,且能对治疗难易度进行预测,从而为临床治疗的开展提供指导[9]。该研究中对患者采用超声检查,发现多发结石28例,胆囊粘连11例,胆囊体积变化15例,胆汁淤积10例,与最终诊断结果一致,且不同位置的胆结石检出率均达到80%以上,可见超声检查的诊断效果良好。胆结石所在位置、形态、大小等情况的差异,可导致临床症状、病情严重程度不同,适宜的治疗方法也不相同。胆囊颈部的结石易发生嵌顿、梗阻,引起胆绞痛、胆汁淤积、继发性感染等情况,需及时予以有效治疗。无症状胆结石则通常体积小,数量少,对机体影响较小,可通过饮食调节并监测结石大小的变化,从而控制病情。对于多发结石且结石体积较大的患者,则可考虑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彻底根治结石,以防复发。而存在胆囊粘连患者的病情通常更为复杂,行腹腔镜手术的难度较高,术野较差,常需中转开腹手术[10]。治疗前采用超声检查观察患者粘连情况,能够协助医师制定更为科学适宜的手术方式,避免腹腔镜中转开腹手术的情况。依据超声检查结果及患者症状表现对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合理选择手术取石治疗、切除胆囊治疗、碎石治疗、饮食控制等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病情。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对精神分裂症合并胆结石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其胆结石检出率高,漏诊率低,可清晰显示胆结石具体情况及胆囊、胆管情况,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此外,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单、无痛等优势,更容易被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适用于重症患者、老年患者、精神病人等特殊群体。
参考文献
[1]伊慧.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9):2701-2702.
[2]张华明,雷向盈,李广珍.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超声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3):29-31.
[3]叶茂,彭晓宇,熊小玲.超声诊断重度脂肪肝患者胆囊结石的误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9,25(12):58-60.
[4]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3):184-188.
[5]何爽,俞扬.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的超声影像改变[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0):110-111.
[6]蒋堃华.腹部超声诊断肝胆疾病的影像特征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22-24.
[7]郑佳,梁国欣.超声诊断胆囊结石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20):117-119.
[8]苏华.B超诊断无症状性胆结石及跟踪随访的意义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4):132-134.
关键词:超声引导;腋静脉穿刺术;应用
1超声引导技术的优势及劣势
因为人体各种组织的形态与结构是不相同的,其反射与折射以及吸收超声波的程度也就不同,所以超声不但可以对外周神经、周围组织进行成像还可以对外周血管进行成像,如果把超声影像技术与临床麻醉操作相结合,不但克服了传统盲穿的局限性,还显著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大幅度降低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早在2002年英国国家临床技术研究院已经推荐二维超声可以作为成人甚至儿童中心静脉择期和急诊置管的首选方法[1],现在超声引导技术在多领域广泛应用取得明显的临床效果。资料报道超声引导下行深静脉置管术能提高总穿刺成功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发生并发症[2]。研究[3]通过对928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和302例在体表标记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超声引导法与体表标记法成功率(100%VS88.1%)、穿刺时间(9.88sVS44.5s)、平均穿刺次数(1.3次VS2.5次)、试穿一次成功率(78%VS38.4%)、误穿动脉发生率(1.7%VS8.3%)、臂丛神经刺激症发生率(0.4%VS1.7%)、局部血肿发生率(0.2%VS3.3%)。研究[4]通过900例ICU患者的研究也取得相类似的结果,且通过在穿刺前超声检查,还可发现穿刺部位是否存在静脉血栓。超声应用于中心静脉穿刺领域也会受到一些限制,如对超声设备性能要求高,操作者需要进行专业培训才能具有超声学知识和技能胜任此工作。
2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
随着医学的发展及临床工作的需要,中心静脉置管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尽管有一定的并发症,甚至可能出现比较严重的后果[5]。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穿刺成功的关键是正确的解剖定位,目前医师穿刺一般是借助患者可触及的体表解剖标志进行定位,然后进行经验性盲穿,但在操作过程中反复穿刺或穿刺不当会导致动脉血肿、气胸、血胸等严重并发症。特别是遇到客观因素导致的动脉搏动弥散触摸不到时会使体表定位不准确,失败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上升,高达4%~35%,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所以需要操作医师具有娴熟的穿刺技术和处理并发症的应急能力,这样限制了中心静脉置管术在临床的开展。
3传统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利弊
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术入路多选择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6],这两种入路对定位的要求非常高;且颈内静脉穿刺术属于有创性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会有误伤颈内静脉及周围组织的可能性,特别是体表定位困难的患者,容易造成穿刺失败,甚至损伤颈内动脉形成血肿以及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如果连续穿刺3次未成功者,应该更换其他穿刺部位,否则有可能造成静脉撕裂甚至巨大血肿压迫周围组织或血块堵塞血管。
4超声引导腋静脉穿刺术的临床应用
腋静脉穿刺技术已应用于临床多领域。腋静脉一般在大圆肌下缘处,由肱静脉内侧支延续而成,经腋腔至第一肋外侧缘处移行于锁骨下静脉。以胸小肌上、下缘为标志将其分为三段:大圆肌腱下缘至胸小肌下缘为第一段,其内侧为正中神经内侧根,外侧为正中神经外侧根,前方为胸肌筋膜深层,后方为腋动脉;胸小肌上、下缘之间为第二段;胸小肌上缘及至第一肋外侧缘为第三段。因为腋静脉位置比较表浅,穿刺针与胸壁形成一定角度,且有肋骨作为屏障,穿刺进入胸腔的可能性极低,不易造成气胸;腋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后与动脉距离较远所以误穿动脉几率比较低;如果损伤腋动脉,因为无骨性组织遮挡较锁骨下静脉容易压迫止血。临床选择腋静脉作为中心静脉入路,因为其具有独特的优势,除了上述各点,还因胸前区皮肤活动相对颈部皮肤少且清洁,便于导管固定及术后护理换药;且住院治疗期间患者可自由活动,不容易打折,且无明显不适。临床资料显示,通过腋静脉输入脂肪乳,高浓度化疗药时局部无红肿及发白现象,不容易发生静脉炎。虽然腋静脉位置相对固定,但仍存在个体差异,造成穿刺时间长,甚至影响成功率。如果应用超声技术就可以在操作前准确鉴别动、静脉血管,避免误穿动脉。很多资料证明超声引导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组织损伤及各种并发。相关研究[7]证明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术是一种安全的深静脉穿刺方法。O'LearyR[8]等的研究也证实了超声引导下行腋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更少。超声检查无放射性、直观等优点,在麻醉科肿瘤患者的使用日渐增多。
5结语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静脉穿刺置管术是采用超声无创定位技术,对腋静脉血管定位准确,操作迅速,与传统的盲穿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相比,穿刺的成功率显著提高,出现误穿周围组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深静脉穿刺方法,可在麻醉科肿瘤患者中应用。且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迅速发展,图像清晰度和分辨率显著提高,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术一定能被更多的医师掌握应用于临床,特别是那些不适合行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患者。
参考文献:
[1]徐康清,曾朝坤,袁宝龙,等.超声定位与解剖标志法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比较研究[J].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08,20(2):23-24.
[2]王爱忠,赵惠君,马庆侠,等.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10):911-912.
[3]张爱萍,郦惠芳.B型超声引导右颈内静脉置管术在肿瘤内科的临床应用体会[J].医学信息,2011,24(10):350.
[4]谢柏章.实用麻醉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3.
[5]赵李克,江萍,宋小敏.颈内静脉置管阻塞的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3):44.
[6]李义贤,林志强,李喜荣,等.经胸前区腋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探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20(1):24-25.
[7]KumarA,ChuanA.Ultrasoundguidedvascularaccess:efficacyandsafety[J].BestPractResClinAnaesthesiol,2009,23(3):299-311.
[8]O'LearyR,AhmedSM,McLureH,etal.Ultrasound-guidedinfraclavicularaxillaryveincannulation:ausefulalternativetotheinternaljugularvein[J].BrJAnaesth,2012,109(5):762-708.
[9]王吴.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术的评价及最佳穿刺点的确定[D].苏州大学,2011.
[10]王吴,黄迅.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术的效果[J].江苏医药,2012,14:1675-1677.
[11]崔嵩,王健,康志杰,等.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3,05:516-518.
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省长春市130012
【摘要】在医学临床上,对腹部脓肿的治疗过程中,人们通常采用超声介入冲洗的方法。而这种方法相比较传统意义上的抗生素疗法来说,也具有很多明显的优势。因此,为了正确合理研究超声介入对疾病治疗的效果和程度。本文选用了医院在12到14年两年时间里的60例相关患者,并将这些患者分为两个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同,其余理疗条件相同,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将两组人员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通过相关数学性分析得出结论,结果为:60例患者的综合治疗结果看,而用超声介入法进行治疗的实验组的治愈率为93.3,用开腹引流手术进行治疗的对照组的治愈率为83.3%。超声介人冲洗治疗腹部脓肿疗效较好,可以加快患者症状消失,减少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超声;介入;腹部脓肿
当下,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发展和不断取得的创新进步,腹部脓肿对于我们来说也不算是罕见的疑难杂症了,而且临床治愈率也比较高。其实,这都是由于医学临床上针对其病症的治疗方法的改善所导致的,而这种医疗手术技术的创新主要来自于引用超声介入,并在当下的医院手术中逐渐开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其实,腹部脓肿的症状有很多,因为人的腹部部位有人体的很多消化器官。比如肠胃,肾脏、胰脏等等。而通常情况下,不同部位的腹部脓肿的临床症状却大相径庭,比如说,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腹部脓肿,患者都会有相应的发烧,腹痛等症状。在本文中采用的60例患者中,由于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腹部脓肿的症状,所以,在进行分组的时候采用随机分组的形式。两组患者均有30例,两组人员分别进行了性别,年龄以及患病程度的统计,并进行对比,争取两组总体病情的严重性相同,以便达到不同治疗方法的对比试验。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两组患者的一般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的是比较传统意义上的开腹引流。这种方法的主要原理是采用物理方法将患者腹部的脓肿引流出来,并用适当的溶液对患者腹部进行清洗。另外,在进行手术中,要注意患者全身麻醉,并且整个手术过程要在B超辅助定位中完成,B超辅助定位主要是用于在针对病人进行穿刺的时候,能够清晰的看到脓肿部位,其次,清洗腹部的溶液要用甲硝哩液。
1.2.2实验组
实验组的治疗方法主要突出利用超声的方法。其实,利用超声辅助也是提前对患者进行透视观察,以便能够在手术前能够清晰而准确的确定患者所患有的腹部脓肿的部位,患病的严重程度,手术进行的难易程度。另外,在手术中需要认清的一点就是,脓肿的位置可能会由于病人躺卧的姿势变化而变化,所以,要将多方面因素考虑在内。而在进行手术过程中,不需要对病人进行全身麻醉,只需要进行局部麻醉即可。同时在超声的成像下,准确的找到患者脓肿的位置,并进行穿刺,将脓液进行引流,并送到相关科室进行化验。同时,对病人脓肿部位进行清洗,清洗液使用生理盐水和甲硝哩。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Sd后超声复查,如果残腔最大直径<1cm可以继续保守治疗,如需继续穿刺,应该避免从同一针孔人针,并且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治愈19例,好转6例,未愈5例,未愈中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总有效率为83.3%;实验组治愈24例,好转4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文通过讨论认为,利用超声引导下这种方法的成功不仅在于单纯方法的优越性,另外一点也要靠医生精湛的技术以及相关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达到的。并且超声介入冲洗对治疗腹部脓肿的治疗效果较好,缩短住院的时间、抗感染时间以及术后发热时间等,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60例患者的综合治疗结果看,而用超声介入法进行治疗的实验组的治愈率为93.3,用开腹引流手术进行治疗的对照组的治愈率为83.3%。利用超声介入的方法,显然不管是从手术成功率还是术后康复过程中,效果都是很好的,这也使得更多的人接受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超声介入的方法,显然不管是从手术成功率还是术后康复过程中,效果都是很好的,这也使得更多的人接受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通讯作者:王双)
参考文献
[1]李武军.中西医结合治疗腹腔脓肿23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70-171.
[2]卫康玲,赵凤琴.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腹部脓肿的应用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1(13):64-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