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种植技术与管理法(6篇)
时间:2025-10-16
时间:2025-10-16
关键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发生特点;原因;防治措施;江苏连云港
连云港市位于江苏省东北部,是全省设施蔬菜主产区之一,特别是设施番茄种植面积较大。从2008年开始,该市的赣榆县沙河镇、东海县白塔埠镇的连片番茄种植区,普遍发生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危害面积达666.67hm2以上,造成65%的越冬温室番茄减产,平均减产45%,有近30%的温室绝收,并有继续向北方发展危害的趋势[1]。由于该病毒传播速度快,防治难度大,严重影响了农户的经济效益和种植热情。为了及时控制该病的蔓延危害,现就该病害的发生和防治提出以下技术措施,以期为相似条件地区提供参考。
1发病特点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属于双生病毒科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寄主为戟叶鹅绒藤、曼陀罗、兵豆、番茄、醋栗番茄、本氏烟、心叶烟、烟草、菜豆、苦苣菜等植物。番茄植株感染病毒后,初期主要表现生长迟缓或停滞,节间变短,植株明显矮化,叶片变小变厚,叶质脆硬,叶片有褶皱、向上卷曲,叶片边缘至叶脉区域黄化,以植株上部叶片症状典型,下部老叶症状不明显;后期表现坐果少,果实变小,膨大速度慢,成熟期的果实不能正常转色。番茄植株感染病毒后,尤其是在开花前感染病毒,果实产量和商品价值均大幅度下降[2]。4—5月和7—9月发病重。从零星发现个别植株矮化到发现个别植株顶部叶片异常历时2周,再经2周后有30%植株感病,在没有效防治措施情况下,病情不断增加,发生区域迅速扩大,3~4d后田间病株率在80%以上,病株率高的可达100%。
2发生原因
烟粉虱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主要传毒介体,获毒后可终生传毒,但不经卵传播。机械摩擦和种子不传毒,嫁接可导致病毒传播[3]。B型烟粉虱虫口数量增长快且传毒能力强,是导致近年来江苏省烟粉虱暴发、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影响发病因素:一是品种。不同品种感病不同,其中以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番茄品种感病较轻,其他品种都表现感病。二是植株长势。调查发现,植株粗壮,叶色浓绿、叶片较厚、果实皮层厚的植株抗性较强。三是管理条件。在整个生长期管理中,田间管理措施及时,病虫害早防早治的田块,发病较轻。四是自然条件。在25~35℃、空气湿度小的高温干燥条件利于发病。而高温少雨更利于烟粉虱繁殖活动,传播病毒。五是种植户防范意识薄弱。开始发病时,种植户会把该病毒同普通花叶病毒病混淆,认为危害不大,疏于管理,防治不及时,引起大面积传毒。六是种植时间。由于烟粉虱是早春4—5月从棚室迁飞到露地为害,秋季9—10月从露地到棚室越冬为害,因此这2个时期定植的番茄发病重。
3防治措施
3.1选用抗、耐病品种,加强植保检疫
由于该病毒病主要通过烟粉虱传播,而烟粉虱有较强的生存与扩展能力,使阻止该病毒病传播和扩散有很大的难度;同时有效防治该病毒的药剂很少,因此选用抗病毒品种是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根本措施。如可选用以色列的飞天等番茄品种。对于从外地引进的种苗,经过检疫没有病、虫源带入后才允许进入市场,否则必须经过处理后方可种植。各级植保站加强测报技术研究,积极开展虫情监测工作,就主要农作物开展系统调查,掌握其发生消长规律,为组织开展防治提供依据。
3.2农业物理防治
改善育苗方法,培育无虫无病苗。育苗床与生产大田要分开,育苗基质及苗床土壤要消毒处理,育苗床使用40~60目防虫网隔离。及时检查,苗期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减少病毒源。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喷施农源祥、芸苔素内酯等叶面肥,促进叶片增绿,提高植株的光合利用率。及时摘除老叶和病叶,清除田间和大棚四周杂草,以降低烟粉虱虫口密度,切断传播途径,减少发病。使用防虫网,选用40~50目防虫网覆盖避虫栽培。使用黄板诱杀,在大棚内挂20cm×30cm黄板300~375块/hm2诱杀烟粉虱。
3.3药剂防治
重点做好对烟粉虱的防治。坚持除虫防病的策略,把烟粉虱的发生控制到最低程度。可以从烟粉虱零星发生开始,交替使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2000~3000倍液,或5%锐劲特悬浮剂1500倍液等喷雾防治,并加入病毒A、植病灵等防治病毒的药剂[4];由于农户使用含吡虫啉的农药过多,防治烟粉虱的效果已很差,建议避免使用含吡虫啉的农药。也可在保护地内用22%敌敌畏烟剂3kg/hm2熏烟,结合灌水或喷水进行,确保烟熏时土壤湿润。
4参考文献
[1]赵统敏,余文贵,赵丽萍,等.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徐州地区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江苏农业科学,2009(6):170-172.
[2]董克锋,鄢洪海.寿光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重发原因及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10(1):22-23.
关键词番茄;全才;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嘉兴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从2008年开始从上海菲图种业有限公司先后引进一系列粉果番茄品种在嘉善县丁栅、西塘、姚庄等地进行试种试验,引进品种有:百佳、全才、瑞星一号、瑞星二号、瑞星三号及瑞星四号。其中瑞星系列为抗番茄黄化卷叶病毒(TYLCV)(老百姓俗称:黄头病)粉果番茄。从中筛选出全才、瑞星二号等表现优秀的品种。现将全才番茄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特征特性
全才番茄属无限生长型中早熟品种,植株长势强健,节间中短,开花整齐,连续坐果能力强;适应性广,适合秋延迟、早春保护地、越冬温室及高山露地越夏等多种栽培模式。果型略高圆,果色粉红鲜艳,果面光滑无绿肩。大果型250~300g,果脐小,果皮厚,果肉硬,耐长途储运。抗烟草花叶病毒病、枯萎病、叶霉病,无筋腐病。在嘉善县建议栽4.2万株/hm2左右为好。
2高产栽培技术
2.1育苗定植
全才西红柿种子颗粒比较大,播种前需要进行种子处理。先是在50~55℃温水中浸种15min,随后让水温降到室温情况下连续浸种10h左右。用疏松的细土或蘑菇泥基质做好苗床,把处理好的种子播好并覆盖,在80%以上的苗出土前保持好苗床的水分与温度。精细整地,深翻土地,否则易形成犁底层,妨碍水分下渗和盐分扩散,常使土壤过干或过湿,盐分积累,影响根系深扎和发育[1]。全才品种持续结果能力强,因此在定植前要求施好底肥。一般要有机肥施全肥3t/hm2、三元复合肥施半肥375kg/hm2(以嘉善县其他番茄品种施肥为计量)。全才品种生长势较旺,可适当稀植,一般株距在35cm左右,行距60~65cm为宜,嘉善县定植密度在4.2万~4.5万株/hm2,不能高于4.5万株/hm2。定植时要求土壤湿润,如果土壤太干应在定植前3~5d灌水(冬季和早春定植时灌水应早,以保证足够的地温)。定植完毕及时浇定植水(最好是加有防土传病害的药水),水量不宜太大[2]。
2.2肥水管理
西红柿对肥料十分敏感,追肥时应掌握“一控、二促、三喷、四忌”的原则[3]。一控:西红柿定植至坐果前,应看苗追肥,控制追肥量。除非植株严重缺肥的情况下,一般都应控制追肥量,略施稀粪水或生化有机肥液即可。二促:西红柿幼果期和采收期应重追肥,以促进其生长发育。在第1穗果实长至核桃大小时要迅速追施速效肥料1~2次,一般施用30%人粪尿或5%含硫复合肥浸出液,以保证植株不脱肥。幼果进入膨大期后,为满足植株生长需要,避免后期脱肥,应采取勤追猛保的方法,一般在晴天每隔10~15d施1次40%人粪尿或5%含硫复合肥浸出液。要使番茄生长良好,整个生育期至少追肥4次以上,追肥要少量多次,同时保持土壤润而不湿。三喷:西红柿不仅由根部从土壤中吸收营养无素,而且可以由叶子吸收矿质营养,以促进果实及种子的发育。因此,在果实生长期间特别是前期连续阴雨不能进行土壤追肥时,应喷施2~3次叶面肥,可用有机液肥300~500倍液喷施,还可用螯合态多元复合微肥500倍液喷施,以提高西红柿的品质。四忌:西红柿追肥忌在土壤较湿和中午高温的情况下进行,并且忌过于集中施肥。集中施肥易使植株徒长且产生肥害;在土壤较湿的情况下施肥易引起落花、落叶和落果等生理性病害;在高温条件下施肥,植株叶片水分蒸发量大,会影响肥效大发挥。此外,施肥时间应避开高温时期,以清晨或傍晚为宜。
2.3田间管理
缓苗前温度要高,特别是地温应高,在缓苗前一般温度不超过30℃,不需放风,以28℃左右为宜;缓苗后白天24~26℃,夜晚13~15℃,期间主要是为了促进幼苗根系更好地发展(地温略高些)。结果期白天20~26℃,夜晚13~15℃,最低可控制在10~13℃,地温不低于15℃[4]。单干整枝,及时吊线或插架;及时去除侧枝;及时剪除老化、黄化叶片,保持适当的叶片,以使通风透光良好。剪叶的原则是:植株从上到下一般保留8~10张功能叶即可。当植株在第1穗果坐果后,第2穗花刚开花时,用20~25mL/桶的三唑酮迅速点浇植株根茎部1次(一般高温用25mL/桶,低温用20mL/桶)。全才品种耐激素点花,易点花坐果,因此点花浓度不必过高,一般棚内温度比较高,用防落素0.5mL左右对水500g;棚内温度较低,用防落素0.8~1.0mL对水500g。一般第1穗果留2~3个,第2穗以上留4个果。病虫害防治的原则是“综合防治,预防为主”。
3参考文献
[1]郑新伟,李萍,秦惠权,等.番茄栽培管理措施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4):181.
[2]肖世盛,席海军,赵玉清.番茄优良品种百丽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1):117-118.
关键词:春早熟番茄品种选择播种定植田间管理
一、栽培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
早熟、高产、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是最佳选择。如L-402、黄金868、中研958等优良品种。
2、种子处理
温汤浸种,首先用清水浸湿30min,然后将其放入55℃温水中,保持10min,不断搅动,待水温降至25~30℃,继续浸泡6~8h,吸入足量的水。然后涝出种子,装入洁净的布袋中放在棉布包里,然后再将棉布包一起放在塑料袋里,而后再将塑料袋放在贴身口袋里,每隔12h用温水清洗1次,主要是将粘液洗掉,接着滤干后再放到布袋里,待种子露白1/3~1/2时即可播种。
3、播种
春早熟番茄的最佳播期是12月初至翌年1月上旬,番茄种子一般大田需1.5kg/hm2。采取湿播法,浇足底水,用药土下铺上盖,防病防虫,最后覆盖地膜。
4、苗期管理
温度管理。播种至出苗,白天保持30℃左右,夜间保持18~20℃;出苗至分苗,白天保持20~22℃,夜间保持12~16℃;分苗至缓苗,白天保持25~28℃,夜间保持15~18℃;缓苗至成苗,白天保持18~20℃,夜间保持12~14℃;播前浇足底水,分苗补水。正常天气情况下,光照达10h。连续阴冷,如果中午不下雨雪,就将草苫掀开。待番茄苗70%~80%出苗,将地膜及时揭去。分苗2次,第1次分苗在番茄2片真叶时进行,并采取直接分苗法,使苗距达到3cm×3cm;第2次分苗在番茄4~5片真叶时进行,注意以保护根系为主。
5、定植
首先施足有机肥,施过磷酸钙375kg/hm2,硫酸钾225kg/hm2尿素300kg/hm2。做小高畦,畦宽1.1~1.2m,高10~15cm。定植前7~10d低温炼苗。保持白天15~20℃,夜里10~12℃。要求提前7~10d扣棚,以提高地温,有利于缓苗。以番茄苗7~8片真叶为定植标准。于2月上旬至3月20日定植,采用水稳苗法,开大定植穴,把水浇足。行距50cm,株距30~35cm,按5.25~6.00万株/hm2栽番茄苗。采取掏苗法,先栽苗,后覆膜,可提早10~15d上市。
6、田间管理
(1)棚室管理
定植至缓苗,密闭提温5~10d,促进缓苗至拆膜,逐渐通风,白天保持在20~25℃,夜间10~12℃。拆膜前,低温锻炼,到5月上旬撤膜。将基肥施足,第1次在番茄坐果后追肥,按225~300kg/hm2追施尿素,随水施肥,以后每追肥1次隔15~20d。第1次浇水在番茄定植后7d进行,当番茄缓苗后浇1次水;坐果后,追肥浇水结合进行。
(2)植株管理
将番茄植株基部用绳子拴上,让植株缠绕在绳上,使其随绳向上生长。番茄留果4穗,最后一穗花上面留2片小叶,并将生长点掐去。对于春早熟番茄要采取单干整枝方式,待侧枝长到7~8cm时,留茬2cm,然后用手掐去。为了减少叶片的呼吸消耗,增强通风透光,还要摘除番茄植株下部1/2黄化的叶片和病叶。疏掉枝头过高或过低的花;选大的且果型好的保留4~5个果实,将小果、病果和畸形果剪掉。在温度低于15℃的夜间容易引起落花,对此,可用2,4-D浓度为10~20mg/kg溶液保花保果。
采用浸花法,把番茄花在2,4-D溶液中浸沾一下即可。切勿将2,4-D沾到番茄嫩头或嫩叶上,否则会造成药害。待番茄个头长足,由青转白时,用乙烯利稀释成27000mg/kg的溶液,在番茄果实顶部,戴棉线手套沾乙烯利溶液进行均匀涂抹,可使番茄提早5~6d上市。
二、病虫害防治
1、生理病害防治
(1)畸形果。主要是2,4-D浓度大或重复使用造成的,因此要注意使用量和次数。大脐果,心室心皮增多,主要是花芽分化光合产物积累太多造成。如果昼夜温差大,花芽分化过分强烈也可以导致此病,因此,为防止这种病害,夜间温度不能过低,也不要让苗床过于肥沃。
(2)裂果。其造成的原因主要是前期干旱,后期大量供水导致,因此,应在大雨之前就摘下已红的番茄果实。
(3)空洞果。主要是因为授粉受精不良、营养不足、胎座没有发育起来,且光合产物供应不足而造成内部胎座发育不良,致使其脱离果皮,形成空洞。对此,可调整植株、及时将草苫揭去,使通风透光增强,便可以减少空洞果。当日灼时,番茄朝南的果肩部位,表皮硬化,稍有凹陷。对此,可以用番茄叶子遮挡强光。
(4)脐腐病。即果实的缺钙症,其特征是番茄下部颜色变黑褐色,软腐,且果尖烂掉向里凹陷,顶部软腐后被其他病原侵染。
缺钙原因。一是土壤本身缺钙;二是果实缺钙,其原因为偏施氮肥以及氨离子浓度过高而与钙离子产生拮抗作用;三是酸性肥太多。对此应增施过磷酸钙,同时少施氮肥和大粪。
2、主要的病虫害防治
春早熟番茄的主要病害即是果实的缺钙症叶霉病和病毒病,对此,可在病害发病初期用嘉瑞农800倍液喷雾,每隔5~7d防治1次,连喷2~3次,选择晴天上午喷雾;病毒病用灭菌成800倍液喷雾,每隔5~7d防治1次,连喷2~3次。对烟青虫、蚜虫和潜叶蝇用10%吡虫啉27000倍液喷雾。
关键词温室;番茄;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综合效益
中图分类号S641.20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5-0129-02
贝佳番茄品种是先正达公司推广的以色列杂交1代无限生长型大红番茄中熟品种,植株长势旺盛,连续坐果能力强,萼片美观,果型圆形偏扁,果实硬度好,单果重约200g,抗番茄黄化卷叶病毒、根结线虫。对激素较敏感,建议降低使用保花保果激素浓度。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温室番茄上应用及与露地和习惯种植比较,水肥一体化轻松、方便地解决番茄各时期的水、肥供应问题,达到节水、节肥、省工、增产的效果[1-5]。
1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温室番茄上的应用
1.1水肥一体化设施准备
水肥一体化系统分为首部控制系统、NMC-JUNTOR智能灌溉控制施肥机和温室管网、降温喷雾系统等,每行摆2行种植槽,铺设2条滴灌管,固定好,滴头间距选择20cm,这样能够充分满足番茄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安装使用参照有关规范。
1.2番茄种植
温室种植在2011年10月11日播种育苗,11月5日移栽定植。11月21日花蕾出现,2012年2月3日始熟。种植密度3万株/hm2,双行种植,行距160cm,株距34cm。采用泡沫种植槽种植,在种植槽中施入椰糠和鸡粪堆沤腐熟的基质。每个泡沫种植槽栽3株。
1.3水分管理
定植后及时用滴灌浇1次透水,根据墒情、苗情确定灌水量。苗期每天滴灌3~6次,每次灌水时间1min,每个滴头流量16mL/min,每次灌水480L/hm2;生长旺盛期,每天滴灌6~8次,果实膨大以后每天滴灌8次左右,每次灌水时间1~2min,每次灌水480L/hm2。灌水时一定要根据当地天气情况来安排次数。
1.4肥料运筹
1.4.1需肥量确定。定植缓苗后开始滴灌施肥。根据理论生产1t的番茄需要的施肥量为氮3.18kg、磷0.74kg、钾4.83kg。单位面积番茄生产需要的氮∶磷∶钾比例是1.00∶0.23∶1.50。因此,计算出番茄单位面积需要养分理论值。可根据表1番茄不同目标产量的养分需求量来确定。根据番茄生长的各时期要求配制和推荐番茄营养液配方肥进行滴灌(表2、表3)。
1.4.2配方施肥。番茄营养液配方是:尿素427mg/L、磷酸二铵600mg/L、磷酸二氢钾437mg/L、硫酸镁500mg/L、EDT铁钠盐6.44mg/L、硫酸锰1.72mg/L、硫酸锌1.46mg/L、硼酸2.38mg/L、硫酸铜0.20mg/L、钼酸钠0.13mg/L。以上配方按250∶1的比例施用,即温室出水量250L需要营养液1L。每天施肥9次,每次施2min,每天所施营养液1.224mL/株,每天所用营养液成本为0.0018元/株,种植3万株/hm2,则每天所需营养液成本54元/hm2。每个滴头需滴灌营养液16mL/min。
1.4.3滴灌施肥操作。番茄灌溉时首先打开电源开关,接着按下NMC-JUNTOR智能灌溉控制施肥机的选择键设定施肥时间(例如:1min或5min)选择灌溉通道即可,施肥机就自动根据指令进行滴灌。滴灌系统支管的控制阀完全打开,按照滴灌方案灌溉。灌溉结束时先切断动力,然后立即关闭控制阀。滴灌湿润深度一般为30cm。滴灌的原则是少量多次,不要以延长滴灌的时间达到多灌水的目的。根据每个灌溉程序,精确定义时间运行方法:打开Select键,按下Program键,输入灌水时间(例如1min或5min),再回到Select键,输入时间或数量,再输入定义时间或数量,最后在定义程序的“之前”和“之后”的时间值。在滴灌施肥时一般水在混肥前后的2min和1min过程。具体施肥步骤:一是肥料准备。按照施肥设计方案要求,根据先将肥料溶解于水,也可在施肥的前一天将肥料溶于水中。施肥时用纱(网)过滤后将肥液倒入施肥罐,或倒入敞开的容器中待用。二是滴水灌溉。施肥时先选择滴灌程序灌溉1~2min。三是施肥滴灌。将施肥罐上的阀门打开,把滴灌系统支管的控制阀完全打开,按照微灌方案灌溉。接着选择施肥程序灌溉1~5min。四是灌水清洗。最后再选择滴灌程序灌溉1~2min,这样就把管道里的肥料清洗干净,保持滴灌管的畅通。对于每个灌溉程序,各定义1个计量配方法:打开Select键,再开Program键确定施肥通道,输入施肥数量或时间,等待施肥机启动注肥。一般施肥数量比例是1/1000(L/m3)。温室栽培番茄,设滴头62250个/hm2,每个滴头出水16mL/min,正常天气每天滴6次,计算每天灌水400kg。露地栽培番茄设滴头29970个/hm2,每次滴灌时间15min,即出水16mL/min,晴天每天滴2次,共计30min,则每天滴灌水量为960kg。习惯种植番茄是采用沟灌方式,每天灌水2次,每天沟灌,数量根据天气、苗情、土壤、墒情等因素确定。
1.4.4系统的维护。滴灌施肥系统运行开始,要做到每次灌溉结束后及时清洗过滤器,以备下次灌溉时使用,施肥罐底部的残渣要经常清理。在灌溉季节,定时将每条滴灌管的尾部敞开,相应的加大管道内的压力,将滴灌管内的污物冲出。尽量避免在生长期用酸性物质冲洗,以防滴头附近的土壤pH值发生剧烈的变化。如有必要用酸清洗,要选择在农闲的进行,应用30%的稀盐酸溶液(40~50L)注入滴灌管,保留20min,然后用清水冲洗。
2应用效益分析
从温室番茄种植观察来看,精细化灌水和准确施肥即水肥一体化在温室番茄栽培上提供及时的水肥供生长需要效果非常理想。据栽培记录和测算番茄各项指标见表4。水肥一体化优势:一是保障和增加番茄产量,增加收入,增产效果明显,增产32%。二是节水节肥省工。减少水分的下渗和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节水率为50%。技术施肥简便、供肥及时、作物易于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省化肥50%,省工1233.75~2493.75h/hm2。三是改善生态环境。滴灌施肥明显降低棚内空气湿度9~15个百分点。克服了因灌溉造成的土壤板结,减少土壤养分淋失,减少水污染。四是减轻病虫害发生。空气湿度的降低抑制了作物病害的发生,减少了农药的投入和防治病害的成本,滴灌施肥农药用量减少33%,有效节省劳力。
3参考文献
[1]张承林,郭彦彪.灌溉施肥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孙树卓,李伟,王红霞.温室番茄扦插育苗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1998(1):30-31.
[3]何晖.日光温室番茄气孔导度变化规律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8(8):104-108.
关键词番茄病毒病;发生;防控技术;晋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S436.412.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6)01-0167-01
山西晋南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是传统的农业大区。年平均降雨量525mm,日照时数2350h,气温13℃,无霜期212d,农业生产条件较为优越。运城地区适合水果和蔬菜种植和生长,特别是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推广后,蔬菜产量连翻几番。
番茄是晋南地区广泛种植的蔬菜品种之一,因其产量和效益相对较高,很受当地种植户的欢迎,不过,由于近年来外来病原入侵以及管理疏忽等问题,导致番茄病毒病发生程度加重,其中盐湖区、夏县、绛县、闻喜、新绛等地都已连续2年以上发生。番茄病毒病是番茄主要的病害之一,在高温或者干旱的环境中发病尤其严重。而运城地区一到夏季天气干燥炎热,番茄病毒病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染病后几乎很难恢复生长,是番茄增产增收的一大障碍。针对此问题,总结出一套防控技术体系,为农户提供参考是十分必要的。
1发病种类
番茄病毒病是一种综合性病害,其发病表现多样,根据发病外型分类有花叶型、条斑型和蕨叶型病毒病3种,按病害危害程度来说,条斑型病毒病最为严重,严重时会导致绝收,蕨叶型病毒病危害次之,花叶型病毒病危害较轻。诱发番茄感染病毒病的病原菌有20多种,最常见的有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烟草卷叶病毒、番茄斑萎病毒等,根据多发和多治特点,笔者重点介绍这些典型病毒。
2发病表现
由花叶型病毒引发的番茄病最为多见,其中烟草花叶型病毒发病时表现为番茄叶片斑驳、黄绿相间,并且新叶皱缩。烟草花叶型病毒发病后,植株的生长速度缓慢,明显矮小,落花落果现象严重,即便坐果果实也多为花脸状,产量明显降低。
黄瓜花叶型病毒病在发病时表现为头部萎缩,叶片绿中泛黄,背面发浅紫色,并且叶面卷曲,严重的可卷成管状。该病毒一旦出现,连片发作,番茄产量会大幅地下降,损失很大。
近年来,田间又发现了黄化曲叶病毒,这种病毒对番茄的破坏性极大,黄化曲叶病毒发病时表现为染病植株严重矮化,生长缓慢甚至停滞。黄化曲叶病毒多出现在植株上部,染病后先是叶片黄化,接着叶面皱缩、变肥厚、边缘卷曲,发病部位开花较少,坐果率较低、生长缓慢,果实产量与质量严重降低。
这些病毒除了各自危害,也会交叉感染,对番茄造成复合型危害,比如烟草花叶型病毒与黄瓜花叶型病毒交叉感染会引发番茄条斑症状,病害由叶面扩展到茎杆,茎杆出现暗绿色条纹或者深褐色条斑,渐渐地植株变得干黄枯死。
3传播途径
病毒病传播有多种途径,如烟草花叶型病毒一般通过番茄枝体汁液接触传染,即在番茄有伤口的情况下,病毒才能通过创口侵入番茄植株体内生长繁殖。侵入前,花叶型病毒一般都附着在番茄邻近的植物上,诸如植物残体、田间杂草等都可寄生病毒,成为原始感染源。黄瓜花叶型病毒一般是通过蚜虫吸食番茄枝体汁液进行传染,该病的发生多与天气状况、传播载体、种植习惯、施肥不当及土壤状况等条件有关。
黄化曲叶病毒主要通过烟粉虱、白粉虱等带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进行刺穿性传播,这些害虫携带黄化曲叶病毒后可终生带病毒传播。
4综合防治措施
番茄病毒病的防治需从根本上进行预防,尤其是控制不易倒茬的连作大棚番茄病毒病的发生,必须要在植株生长各个时期采用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等方法进行综合防控。
4.1农业防治
首先是选用抗病品种。其次可适当错期播种,避开高温季节,可有效减少病毒病发生。再次在栽培作物前,温室或棚室内要彻底杀虫,选用无虫苗,防止将粉虱带入保护地内[1]。结合农事操作,随时去除植株下部衰老叶片,并带出保护地外销毁。种植粉虱不喜食的蔬菜,如芹菜、蒜黄等较耐低温的蔬菜。
4.2物理防治
在大棚的进出口和衔接口处覆盖防虫网(60~100目)。在温室的开口处加设防虫网,能有效阻断斑潜绳、白粉虱、蚜虫等携带病毒的害虫由外向内侵入大棚。
粉虱、有翅蚜虫、斑潜蝇类等害虫具有趋黄性,可在温室内悬挂黄色粘虫板(密度为450~600块/hm2)诱杀成虫,一般在作物苗期和定植后,害虫发生前期至初期开始使用,通常在苗棚内以黄板底边高出蔬菜作物顶端5~10cm为宜,在生产棚室内以高出20cm左右为宜,黄板还应随蔬菜生长不断调整设置高度。初期应先悬挂3~5片色板,用于监测害虫种类及数量,当虫量较多时,再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色板数量。黄板通常45d左右更换1次,但在虫量较多,黄板粘满害虫时需及时更换,并妥善处理[2]。
4.3化学防治
病毒病预防或发病初期,可用微生物源制剂如8%宁南霉素2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250倍液,植物源制剂如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液或1.5%植病灵Ⅱ号乳剂1000倍液隔10d左右1次,防治1~2次。可用7.5%菌毒・吗啉胍(克毒灵)水剂500倍液,或20%吗啉胍・乙铜(毒尽、病毒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吗啉胍・羟烯腺・烯腺・(克毒宝)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或3.95%三氮唑核苷・铜・锌(病毒必克)水乳剂600倍液控制病毒病传播媒介烟粉虱和蚜虫。可用20%甲氰菊酯乳油6000~8000倍液,或5%溴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6000倍液喷雾,或用敌百威烟剂进行夜晚闭棚熏蒸[3]。
4.4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有2种,分别是生物农药的施用和害虫天敌的利用。番茄病毒必须以烟粉虱等害虫为媒介才能传播,所以利用这些害虫的天敌进行病毒病的防控是最有效的环境友好型方法,比如利用烟粉虱天敌丽蚜小蜂和蚜虫的天敌瓢虫、食蚜蝇等都可以对病毒病进行防治[4]。目前,国外在生物防治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如美国、荷兰已利用玫烟色拟青霉制剂防治烟粉虱,这些方法都值得借鉴。
5参考文献
[1]张守杰,纪国才,兰孝帮.日光温室番茄病毒病防治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3(7):60-61.
[2]董海英.露地番茄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J].种业导刊,2014(1):26.
关键词:日光温室;番茄;冬春茬;栽培技术
1播前准备
选用耐低温、耐弱光且抗病力强的优质番茄杂交种。目前采用较多的品种有晋番茄4号、万事如意等。播前需浸种催芽。将番茄种子放到55℃温水中,不断搅动,水温降至35℃左右时,停止搅动,把漂浮在水上的瘪种子去掉,搓洗种子,去掉沾在种子上的黏液,用清水浸泡8~10h,使种子吸足水分。再把浸选的种子涝出冲洗干净,用纱布或新的干净湿毛巾包好,甩掉种子表面水分,于28℃条件下催芽。在催芽过程中,每天要翻动几次,并用清水冲洗2~3次,擦去种皮上的茸毛、黏液和污物,防止霉烂,使种子受热均匀,出芽整齐一致。当种子露白时,将温度降至22℃,使芽健壮[1]。
2播种育苗
番茄一般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播种。将催芽后的种子撒播在育苗床上,苗床上覆盖地膜,起保温、保湿作用,保持室温白天25~28℃,夜间不低于20℃。70%以上种子出苗后,揭开薄膜通风,保持室温白天20~25℃,夜间12℃左右,防止下胚轴过度伸长,形成高脚苗。长到2叶1心时分苗到10cm×10cm营养钵。分苗选在晴天上午进行,分苗床要提前准备好并配好营养土,用50%多菌灵消毒,分苗时要带土起苗,尽量避免伤根。分苗时选留壮苗,淘汰弱苗、病苗、畸形苗。定植前1周挪动塑料营养钵,抑制苗的生长势。进行低温炼苗,温度保持白天16~18℃,夜间10℃以上[2]。壮苗标准为:株高20~25cm,6~7片肥厚的叶片,叶片有光泽,茎粗壮,节间短,稍发紫,多茸毛,根色白,根系粗大。
3定植及定植后管理
于2月上旬定植,采用宽窄行起垄地膜覆盖的方法,宽行80cm,窄行50cm,株距34cm,留苗4.5万株/hm2左右。冬春茬番茄定植时地温较低,宜采用暗水稳苗的定植方法,栽植深度以苗坨略低于畦面为宜[3]。番茄属喜光作物,要求有较高的光照强度。栽培番茄必须用新的、透光性能好的聚氯乙稀无滴膜,并及时除去膜上杂物。及时揭盖草帘等保温物,尽可能延长光照时间,阴雨雪天也要尽可能见光。及时整枝打杈调整植株行间的光照度。定植后尽量提高室温,使气温保持在白天28~30℃,夜晚最低10℃以上,不超过30℃不放风。缓苗后白天20~25℃,夜间最低10℃以上。开花期适宜昼温20~30℃,夜温为15~20℃。结果期适宜昼温25~30℃,夜温13~17℃。
4肥水管理
基肥施腐熟的农家肥150t/hm2、磷酸二铵750kg/hm2、50%硫酸钾750kg/hm2,混合均匀一次性施入。定植后到开花坐果前是壮秧蹲苗阶段。植株缓苗后,及时浇1次缓苗水,水量不宜过大。当第1穗果核桃大时蹲苗结束。如遇干旱要及时补给水分。蹲苗实现植株茎粗,节短,叶繁茂,花朵大,色深黄。进入结果期要及时供应肥水,保持土壤湿度80%~85%,浇水掌握浇果不浇花的原则。当第1穗果开始膨大时,结合浇水追催果肥,施番茄专用肥150kg/hm2。在第2穗果开始膨大时追第2次肥,每棚用番茄专用肥150kg/hm2或硫酸钾375kg/hm2;在第3穗果开始膨大时追第3次肥,用量与前2次相同[4]。在番茄盛果期,结合喷药进行叶面喷肥,用0.3%~0.5%尿素和0.5%~1.0%的磷酸二氢钾混合喷施2~3次,可促进植株健壮,延迟衰老,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
5植株调整
一是修剪。采用单干整枝法,只保留主轴,叶柄内长出的侧枝全部摘除。二是激素调节。冬春茬番茄开花结果前期,温度偏低,光照不足,花粉发育不正常,影响正常受粉受精,导致落花落果。生产上常用坐果灵喷花,1片药对水2.5~3.0kg,每穗花序至少开3朵以上的花时喷药,注意浓度不可过高,否则易造成裂果;或用2,4-d蘸花,使用浓度15~20mg/kg,用毛笔蘸药涂花柄。于9:00左右露水散去后进行,避开中午高温时间,不要把药液蘸到叶片和生长点上。三是疏花疏果。温室栽培大果型番茄,一般每穗花留花数4~5朵,坐果后留果数3~4个,中果型品种每穗留花数6~7朵,坐果后留果数4~5个。一般在番茄果实母指甲大时进行疏果。留生长均匀、果型较好的果实,其余疏除。
6病虫害防治
防治番茄晚疫病,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400倍液,或72%克露600倍液,每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防治番茄病毒病,用1.5%植病灵水剂800~1000倍液,或5%菌毒清500
倍液,每7d喷1次,连喷3次。防治美洲斑潜蝇,在成虫高峰期选用阿维菌素类农药1500倍液喷雾。防治温室白粉虱,用10%吡虫啉800~1000倍液,或蚜虱宝1000倍液喷雾。
7参考文献
[1]崔金华,孙学增.日光温室番茄韭菜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3):16.
[2]李现恩.番茄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11(1):36.
[3]李恭超,周迎丽.豫东地区春季大棚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11(1):46.
上一篇:教育治理的概念(6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