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骨质疏松的方法范例(3篇)
时间:2025-10-24
时间:2025-10-24
方法:抽取96例合并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糖尿病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密钙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密钙息与滋肾通络胶囊联合进行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者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骨密度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滋肾通络胶囊对合并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滋肾通络胶囊骨质疏松症糖尿病骨密度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42-01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在中医学理论中属于消渴之骨痹、骨痿等疾病的范畴,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糖尿病并发症,且临床发病率较高,由于骨质疏松易导致骨折的发生,因此该类患者的致残率也非常高,使治疗和康复的难度进一步加大[1]。本次研究中选取96例合并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糖尿病患者病例,对应用滋肾通络胶囊对其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96例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就诊的合并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糖尿病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37至68岁,平均47.3岁;患糖尿病时间1至16年,平均年3.8年;治疗组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39至67岁,平均47.8岁;患糖尿病时间1至15年,平均年3.2年。研究对象自然资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静脉滴注密钙息注射液,每次100IU,每天一次;治疗组:静脉滴注密钙息注射液,每次100IU,每天一次,口服滋肾通络胶囊,每次3粒,每天三次[2]。对两组患者骨质疏松症状治疗效果、骨密度改善幅度进行对比研究。
1.3治疗效果评价方法。临床痊愈:患者自觉骨痛症状完全消失,BMD检查结果显示为+1S;显效:患者自觉骨痛症状已经明显好转,BMD检查结果显示为±1S;有效:患者自觉骨痛症状有所减轻,BMD检查结果显示为-1S;无效:患者自觉骨痛症状没有任何改善,BMD检查结果与治疗前相同[3]。
1.4数据处理。研究过程中所得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系统进行处理,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X±S)表示计量资料,对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对组间对比结果进行X2检验,当P
2结果
2.1骨质疏松症状治疗效果。对照组患者经密钙息治疗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为:临床痊愈8例,显效10例,有效16例,无效14例,治疗总有效率70.8%;治疗组患者经密钙息和滋肾通络胶囊联合治疗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为:临床痊愈14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93.6%。两组患者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
2.2骨密度改善幅度。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值分别为(0.71±0.07)和(0.78±0.08),腰椎骨密度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糖尿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内热,久病致肾阴阳两虚,伤及肾精,肾主骨生髓,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已伤及肾精,滋肾通络方具有益肾填精、疏通经络的作用,方中的鹿角胶、熟地黄、龟板胶、杜仲、山茱萸、补骨脂、天麻、骨碎补主要具有补肾填精益髓的作用,龟板胶和鹿角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天麻、熟地黄、山茱萸不仅仅具有滋肾的作用,还可以达到通络的效果,杜仲、补骨脂、骨碎补主要具有助肾阳、强腰脊的作用,可达到补络、宣络、营络的治疗目的,黄芪主要具有益气的功效,可以使络脉更加流畅;丹参、丝瓜络、地龙、全蝎主要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功效;骨碎补性味苦温,主要具有补肾壮骨、强筋活血、续伤通络的功效[4]。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骨碎补总黄酮具有强骨作用,淫羊藿可以对机体免疫、骨骼、神经、内分泌和生殖系统功能进行有机调节,对蛋白质合成与核酸代谢具有明显而积极的促进作用,使骨增殖与分化速度加快,对破骨细胞分化增殖具有直接抑制作用[5]。密钙息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而刺激成骨细胞生长及活性,治疗骨质疏松症。糖尿病肾精虚耗会进一步加剧骨质疏松,不解决肾精虚耗,仅用密钙息治疗骨质疏松是治标不治本,骨密度的改善幅度有限。
参考文献
[1]周友俊,全兴胜,何美琼,等.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多因素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12):172-173
[2]支会英,李恩.补肾方药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骨组织ER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17(14):141-142
[3]戴玲.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15(29):136-137
误区1:只要补充足够的钙,就不会发生骨质疏松
钙是保持骨骼强壮的关键物质,但并非唯一物质。防治骨质疏松的原则和目的是增加骨骼中骨基质和骨矿物质的含量,防止骨质的分解,促进其合成,单纯补钙并不能使骨质疏松好转。只有胶原蛋白与钙同时补充,才能起到补充钙的作用。
误区2:骨质疏松是由于衰老造成的,无需治疗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增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等与增龄相关的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但是并非不需要治疗或没有办法治疗。骨质疏松既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等科学补钙,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而减轻病人的疼痛,预防骨折的发生,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其寿命。
误区3:没有外伤史,就不会发生骨折
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骨骼是非常脆弱的,有些轻微动作常常不被感知(也没有明显的外伤史)时即可引起骨折,如咳嗽、打喷嚏、用力提重物或抱小孩、甚至用力呼吸等等。常见的骨折部位有脊椎骨、肋骨、桡骨、股骨上端等,这些轻微的骨折可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应注意检查及早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
误区4:治疗骨质疏松等于补钙
骨质疏松的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综合治疗。
治疗的目的是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其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如适当的体育锻炼、纠正不良嗜好、防止跌倒等)、补钙,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
误区5: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为时已晚
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无法逆转,到老年时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错误的。骨质疏松是因为年老后体内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破骨细胞活跃,骨吸收加快,骨形成廷缓,导致骨量不断丢失所致。
只要接受正规的治疗,积极补充骨骼的营养成分,无论何时均可显效,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应立即到医院接受相关治疗。
(来源《现代养生》李莉/文)
六类人群慎穿保暖内衣
何大爷今年67岁了,整天红光满面,由于内热重,到了冬天穿衣也比同龄人少,早上晨练的时候里面就穿一件保暖内衣,外面套一件薄外套就出发了。
早上晨练的时候,出了一身的汗,由于保暖内衣效果好,何大爷一直感觉热乎乎的。但是回到家里没多久就开始流清鼻涕,到了晚上还发起了低烧。
到医院一检查,原来是感冒了。应诊医生了解了何大爷的主诉后,告诉何大爷,保暖内衣固然暖和,但人容易出汗。出汗遇冷后很容易使人着凉,诱发感冒。
温馨提示:
一般的保暖内衣大都采用复合夹层材料制成,在两层普通棉织物中夹一层蓬松化学纤维或其它保暖物质,通过阻挡皮肤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而起到保暖效果。
这样一来,内衣的透气性就差,出汗后容易受凉而诱发感冒,而且汗液中的尿素、盐类等会附着在体表,不及时清除会引起皮肤瘙痒。
关键词注射用骨肽依降钙素骨质疏松TNF-rIL-1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骨质疏松患者数量的增加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如何在病房内快速解决因骨质疏松带来的全身疼痛问题是一个临床上需要面对的问题,为此,设计了注射液骨肽和依降钙素分别对骨质疏松引起的腰背和腰背和四肢疼痛的疗效观察并加以比较。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1月~2011年6月收治骨质疏松患者129例,均经过骨密度测定仪(美国GE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量下降而达到诊断骨质疏松的标准(T值<-2.5SD,表示骨质疏松症)。大部分患者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少部分患者合并冠心病(仅限于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和无症状心肌缺血);在选择病例时剔除了肿瘤患者、心衰患者、感染患者、风湿免疫病患者、甲状腺疾病患者等,所有病例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均无异常;并排除了除骨质疏松外而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腰背和腰背和四肢疼痛。12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注射用骨肽治疗组65例,男39例,女26例,平均年龄68±5.7岁;依降钙素治疗组64例,男34例,女30例,平均年龄65±6.3岁。
用药方法:①注射用骨肽治疗组:50mg/(次・日)溶入250ml生理盐水中,15天1疗程;②依降钙素治疗组:连用4周,每周肌肉注射2次,20U/次。
疗效判断标准:①有效:腰背和腰背和四肢疼痛明显缓解;②无效:腰背和腰背和四肢疼痛无明显缓解者为无效(不包含轻微缓解)。
测定方法:两组患者在用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1周和第2周分别观察疼痛缓解的疗效,疗效标准见上;同时两组患者在用药后第2周分别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r)水平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TNF-r及IL-1水平值。实验方法:抽取全血3ml后,以800转/分的速度离心10~15分钟,分离出血清液并置于-800C冰箱内冻存以备统一检测。两种CK试剂盒均按说明书要求操作,为了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均设立了双质控指标。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样本率采用X2检验。
结果
两种药物对腰背和腰背和四肢疼痛的疗效:注射用骨肽治疗组在用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1周和第2周对骨质疏松引起的腰背和腰背和四肢疼痛的有效率分别为51.25%、57.13%、70.32%、82.73%和87.76%;依降钙素治疗组在用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1周和第2周对骨质疏松引起的腰背和腰背和四肢疼痛的有效率分别为30.65%、33.28%、45.17%、60.28%和65.43%。两组患者在第1天、第2天、第3天、第1周和第2周的疗效分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
两种药物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血清C-RP、TNF-r的比较:①C-RP:注射用骨肽组和依降钙素组在治疗前后的血清C-RP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分别为P<0.005和P<0.05)。②TNF-r:注射用骨肽组和依降钙素组在治疗前后的血清C-RP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分别为P<0.01和P<0.05)。
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观察:除个别患者在使用依降钙素后有轻微恶心症状外,其余患者均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
讨论
骨质疏松症在代谢性骨病中最为常见,是一种重要的老年性疾病。而因骨质疏松引起的全身疼痛在老年患者是很常见的。降钙素主要应用于骨质疏松伴有高钙血症和全身疼痛的患者,由于其增加尿钙排泄的作用,在高钙血症纠正后应同时补充钙剂才能更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症。但是观察降钙素在镇痛方面的起效是相对较慢的,与骨肽的对比观察也证实了这一点。
药理实验表明,注射用骨肽对关节急性炎症模型及免疫性炎症模型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同时对小鼠疼痛模型也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临床药理学表明,本品含有多种骨生长因子,具有调节骨代谢和生长作用,能促进骨愈合,促进骨新生,对骨损伤、退行性骨病和骨代谢疾病具有良好疗效。
近年来,一些细胞因子在骨质疏松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或影响已经受到关注[2,3],如TNF-г、IL-1、IL-6、IL-11等。肿瘤坏死因子(TNF)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吞噬细胞产生,具有强烈的破骨吸收活性。白细胞介素-1(IL-1)主要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产生。IL-1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都具有明显的促进骨吸收作用。其促进骨吸收的机制在于直接促进破骨细胞前体细胞的有分裂,间接通过介导基质细胞和成骨细胞分泌参与破骨细胞分化所必须的“下游”细胞因子如M-CSF,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IL-6,IL-112,从而促进破骨细胞前体细胞的分化,同时还可间接激活成熟的破骨细胞,增强其吸收功能,呈现出对骨的快速分解效果。
通过使用注射用骨肽和依降钙素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的C-RP、TNF-г和IL-1的水平,结果显示,C-RP前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骨质疏松的进程以及导致的疼痛可能与C-RP无关;而前后TNF-г和IL-1的水平的变化提示骨质疏松的进程可能有细胞因子的参与,但与疼痛的关系尚待进一步探讨,虽然骨肽组的降低TNF-г和IL-1比依降钙素组的幅度看起来要更大一些,考虑注射用骨肽的快速镇痛作用可能与其含有的多种骨生长因子及或与参与骨代谢的活性肽类有关,这可能是在镇痛方面优于依降钙素的原因。
参考文献
上一篇:财务审计的主体范例(3篇)
下一篇:初一课程在线辅导范例(3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