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范例(3篇)

时间:2025-11-04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范文

【关键词】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类风湿性关节炎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1.018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体液免疫存在异常。目前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明确,缺乏治愈的方法。早诊断、早治疗对感染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F虽然是常用的辅助诊断指标,但是缺乏特异性[1]。研究显示,抗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辅助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2]。本研究分析联合检测抗CCP抗体、RF以及免疫球蛋白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RA组,其中男22例,女78例,年龄28~80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另选择100例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24例,女76例,年龄22~7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检测项目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后用于检测。检测项目包括RF、抗CCP抗体、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gA)、IgG及IgM]。RF及免疫球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抗CCP抗体采用ELISA方法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上述指标水平。并分别计算单独检测及三者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早期诊断中敏感度(真阳性率)、特异度(真阴性率)、阳性预测值[指筛检试验检出的全部阳性例数中,真正“患病”的例数(真阳性)所占的比例,反映筛检试验结果阳性者患目标疾病的可能性]、阴性预测值(指检验结果为阴性的受试者中真正未患病的比例)。诊断试验的预测值受到敏感度、特异度和受试者中患病率的影响。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血清RF、抗CCP抗体以及免疫球蛋白阳性率比较RA组RF阳性例数81例,阳性率为81.0%,抗CCP抗体67例阳性,阳性率为67.0%,免疫球蛋白阳性88例,阳性率为88.0%。对照组RF阳性例数23例,阳性率为23.0%,抗CCP抗体6例阳性,阳性率为6.0%,免疫球蛋白阳性53例,阳性率为53.0%。RA组各项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联合检测血清RF、抗CCP抗体以及免疫球蛋白阳性率比较RA组联合检测血清RF、抗CCP抗体以及免疫球蛋白阳性例数为98例,占98.0%;对照组阳性例数为61例,阳性率6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情况比较RF单独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敏感度为81.0%,特异度为77.0%,阳性预测值为77.9%,阴性预测值为80.2%。抗CCP抗体单独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敏感度为67.0%,特异度为94.0%,阳性预测值为91.8%,阴性预测值为74.0%。免疫球蛋白单独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敏感度为88.0%,特异度为47.0%,阳性预测值为62.4%,阴性预测值为79.7%。联合三者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敏感度为98.0%,特异度为39.0%,阳性预测值为61.6%,阴性预测值为95.1%。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各项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全身各个系统。RF是常用的辅助诊断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是特异度相对较差,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会存在阳性结果,造成误诊。抗CCP抗体是一种自身抗体,具有重要的生理病理意义,其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敏感、特异指标,可用于鉴别非侵蚀性及侵蚀性类风湿性关节炎,阳性的患者更容易发展为关节骨质的破坏[3]。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就会出现,与患者的预后具有密切的关系。免疫球蛋白是重要的免疫效应分子,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过程。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的情况,可导致自身抗体大量产生。

在本次研究中,RA组患者三项检测单独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检测中,免疫球蛋白的敏感度最高,抗CCP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最高。但联合三者检测,敏感度达到98.0%,显著高于单独检测,这就说明联合检测能够大大降低漏诊率,联合检测的阴性预测值也高达95.1%。

综上所述,联合检测抗CCP抗体、RF、免疫球蛋白诊断RA能够大大降低漏诊率。

参考文献

[1]李常华,李燕.三种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意义.当代医学,2015,21(22):32-33.

[2]佘亚辉,韩媛媛,周光庭,等.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联合类风湿因子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意义.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1):1580-1581.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范文篇2

0引言

风湿病是由不同病因引起并以累及多器官损伤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多有反复发作性和渐进性,典型的特征是存在多种变异体和重叠综合症,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1].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多样性[2],至今仍没有大家公认的特异的生化、免疫或组织学诊断指标,常造成误诊,其单项自身抗体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有不足,类风湿因子的检出率偏低[2-3].因此,诊断以特定的症状,检出特定的自身抗体为依据,寻找合适的检测项目是提高ra早期确诊率的关键.我们通过对ra患者进行多种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以探讨ra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标本选择我院200701/200712风湿专科门诊确诊为ra患者96例(ra组),年龄50~65岁.其中63例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45例(sle组);干燥综合征(pss)8例(pss组);系统性硬化症(ssc)10例(ssc组).另外选择近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factor,rf)检测试剂(浙江伊利康公司);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ies,ana),抗角蛋白(antikeratinantibodies,aka)抗体,抗sa抗体,抗环瓜氨酸肽(cycliccitrullinatedpeptide,ccp)抗体(抗ccp抗体),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antifilaggrinantibody,afa)抗体检测试剂(德国欧蒙公司).

1.2方法

1.2.1rf检测(散射比浊法)人微球蛋白胶合于乳胶微粒,与待测样本中的rf发生免疫反应,引起微粒的凝集,增加浊度,>20iu/ml为阳性.

1.2.2抗ana抗体,抗aka抗体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法)稀释血清(ana起始稀释度1∶100,aka起始稀释度1∶10)与包被基质反应,抗原与抗体结合,加入荧光素标记,与基质上的抗体反应形成特异性荧光.ana阳性可根据不同的荧光模式进行判定其阳性结果,aka阳性于角质层出现线性或板层状荧光判定为阳性.

1.2.3抗sa抗体,抗ccp抗体检测(elisa法)将稀释血清加入包被孔,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与包被在固相上的抗原结合,酶标记的抗人抗体与已结合的抗体反应,结合的标记抗体与底物液作用阳性呈现蓝色,颜色深浅与抗体浓度成正比.

1.2.4抗afa抗体检测(斑点法)将已稀释标本加入反应板,稀释血清中的抗体与抗原结合,酶标记的抗人抗体与结合的抗体反应,加入底物液显色,阳性出现蓝色条带,条带颜色深浅与抗体含量成正比.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0.0软件统计,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结果

2.1各组自身抗体检测的阳性率96例ra患者、63例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rf,抗ana抗体,抗sa抗体,抗aka抗体,抗afa抗体,抗ccp抗体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检测中,rf,抗sa抗体,抗aka抗体,抗afa抗体以及抗ccp抗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其中,抗ccp抗体的检出率最高.表1各组自身抗体检测的阳性率

2.2不同自身抗体对ra诊断效能比较结果显示,各组自身抗体在ra的早期实验诊断中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rf为ra筛检的常用指标,其阳性率为45.8%,支持早期ra的倾向性诊断,但诊断缺乏特异性;抗ana抗体的检测阳性率为35.4%,是活动性sle非常敏感的参数,但并非sle特异的;抗sa抗体检测阳性率为39.6%,其在rf阳性和阴性ra患者中均可呈现阳性,尤其对rf阴性的患者,可成为诊断ra的一个指标;抗aka抗体阳性率为46.8%,可作为ra检测的特异性指标和ra诊断的辅助实验诊断项目,适合于早期不典型及血清阴性ra的诊断;抗afa抗体检测阳性率为37.5%,其对ra早期诊断有意义,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可出现于rf阴性的ra血清中;抗-ccp抗体检测阳性率为61.4%,可作为ra早期诊断指标.抗ccp抗体含量与ra病情严重程度及病程进展有关.其中抗aka抗体,rf和抗ccp抗体的阳性率较高,三项抗体联合检测,在临床的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检测价值.

3讨论

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炎性疾病,目前仍以临床表现为主要诊断依据.多年来,人们试图寻找一种ra特异的诊断指标,但仍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诊断指标.为此,我们对96例ra患者进行了多种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身抗体检测是ra确诊的重要的实验诊断,从各组自身抗体检测的阳性率比较可以看出,抗aka抗体,rf和抗ccp抗体的阳性率较高,可为最佳的联合检测方案.

rf识别的自身抗原是变性的iggfc部分,是最早发现的ra的自身抗体.近年的研究[3-4]表明,rf与临床表现和关节损伤程度密切相关,是损伤指标中最强有力的预后因子,其他自身抗体不能取代rf在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地位.但rf阳性还存在于ra阴性的患者中,正常人尤其是高龄者可有5%的阳性,因而,rf对ra的诊断特异性欠满意,rf阳性不能作为诊断ra的唯一标准[5].

抗aka抗体是由inanc等[6]以wistar大白鼠中段食管的角质层为底物,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在患者血清中发现的一种抗食管上皮角质层的自身抗体,本研究中抗aka抗体检测的阳性率为47%,而其检测的特异性近90%~100%,可作为ra检测的特异性指标及辅助实验诊断项目,以提高诊断的阳性率,特别是当rf检测阴性时,ra具有补充诊断的意义.

抗ccp-抗体是ra早期诊断的标志物[7],是ra早期诊断较好的指标,也是鉴别浸蚀性、非浸蚀性ra的灵敏指标.本研究中抗ccp-抗体的检测阳性率为61.4%,其检测阳性率为各项自身抗体最高,因此,将抗ccp抗体检测用于ra早期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抗aka抗体,rf和抗ccp抗体三种抗体联合检测,弥补了单一的rf对ra诊断的不足,提高了ra的检出率及检测特异性,为联合检测较好的组合项目,为ra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实验指标.鉴于各项自身抗体检测在ra的早期诊断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验条件,选择适当的项目组合,有助于提高ra的早期确诊.

【参考文献】

[1]kuhnka,kulikl,tomookab,etal.antibodiesagainsteitrullinatedproteinsenhancetissueinjuryinexperimentalautoimmunearthritis[j].jclininvest,2006,116(4):961-973.

[2]matsuok,xiangy,nakamurah,etal.identificationofnoveleitrullinatedautoantigensofsynoviuminrheumatoidarthritisusingaproteomieapproach[j].arthritisresther,2006,8(6):1-3.

[3]harrisonmj,pagetsa.anticcpantibodytestingasadiagnosticandprognostictoolinrheumatoidarthritis[j].qjm,2007,100(4):193-201.

[4]梅品玉,商新梅.类风湿因子测定方法及测定意义评价[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2):2034.

[5]赵超,王雪.类风湿因子定量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治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5):1345.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范文

关键词: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抗体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率

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是根据类风湿因子检测以及X线检测进行诊断。但是接受X线检查的患者需要病变位置是骨关节病变才能采取诊断,检查类风湿因子会有误差存在,缺少特异性,无法采取早期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与诊断[1]。长时间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迁延,会造成骨关节发生多处的病变,病变比较严重并且时间较长的患者会出现严重的以及不可逆的骨关节损伤。为了及时的进行治疗与诊断,本文选取164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其诊断采取不同的检查方式,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从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164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所有患者进行了身体检查以及辅助检查等,并对其病史进行详细的了解,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即a组与b组,其中有54位女性患者,90位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28岁74岁之间,患者的年龄平均为(35.5±10.5)岁。将肝肾功能不健全以及慢性疾病比较严重的患者排除。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P>0.05,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a组的84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取类风湿因子的方式检查,b组的80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取抗环瓜氨酸抗体方式检查。常规的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清样本的抽取,按照操作的流程严格的进行相应的操作,每板都要设置阴性、阳性以及空白进行对照,试剂盒所提示的检测样品以及标准品的值要在450nm波长的酶标仪下进行读取[2],标准曲线的绘制要根据标准品的不同浓度值以及对数进行绘制,然后按照样本值以及标准曲线对样本的浓度对数进行计算。阴性为0U/L到25U/L,阳性为大于25U/L。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应用SAS8.0软件,数据用正负平方差表示,采取t检验,当P

2.结果

在a组患者中,敏感患者有56位。占59.52%,特异性患者有67位,占79.76%;在b组患者中,敏感患者有56位。占70.00%,特异性患者有76位,占95.56%;

在阳性诊断的概率方面,b组明显的要比a组高,P

3.讨论

本文主要对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取类风湿因子以及抗环瓜氨酸抗体检验的方式确定其诊断的准确率。研究结果显示,在阳性诊断的概率方面,b组明显的要比a组高,P

参考文献:

[1]曾瑜,陈明,蔡美珠,刘琦,顾耀林,王开正.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联合测定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2010(06):122-124.

[2]周厚清,许赤多,张辉,董敏.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比较[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04):133-135.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