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印》阅读答案优秀(精选7篇)
时间:2023-07-19
时间:2023-07-19
脚印和大海现代文阅读答案
一个胖墩(dūn)墩的小男孩。
他光着脚,从岸边一直向大海走去,他在沙滩上留下一行深深的脚印。
远远望去,就像一条粗粗的锁链。
就在他留下的第一个脚印里,爬进一只小海蟹(xiè)。这只海蟹生活在礁石后面,它来到世界上才一天。当它爬进这个深深的脚窝里,里面还有一汪浅浅的水,小海蟹玩得很痛快,它说:“这大概就是海了吧,海有多好啊!”
一个瘦瘦的小男孩,在边上听到小海蟹的赞叹,他笑了。
小男孩子拾起一根小棍,轻轻地挖着,他把胖男孩留下的这一行通向海边的脚印,一个一个连通起来,然后再把海水顺着脚印引进来。
他看到小海蟹沿着这一个个脚印,又游又爬地向海里跑去。
他想,当小海蟹第一眼看到大海时,一定会说: “哦,这才是真正的大海!”
1、我会填词语。
一( )木棍 一( )脚印一( )锁链
2、快乐连一连。
深深的 锁链
瘦瘦的 脚印
浅浅的 水洼
粗粗的 小男孩
3、小海蟹把脚印当做了大海,是因为( )
A、小海蟹来到世界才一天。
B、脚印里有水。
C、小海蟹不知道海究竟有多大。
D、小海蟹在脚窝里玩得很痛快。
4、“哦,这才是真正的大海!”这句话应该怎样来读?( )(选两项)
A、带着惊喜的语气读。
B、加粗悲伤的语气读。
C、重音放在“真正”上。
5、“远远望去,就像一条粗粗的锁链。”这个句子中“一条粗粗的锁链”指的是什么?
6、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领悟到怎样的生活哲理?请你在正确答案的序号后打“√”。
A、我们应当注意保护小动物。( )
B、不要总闷在家里,可以到海边走一走。( )
C、不能滞留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应该敞开心扉,拥抱更广阔的生活。( )
参考答案:
1、根 行 条
2、深深的脚印 瘦瘦的小男孩 浅浅的水洼 粗粗的锁链
3、C
4、AC
5、指一行深深的脚印。
6、C(√)
阅读理解说明文考察的阅读能力
1、整体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弄清说明对象。
2、准确抓住说明事物的具体特征。
3、分析、识别文章的说明方法,并弄清其在文中的作用。
4、具体分析语言的准确性。正确理解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作用,准确地对词语的限制、修饰作用进行评析。
5、了解和识别各种说明顺序。
6、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7、把握段落的中心句、关键语句。
阅读理解感想启迪类题型答题方法
1、 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
2、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
3、 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运用成语。
4、 偷梁换柱法: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
《成长的脚印》练习题及答案参考
1、下面分别是两片树叶的平面图(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不满整格的按半格计算),请你填一填。
2、某公司想购买土地(如图所示)。比一比,在同等价格下购买哪一块划算些?(每个方格1km2)
3、市政公司准备给中百商场门口的广场(如图所示)铺砖,每个方格表示1m2。
(1)估计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大?
(2)如果1m2大约要4块瓷砖,每块瓷砖4、8元,大约需要多少钱?
4、天然温泉占地面积有多大?(每个方格表示1m2)
参考答案
1、282440;462659(答案允许有少许差异)
2、购买第一块划算些
3、(1)大约是81m2
(2)(元)
4、约是
生活就像一条小路,上面布满着荆棘,我们在这条路上磕磕碰碰,走出的脚印也歪歪斜斜。但正是这一次次的磨难,才能让我们在逆境中成长。
记得前年六月份,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树上的知了热得“热啊热啊”地叫,人们都躲在空调房里不肯出来。只有我每天不顾毒辣辣的太阳,一遍遍地跑去琴行不知疲倦地练琴。
时间飞逝,岁月如梭,转眼就钢琴考试了。一个多月后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查看了成绩单,结果惊讶地看到那一小行字:不及格!那三个字显得格外醒目,刺眼……我感到字开始模糊起来,我飞似地冲进房间里大哭起来:这不符合常理啊,之前几次我都是优秀……难道我真的不配学钢琴……
哭了许久后的我叹了口气走出房间,父母都想安慰我,但我还只是叹气,摇摇头走了过去。父母看上去也十分难受,但我却没听到他们在低声讨论着什么……
现在已经是晚上,外面只有绵绵的秋雨和我一起哭诉。(叙事的过程中你多次描写了当时的环境,一方面渲染了当时的氛围,另一方面也借用环境来映衬人物当时的内心状态。)最后我哭得没了力气,只好打着哈欠上床。这时有什么东西触碰了一下我的手。我有些恼火地把那东西一拽,没想到是父母给我的一封信。我把信封撕开,信里大部分的内容我都已不太记得,但我仍记着一句话:“成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困难,但也并不意味着你该放弃,虽然可能还会失败,但你也要坚持去试……”。
读到这里,我不禁十分愧疚地擦了擦眼泪,想起我刚才的经历,幼稚的就像幼儿园的小孩。我又重拾了信心,暗暗地对自己说:“我明年还有机会,这次我一定要找出问题,再仔细练好琴。”第二年,经过一次次的努力练习,我终于考过了这一级。虽然才刚刚及格,但我收获的东西远比这多太多太多……
11、①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②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结构,文章主要从“浪漫”和“颓废”两方面展开。③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展示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
12、(1)① 批判家是尊重事实的,事实是残酷的,我像字一样被“删掉”,巧用比喻,表明远离故乡的我被故乡抛弃,被现实阻隔,不可能再会故乡。②修辞学家是浪漫的,是感性的,是满怀着热情和憧憬的,于是在美妙的梦幻中,我又能回到故乡,心灵得到慰藉。修辞学家的“放”体现了乡愁的“浪漫性”。
(2)①生命之旅太匆匆,没有留下多少人生印记可供追忆。② “落地”寓意“回乡”,想打个滚都不可以,寓意“回乡不得”的苦涩无奈。“空气会把我浮起来”寓意终生漂泊的命运。
13、第一问:①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②某些段落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不同人称的相互交叉。第二问:①不同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情感的表达;②采用第一人称,会使小说叙述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作品与读者的距离;③采用第二人称“你”,会让读者无法控制地融入文章中去,有一种无法回避的直面感,如临其境的现场感,也很容易激发写作者的倾诉欲。
14、①以“高楼”隐喻故乡,当年初闻故事时向往故事中的高楼,年迈的“我”意识到高楼不在远方,就是故乡。②通过“夸耀高楼”的方式来表达对故乡的浓重爱意。③以“从高楼坠落”的过程比喻“短促的人生”,引发作者对人生意义的追寻和反思,进而深化文章主旨。
15、这是开放性的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一:题目为“脚印”好。①文章从“拾脚印”的传说引入对乡愁种种思考,这是行文的出发点。②“拾脚印”具有象征意蕴,寄寓着思乡的强烈情感。③“乡愁”太直露,且普通,“脚印”比“乡愁”更含蓄,易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①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②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可是,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③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④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
⑤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所有这些都叫做“化石”。
⑥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⑦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6亿多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那个叫作“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作“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⑧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
11、请从选文中概括出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
12、指出第⑦段的主要说明方法和作用。
13、第④段中加点词“很可能”可否去掉?并说明理由。
(20xx年山东菏泽中考题)
参考答案:
(1)①地壳的运动;②气候的变化;③古生物的状况;④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2)举例子,具体说明了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3)“很可能”表示“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是一种猜测,如果去掉就太绝对,不符合事实。
①9月18日,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普查人员在陕西神木县栏杆堡乡邱井沟村一带发现巨型脚印化石。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专家前往实地调查,看见在东西长达8米,南北宽2~6米的砂岩石平台上,横竖交错,分布着各式各样、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100多个脚印遗迹化石,计有脚印化石40余个,其中可辨三趾动物脚印20余个、不明动物脚印13个,最奇特的是,还有10多个状如人类的脚印,但是远比人脚印巨大。这些脚印均保存在中生代浅黄色砂岩中,其形成年代至少在1、5亿年前。
②经过实地测量,发现每个脚印长约41厘米,最大宽24厘米,步长约58厘米,与现在成年男子一般在25厘米长的脚印相比,这个脚印化石显然要大得多。脚印遗迹化石有的呈鞋底状,有的则明显有三四个大脚趾。三趾状的脚印大小和人的手掌接近,也有的同脚掌接近。
③脚印既是生命活动的信息符号,也是生命曾经存在的历史遗迹,还是留给未来的“哥德巴赫猜想”之谜。
④这些巨大脚印化石,仿佛异常强烈的向今天的人们传递出神秘的生命信息,曾有原始生物在这一代顽强地生存过。那么1、5亿年前,是谁在神木县留下了大量的“脚印”?是远古人类,还是其他动物?
⑤当初,这些巨大脚印化石疑似为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所留下的。有的称其为大脚古人类遗迹者,以至联想到与陕西远古环境及人类起源研究有关。但考古专家经过研究后认为:是恐龙留下的!专家称:“可以肯定这批足迹是恐龙的脚印,而非古人或古猿人的足迹!”通过对足迹的初步的研究与分析,这些脚底状的脚印是食草性的小型蜥脚类恐龙足迹,而三趾型足迹则是由食肉的兽脚类恐龙所留下的`。从脚印的保存情况看,至少有两三种不同的恐龙,对比陕西境内其他地方曾经发现的恐龙足迹,新的足迹类型明显有所不同,相关的分类学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来完成。
⑥在全国发现的恐龙蛋、恐龙骨架比较多。2004年曾在重庆市江北大石坝嘉陵江边出土过的恐龙化石,体长18米,高3、5米,死于距今1、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它是一种大型蜥脚类恐龙,虽身形巨大,但生活在森林边缘、河湖岸边获沼泽附近,以树叶,嫩枝等为食,是马门溪龙科的成员之一。
⑦而发现恐龙脚印化石并不多。据报道,2009年6月,在四川省富顺县海拔约400米的罗贯山脉中,发现疑似“犀牛”的巨大脚印化石。当地还流传这一个与“犀牛脚印”有关的美丽民间神话:一条犀牛,为了救自己的主人,到处寻求千年灵芝,在罗贯山顶上看到了流光溢彩的千年灵芝。看守灵芝的白鹤使了千斤坠,想把犀牛压住,但是犀牛却顽强地爬了上去,采到了灵芝,于是犀牛便在石上踩出了一个个深深的牛脚印……
⑧当然,据专家们考察后认为,四川省富顺县发现的这18个“犀牛”足迹化石,应该是恐龙脚印。因为,罗贯山的地层时代比较早,属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或侏罗纪早期。那个时候,唯有恐龙才能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脚印,而犀牛是4000万年前的始新世才出现的一类动物,故该足迹化石不可能是犀牛脚印化石。
⑨然而,在陕西神木县发现的恐龙脚印分布密度之大、种类之多、保守之完整程度却十分罕见。这些脚印为进一步研究陕北地区古地层、古环境和恐龙的演化、迁徙,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证资料。
⑩脚印为啥能保留下来呢?专家们认为,这需要合适的砂岩,这种岩石不能太软,也不能太硬,只有如此才能保存恐龙的脚印遗迹化石。如何保护好““脚印”呢?目前已联系北京自然博物馆的专家对这些脚印进行进一步研究,岩石周围可能还会存在“脚印”,将申请在发现“脚印”的地方建地质公园或遗址博物馆,对其进行保护。
1、结合全文看,在陕西神木县发现的巨型脚印化石是谁留下的?有哪些依据?(4分)
2、第②段画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下列加点字的词语能否删去?请说明具体理由。(4分)
(1)当初,这些巨大脚印化石疑似为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所留下的。(2分)
(2)从脚印的保存情况看,至少有两三种不同的恐龙。
4、具体说说第③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4分)
5、概括第⑥⑦⑧段的主要内容,并谈谈它对说明“陕西神木巨型脚印化石”有哪些好处。(4分)
答案:
1、是恐龙留下的(1分),比现在成年男子的大得多,鞋底状脚印是草食性小型蜥脚类恐龙足迹,三趾型足迹则是食肉性兽类脚印恐龙的足迹。
2、列数字和作比较,使读者对巨型脚印化石的特征了解的更清楚。
3、(1)、不能删去。“当初”强调了对“巨型脚印化石”的研究过程性,这只是研究初期阶段的结论,“疑似”说明了“巨型脚印化石是人类留下的”只是一种推测,使说明更准确。(2)、不能删去,强调了“不只两三种恐龙”,还有更多种类的恐龙,使说明更科学。
4、过渡(承上启下)。为了引出下文对“巨型脚印化石是谁留下的”的探寻。
5、重庆和四川分别发现恐龙化石及恐龙足迹化石。(2分)更突出了陕西神木恐龙化石脚印分布密度之大、种类之多、保存之完整程度是十分罕见的,使读者对其考古发现和研究价值的了解更具体全面。
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就在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①【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到过山里的人都看见过,在那悬崖绝壁下面,往往堆积着一大摊碎石块。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再仔细瞧瞧,还会发现有些还没有崩落的山崖也已经有了裂缝。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②【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③【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④【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问题】
13、品味本文语言特点,对划横线的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①句反用“海枯石烂”的成语,说明石头也并不是人们想像那样坚硬。
B、②句用四个并列短句构成排比句,形象地说明岩石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
C、③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地说明雨水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D、④句以排比句式生动地描绘了几种自然力的气势,表现了它们势不可挡的威力。
14、对此文段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节选文段举例说明了岩石毁灭与新生的过程。
B、风吹雨打、日晒霜寒、酸类的腐蚀、水的冲击、冰的削刮、生物的破坏使岩石变成碎石、沙砾、泥土。
C、大自然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句话说明了岩石的生成与毁灭也遵循这一规律。
D、人的作用与地质作用比较起来,有时候对岩石影响的速度更快。
【参考答案】
13、C(3分)
14、B(3分)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9篇《《脚印》阅读答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