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设计论文(精选3篇)

时间:2023-08-01

微课程设计方案 篇1

活动最后一天的上午,培训竟然为我们呈上了更为精彩的“大餐”。

第一时段交给李老师。

首先李老师以给外孙拍照为例,给我们讲解拍照的秘密,看着李老师为小外孙拍的那些照片,并制作的简短视频。让我们感觉特别温暖,那么多有爱的镜头,真是一门艺术!李老师希望通过这个例子,让大家在以后也能拍出这样有故事的照片。

接着李老师介绍了自己个人从事研究的整个历程,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研究的那份挚爱、执着。一个人能够如此坚持地做一件事,一走就是这么多年,这种精神太让人感动,特别是在行走的过程中,又与这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了“三小”研究、高质量学习、微课程等,现在已经走向全国,轰轰烈烈,让人不由得就心生敬畏。李老师对微课程的梳理和开发又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其中结合泰迪的故事开发的7个微课程进行了系统的解读,以此来告诫我们要研究一件事,就要把它研究透。让我们明确接下来的个人成果开发就要这样,真正把自己的经验进行梳理建构,直至开发成为成果、策略。

最后李老师对没有来得及点评规划图的老师提出要求,回去用录屏技术讲解自己的系统图,然后发给李老师,他再来进行点评,我们的学习也将转为网络。对这次参加培训的39位老师,计划跟踪三年,约定三年后再看成果和变化。听着这些,心里对明天充满了期待,希望自己能够坚持,跟随李老师,把研究做到深入。我的计划就是从自己开始,先研究自己,然后再影响别人。

第二时段z老师主持,进行了一个简短的结业典礼。

39位老师在雷老师的主持下,一个个走向雷老师和李老师,结果他们亲手递过来的结业证书,开心地合影,因为接下来研究的路还很长,所以为我们的学习画上了完美的省略号……

第三个时段雷斌老师送上的最后精彩。

结业典礼后,李老师去向另一个培训地点,我们以为没有多少内容了吧。没想到慢条斯理的雷老师又开始了精彩讲解。

在录像微课程制作时,雷老师已经进行了最佳实践萃取技术,今天他又讲解了两个工具。一个是碎片化技术,一个是引导追问技术。雷老师的讲解风格是娓娓道来,我们听得真是津津有味。他举的例子那么形象,比如在教师进教室前发现纪律不好现象描述中,提取可操作性的策略:站门口――眼睛环视全场――凝视――走过去――拍拍肩(敲敲桌)。这是雷老师一直强调的表征要有画面感,让人看完就知道如何操作。接着再听评课例子中,采用碎片化方式萃取教学技术的过程,雷老师提供了几个关键词:抓关键、能操作、有画面感。在这个例子中,雷老师让我们明确了教学过程中什么样的是方法、什么样的是流程、什么样的是工具。同时雷老师布置了一篇作业,从一篇案例中,萃取出教学方法、流程和工具。好好找一篇案例研究研究,掌握这种萃取的技术,为接下来的研究积累经验。

雷老师介绍的第二个技术就是引导追问技术。雷老师通过与张清义同学的对话,引出了引导追问的几个步骤:第一提出问题。在情境描述中提出问题,在这个描述过程中要注意有画面感。第二是分析原因。这个过程中要至少问三个“是这样吗?”第三是已采取的措施。这个过程至少要有三个追问:可以吗?复杂吗?能推广吗?第四是效果。第五是风险和预防。一般情况下在开发微课程时,只做前四项就可以了。

在这四个步骤中,我最明显的问题是描述情境不简练,不生动,画面感不强。这可能跟概括有关系,总是平淡地描述,没有关注过画面感。另外对于这追问的技术以前也不知道应用,总感觉直接分析一个原因就够了,看来这还是以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当雷老师要结束讲座的时候,大家意犹未尽,纷纷要求他再讲一个。于是雷老师在很短的几分钟内介绍了十字因果图,从不同维度来分析同一个问题的案例。最后在我们还没来及回味中结束了讲解。雷老师的这两个技术对于我们接下来要开发的录像微课程,将会有很大的作用,让我们彻底明白了面对一个问题时该如何分析、如何描述。

最后一个上午的学习就这样结束了,匆匆的,但让我们收获满满的。五天来的学习精彩不断,离别时,真有一丝感伤的情愫在心里。但离别意味着我们的实践也将开始,我们将把这次学习的东西,渗透到研究中,为明天的分享和相聚积累素材和成果。

微课程设计方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为主线,兼顾语言结构,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目的的语言任务,即话题―功能―结构―任务。教材从内容、形式、方法、插图等方面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选择话题充分考虑小学生的需求,如学校、家庭、饮食、玩具、动物、颜色、数字等。教学形式多样化,有歌曲、歌谣、表演、游戏、TPR(全身动作反应法)等,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感知语言、习得语言。本套教材吸收了交际教学思想,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话题选择、内容安排、情境设计、活动形式等方面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贯彻语言应用的基本原则,把知识和技能目标融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之中,从而体现新教材提出的“把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结合起来”的总思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TPR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有节奏的说唱中体验语言,在有韵律的歌唱中感受语言,在轻松愉快的行动中应用语言。本套教材的每个单元是按A、B、C三个大课型设计的,A、B部分有故事教学、语言教学、任务活动、歌曲活动、文化介绍、单元检测等。C部分为选择的教学内容。教师在保证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学习进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上均有所发展。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善于形象思维,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和兴趣。三年级正处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关键期,因此,歌曲、游戏、各种卡通形象人物等将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欲望。本单元的内容发生在学校,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对这个话题很熟悉,乐于学习本单元。在课堂中通过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巧虎的形象,模拟生活情境,通过各种小组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并能在学习中通过与他人对话,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会更好地与他人沟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听懂、会说句型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Goodbye;能在情境中运用句型“What’s your name”询问别人的姓名,用“My name is …”回应别人的询问。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活动为途径,渗透任务型教学,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寓教于乐;能把学到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生活中使用英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想学、乐学英语的兴趣和愿望;培养讲文明、懂礼貌,见到朋友、教师打招呼,道别说再见的好习惯,渗透尊重他人的思想。

教学过程

Step1 Lead-in

通过歌曲what’s your name?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Step2 Think and ask

通过录像,引入卡通人物巧虎,创设巧虎要去见外国新朋友的情境,导入问候和询问别人姓名的话题。

师:Watch the video and talk about it、

A: Hello!/Hi!What’s your name?

B: My name is…

Step3 Watch and match

播放有教学内容的Flash动画,将人物和姓名相匹配(如图1)。

Step4 Read and imitate

听录音,模仿人物的语言、语调。

Step5 Act out

根据对话,尝试小组表演。

Step6 Touch and gue

玩“瞎子摸人”的游戏,运用句型“What’s your name”来询问(如图2)。

Step7 Try to say

运用本节课的目标语来进行实际操练(如图3)。

教学反思

我们在教学中积极践行“崇尚自主,激扬互助”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与自主地位,凸显同伴互助的重要性与意义,实现学生在英语课堂中更好地成长。我们在设计中基于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基于实际需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积极的尝试与实践。为了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考虑如何从“注重教”向“注重学”转变。因此,我们引入了卡通人物“巧虎”,视频中的巧虎也是现实中学生的化身,巧虎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正是学生学习时产生的困惑。我们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充分预设,开展教学。但是如何在课堂中帮助低年级的学生开展有效的自主互助学习,仍需我们今后不断研究。

设计亮点

1、采用问题驱动,激发学习动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实际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在微视频的设计中,我们借助巧虎去见外国朋友,却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跟别人问候的情境,驱动学生主动投入到“问题解决”的生生、师生互动中,在激发他们探究欲望、增强他们主体意识的同时,有效地促进了自主学习目标的达成。

2、促进自主学习,深化小组合作

《英语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的微视频中每个环节都安排了对学习任务的指导和检测效果的反馈。在最后的学习支持中,我们给学生提供了三种方法去解决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再加上适时出现的手执Stop的巧虎标志,让学生自己安排学习进度,这些都给予了学生学习的最大自主性。同时,在我们的视频中多次创设小组合作的任务,如act out环节中的小组互评、touch and gue环节中的游戏合作等,无一不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3、灵活运用新知,提升语言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发展需求,灵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善于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此次在微课程设计中,我们就此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例如,在最后的总结环节,我们借助“改编歌词”的方式,将本节课的目标语“Hello!/What’s your name?/My name’s…”,无痕地融入到了歌曲之中,这样做不仅使教学生动、有趣,而且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识记和掌握。又如,在Let’s play环节,鉴于其形式呆板、机械,无法引起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欲望,我们将其改编成了“touch and gue”(即通过触摸来猜测对方是否“名副其实”)。显而易见,这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使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逐步实现语言知识的内化,提升语言运用的实际能力。

4、呈现方式生动,交互功能突出

我们在微视频中引入了歌曲What’s your name?和卡通人物巧虎,加之惟妙惟肖的配音,一下就吸引了学生,再加上“瞎子摸人”游戏,使得学生兴致勃勃,乐此不疲。视频中,每个环节都安排了对学习任务单使用的指导和检测效果的反馈,加上适时出现的手执Stop的巧虎标志,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使用和学习,真正实现了微视频与任务单之间的无缝配套。微视频制作中,我们能够基于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有效借助摄像、PPT配音、录音等技术手段,配以简洁、清晰的解说,实现了多元教学资源的整合。微视频不仅解说到位,还做到了图文声像并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他们的多感官参与,为他们营造了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

微课程设计方案 篇3

学习内容: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

学习目标:

1、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习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三种类型三角形(每种类型准备2个完全一样的)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学习过程:

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

1、出示一个底是4分米,高是3分米的平行四边形。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它的面积如何计算?

2、你是怎样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

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怎样计算?

4、激情引入:三角形面积怎样计算?

■学情预判: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可能有点困惑,这一点要加强教学。 二、交流共享

■后教预设:出示二个板块的挂图,通过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板块一】学习例4:

仔细观察这3个平行四边形,请说出如何求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

你是怎样求出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究竟有怎样的关系? 三角形的面积应当如何计算?

思考:

1、能否把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哪个图形呢?

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你有哪些发现呢?

【板块二】学习例5:

1、出示例5:用例5中提供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2、启发提问:

(1)、能否把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哪个图形呢?

(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你有哪些发现呢?

(3)、你能否依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呢?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

(1)学生拼摆,教师加以指导。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3)思考: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能帮助我们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吗?为什么?

②观察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

(1)组织学生利用手里的学具试拼。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突出旋转、平移)

教师提问: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5、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来拼、

(1)由学生独立完成、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6、提出问题:

(1)、你发现两个怎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板块三】如何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

1、动手操作,推导结论: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底 。

(3)、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高 。

(4)、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强调: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底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高,可以说: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这个三角形等底等高。

2、思考:

(1)、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2)、求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3、知识拓宽:

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用a和h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什么?

S = a h ÷2 【板块四】知识应用

一块三角形的纸板的底是5cm,高是4cm。求三角形纸板的面积。 5×4÷2=10(平方厘米)

答:三角形纸板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

三、反馈完善

1、判断:

(1)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2)三角形面积一定比平行四形的面积小。

(3)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两个形状一样,大小相等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选择:

(1)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它们的() 一定相等。

A、形状

B、周长

C、面积

(2) ()的两个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A、等底等高

B、完全一样

C、面积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0平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A、10

B、20

C、40 (4) 三角形的面积是20平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A、10

B、20

C、40

3、做一做

你能计算出下面三角形的面积吗?

一个直角三角形,底是3厘米,高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一个钝角三角形,底是5厘米,高是2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一个锐角三角形,底是2、5厘米,高是2、8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选择适当的数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一个锐角三角形,底是8厘米,对应底边的高是7厘米,它的另一条底边对应的高是6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想一想画一画

下面中哪个三角形的面积与画阴影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你能在图中再画出一个与画阴影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试试看。

强调: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形状不一定相同。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6、拓展练习

量出你的三角板(两个任选一个)的底和高,然后算出它的面积。

7、课外延伸

大约在2000年前,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方田章”就论述了平面图形面积的算法。书中说:“方田术曰,广从zhòng步数相乘得积步。”“方田”是指长方形田地,“广”和“从”是指长和宽,也就是说:长方形面积=长×宽。还说:“圭田术曰,半广以乘正从。”就是说:三角形面积=底×高÷2。

四、总结回顾: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微课程设计论文》,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