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优秀名师(精选3篇)
时间:2023-08-27
时间:2023-08-27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www、 。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郊”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雨果曾经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圆明园为何受到如此的赞美?我们引以为傲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竟然变成了如今的废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了解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和遭受的苦难。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教师随机指导。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阅读,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
2、小组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课文。
(1)针对第2自然段。
①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板书:举世闻名
举世闻名,在世界上都非常有名。这个词说明了圆明园是一座在世界园林享有盛名的皇家园林。
②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弄清楚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和分布情况,进一步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分清哪里是“月”,哪里是“星”。
(2)针对第3自然段。
细读第3自然段,在网上搜集资料,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板书:建筑风格
①圆明园中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边读边想象画面。
A总写:
板书:……有……也有……有……也有……
B举例
板书:如,海宁的……,苏州的……,杭州的……
②园中不仅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代表我们民族特色的建筑,课文列举了哪些?
课文中没有介绍的景观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师总结: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不仅有金碧辉煌的殿堂,还有山乡村野。
当我们走进这样宏伟、精美的圆明园,心中怎能不发出这样的赞叹: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期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板书:美——赞叹
(3)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欣赏、赞美、自豪之情。
四、布置作业。
1、在网上搜集关于圆明园的资料,了解历史。
2、继续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2、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在圆明园前面填一个词。
________的圆明园
(举世闻名 金碧辉煌 诗情画意 建筑雄伟 万园之园……)
二、深入领悟。
1、指名读第4自然段,读出自豪与惊叹之情。
2、这个自然段的结构是怎样的?好处是什么?
生总结:这个自然段运用了总分的结构,第一句既是过渡句,又总领了全段。这样使段落结构清楚,让人一目了然。
3、“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有哪些?
板书:历史文化——珍贵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联系上下文,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运用时间顺序,点明圆明园收藏之丰富,同时也说明宝物之贵重,其价值不可估量。
4、圆明园中的文物到底有多么珍贵,它们究竟有着怎样的价值?请大家看一下资料:
其价值难以估量。仅圆明园内海晏堂前喷水台上的4个生肖铜首,2000年的国际市场拍卖价就高达9000多万元人民币。
5、这些价值连城的“圆明园”中的文化瑰宝飘零在世界各地的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可以说一说。
6、这些名人字画,这些奇珍异宝就曾经在我们的圆明园中。所以,它又是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三、研读“毁灭”。
1、这“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为何只能出现在人们的梦里呢?请同学们阅读第5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第5自然段中出现的时间是1860年10月6日和10月18日、19日。10月6日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10月18日、19日写侵略者火烧圆明园。这两个时间点揭示了侵略者所犯罪行,令人发指。
3、有感情地读一读让你感到愤慨、痛恨、痛惜的句子。
重点感悟:
(1)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加点的词语体现出了什么?
板书:侵略者的贪婪、残暴、无耻
(2)大火连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①思考:圆明园中化成灰烬的是什么?
(建筑艺术的精华文化艺术的瑰宝中华民族的尊严)
②圆明园就这样在三天的大火中化为灰烬,就这样不再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就这样只能浮现在我们的梦中。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我们华夏儿女的损失吗?
四、品读体味
指名读第1自然段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板书:圆明园的损失巨大,无法估量
(2)这一句中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们的内心是怎样的感受?
板书:痛惜、痛恨、悲哀
五、感悟写法
这篇文章题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的篇幅却是描写昔日的辉煌,你觉得这样写合适吗?
(这样写可以说是匠心独运。课文以大量的篇幅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我们更加热爱圆明园,以圆明园为骄傲。而就是这个我们引以为傲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肆意掠夺、践踏,这更能激起我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的热爱。)
六、小结。
面对帝国主义的欺凌,面对风雨中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振兴中华,自强不息,我们责无旁贷。
七、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
2、预习《木笛》这一课。
《太阳》
教学目标
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与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3、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主要段落的结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猜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谜语: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哪天不出工,准是下雨或刮风。
提问:“它是谁呀?”——太阳公公
大晴天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太阳。可是你知道关于太阳的知识吗?这节课就向大家介绍一下
板书:太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2)
1、学生齐读课文。
2、学习生字生词:
(1)齐读词语表中的词语。
(2)教师指导正确书写易错字:殖蔬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交流收获
1、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请概括每部分的段意。
生总结,汇报
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绍太阳远、大、热三方面的特点
第二部分(4—8):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2、我们来读第一部分。思考,这部分介绍了太阳哪些特点?
生总结、汇报
板书:特点:远大热
3、作者先给我们讲了一个传说。你知道介绍传说的作用吗?
生总结、汇报
师:介绍神话传说,增加文章的神秘感,引起阅读兴趣。
4、找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过渡句,说说过渡句的作用
生总结,汇报
生:“虽然……但是……”用这个关联词结束上文,引起下文“关系密切”的介绍。所以,这是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板书:关系密切
5、第二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总结、汇报
第二部分是总分总的结构,文章先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紧接着就分段告诉我们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的繁殖靠太阳,雨雪的形成、风的形成、太阳的杀菌能力和给我们送来光明和温暖。最后用“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来结束。前后呼应。
四、作业超市
1、抄写文中你喜欢的词语两遍。
2、熟读课文,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上网查找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太阳的哪些特点?
二、学习1---3自然段,品味说明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呢?在前三个自然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生交流、汇报
师出示句子
(太阳离我们……也要飞二十几年。)
思考:A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B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个句子,读出“远”,读出感情。
师总结:这段话采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准确,更容易理解,突出了“远”的特点。
2、课文是怎样写太阳“大”的特点呢?生找句子,并汇报
出示句子
(我们看到太阳……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A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B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作比较。
3、体会描写“热”的句子:
A找出描写“热”的句子,说说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
生总结,汇报
出示句子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板书:列数字。
B读一读,读出“热”的特点
4、小结说明方法。
师:在介绍太阳的特点的时候,作者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更易于理解。
三、学习4---8自然段,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1、体会第四自然段第一句的作用。
2、默读5---7自然段,说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在哪里。
A指名答,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相关资料图片。
B请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自己的朗读,并做出评价。
板书: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的繁殖靠太阳形成雨雪形成风杀菌
C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反复朗读,体会太阳作用之大。标出中心句。
D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太阳,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四、布置作业。
上网查找关于太阳的其他知识。
上网查找自己喜欢的天体的相关知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五年级语文优秀名师推荐教案案例》,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教学要求
1、理解格罗培斯设计的最佳路径融入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2、学习格罗培斯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会认读本课的生字。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格罗培斯设计的最佳路径融入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学习格罗培斯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搜集设计大师格罗培斯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谁来介绍一下格罗培斯,学生结合资料,教师补充。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看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新词。
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课文什么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
四、细读品味,感悟最佳途径。
1、格罗培斯之所以设计出最佳路径靠的是什么?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品读、思考。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谈论。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学习。
(1)他严谨的工作作风。从建筑学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点——路径设计却让他大伤脑筋。已经修改了五十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这2句话中细读品味。
(2)因为老太太的做法给了他创作的灵感。抓住:漫山遍野、绵延上百里等词语体会格罗培斯受到的启发。
(3)引导学生体会“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把人摆在第一位的做法。
五、拓展延伸
根据自己的感想创作名言。
六、作业:完成同步
板书设计:
27__最佳路径
作风严谨思维创新
以人为本
上一篇:小学科学教案(精选3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