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二教案(整理5篇)

时间:2024-03-22

物理必修二教案篇1

一、课题:运动、空间和时间(第二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司南版

二、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运动有多种类型,机械运动是一种简单的运动形式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择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在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才有意义。

(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知道时间的法定计量单位及其符号。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2)、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爱国注意情感

四、教学重点:

1、参考系的概念,及学会合理选择参考系判断物理的运动情况

2、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3、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

五、教学难点:

1、学会合理选择参考系判断物理的运动情况

2、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六、教学工具: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本章课程的引入:

结合课本16页内容,在学生自行阅读的基础,教师引入本章内容并简要讲解本章的学习要求(可见课本16页)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机械运动和参考系:

(1)、各种运动: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等

(2)、机械运动的定义:一个物理相对别的物理位置的变化,简称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

(3)、参考系的概念:在描述物体运动时,选作标准的参照物,叫参考系教学过程:以课本所介绍的电梯运动为例来说明选择参考系的必要性并强调:对于同一运动,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观察和描述的结果可能会不同的。

(4)、参考系的'确定方法

教学过程1:学生讨论以下题目:

例1、下列关于参考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

b、被研究的物体必须沿参考系的连线运动;

c、参考系必须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或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d、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那个物体。

答案:d

教师评析: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在具体问题上,一般以对运动的描述简单方便作为基本原则,通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教学过程2:强化训练:

例2、某同学坐火车郊游,当火车开动以后他一直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地看杂志,当他忽然抬头向车外望去,看见路旁的建筑物飞快地后退。这段话中画线的三种运动情况分别是以什么为参考系?

答案:地面、车厢、火车

例3、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甲车内的人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若以地面为参考第,上述事实说明:()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且运动快慢相同。

答案:d

2、空间位置的描述

教学过程1:通过两个例子的讨论:一是向陌生人说明你在龙岩三中的位置,二是课本中所例举的汽车位置的描述例子,让学生自已归纳总结得出确定空间位置的步骤

(1)、选择大家做熟悉的标志作为参考

(2)、说明在该标志的那个方向

(3)、距离多少

师:在物理学中,借助于数学方法,建立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2:举课本14页及15页中的两个例子,说明如何利用一维和二维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教学过程3:学生讨论以下题目:一辆汽车由校门向东行驶,要描述汽车的位置,应建立怎样的坐标系?

答案:应建立一维坐标系,以校门为原点,正东方向为正方向,以1米(或其它单位长度)为单位长度建立坐标系。

教师评析:建什么样的坐标系,关键是看物体运动轨迹的形状:如果是直线则建立一维坐标系,如果是平面上的曲线,则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果是立体的曲线,则建立三维坐标系。建立坐标系时要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例如:要描述做飞行表演的飞机的位置变化,则要建立三维坐标系。

教学过程4:知识延伸:用钟表的时针指向几点来确定空间位置的方法,也是实际应用时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3、时间的描述

教学过程1:以课本16页中“神舟”5号飞船飞行的部分重要时刻表为例(黑板上画出),同学生一起讨论得出以下几点:

(1)、区分时间与时刻: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坐标轴上对应一点;时间间隔指的是两个时刻的间隔,在时间坐标轴上对应一段线段。

(2)、时间的单位:s、min、h等

§4—2光的反射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

3、知道光路可逆。4、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二、重、难点:

1、理解光的反射规律的内容。

2、利用实验现象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前提测评: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传播的。

2、闪电与雷声虽然同时产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了什么?

2、、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②学生探讨:许多物体本身并不发光,我们为什么也可以看的见?

五、进行新课:1、任何物体表面都可以反射光。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角i角r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器材:有什么器材?如何使用

方法、步骤:如何做?

结果:填入左表

结论如下:

3、光的反射规律: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练习:物理套餐p30作图题

4、试验:两种反射,得到定义如下

(1)、漫反射:表面凹凸不平的反射(反射光线朝各个方向)

(2)、镜面反射:光滑镜面的反射(平行光线射入,光线平行射出)

探讨:在漫反射中,是否遵守上面的反射规律?

(学生讨论后,作图证明)

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5、光的反射的应用:学生举例(注意黑板反光问题)

6、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六、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七、教学后记:

在探究活动中,应给出较具体的指导,避免学生的盲目性。

前、后的练习要补充。

八、完成时习在线作业,并做好训练题。

物理必修二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能量守恒定律是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对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是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基础之一;能量转化和守恒思想贯穿整个高中教材,是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的重要“工具”。机械能守恒是高中学生对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启蒙,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必须牢固掌握的一个重要规律。

(二)教材处理

人教版必修教材,仅以自由落体为例很快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对学生掌握知识(深刻理解机械能守恒的实质和机械能变化的原因)和训练思维、发展能力不利,这里作了改进,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得出,由定性分析到定量实例探究,再结合一般过程作理论推证,然后总结出定律,阐释机械能守恒的实质,最后是定性应用。符合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并且在探究、推理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探索发现能力,领悟物理学研究方法和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重点和难点

根据知能、方法、情感三要素确定。

1、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理分析过程、定律的内容和定律条件的实质性理解;发现物理规律的一种常用方法(特例探究+演绎推理法)和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分析归纳)、形象思维(过程描述和想象)、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

2、难点:根据定律的推理分析过程归纳总结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定律条件的实质性理解和发现定律科学方法的领悟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空间对称美的认识,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热爱物理学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一)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1、高中新课程总目标(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和理念(探究性、主体性、发展性、和谐性)和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教材特点(思想性、探究性、逻辑性、方法性和哲理性融会一体);

3、所教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结构、思维结构和认知结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机械能和机械能总量的概念(动能、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它们的总和即为机械能总量);

(2)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涵(由对象、条件、结论组成)和外延(宏观、低速,惯性参考系成立);

(3)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的实质(能量只在机械动能和势能之间转化);

(4)初步会用定律分析实际过程机械能是否守恒(__和能量转化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得来过程:提出问题→实例探究→发现结论→理论推证→总结规律→初步应用,领悟发现物理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实例探究+演绎推理法,提高探索发现能力;

(2)理解构建机械能守恒定律结构的`方法及其意图(机械能守恒定律来龙去脉结构化,使学生形成知识组块,提高直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树立变中有恒、能量守恒、物质不灭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初识寻找守恒量的意义;

(3)初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空间对称美。

三、教学方法

(一)教学手段的选用

投影仪和电脑。其作用有:将物理情境、规律的推理过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方法结构,利用多个实验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思考、分析、推理、理解和领悟机械能守恒问题中的研究对象的选取。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1、指导思想:(1)有利于学生参与对概念、规律等内容的探究认识过程(主体性、探究性);(2)顺应学生认知、能力、心理和情感发展规律(发展性、和谐性);(3)遵循发现物理规律的一般程序、思维方法和实验依据(方法性和规律性)。

2、教学方法:教师指导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的发现法。

四、学法指导

(一)基??

学生通过初中机械能定性知识的学习、高中绝大部分力学知识和本章功、功率和动能定理的定量学习、理解和掌握,学生在物理知识结构、思维的深度(独立性、独特性、发散性与批判性)和认知方法策略等方面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对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物理规律由来的思维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力、应用力,物理学科学美(简单、对称、和谐和多样统一)的鉴赏力均需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二)宗旨

针对定律由来的实例探究和实例分析推理过程,创设激活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物理情境,遵循科学家发现物理规律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进行探究发现式学习,进一步发展思维深度,逐步掌握发现物理规律的探究步骤和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探索发现能力。

(三)措施

引导学生通过参与、体验、探究、叙述,实现“三个发现”,感悟“两个模式”,强化物理观念的形成。

1、三个发现,培养探究发现能力:

(1)发现功能关系w其它力=e2-e1;

(2)发现机械能守恒定律:实质是w其它力=e2-e1的一种特殊情况;

(3)发现快速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的方法(__和能转化法)。

2、两个模式,强化物理观念的形成:

(1)思维模式:从生活情景到物理模型建构的思维过程(重过程):

(2)体验模式:强化物理观念的形成(重联系)。

物理必修二教案篇3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形变和弹性形变

2、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3、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并能判断方向。

4、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

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中常见的形变现象出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在探究形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形变与弹性之间的关系后,使学生了解探究弹力的实际意义,学会探究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

3、通过观察微小变化的实例,初步接触“放大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中,培养其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尊重事实的科学探究精神。

2、积极参与观察和实验,认真讨论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弹力概念的建立、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方向的确定。

?教学难点】

弹力方向的确定。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视频播放:弯曲的竹竿使水中的木块发生运动、拉弓射箭等情景。让学生试着回答以上动作的完成有什么共同特点

新课教学

一、弹力的产生

动画模拟弯曲的竹竿使水中的木块发生运动、拉弓射箭等:同学们观察动作的完成,总结什么是形变

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改变

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拉橡皮筋:

(1)弹性形变: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2)塑性形变: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3)弹性限度:形变超过一定限度,物体形状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讨论与交流]我用力推墙或压桌面,那么墙和桌面也会发生形变吗?

动画模拟微小形变实验:①按压桌面②挤压玻璃瓶。让学生自习观察,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4)一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发生形变,只不过一些物体比较坚硬,虽发生形变,但形变量很小,眼睛根本观察不到它的形变。

[猜想]: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什么呢?

感受分析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进行下面的操作:用手扯住橡皮筋的两端,在弹性限度范围内拉橡皮筋,使其发生形变。在操作的同时,用心体会一下手与弹簧或橡皮筋之间的相互作用。

师:根据力的定义,我们知道弹簧与左右手之间有力的作用,那同学们知道弹簧对左手的力是向哪个方向的?对右手的力又是向哪个方向的?

生:对左手的力向右手方向,对右手的力向左手方向。

师:为什么是这样的方向呢?

生:我想是因为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由于要恢复原状而把两手向中间扯。

综上:橡皮筋形变要恢复原状而对与之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叫做弹力。

2、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发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回顾开始时课件展示情景:让学生分析并总结弹力产生的条件。

3、弹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体相互接触。(接触力)

(2)、接触处产生弹性形变。

二、几种常见的弹力及方向

1、支持力和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1)、平面与平面接触

例题1:分析a受到的弹力(a均处于静止状态)

(2)、点与面接触

例2:分析物体a受到的弹力(a均处于静止状态)

(3)、曲面与曲面接触

例3:分析球a所受到的弹力

2、绳的拉力方向: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三、胡克定律

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形变消失,弹力随着消失。

课后习题

布置作业

开放式问题(视频播放:撑杆跳高、跳水);

提出问题: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请同学们开放式地讨论

①从形变与弹力知识去思考,撑杆跳高运动员跳得这么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②跳水运动员在空中滞空时间主要由哪方面决定?

板书

板书设计

弹力

1、形变

(1)概念:物体的形状或体积改变

(2)分类:弹性形变;塑性形变

2、弹力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发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产生的条件:两物体相互接触、接触处产生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支持力和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绳的拉力方向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物理必修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推力、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他们的方向。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教学重难点

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3、理解形变概念,了解放显示微小形变。

(一)观察实验

1、观察用弹簧拉静止的小车

小车:由静止→运动

弹簧:被拉长

2、水平支起竹片,竹片上放置砝码,观察砝码和竹片

竹片:发生弯曲

砝码:处于静止状态

3、观察用弹性钢片推放置在桌面上的物体

钢片:发生弯曲

物体:被推??

(二)形变和弹力的概念:

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形变。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弹力的概念:

(三)弹力产生的条件

(1)物体间是否直接接触(必要条件);

(2)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或拉伸的作用(充分条件)

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产生的力,作用在跟它接触的物体上。用手向右拉弹簧,弹簧因形变(伸长)而产生弹力f,它作用在手上,方向向左。因此,弹力的施力者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受力者是使它发生形变的其他物体。

图1-11(a)中,小球放在斜面和竖直挡板之间,在重力作用下小球与斜面及挡板间都有挤压趋势,因此小球与斜面接触处,小球与挡板接触处都会产生弹力。而图1-11(b)中,小球放在水平面和竖直挡板间,虽然小球与竖直挡板相接触,但在接触处没有相互挤压趋势,因此小球与竖直挡板间不会产生弹力。

(四)显示微小形变的两个实验

有一些物体眼睛根本观察不到它的形变,比如一些比较坚硬的物体,但是这些物体都有形变,只不过形变很微小。所以,一切物体都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成。

(五)弹力的方向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1)弹力方向的判定步骤:

明确产生形变的物体--找出使该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确定该物体产生弹力的方向。

(2)常见支持物的弹力方向:

平板的弹力垂直于板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曲面的弹力垂直于曲面该处的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支承点的弹力垂直于跟它接触的平面(或曲面的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绳索的弹力沿着绳子指向收缩的方向。

(六)形变的种类

看形变的种类有哪些,举例说明。

总结:产生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七)例题分析

例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

书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压迫桌面,使书和桌面同时发生微小形变,要恢复原状,对桌面产生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弹力f1,这就是书对桌面的压力;桌面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对书产生垂直于书面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练习1

分析:静止地放在倾斜木板上的书,书对木板的压力和木板对书的支持力。并画出力的示意图。

例题2按下列要求画出弹力的方向

(1)搁在光滑竖直墙与粗糙水平地面间的棒在a,b两处受到的弹力(图1-13)

分析(1)棒在重力作用下对a,b两处都有挤压作用,因a,b两处的支持物都为平面,所以其弹力垂直平面分别向上和向右。

(2)搁在光滑半球形槽内的棒在c,d两处受到的弹力(图1-14);

分析:棒对c,d两处有挤压作用,因c处为曲面,d处为支承点,所以c处弹力垂直其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沿球半径指向球心;d处弹力垂直跟它接触的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垂直棒斜向上。

(3)用细绳悬挂、靠在光滑竖直墙上的小球受到的弹力(图1-15)

球在重力作用下挤压墙壁,拉引绳子,所以墙产生的弹力垂直墙面指向球;绳子产生的弹力沿着绳子向上。

(八)课内练习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对桌面的压力等于书受的重力。能不能说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受的重力?为什么?

(2)停放在操场上的篮球,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各是什么?各个力的方向如何?

(3)有四位同学把斜面对重物的支持力3n,分别画成图1-10中的四种样子,其中哪个图画得对?

(4)如图1-11所示,用两根绳子把一个物体挂在天花板上,这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指出施力物体,并把力的方向表示出来。

(5)在水平桌面上的两个球,靠在一起但并不互相挤压,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弹力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集体交流。

(九)课堂总结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训练与应用”第1、2、3、4题。→←

物理必修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三、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好,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声现象,知道了声的概念,包括声音(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和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声在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实例。(学生举例后教师总结)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这些都是声传递信息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工业生产、现代科学技术与声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声的利用。

二、新课教学

(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

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

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

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

3、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在放有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声波,清洗液的剧烈振动冲击物品上的污垢,能够很快清洗干净。

(三)声在军事上的应用

1、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设计制造的。

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蝙蝠通常只在夜间出来觅食、活动,但它们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并且能以很高的精确度确认目标。它们的这些“绝技”靠的是什么?原来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声纳

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纳”,利用声纳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播放动画利用声纳探测海洋)

(四)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1、超声波加湿器

理论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条件下,一个物体振动的能量跟振动频率的二次方成正比。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质点振动的频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我国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

2、超声波测速仪

超声波测速仪是利用超声波测定运动物体速度的仪器,超声波测速仪固定在道路旁,向着驶来的车辆发射一定频率的超声波,超声波遇到车辆后会被车辆反射回来再被测速仪接收到,而接收到的超声波的频率已经改变了,根据频率的变化,就能确定车辆行驶速度的快慢了。测速仪除利用超声波外,还可利用电磁波,如雷达测速仪就是利用电磁波测定运动物体速度。

3、我们在生活中利用声音获得信息。例如人们交谈、听广播、听录音等,声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