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整理6篇)
时间:2024-04-12
时间:2024-04-12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例1-例4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能力:初步学会简单的角、分换算
德育: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和注意节约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简单的角、分换算
突破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出示1分、2分、5分的硬币各一枚:这些人民币都是以分为单位的`
让同学们摆摆看一个2分可以换几个1分1个5分可以换几个1分。
二、新授
1、教学例2
一分一分数,数到10个,10个1分是1角
出示2角、5角各一张
提问:这两各是几角?
2、例3
一张一张的数一角要数到10张,告诉学生几角是一元。1元=10角
三、达标测评
1、做一做
(1)第一题让学生自己看图填写
(2)第2题加深学生对角分间十进率的关系
1角是10分2角是2个10分就是20分,数到10分是1角
30分是3角。
板书设计:四、元、角、分的认识
第一节:认识人民币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与过去元、角、分的教学内容相比有较大的突破。过去的教材以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和会进行简单的计算为主。现在的教学内容是在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学习使用人民币,在买东西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在教材编写方面,过去的教材把学生认知起点定格为零,脱离购物活动教学人民币的知识。现在的教材尊重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认币、换币和取钱、付钱、找钱等活动中掌握人民币的知识和简单的购物技能。
下面是本单元教材的内容结构:
小面值人民币(1元、1角、1分)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5角、2角,5分、2分小面值换币,小金额付钱与找钱
大面值人民币(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大面值换币,较大金额的付钱与找钱
实践活动(在自办的小小商店里进行购物活动解决实际问题,积累购物经验)
从表中可以看到,教材编排是很有层次的。先教学小面值的人民币,再教学大面值的人民币,是合理的认知线索。先教学1元、1角和1分,因为它们是人民币的主币,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后教学其他面值的人民币,这些都是辅币,分别由若干个1元、1角或1分组成的。还安排了许多换币、付钱、找钱等使用人民币经常进行的活动,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利用已有经验,设计多种活动,帮助学生逐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学生在生活中都见过人民币,对人民币或多或少有一些认识,部分学生还有购物的经验。
教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组织本单元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第68页利用小朋友在商场门口的画面,引出本单元的课题。前后共3次提问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引导学生观察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在交流中互补,在合作中学习,避免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方式。想想做做第69页第1题、第71页第1题根据价钱把物品与相应面值的人民币用线连一连,不仅再次认识人民币,而且联系物品的价钱,感受了人民币的面值。
教材没有对元、角、分间的进率采用灌输式教学。第68页插图中笔记本1元钱,引导学生认识到付10角也是可以的,从生活经验中提炼出1元=10角,并类推到1角=10分。再通过第69页的图示,帮助学生理解进率。
在学生知道1元=10角以后,教材通过试一试在换钱活动中巩固进率。1张1元币可以换2张5角币,5张2角币可以换1张1元币,因为2个5角与5个2角都是10角,也就是1元。第72页第3题先通过1张5元币可以换5张1元币,体会几元就是几个1元。然后进行大面值人民币的换钱活动,让学生联系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并验证换的钱是否正确。有了换钱的经验,才能在购物时合理付钱。
2、付钱的方案往往有多种,要看自己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从而灵活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案。
买东西要付钱。教材第70页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思考从1张5角币、2张2角币、5张1角币里怎样拿出5角钱。这道题取钱的方案很多,可以取同一种币(1张5角或5张1角),也可以取几种币合起来(2张2角与1张1角、1张2角与3张1角)。第5题怎样付8角钱的问题能使学生明白,付钱时要根据自己有哪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并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案。付几种不同面值的钱是比较难的,第70页第2题和第71页第2题为此作了铺垫。
第70页第4题1元钱可以买哪几样东西、第73页第6题可以怎样付钱、第7题10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等问题能让学生知道,付出的钱可以刚好与所购物品的价钱相同,也可以略多于物品的价钱,同时还要根据自己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灵活地确定付钱方法。如果付出的钱多于物品的价钱,应该找回一些钱。为此,教材里安排了一些算找回多少钱的练习。如第70页第4题、第72页第4题。
教材让学生在付钱的问题中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发展思维能力。第72页第5题提出买1个单价48元的足球,都付10元的人民币,应该付几张的问题,再次体会应付的钱不能少于、尽量接近物品的价钱。这题如果付40元显然是不够的,付60元是不合理的。第73页第8题也以付钱经验为基础,在寻找正确答案的过程中还要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购物活动中经历买东西的过程,积累经验。
认识人民币的教学,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初步学会使用人民币是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参加购物实践是认识人民币的最好方式。第73页第9题引导学生走进商店了解物品的价钱,观察他人的购物过程,体会买东西时的主要活动,为自己购物作准备。
《小小商店》是一次实践活动,有两部分内容:一是在购物环境中回答几个问题(第74页)。这些问题涉及买东西时经常进行的计算、估计和判断,都是买东西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二是在教室里办一个小小商店,大家都来买东西(第75页)。商品由学生带来,价钱由学生规定,买什么由学生自己选择。几名学生当营业员,负责收钱和找钱,其他学生当顾客。教材中你能和同伴说一说买东西的经过吗这一问题是学生参加小小商店的购物活动后,对买东西过程的回忆和反思,能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46-47认识人民币
二、教学准备
学具人民币、相关课件、课前小调查(查找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㈠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2、充分感受、体验人民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知识内涵(包括人文、历史等),尤其是人民币里所蕴含的数学价值,在数学鉴赏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观察、分类、抽象、概括、类比、迁移的能力与思维品质。
4、引导学生学会在熟悉的材料中发现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㈡教学策略
努力寻找“人文性”和“数学味”的结合点。以人民币这一特殊的材料为载体,把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来上,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人民币的博大精深、人民币中所蕴涵的丰富的知识内涵,以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与兴趣以及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同时又能具有浓郁的数学味,尽量挖掘出人民币中所蕴涵的数学知识,并有所拓展,如:“人民币中为什么只出现1、2、5、10、20、50、100这些数呢”,还有“流通频率猜想”等等,将这些熟视无睹的现象以一个个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
四、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引入
1、游戏:猜一猜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猜一猜”,好吗?
出示:一个储蓄罐
问:⑴大约需要多少钱?
⑵它有什么用?
2、揭示课题
我们现在用的钱,就叫“人民币”。让我们一起出发,到人民币王国去看一看!
二、展开
㈠初步认识人民币
1、出示课件、了解起点
问:这些人民币王国里的成员,你都认识谁?
这么多小朋友想说,老师听都听不过来,怎么办呢?
2、同桌合作、初步认识
⑴出示要求:①把你已经认识的人民币说给同桌听。
②把你不认识的人民币挑出来。(可以请教同学,也可以请教老师。)
⑵同桌交流(师巡视)
⑶班级汇报:①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最熟悉的几张?你是怎么认的?谁还有其他方法?(板书:数字、文字、图案......)
②还有哪张不认识?需要老师帮助吗?
3、练习反馈、巩固方法
⑴认一认
师:小朋友们,今天人民币王国的成员们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化妆舞会呢,你想去看看吗?
出示:
组织学生辨认,并说说方法。
⑵举一举(看哪两个同桌找得又对又快!)
请一生上台喊口令,如:10元、100元等
预设:如果学生说到“100元”,老师可问“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或作进一步启发“同样都是100元,怎么颜色、图案都不一样?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欣赏:第一套到第五套人民币的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样币,给学生简单介绍人民币的发展史。
4、小结
师:关于人民币,你还有什么知识想介绍给大家?
(为分类作铺垫,充分展示学生已有知识)
㈡分类整理、系统认识
1、分类
师:太乱了,请你把它们理一理,分分类,你想怎么分?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动手操作
合作要求:
⑴先和同桌商量确定怎样分类,按什么标准分。
⑵再把人民币快速整齐地分在卡纸上,比一比,哪两个同桌整理得又快又好!
2、交流
预设:
⑴按材料不同来分--硬币、纸币
①组织学生谈谈硬币、纸币的优缺点。
②生活中用的比较多的是哪种硬币?
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几年以后可能会出现哪种硬币?
⑵按数字来分--1、2、5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不会出现3角、7元等面值?
⑶按单位来分--元、角、分
师:元、角、分是人民币的三个单位。
①揭示进率
出示一袋橡皮圈(里面有10根)
问:A、1元钱一袋,你可以怎么付钱?还可以怎么付?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付钱的方法)
引导得出:1元=10角
B、一根橡皮圈需要多少钱?1角钱怎么付?
引导得出:1角=10分
㈢综合运用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会使用人民币了,下面我们一起到超市看看!
出示图片:
3元10元15元8角33元
你想买什么?怎么付钱?
(同桌交流)
三、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人民币王国中的那么多成员,关于它们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通过“猜一猜”初步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原有认知。并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非常自然地引出课题。
同时教育学生要将平时的零用钱攒起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据课前调查有关数据得知,学生对人民币相关知识的原有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差距很大,本班学生中在课前已经能完全正确并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占48%,能正确辨认一部分面值的占41%,完全不会的占11%。
通过同伴互相交流、学习,充分有效地运用部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使之为课堂服务。
“欣赏”让学生对人民币的历史有了更加系统、深入的了解,不仅开阔了视野,同时也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到了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教这个单元之前,为了让学生对学习这一内容有更充分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进行一项调查:查找有关人民币的知识。(方法:上网、上书店、问父母、问银行工作人员等等)
在分类中学生对人民币又有了整体的、系统的、深入的了解。
五、教学片段实录
师:关于人民币你还有什么知识想介绍给大家?(因为有调查,所以学生在课堂中汇报时就有话可说了。)
生1:妈妈告诉我,中国的钱叫人民币,英国的钱叫英镑,美国的钱叫美元,日本的钱叫日元,德国的钱叫马克,香港的钱叫港币,台湾的钱叫台币。
生2:我知道人民币上有一条安全线,我舅舅是在银行里工作的,是他告诉我的。
人民币中经常会有假币。
生3:我爸爸说人民币上有五种不同的文字,有汉字、蒙古的文字、还有不知道了。
生4:人民币上面还有盲文,我知道这些盲文表示什么......
生5:我带了一个铜板,我妈妈说这是以前的人们用的。
生6:我知道第一套人民币是1949年出版的。
......
六、教学反思
一个小调查,结果是那么令人欣喜,孩子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收集到的信息不但丰富而且很有价值。有的以数学日记的形式记了下来,有的记在了脑子里,有的还从网上下载了五套人民币中很具代表性的一些样币图案。有一位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下载了一套识别假币的方法,有一位学生找到了第一张人民币的产生和来历,还有一位学生找到了对第五套人民币的简单介绍......
课堂上学生们精彩而又略带自豪地介绍着、相互分享着、补充着、倾听着,那么的兴奋和投入,他们沉浸在新奇、有趣、充满魅力的数学世界里......原来数学课中还有这么多有趣的.知识,原来人民币还有这么多学问,真有意思!抽象的数学知识一下子就染上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诱人的探究魅力。丰富的资料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美、数学的丰富、数学的有趣,沉寂的课堂“活”起来了!
课中孩子们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
--为什么古代的钱叫银子,一两一两的,现在的钱叫人民币呢?
--为什么有些人民币只有纸币,而有些既有纸币又有硬币?
--旧的怎么会变成新的?旧的哪儿去了?
--为什么没有出现面值是3角、7元等而都是1、2、5、10、20、50、100呢?
......
“太有趣了,我要去研究它!”从学习这个单元开始的好长一段时间里,学生们对人民币都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课间常常看到学生们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兴致勃勃地玩购物游戏、换钱游戏。和这册教材配套的学具盒里有一整套人民币样币还有一套标有价格的物品卡片,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学具充分利用起来,学生们既觉得好玩、有趣,又能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与化聚。
要引起注意的是,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起点差距非常大,经过了解有11%的家长很少甚至几乎没有让孩子单独使用或者是接触过人民币,这类学生要求他们在一节课内辨认这么多人民币是相当困难的事,对于这部分孩子老师不要操之过急,要给他们一段时间,同时适当对他们降低要求。其次,很多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会正确辨认各种面值,但对人民币的价值概念模糊,如:2元钱可以买到哪些物品?个别学生回答:“可以买一套衣服。”学生对角和分的概念就更加模糊了,可能是生活中用的比较少,特别是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很多学生甚至从来没有见过。课堂中还有学生问:“分是什么?”“1分和1角哪个大?”,针对上述问题的出现,我认为在后面几节课中应该多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悟价值。同时在教学中应以“元”作为重点,适当淡化“分”的内容,只要求学生知道分是比角小的单位,10分=1角,就可以了。
新教材呈现给孩子们的是一个可以触摸的、有生命的、充满乐趣的数学天地,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策划者--教师,只有刻苦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教材、明确编者的意图,创造性地利用好教材资源,才能引领孩子们在超越教材中品尝快乐!才能引领孩子们在快乐中创造出更多的精彩。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46--P49例1--例4
二、教学准备
课件、现在流通的各面值的人民币若干
给学生准备人民币学具、练习纸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主题图提供了三个生活场景,揭示了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例1展示了全套人民币,使学生对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例2、例3、例4通过换钱活动和数一数活动梳理元和角、角与分的关系,归纳出它们之间的进率,为下节课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
2、学生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能广泛地接触到人民币,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经验,但是缺乏对人民币清晰、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缺乏了解。对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有感性的认识,但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有购买的经验,但是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欠灵活。学生有较强的兴趣学习这节课的内容,由于学习内容自身的特点学生之间会有更强的合作交流的欲望。
依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⑴通过学生的认一认、购物等活动掌握人民币的识别方法,明确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
⑵经历购买小物品、帮助阿姨解决实际的问题等过程,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⑶学生经历小组合作认识几元和几角及同桌合作进行换钱游戏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⑷通过认识人民币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为自己买春游必需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理用钱的良好习惯;通过学生看《一分钱》的VCD向学生渗透拾金不昧的思想教育。
总体的设计意图
⑴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
⑵满足学生讨论交流熟悉事物的愿望,创造条件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得到充分的交流。⑶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引入--听儿童歌曲
播放图像资料VCD,听儿童歌曲《一分钱》。让学生说说歌曲的内容,渗透拾金不昧的思想教育。
二、展开--整体认识人民币
㈠集体活动,认识1分、2分和5分
⒈认识1分的硬币
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见过1分钱吗?你认为1分钱多不多?
教师出示1分硬币,学生认识1分钱。师生共同数出10分,告诉学生10分也就是1角。板书:1角=10分
⒉认识2分和5分的硬币
⒊观察硬币的背面,有中国的国徽就说明这些就是中国的钱,中国的钱叫人民币。今天这节课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人民币的认识
㈡小组活动,全面认识人民币
⒈4人小组活动:(教师为每一小组准备小面值若干人民币)
师:认一认老师为你们准备的人民币,并想一想你是怎样知道这是多少钱的?
⒉指名汇报
学生随意介绍他所认识的人民币。
如果学生先介绍旧版的1元的纸币,教师要介入出示新版的1元和硬币1元,让学生区别相同和不同。如果学生先介绍的是5角的,也要让学生区分硬币和纸币,新版和旧版。还要告诉学生不管是硬币还是纸币,是新版的还是旧版的,它们所代表的价值是一样的。
只要介绍一种就行,其他的就不用再仔细介绍,让学生认一认就行了。(准备1张被弄脏的人民币,在让学生认一认的过程中,渗透爱护人民币就是爱祖国的思想)
⒊课件展示P47的人民币全图。
师提问:这幅图上的人民币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
(几元的放一堆,几角的放一堆,几分的放一堆)
告诉学生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㈢购物活动,明确元和角的关系
⑴教师出示小物品,告诉学生用1元钱来买。第一位学生来买后,教师提出要求:接下去要买的同学,你的付钱方法要和前面的.同学不一样。
学生的付钱方法有:1张1元
2张5角
5张2角
10张1角......
师:为什么上面的付钱方法都可以呢?
得出:1元=10角
⑵想一想:元、角、分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㈣游戏活动,换钱(给每一桌准备有以下内容的练习纸)
⒈投影活动的内容:换钱游戏
一张5元可以换()张1元
一张10元可以换()张2元
一张20元可以换()张10元
一张50元可以换()张10元
一张100元可以换()张50元
⒉教师提出活动要求:同桌小朋友合作,先换钱,再完成填空。教师举例:比如某某小朋友拿出一张5元,他的同桌得拿几张1元的和某某换,才行?(生齐答:5张)
⒊同桌开始活动
⒋汇报
三、实践活动--运用知识
⒈要春游了,你要买哪些东西?(课件出示要
买的东西)
⑴师:把你要买的东西告诉你的同桌,再把所需的钱拿在手里,让你的同桌检查,你拿的钱是不是刚好可以买你要的东西。
⑵活动
⑶汇报反馈
⑷学生在汇报时,教师要进行适时的评价,渗透合理花钱、勤俭节约的思想。
2、动画演示:老伯伯为阿姨运花,运费为8元。阿姨没有零钱给老伯伯一张50元,但老伯伯找不开。怎么办?(学生想到到书店、邻居家或银行去换零钱)
师:阿姨采纳同学们的建议到银行换零钱。课件出示老伯伯身上所带的钱。
阿姨的50元该怎样换呢?
学生独立思考,利用学具摆一摆。再同桌进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四、课外延伸,外币欣赏
课件展示美元、欧元、港币和澳门币各一组。
生动形象的音像资料很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从而整节课有了良好的开端。
随着时代的发展,1分、2分和5分的硬币逐渐退出流通领域,在教学设计中我进行了详略的处理,这部分的内容就简单地一笔带过。重点学习下面的认识几角和几元及有关其他知识。
让学生了解人民币有新版和旧版之分,根据质地分可以分为硬币和纸币,还可以根据面值分,分成几元的、几角的、几分的。其他的老师一般都是通过分类的方法使学生了解这部分的知识。但是实际上受学生思维水平的影响,一年级的学生的分类是比较乱的,往往会依据多个标准进行一次分类。再者如果让学生进行分类必须进行评价、修整,如此这般我认为效率太低。
利用买小物品的形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生动形象的场面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用不同的方法付钱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并且很好地掌握了元角之间的关系。
学生的思维有一个逐渐抽象的过程,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对于相对抽象的内容要为学生提供形象支持的素材,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将枯燥的、抽象的学习内容变为受学生欢迎的换钱游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学习的过程,主动构建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小学数学的任务之一。在小学的数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这题要求学生拿出钱来巩固了各面值人民币的特征,让学生会用钱买东西。
这道练习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又稍高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启了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灵活运用等值交换人民币这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知道他国及香港、澳门的钱和我们使用的人民币是不一样的。并且在欣赏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美。
五、教学片段实录:购买小物品
教师实物投影出小物品,那些可爱的东西马上吸引了小朋友们的目光。
师:谁愿意用1元钱来买老师这里的小东西?(话音刚落,就有很多的小手高高地举起,嘴里还不停地叫:“老师,我、我......”)
生1:用一个1元的硬币买下了一个东西。
师:接下去,你的付钱方法要和第一位小朋友不一样,才能买到小物品。
(有部分学生的手收了回去,凝神沉思;还有部分学生仍然很兴奋,小手举得很高。)我请了一位举手的小朋友。
生2:拿来一张1元的纸币。(下面和他想法一样的学生发出叹息声,意识到自己没机会了。)
师:小朋友们,实际上第二位小朋友的付钱方法和第一位小朋友是一样的,都是用1个1元来付钱。(我没有将小物品卖给他。)
(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各个都在冥思苦想。过了1分钟后,终于有一只怯生生的小手“规矩”地举了起来。)
生3:拿来了2张5角。
师:小朋友们,这样是1元钱吗?小物品卖给他吗?
众生答:卖给他,这样也是1元钱。
受生3的启发,教室里的气氛有活跃了起来,接下去的学生分别用“5张2角”“10张1角”买走了小物品。
这几种方法出现后,大部分学生已经认为没有其他的情况了。只有个别学生还很不甘心的盯着我手里的小物品,信心十足地把手举起来。
生5:用1张5角、2张2角和1张1角买走一个小物品。(有个学生忍不住叫出来:“这样也可以啊”)
教室里又沸腾了......
最后,师生共同得出:1元=10角
六、教学反思
⒈依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创设有趣的学习活动。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经验基础,采用适合他们心理、生理发展需要的活动种类和方式,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以利于他们更好地感受和体验数学。
课中设计的如买小物品、买春游所需的东西、帮助阿姨解决实际问题等开放性、实践性和趣味性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的时候是那样的投入,仿佛身临其境。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合作和交流、生生互动,轻松而愉快地学会了人民币的有关知识,初步学会了使用人民币,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及实践能力。
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体验学习的过程。
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标准》所提倡的一个改革目标。而“学什么和怎样学是分不开的”。学生在接触新的数学知识时,不应当都被告知“......是什么”“......应当怎么做”等等,而应当有机会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去从事观察、实验、猜测等数学活动。1元=10角我相信几乎全部的学生都知道,但我并没有将这一知识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而是让学生在购物中体会到,不管你付钱的方法是一个1元的,还是2张5角的或是5张2角的都是1元钱,从而很自然但很深刻地得出1元=10角。学生的数学活动无疑是需要时间的,教师要依据教学的主次来分配时间,该花时间的部分就得花时间。就像换钱游戏这部分如果只要求答案,花的时间会少得多,只要个别学生口答正确的答案就可以了;但是学生却失去了一次合作交流的机会,大部分的中下学生只有“听”的份了。试想这样怎能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呢?
⒊尊重个体的差异,营造个性化的学习。
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着差异。这是因为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推理,这根本没有优劣只分,只是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适应性,因而《标准》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依据上面的理念,这节设计的练习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例如为春游购物的练习中,我没有规定买几样东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购买。最后一题是一道考核综合能力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我就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和交流的方式展现学生自己的个性。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教材P19例1课堂活动1练习一1、4
二、教学目的:
1、提问学生认识人民币吗。
2、通过购物的情景图说明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引发学生对人民币的认知需求。
3、让生明确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及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四、教具准备:
面值不等的人民币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情景图
师: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请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生交流,汇报)
师: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商场里的商品应有尽有,购买东西的人也很多,我们买东西要用人民币,你知道人民币有那些吗?根据生答,师板:元、角、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师:同学们拿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请生在小组、内介绍自己手中的人民币面值)
生交流
师:你们知道20元、50元、100元背面的图案,防伪标志吗?
(生小组交流)
师小结:20元背面的图案是山水图,他的防伪标志是荷花。
:50元背面的图案是黄河口,他的防伪标志是工人叔叔。
:100元背面的图案是山,它的防伪标志是毛主席头像。(生观察)
师:你还认识哪些人民币?请你告诉小组的同学。(生交流,汇报)
时:还有新版的10元、50元、100元、纸币1分、2分、5分、硬币1角。
(三)练习
1、课堂活动1
师:图中所表示的是兰兰,方方,源源,丁丁为希望小学捐的钱,请同学们数一数,他们各自捐了多少,然后填出来。
(生完成,订正)
2、练习二1
师:同学们在购物要付的钱下面画O
3、练习二4课后调查
(师出示硬币1分)
师:他的面值是多少呢?(1分)10个1分是多少?(10分)
你知道10分与1角谁多谁少?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同桌讨论,汇报)
第二课时
认识人民币
一、教学内容
教材P20例2课堂活动2练习二23
二、教学目的
1、通过1张1元的人民币和10张1角币相等,1张1角人民币和10张1分币相等的帮助生抽象出1元=10角1角=10分的人民币相邻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2、通过动手操作的形式,进行人民币的交换,在交换过程中加深对人民币相邻单位之间十进制关系的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深化对人民币相邻单位之间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具准备:
十张1角纸币,十个1分硬币,2张5角纸币,1张1元纸币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认识了人民币的面值,你都认识了哪些人民币?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门一起来了解人民币相邻单位的十进制关系。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21元=10角
(师出示1元人民币)
师:你能说出这张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吗?(1元)
(师出示1角纸币)
手:他的面值是多少呢?(1角)
(师出示10张1角纸币)
师:10张1角是几角呢?(10角)
师:你知道1元与10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他们谁多谁少?
(同桌交流。汇报)
生:1元=10角
师:对1元与10角同样多,那么1元就等于10角
板:1元=10角
2、1角=10分
(师出示1角纸币)
师:你知道他的面值吗?(1角)
生:1角与10分同样多,1角就等于10分
师板:1角=10分
3、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你们能亲自动手换一换这些人民币吗?
4、换一换
(1)1角可以换()个2分或()个5分2角可以换()张1角
①1元可以换()张5角100元可以换()张50元
②20元可以换()张10元10元可以换1张5元和()张1元
③50元可换2张20元和()张10元
师生共同读题
(2)动手操作
师:请小朋友木讷拿出你们准备的人民币,小组的同学互相换一换,说一说你怎样填,为什么?再填出来。
(生小组交流,讨论)
(3)生汇报完成的结果,订正
(三)练习
1、课堂活动2
小组的`同学互相换一换,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换,再填出来。
2、练习二2
明确题意,生完成,师巡视指导。
3、练习二3
生独立完成对16分=()角()分18角=()元()角指导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教材P21例3课堂活动3练习二5、6、7
二、教学目的:
1、了解人民币的使用价值
2、引导赦免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具准备:
3张1元人民币,5张1角纸币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认识了人民币的面值,了解了人民币相邻的十进制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今天我们就要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二)新授
1、教学例3
(1)看图交流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然后再小组交流一下你从图中都看到了些什么?
(引导生汇报,各种物品的价目表,读读每个孩子所说的话)
(2)解决问题
师:穿绿色背带裤的小女孩说他只能买一个卷笔刀,猜一猜她可能带了多少钱?为什么?
扎辫子的小姑娘问用10元钱买一个文具盒,还剩多少钱?你知道吗?
一元钱可以哪些学习用品?
(小组讨论)
用1元钱买一瓶胶水和1支铅笔,还剩多少钱?
如果有9元钱,你准备买哪些东西?
(生小组讨论,汇报)
你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分小组交流,再汇报)
师:说说,你上怎样爱惜人民币的,怎样节约用钱的?
(三)练习
1、课堂活动3
生小组交流,汇报
2、练习二5
理解题意,在小组内用钱试补,由生自己动手操作。
3、练习二、7
生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解决问题,同桌交流,汇报
4、练习二6
你从图中都知道了什么?小组内提问,再汇报。
六、教学结束:
布置学生课下小组巩固本节课知识点。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2、会说出人民币的币值,会进行人民币的简单换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人民币的简单换算。
难点:人民币的互换,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媒体:教学平台、玩具、真币、模拟人民币。
课前学生准备:数学书,练习部分。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一、导入
1、出示玩具,请小朋友来猜猜看,它值多少钱?
2、在平时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要使用钱?
3、那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出示课题:人民币)
二、认识人民币
(一)认识人民币
1、(出示课件)小朋友看,这些都是我们国家现在使用的人民币,你们认识吗?老师已经给你们准备了一个放钱的盘子,我们称它为“小小银行”,请你们到小小银行里拿你认识的人民币说给组内的小朋友听。(小组讨论,反馈交流。)
2、这些人民币有几元的,几角的,几分的,“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元是最大的单位,分是最小的单位。
放大新版100元:你是怎么认识这张100元的?
观察两张100元,都是100元,为什么不一样?(新版、旧版)
4、观察两张1元,这两张都是1元的,它们有什么区别?(纸币、硬币)
观察两张1角,这两张都是1角的,它们有什么区别?(纸币、硬币)
5、认识样币,告诉学生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二)分类
这么多的人民币放在一起,多不整齐,我们来帮它分分类。
可以按什么分?小组尝试分类,反馈交流。(媒体出示)
三、人民币的互换
(一)进率
1、乘车车费为1元,可以怎么付?
(小朋友讲出几种不同付法)
2、那么1元可以换几个1角呢?(媒体出示:1元10角)
3、那么1角又可以换几个1分呢?(媒体出示:1角10分)
4、2元可以怎么付?
(二)互换
1、课本第38页练习(学生尝试,反馈交流)
2、实践应用
(课件出示)这么多东西,喜欢吗?那你想买什么东西,该怎么付钱?
(小组讨论,反馈交流)
四、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2、你还知道人民币的哪些知识?
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6.在()里填上适当的数。(3%)(每题1分)
()元
()元
()元
7.换算。
(1)1张可以换______张;
(2)1张可以换______张;
(3)1张可以换______张;
(4)1张可以换______个。
板书设计:
人民币
单位:
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角=100分
教学反思: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