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与微笑》音乐教案(整理7篇)

时间:2024-12-09

《歌声与微笑》音乐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学生能够体会歌曲中对朋友的情感,珍惜友谊。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模仿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体会歌曲的情绪,丰富有趣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划分歌曲段落,并表现不同乐段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

能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并正确的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教具:

多媒体、钢琴、课件、乐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律动《我们多么幸福》,拉近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距离,增进感情。

(二)提问:大家快乐吗?和朋友在一起是不是很快乐!引入主题《歌声与微笑》。

二、教授新课

(一)初听歌曲

播放歌曲《歌声与微笑》,感受歌曲的情感。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第一声部,学生看谱听唱,划分歌曲的段落。

2、朗读节奏,感受歌曲的节拍和速度

3、学唱歌谱。学生自学歌谱,教师巡回检查纠正。针对难点的旋律,教师可进行重点教唱。

4、填词演唱。教师唱谱,学生填词。可放慢速度演唱,注意音准问题。

5、完整演唱第一声部。在学生学会歌曲之后,给10分钟的自由练习时间,同时教师巡回指导。之后,跟钢琴完整演唱歌曲。

6、二声部的学习。师生共同唱二声部的歌谱,唱准之后填入歌词演唱。

7、二声部练习。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感受和声的和谐。

8、分组进行二声部合唱

三、音乐活动

教师出示几个舞蹈动作,学生分组进行创编,可加上奥尔夫乐器。之后,进行展示表演,小组之间进行自评和互评,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总结,谈一下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的知识,并进行感情的升华,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歌声与微笑》音乐教案篇2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

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能注意歌曲中段落的划分,并通过歌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导入

1987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来了两位客人,一位是善良的家庭女主人,一位是身患白血病的小保姆,姑娘在女主人和邻里的关怀、帮助下战胜了病魔,他们共同述说着这一动人的故事,随即《爱的奉献》歌声响起,感动了在场的观众和所有的电视观众,歌曲中的"只要你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早已唱遍了了全国。

这一单元的名称是"爱满人间",我们必须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哪怕是做一件小事能使别人得到帮助,我们也应该坚持去做,这就是我们学习这一单元的目的之一。

这一单元的四首歌曲都是有关爱心的,有的表现朋友之间的爱,也有表现全人类的爱,本节课我们先来学唱《歌声与微笑》。

2、学唱歌曲

(1)听一遍范唱录音。

(2)这首歌同学们早就听会了,但今天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歌曲的歌词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师生共同讨论)

第一部分实际上只有两句歌词:"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歌声与微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第二部分是引申,描绘了"友谊花开遍地香"的情景。这首歌虽然短小,意义却真不小。

(3)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部的歌谱(因为此歌大多学生已经会唱,所以可以先学唱歌谱),随后全体学生共同学唱歌唱部分的`第二声部歌谱,应特别注意"3—5"处5的音准。

(4)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因学生已经会唱,所以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声音的要求上,注意低音不要压着唱,四拍的长音要唱够时值。

(5)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重点放在第二声部(特别是最后两小节)。

(6)二声部合唱,是男女声各有一半唱第一声部,另一半唱第二声部。

3、欣赏歌曲

(1)初听《爱星满天》的录音。

(2)师生共同讨论歌词的含义,重点是"世界就是美丽的天空""我们就是美丽的天空,颗颗爱星像满天的星星"。

(3)复听。

(4)划分段落,并找出段落内相同或相似的乐句。

(5)再次欣赏,鼓励学生轻声地跟着录音哼唱。

4、小结

这节课开始我们本学期第一单元的学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单元,我们要牢记这句歌词"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按照教科书的要求,要背唱《歌声与微笑》这首歌曲(也能背唱第二声部),请同学们在课外多加练习,同时考虑为这首歌曲创编集体舞的动作。

《歌声与微笑》音乐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学会《歌声与微笑》的演唱,掌握歌曲中的装饰音等演唱技巧,丰富演唱表现力。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创造力,通过对歌曲的改编和创作,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3.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学会分享与合作,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好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学会歌曲中的装饰音演唱,如波音等,让歌曲更具韵味。

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音乐创作活动,如改编歌词或旋律。

2.难点

引导学生在创作中保持音乐的整体风格和美感,避免过于杂乱。

三、教学方法

启发法、模仿法、创作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含有装饰音的音乐片段,让学生聆听并感受装饰音对音乐的美化作用,引出《歌声与微笑》中装饰音的`学习。

2.歌曲学唱(20分钟)

教师范唱歌曲,重点展示装饰音的演唱,让学生模仿练习。

逐句教唱歌曲,注重对装饰音的准确把握,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教师引导学生用亲切、欢快的声音表现,可加入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

3.音乐创作(20分钟)

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改编《歌声与微笑》的歌词,如将歌词中的场景换成学校、班级等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

鼓励学生尝试改编歌曲的旋律,可对个别乐句进行简单的变化创作,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

分组展示创作成果,让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

4.总结拓展(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回顾装饰音的演唱和音乐创作的成果。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改编后的歌曲演唱给家人或朋友听,传播音乐的快乐。

《歌声与微笑》音乐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明亮、圆润的声音演唱《歌声与微笑》,准确把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

2.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的合唱技巧。

3.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合作的快乐,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学会歌曲的演唱技巧,包括呼吸控制、发声方法等。

熟练掌握歌曲的合唱部分,做到两声部配合默契。

2.难点

解决合唱中声部之间的平衡与和谐问题,尤其是在不同音区的衔接处。

三、教学方法

演示法、比较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1.发声练习(5分钟)

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发声练习,如“mimami”的音阶练习,帮助学生打开口腔,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为演唱歌曲做好准备。

2.歌曲介绍与范唱(5分钟)

介绍《歌声与微笑》的创作背景和歌曲风格,让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了解。

教师进行范唱,展示歌曲的正确演唱方法和情感表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魅力。

3.学唱歌曲(25分钟)

教唱歌曲的第一声部,先让学生跟唱旋律,再加入歌词,教师及时纠正错误。注重呼吸的提示,让学生学会在合适的地方换气。

学生掌握第一声部后,教唱第二声部。采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先听两个声部的不同,然后分别练习。

进行二声部合唱练习,从慢速开始,逐渐加快速度,引导学生倾听和调整,达到声部和谐。

4.合唱巩固与拓展(15分钟)

分组进行合唱比赛,评选出表现最佳的小组,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鼓励学生为歌曲创编和声,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合唱水平。

《歌声与微笑》音乐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歌声与微笑》的歌词内涵,体会其中蕴含的对友谊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2.能够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演唱中准确表现出歌曲的强弱变化和旋律起伏。

3.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体会歌曲的情感,并用恰当的声音演唱。

把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如附点音符带来的节奏动感。

2.难点

在演唱中自然地表现出歌曲的强弱对比,尤其是高潮部分的强音处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实践法

四、教学过程

1.歌曲导入(5分钟)

教师先演唱一首关于友谊的歌曲片段,然后提问学生对友谊的理解,引入《歌声与微笑》。

2.欣赏感受(10分钟)

播放歌曲《歌声与微笑》的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安静聆听,感受歌曲的速度、节奏、旋律特点以及整体情绪。

听完后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表达的友好情感。

3.学唱歌曲(20分钟)

再次播放歌曲,教师带领学生跟着节奏轻轻哼唱,熟悉旋律。

讲解歌词含义,逐句教唱,注重附点音符处的节奏把握,让学生反复练习。

学生跟琴完整演唱,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情感变化调整演唱力度,如开头较轻柔,高潮部分增强力度。

4.表现与拓展(15分钟)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唱,一组演唱,一组用简单的乐器(如木鱼、沙锤等)为歌曲伴奏,增强表演的丰富性。

让学生尝试改编歌词,将自己对友谊的新理解融入其中,然后进行演唱展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歌声与微笑》音乐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悉《歌声与微笑》的旋律和歌词,能够自信、流畅地演唱歌曲。

2.通过音乐欣赏、演唱和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3.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快乐,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营造积极向上的音乐课堂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流畅、准确地演唱歌曲,突出歌曲的`欢快风格。

引导学生在演唱中加入适当的表情和动作,增强表演性。

2.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并通过自己的演唱传递出来。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表演法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5分钟)

布置教室,营造欢乐的音乐氛围,如张贴一些孩子们手拉手歌唱的图片等。

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友谊和音乐的小故事,将学生带入情境,引出《歌声与微笑》。

2.歌曲学习与体验(20分钟)

播放歌曲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跟着哼唱,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教师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讨论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

一句一句教唱歌曲,先唱旋律,再填歌词,让学生反复练习,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教师引导学生调整演唱速度和力度,使其更符合歌曲的欢快情绪。

3.表演与展示(20分钟)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或简单的舞台造型。

各小组进行表演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并给予鼓励和建议。

全体学生一起进行表演唱,将歌曲的演唱、表演推向高潮,充分展现学生的音乐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歌声与微笑》音乐教案篇7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阿细跳月》、《歌声与微笑》,唱《同坐小竹排》、《西伦达》,感受中外民族民间音乐,理解本课主题“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二、能主动参与听、唱、舞的音乐实践活动,表达自己愉快、欢乐的情感。

三、能准确地为歌曲打节奏和用打击乐伴奏,积极参加探索声音的游戏,主动与他人合作。

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三课时完成。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同坐小竹排》

1、听歌曲录音,随着歌声拍手、拍腿,看谁的反应快,能跟上歌曲的节拍(可放两遍录音)。视学生的程度,教师可带着学生拍击,体验歌曲的强弱规律。

2、随着教师的歌声和琴声边唱边拍,让学生拍击准确,跟唱准确。注意衬词要唱得连贯,结束音四拍,时值唱足。

3、指导学生分两组进行打击乐伴奏,一组前4小节,另一组后4小节,两组衔接要准确,而且要求学生注意倾听打击乐与歌声的协调。〕

4、一部分学生唱歌、拍手,一部分学生伴奏。

二、聆听《阿细跳月》

1、教师可在初听前,借助于幻灯、图片等简介彝族同胞的有关风俗、服饰特点。然后拍着手听音乐。提示:你感到音乐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彝族同胞在做什么?试试看,编几个动作来表达你的心情。

2、复听时,让学生以轻快的动作随着乐曲跳舞,表现乐曲的欢快情绪。提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我们要多注意一些民族音乐的旋律,把它们牢牢记在心里。

3、你能唱出哪些少数民族的民歌,唱给大家听一听。教师对能唱出歌曲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第八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声与微笑》

1、初听歌曲,随着歌声拍手。提示: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与《阿细跳月》相比有什么不同?

2、复听音乐,自编动作表演。

二、编创与活动:试着做一做这是一个探索声音的游戏。

1、教师可事先按课本上的图,准备纸盒、高脚杯、碗、啤酒瓶等物品。

提示:怎样让物品发出声音?一种物品能发出几种声音?是否能发出高、低、长、短不同的声音?

2、分小组尝试,分组表演。

3、用发现法发现身边的物体,想办法让其发出不同的声音。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西伦达》〕

1、用听唱法学会《西伦达》

2、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跟唱,注意弱起的第一个字不要唱强,要强调第一拍。

3、学会歌曲便可以开始做集体舞。学生手拉手形成一个圆圈,顺时针走,边走边唱第一段。选一名学生唱第二段,被他叫出名字的学生跨进圈子里。这时,圈里的同学再叫下一个同学的名字,循环游戏。

4、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敲打击乐站在圈里,一组学生手拉手边走边唱歌,唱完两段歌后,由打击乐同学敲击右下角的节奏,互换位置,唱歌的同学接过打击乐,游戏继续。

5、学生可以提出新的游戏方法,大家尝试。

二、编创与活动:旋律接龙用d、r、m、f、s五个音旋律接龙游戏。要求用最后一个音接着编唱。

1、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四组,按课本上的示意做接龙游戏。

2、比一比,看哪一组接龙的次数多,不重复,不出错。由学生之间展开评价,优胜者可在课本上自画小红花。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