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整理3篇)

时间:2024-12-16

科学教案篇1

活动名称

小小叶片来追我

目标:

1、能单手持物向前跑。

2、能感受用树叶做游戏的乐趣。

准备:

1、不同颜色的树叶

2、在树叶上系上绳子。

流程:

树叶宝宝找朋——观看教师运动——尝试活动——集体游戏

过程:

一、树叶宝宝找朋友

1、请幼儿闭上眼睛,从教师的.筐里抽取一片树叶。

你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

请相同颜色的树叶宝宝做在一起,把小树叶套在自己的脖子上

二、观看教师运动

1、出示系有绳子的树叶,念完“小小树叶,和我比比,一二三四,谁拿第一“后,教师牵着树叶在场地上跑动。

2、教师再次演示,请幼儿牵着树叶在场地上跑动。

三、尝试活动

1、请幼儿尝试:谁能让树叶飘起来追你?

2、请几名探索成功的幼儿来演示,其他幼儿观看。

3、小结:朝着风,跑得快点,不要踩到树叶,就能让叶子飘起来了。

四、集体游戏

1、把不同颜色的树叶宝宝分成若干组,每组人数相同,进行比赛,看哪组宝宝最先一个到达终点,就算赢。

生活活动:

冬天不怕冷

措施:

1.讨论:冬天有什么办法才能热起来

2.游戏:冬天不怕冷

户外活动:

分散活动:3号场地

目标:愉快地参加集体游戏。

集体活动:我是小小投篮手

目标:锻炼两只手的手臂力量

下午活动:梧桐树

活动目标:学会用手掌印画的方法表现梧桐叶的特征。

活动准备:铅画纸、抹布、各种颜料等

活动流程:欣赏与讨论——制作——展示

科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能与人类活动、生存、发展的关系。

2.知道太阳能对人类的作用,并体会到人类开发新能源的重要。

3.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通过课前对相关资料的查找,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5.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6.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

教学准备

1.投影仪、学生收集并阅读有关太阳与人类关系的资料。

2.烧瓶、酒精灯、方座支架、玻璃杯、单孔橡皮塞、玻璃弯管等模拟水循环实验的器材。

第一课时

一、指导学生收集并整理有关太阳对人类影响的事实。

1.谈话: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已经了解了地球上的生命、地球上的物质变化与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地球上的人类与太阳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这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2.提问:太阳对人类的'活动、生存和发展有哪些影响?

3.学生汇报,并阐明其依据,教师将那些有依据的现象简要板书在黑板上。

4.指导学生将大家汇报的成果记录在教材第36页下面的空白处。

5.提问:太阳对人类的影响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

6.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从光和热这两种形式反映太阳对人类的影响进行总结。

二、认识太阳与人类活动的联系

1.提问:太阳与人类活动的联系是怎样的?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后,教师组织同学在班级内展开交流活动,通过同学的阐述解释,让大家都明白能量转换是太阳与人类活动联系的重要方面。

3.谈话:我们已经弄清了太阳与动植物、水和风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这些事物或现象与能源矿产、与电能、与人类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4.学生自由举手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适时组织大家进行评价,最终将这些观点统一起来。

5.指导学生归纳太阳与人类活动复杂的联系,并指导大家把这种联系填写在教材第37页的方框里。

6.教师简要讲述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能量大多起源于太阳能。

第二课时

一、认识太阳对人类的重要性。

1.提问: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的人类会怎样?

2.学生汇报各自观点,教师适时组织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评价,以完善和统一认识。

3.教师从能源矿产的形成、流水发电、风力发电等方面深层次的进行太阳与人类关系的推测,即进行三层或三层以上关系的推测,推测没有太阳人类最终的结果是怎样的。

4.学生推测,并将推测表达记录在教材第37页下面的空白处。

5.在学生自行推测记录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大家进行广泛的交流,以统一认识。

6.教师小结,将观点落脚到让学生认识到,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各种能量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二、进行太阳与人类关系的实证研究1.谈话:你能通过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来说明太阳能转化为其他能源形式的过程吗?

2.学生思考并提出各自开展模拟实验说明太阳能转化为其他能源形式的想法。教师就学生的发言在思考方法、活动设计等方面给予积极肯定。

3.提问:如果这节课以水为例来做相关的模拟实验,这个模拟实验该怎样做?实验的模拟现象应能说明什么问题?这一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能说明什么问题?

4.学生汇报各自想法后,教师介绍实验模拟的方法:

(1)在烧瓶里装三分之一的水,用带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紧烧瓶口,装在方座支架上。铺好石棉网,下面放酒精灯;

(2)在另一个方座支架上安装一个玻璃杯,杯口朝下,正对玻璃弯管出口;

(3)点燃酒精灯,给烧瓶加热,待水沸腾时,弯管口向玻璃杯中冒“白气”;

(4)玻璃杯内壁上逐渐积满小水滴,由小水滴又形成大水滴,从玻璃杯口一滴滴地滴下来。从而说明水蒸气上升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当小水滴积聚成大水滴时就下落,形成“雨”。

5.学生分组实验体会太阳热量对水循环的重要作用。

6.学生实验完毕后,汇报其在实验中的发现及思考。

7.教师总结水循环到底有什么意义,指出水循环不仅为人类带来电能,而且给我们带来了能食用的淡水和生产用水;陆地上有了水,植物生长、动物繁殖,给了我们吃的、用的;水循环形成的江河给我们提供了水力资源和航运之便,水循环能改善气候……当然,如果这一切缺少了太阳,其后果将是难以想象的糟糕。

科学教案篇3

【教学背景分析】

通过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已初步领悟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是会发生变化的。本单元是继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延伸学习。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尽管外部特征不同,但在适宜的条件下都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或向日葵的一生ppt课件、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菜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

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准备今天要求的材料。

注:有种植条件的学校请学校后勤帮忙提前一天对种植基地松好土,施好肥,浇足水。

学习评价:你怎样观察种子,有什么发现?记录表2:种子观察记录

经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的“植物”单元已经开始引领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植物的有关问题,并且通过对向日葵一生的介绍,注意到植物一生的变化。但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他植物是否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对变化的认识是间接的,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认识也是零散的、模糊的。本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和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观察的兴趣,引发学生种植植物的欲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根据已有认识进行预测的意识与能力。

今天是开学的第二课,通过第一节课的激发和鼓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当我来到教室是许多学生向我展示他们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种子,那种兴奋劲就别提了。音乐响起学生们马上做好,等待课堂的开始。

本课主要有两项活动:

活动一:记录自己的想法——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记录所知道的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一生的生长过程。

首先我们进行了想象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这个环节学生进行较困难,有的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对于植物自己从来没有认真观察,看到这情景我首先对学生说:“我们只有认真的对待每一次的`观察,才能够了解植物的发育现象。你们想一想植物最初有什么发育,然后先长什么?细细思考生活你所见到和发挥自己的想象你认为它是如何发育的?”之后,我在黑板上先画了一粒玉米种子让学生想象往下该如何发育。通过我的引导学生已经开始在《活动手册》上进行描绘自己“植物“的发育过程。我在学生之间巡视发现有些学生画的还是很有生活基础的,能够基本描绘出植物的发育过称“生根、发芽、成长、开花、结果”。本节课的开头基本获得成功。

活动二:观察种子,也是本课的核心活动。

在对种子外部观察前,先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种子的哪些方面?对于观察形状、颜色、大小学生都能谈到,这时,我再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观察大树的方法,学生就能想到通过闻、摸等方法能获得关于种子更多的信息。通过外部观察,学生认识到种子的形态、颜色、大小各不相同。对于三下的学生,仅仅观察到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表面的光滑度还不够。于是,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十分重要,我认为时间要充足,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的观察向纵深方向发展,也能帮助学生建立种子相同特点的认识。学生通过解剖豌豆、花生、瓜子等种子,发现它们还有一层薄薄的皮,而且种子还能掰成两瓣,一瓣上还有小芽。通过观察、梳理,学生认识到种子有种皮,还有胚根和胚芽。值得提醒的是:在第一个教学班上课时,我忽略了一个问题,所带的黄豆、绿豆未经过浸泡,导致种子不易掰开,即使掰开了,里面什么也看不到。希望各位科学教师在备课时、准备材料时一定要做有心人,不要犯我同样的错误了。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