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反思(整理4篇)

时间:2024-09-01

最新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反思篇1

综合实践活动把孩子带向了一个更广阔的生活空间,他们的情感得到深化,能力得到发展,视野得到拓展,道德观得到增强,个性得到展示,潜能得到发挥。在这堂《话说家乡》的综合实践课中,我是指导者,同时我也是参与者,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收获颇多。

本次活动力求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例如在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有用武之地,做到面向全体,全员参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主题的确定,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熟悉且感兴趣,乐于探究。这次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入社区,走向社会,走进了一个开放的时空,给学生创造了亲近自然,关注社会的机会。

了解家乡环境被破坏的现状并不是本次教学的终极目标。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保护家乡环境的行动中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注重了学生的亲身体验,使学生在观察、调查、访问、研究中真正意识到保护家乡环境已刻不容缓,从而产生马上保护环境的动机。实践中,学生不但有了切身的体验和感悟,而且听、说、读、查、思等综合能力得到培养。

在实践中,学生走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采访,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共同出谋划策,分享实践学习的酸甜苦辣,学会谦让、协调,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在自主、合作、探究的亲历体验中提高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中,学生耳闻目睹了环境现状,为环境污染,为当今人们环保意识的淡薄,为未来人们的生存环境等深深忧虑,也深感只有提高人们的文明素质、环保意识,才能真正净化、美化环境。这次活动使学生学会了关系自然与社会,学会思考人类、自然与世界如何和谐发展,形成了积极的.人生态度。

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它对教师具有无穷的美丽,又富有很强的挑战。课程内容的开放性、生成性使教师的知识结构面临严峻的考验,没有现成的教材,没有固定的模式,这是我最大的困惑。可见,教师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充实自我,与学生共同学习,才能更好地指导综合实践活动。

最新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反思篇2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课的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自主性。综合活动实践课不是老师教给学生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做中学。

本学期我积极参加中心校优质课评比活动和校本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在教研中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使我在教学中得到很多启发。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组成合作小组,并让他们在小组内选择最想研究的子课题,在小组成员分配工作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在小组里承担的任务,8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这样做,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团队精神大大增强,为活动的开始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活动中让学生自己甑别,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给学生较多的选择余地,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做到有所感受,有所发现。并引导他们在完成分内工作的前提下也去帮助别人、协助别人开展调查研究,使学生在活动中不再是坐享其成,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也逐步学会评价,学会求同,学会补充,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可谓“收获尽在过程中。”

在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的出发点是让学生走进生活、切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强调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孩子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求助、与别人的'讨论等把问题解决,不断的探究对孩子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我们欣喜的看到孩子们正在他们自己的研究中变得胆子大了,勇气足了,善于思考了。

综合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不一味的惦记着“给”学生什么,而关注能为学生“做”什么,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就是生成性。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学生的认识与体验也不断地加深,以学生调查的热情高低、合作的是否默契、参与人数的多寡为评价依据。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基础,不断尝试,全面提高自己的“指导”艺术,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最新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反思篇3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求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应该是语文实践。语文综合性学习除了体现在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综合上,还应体现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整合上。

纵观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固有基础较为扎实的长处,但由于过分看重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综合性,忽视了学生的良好个性的发展。可见,语文教学应该与综合实践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尝试着在语文教学中挖掘综合实践课程的资源,对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的事例进行了一些探索。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没有良好的探究氛围,就没有学生积极探究的热情。而教师指导的特点之一就在于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以此激发他们的兴趣。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也由此产生了许多问题,但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无法得到很好解决,于是,综合实践活动也就产生了。

如《丝绸之路》《草原》《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等课文中有关西部高原的美景吸引了学生,但文中介绍的内容远远不够满足学生的欲望。因此,一个以“神秘的西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就产生了。学生在课外书中、网络中自主探索收集了很多有关西部的知识,获取了课文中没有的知识,走入了更广阔的学习天地,更快乐地接受了新知识。

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民族语言教育。语文课程的特质是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为根本宗旨。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和孩子们的具体生活环境,我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了“正确使用祖国语言,弘扬祖国文化”的实践活动。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小组活动,或与父母在一起,或在教师的引导下到街上看广告牌,在电视上读广告语,在网络上寻找不规范语言,等等。如在广告语的收集和创作中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的个性和激情,孩子们收集了众多的广告语,还进行了归类:最喜欢的广告语,最恶心的.广告语,最有创意的广告语,最感人的广告语……有的还兴趣盎然地创作了自己的广告语。如康杰同学创作的广告语:“尝尽天下美味,不如康师傅有味——康师傅方便面。”如此一来,教学课堂开放了,教学时间灵活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了。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在浓厚兴趣的支撑下,学生学习语文的劲头也会愈来愈足。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学生真实世界为内容,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因此,我在教学中就让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如《七根火柴》《马背上的小红军》等,为学生设计了几个他们感兴趣的自选课题,通过自我的实践寻求答案,获得感悟。学生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对“长征”时期官兵、军民同甘共苦的精神、舍己救人的品质有了更深的体会,为理解课文埋下了伏笔。因此,设计奇趣而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的课前实践活动,可以促进课堂的学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新时代的教师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目标。综合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学生们能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经历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让其自主创造力得以提升。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时代性、教育性很强的课文,学完后学生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以《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为例,学完课文后,学生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我引导他们以“家乡环境状况及保护措施”为主题,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观察了当地的居民小区、街道等,访问了科学老师、年长者、医生及环保部门的有关人员,在图书馆、网络上收集了大量资料。活动结束后,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受到了教育,也意识到了环保的紧迫性,即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他们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撰写调查报告、倡议书、标语,创作宣传画、手抄报、环保小儿歌等。而这些内容和程序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和整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了小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课后通过设计延伸的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语文与综合实践结合教学,这是一项有益的尝试,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很大帮助,我们还要大胆地探索下去。只有在多渠道的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我们要让学生在完全自主的探索体验中,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以良好的心境主动去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最新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反思篇4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地方性色彩较浓的开放性课程,它应该具有其区域特色和实践价值。课程本身的创造性和实施过程的弹性张度将重建一种学校文化和课程文化。新的课程标准中,综合实践占了比较大的比例(三年级以上每周二节),综合实践课程是合科的、生活的、功能化的课程,它强调对孩子生活的影响,注重能力发展,特别是生活能力的发展和态度的形成,是以“问题”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它可以发挥出整体效应,具有高度的综合性。知识向应用、科学向生活转化的中介靠实践。“实践就是一种中介物”(黑格尔语),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中介物,是理论知识向实际应用,学科内容向生活经验实现转化的中介物。只有向实践汇合,才能够真正实现知识向能力、理论到实际、接受到创造、学习与生活的沟通。综合是指向实践性的,实践的本质也是综合。

1.综合实践与生活、社会教育相结合学生都是一个社会化的人,每天除了在学校接受课堂学习外,还要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生活,因此,校外课程资源绝不是课堂、操场、实验室的简单“搬家”,而是突破要传统教学的框架,使学生与生活、与社会、与世界的发展信息相通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些资源中有许多内容都是传统教学、包括现今的电化教学所无法传授的。学习不应该只是解题目,而应该是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将所学知识加以应用。让学生到真实的世界中进行各种体验和解决现实问题,灵活地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培养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每个学生来说将会终身受益。

地完成和客观地评价所得到的学习成果的习惯,也可以使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真正体验到人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勤俭节约的品质。综合实践课程对学生的活动不重结果而重育人过程。

3.综合实践与科学学习相结合综合实践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十分注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结合,做好相邻知识系列、相近学科的整合工作,使教育内容与学生的需要及文化发展紧密配合。既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意兴趣、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所以,学生在学习时,既要重视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获得,也要注意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形成。

4.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在综合实践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跨学科教师相互配合,并取得校外人才的共同协作,形成整体共同指导的局面,是十分重要的。在学生家长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有一技之长,如种植、养殖、修理、加工等。我们充分利用这种家庭中潜在的教育资源,通过“请进来”的方式,使某些隐性的教育力量充分发挥功用。同时,我们还利用社会的教育力量,通过聘单位与聘个人相结合的方法拓宽引入师资的渠道。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