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的栽培种植方法(收集5篇)

时间:2024-08-17

百合的栽培种植方法篇1

关键词:林业;百合;营造方法

中图分类号:X-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2-0091-01

一、我国的林业发展现状及科学造林方法

园林园艺的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就是林业与花卉业的有机结合,创造出来的一种人文景观。下面具体谈谈我国林业的现状及造林方法:

我国林业的发展现状:我国森林资源发展空间大,总体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增长速度较快,已经由传统的消耗量大于生产量,转变为生产量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逐步走出了低迷状态,扭转了长期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例如我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竹类栽培和加工利用都是最为悠久的国家,无论在品种还是产量方面都居世界首位。在竹林深加工的基础上,我国把竹中的竹笋和竹荪制成了相应的食品,提高了我国的出口创汇的重要资源,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我国的林副特产品上松香的年产量约为四十万吨左右,除了能供应国内市场也是国际市场上的重要产品例如桉树芳香油在世界市场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当然我国的林福特产品资源中不但有着自身的特色产品更是享有很高的荣誉,在市场上都是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随着国内市场需求,我国的经济的发展更是迅速对林业产品市场需求业相应的提高。尤其是在建筑业、室内装饰、家具等方面都是增长相当的迅速,为我国企业也提供了更好的市场环境。但是由于我国的资源村存量较小、质量也较低,所以在森林分布、结构和造林方法中更要提高。

二、营造方法

为了提高我国林业不足的状况,所以要在造林过程中对整体、造林的程序、方法上更要加以改进,用科学、先进的方法营造出质量好、生产量更高的产品以弥补我国森林质量和产量的不足情况。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重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这样就可以把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剩余物等进行清除,使得整地后改变土壤物理性,增强土壤的透光度来改善土壤温度状况发生的变化。在清理过程中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割除清理就是通过人工或机具进行平铺;二是火烧方法进行清理;三是化学药剂清理通过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使得增加地表的透光度。然后再通过整地方式和方法进行全面征地和局部征地,使得土壤平坦增强土壤的保水性、减免土壤侵蚀,最终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改善林才的生长情况,提高造林的质量。

造林的方法很多,但是施工工艺和自身的优缺点都相应的存在着差异,主要有播种造林方法、植苗造林方法、分值造林方法。

1.播种造林方法就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优点是省去了育苗工序,相对而言施工简单,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相反对造林地的条件要求较为严格,要是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灾害因素较轻,而对播种的种子应该具有条件为种子要大、发芽容易等条件,这样才能使得造林质量的提高。

2.植苗造林方法就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对于植苗造林要求为应对不良条件要有很高的抵抗能力,生长较为稳定相应的对造林地的条件要求也是非常的严格。在栽种之后能否成活更要对苗木本身能否维持水分平衡是关键,所以在造林过程中,一定要对苗圃起苗、选苗、分级、包装到运输、假值都要进行全方位的保护,使得苗木不致失水过多,导致苗木死亡。然而优点相对很只是较少了育苗,节省种子,对植苗造林法受到树种和造林地条件限制相对较小。

3.分值造林方法就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基于这种造林方法最主要的优点就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操作简单,成活率较高。缺点为对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受到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等因素。

三、百合花的种植工艺

在园林园艺工程中,对花卉一个重要的方面。然而作为花卉业中百合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主要以采收鳞茎作为食用栽培。目前我国的百合种类约有60中,但是大多数为野生百合,主要栽培的品种有卷丹、山丹、兰州百合等下面具体谈谈百合的种植工艺。

(一)百合适宜的条件

百合适宜沙质土壤中进行栽培,其中鳞茎肥大、洁白,相应的生长较快;然而在粘土中的百合鳞茎紧密但是生长较慢。缺点主要是地下茎不耐寒,遇到霜即枯萎,而鳞茎较耐寒,根据百合这种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所以对这种植物也要有相应的种植工艺和自身的方法。

(二)培养方法

在培育方法中主要是工序为培育种球、征地施基肥、栽植种球、田间管理和收获留种这基本的五种程序,使得百合的生长达到更高、更好的质量要求。

1.种球通常用小鳞茎和鳞片进行培育而成。可以在收货时选取田间的小鳞茎进行繁殖或者将大片鳞茎剥除,留下中心鳞茎作为种球繁殖。在选择优良的种珠工程中,一定要做好标记,进行分级处理,使得在播中前后,达到合理、科学的管理种珠。

2.整地施基肥应该做到选择排水性较好、土层深厚的砂土壤。对于百合应对土地进行交替作业,而且土地也要深耕,基肥更要充分腐熟,以使得幼苗充分吸收土壤中的肥料。

3.栽种种球之前,选择鳞茎圆整,鳞片洁白,抱合紧密的并且没有病中侵害的种球进行种植。而对于栽植适期与培育种球得播种期要相一致,以至于生长达速度快、生长过程处于旺盛时节。

4.对于田间管理主要就是通过中耕培土、灌水施肥和追肥、去蘖摘花抹珠芽等相应的工序对作物进行合理的管理,使百合在生长过程中有了更好更科学的发育,最终达到高产、优质的产品,流通到国际市场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5.最为最后一步的收获和留种,在百合的收获期,尽量要使得地上完全枯萎、鳞茎充分成熟时再进行收获,这样不仅产量高而且更有利于产品的储藏。

的确,不论是林业还是百合作业的现状和对林业和百合的种植培养过程中,都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种植工业,以至提高林业和百合的产量、质量的调高,最终使园林园艺的发展更上一个高度,也是使得产品步入国际化水平,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参考文献:

[1]黄德明.2006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国内展园特色分析[J].华中建筑.2007(06).

百合的栽培种植方法篇2

[关键词]洋葱;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洋葱又名圆葱、葱头,因其耐寒喜温,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同时还具有产量高、易栽植、耐贮运、供应期长、易于间作套种等特点,在我区适宜大面积种植,栽培相当普遍,一般亩产3000~6000kg。但一般为粗放式的种植,栽培技术落后,严重影--响我地区洋葱品牌的发展。现将一种高产高效的洋葱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鳞茎大、产量高、脆嫩的洋葱品种。

二、播种育苗

1.播种时间及播种量

洋葱采用育苗移栽

播种期要求很严,最佳播期为3月10日3月20日,播种过早,幼苗粗大,易发生未熟抽薹现象;过晚幼苗细小,产量也低。

2.育苗

(1)育苗土配制。用3年内未种过葱蒜类作物的园土与优质腐熟有机肥混合,有机肥用量不低于30%。

(2)育苗床土处理。每亩用90%敌百虫0.1~0.15kg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4kg加水少量,拌细土15~20kg,在畦面撒施。

(3)播种。播种量一般每亩苗床播种子3~4kg,杂交种.1.2~1.5kg,可供8~10亩左右大田用苗。一般采用干播法或湿播法。湿播用清水浸泡5min,再放入50℃热水中浸泡20min,期间要不停搅拌,后捞出在30℃水中浸泡3~5h催芽。

3.苗期管理

出土前要保持土壤湿润,苗齐后每隔7~10d浇一水。苗高5-6cm时,要进行间苗、除草,保持间距约3cm见方。

三、施足基肥、合理密植

定植用大田选择前茬为旱作、肥力中上、排灌方便的壤土或沙壤土田块。每亩施优质腐熟有机肥4000~5000kg,磷钾复合肥30~40kg,耕匀(深耕20cm)耙细,根据灌排习惯,做成高畦或平.畦,畦宽1.2~1.5m。定植前4~5d铺地膜,铺膜前每亩喷施氟乐灵150mL(防草害)。

一般4月下旬至5月初定植,起苗前1~2d苗床浇水,以利起苗和少伤根。定植时按秧苗大小分级单株定植,栽苗要栽直、栽浅(2cm),根与土要紧密结合,不能架空,定植后覆土。较直立,适宜密植,每亩保苗28000~30000株,行株距15cm×12cm,定植后灌透水。一般采用穴浇,切忌大量浇水,造成土壤板结。

四、加强田间管理

定植后至缓苗一般不需施速效肥,保持田间湿润,缓苗期要控水,以促进发根,不能大量浇水,要小水勤灌,葱苗开始返青时,结合浇水,每亩穴施尿素10~15kg,促进秧苗早发;茎叶生长期要控水,在膨大前期10d不灌水,蹲苗10d,控水结束后,一般每隔8~9d浇水,使土壤见干见湿;鳞茎膨大期浇水次数增多,一般每隔6d左右浇一次水,保持土壤湿润,鳞茎成熟后收获前10d左右停止浇水。洋葱是喜肥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以钾为最多,N、P、Ca次之,定植缓苗3周追施第一次肥,随鳞茎膨大,5月中下旬,洋葱地上部分旺盛生长,同时鳞茎开始膨大,结合灌水每亩追施尿素20kg、48%氮磷钾复合肥20kg,以满足早熟品种旺盛生长期和鳞茎膨大期对养分的需求。整个鳞茎膨大期田间不能缺水,根据墒情7~10d灌1次。

五、病虫害防治

1.灰霉病

发病初期用50%灰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6%灰霉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8%灰霉克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眭粉剂1000倍液喷雾。每7~10d1次,连续防治2~4次。

2.紫斑病

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间隔7~10d1次,连续防治3~4次。

3.霜霉病

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间隔7~10d1次,连续防治3~4次。

4.葱蓟马

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10%吡虫啉1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

5.葱地种蝇

成虫羽化盛期,用50%锐劲特1000~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喷雾防治。已发生地蛆的洋葱田可用50%辛硫磷8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或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

6.潜叶蝇

成虫盛发期可喷洒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1.8%维菌泰2000倍液喷雾。

六、采收及后续管理

采收前7~10周控制浇水,叶片尚未枯黄时,用2500mL/kg青鲜素(MH)喷洒叶面,每亩喷120kg左右,可防止贮藏期间发芽。在地上部管状叶自然倒伏后5~7d即可采收,采收要选择晴天进行,采收时将葱球拔起,摆放于畦面晾晒1~2d,使假茎变软,假茎留2~3cm或全留。采收后必须经过晾晒,要采用挂贮等方法进行晾晒。

参考文献

百合的栽培种植方法篇3

关键词:野生百合;引种;栽培技术;贵州省

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球根草本植物。百合属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食用和药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1,2]。我国的百合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收集、新品种的培育、产业化生产等方面与国外存在着较大差距。越来越多的百合种处于濒危的边缘,应当加强百合种质资源的保存和收集工作,建立濒危百合种保护区。百合种质创新已成为我国切花市场核心竞争力的瓶颈。而珍贵的野生百合种质资源搜集、评价和利用是种质创新的基础[3-6],野生百合种质资源调查亟待加强。贵州百合属植物资源丰富,应加强对百合的了解和认识;建立百合属植物种质基因库,为选种、育种及深度开发做准备;加强对外宣传,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分区域地开展调查、收集、鉴定和评价,重视栽培繁育技术,建立科学系统的繁殖体系,为濒危种的繁衍发展创造新的可能性;建立长远的百合育种计划,开展有效的保护,将传统育种技术与生物育种技术相结合,并对其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利用。现将贵州野生百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繁殖方法

1.1鳞片繁殖

对既不易获得种子,又不易产生株芽、子球的百合种类,可用母球的鳞片扦插繁殖。用小鳞茎繁殖虽然速度较快,但容易退化,球茎产量也会逐渐下降,因此进行鳞片扦插最为适宜。鳞片繁殖是常见的繁殖方式[7-9],方法简便,易掌握,繁殖系数最高。在秋季选择健壮无病植株,采挖鳞茎作繁殖材料,剥除鳞茎表面病枯鳞片,采用苗床扦插方法,选择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土壤。生产期间注意追肥、管理,3年后鳞茎长成。

1.2子球繁殖

对不易获得种子的百合种类,可用其茎生子球繁殖。即利用植株地上茎基部及埋于土中茎节处长出的鳞茎进行繁殖。先适当深埋母球,待地上茎端出现花蕾时,及早除蕾,促进子球增多、变大。也可在植株开花后,将地上茎切成小段,平埋于湿沙中,露出叶片,约经30d,在叶腋处也能长出子球。在10月收百合时,把小鳞茎摘下,种在苗床上。苗床宜选在湿润、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土或腐殖土地段,整细,做到畦高、沟深。

1.3珠芽繁殖

珠芽繁殖是用叶腋间产生的珠芽于夏末成熟时采收,然后直接播种或湿润沙混合,贮藏在阴凉通风处,于9~10月在苗床上开沟3~4cm,点播行距10cm左右,株距6~8cm,覆细土盖草帘保温。待翌春揭除草帘追肥。出苗1周后即可将其移栽于苗床上,日常注意遮荫。到第3年秋季有一部分可达到种茎标准,较小者可再培养1年。

1.4种子繁殖

利用百合成熟的种子播种,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百合子球,供鳞茎生产和鲜切花培育用。百合种子发芽有子叶出土和子叶留土2种类型,前者播种后15~30d子叶顶端露出土表;后者种子在土中形成越冬小鳞茎,至翌年春季才由小鳞茎内长出第1片地上部的真叶[10,11]。播种用土可用2份肥土、2份粗沙和1份泥炭配制,同时加入少量磷肥。床内温度保持在15~25℃,10~15d出苗。

2选地整地

2009年3月,把引种的百合种植在贵州省植物园内。百合喜凉爽,较耐寒,喜干燥,怕水涝,适应范围广。百合栽培地选择在贵州省植物园内。贵州省植物园地处中亚热带,地理位置为北纬26°34′,东经106°42′,海拔高度1210~1411m,常年平均气温14℃。栽培地是肥沃的砂壤土,地势高、排水良好、土质疏松。选好地后,施足基肥。先撒施优质腐熟厩肥,耕翻25~30cm,耕细整平。整地成平畦,畦面宽120cm,长240cm,畦间距30cm。

3田间管理

百合在种植前进行田间除草,彻底清除土中草根等。在封垄前进行多次除草和中耕,中耕宜浅不宜深。在百合生长期进行适当除草,以不伤百合的根部为宜。百合比较喜肥,应适当追肥。百合休眠期在畦面上施1层腐熟厩肥。在生育期追施2次肥,第1次在百合苗高10cm左右,第2次约在6月中旬收获珠芽后。百合的水分管理主要是排水防涝。春末夏初,温度高,湿度大,应注意排水,降低土壤湿度。7~8月,百合进入休眠应保持土壤疏松,以保持土壤湿润。

4病虫害防治

百合主要发生病毒病、茎腐病、疫病、立枯病、叶斑病等病害,在引种栽培过程中,发现严重病株,应及时拔出、烧毁。叶斑病用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d喷1次,连喷3~4次。虫害主要是地蛆、蛴螬等,可用呋喃丹或乐果喷杀。

5采收及贮藏

试验引种的野生百合于2008年10月,在百合倒苗之后采收。引种季节与百合的生长周期相适应。种球采收后贮藏在温室内的珍珠岩中。贮藏采取堆藏法,贮藏第1层百合时根朝下,排列整齐后,再盖上约4cm的珍珠岩,然后上面再放1层百合,根系朝上,再盖1层珍珠岩。试验证明,此方法使百合种球能够安全越冬。

6参考文献

[1]赵小菊.麝香百合繁殖及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5):50.

[2]刘瑰琦,刘影.百合繁殖及加工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8(2):55-56.

[3]方华舟,高明,翁凤宜.荆门野生百合繁殖栽培实验[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1-5.

[4]刘娇.食用百合繁殖技术[J].新农业,2003(4):42-43.

[5]杨淑艳,李桂娟,柴鑫健,等.百合栽培技术[J].吉林蔬菜,2009(1):54.

[6]韩非.百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4):58-59.

[7]蔡宏涛,夏红梅,常艳.百合栽培特性及繁育技术[J].新疆林业,2002(6):32.

[8]孙伟.非洲百合的繁育与管理[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9(7):30.

[9]刘敏.非洲百合的繁殖方法比较[J].中国花卉园艺,2009(6):26-27.

百合的栽培种植方法篇4

1存在的问题

目前油菜生产在品种、育苗、移栽、施肥、防病等环节仍然存在先进技术配套率差、集成高产技术贯彻到位率低等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市场供应品种多。农户在实际生产中选不好品种,有的农户选种后多年一直种植该品种,若不及时更换,会造成实际生产力下降,甚至减产。二是培育壮苗上,存在着苗不足和苗不壮的问题。苗不足是由播种不精细,出苗、成苗率低;加之秋季遇连阴雨,低温高湿化苗造成的[2-3]。苗不壮其中移栽苗不壮,是由苗床地准备不足及管理不及时等造成的;越冬苗不壮,是由移栽较晚、田间湿度过大、管理不到位等造成的。三是移栽上栽植群体偏小,即实际密度较小;而且栽植方法不规范。四是施肥方面种类单一,肥料配比不合理,氮肥运筹不合理。五是病虫草害防治上,特别是菌核病防治中,存在种子、土壤带病;生长环境中有病原传播中心;农户重视不足等现象。

2对策

2.1选择良种

针对市场上油菜品种多、不适合当地用种和品种退化等问题,推荐选用由陕西省、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育成的、全生育期在250~260d的优质良种。2011年在武乡镇毛寨村百亩攻关田全部推广种植秦优10号,取得平均产量4012.5kg/hm2的高产成绩。而且要求3~5年后注意更换品种,以免品种退化而造成生产损失。

2.2培育壮苗

做好生产计划,按1∶(5~6)留足苗床地,汉台区采用农户自育结合专业育苗的办法,保证了当年百亩片能足苗移栽。采用肥床育苗,即增施有机肥培肥苗床,精细整地,一播全苗,加强肥水管理,以培育移栽壮苗;在秋雨季节,防止低温高湿化苗死苗;移栽壮苗并在换衣后,注意排水降温,结合利用中耕、培土、追肥等管理技术培育越冬壮苗。针对湿害,在水稻勾头后及时开通三沟,排水降湿;移栽前后或秋雨前后清通三沟;3月结合中耕培土理清三沟;在油菜终花期打三叶通风降湿,降低危害。汉台区用开展百户竞赛和奖补结合的办法,使示范片开三沟达99.1%。

2.3合理密植

合理的群体是夺取高产的基础。建议稻、油熟制区域采用等行双苗移栽模式,保证移栽10.5万~12.0万株/hm2,而对生育期长、大株型品种和高肥田适当稀植,反之宜密植[4]。要求在10月上旬,苗龄35d前移栽并拉绳定距,选壮苗规格移植,栽后加强管理。据调查,毛寨百亩示范片,壮苗移栽高产期的占98.6%。

2.4配方施肥

平坝稻田以纯氮180~195kg/hm2、纯磷75~90kg/hm2、纯钾75~90kg/hm2、纯硼15kg/hm2为首选配比,并将氮肥总量按5∶2∶3在移栽期、移栽换衣后及越冬前分期施入。据统计,全区配方施肥面积占89.3%,百亩示范片达98.4%。

2.5防治菌核病

一是注意对种子和土壤进行消毒,二是在初春发病季节注意勤观察,一旦发现病情要早治,对于上年发病中心及连作田块,要高度重视,做到早防、早治,以免蔓延造成损失。汉台区利用机防队联防优势,在示范区油菜防病时期统一进行联防联治,防治率达100%。

2.6聘请农民技术协理员

汉台区采用以上集成技术,并邀请农民技术协理员,狠抓技术培训和配套技术措施的落实,提高了各项技术措施在生产环节应用的到位率,基本解决了生产中的障碍,促进单产大幅提高,创造了陕西省百亩连片油菜产量最高纪录。尤其是聘请农民技术协理员的做法,农民技术协理员既是农民,又是技术措施的宣传、指导员;既是农民中的榜样,又是各级组织的排头兵、联络员,其解决了技术推广和农民生产2条线,技术措施与农户种植有差距的生产现实问题;同时也延续和完善了农业技术推广的组织结构,使诸多先进技术措施得以在农户中贯彻应用。

3参考文献

[1]杨玉珠,杨卫国,张晓兰,等.隆阳区油菜高产创建集成技术应用成效显著[J].耕作与栽培,2011(4):64-65.

[2]王正国,王顺寿,周玉刚.柴达木盆地都兰县油菜高产创建工作措施及成效[J].现代农业科技,2011(19):138-139.

百合的栽培种植方法篇5

【摘要】《药用植物栽培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文章探讨了在科技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引入其它学科的前沿动态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思路,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适应知识的更新和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药用植物栽培学;科技发展动态;前沿知识

《药用植物栽培学》(cultureofpharmaceuticalplant)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1]。这门课程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昆虫学、病理学和中药学为基础,借鉴了农业、林业、园艺等栽培植物的技术和措施,成为自成体系的学科[2],为人类的防病、治病和保健生产优质的中药材。因此,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在于:由于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物种减少,导致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日趋减少,甚至有些种类濒临枯竭,所以,今后的中药材在相当长时间内主要来源于人工栽培,尤其疗效显著需要量大的药材更是如此。这就需要培养从事药用植物栽培的人才,生产出栽培规范化、质量标准化的优质中药材。

为达此目的,必须打破传统观念,在原有的课程内容体系基础上,引入近年来的科学进展和高新技术新成就,以便拓宽课程体系的广度和深度。

1结合gap标准化种植知识,了解相关法令法规

药用植物的栽培比普通农作物的栽培要求高,要符合gap标准化种植,对中药材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稳定、可控”,保障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3]。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调通过革新栽培技术,获得高产量、高质量、低农药和低重金属残留的原药材。同时,补充学习国

家出台的中药质量管理规范内容,包括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中药提取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一系列管理规范和与药用植物栽培直接相关的法令法规,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科学研究过程中增加相关的规范意识和法律意识。

2结合现代农业技术,扭转学生错误观念

针对学生认为药用植物栽培就是简单重复大田、林学、园艺等植物的栽培经验,没有科技可言这种状况,将现代农业技术引入到课堂中,提高学习积极性。

2.1增加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和理化防治的内容在药用植物栽培管理过程中,如何控制病害、虫害和草害,是提高中药材的产量、保证中药材质量的关键。在讲授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时,除介绍一些常用化学药物防治方法外,同时强调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的重要性,旨在尽量减少药用植物中的农药和重金属残留。例如:利用植物之间的对等效应[4,5],间、混、套作种植一些具有防病虫害作用的植物;使用天然植物型农药;利用天敌或一些致病真菌防治害虫;利用紫外线诱杀害虫;利用辐射或性激素干扰害虫交配等措施,均可达到不使用农药、无残留、生态和谐的目的。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对于病虫害“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同时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2增加节水农业的相关内容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贫乏的国家,尤其在某些久负盛名的地道药材产区更是如此,为此,在讲授灌溉的内容时,引入节水农业[6,7]的概念,包括工程节水、农艺节水、节水基因型筛选、植物精量给水、区域智能化给水技术等。同时重点介绍了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和澳大利亚的局部根区变干给水技术,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的新型灌溉技术以及技术改进后对于产品质量的改良效果。

2.3增加生物入侵与防治的内容在药用植物引种和驯化的过程中,要做好植物材料的检疫。从国外或外地调运种子、种苗时,

必须经过检疫,在确认无检疫对象和主要病虫害后,方可调运。近百年来,由于没有入侵生物检疫的概念而人为或无意引进我国的新物种非常多,对我国的生态和经济都造成极大的损失[8,9]。这些实例能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外来物种可以改变生物的种群、群落甚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隐藏着巨大的威胁。外来植物一旦入侵成功,要彻底根除极为困难,因此在学习和生产过程中必须形成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

2.4增加绿肥和菌肥的内容在药用植物栽培时,结合间、混、套作种植绿肥[10,11],不但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腐殖质含氮量、提高土壤肥力、药用植物品质和产量,而且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可以通过绿肥饲喂牲畜“过腹还田”、或放养蜜蜂生产蜂蜜,达到提高经济收入的目的。利用菌肥[12,13]则可以通过菌肥中的微生物生命活动,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参与养分的转化,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分泌激素刺激作物根系发育;抑制作物有害微生物活动,利于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

3结合生物技术,开拓药用植物栽培新领域

无土栽培、细胞的工业化生产[14,15]虽然属于生物技术范畴,但可以引用到药用植物栽培,生产中不但可以打破土壤栽培的连作障碍,节水、节肥、省工,还可以在不适宜于一般农业生产的地方进行药用植物种植,避免土壤污染、生物污染和工业污染,生产出符合gap标准的药材。在授课过程中添加这些方面的内容,会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其中的技术所在,思路更加开阔。而脱毒快繁、细胞融合等技术也广泛应用到药用植物生产研究领域中。目前,蜜环菌、紫草、人参的细胞悬浮培养、地黄的脱毒苗、曼陀罗和百合等的花药培养、桔梗的多倍体培育以及一些转基因药用植物的培育均取得成功,为药用植物栽培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4结合中药质量检测技术,增强中药质量监控意识

药用植物引种栽培不单单以成活为目的,同时要求能正常生长发育,并获得一定产量,而且药效成分、含量以及医疗效果达到药典要求,因此需要与中药质量检测技术相配合[16,17]。通过补充该课程的相关发展动态,使学生了解有关中药质量状况、中药质量控制的思维方法与发展趋势,增强质量意识,明确“药材好,药才好”的相关性,为今后从事药用植物栽培、中药质量控制、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5结合实践教学,培养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

《药用植物栽培学》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等知识为课程基础,同时又要求与实践相结合。由于现在的学生真正接触农事活动的机会非常少,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安排一周的百草园内种植实习[18],可以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中药相关的知识。通过实践教学,增强专业实践技能,提高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习之前,要求学生提前查阅资料,结合前沿的技术,自行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试验,在实习和观察的过程中,记录相关试验结果,分析和讨论一些栽培管理措施对于药用植物的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加深学生对《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理论理解和感性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配合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6激发学生自学兴趣,主动学习多学科前沿知识

在《药用植物栽培学》的学习中,不但在课堂上让学生了解到目前科技发展前沿,改变学生的错误观念,同时结合课程论文,鼓励他们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的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将前沿知识与药用植物栽培结合起来。例如,有的同学设计了太空药用植物种子,将gps、rs和gis技术与药用植物栽培结合,或结合生物技术生产超级人工包衣药用植物种子,通过不断引导学生主动查找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加课外知识,逐渐重视药用植物栽培的技术性与重要性。

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穿插药材生产、农业生产、生物技术的前沿知识,同时增加药物知识、医药最新动态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介绍,可以让学生将理论与生产实际相联系,将单一的专业课程与其它学科相联系,不但缩短了对药用植物栽培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时间,能够快速进入实际应用,而且使学生系统掌握了中药专业相关课程的内在联系,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动机和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课程结束时学生调查结果反映良好,满意度高。对《药用植物栽培学》进行教学改革,符合中药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需求,能够尽快为我国中药gap标准化种植培养优秀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郭巧生.药用植物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2]程惠珍.论药用植物栽培学科的发展方向[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5,19(1):9.

[3]程惠珍.优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体系的建立及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研究[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0,2(2):19.

[4]李宝平,苏仙绒.试谈植物相生相克效应的应用[j].运城高专学报,1999,4:23.

[5]方绮军,傅昀,程世清.植物之间生化他感作用的研究及其应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14(2):206.

[6]许迪,高占义.农业高效用水研究进展与成果回顾[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8,6(3):199.

[7]郎旭东,许宝明,贾凤英.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j].地下水,2001,23(1):82.

[8]章承林,李春民.园林植物引种与生物入侵探讨[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1):7.

[9]汪官余,姚维志,于孝东.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的原因及解决对策研究[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6,1:15.

[10]许冬梅.扩种绿肥的重要性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3):54.

[11]陈泽美.发展绿肥生产是提高农业效益的重要措施[j].耕作与栽培,1995,4:37.

[12]李海云,王静,吕福堂,等.生物菌肥发展现状与展望[j].土壤肥料,2008,10:53.

[13]王素英,陶光灿,谢光辉,等.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8(1):14.

[14]赵树进,陈念,韩丽萍.药用植物生物工程技术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7):1692.

[15]黄玉吉,陈义挺,陈菁瑛.生物技术在中药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j].福建农业学报,2008,23(1):100.

[16]邓少伟,贺强.中药质量标准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建议[j].中国药事,2006,20(9):566.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