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游记(收集5篇)

时间:2024-08-30

长白山游记篇1

[关键词]白朴;《梧桐雨》;帝妃之恋;悲剧意蕴

白朴是最早以文学世家的名士身份投入杂剧创作的元代前期重要作家,他一生共创作杂剧十六种,其中《绝缨会》、《赶江江》、《梁山伯》、《银筝怨》、《崔护谒浆》、《高祖归庄》、《赚兰亭》、《斩白蛇》、《游月宫》、《钱塘梦》、《凤凰船》等均已佚失,《流红叶》、《箭射双雕》仅存少量残曲。现存完整的剧作只有两种:《梧桐雨》和《墙头马上》。另有《东墙记》,可能经过明人增饰修改,已非其原貌。

受自身文化素质和时代艺术氛围影响,白朴杂剧的题材多取自历史和民间传说,内容则多涉男女情事。从《录鬼簿》著录的剧目看,除《绝缨会》、《高祖归庄》、《赚兰亭》、《斩白蛇》、《箭射双雕》等五种外,余者皆系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的剧作;民间广为流传的“梁祝”故事,就是由白朴率先编成《祝英台死嫁梁山伯》杂剧而搬上舞台的。分别被列为“元代四大悲剧”和“元代四大爱情戏”的《梧桐雨》和《墙头马上》,直接取材于白居易的著名叙事长诗《长恨歌》和《井底引银瓶》,从中可见白朴对白居易诗歌的爱赏和推崇。

《梧桐雨》所敷演的李隆基与杨玉环君妃之间缠绵悱恻的情爱故事,自白居易《长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问世以来,曾以多种形式在民间广泛传播,晚唐有郑处诲的《明皇杂录》、郭浞的《高力士外传》、曹邺的《梅妃记》,五代有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宋代有乐史的《杨太真外传》和石曼卿的《拂霓裳转踏》(已佚),继之有金院本《击梧桐》和宋元南戏《马践杨妃》。逮至元代初叶,李、杨故事更成为戏剧和讲唱文学的热门题材,杂剧有关汉卿的《唐明皇哭香囊》、庾吉甫的《杨太真霓裳怨》和《杨太真浴罢华清官》、岳伯川的《罗光远梦断杨贵妃》,诸宫调有王伯成的《开元天宝遗事》等。此外,关汉卿、马致远等人均写过以李、杨故事为题材的散曲作品。白朴本人除《梧桐雨》外,还编撰过杂剧《唐明皇游月宫》。尽管该剧已无剧本流传,但从现存的《天宝遗事诸宫调》中,我们约略可知此剧也应是一本带有神话色彩和悲剧意蕴的爱情戏,甚至可认为是《梧桐雨》的姊妹篇。

唐明皇游月宫的传说,在唐宋人笔记、传奇如《明皇杂录》、《杨太真外传》、《碧鸡漫志》诸书中均有记载,情节大同小异,仅仅叙及明皇学得仙乐《霓裳羽衣曲》一事,并无些许爱情纠葛。但从散见于《雍熙乐府》等曲谱内的《天宝遗事诸官调》残曲来作推测,其中的游月宫套演唱的当是一则缠绵动人的爱情故事。其大致情节为:中秋之夜,法师叶法善引领明皇梦游月宫,聆听仙乐《霓裳羽衣曲》,并见到月中仙予嫦娥,两相爱悦,情意甚笃,但终因仙凡阻隔,无法缔结良缘,只得怅然分手,明皇不禁情怀悒怏:“且寄此宵情,只从明朝害,整整的相思一载。到来岁中秋显素色,休等闲教雾锁云埋。却早离了妆台,准备迎风户半开,则向那初更左侧,我试等待,看月明千里故人来。”据贾仲明为王伯成所补挽词“马致远忘年友”,则王为马的后辈,其年辈自然也更晚于金元之交的白朴,而其所叙唐明皇游月宫与嫦娥相恋故事,理应受到白朴杂剧《唐明皇游月宫》的直接影响。这就是说,白朴率先把明皇游月宫闻仙乐的传闻改造成一个人神相恋故事。依据《流红叶》、《银筝怨》、《钱塘梦》、《梁山伯》、《崔护谒浆》诸剧的素材原型,也足以证明白朴是擅长于编撰缠绵悱侧的爱情悲喜剧的,他极有可能把平淡无奇的明皇月宫闻仙乐传说演绎成一本四折、情节完整、风流骀荡的爱情佳作。我们不妨这样认为:《梧桐雨》楔子中明皇所述纳杨妃入宫的过程,是明皇于月宫与嫦娥相恋的顺向延续,是剧作家别出心裁地将一则虚无缥缈的人神爱恋故事成功地人间化了。且听明皇的自白:“去年八月中秋,梦游月宫,见嫦娥之貌,人间少有。昨寿邸杨妃,绝类嫦娥,已命为女道士;既而取入宫中,策为贵妃,居太真院。寡人自从太真人宫,朝歌暮宴,无有虚日。”

无论是从《梧桐雨》与《游月宫》的相互承接关系看,还是从《梧桐雨》的故事情节来审视,《梧桐雨》演绎的确实是李隆基与杨玉环之间绮艳悱侧的爱情故事。由于李、杨之间君妃爱恋的特殊性,后人在认定该剧主题时见仁见智,持论纷纭。我们无意于对各家之说较短量长,只是想从元人历史剧大多灵活地处理史料素材、“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亦即“借史写心”的创作动机出发,发掘和体认《梧桐雨》所宣泄的带有突出的时代印记和鲜明个性特征的情感意绪。尽管《梧》剧包裹着厚重的历史外壳,染上了由题材所决定的政治评判色彩,但作者实在的用意并不在评骘古人功过、总结兴亡教训,徒然地发泄一通虚无悲凉的沧桑之叹,而是凭借令人散欷叹惋的君妃爱恋悲剧,揭示了植根于人类心灵深处的性爱的普遍性——在带有草原游牧文化特质的市民意识的冲击之下伦理观念和价值体系发生断裂的金元时期,这种具有本能原欲意味的性爱更以恣肆放纵的形式膨胀释放——它不仅超越了帝、妃主从关系的局限,甚至也突破了以“三纲五常”为准则的传统道德的藩篱,表现出强烈的反异化倾向和潜在的破坏力量;然而,包括帝王在内的人类的自然情欲与社会机制、道德规范之间尖锐的对峙——这种对峙更对处在特殊角色位置上的个体人性施加无形的压力——必然造成情爱与理智取舍上的脆弱和无奈,并最终导致人格的扭曲和个性的丧失,酿成盛衰无常、命运难料的失落感和幻灭感。要而言之,白朴借助君妃之恋所表现的,既是爱情悲剧、社会悲剧,更是人性与人生的悲剧。

《梧桐雨》的主旨是言情的,且其“情”的内核带有野性的、非礼的成分,这也许就是古今论者不愿将其视为正宗爱情戏的缘由。由于李隆基的纳子妃为己有、杨玉环与叛臣安禄山的“情密”“私通”均为“秽事”,无论如何都不能挂靠到“纯洁真挚”的“爱情”——烙上了深深的伦理道德印记的两性爱恋——题旨上来,而毋宁判定其为指斥唐明皇“重色误国”的严肃的历史悲剧或政治悲剧,或界定为貌似周严实则模棱两可的“谴责与同情”俱在的“双重主题”,但作出这样纯然的道德与政治评判的结果,则又令人失望地与经过后人“润饰”改篡过的《长恨歌传》的创作宗旨——“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殊途同归了。对于爱情的本质,马克思讲过这样一句话:“爱情是一种情欲。”我们也不妨这样理解:爱情是排他性的个人情欲的升华。既如此,表现在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汉皇重色思倾国”的“风情”及由此酿成的“绵绵长恨”应理所当然地视为“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爱情,白朴以《长恨歌》及《长恨歌传》为蓝本并掺入了诸多民间传说内容的著名杂剧《梧桐雨》,当然也就是一部不无狞厉色彩和怨悱之气的爱情悲剧。

《梧桐雨》对《长恨歌》、《长恨歌传》等提供的历史素材所作的关键性的改造主要有两点:一是还原李隆基强纳子妃为己有的史实,二是将仅见于《资治通鉴》等正史的安、杨“秽乱”传闻作为情节线索编人剧中。关于第一点,包括《长恨歌传》在内的史书、笔记、传奇均不避讳杨氏本为玄宗十八子寿王(瑁)妃的真相,只是陈鸿所记有意含混罢了:“诏高力士潜搜外宫,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邸,既笄矣。”但白居易将这一事实真相改造成了“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应当说,白氏此举确有“为尊者讳”亦即从道德角度肯定李、杨爱情的良苦用心,这也从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上印证了《长恨歌》并非旨在“讽谏”、“谴责”的创作动机。至于杨妃与安禄山的“私情”,《长恨歌》及《长恨歌传》未见只字,晚唐郑綮《开天传信记》始有“上幸爱禄山为子,尝与贵妃于便殿同乐。禄山每就座,不拜上而拜妃”的简略记载,亦不涉“秽事”。宋初乐史撰《杨太真外传》,收入上述一节文字,称安禄山“恩遇最深,上呼之为儿。”其卷下又有“初,禄山尝于上前应对,杂以谐谑。妃常在座,禄山心动”数语。《旧唐书·安禄山传》则云:“(禄山)后请为贵妃养儿,入对皆先拜太真。”《新唐书·后妃传》牵合以上诸说,简记作“初,安禄山有边功,帝宠之,诏与诸姊约为兄弟。而禄山母事妃,来朝,必宴饯结欢。”也许是史传作者有意回避,拟或民间传闻,不足为信,逮至北宋中叶,安、杨“秽乱”事尚未见诸载籍。司马光《资治通鉴》出,安、杨“私情”渐次“曝光”。先是在“天宝六年春正月”中点破“(上)命杨鲭、杨绮、贵妃三姊,皆与禄山叙兄弟。禄山得出人禁中,因请为贵妃儿。”继而在“天宝十载正月”条中详记贵妃为禄山办“洗儿”会事:“甲辰,禄山生日,上及贵妃赐衣服、宝器,酒馔甚厚。后三日,召禄山人禁中,贵妃以锦绣为大襁褓,裹禄山,使宫人以彩舆舁之。上闻后宫欢笑,问其故,左右以贵妃三日洗禄儿对。上自往观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复厚赐禄山,尽欢而罢。自是禄山出入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食,或通宵不出,颇有丑声闻于外,上亦不疑也。”白朴正是在史传及稗官佚闻的基础上,将被礼教中人骂为不堪的安、杨“私情”写入剧本、搬上舞台、诉诸视听的。我们甚至可以说,出现于元代中后期的《天宝遗事诸宫调》,是将《梧桐雨》中有关安、杨“秽事”的描写踵事增华,演绎成“渔阳鼙鼓”整套曲文的。

《梧桐雨》正面揭示安、杨暧昧“私情”的细节有如下数端:

(正末云)不知后宫中为什么这般欢笑?左右,可去看来回话。(宫娥云)是贵妃娘娘与安禄山做洗儿会哩。(正末云)既做洗儿会,取金钱百文,赐他做贺礼。就与我宣禄山来,封他官职。(楔子)

长白山游记篇2

关键词:泰山文学古代文献文体

泰山古代文献浩繁,涉及文体种类广泛。诸多文体集中于一狭小地域,对于古代文学文体变迁研究来说,实为典型的原生态个案。剖析这一个案,明晰古代文体在泰山一域的演变,对于整个古代文学的文体学研究,当有特别的意义。本文试以《文心雕龙》、《昭明文选》等传统文体学著作之分类为参照,对泰山古代文体作类举剖析,抛砖引玉,以待泰山文体研究之宏论。

一、泰山古代文体种类分布概况

1.诗、词、曲类。

诗为泰山文学作品最多之文体,其中又以五古、五、七言律、绝最多。最早咏及泰山诗为《诗经・鲁颂・宓宫》[1],四言诗。传为孔子作《丘陵歌》,亦为四言。专咏泰山之四言诗为魏曹植《飞龙篇》。五言诗较先者为曹植《驱车篇》等,后李白《登泰山六首》等,蔚为五言古诗大观。七言诗以东汉张衡《四愁诗》(其一)为先,其辞仍存楚风。五律最著名者为杜甫《望岳》;五言排律以唐代李义府《隽州遥叙封禅》为先;七律以刘禹锡《送东岳张炼师》较早。五绝如张志纯《题桃花峪》,七绝如卢照邻《登封大铺歌》等。二言,元代唐肃《日观赋》中拟汉武帝刘彻登泰山所咏:“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惑矣!”堪为咏泰山仅有之二言诗;元代杜仁杰《天门铭》雄浑、悲壮,实为中国古代三言诗之佳作,惜山东师范大学周远斌《论三言诗》竟未论及,置元代三言诗为空白[2]。六言诗有张志纯《遗世颂》等;杂言诗有明代曾ぁ盾笃皆缧型岳》,王守仁《泰山高》等。除此以外又有:拟作:汪坦《别泰山拟李太白五言长篇》,乾隆《拟子建飞龙篇》等;联句:明代周琉、杨志学、胡缵宗联句《泰山行》;歌谣:明代张位《舍身崖歌》,吕坤《毒草歌》等;乐府:曹植《泰山梁甫吟》,李白《梁甫吟》等;操:唐代韩愈《龟山操》,等等。

因祭祀泰山要用乐,故历代有曲,如:《泰山景》(道曲)[3],唐代《封泰山祀天乐章一十四首》、《禅社首祭地o乐章八首》等。而文人词因其体式与登泰山情怀大相径庭,故数量甚少,有元好问《清平乐・泰山上作》。

2.辞赋类。

泰山辞作较少,多为祭祀实用之作,如宋代鲜于辍对郎翊恰,清代张铎《迎神辞》、《送神辞》等。赋体虽非实用,但因古代之赋多与地理相关,如萧统《文选》收赋分15类,其中“京都”、“纪行”、“游览”、“江海”诸类皆与地理相关[4],又兼赋长于浏物抒怀,故泰山赋作数量颇丰,且多有名家名作,如唐李白大赋《明堂赋》、丁春泽律赋《日观峰赋》,清蒲松龄《秦松赋》[5]等。辞赋类相关文体如:颂:班固《东巡颂》等;赞:《青帝广生帝君赞》、朱孝纯《泰山赞》,等等。

3.论说类。

论说一类,古代文论中区别为多种名目,分别举例如下:论:章俊卿《明堂论》;说:清代褚峻、牛运震《金石图说》;篇:汉代班固《白虎通封禅篇》;解:明代吕坤《观日解》;议:明代沈应奎《岱祠迂议》、《再谒元君议》;注:郦道元《水经注・汶水》;辨:顾炎武《高里山辨》;考:高诲《玉女考》,等等。

4.书记类。

因古代文人“游”多有“记”之故,泰山“记”一类数量甚多,如东汉《汉官马第伯封禅仪记》等。书(书信)有宋代石介《与奉符知县书》等。此类中还有:纪要:明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录:欧阳修《集古录》;谱:宋代刘《秦篆谱》,等等。

5.序跋类。

序:宋代刘《秦篆谱序》;叙:明代雍焯《泰山志・叙》;引:《岱史引》;跋:朱熹《跋泰山秦篆谱》;例:《岱史・凡例》,等等。

6史志类。

史志类文体集中于《泰山志》、《岱史》之书,如表:《岱史・山水表》,其他文献中也有名作,如书:《史记・封禅书》;传:王之纲《玉女传》,等等。

7.祭告类。

泰山为历代帝王封禅祭祀之所、民间朝拜祷告之地,故祭告类文章众多,体例丰富:封禅:《汉武金泥玉检文》、《宋玉牒文》、《宋真宗登封玉册》等;祝:《唐高宗玉牒祝文》、《宋大中祥符元年御祝文》等;祭:北魏高允《祭岱岳文》,宋欧阳修《祭东岳文》等;告:宋济南守曾巩《告岱岳文》等;符:东汉光武帝刻石《河图会昌符》等;咒:后晋《总持咒幢》;法旨:《大元国师法旨碑》,等等。

8.诏令类。

历代帝王、地方政府多关注泰山,故制令甚多。其文体有:制:唐开元十四年制《听王希夷致仕还山》,明洪武三年六月二十日制《去泰山封号》等;诏:汉武帝《改元元封诏》,东汉章帝元和二年《东巡诏》等;谕:明代《巡抚都御史何起鸣宣谕》等;禁约:元代《王母池禁约刻》等;牒:金代《玉泉寺牒》、《香严寺牒》等;执照:元代《泰安州申准执照碑》,等等。

9.奏议类。

此类文种颇多,如:唐代长孙无忌等撰《请封禅表》等;疏:北宋孙]谏疏、明代王在晋《青龙神吐火疏》等;奏:东汉张纯《请封禅奏》等;策:元代《东平布衣赵天麟上策》等;驳议:粱代许懋《驳封禅议》等;议:唐代颜师古《封禅议》等;对:汉代嚎怼斗忪对》等;移:《岱史公移》,等等。

10.碑铭类。

泰山自古为刻石胜地,碑碣石刻数不胜数。其文体有:铭:《秦李斯刻石铭文》,汉武帝《鼎铭》,唐玄宗《纪泰山铭》等;碑:汉代《泰山都尉孔宙碑》等;碣:《大唐齐州神宝寺之碣》等;墓志:宋代欧阳修《徂徕先生墓志铭》等;墓表:姜潜《故李侍郎墓表》等;墓碣:《陶公墓碣》等;题勒:《供石题勒》等;题名:《刘仁愿题名》等;题识:《明代钟惺题识》,等等。

11.其他。

小说:《胡母班》等[6];戏曲:元代《病打独角牛》[7]等。

二、泰山古代文体种类分布特点

1.泰山文献中文体种类分布广泛。

以上各类见于《文心雕龙》、《昭明文选》、《文章缘起》等文体著作的文体70余种,种类丰富。对于一座山岳而言,此种情况甚为少见,值得深入研究。

2.泰山诸文体作品数量分布差别很大。

以《岱览・艺文总录》为例,全书收录作品凡765篇,其中文体种类分布情况:诗最多,古、近体诗共556篇;赋15篇,乐章神词琴操48篇;其他各体文章如诏诰制15,表疏7,奏对9,议驳8,状策2,书1,序11,颂4,赞7,符命2,传注考7,论篇辨说觚20,记志纪录随笔跋35,碑文1,墓志2,祭祝告谢文15,共146篇。其中诗文数量最多的原因在于,游览泰山抒怀、记游需要。实用文体的丰富,是缘于泰山在古代政治生活中的独特地位。

3.泰山诸文体作品的时代分布有较大差异。

仍以《岱览・艺文总录》为例,765篇作品,其时代分布为:汉22篇,魏晋南北朝29篇,唐五代78篇,宋75篇,金元32篇,明340篇,清189篇。以明代最多,其原因除文献流失外,明代去泰山封号,民间朝拜、游览之风盛行,所以明清文人吟咏之作遂多。

4.泰山文体源流清晰,绵延数千年不断,文学成就斐然,实为文体发展史之典型个案。

泰山为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文化中心,所以也是文体汇萃之地。诸体文章多有文体开创之功、发展之力。如游记一体,诸多游记专著以《封禅仪记》为中国古代第一游记,而究其实质,《尚书》关于禹巡狩泰山之行记,则为更古老之游记发端。泰山诗文等多有该文体历史上第一流作者、第一流作品。如五古之曹植,五律之杜甫,古风之李白,皆为诗歌史之顶峰,其泰山诗作亦为诗歌史上一流作品,影响深远。而秦代李斯之泰山刻石文,形式模仿雅、颂,三句为韵,四言为句,开碑文体先河。泰山文体的研究,对于中国文学史,对于整个古代文学的文体学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本文所列文章篇目,除特别注明者外,皆出于汤贵仁,刘慧主编.泰山文献集成[M].济南:泰山出版社,2005.

[2]周远斌.论三言诗[J].文学评论(京),2007,(4):75-81.

[3][5][7]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泰山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3:478,547,468.

长白山游记篇3

除了受“门票”红线、定价受控、容易受季节因素影响等旅游行业普遍因素限制外,长白山旅游与其控股股东的众多关联交易将是其此次进军资本市场的一大隐忧。

规避同业竞争

长白山旅游由其前身吉林省长白山旅游交通运输有限公司(简称“交通公司”)整体变更改制而成,发起人均为国有法人股股东,第一大股东是持股82%的吉林省长白山开发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建设集团”),而持有建设集团100%股权的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简称“长白山管委会”)是长白山旅游的实际控制人。

建设集团是经吉林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的大中型企业,目前除控股长白山旅游外,还通过其他控股公司经营景区管理、交通运输、土特产品开发、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演艺、信息网络等业务。

经营着如此多业务的建设集团其子公司业绩表现并不佳,此次长白山旅游IPO似乎寄托着其全部的希望。时代周报记者翻阅招股书发现,除了长白山旅游,建设集团控股的下属企业共12家,其中9家企业2011年的净利润为负,1家为0,唯一为正的吉林省长白山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11年的净利润也只有109.62万元,且吉林省长白山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简称“能源开发公司”)与通化市瑞芝堂保健品有限公司正在申请注销。招股书介绍,能源开发公司持有两项温泉探矿权,注销后,建设集团拟取得并直接持有该两项探矿权,且将按照市场价格优先转让给长白山旅游。

因此,为使长白山旅游顺利上市,建设集团显然不遗余力。先是于2011年8月将其持有的吉林省长白山天池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简称“天池国旅”)100%股权转让给长白山旅游,为长白山旅游增加了旅行社业务;后于2011年9月将长白山管委会下属企业吉林省蓝景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简称“蓝景酒店管理公司”)100%股权无偿划转给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财政局(简称“管委会财政局”),避免关联交易及潜在同业竞争。招股书介绍,由于管委会财政局与建设集团均受同一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控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具有关联关系”。

此外,建设集团全资子公司吉林省长白山景区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景区管理公司”)持有吉林天上温泉观光有限公司(简称“天上温泉”)37%的股权,而与长白山旅游此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存在潜在同业竞争的天上温泉现在正面临着拆迁,“已无持续经营能力,与发行人不会产生实质性同业竞争。”

据招股书介绍,天上温泉经营的天上温泉宾馆位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2011年4月25日,长白山管委会以“实施松花江源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为由,做出了《长白山管委会关于松花江源头综合整治项目房屋征收的决定》,将天上温泉宾馆列入拆迁范围。天上温泉对此不服,曾向吉林省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但吉林省人民政府决定维持长白山管委会的决定。

天上温泉一名前台工作人员7月24日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长白山景区内的天上温泉宾馆很快将停止营业,“明天就得撤了,搬到延吉高尔夫球场。”她表示,延吉高尔夫球场是天上温泉的另一经营场所,至于拆迁细节她并不清楚。而该公司一位姓朴的经理则以“我说了也没用的”为由,拒绝向记者透露拆迁详情。

涉嫌关联交易

目前,长白山旅游拥有两个全资子公司,分别为经营旅行社业务的天池国旅及经营温泉水开发、利用的吉林省长白山蓝景温泉开发有限公司(简称“温泉公司”)。长白山旅游此次包装上市及历次资产重组离不开建设集团的鼎力相助,且二者的关联交易过往甚密。

根据招股书披露,长白山旅游的前身交通公司曾于2006年以3231.64万元的转让价收购建设集团的118辆机动车辆及两台机器设备;又于2009年仅以3061.73万元的价格购买建设集团拥有的西坡换乘中心(包括土地及房屋);2010年,交通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温泉公司以5986.35万元收购建设集团拥有的温泉管道资产及温泉采矿权。2011年,交通公司以88.71万元购买天池国旅100%股权。

长白山旅游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成立以来,在生产经营方面与主要发起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在关联租赁、劳务服务、温泉水出售等方面发生了部分经常性关联交易。”时代周报记者查阅发现,报告期内,长白山旅游的两家全资子公司均与蓝景酒店管理公司发生过关联交易,且温泉公司2010年度及2011年度对蓝景酒店管理公司的销售比例均超过50%,分别为69.6%及83.24%。

除去与蓝景酒店管理公司、吉林省蓝景广告有限公司与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南景区管理有限公司等3家建设集团下属企业发生过往关联交易外,长白山旅游现与建设集团下属的能源开发公司、景区管理公司等8家企业均发生经常性关联交易,其中2011年接受劳务、购买商品、租赁房产等经常性关联交易累计金额为127.40万元,同年提供劳务、销售商品等经常性关联交易累计223.07万元。此外,长白山旅游还与建设集团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在资产、股权的出售及购买方面发生了部分偶发性关联交易,2009年至2011年,交易发生的资产购买及出售金额分别累计3101.96万元、5336.29万元及2574.57万元。

据其他媒体报道,相关券商资深投行人士对此表示,“拟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一直是发审委关注的重点,关联交易的种类、利润贡献程度、定价公允性等都是他们考虑的因素。长白山旅游与集团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存在金额很大的关联交易,而且可以预见未来这种关联交易也不会完全杜绝,这对公司来说绝对是隐藏的一个巨大风险。”

长白山游记篇4

暮春时节,车窗外是大片的油菜花田,与隐隐约约浮现的山峦叠翠。访幽龙穿峡,成了这个春天最美好的回忆。

徐霞客游记中记载,取道风光旖旎的秀溪入万年寺,在龙穿峡留下了浓厚的徐氏印记

五百多年前,徐霞客第一次游天台(1613年),但并未到过龙穿峡。二十年后他第三次游天台(1632年4月),这一次他取道秀溪入万年寺,在龙穿峡留下了浓厚的徐氏印记。

龙穿峡位于天台山十三大景区之一的桐坑溪――万年寺景区境内。这里有着丰富的道教文化积淀:台州道教鼻祖葛玄、天台仙派始祖司马承祯、道教南宗祖师张伯端。都曾在这儿留下足印。入口处的“台岳仙宗”展示板,向游客讲述着那些历史名人的天台情怀。

走过春秋轩,是一方草坪,一块雕刻着“霞客坪”的巨石矗立在最中央。霞客坪之后便是一挂白瀑。从霞客坪左侧石阶往下,秀溪缓缓流过。当日。徐霞客“入万年,路较近;特以秀溪胜,故饭后仍取秀溪道。”

沿着秀溪往前,水声大作。但见之前所见的那一折瀑布从数十米高的山岩间飞流直下,路遇一突出岩石而被隔开,在岩壁上留下一个大大的“人”字。据说这道瀑布有名有姓:姓司马。又名燕尾瀑。

燕尾瀑不难理解,因为形似,而这姓司马,又是为何?原来,天台山是司马承祯一生最爱也是所居最久的地方,他曾向李白描绘天台之壮丽景色,引得李白“心慕天台”。后人为了纪念司马承祯,便将这折瀑布命名为“司马瀑”。

据说徐霞客游历至此时,深为这一折燕尾瀑折服,只是两边山势险峻,所幸发现了一条观瀑的新道路:瀑布下有岩石凸出。其下有条仅可供一人通过的小道,可近距离观瀑。

可惜,徐霞客游记中并未描述过五泄流瀑。否则我们也许可以借他的笔,想象一下最后一折潇湘瀑的模样

五泄。自然是有五折瀑布。

第一折,缭绫瀑。唐时白居易曾诗云“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缭绫是唐时最珍贵的一种丝织品,白居易用以比拟“天台山上月明前”的瀑布,可以想象瀑布薄如轻纱、缥缈空灵的优美曼妙。

第二折,紫阳瀑。顾名思义,这是纪念紫阳真人的。这一折瀑布后岩石嶙峋,仿若戴着道士帽的修道之人,瀑布潇洒飘逸,亦具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意味。站在这紫阳瀑前,侧身往右看,那突出的岩石恰似大名鼎鼎的济公,名曰“济公接引”。

第三折,灵宝漂。相传台州道教鼻祖葛玄。得了太上老君所赠的《灵宝经》,方开创了道教灵宝派,瀑布因此得名。右侧是玄山,岩壁上长有不少葱绿的小草。当地人把这些草称为“九死还魂草”,是对这些小草顽强的生命力的赞美。

第四折,白鹤瀑,又称白鹤晾翅,恰好对应这峡谷所在地。白鹤镇。

第五折,潇湘瀑。由于地势曲折,这一折瀑布锁在“深闺”不得一见。当年徐霞客游记中并未对五泄多加描述,只云:“西行四里,北折入溪,溯流三里……”否则我们也许可以借他的笔,想象一下最后一折潇湘瀑的模样。

再往前几步转身,对面玄山边缘,仿若躺着一人在仰天思索,此景即“葛玄仰山”。一时不知该如何表述,心底唯有栩栩如生四个大字浮现。

徐霞客游记中的乱峰森立,无路可上,如今已成宽阔平台,这便是龙穿峡的尾段了。

离了五泄,入目便是一棵栎树,根茎粗壮,一分为三却又同气连枝,以喻司马承祯、李白及唐玄宗三人之谊。

唐朝奉道教,司马承祯婉拒唐玄宗归天台。在江陵途中遇到李白,此时的李白刚开始“仗剑远游”。一个刚离开家门的小青年,得到三代帝王师的赞赏,激动不已。于是有了《大鹏遇稀有鸟赋》,李白的入仕,也源于司马承祯在唐玄宗面前的推荐。

往前则是青莲台,自然与李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台上有凉亭,以供游人休憩,事后是李白垂泪石。有人说这石像是天然的李白画像,而眼部仿似有一未千的泪痕,石像因而得此名。

这里的一折小瀑布也得名太白瀑,瀑下的积水池,名日醉池。想那李白,不仅是诗仙,亦是酒中仙,即便登临高山,怕亦是不忘杯中物吧!

徐霞客游记中的乱峰森立,无路可上,如今已成宽阔平台。这便是龙穿峡的尾段了。传说中,龙穿峡是由一条青龙破壁而出形成的,只可惜这青龙穿了千年,仍身陷其中,乱石间依稀可见龙头在努力向上攀登。

徐霞客游记中的瀑布现已不复存在,如今的龙穿瀑是引水恢复的,并且位置右移了一些

越是走近,水声越响。龙穿峡的八瀑,只剩下最后一瀑了。所谓后来者居上,这最后一瀑自然不可小觑。

“坑穷,一瀑破东崖下坠,其上乱峰森立,路无可上。由西岭攀跻,绕出其北,回瞰瀑背,石门双插,内有龙潭在焉。”这是徐霞客游记中的词句,如今,由于1969年桐坑溪大坝以及多个小水电的修建,原先自然形成的瀑布已经不复存在,如今的龙穿瀑是景区开发时引来水库的水恢复的,由于原来的瀑布位置已经被大坝所占,恢复后的瀑布向右偏移了,当然,我们看过去是偏左了。龙穿瀑高80米,当有阳光斜射到飞洒的瀑布上时。还会看到两道七色的彩虹。

瀑布旁边的石壁上刻有“龙穿破壁”几个大字,这块大大的绝壁就是龙穿壁了,这道石壁宽100多米,也是花岗岩断裂抬高形成。

徐霞客呢,当年应该是站在龙穿壁的顶上观看我们这里的,他所说的石门双插,也就是我们眼前这两道石门,石门之间的这绿茵茵的潭就是徐霞客所指的龙潭了。

不消多时,一道弧形的大坝出现在眼前,这就是桐坑溪水库的拦水坝。站在大坝上,阳光明朗,蓝天白云显得更为透彻,深呼吸,顿觉心旷神怡。在城市里生活久了,看见这蓝绿交织的天然,便有种爱不释手的情怀在心中荡漾了。

天池碧水,微风袭来,整一个绿色的世界。这里是水库所在。池里放养着不少鱼类,有的甚至是1969年放养下去的,一直没有任何的人工喂养,真正原生态哦!

长白山游记篇5

游乐是童年中不可缺失的,游乐的本真为我的记忆篇章留下永恒的瞬间……

五月里的一个假期,我与几位闺友一同相约去城郊构扒镇白果树游玩。据说这白果树是一棵千年古树,可谓是县里一处小景点。

天露鱼白,我们即早早起了床,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满怀憧憬踏上了一天的美好旅程。大家聚约到了一起,在超市里买了馋嘴的零食便搭了出租车启程了。我们几个小女生兴奋极了,坐在车后座不停讨论着各自的趣事乐闻,期待着未知的行程。司机像是了解我们的小小期待,不觉得加快了车速。不一会儿,我们便到达了目的地。不过这可不是最终要到达的地点。因为白果树是在山里,我们还得行走一段山路,这正应验了一句古谚“风景总在最高处。

来到山下,抬头望去:天格外的蓝,清新的空气阵阵扑来,大山巍峨雄伟,有种神秘之感,吸引着我们迫不及待地走进融入。进了山里,山中美景更是不可小觑,野花野草遍地是,草丛深处,几月前刚探出头的嫩芽这时也茁壮生长着,小花儿们也个个昂首挺胸,竞相绽放美丽。鸟儿在林中叽喳叫个不停,似是欢迎我们的到来。走在松软的山间小路上,扑鼻而来的是泥土的芬芳。远处有一大片油菜地,金灿灿的油菜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灿烂。我们拉着手,融化在金黄的花海,在里面蹿来跳去,不亦乐乎!继续往山顶走,远远望见三棵大树笔直地矗立着,听说看见这三棵树就离白果树不远了。我们顿时来了劲,直往山顶跑去。途中,还饮到了甘甜的山泉水。辛苦努力没有白费,在跋涉漫长山路之后,终于到达了最终目的地。

白果树果然名不虚传,不愧是与恐龙并生的古树。它硕大无比,想必要七八个大人围抱才可圈住这“苍山精灵。白果树枝繁叶茂,生出了无数个垂根。阳光透过白果树叶,投下斑驳的光影,闪烁在我们眼中,让人顿感大自然的美好。我们钻进了树里,独树成林仿佛迷宫,主根外生出许多缠绕的细根,形成一个个小岔道。我们顽皮的穿梭其间,都忘却了饥渴与劳累,只是无忧的游乐其间。转眼,太阳公公陪我们度过了一个下午,他要回家了。日落前,伴着夕阳的余晖,我们在白果树前合影,美好的瞬间被永远定格-成为永恒!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