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唇鼓舌的意思_摇唇鼓舌成语解释

时间:2024-12-07

摇唇鼓舌

yáo chún gǔ shé

成语解释:鼓舌:嚼舌头;指诡辨。摇动嘴唇;鼓动舌头。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唇,不能读作“cún”。

成语辨形:摇,不能写作“谣”或“遥”。

近义词:拨是弄非、花言巧语 、巧舌如簧

反义词:哑口无言 、沉默寡言 、默不做声

成语例子:我正在这里指授进兵的方略,胆敢摇唇鼓舌,煽惑军心!(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

成语谜语:吹口哨

词语分词解释

摇唇 : 1.见"摇唇鼓舌"。
鼓舌 : 卖弄口舌,多指花言巧语:鼓其如簧之舌丨摇唇~。

摇唇鼓舌是什么意思

指卖弄口才,进行游说或煽动

摇唇鼓舌,擅生是非。——《庄子·盗跖》

国语辞典解释

鼓动嘴唇与舌头。比喻搬弄是非。《庄子.盗跖》:「摇唇鼓舌,擅生是非。」《孤本元明杂剧.东篱赏菊.第二折》:「听不上摇唇鼓舌絮叨叨。正良臣佞士难同爵。」也作「鼓舌摇唇」、「鼓唇摇舌」、「摇吻鼓舌」。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