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惊小怪的意思_大惊小怪成语解释
时间:2024-12-07
时间:2024-12-07
成语解释:指对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惊讶、奇怪。
成语出处:宋 朱熹《答林择之书》:“要须把此事来做一平常事看,朴实头做将去,久之自然见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起模画样也。”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否定句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辨析:~和“少见多怪”;都有“不必要的过分惊讶”的意思。但“少见多怪”指见识少的人遇见平常的事也觉得新奇而表示惊讶;~不含“见识少”的意思;也不限于见识少的人;只是指对不足为奇的事表现出过分惊讶。
近义词:少见多怪 、蜀犬吠日
反义词:见怪不怪、司空见惯
成语例子:兄弟,休要大惊小怪的,则他便是杨衙内,是个有权有势的的。(元 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
成语谜语:吓倒守门妖
歇后语:犬咬骆驼
指对于不足为奇的事情做作声势或表现得过分惊讶
山上宋公明大王,虽然不害来往客人,官人须是悄悄过去,休得大惊小怪。——《水浒传》
你要看见那种情形,还不知要怎样大惊小怪呢。——清· 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形容为一些不足为奇的小事而过分声张、惊怪。《水浒传.第六一回》:「山上宋公明大王,虽然不害来往客人,官人须是悄悄过去,休的大惊小怪。」《儒林外史.第一九回》:「这是甚么要紧的事,也这般大惊小怪。」反见怪不怪
上一篇:改恶为善的意思_改恶为善成语解释
下一篇:追亡逐北的意思_追亡逐北成语解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