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上学》观后感(收集9篇)
时间:2024-04-03
时间:2024-04-03
有一次,他趁妈妈不在,偷偷的跑去姐姐的学校,刚好被个新老师来学校看见,他立即逃走,第二天,瓦娃又偷来学校,她姐姐在那读书,被老师看到,瓦娃立即逃跑。第三天,瓦娃的姐姐的老师来他家看到瓦娃,说他是在学校见到的那个同学,他妈妈的脸立刻由晴转阴,当场大发雷霆。是聂老师送来的'那双红雨鞋把瓦娃留在了家里。他答应妈妈和姐姐:有了这双鞋,他就不再偷着溜索。第二天一早,懂事的瓦娃又把这双漂亮雨鞋还给了姐姐。
后来,瓦娃的姐姐过河时,送给瓦娃的鞋子掉进水里了,瓦娃的姐姐想用双手去拿,不幸,她也跟着掉进水里,自从那件事后,瓦娃从此变成一个呆人。
六个月以后,政府建立了桥,瓦娃在桥上,幻想着瓦娃和姐姐像两只蝴蝶一样一起“走路上学”……
瓦娃的好学之心,使我佩服,我们所有学生都要像瓦娃一样,充满一颗好学之心去上学,让天下的老师都满足。聂老师的爱也是无法比的,她每天下午来瓦娃家给他补课,认真教瓦娃。我们因该像瓦娃一样,爱学习,不因该痛恨学习。许多人就是不学习,跟社会上的小混混一起混,有些人打劫、有些人抢东西、还有些人去偷买违禁品,后来进了派出所才后悔。
所以我们一定要想瓦娃学习,好好读书,天天向上。
今天,我们观看了一部电影——《走路上学》。从一开始的哈哈大笑,到中间的沉默不语,到最后的潸然泪下,这部电影带给我许多感触。
娜香和瓦娃是一对姐弟,生活在有山有水的大峡谷。那里的生活条件很差,走山路需要好几个小时,于是他们在两端的山头之间架起了溜索。过江的人靠一根绳子,一条铁索,从空中穿过波涛汹涌的大怒江。上三年级的娜香每天都要溜索去上学,悲剧发生了。城里来的聂老师送了瓦娃一双鞋子,让娜香带回去,可就在溜索过程中,鞋子不慎从包里掉落江中,娜香不顾危险想去抓,就在这一刻,绳子脱落,娜香坠入了江中。还记得她走前的一句“阿妈,我走了……”,可是,这一句话竟成了永别,娜香灿烂的回眸一笑永远成了家人的回忆。
山里的孩子一年四季只能穿拖鞋,寒风刺骨的'冬天,他们忍着寒冷跋山涉水,却轻飘飘地丢下一句:“不冷!习惯了。”印象最深的是聂老师给孩子们测量脚长的情景:16个孩子一齐坐在教室门口的台阶上,大声背诵着乘法口诀,阳光沐浴着他们的笑脸。聂老师笑着帮每个人都量了脚的长度……聂老师的善心令人动容。如果每个人在享受着幸福时,还能感受到别人的不幸,我们的心也会悄悄被温暖。
那条上学路上,有太多的温情,像水滴一样在我的心中化开。
今天下午,我和我的同学一起来到深圳戏院观看电影——走路上学,听说这是一部感人大戏。我当时一听,一位电影讲述的是山区小学生走路上学的十分艰苦,跋山涉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竟然电影讲述的是山区小孩渴望上学和用铁索上学,这让我没有想到,他们竟然连走路都不能够上学。
今天,我在电影院真正认识到他们上学的.不容易,他们溜索去上学。一是危险,而是一个需要勇气。在这场戏中,拍戏的难度让电影更加深刻,更加真实。山区小孩的渴望上学,期盼走路上学。使我十分敬佩。
这使我想起了我自己,我们深圳的孩子不可能有他们这么努力学习。
我们学校的小学生有几个经常旷课、逃课、迟到,甚至有人把堂课当成了家常饭。我知道我们学校有几个上学很晚的来学校的。我曾经偷偷听到一个同学的家长问一位同学:“你为什么这么晚上学?”
“我不要上学。”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和“走路上学”四个字差了十万八千里。这样五个字不得不让我们好好反省,我们是不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我们的机会如果让给他们,他们一定是很珍惜机会。
电影结尾时,一座桥沟通了两岸,瓦娃背着蓝色的新书包慢慢地走上桥。此时仿佛瓦娃和他姐姐在一起——走路上学。
我给大家推荐一首歌,走路上学主题曲——一路。
凡是不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你不和比你惨的人比较,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
刚刚看完了《走路上学》这部电影,为怒江上的山区里的孩子而感动,他们虽然物资匮乏,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很充裕,他们渴望上学,为了上学,冒着生命危险,每日溜索过江去上学,他们即便是冬天,也穿着凉拖鞋。
波涛汹涌的怒江之上,渴望学习,走出家门的孩子,每日溜索过江去上学,他们渴望早日建桥过桥走路上学。
和他们比我们幸福多了,有吃有喝,还总是比吃比喝比玩的,相较于他们我们是不缺物资的.,我们缺的是充盈的精神世界去支撑我们乐观积极地生活。
物质匮乏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匮乏。精神匮乏的人你给他再多的物质,他也感受不到快乐,或者说很难感受到快乐。
当下的我就是这样,我和很多人一样,追逐名利,或者说我追逐的只是名。
我们讨厌学习,不想去和别人去竞争,去抢夺有限的资源。
本质上,我追逐的是快乐,但遗憾的是我用错了方式,我把我所有的钱用来打扮自己,让自己变美、用来和别人进行虚假的交流,我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我的问题,让我自己从思想上充盈,让我感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坦白说从高三开始到现在,我一直都活在痛苦中,我感受不到快乐,我很痛苦,我折腾自己,折腾家人始终得不到,我想要的。
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我单纯的,只是希望我能够快乐。
我不想成为优秀的人,我只想做一个充实、快乐的人。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走路上学》的电影,这是一部公益电影,非常感人。
《走路上学》中有三位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别是:姐姐-娜香,弟弟-瓦娃和聂老师。特别是姐姐娜香,她为了聂老师给弟弟买的鞋子,掉下了怒江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对于娜香的牺牲,全部人都很难过,特别是聂老师。聂老师是从大城市来实习的。她看见学生们光着脚丫,她就给他们量脚,去买鞋给他们穿。她来学校第一个看到的就是瓦娃,他是娜香的弟弟,因为他想上学,所以偷偷溜索过怒江,来到姐姐-娜香的学校,他趴在窗外看姐姐上课,后来被聂老师发现后就逃跑了。后来因为姐姐的不幸去世,弟弟-瓦娃得了压抑症……再后来,经过聂老师开导瓦娃的妈妈,他终于上了学。为什么瓦娃的妈妈不让他上学呢?原来是这样的:三年前,瓦娃的`妈妈溜索,差点跌下怒江,以后再也不敢溜索……要过对岸买东西,都叫娜香去买,后来拆了溜索用的绳子,建了桥,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有人会掉下怒江了。
看了这部电影,让我知道幸福是来之不易啊!我要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另外,我计划将积攒的压岁钱一半用来买学习用品,另一半捐给贫穷山区的小朋友们!
我觉得她(他)们那儿很穷,而且那个小女孩很乖,但是她却在江河中而死亡,接下来我把她的经历告诉你们吧!
她的妈妈对她很好,可是,她的妈妈对她的弟弟很凶,可是,他妈妈其实很爱他的,那个小女孩叫娜香,小男孩叫瓦娃。
有一次,娜香把在手功课上学到的风车带给了瓦娃,瓦娃很想要玩儿,娜香就说:“你追到我,我就给你玩。”瓦娃追到以后,娜香借给他玩了,可是,瓦娃把风车给弄会了,娜香并没有怪他。
还有一次,娜香她们班来了一位实习的教师,是位女的,她看这里连个桥都没有,就让政府给这里建个桥,有两次瓦娃去娜香的学校看他的'姐姐,都被新来的老师发现了,瓦娃来的原因是他想陪一个风车给他的姐姐,新来的老师去娜香家家访了,她认出了瓦娃,还说了出来,瓦娃他妈听后拿起扫帚就是一顿打,幸好有人保护瓦娃,不然可能会被打的落花流血的。
有一次,娜香去买盐的时候看到了一双很漂亮的鞋子,一问老板,需要十六块五,她说了声谢谢后,刚出门,就看见新来的老师,老师去买了这双鞋,给了娜香后说:“这双就送给你弟弟吧,然后娜香把鞋子放进带子后,就拿起绳子滑索了,到了一半后鞋子快掉了,娜香去拿,突然,绳子断了,娜香就这样活活生生的死了,六个月之后,桥终于建好了。
这真是一个悲惨的结局呀!
今天我们在小桔灯看了一个印象深刻的电影,居住于怒江之上的娜香每天都会滑索去上学,对面的知识天堂自然也成了弟弟瓦娃的向往。
有一天,他耐不住好奇心,便随姐姐去了学校,遇见了新老师。她在家访时,送了他们一双红雨鞋,心系弟弟的娜香不忍心让弟弟受苦,去小卖部问鞋价,遇见了老师。老师买下了鞋,并嘱托她带给弟弟,心急的娜香滑了回家,弟弟的.新鞋却在半路落下,她两手去抓,滑索不稳,跌了下去。从此以后,弟弟患上了自闭症。老师周末来补习,看到了他因思念姐姐画的画,恍然大悟。六个月后,新桥建成,姐姐走路上学的梦想实现了。弟弟也恢复正常,上了学。
故事不复杂,却是引人深思。娜香与瓦娃不顾危险,为了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知识踏上了滑索,娜香为弟弟的鞋不慎殒命,都含有生命的哲理,在穷苦山区一带的孩子们,吃不饱穿不暖但对知识很执着,对文化很渴望,高楼大厦之中的孩子们,饮玉琼着锦袍,但对智慧很不屑,对才能很轻蔑,两方天地,天差地别,又缘何?
不到失去的时刻是不会感到珍惜的。城里孩子有条件,知识可有可无,乡下孩子没条件,知识弥足珍贵。
所以,东西不要失去拥有它的条件之后痛哭流涕,因为已没有挽回的余地了。你得在万事俱备时接纳它,锦上添花,而不是让它成为附属品。
昨天,老师为我们推荐了一部电影《走路上学》,观后,我感触很深。
本片主要写生活在云南怒江边上的少数民族孩子瓦娃和娜香姐弟俩为了上学只得溜索过江,冒着随时都有可能掉到江里的危险去读书的故事。
影片后面部分,姐姐娜香在商店里为弟弟看中了一双鞋子,却没有足够的钱去购买。最后,从城里来的聂老师为她付了钱,娜香给老师道谢后,便溜索回家,但是在溜索途中鞋子从包里掉出来,娜香想去把它重新塞回包里,谁知,绳子突然断了,娜香不幸坠入翻腾的怒江,小小身躯被汹涌的江水瞬间吞没!在此之前,娜香的妈妈也在过江途中遇到过危险,在妈妈的.心里留下了阴影,所以妈妈一直不让娜香弟弟去上学,弟弟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很想去读书,但姐姐发生意外后,使弟弟一度抑郁,后来在聂老师的开导和劝说下,妈妈才同意弟弟去上学。
那些在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与我们这些城里孩子相比,他们的生活学习条件实在是太差了,在那么艰苦和恶劣的条件下,他们还想法去上学读书,而我们每天走着宽敞的马路,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上学放学还有父母接送,条件不知要比他们好多少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在前几天,我观看了电影《走路上学》。
这部电影讲述了生活在小山村里的孩子瓦娃和娜香的故事。因为在山村里,非常贫穷,孩子们每天只能溜滑索到对面的山岭里去上学。瓦娃因为渴望上学但无法经过许可去上学而偷偷地在每一天溜索过去学校。但是最终被学校老师发现而被训斥。姐姐娜香为了安慰他,想送他一双鞋。可是因为贫穷而不能买。这时城市里的老师得知并买下这双鞋叫她带给瓦娃。可是在溜索途中一场意外,娜香丧失了生命。这反映了山区贫困而带来的'极大的安全隐患。
我们城市里的孩子,开车上学是家常菜。即使走路上学,也并不困难。而山区里的孩子们呢?他们却渴望着走路上学。
能走路上学,是他们的一种想象,更是一种愿望。一座桥,能让他们避免山路和溜索;同时在我们城市孩子眼里平平常常的在一座桥上走去上学,在山区孩子的眼里,甚至是一种享受般的快乐。
通过影片,我真正感受到了山区孩子说不清的痛苦。而生活在城市中的某些孩子,却身在福中不知福。
他们上学,穿的都是拖鞋,甚至有些光着脚。在寒冷的冬天,很容易被冻伤。一旦被冻伤,在山区的医疗水平很难医愈。一旦他们失去了双脚,在山区中的生活可能会失去一切意义。相比我们,他们就像是生活在灾难中啊!!!
《走路上学》以后期的凄惨场面向我们展出了山区孩子的痛苦,使我们感受到——他们的生活是多么艰难!多么痛苦!
但是我们可以献出一份爱心,尽力帮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下一篇:观杨善洲有感(精选14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