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整理9篇)

时间:2024-04-07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篇1

这是我进入教师这个行业的第三个年头,一名山区的人民教师。也许是一直以来我的授业恩师给我的印象都特别好,才让我毅然决然地走上了这条光辉之路,让我认识到教师这个职业的'快乐,也感受到支月英老师坚守贫苦偏远学校那份毅力的源泉。

支月英老师是全国众多优秀教师中离我最近的榜样。当我看到她的事迹时,我的心里一股羞愧的感觉油然而生,或许是曾经那萌生的退意抽了我一耳光,或许是物质需求逐渐蚕食精神需求的改变。支月英老师的形象亮得刺眼,就像幽暗黑夜里的一束白光,这使得我开始重新思考“教师”这一词语的意义。

仔细想来,支月英老师其实并没有多么地特殊,她只是把“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终身学习”这五项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做好而已。而根据我的记忆,这正是我们聘任老师这个职业的考试内容之一。

人们常说,一件事情要做到,也许很容易;而要长期做好,就非常难。支月英老师无悔的坚持就像我职业之路上的导航灯,让我重新拾起了动力。我坚信,身边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支月英老师”这样无私奉献的教师涌现。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篇2

最美乡村教师代表支月英的感人事迹,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如盏盏明灯,点亮千家万户。支月英用现实行动践行了一个“一生只为一事来”的伟大壮举,作为教师,我们要向先进模范学习,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担教育使命,学榜样前行,用实际行动写好教育奋进之笔。把榜样力量化作精神动力,付诸工作实践,作出自身努力,为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凝聚更多的正能量。

在我从教生涯的第xx年教师,我要学习支老师的`“言传身教”,用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和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田。

看了致敬第35个教师节的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脑子里一直在回闪着影片里人物的画面、台词,影片里,没有强调支老师的付出有多么的感天动地,也没有很重的描写她的学生多么功成名就,平淡、温情的表达着剧情,只有“爱”存在的教育才是伟大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很少有人能用一辈子去坚持一件事,向纯粹致敬,不是有了希望才坚持,而是有了坚持才有希望。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篇3

支月英老师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三十多年,深刻诠释了执着和奉献。能有一位这么优秀的教师留在山里,是山里娃的幸运,是山里人的幸福。

最美乡村教师代表支月英教师的感人事迹,让我和大家感觉到暖意,她在深山里潜心育人,展现了筑梦路上炎黄儿女的精气神。作为同行的我,感觉离她还有很大差距,这激励我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把榜样力量化作精神动力,付诸工作实践。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面旗帜。每个党员教师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提高做学生工作的能力,了解学生真正的需要,明确教学工作的着力点,努力把和学生有关的每一件看似很小的事情做好做精,真正给学生带来实惠。

学习榜样,争当榜样。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认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首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献身教育,甘为人梯。其次,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努力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才能挑好肩上这副教书育人的重担,为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凝聚更多的正能量。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篇4

9月9日,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在全国上映,赣州中影国际影城、赣州银河欢乐影城、赣州冷杉欢腾影城等影院均有排片。不少观看了影片的赣州市民表示,细腻的场景刻画、真挚的师生情感打动人心,被支月英老师坚守大山的奉献精神深深感动。

据悉,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弘扬高尚师德,江西省拍摄了教育题材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影片以我省“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女教师支月英为原型创作拍摄。通过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几个农村孩子坎坷不幸却自强不息的成长历程以及大山里三代孩子的思想碰撞和命运转变,真实生动地展现了近四十年山区教育的'发展变迁。讲述了一名山村教师为了点亮大山里孩子的希望,恪守初心、执着坚守、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

影片由张亚海执导,穆婷婷、谭凯、巩汉林领衔主演。演员穆婷婷饰演从风华正茂到年近退休的支月英老师;谭凯饰演支月英的学生、成功企业家董大山;巩汉林饰演一位率真、善良的村支书。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篇5

谈不上热爱,而立之年,迫于生计误打误撞做了一名教师,一名乡村教师。从此,一生只为此事来。刚开始的坚守,靠的是年轻人的热情和冲劲,一周28节课班主任的繁重工作也挡不住快乐的心。后来,身边同事陆续去了更好的所在,按捺着摇摆的心,依然坚守在大山。到了如今知天命的年纪,其实已经不去想“坚守”这个词了,因为它已然成了我的生活,我的使命,我的习以为常。只要心里存了上山的`路,那无论什么都挡不住。

支月英老师说:再黑的夜,只要我们抬头就有月亮。人生,可不就是在黑暗中执着的朝着那一束月光艰难前行吗?这么多年的教学生涯,苦过累过,也都忘了。唯一记着的,是学校有学生,我得每天上班教书。其实一个老师那会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迹,但能耐得住寂寞,一生只为这一事,便是最伟大的平凡了。

教室越来越好,学生越来越少。当同一个教室从坐满70个学生逐渐变成7个学生,唯一没变的是这一群片区教师的坚持。我们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我们坚持了才有希望。

站在山顶,遥望城里闪烁的霓虹,恍惚中看到无数个罗如意向我们奔跑而来,脊梁挺得笔直,连辫子也甩成了一首歌……

山上的月亮特别亮,亮的没人舍得哭。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篇6

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9日上映。

影片根据“感动中国20--年度人物”支月英老师的真实故事改编,以商人董大山的视角展开,讲述了支月英老师驻守大山38年、为乡村教育奉献一生的感人故事。

该片由张亚海导演,穆婷婷、谭凯、巩汉林、王姬主演。

其中,穆婷婷在片中饰演“感动中国20--年度人物”支月英老师。她表示,自己读剧本时,曾被支月英的故事感动到多次落泪。她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电影,更重要的是能发扬支老师的精神。

开拍之前,穆婷婷随剧组来到拍摄地体验生活,并和人物原型支月英老师进行了长时间沟通了解。

电影还原了30多年前的.场景。支月英老师也多次感动落泪,她感慨:“当时别人都说我‘傻’,但是山里需要我这样的‘傻子’,没想到一眨眼30多年就过去了”。

此外,影片还集结了谭凯、巩汉林、王姬、王岗、廖京生等实力派演员。在问到为什么无论戏份的多少都要参演这样一部电影时,几乎每个演员都提到了“为了致敬全天下所有的老师和教育工作者”这一点。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篇7

开始没报很大期望,但一行数人居然都看的流泪了,这是一部需要安静观看的影片,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绚目惊艳的特效,它其实就像支老师的一生:平凡,素朴,但每一秒都饱含着创作团队的赤诚之心。

电影里,董大山是整部电影的主线,用他时间跨度巨大的视角来呈现支老师三个人生阶段的片断,其实这也是所有人的视角,因为任何人都无法完整的看见支老师为孩子们奉献的每个日夜,正如电影里所说的:“我不知道那场大雨有没有淋到支老师,但我可以想象的到,在那段孤独的上山路上,在我们没有看到的`许许多多地方,在漫长的年年岁岁、春夏秋冬里……她就是这样艰难无畏的独自跋涉,独自前行……”,没有人知道她究竟孤独的经历了多少,电影短短的108分钟同样无法完整展现,时间的局限性是电影的遗憾,同时这又是许许多多“支老师们”的伟大。一部感人至深的好片要静心品读。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篇8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第35个教师节,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9月9日,萍乡学院组织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师生,在电影院全程观看了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

影片以我省“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女教师支月英为原型创作拍摄,通过八十年代初以来,几个农村孩子坎坷不幸却自强不息的成长历程以及大山里三代孩子们的.思想碰撞和命运转变,真实生动地展现了近四十年山区教育的发展变迁,讲述了一名山村教师为了点亮大山里孩子的希望,恪守初心、执着坚守、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

最美乡村教师代表支月英的感人事迹,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如盏盏明灯,点亮千家万户。向先进模范学习,主动对标对表,切实查找问题、短板和不足,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担教育使命,学榜样前行,用实际行动写好教育奋进之笔。把榜样力量化作精神动力,付诸工作实践,作出自身努力,为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凝聚更多的正能量。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篇9

无悔的选择,一生的守候。今天观看由“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支月英老师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电影还原了30多年前的场景。支老师用她38年的教育生涯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一生只为一事来”。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了老师为教育恪守初心、执着坚守、无私奉献的精神。

影片中这些农村孩子坎坷不幸却自强不息的成长历程以及他们命运的.转变,感动着每一位观众,支月英老师也多次感动落泪,她感慨:“当时别人都说我‘傻’,但是山里需要我这样的‘傻子’,没想到一眨眼30多年就过去了”。

“支月英老师”教育生涯鲜活的例子,“不忘初心”的励志故事,向我们传递了当今极为欠缺的“坚持到底”、“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将用实际行动展现“真正的伟大”,实现“一生的追求”。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