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建造第四集观后感(精选5篇)

时间:2024-04-26

大国建造第四集观后感篇1

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但也许正是因为走得太快,我们没有时间冷静下来思考和沉淀,社会渐渐变得浮躁。当人们急功近利,习惯于挣快钱,企业一-心逐利,只注重效益和产出时,产品自身遭到忽略,工匠精神也逐渐被冷落淡忘。

工匠精神,不同时代可能有不同的解读,但其核心是一种对工作的执着和热爱,是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中国是制造大国,但非强国,我国的制造业在规模上堪称大国,但产品质量却往往逊色干发达国家。我们的企业,引进了先进的技术,一流的人才,却造不出一-流的产品,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缺少工匠精神,缺少打磨产品质量的耐心。因此,只有积极培养工斤精神才能使我国成为制造强国。撑起“大国制造”。

工匠精神是企业长久生存和发展的支撑力,也是实现我国产业转型的精神动力。当下,我们提倡创新,鼓励创造,却很少强调“精工制造”,工艺和质量往往不被重视。诚然,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必由之路。但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制造是创新的基础,创造是更高一层的制造,如果没有过硬的制造水准,再好的创新也无用。创新与工匠精神并不矛盾,真正的“工匠”,不仅是追求完美,视技术为艺术,而目愿意追求极致,既专注又专业,所以能是“精工制造”。瑞士手表之所以能够畅销世界、成为经典,是因为制表者能够凭着工匠精神对每一零件、每一工序精心打磨、专心雕琢。而中国制造的产品虽遍布全世界,却仍被贴以“廉价粗糙”的形象标签,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缺少这种一丝不苟的制造精神。德国和日本的工业产品被世界公认为质量过硬,正是因为他们的企业始终传承着这种“工匠精神”

大国建造第四集观后感篇2

听说为纪念国务院《关于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公布30周年,拍了一部大型高清工业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以宣传中国装备工业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共六集。《大国重器》讲述了十八家装备工业企业的成就,以及他们的领导人技术工人的学习先进技术并且加以创新、创造的精神,鼓舞人心,他们的事迹成就值得效仿。花了几天时间看完这部系列片,感触很多。

首先,虽然这么多企业获得的这些成就都很值得说道,但除非是与之密切相关的人员,知道这些企业的国人是非常少的。可以看到,这些企业基本上都已经上市,关于这些企业的宣传,一是在全国确立一个可以学习的典范,二是鼓励胸前贴着的是济二,但是事实上你们代表的是我们中国人的形象。这是济南第二机床厂人的信仰,他们以自己的行为在维持着中国企业人的尊严,他们用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生价值观组成了自己的信仰团队的荣誉。并且使得他们的信仰赢得了福特汽车公司全球冲压设备主管鲍尔的高度评判:这个团队向我表明,他们能安全的作业,并且遵守规则,这关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这是一个企业的信仰,是一个团队的信仰,有了信仰,就有了一个团队的荣誉,更有了并且且坚定的一个团队的目标。有这样一篇寓言故事:虾子、天鹅、螃蟹拉一辆货车,虾子一个劲的往有水的地方蹦达,天鹅一个劲的往天上飞,螃蟹横着使劲,结果可想而知货车是不会动的。这个寓言告诉我们,集体需要一致的目标。团队意识很多时候不是问题怎样,而是团队怎么样看待、解决这个问题。

大国建造第四集观后感篇3

没看之前,超级工程四个字总让我联想到长城、金字塔等劳民伤财的工程,但当我看完后,我被这些伟大的超级工程深深的震撼,它们也是为了国家的发展与人民能有更好的生活而被建造,它们也是国家科技发展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第一集的港珠澳大桥是这个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又有着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但这些世界之最并不是它的意义,它的意义在于将香港、澳门、珠海三地连为一体,极大地促进了三地的经济发展,我相信在以后经济的收入将远远大于现在建设的投入。在建设过程中工程师们“没有岛我们就造一个”的气魄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敢教日月换新天”!

第二集的上海中心是距离我们最近的超级工程,看完我才知道在黄浦江边上建一个“房子”是这么困难,那个会爬升的钢铁平台,是一个多么奇妙的想法啊。上海的标志也将由这座建筑担任,以后提到上海将不仅仅是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了。

第三集的帝都地铁,用十年时间在一个国际性大都市下建造一个错综复杂的轨道交通网,以后的人们在享受交通便利的同时是否能想到当时建设时对于工程师的困难与压力。用十年实现一个梦,这才是工程师的浪漫。

第四集海上巨型风机,绿色能源不仅仅对于中国,对于世界都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如今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但是,中国的雄心不止于此。那个风扇叶片实验,连续四个月,震动500万次,没看见真是无法想象啊!组装这么大的发电机组,全世界都没有先例,中国的工程师又一次完成这惊人的创举,向他们致敬。

第五集的超级LNG船,造船业的明珠,我们也能造了!高科技高工艺水准的体现啊!国产造船业终于实现从量到质的全面升级,抢占制高点了啊!

从这些超级工程中我们也能看到,完成一项工程需要的不仅是财力,更重要的是要有无数敢想,敢做有着“十年磨一剑”的坚定信念的工程师,还有各个领域,各个团队的精诚合作。从无到有,从弱变强,工程师们建造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事业梦,更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强国梦。

大国建造第四集观后感篇4

通过《大国建造》第四集了解到常泰长江大桥,是人类目前为止,设计跨度最大的斜拉索桥,主跨1176米。5号沉井,截面面积相当于13个标准篮球场总和,总重量超过22万吨,相当于两艘重型航空母舰。作为全球最大的水下沉井,面临的风险也是世界级的。双层桥体结构,上层是公路,下层公路、铁路各占一半,时速200公里的高速列车将从这里越江而过。这一不对称布局,对大桥提出的最大要求就是基础稳固。

五峰山长江大桥,是当今世界最大跨度的公路铁路两用悬索桥。它拥有全球最大的陆地锚碇,133万吨,相当于186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这如同大桥的秤砣,拉住大桥巨大的承重悬索。单侧锚碇192根钢索,交人如何让大桥“稳如磐石”成为五峰山大桥的1根主缆,大桥仅用2根主缆,就承载起17万吨的桥梁荷载。

通过《大国建造》第六集了解到中交集团的建设者们利用轨道车平移装置和北斗卫星定位技术,解决了山区地带的建桥难题,主体构件在V形峡谷完成精准安装,在山间铸造钢铁彩虹,巧妙技术创造云端传奇。

2022年冬季奥运会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7条赛道,全长约10公里,这里将是中国第一,也是唯一一例符合国际竞赛标准的高山滑雪赛道。建造者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世界上建造难度最高,也是生态修复最完善的高山赛道。

大国建造第四集观后感篇5

关注去探秘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共同建造的爱的地标--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极速建设背后的故事;来到600米的空中,在深圳新地标领略云时代的云视野......

7月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与中建集团联合制作的大型纪录片《大国建造》第一集《极限挑战》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大国建造》全片以“探寻建筑工程的奇迹”为主线,探秘新地标背后“中国制造、中国建造和中国创造”的奇迹。今天,蓝宝带你一起回顾《大国建造》第一集《极限挑战》~汇聚举国之力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拔地而起。

《极限挑战》压轴的故事是爱的极限: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大国建造》摄制组记录了中建建设者们回到医院进行维保检修的全过程,记录了这个曾经上演生死时速的医院最平静、最从容、最幸福的身影和脚步。将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故事放在开篇第一集结尾压轴位置,不仅是为了感恩曾经参与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者,感恩这里的医护人员,也是为了感恩所有牵挂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关心和祝福这里的每一双目光,每一声祝福,每一颗心。4万多名建设者从八方赶来,4万多名医护人员逆行出征。2500台大型设备及运输车辆、4900多个箱式板房、20万平方米防渗膜等大量物资,人力、医疗、科技,迅速集结,应对极速挑战。数百家分包,上干道工序,建设者利用建筑信息模型、智慧建造等前沿技术,穿插作业、协同作战,工期精确到分钟。装配式建造、BIM智能化建造、污水处理等数十项先进技术,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硬核实力背后,是举国一心坚定与担当。在全国,一批“平疫结合”型医院正在建设。“平疫结合”型医院的设计建造,在给氧、负压、通风、排污系统上满足“平疫转换”的需求。平时用作普通病房,一旦疫情发生,能迅速转换成重大疫情救治基地。

武汉市要建十家这样的“平疫结合”医院,相当于储备十所火神山医院的病床数。这些医院,未来将大大提高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和救治能力。故事最后,镜头从雷神山医院墙上的涂鸦壁画拉开,一直盘旋到武汉的城市上空,那一刻的万家灯火,就是对每一个美好心愿的回应。对每一份给予武汉的爱,最温暖的感恩。高600米!平安金融中心为世界最高办公建筑由中国建筑建设的平安金融中心,主体高度600米。8根巨柱,深藏的根脉,从地下一直贯通至地上支撑起大厦。每一根巨柱的承载力超过7万吨,相当于一艘“辽宁号”航母的排水量,8根巨柱承载大楼60万吨的重量,堪称中国最大的工程桩。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