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整理10篇)
时间:2024-08-18
时间:2024-08-18
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由七个故事组成,由薛晓路执导的《回归》从回归仪式筹备前后几个普通人的视角切入,再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这一重大时刻。他们是中方外交官、仪仗队军人、香港警察、钟表师傅,身份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在7月1日0点0分准时升起五星红旗。他们在各自的岗位竭尽全力,只为保证香港回归一秒不差。8月底,影片公布了预告片,片中重新还原了香港回归时的升旗仪式,短短1分48秒的视频,看得让人心潮澎湃。
影片中,为了这一秒不差,中英双方经历了16轮谈判;影片外,为了这一天,中华儿女整整等待一百五十四年。
香港的命运从来与祖国母亲休戚相关、荣辱与共。近代中国积贫积弱,一部半殖民地半封建史,写满了民族的屈辱和人民的哀痛。19世纪40年代初,仅有一万多人的英国远征军迫使清政府割地赔款,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此后九龙、新界又被陆续割让,从此香港离开祖国的怀抱,与慈母隔江相望。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
1997年,香港终于回归。
时隔多年,我仍记得当时电视直播的画面。6月30日23时56分,中英双方护旗队进场。7月1日0时0分0秒,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准时奏响,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一同缓缓升起。这是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人民衷心期盼的庄严一幕。
如今20xx年,二十二年过去,我已记不得当时的心情,也不记得是否曾热泪盈眶,但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风中猎猎作响的一幕,却已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我非军人,不曾上过战场,只在诗里读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我尚年少,生活安宁富足,只是在历史中念过国仇未报心难死,忍作寻常泣别声,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国难与危亡、战争与牺牲,都是书中的文字、影像里的`回忆,离我那么遥远、那么陌生。
但当电影中,国歌奏起、军人敬礼,五星红旗庄严肃穆地冉冉升起,我却克制不住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禁不住无语凝噎、泪湿眼眶。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沉、最持久的感情。
如果要给爱国赋予一种颜色,那么它的底色必然是红色。
共和国是红色的,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没有他们的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每每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正是对这一记忆的固化,是对爱国情感的再次唤醒。
家与国,中国心。
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国与家紧密相连、休戚与共,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中永远指向的精神坐标,是中华儿女永远传承的文化基因。当我们回望历史,当我们说家国一体时,在我们体内回荡的是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同频共振。
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难言个人的尊严。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一代代仁人志士报效国家、造福黎民,怀揣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尊奉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操守,秉持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志向。可以说,家是千千万同胞共同的家,国是三千里山河延绵不绝的国,而有志者,所恪守的人生理想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我辈学子,年少时都读过鲁迅的文章,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华文人自古写文、写诗,皆用以言志,这个志,是家国之志。
当我们重读那段历史,读到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时,当我们读到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时,当我们读到一暝负多久,长歌招国魂时,就会追忆起,众多仁人志士在国家与民族的危亡时刻,不仅仅是用文字发声、用笔墨呼喊,他们是以鲜血和生命、以奉献与忠贞、以牺牲与无悔,来谱写后世传颂的不朽诗篇。那时他们也正当青春,但为了共同的信仰,他们甘愿出生入死、前赴后继,以小我之身死,成就大我之永存。
那面伴随国歌、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就是历史记忆的镌刻,民族情感的汇聚,爱国情怀的激扬,是救国存亡、振兴中华的战曲一遍又一遍地传唱。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如今,五星红旗已在维多利亚港上空飘扬二十二年。伫立海港,眺望蓝天,此情此景,何尝不让人感慨万千。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这才是中国青年该有的样子。历史不光是由英雄人物、帝王将相书写的,历史更是由众多普通人的平凡生活拼接而成的。真正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前行的,不仅仅是大人物的意志,更多的是一种合力,由无数小人物、普通人的选择组成,他们的意志,他们的心愿,他们的向往,确定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走向。可以说,每个普通人都在爱国这首主旋律中奏响了属于自己的音符,贡献了属于自己的力量,我们每个人,可以平凡渺小,可以不为人知,但是我们的坚守、我们的奉献,最终都会汇聚成守护国家的使命所在。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影片预告中有句台词,这一刻对你们来说是结束,可对我们是开始。我们的开始,是二十二年前紫荆花开,我们的开始,更是七十年来的风雨兼程,而这一切,都映衬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雄健风采。
我自请命守护国旗,愿与时代一路同行。
是的,我们都是护旗手,即使平凡如你我,我们依旧能有所守护,我们守护的是稚子初心,是奋斗无悔,我们守护的是浩然正气,是人间真情。我脑海中忽然浮现出夏明翰烈士曾在遗书中写过的一句话: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仍要入中华。
开国大典前夕,却意外了解到电动升旗的旗杆,并不能保证其成功性,设计师林志远先生为了确保升旗不出现意外,他熬夜排查旗杆的异常情况,最后发现旗杆顶端的缓冲装置锈化。为了修旗杆急需许多金属制作成铁号召一出满城惊动人人尽可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实乍眼一看,你也许会觉得大多数去捐东西的人都很傻,他们其实根本不知道别人需要的是什么,但他们的举动却让人看见,是那么亲切,那么暖心,那么可爱。就连嗜烟如命的老大爷都把自己的烟管交了出去。
他们喂的其实只不过是一场完美的开国大典,他们想要的其实只不过是为了这个已经为他们付出了无数的祖国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当林志远徒手爬上电线杆去汉奸那缓冲装置时,是这一个片段的高潮,他自己也说过,他守有恐高症的,但是他也知道当时在场的也只有她一个人的`焊接,所以他上去了,正如他所说的,为了国家这点高度算什么。
爱国并不单单是一个口号,他是一个信仰,信仰就是当一个人拥有了信仰之后,他可以为信仰去奉献自己,他就可以去面对那些他曾经所无法面对的以及无法克服的。
林志远当他站在毛主席的身后提示毛主席如何使用电钮时,他的声音很平静,带着些颤抖,不知是紧张还是喜悦或是喜悦的紧张。
前夜的黑暗逝去,接踵而来的即是光明。
话不多说,极力推荐,全程无尿点,值得一看,现在国内的电影人太棒了,各方面制作水平超一流,每个故事的主要演员都是影帝影后级别的表演(黄渤、张译、任素汐、惠英红、任达华、王洛勇、田壮壮、宋佳),非常打动人心,就连“夺冠”的小吴京都棒棒哒,影片整体虽然有瑕疵,但毕竟是由7个单元7个导演所完成,而且都是短片,不管怎样这才是真正体现出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几个重大历程,我打du随着口碑发酵,这部电影可能会打破战狼2的票房记录,成为新的票房冠军,最后祝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红旗冉冉升起,东方宏鸡开唱高鸣。中国来之不易的成立,两千余万烈士的牺牲,换来美好今天。看了《前夜》,我的心情久久不能释怀!
《我和我的祖国——前夜》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为确保祖国国旗升起时万无一失,工程师林治远等人同心协力,最后,林治远爬上高达二十二余米的国旗杆,为安装阻断球。随着机器发出的声响,阻断球安装成功,毛主席激动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旗成功升起。
值的一提的是,林治远本来有恐高症,站在搭在一起的柜子顶上,吓得双腿都瑟瑟发抖,柜子跟着他一起摇晃。关键时刻,阻断球断了,林治远克服自己的恐高症,艰难地爬上去安装,可见他爱国心切,愿意为国奉献一切,包括自己。急需用品时,不论男女老少,都愿意伸出自己的.双手,贡献力量……他们都有一个赤子之心。街头灯火,照亮人们手中的物什,照亮人们的脸庞,照亮了我的心……光与朝阳熔炼在一起,照耀这一个光明的前途。
每个少年都有使命,都有梦想,都有心中小小的火苗,等着去发掘,成为熊熊大火,势不可挡,烧掉历史耻辱。即使时日再长,再艰难,只要我们去奋斗,没有克服不了的!时光荏苒,昔日的祖国,已经发展成繁荣富强的央央大国,我为我的祖国倍感骄傲!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祖国母亲放心,强国有我!
早上起床,妈妈告诉我晚上八月半哥哥要带我去看我和我的祖国,我很激动也很期盼,终于到了八点多,哥哥让我换衣服准备出发,我激动的说哥哥万岁。到了电影院我惊呆了,里面很大很漂亮。不一会电影就开始播了,整个过程我目不转睛生怕会错过似的,电影很好看,我也像电影的人物一样深爱着我的'祖国,祝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本以为像其他红色电影一样的枯燥,结果却刷新了我对“我和我的祖国”这句话的认识。这部电影同某他的红色电影一样,千篇一律,一直在写领导级人物,让我们感觉事件离我们很远,而是写“普通人中的不普通人”,一些默默为中国建设作出贡献的人,为实现自己梦想努力的人。他们不上报纸,他们也不作秀,做的所有事都来源一腔爱国情。这是我通过电影看到的最闪光的大亮点。
电影由七个故事,是按照中国时代和年代的推移排列起来的,层层递进,故事紧扣人的心弦,没有一个故事不让我潸然泪下。
为了新中国的开国大典可以放弃自己的休息的林治远,为了原子弹的研发情愿放弃自己的爱人亲人的高远,为了中国不甘人后坐上未知安全系数的'飞船的杨利伟,为了编队顺利完成任务而放弃自己心心念念梦想的吕潇然,为了给一个不曾熟识的孩子去看鸟巢的出租车司机。让我看到乐于助人,舍己为人的情怀,不一定只能从优秀的人物,有高深觉悟的人物中表现出来,而在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份这样的情愫。
我知道,这样的人在社会上的太多太多,我知道,这样的人或许做出了不朽的功绩,但因种种原因我们无法知晓他们的名字……但我只想发自内心的说一句话:“不管你在哪儿为国家作出了或大或小的贡献,你要知道,这一生,你值得!”
五星红旗在湛蓝的天空下自由飘扬,耳边微风轻轻拂过,隐约飘来一阵歌声:“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就以这番情景开场,在一张白纸与一支铅笔的摩擦中闪出电光石火。整部大戏如同一双巨大的眼睛,在新中国成立的七十年间穿梭,带我们看到于中华千山万水间那些平凡而又不凡的“普通人”。
说其平凡,是因为他们所做之事,不过是他们在岗位上的分内之事;说其不凡,则是因为他们忠于平凡的执着。
在《前夜》中,验收电动升旗装置的前一天,在其他部门都汇报万无一失的情况下,工程师林治远坚持自己严谨的态度,只为确保万无一失。为了测试电动升旗装置是否可靠,他在天安门旁搭建了一个一比三的模型,一切装置按照天安门的.规格等比缩小。临近次日早晨之时,他突然发现旗杆上的阻断球出现问题,一时间大家都慌了手脚。没有稀有金属就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然而稀有金属又难以找到,他们只好在屋顶上向胡同中的邻居们求助,派出全部人马在附近搜寻着。正在大家陷入绝望之时,让人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大街小巷的人们提着各种金属涌了进来,能用的自然派上用场,不能用的也是一股精神力量。有了阻断球,又遇到的新的麻烦。唯一能做焊接工作的就是林治远,可他却有严重的恐高症。要如何登上十几米高的旗杆,将阻断球焊接在旗杆顶部呢?林治远咬着牙,穿上保护装备,毫不犹豫地向上攀去。高处的风越来越大,吹得他几乎睁不开眼睛,身体也不住地颤抖。可他并没有停下,即使再害怕,也要登上去,因为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他:要确保升旗仪式万无一失!终于,他登顶了。焊接成功后,他拿出怀表,凑近耳朵,在风中静听分针秒针的喝彩。
在其他几个片段中,研究员高远隐姓埋名直到去世,小男孩陈冬冬为了让邻居们看女排错过与好朋友小美告别……这些人的故事大不相同,但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在平凡的生命中活出了不凡的精气神。
也许这个“不凡”也该打上双引号,它并不是社会层面中的功成名就。这部电影中出现的人物,只是恰好被选出的代表。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与他们相似的普通人。他们勤勤恳恳,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着一份初心,不为名利,只是对于这份职业的执着追求。
我认识一位心理咨询师。他与旁人不同。与他相同水平的咨询师要么是某大学的专家,要么是活跃于北上广深。而他偏居一隅,在一座小城里开了一间工作室,于初夏的早晨听蛙鸣,于深秋的傍晚赏落叶。他的时间排得很满,每天工作十小时,有空闲就找书看。在这样简单的生活里,他的心始终年轻着。他陪伴过很多人,帮助他们寻找人生的方向。
我还认得一位老师,他不以成绩论英雄,相信孩子们都有无限可能。他总是用善意对待每个孩子。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上的问题,他都乐意倾听。他包容不同的声音,有时会提出自己的见解。他不仅仅是在教授一门学科,更是在传递一种做人的态度。我每回同他开玩笑说一不小心走上人生巅峰,他总是一本正经地回答自己从没想过。也许他并不知道,在我心中熠熠生辉的,正是这样的乐于平凡的他。
他们的不凡,并不惊天动地。或许只是一阵微风,吹起一面红旗。但千千万万的他们,足以支撑起祖国的各个角落,唱起希望的歌。
国庆期间,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走进电x,观看了影片《我和我的祖国》。这部影片讲述了自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具有典型意义的七个大事件,以点带面、以小见大、以小人物的故事见证大时代的变迁。
第一次升国旗,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中国女排夺冠,香港回归,2008年奥运会……一次次激动人心的时刻,仿佛时间定格;一幕幕扣人心弦的画面,恍如身临其境;一个个为国奉献的英雄,令人心向往之。当然,令我最为之感叹的还是“前夜”。“前夜”讲述了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前夜,天安门广场旗杆设计安装者林治远等人争分夺秒克服重重困难,保证国旗在1949年10月1日万无一失地升起的故事。他和同事们的“万无一失”不仅仅是对国旗顺利升起的保证,也是对28年的革命,对2000万人的牺牲做出的保证。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都是意义非凡的瞬间。这次升旗,不仅是新中国首次使用电动装置,也是新中国升起的`第一面国旗,意义重大,不容有失。“立国大事,必鞠躬尽瘁。”林治远不仅向领导这样立誓,他也是如此践行着。当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并亲手按下电动升旗按钮,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时,每个人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祖国也正如影片中呈现的那样,一步步由弱到强、由穷到富。我想每个人也都该是这样的,成功没有捷径,要想成功,就要用汗水来换!人生在世,任何时候只要持之以恒地努力,便可静待花开。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看完电影后,至今这首歌仍然在我的脑海中回荡。
全片由7个故事构成,看似是不同地方、不同年代普通人的经历,但始终贯穿的是身为中国人的每一个平凡人对祖国深深的爱。
《前夜》中为了让升旗的时候在国旗达到顶端的那一刻停住而不被卷进去,那个顶端的阻拦装置成为牵动众人内心的关键。但要做成可靠的阻拦装置需要一些特殊的金属材料,毫无疑问短时间内凑齐这些材料需要大家的'帮忙。当动员信息发出去之后,老老少少争先恐后地带着自己家里一切或许能用上的金属物件前去报到,那一刻是民族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为了让开国大典顺利举行,包括旗杆设计师林治远在内的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新中国的成立尽自己的一份力。
《相遇》讲述的是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前我国的科学家们隐姓埋名地进行试验。为了完成这一次壮举,他们一心扑在科研上,不能告诉自己的亲人当下从事的事业。科研人员高远在一次试验中为了不发生剧烈爆炸,在逃离实验室后又返回去关闭了实验舱的阀门从而阻止了一场灾难的发生。然而正是因为这一次,高远的身体受到了深深的伤害。正是像高远这样的科学家们对祖国深深的爱,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的坚守,才有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
电影中涉及到的故事主人公都有一样的品质,那就是他们都放下小我成全大我。设计电子升旗杆装置的林治远先生可以选择保全名节,让人工升旗队上场;科学家高远也没有必要强行去停住核反应;冬冬也不需要为了街坊四邻看电视而放弃把礼物送给小美;安先生、朱涛也可以不那么锱铢必较,将时间精确到秒;张北京把奥运会门票要回来送给儿子肯定更能在儿子心目中加分;李旗长也没有义务帮助那两个陌生的小伙子;吕潇然同样可以选择在8号机故障时自己顶上。但是,也正是因为他们在面临更有利于个人的选择的时候,内心的斗争显出了他们的真实,最终的选择才让人不由得心生敬意。
在感动之余我们能做些什么?身为新时代的高层次人才,我们需要利用自己的所学,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尽力地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贡献,哪怕是那不起眼的小事,或许就能成就祖国发展的巨大一步。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这一代来创造!
清晨,当我扎上鲜红的红领巾,背上书包,迎着朝霞去上学,望着鲜红的红领巾,我心潮澎湃。
1949年,伟大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经过60年的风风雨雨,您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正在向工业大国、科技大国、经济大国稳步前进,正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祖国啊,母亲!我们少先队员是您的花朵,在您的.庇护下,我们才得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在老师的精心哺育下,吸收各种养分,正在茁壮成长。
祖国啊,母亲!当您的儿女在遭受危难之时,您是那么的焦急。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当您得知您的儿女受难时,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心一起飞向了灾区,并立即行动起来展开救援。党和国家领导人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亲临第一线,指挥抢救受伤的人民群众。当从电视画面看到我们敬爱的不顾个人的安危,艰难行走在废墟中,摔伤了,他推开了上前为他包扎的人员,说:“这点伤算什么,赶快去救人!”当一个少先队员从废墟中被救出来的一刹那,少先队员顽强地举起手,向解放军叔叔敬少先队员队礼。是那么的坚强有力,是祖国母亲的希望。祖国啊,母亲!您经历了那么大,那么突其来的灾难,您还依然带领您的儿女全力以赴地成功举办了20xx年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并且成功地发射了神舟七号飞船,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之梦。祖国啊,母亲!您用您的博大情怀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文明。
祖国啊,母亲!我为我们伟大的祖国骄傲!我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下一篇: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整理19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