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收集9篇)

时间:2024-02-26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1

马修是一位很好的代课老师。一天,“蛙底池”少年寄宿学校的一位老师,因为受不了这些坏孩子的行为辞职了,院长请来了马修老师。开始,这些坏孩子并不喜欢马修老师,马修老师硬着头皮去面对这些“小家伙”,但他很有耐心。

一天晚上,马修老师在整理东西时,意外发现那些坏孩子爱唱歌,于是,他组建了一个合唱团,他很快就让这些孩子喜欢上了唱歌,通过唱歌这些孩子改掉了很多坏习惯,还懂得很多道理,成绩也神奇般地提高了。上课也比以前安静多了,甚至改变老师对孩子的看法,就连一向严厉的院长,也被改变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学会了团结。最后,在一次典礼上,他们唱的歌,让下面观众大吃一惊,他们被孩子们优美纯净的'歌声深深地感动了。一位女士好奇地问:“合唱团是谁组织的啊?”院长见缝插针欺骗那位女士,说,是他组织的。马修老师却一点都不在乎,虽然他也想出名,但他更想教好这帮孩子。

后来,发生一次事故。院长一气之下把马修老师辞退了。马修老师特别伤心,他恋恋不舍这帮孩子,他想教给孩子更多的音乐。院长不让马修见孩子们,马修老师难过地走了,他刚走出没多远,天空中飞来了一些纸飞机,马修老师打开纸飞机一看,都是孩子们写给他的心里话,他往上一抬头,看见孩子们向他挥手,他的内心被深深地打动了,于是他带着微笑走了,他虽然离开了学校,但他得到了孩子的爱和认可。

看完这部电影,我感受到,人人之间要相互关爱,爱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爱是钱也买不了的东西,但是每个人都有爱。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2

每天的晚饭时间是我一天中最享受的时刻,可口的晚饭再加一部可观的电影无疑是让人惬意的。听同事的推荐,看了《放牛班的春天》-一部温暖的法国电影。怀旧的色调,不紧不慢的剧情,给人心灵极大的滋润。

再我眼里的男主角xx。外国人的名字总是很容易然让人忘记,对了,叫马修老师,矮胖的身材,秃顶,笑起来,眼睛和嘴巴颇有漫画效果,特别和蔼的样子。他算不得志吧,音乐才华不能得以施展,来到了“水池的`底部”这个问题学生就学的学校,做了一个学监。也许在他看来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他们背后的故事,他对没一个学生都充满耐心,即使顶撞粗暴的校长他也要维护他们。

一个意外的机会让他想到了组建合唱团,是的,显然只有音乐能将这些叛逆的学生暂时消停下来,孩子们发现了自己的价值,不如说是马修发现的他们的价值,这个发现点燃了孩子们得温情和善良,让他们小小得梦想得发芽生长,马修老师让这梦想照进现实。

中间插了一小段马修的情感段落,当然那并不是电影的主题,但是却让电影更加真实饱满。

电影的结局让我不禁莞儿,当xx提着他的小小行礼袋那个阴森的小院追出来,要求马修将他带走的时候,那可爱的模样实在不能让人拒绝。当我失望的以为马修就这样离开的时候,公交车停了下来,是的,“x的期待是有道理的”,结局在情理之中,他不能改变的是整个大局,但他能作出自己的小小贡献,起码不能丢下孤儿xx,然他幼小的心灵再被摧残。

这样的电影让人看后心里暖暖的,好像马修老师就是身边曾经的某个人,那么近~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3

《放牛班的春天》,一部早有耳闻的经典电影,传说中的德育优秀作品,果然名不虚传。

9.27日,全校教职工观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采用了倒叙的方式,莫杭治是一位著名的指挥家,当年合唱团的伙伴佩尔诺来找他,给了他一本学监马修的日记。马修在日记中记载了在"池塘之底"时不为人知的感人的一切。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被称为"池塘之底",这样一个名字,马上让我联想到被世人遗忘的角落,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对于一个教师要面对这一切的时候,有时会不小心的融入这样的氛围中,而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用他对音乐创作的热爱,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用他期待的眼光,用他精湛的技术,用他平静而充实的心灵,引导孩子们的心灵。孩子们在音乐中找到了自我的价值,学会了欣赏美好的事物,懂得了相互尊重,信任和友爱。音乐结开了束缚他们心灵的绳索,重建了被炎凉事态损毁的是非观,激起了一颗颗幼小心灵中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

马修一次一次帮助这些孩子掩饰他们的过失,使他们不至于遭到冰冷的惩罚。这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这就是心灵使然吧。当渴望宽容又担心自己不够严厉的.时候,让爱指引你去做吧!常常看到那微笑的面容,那么坦然,充满了理解,那笑容就像温柔的阳光,可以一直照到人的心里去,每天给你一点点,慢慢的,也许,孩子们那颗冰冷的心就是这样慢慢的解冻了吧。

看完这部影片,我为哈珊校长的粗暴残忍而愤恨;为孩子们曾经不幸的遭遇而惋惜;为孩子们遇到马修而庆幸;为马修的善良真诚而感动;为杭莫治的改邪归正而释怀;为佩尔诺的执著坚守而欢欣。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4

放牛班的春天,我看了几次。每次看都很有感触。被马修感动。在这里面我觉得孩子是天使,也是恶魔。因为他们是非观还没完全形成把无知当成好玩的却也非常的让人头疼。所以我觉得应该要有处罚。但处罚绝对不是校长那样,没弄清楚真相就那么的狠心打一个孩子,看着真让人厌恶至极,很心痛……马修老师也是有处罚的,他的处罚温柔,但不失严厉。车子里面。孩子是聪明的。你真正为他好,爱他他是感受得到的。所以马修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她的学生又变回纯真美好的天使。面对那么一群“恶魔”,马修自始至终是爱他们的,当孩子犯错误,他不是犯错——处罚(这两个词在剧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可能校长的教育是多么的粗暴)而是温柔且严厉的`批评、警告、原谅。当然。这样大多数孩子都没有再犯错。

马修还有双善于发现孩子优点的双眼,他帮助孩子放大优点,尊重孩子的差异性,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在他的合唱队里,每个孩子都有事可做,不会唱歌的,拿乐谱当指挥助理。看着让人非常暖心!这就与我们神墨教育理念完全契合,平等、尊重、信任、赏识、关注、激励在马修老师身上随处可见,这是我们作为老师该学习并实际践行的!

电影的最后小男孩向老师跑去,乞求老师带他走,虽然他在剧中是最小、被校长定义为“笨”但他却知道谁最好,当第一次老师上车了,我以为不会带走他,眼泪好像流……那么小的孩子呆在这么黑暗的地方很恐怖,还好带走了,能想象他以后的生活将是光明、温暖的,同时真的很为马修感觉到伟大!

一个好老师真的能改变很多人,带给他们光明与方向,而剧中那个放火学校的孩子真的被校长那类人毁了……让人惋惜。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愿自己时刻以克莱梦.马修为榜样———平等、尊重、信任、赏识、关注、激励每一个与我有缘的孩子。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5

星期六下午,我在家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法国电影,里面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在七十多年前,马修到一所学校担任学监,这是一所被称为“池塘之底”的学校,学校里有一群调皮捣蛋的问题少年,有一个残忍霸道的校长,还有不少冷酷无情的老师,而马修努力对他们进行改变的故事。

在学校里,马修发现了一个对音乐有极大天赋的孩子,他有着惊人般的嗓音,他叫莫朗奇。马修想改变孩子的命运,从而建立了合唱团。马修看中了莫朗奇的天赋,就让他在合唱团中担任独唱,这让莫朗奇异常高兴。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马修获得了这一群孩子的尊敬与爱戴。看到这里,我为这一群孩子能遇见这么一位好老师而感到幸运,也为马修老师对孩子们无私的爱而感动。

学校充满老师对学生的爱,学生的潜力才会被激发。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健看老师们怎么去发掘,怎么去教育,充分去发掘孩子的天赋。在这部电影中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好人,有一颗鲜艳的心,比如说:校长因为受制于学校的制度和学生们的行为影响,变得异常暴躁,常常虐待学生。但在马修的劝解下,他尝试着改变自己,慢慢地暴躁的校长也变得善良起来,有一次被学生的球击中他的头部,但这次他并没有责怪和打骂,而是和他们一起去踢球。

虽然马修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监,他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显赫的身份和地位,更没有创造过什么教育理论,但他因为爱他的学生们,所以他努力地改变他们,因此,他就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师。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着许许多多像马修一样的老师,他们或许有时会因为我们做错了事而严厉的批评我们,实际上,他们是在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子女一般来严格要求我们,只是希望我们变得更好。

所以,我们应该多体谅、多理解老师,努力学习、争取不断进步,这样才不算辜负他们对我们的良苦用心。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6

这个星期,老师推荐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让我们看。

其实,这部电影这让我感动的不是马修的教育有方,也不是马修的仁爱善良,也不是他那善解人意……而是他为了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马修刚进学校,看到的是一群调皮有捣蛋又有点邪恶学生,而冷漠的校长不但没有教导,只有惩罚,叫孩子们关到“禁闭室”。马修看到了这情形,谋生的想了法:改变学校,改变学生。热爱音乐的他,想用音乐去进化孩子们的心灵,并自己谱写曲子,组织合唱团。这些孩子们都没有好的音乐基础,调皮的孩子,教起来自然有些困难,再加上同学的不配合,校长的反对,变得更加不利。原本我以为,他这样就会放弃,再去找一份更好的工作,没想到他仍是坚持努力,不顾一起反对,渐渐的`,孩子们因为他坚持对每一个人的爱,每一份坚持,也爱上了音乐,配合马修的合唱。

马修为了改变孩子而坚持不懈,那我们面对挫折时,是否坚持?

我想,人生的路途不会轻易迈过,在路途中难免会有种种困难,挫折和打击,大多数人在种种艰难的关卡上选择放弃。在他们前面的路都是黑暗的没有光明,因为在他们心中没有信念去照亮。马修为了孩子而坚持不懈,敢于拼搏和挑战。所以,在遇到挫折时,我们要以坚强的信念,冲破挫折的牢笼,以不拔的意志坚持着。

就像马修老师说的:“永远不要说永远,凡事都有可能”微笑的面对困难,一切终究会晴朗,永远不要失去奋进向上自信的心,只要坚持,终究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永远继续追求下去的力量。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7

就在上个星期,许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看完后我的心灵又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也引发了我的无限思考。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级长,这个学校被成为池塘之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怀着一颗慈爱心对待这些孩子,第一次进课堂,皮包被调皮的孩子们抛来抛去,但在校长的责问下,他选择了撒谎,庇护了孩子们。

而莫朗因关禁闭,没能见到来探访的妈妈,他撒谎说莫朗去看牙医了,保全了孩子的自尊心,维护了孩子。马修老师的撒谎不是软弱,孩子们可以感受到他的真心,他的博爱。爱是会传染的,马修老师的博爱给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了感恩的种子。当莫桑大叔叔回来的时候,孩子们雀跃着迎上去,孩子们开始慢慢学会表达自己的爱了。而且马修还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非常痛恨。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看完这部影片,我为勒山校长的粗暴残忍而愤恨;为孩子们曾经不幸的遭遇而惋惜;为孩子们遇到马修而庆幸;为马修的善良真诚而感动;为皮比诺的执著坚守而欢欣。

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该看到: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并且去教育,只有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天赋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因此这部影片值得我们观看,更值得我们品位味。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8

很有幸,借着继续教育的机会我能和老师们一起欣赏了这部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一起感受着一个学监和一群问题学生之间发生的一些平淡又令人感动的故事。这是我第一次看,看完之后真的让我好感动!

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华丽的服饰和背景,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简单,干净的音乐贯穿着整部影片,使观众在天籁般的童声中欣赏着电影,是本影片的一大特色。

《放牛班的春天》感动了很多人,这就是电影艺术的魅力,好电影就是能让人感动,因为电影里面有我们在现实中很难得到甚至得不到的东西,比如一个能为你人生指引的老师或者是一个伯乐。马修是一个秃顶的老师,他其貌不扬,但人倒是不坏。他服从制度,但能在制度下尽自己所能为孩子干点事情。他喜欢音乐,于是他便开始用音乐来教化那些问题少年们,艺术的确有其自身的魅力,但尊重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课堂上他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讲话的那一镜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一小小的举动包涵着对学生的尊重,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师生关系,而现实中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讲话呢?

而马修老师以其温和的作风改变着什么,让整座学校师生之间的对立缓缓消散,除了那个刻板的校长,但在某一刻他那冷酷僵死的心何尝没有松动过呢?这就是尊重的魅力、温和的魅力、情感的魅力、爱的魅力!用爱心可以试着感化迷失的羔羊,否则只能驱使迷失的羔羊步入极端,那个被冤枉的.孩子蒙丹最终用同样极端的方式来回赠给寄宿学校。毁损的不止是校舍,还有那个孩子早已残缺的心灵,这便是以暴制暴的结果。马修不是圣人,他无力坚持自我的真理,他只是一个不成功的小人物,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当他矮小的背影转身离去,我们何尝没有一份无奈的苍凉。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9

《放牛班的春天》感动了我,因为这是电影艺术的魅力,好电影就是能让人感动,因为电影里面有我们在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比如一个能为你人生指引的老师或者是一个伯乐。

马修是一个秃顶的老师,他其貌不扬,而且还是一个不成功的音乐家,他被派往一家名为“池塘之底”的工读学校做学监。学校的校长丝毫不关心孩子的生活,他制定了严格、死板的校规,并体罚、虐待违反校规的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的心灵遭到了扭曲,渴望自由的灵魂与周遭的冰冷、无情激烈地碰撞,形成了他们极端叛逆的性格。

马修老师的到来给孩子们带来了转机。他和蔼、善良,从不体罚学生;对于犯错的学生,他采取一种截然不同的惩罚方法。但身为“好好先生”的他也有自己不可侵犯的原则和立场。他不会对自己喜爱的学生有任何的偏袒,同样也不对经常得罪自己的坏孩子怀有丝毫的偏见。马修老师就像是一个集所有优秀老师所应具有的特点于一身的学监,而属于他本身特有的要属他借音乐完成了对孩子们受伤心灵的抚慰与洗礼。

马修老师的实验,即组织一个合唱团,是对孩子们“救赎”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实验的最初动机或许出于偶然,或者说是马修的一点私心。但对于一个视音乐为生命的作曲家,老师能从一开始将乐谱紧锁于橱中到后来当着学生的面子自由地展开、翻覆乐谱,这其中包含了他对孩子们的信任和理解,同样也隐含着老师对于学生的爱。无疑,他的实验获得了成功。孩子们在音乐中找到了自我的价值,学会了欣赏美好的事物,懂得了同学与同学、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家长间的相互尊重,信任和友爱。音乐解开了束缚他们心灵的绳索,重建了被炎凉事态损毁的是非观,激起了一颗颗幼小心灵中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

在影片的最后,撒落一地的写满歪斜字迹的纸飞机和窗口伸出的十几双快速挥动的小手,还有那首饱含深情的离别之曲则是对于像马修这样的好老师的深深谢意。派皮诺后来跟着马修老师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指挥家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