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论文(6篇)

时间:2024-07-24

近代史论文篇1

日期

时间

星期六(10月22日)

星期日(10月23日)

上午(8:30--11:00)

下午(2:00--4:30)

上午(8:30--11:00)

下午(2:00--4:30)

金融(02010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证券投资与管理(0007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高等数学(一)(00020)企业会计学(00055)

货币银行学(00066)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劳动和社会保障(02023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03312)公文写作与处理(00341)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与计算机应用(0332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劳动和社会保险业务案例分析(03321)物流管理(02022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物流英语(0536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国际物流导论(05372)电子商务(02022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市场营销(三)(00890)

国际贸易实务(三)(00891)电子商务英语(00888)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00894)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电子商务概论(00896)

工商企业管理(02022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7)国际企业管理(00148)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高等数学(一)(00020)企业会计学(00055)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会计(02022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财务管理学(00067)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高等数学(一)(00020)成本会计(00156)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00070)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市场营销(02022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企业定价(00180)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高等数学(一)(00020)广告学(一)(00181)

公共关系学(00182)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法律(03011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民法学(00242)行政法学(00261)

中国法制史(00223)

民事诉讼法学(00243)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经济法概论(00244)

律师(03011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经济法原理与实务(00922)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00918)

法律文书写作(00262)商法原理与实务(0092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民法原理与实务(00917)

监所管理(03010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警察管理学(00241)劳教管理学(00852)

监狱学基础理论(00236)

劳教学基础理论(00237)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民法原理与实务(00917)

行政管理(03030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7)

管理心理学(00163)公文写作与处理(00341)

社会研究方法(03350)

公共关系学(00182)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英语(一)(00012)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政治学概论(00312)

公安管理(030403)保卫学(00359)

公安法规(00361)

公安学基础理论(00354)公安管理学(00356)刑事侦查学(00358)

餐饮管理(02011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餐饮业法规(00977)

餐饮服务(00982)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烹饪工艺学(二)(00978)学前教育(04010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幼儿文学(00386)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学前儿童数学教育(00388)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00393)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英语(一)(0001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00390)

科学.技术.社会(00395)小学教育(04010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心理学(00031)

美育基础(00409)小学语文教学论(00410)

小学教育心理学(00407)

小学数学教学论(00411)

小学科学教育(00408)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科学.技术.社会(00395)

小学班主任(00412)

汉语言文学(0501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文学概论(一)(00529)

古代汉语(00536)

外国文学作品选(00534)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0053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英语(一)(0001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00533)

秘书学(05010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秘书学概论(00345)公文写作与处理(00341)

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00346)

公共关系学(00182)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英语(一)(00012)

机关管理(00509)

英语(05020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英语阅读(二)(00596)综合英语(二)(00795)

英语写作基础(00597)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综合英语(一)(00794)

机电一体化工程(0803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机械制造(02230)高等数学(工专)(00022)

工程力学(一)(02159)

数控技术及应用(02195)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02236)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英语(一)(00012)

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02237)

电工技术基础(02232)计算机及应用(08070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数据结构导论(0214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0342)

高等数学(工专)(00022)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04732)英语(一)(00012)

数据库及其应用(02120)

计算机信息管理(08220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04754)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0342)

高等数学(工专)(00022)计算机原理(02384)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英语(一)(00012)

数据库及其应用(02120)

管理信息系统(02382)房屋建筑工程(08080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建筑施工(一)(02400)工程测量(02387)

高等数学(工专)(00022)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02396)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土力学及地基基础(02398)

护理学(10070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病理学(02901)药理学(一)(02903)

护理伦理学(02996)内科护理学(一)(02998)

医学心理学(02113)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外科护理学(一)(03001)

妇产科护理学(一)(03002)

心理健康教育(040109)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心理学(00031)

心理咨询与辅导(一)(05619)

教育学(一)(00429)

心理测量与评估(05616)社会心理学(一)(00266)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

艺术设计(05043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设计概论(00688)

设计美学(04026)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构成基础理论(10899)包装设计理论与实务(10900)服装设计(05040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服装美学(05336)中国服装史(10896)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服装材料学(03908)旅游管理(020229)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饭店客房管理(08641)饭店餐饮管理(00201)

旅游心理学(00188)

旅游公共关系(06177)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旅游经济学(00187)

会计电算化(02024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财务管理学(00067)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06130)

高等数学(一)(00020)成本会计(00156)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数据库及其应用(02120)

中药(10080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中药炮制学(03042)药用植物学(03037)

中药化学(03038)

中药药剂学(03044)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中药鉴定学(03040)日语(05020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日语写作基础(07128)日语阅读(二)(00844)大学语文(04729)

商务日语(06043)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基础日语(二)(00606)移动商务技术(08078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高等数学(工专)(0002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广告学(一)(00181)英语(一)(00012)

国际市场营销学(00098)嵌入式技术(08078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高等数学(工专)(0002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02236)英语(一)(00012)

本科

日期

时间

星期六(10月22日)

星期日(10月23日)

上午(8:30--11:00)

下午(2:00--4:30)

上午(8:30--11:00)

下午(2:00--4:30)

金融(02010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财务管理学(0006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国际金融(00076)

金融市场学(0007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英语(二)(00015)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经济学(0201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经济思想史(0014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计量经济学(00142)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0013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英语(二)(00015)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会计(02022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会计制度设计(0016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

高级财务会计(0015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英语(二)(00015)

财务报表分析(一)(0016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市场营销(02022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国际商务谈判(00186)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

企业会计学(0005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英语(二)(00015)

国际市场营销学(00098)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企业财务管理(02022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国际财务管理(0020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高级财务管理(00207)金融市场学(0007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英语(二)(00015)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工商企业管理

(02022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财务管理学(0006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

企业管理咨询(0015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英语(二)(00015)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律师(03010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金融法(05678)

合同法(00230)公司法(00227)

法院与检察院组织制度(00993)证据法学(00229)

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0092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英语(二)(00015)

公证与基层法律服务实务(00925)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0228)法律(03010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金融法(05678)

合同法(00230)公司法(00227)

法律文书写作(00262)

票据法(00257)婚姻家庭法(0568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英语(二)(00015)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0228)

房地产法(00169)监所管理(0301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罪犯劳动改造学(00928)

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00918)

狱内侦察学(00932)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00924)

西方监狱制度概论(0093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英语(二)(00015)

罪犯改造心理学(00933)

行政管理学(0303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领导科学(00320)

财务管理学(00067)行政组织理论(00319)西方政治制度(00316)

中国文化概论(0032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英语(二)(00015)

中国行政史(00322)

西方行政学说史(00323)公安管理(030401)公安信息学(00372)犯罪学(一)(00235)公安行政诉讼(00860)涉外警务概论(00373)餐饮管理(02011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国外饮食文化(00989)

中国饮食文化(00986)餐饮美学(0098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英语(二)(00015)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电子商务(02022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00910)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00915)

商法(二)(0099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00906)英语(二)(00015)

电子商务安全导论(00997)教育学(04010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中外教育简史(00464)教育学原理(00469)教育管理原理(00449)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英语(二)(00015)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00456)秘书学(05010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领导科学(00320)行政法学(00261)中国文化概论(0032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英语(二)(00015)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秘书参谋职能概论(00526)汉语言文学(05010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外国文学史(00540)唐诗研究(09073)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0539)

中国文化概论(0032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英语(二)(00015)

语言学概论(00541)

英语(0502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高级英语(00600)现代语言学(0083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英语写作(00603)

新闻学(05030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新闻事业管理(00662)

报纸编辑(00655)新闻摄影(00659)

新闻采访写作(00654)公共关系学(00182)

中国文化概论(0032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英语(二)(00015)

外国新闻事业史(00660)

劳动和社会保障

(02023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7)

劳动经济学(03323)劳动关系学(0332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03322)英语(二)(00015)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03326)物流管理(02022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0537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英语(二)(00015)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机电一体化工程

(08030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工程经济(02194)机械工程控制基础(0224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02358)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02202)英语(二)(00015)

电工学(二)(10892)

工业工程(08220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工程经济(02194)

设施规划与设计(02648)运筹学与系统分析(0262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英语(二)(00015)

计算机辅助管理(02631)

物理(工)(00420)计算机及应用

(0807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04747)

数据结构(02331)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C++程序设计(0473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英语(二)(00015)

软件工程(02333)

计算机网络(080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04747)

数据结构(02331)网络工程(04749)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

高等数学(工本)(00023)计算机网络管理(0237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英语(二)(00015)

互联网及其应用(03142)

计算机信息管理

(08220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数据结构导论(02142)

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00910)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

软件开发工具(0317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C++程序设计(04737)

英语(二)(00015)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04757)

计算机通信工程

(08070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非线性电子电路(02342)

数据结构(02331)计算机通信网(02373)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

高等数学(工本)(00023)数字通信原理(02360)

光纤通信原理(0233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英语(二)(00015)

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02369)

物理(工)(00420)建筑工程(08080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混凝土结构设计(02440)

流体力学(03347)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02404)

建筑结构试验(0244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02198)英语(二)(00015)

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02447)

物理(工)(00420)

护理学(1007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外科护理学(二)(03203)

护理管理学(03006)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护理学研究(03008)

精神障碍护理学(03009)

卫生管理学(02870)护理教育导论(03005)

公共关系学(0018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妇产科护理学(二)(03010)

儿科护理学(二)(03011)

康复护理学(04436)林业生态环境工程与管理(0906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林学概论(03162)

森林培育学(02752)水土保持学(03231)

森林生态学(02745)森林资源经营管理(0322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林业生态工程学(03233)英语(二)(00015)

森林保护学(03227)

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管理(03235)数学教育(0701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02010)初等数论(02013)

拓扑学(10857)

中学数学研究(1085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英语(二)(00015)

实变与泛函分析初步(02012)

物理教育(0702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数学物理方法(02033)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理论力学(二)(02040)模拟电路(0470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英语(二)(00015)

数字电路(02344)

化学教育(0703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化学与环境保护(06443)化工基础(02058)化学史(1085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英语(二)(00015)

物理化学(二)(02051)政治教育(04020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一)(10861)现代西方社会思潮述评(10862)社会研究方法(0335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英语(二)(00015)

美学与美育(06039)

历史教育(0601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世界文化史(10865)

历史教育学(00775)史学理论与方法(0077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英语(二)(00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05032)

地理教育(0707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世界经济地理(10870)人文地理学概论(02094)地貌学(1087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英语(二)(00015)

世界自然地理(10872)

体育教育(0403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体育游戏(00499)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10874)体育管理学(005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英语(二)(00015)

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00500)

生物教育(0704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生态学(10875)生物教育学(02088)

分子生物学(0208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英语(二)(00015)英语教育(05020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高级英语(00600)中学英语教材教法研究(10877)语言与文化(0083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英语写作(00603)

汉语言文学教育

(05011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中学作文教学(10878)唐诗研究(09073)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053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英语(二)(00015)

语言学概论(00541)日语(0502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日语写作(06042)高级日语(二)(0061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日本文学选读(00612)英语(一)(00012)

心理健康教育

(04011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心理治疗(一)(05624)青少年心理学(06052)

职业辅导(05627)团体咨询(0562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学校管理心理学(06180)英语(二)(00015)

社会心理学(二)(02047)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05621)艺术设计(05043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现代艺术设计史(10885)CIS设计(1087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艺)(05033)

视觉流程设计(10884)设计心理学(04462)旅游管理(02022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旅游法学(10881)

旅游专业英语(06120)旅游地理学(05034)导游业务(0019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旅行社经营与管理(00191)

广告学(0503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新闻事业管理(00662)广告媒体分析(00637)

广告设计基础(00850)创新思维学(0866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广告学(二)(00853)英语(二)(00015)

广告策划(00634)调查与分析(0201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计量经济学(0014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对外汉语(05014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外国文学(一)(01208)中国古代文学(二)(01206)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对外汉语教学法(01210)英语(二)(00015)

英美概况(01212)

语言学概论(00541)人力资源管理

(02022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7)

劳动经济学(00164)劳动关系学(0332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公共关系学(00182)

薪酬管理(06091)英语(二)(00015)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培训管理(01214)软件工程(08072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高级数据库技术(07163)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034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02328)

软件项目管理(07029)英语(二)(00015)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07167)

管理信息系统(02382)

软件工程(02333)移动商务技术

(08078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0010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嵌入式技术(08078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近代史论文篇2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世界近代史可划分为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机时代和电气化时代三个阶段。

1.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代(16世纪—19世纪初)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人类社会走向融合统一。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及海外殖民和贸易,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引起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封建自然经济走向瓦解,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趋势首先在西欧明显表现出来。16世纪尼德兰革命后,出现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潮流。英、美、法三国先后用革命的手段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又用法律手段巩固了革命成果,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俄、普、奥等国进行的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一时期,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心在美洲。美国独立战争首先打破了英国的殖民枷锁,赢得了民族独立。在资产阶级革命潮流的推动下,拉美人民进行了反对西班牙、葡萄牙殖民统治的艰苦斗争,最终取得独立,基本形成了今天拉美的政治格局。

这一时期,欧洲殖民国家间进行着激烈竞争。英国先后打败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在18世纪建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法国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援美抗英,英俄等国组织“反法同盟”和拿破仑对外战争,都体现了欧洲争霸的特点。

2.资本主义的蒸汽机时代(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

18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到19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法国、美国、俄国、德意志、日本等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国家也进行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欧洲封建势力打败拿破仑之后,通过维也纳会议在欧洲恢复了旧的统治秩序。1848年席卷欧洲大陆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德意志、意大利、俄国和日本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至此,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上确立起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也是社会关系的革命,它使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必然引起无产阶级的反抗斗争。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早期工人运动非常激烈,但最终都失败了。为了适应时代和工人运动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通过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作为新的历史潮流发展起来。19世纪中期,工人运动又有了进一步发展。第一国际的成立,标志着工人阶级走向世界范围的联合。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伟大尝试。

这一时期的民族主义运动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以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为代表的、争取民族自强和振兴的运动。这是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范畴的运动。其二,是反对异族控制的民族解放运动。其中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独立运动,如1848年的东南欧革命;有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地区的民族运动,以19世纪中期的亚洲革命风暴最为典型。

3.资本主义的电气化时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9世纪70年代起,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展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是: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它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把人类从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

随着生产与资本的越来越集中,垄断组织应运而生。垄断资本家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以攫取更多的利润。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对内加强剥削,对外加紧侵略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它们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加剧。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缓慢,美、德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后来居上。俄、日等国的经济也得到了较大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促使各国加紧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不断加剧,终于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这一时期,国际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觉悟明显提高,各国工人政党和工会广泛建立,工人运动主要以合法斗争、政党斗争为主,曾取得很大成就。但是,各种机会主义思潮也在增长。20世纪初,列宁主义诞生,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从德国转移到了俄国。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各国疯狂地进行殖民扩张,世界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为了抗击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亚非拉人民开展了民族民主运动,其中“亚洲的觉醒”尤为突出。

二、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从俄国十月革命开始,世界进入现代史时期。世界现代史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竞争共处,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界,世界现代史可划分为两个时期。

1.世界现代史第一时期(1917-1945年)

这一时期是社会主义国家兴起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期,是世界经济在发达国家开始现代化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酝酿时期。这一时期以1929年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世界历史进入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一度高涨。其中,德国十一月革命和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建立影响最大。由于十月革命鼓舞和亚非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亚洲和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1919年共产国际在莫斯科成立。在国际帝国主义经济封锁和政治包围下的苏联,成功地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并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工业建设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整体上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德、奥、俄、土四大帝国崩溃,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建立,英、法、意等国的经济也遭到破坏,只有美、日两国的经济实力得到膨胀,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在全球推行“金元外交”,日本则成为东亚的霸主。战后,协约国集团按其实力对比,调整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低落,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运动也被镇压。资本主义进入短暂的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但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充满着矛盾和斗争,在其繁荣发展的背后,却隐伏着严重的危机。

在第二阶段: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日益尖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为了摆脱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政策,使经济得到恢复,缓和了阶级矛盾。德、日两国则相继建立了法西斯,实行对内独裁,对外侵略的政策,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

由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中国、朝鲜、西班牙、埃塞俄比亚等国开展了反法西斯斗争。但是,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终于使局部战争演变成第二次世界大战。

2.世界现代史第二时期(1945年至今)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至今是当代世界史时期。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冷战共处和激烈竞争的和平共处时期,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和腐朽趋势共存的时期,是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时期,也是民族主义和发展中国家兴起和困扰同在的时期,它还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及其对全球影响的深化和扩展的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越出苏联一国范围。40年代末,亚洲、欧洲出现了连成一片的社会主义国家,50年代初,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及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经济改革,但成效不大。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使社会主义阵营内部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加剧,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逐步瓦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中国在经历了十年“”的劫难之后,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证明,社会主义也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完善,才能充分发挥其优越性,以推动社会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欧洲,使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在美国的扶植下,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恢复。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对第三世界的剥削掠夺,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被称为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从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相继陷入“滞胀”状态。

近代史论文篇3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外交问题影响中国的内政非常深刻和直接,许多内政做法都是以外交举措为转移。帝国主义在中国扮演着控制内政的重要角色,因此20世纪初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多是从外交史起步。刘彦着的《中国近时外交史》1910年完稿,重点探讨中西关系。蒋廷黻1923年从美国回国后首先着手近代外交史的研究。这一时期近代史和外交史合二为一,外交史的研究是广义的外交史研究,即“所有中国对外力挑战的反应之种种内政的举措与变革的研究,所有中国不同阶段内的自强的努力,如不同的维新运动与革命运动的发动与发展,均列入范围之内。因为这些内政举措与变革的原始推动因素,虽然是错综复杂的,但无不可以从中发现一条‘外力’影响与操纵的线索——这是中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与拥有完整主权与强大政权的近代大国,很不相同的一点。”20世纪初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主要是从外交方面来探讨中国近代的进程,这是时势使然,既是历史发展的真实情状,也是国人开眼看世界的思想成果。

同时20世纪初,革命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革命史研究在这一时期也受到应有的重视。在辛亥革命期间,为了更多的为现实服务,为政治需要提供理论武器和宣传工具直接导向了革命史的研究。辛亥革命以后,研究辛亥革命及孙中山成为研究革命史的新热点。192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郭孝成的《中国革命纪事本末》,“条理清楚,叙事比较确切扼要,为人们所熟悉和经常引用。”用唯物史观研究革命史以华岗1931年出版的《19251927年中国大革命史》为代表,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史的研究体系。

总的来说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大都从现实政治需要出发,把政治和历史熔为一炉,以历史论证现实,为现实的政治斗争服务。虽然这一时期的研究水平不高,但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具有开拓和奠基的作用,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近代史话语的确立奠定了初步基础。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险,适应民族抗战到来的形势,中国近代史研究开始成为中国学术界的热点。感应现实和社会的需要,在30年代以前研究的基础上,中国近代史作为学科体系的研究开始兴起。两种话语也在这一时期得以确立。罗家伦1931在《武汉大学社会科学集刊》第二卷第一期发表了《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意义和方法》,“罗家伦的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提倡科学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标志,也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纳入主流史学范畴的呼吁,作者对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的历史意义和方法的论述,奠定了此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体系”。此时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在罗的呼吁下和现实政治的推动下,产生了两种研究思路:一种以蒋廷黻、陈恭禄为代表运用西方研究方法研究中国近代史,确立了中国近代史的“近代化”话语;一种是以李鼎声为代表,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指导研究中国近代史,确立了中国近代史的“革命”话语

对于20世纪30年代几乎同时出现的李鼎声的《中国近代史》、陈恭禄的《中国近代史》为代表形成的中国近代史话语,欧阳军喜在《20世纪30年代两种中国近代史话语之比较》一文从四个方面做了深入的阐述: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与历史主题;关于中国近代事与人物的不同解说;对“中国问题”的思考与中国近代历史经验的总结;两种话语的思想渊源。欧阳先生的结论是“历史是多么深入地介入到现实政治之中,或者被社会政治介入。如果我们离开30年代初中国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离开当时国、共两党关于中国道路的争论,离开当时的国际社会关于中国问题的讨论,我们就无法理解这两种中国近代史,无法理解为什么同一段历史却有如此不同的两种认识。”笔者认为作者在文中的分析是相当深入的,其结论也非常平允。遗憾的是作者对当时服务主流意识形态中国近代史的力作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以中外关系为中心,以近代化为主线构建的近代化话语少有论及,仅在两种话语的思想源源中略有提及。笔者认为与当时蒋着在学术界的地位及后来对近代史研究的影响不相称,要完整的了解1930年代确立的近代化话语必须对蒋着进行详尽的分析。蒋着所构建的近代化标准,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方面急剧转型的现实;反映了当时学术界正在进行的近代化问题的讨论;反映现实中近代化的困厄。他将眼光转向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通过分析中国近代化的成败得失,为当时中国历史提供借鉴,表现了作者寻求救亡之道的责任感。“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成为了这一时期影响很大的代表作。蒋着《中国近代史》围绕着中华民族是否能走出落后的‘中古’状态进入‘近代化’,能否废除狭隘的‘家族观念和家乡观念’组织一个‘近代化的民族国家’这一主题”。“这部仅5万余字的近代史,完全是一政治史为经,以事件史为纬,以点带面,一线相系的典型作品。它的影响,根本就是这一构架所体现的史学功能符合了抗日救亡这一政治需要”。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所构建的分析模式与话语系统对当时乃至以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郭廷以说过“蒋廷黻先生于近代中国史之学科研究实于罗先生(即罗家伦)同开风气,直接间接,编者亦受其相当影响”。1965年考古学家李济也指出:“他(蒋廷黻)为中国近代史在这一时期建立了一个科学的基础。这个基础不只是建筑在若干原始材料上,更要紧的是他发展了几个基本观念。有了这些观念的运用,他才能把一大堆原始材料点活。”余英时认为蒋廷黻是一位对费正清“发生了定型作用的史学家”。故论述中国近代史话语就无法避开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论述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近代史话语必须论述蒋廷黻、陈恭禄、李鼎声三人的着作,他们分别代表了为主流意识形态服务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反映学者立场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三者反映了当时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全貌,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现实中不同人群对近代中国不同的思考。

“近代化”话语和“革命”话语在1930年代形成后起角色互相变换。在1949年以前“近代化”话语居主导地位,1949年以后“革命”话语占绝对统治地位,1980年代以后,“近代化”话语对“革命”话语形成强大的挑战,形成了两种话语的对峙阶段。

李鼎声的《中国近代史》所构建的中国近代话语成为后来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础,因此他的《中国近代史》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学派的滥觞,其主要以帝国主义侵略过程为线索组织历史事件,主要集中于半殖民地形成过程的考察,对半封建社会及人民群众反侵略的一面重视不够。最早阐发毛泽东阶级斗争历史观和阶级分析方法的中国近代史着作是1947年出版的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上篇第一分册)。这本半部的中国近代史以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斗争为基本线索,以阶级斗争为历史发展的动力,上起1840年的鸦片战争,下止1900年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它的出版标志着阶级斗争为指导的“毛——范近代通史体系”开始崛起。胡绳的《帝国主义和中国政治》所构建的“革命”话语是以政治史为分析框架,所依据的理论是毛泽东的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他以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的关系演变为线索,分析中国反动势力与帝国主义侵略相勾结的过程,中国人民如何对外来侵略作出反应及在反应中逐渐成长的过程。胡绳的《帝国主义与政治》和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上篇第一分册)对中国近代史革命话语产生深远影响。在建国初期,“大多研究者认为,只有根据他们提示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深入研究,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这两本书对中国近代历史事件的描绘和解释,后来成为许多研究者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因此这两部着作初步奠定了中国近代史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的基本模式,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革命”话语初期的代表作。

近代史论文篇4

关键词:我国近代建筑多元文化历史价值

中图分类号:TU8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近代建筑,是指在我国近代社会发展以及历史时期中所建设的国内建筑。一般而言,从建筑的样式以及表现形式来看,我国近代建筑主要分为西式建筑、传统建筑以及新式近代建筑等三个类型。在我国,虽然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主义社会,在政治方面经历了二十余代皇帝的改朝换代与更替,在文化方面也曾经有过很多对外的交流与合作。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传统文化依然是单一的一元文化体系。

在这样的历史文化与背景下,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近代建筑的形成与发展。在各个历史时期,我国近代建筑都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其基本方法以及建筑原则都是融会贯通的。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我国开始步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的近代社会,由此拉开了我国近代建筑的发展进程。期间,我国近代建筑也被动地受到了西方建筑文化的冲击、影响与推动,具体表现在:一是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二是对西方建筑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可见,这两个方面建筑文化体系的相互作用下,不仅构成了我国近代建筑体系的主要框架,而且也使得了我国近代建筑呈现出中西结合的错综复杂的发展现状。本文认真探讨了在多元文化下我国近代建筑的历史见证,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思考与探索,以期全面推进我国近代建筑的保护与研究。

1.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西式建筑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我国的近代建筑主要是以模仿或者照搬照抄西方建筑为特征的。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但是各地以及各个时期的发展极不平衡。一般而言,在我国沿海、沿江地区,因为受到新兴轮船运输业的影响,加上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很多城市较早地作为商埠对外开放。因此,这个时期,我国近代建筑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文化、思想及观念的影响,在这些沿海、沿江城市先后出现了一些西式建筑。我国的西式建筑,主要以北京的东交民巷使馆、资政院、大理院等建筑为代表,其设计一般都是由国外的建筑设计机构或建筑设计人员完成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由于我国大部分内陆地区交通不便,几乎处在同外界隔绝的状态,因而表现为强烈的传统建筑思想与文化。

2.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传统建筑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我国的传统建筑主要以模仿古代建筑或者对其进行改造、创新为基本特征的。这一时期,我国近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一个方面显示了来自世界近代建筑思想与体系的影响。另一个方面,也显示出了我国现代建筑设计人员面对西方列强入侵而激发的强烈民族思想及意识。在这两个方面的相互碰撞、融合与交叉作用下,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近代建筑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我国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主要是在二十年代建筑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建筑群、国立北平图书馆以及燕京大学校园建筑等。值得深思的是,我国所出现的传统式建筑群,其设计都是国外的建筑设计机构或者建筑设计人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在我国近代多元文化的历史背景下,建筑人员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吸收与追求。

3.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新式近代建筑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近代建筑受到了欧美新建筑潮流的冲击,一些新式近代建筑逐步兴起。在这个时期,我国近代建筑开始进入了极为重要与关键的发展阶段,并以我国近代建筑教育的兴办为标志的。同时,我国近代建筑在多元文化的历史见证下,日益完善与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建筑体系。实际上,早在二十世纪之初,我国建筑设计人员就在北京、南京等地做了一些尝试。此后几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的建筑设计人员也有着很多建筑设计作品出现,丰富多样,纷繁复杂。但是,如何把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则依然是困扰着人们的难题之一,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在今天,虽然西方现代文化的冲击不再那么强烈,也不是伴随着战争而来。但是,我国建筑设计人员也必须跳出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几千年历史文明,尽量实现中西文化的有机融合。在国近代建筑史上,建筑设计人员创作出许多重要的具有代表意义的建筑,都已经成为了我国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必须加倍珍惜与保护。而且我国近代建筑作为近代经济社会发展和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与价值,这也应当成为保护我国近代建筑的一个重要内容。

近代史论文篇5

一、音乐观的开放与重塑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研究观念的更新与实践首先是与音乐观的开放与重塑联系在一起的。

音乐观是人们对音乐的本质认识,是指导人们音乐实践的思想观念。

上世纪30年代以来,特别是建国后,音乐是阶级斗争和革命的产物与工具的观念一直深刻地影响着音乐工作者乃至广大群众。受这种观念的制约,音乐艺术在人们心目中实际缩小为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的音乐,基本可以概括为革命音乐以及那些与革命相关的音乐,革命音乐之外的古今中外许多优秀音乐作品都被视为封建主义或资产阶级的腐朽文化而遭到某种程度的批判和否定,即便是一些健康向上的抒情歌曲也一度被斥为黄色音乐或靡靡之音而遭到口诛笔伐。“”时期极左思潮的钳制更是将音乐异化为一个“巨无霸”般的钢铁战士,音乐的内容与形式都刻下了深深的专制主义的烙印,音乐艺术的无比丰富性和音乐观的多样性被彻底遮蔽和扼杀。狭隘的音乐观不仅使音乐实践与音乐生活被拘囿在基本以革命样板戏和无产阶级革命歌曲为主宰的极为有限的范围内,同时也导致了有限的音乐理论研究只能锁定在某些特定的音乐对象之上。

思想解放运动与改革开放国策的实施不但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重大社会观念,人们的音乐观念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1979年10月30日―11月16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在开幕式上代表党中央致祝辞。祝辞对“”期间的极“左”文艺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对“五四”以来文学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实事求是的肯定与评价,指出文艺创作与批评应坚持“双百方针”,“围绕着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共同目标,文艺的路子要越走越宽,文艺创作思想、文艺题材和表现手法要日益丰富多彩,敢于创新”;强调“在文艺创作、文艺批评领域的行政命令必须废止”,“文艺这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文艺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写什么和怎样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②此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文艺的春天终于来到了。在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下,音乐思想领域也开始发生深刻的变革。同年12月在中国音协召开的音乐理论工作座谈会上,文艺的“阶级性”问题开始受到质疑,学者们试图对此作出新的阐释;80年代初,音乐艺术的阶级性与音乐语言的特殊性、音乐的“共赏性”等问题进一步引起学界的争鸣讨论。学者们在依然承认音乐艺术具有阶级性的同时也明确指出:由于音乐语言特别是纯器乐艺术的非语义性、音乐的民族性以及非劳动人民的创作也可以具有人民性和进步性等因素,音乐审美中是存在着同一件艺术作品被不同阶级所接受和喜爱,即所谓“共同欣赏”现象的。③有的学者则明确指出:“那种认为‘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文艺都具有阶级性’、‘阶级性是文艺的本质属性’的说法是不符合文学艺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是站不住脚的,也是缺乏科学性的。”“要是只承认文艺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那么客观存在的许许多多并不具有‘阶级性’的文学艺术作品,势必被排除于文坛和艺苑。”④上述引文中的观点在今天看来并非什么新鲜的理论学说,但在拨乱反正之后的历史转向之际,这些问题的讨论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表明音乐界已经开始对既往的狭隘音乐观进行拷问,僵化的音乐神经从观念深层开始活跃起来。摈弃以阶级斗争的眼光审视音乐,从音乐自身特殊性着手、尊重艺术规律及其丰富的人文价值的音乐观念已经开始复苏。

此后,80年代以来音乐学研究的整体推进为音乐观的开放与重塑起到了至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音乐美学领域对音乐的本质和美学规律的深入探讨、音乐批评领域对音乐现实问题的热情关注以及有关民族音乐传统的争鸣讨论等,都极大地开拓了人们长期封闭的音乐视野和音乐观念,对于更为开放的新的音乐观念的重塑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新的音乐实践对人们音乐观念的冲击更是有目共睹。80年代流行歌曲与新潮音乐两大乐潮的强势崛起彻底改变了人们既往的音乐观念,随着音乐商品化、风格多样化的兴起与发展,以往左右人们音乐观念的一些条条框框迅速被打破乃至沦为边缘化。因这两大乐潮而掀起的学术争鸣亦不绝于耳,尽管当时也由于非音乐因素的干扰而导致对这两大乐潮的贬斥与否定,但从今日人们对先锋音乐的宽容态度以及流行音乐已融入最广大民众的音乐生活来看,两大乐潮的兴起对新时期以来音乐观念的开放与重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或者说,两大乐潮的兴起本身就是音乐观开放与重塑的感性而生动的体现。90年代以来音乐文化的日渐多元化更是不断地对既往的音乐观念进行着新的解构与重构,人们的音乐观也日趋多元化而更为开放。

由此观之,多元音乐文化的并存发展与音乐美学等学科研究的深入推进正是音乐观的开放与重塑在音乐实践与理论研究上的重要体现,其根本结果是,以革命音乐为圭臬的褊狭音乐观及其实践逐渐让位于多元并存、尊重音乐艺术性的音乐观及其实践,音乐艺术愈来愈解放为“为人服务”而非过去那种桎梏于抽象地“为人民服务”的框框里,音乐艺术的独立性与人的主体性开始得到凸显。尽管在八九十年代之交,音乐观念问题一度变得复杂而敏感,但最终还是在改革开放国策的继续驱动下再度驶入健康而良性发展的轨道。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获得了新的生命与发展,上述音乐实践与理论研究中音乐观的开放与重塑,必然促发学界对以往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中的音乐史观进行深入的反思。

二、音乐史观的反思与求正

唯物史观是我们正确认识音乐历史发展的根本历史观。

但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在起步阶段乃至此后较长一段时间里,在音乐史观的理解和运用上更多地强调乃至夸大了唯物史观中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尤其在“左”的思潮影响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一度主要是对以聂耳、冼星海为代表的革命音乐家的研究,音乐家在阶级斗争观念下被分划为不同的阵营。左翼音乐运动以及由左翼音乐家发起和主要领导的新音乐运动实际上成为30年代后新音乐发展与评判的标尺,有些在近现代音乐史上作出重要贡献但不属于左翼或革命阵营的音乐家被边缘化乃至有意无意地忘却了,即便一些曾在抗日救亡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专业音乐家也被鲜明地“一分为二”地审视。政治的偏见替代了理性的认知,不少音乐家的历史贡献并没有得到合乎历史实际的评价。建国后音乐历史的实际发展也并非真正与所谓建国前夕“国统区和解放区两支音乐大军胜利会师”的史学描述相一致,因为在新音乐运动中即已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左”的音乐思潮在50年代后期“左”的政治思潮的裹挟下,仍然继续发挥着巨大的现实影响,以往不同“阵营”中的音乐家的命运、地位及其评价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差别。

新时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史学界同仁认识到,一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是近代中国音乐家共同书写的历史,而非哪一个党派、哪一个集团和哪一个乐派的历史。因此,有学者针对以往存在的“因人废乐、因事废乐、因乐废乐”现象,明确提出:“只要对中国音乐有过相当贡献的人,都要进行研究,根据他们的贡献和在历史中所起的作用,给予恰当的评价。”⑤

80年代以来音乐领域里的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特别是80年代初有关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的讨论、1986年在辽宁兴城召开的“中青年音乐理论家座谈会”、80年代中后期“回顾与反思”的学术讨论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近现代音乐史学界对历史观问题的思考。这一时期的不少文章,如于润洋《关于音乐基础理论研究的反思》、陈聆群《反思求索再事开拓》、张静蔚《音乐理论的历史反思》、居其宏《归来兮,音乐批评之魂》、《一个不可逾越的反思课题》、梁茂春《从中国音乐史看文艺理论》、戴嘉枋《面临挑战的反思》,等等,均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以往极“左”思潮下的音乐史观及其消极的历史影响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比如,针对过去以唯物史观面貌出现而很少有人提出质疑的“音乐史是人民创造的”的音乐史观,有学者撰文指出:“以往我们在‘人民创造历史’这个似是而非的概念下,一直强调要写‘人民的音乐史’,但始终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谁也难以把它成为事实。关键就在于我们在这个概念所隐含的‘人民’与音乐家对立的前提下去观照历史,而史实所能提供的又多是音乐家的创造实践活动,非音乐家的活动在其中仅占据了一小部分,这就使我们的音乐史学家论述某些在音乐史上具有杰出贡献,而偏偏其作品又缺少一点所谓‘人民性’的音乐家时,难免会有一种‘欲说还休’的惶恐感。”作者借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的命题,认为正是“‘从事音乐活动的人们创造了音乐史’的命题是契合唯物史观的,同时也肯定了音乐家审美的主体性在创造活动中的能动发挥对音乐史发展的重要作用”。⑥

尽管上述有些文章曾一度成为权力话语批判的对象,其中也的确存在某些值得商榷之处,但今天看来,这些文章中所蕴含的某种真理性是不会随着时间的逝去而被遮蔽的,相反,新时期音乐学的进步与发展已经宣告了这些文章中提出的某些观点的历史进步意义。

历史观的改变,使得那些被遮蔽的历史正逐渐走入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的视野。一个基本的认识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并非只是一部革命音乐统而贯之的历史,也不仅仅是精英与经典的历史,所有为近现代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的音乐家都应成为不可遗忘的记忆。因此,为某种功利目的服务而观念先行地取舍历史的做法正日渐失去其往日的影响与力量。

三、音乐史学观的解构与重构

1958年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在“”的豪情中开始启动,在“左”的思潮影响下,人们对这一学科功能的基本认识带有鲜明的庸俗社会学和功利主义特点,音乐史学被看成是为社会主义革命和阶级斗争的政治服务的一门充满战斗性的学科。当时北京和上海分别成立了两个近现代音乐史编写组,“北京方面提出的口号是写出一部‘真正的人民音乐史’,上海方面提出的口号则是写出一部‘我们自己的革命音乐史’。”⑦吕骥曾明确指出:“我们的音乐史主要地应该把人民的音乐突现出来,不只是专业的,而更主要是民间的、业余的……我们把音乐看作一种社会的现象,音乐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音乐史……应该打破专业创作的狭隘范围……应该着眼于人民的音乐生活。”⑧上述指导思想及其操作的可行性无疑带有很大的片面性,“给刚刚起步的年轻学科,套上了‘左’的框框,影响了几近半个世纪。”⑨在这样一种音乐史学本体论的指导下,与之密切相关的学科属性、研究对象、史学价值观乃至方法论等问题都存在着严重的政治功利性和庸俗社会学的特征。相当一个时期以来,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并没有成为一门具有独立品格与充满人文精神的音乐学科。

音乐史学观是人们关于音乐史学的性质、本质及其原理等学科元理论的根本认识。所谓音乐史学观的解构主要就是对“左”的思潮影响下的音乐史学观的拆解。80年代不仅在政治上是思想解放的时代,同时也是学术研究中“方法论”热的年代。受历史学界对史学基础理论的整体反思和音乐学界对音乐基础理论研究深入推进的影响,伴随着音乐观与音乐史观的改变,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中的史学观问题也逐渐引起学者们不同程度的关注。这一问题的逐渐浮出,表明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学科自身已经成为问题研究的对象之一。新的音乐史学观需要重新建立起来。

80年代以来,这一领域的不少资深学者都对以往中国音乐史学研究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反思。汪毓和在论及历史研究中由于片面强调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而导致的随意改变历史的现象时指出:“仿佛历史是一块可以随便捏的‘橡皮泥’。这种恶劣的影响也曾波及到音乐界。一会儿把某个作曲家、某个作品或音乐理论著作捧上了天,一会儿又把它们打入十八层地狱。使人们对历史的认识莫衷一是、啼笑皆非。尤其对于近现代音乐史的研究更被人们视作畏途,生怕在评价问题上由于摸不清政治气候而犯错误。”⑩陈聆群也在文章中就长期以来片面强调史学为现实服务以及史学的战斗性等思想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行了反思与批判。{11}张静蔚则就“长期以来,近现代音乐史学被某种思想所束缚,只能在某种‘指导思想’之下进行研究,而不能从其它角度加以审视”的现象提出批评,认为许多研究成果大体上都是从音乐社会学角度进行研究,而“音乐社会学从外部研究音乐创作、音乐现象以及音乐欣赏等等,主要角度是音乐与社会的关系,它不能对音乐探幽发微,揭示音乐的底蕴。音乐历史是多层次,多角度,甚至是多学科的科学综合,仅从音乐社会学角度来研究历史,就形成线性的单调描述。”{12}

上述反思与批判都在不同层面上涉及到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的史学认识论、本体论、史学思维等史学观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到本世纪初曾引起众多学者参与讨论的“重写音乐史”问题,也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新时期以来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中史观与史学观更新的学术要求。除却学者们大多指出的需克服“左”的观念对近现代音乐史学的影响之外,对于音乐史学观的关注与强调、有关史料建设的范围与策略、传统音乐与新音乐“两个传统的衔接”乃至音乐史书写作的个性化等问题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应当说,“重写音乐史”的讨论推进了近年来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限于篇幅,本文不再就此展开评述。{13}

此外,近年来的不少学术成果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体现出音乐史学观的种种变化。比如李岩结合民族音乐学方法对20世纪上半叶曾经产生广泛社会影响但在学界却长期无人问津的口琴运动及其音乐文化现象的研究;{14}王勇贯穿运用“关联视角”对王光祈的研究;{15}居其宏以多重视角对新时期音乐思潮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16}孙继南对黎锦晖与“黎派音乐”充满人文关怀的最新研究;{17}冯长春借鉴早期法国年鉴学派“从阁楼到地窖”史学观念,重视运用被遮蔽的非经典、非精英史料对中国近代音乐思潮的研究;{18}等等。

总之,笔者以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的进步――正如有学者于80年代所希望的那样――是与“音乐史学多元化观念”{19}的发展分不开的。

综上所述,新时期以来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这些成绩是与音乐观、音乐史观及音乐史学观的更新与实践分不开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但无论是音乐观的开放与重塑、音乐史观的反思与求正还是音乐史学观的解构与重构,都反映了当代学人对长期以来“左”的思潮影响的反拨和不断接近历史真实与对史学人文价值的诉求,在这样一种努力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正日益成为一门具有独立学术品格的音乐学科。

当然,从总体上看,与一些人文学科或艺术学科的研究相比,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还存在着某些滞后与亟待解决之处。比如,“左”的思想的影响至今犹在,史料建设比较缓慢,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没有很大的突破,专题研究不够深入,音乐本体分析与深度理论阐释能力尚嫌薄弱,海外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研究成果的引进与介绍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等等。从这些问题来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的进步需要观念更新,同时也期待更多脚踏实地的践行者。观念更新并非这一学科的终极目的,一切观念的更新与实践都是为了更加真实地切近历史、清醒地认识历史、深刻地阐释历史。如此,随着不断增加的历史自身和研究力量的日渐壮大,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必将取得更为令人瞩目的成就。

①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的研究对象是鸦片战争以来至改革开放后一个半多世纪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1840年至1949年为近代部分,1949年后的20世纪下半叶为现代部分。作为当下观照的“当代音乐”一般是指近距离时段的音乐事象,它主要是音乐批评的对象。本文所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包括对1949年后中国音乐历史的研究。

②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文化组编《党和国家领导人论文艺》,文化艺术出版社1982年版,第181―189页。

③参见吴毓清《音乐的阶级性与“共同欣赏”》,《人民音乐》编辑部选编《1982年音乐争鸣文选》,第1―9页。

④杨琦《再谈文学艺术的“阶级性”、倾向性及其它――兼答冯光钰同志》,《人民音乐》编辑部选编《1982年音乐争鸣文选》,第39、25页。⑤周畅《不拘一格,广些,深些,精些》,《音乐研究》1982年第1期,第17页。

⑥戴嘉枋《科学总结我国当代音乐发展的历史经验――与吕骥同志等商榷》,《中国音乐学》1988年第3期,第106页。

⑦张静蔚《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南京艺术学院《当代中国音乐学》课题组著《中国当代音乐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第312页。⑧转引自黄翔鹏1958年12月31日记录整理《中国音协理事会讨论“中国近代音乐史”提纲第二次修订稿的记录整理材料》,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研究所1959年编《中国近代音乐史参考资料》第一辑(内部参考资料,油印本)。

⑨张静蔚《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南京艺术学院《当代中国音乐学》课题组著《中国当代音乐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第312页。⑩汪毓和《应发扬实事求是的科学学风》,《音乐研究》1982年第1期,第14页。

{11}陈聆群《反思求索再事开拓》,《中国音乐学》1985年第1期。

{12}张静蔚《对我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的两点思考》,《音乐研究》1986年第1期,第16页。

{13}有关“重写音乐史”的学术争鸣及其评述,请参见余峰《重读“重写音乐史”文论之误释》,《中国音乐学》2006年第3期。

{14}李岩《上海中华口琴会及其推广的音乐――一种城市大众音乐文化现象的研究》(博士论文摘要、序论及结论部分),李岩《朔风起时弄乐潮》,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270―297页。

{15}王勇《一位新文化斗士走上音乐学之路的“足迹”考析――王光祈留德生涯与西文著述研究》,上海文艺音像出版社2007年版。

{16}居其宏、乔邦利《改革开放与新时期中国音乐思潮》,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17}孙继南《黎锦晖与黎派音乐》,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18}冯长春《中国近代音乐思潮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

{19}戴嘉枋《继承、扬弃与发展――论音乐史学多元化观念的萌生及其合理内核》,《中国音乐学》1988年第1期。

近代史论文篇6

〔关键词〕中国音乐史学近代转型

在中国近代,国内音乐史逐渐产生与发展,并在重要时期实现了近代转型。中国音乐史学主要是对音乐史本身的规律进行研究讨论,确定对音乐史全面认识的一门学科。中国音乐史内涵主要有4个方面:史实、史学、史料和史著等。在近展过程中中国音乐史经过转型,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意义的音乐史学。

一、中国音乐史学对传统音乐的继承

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一个巨大的文化体系,有着悠久文化历史,主要在其文化延续性上表现出来,因此,中国音乐就呈现出对另一种历史的继承。在晚清音乐史的影响下,国内近代音乐史的阶段性集成了晚清音乐的一些特点,呈现出一种音乐史学发展的延续性。晚清时期虽然在国内经济和政治方面比较落后,和外国列强之间存在差异性,但是应全面了解认识这一阶段国内音乐学术研究获得的丰硕成果以及影响国内近代音乐史的因素,这些都是国内近代音乐史学转型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近代音乐史学继承晚清音乐主要体现在各个方面,例如,清代乐志、典制体等,从而在研究与阐述清代乐志过程中,让国内近代音乐史学得到延续性发展。《清史稿》是清代史学代表著作,其内容主要使用篇幅方式对乐理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做了相关记录,这不仅说明了清代重视乐志的发展与音乐史学的地位,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清代史学考据研究法在国内音乐史的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而典制体是国内史学著作方法的重要分支,主要以典章法制为主,以时间为脉络,对国内古代典章法制的起源和发展进行详细论述。典制体在清代逐渐发展成为当时史学发展的潮流,在这个潮流中也进一步梳理总结了国内音乐发展的情况,并且越来越注重国内少数民族音乐带来的意义,详细记录了少数民族音乐的乐器种类、乐曲结构和表现方式,建立了一个完善的音乐体制,为国内音乐史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国内近代音乐史以晚清音乐史为起源,继承晚清乐志和典制体,从而为完善历史和自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中国音乐史学的近代转型

(一)中国音乐史学――音乐史观的转型

在近代,随着近代史学思想与史学观不断发展,我国音乐史学的音乐史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并将近代史学思想与史学观协同转型的特点呈现出来。我国近代史学思潮与史学观主要有爱国主义思潮、辩证唯物史观以及新史学、现代新考据学等3大主流。在上述主流的影响下,音乐史观主要以显性或者是隐形转变的特点呈现出来。首先是在文化民族主义史观发展下音乐史观的转型。国内近代屈辱历史发展的事实,让文化发展以曲折前进的状态表现出来,文化民族史观得到人们的关注,逐渐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思潮。这个思潮主要体现在音乐界组成的战胜观念、模仿观念、反古观念和表情观念等音乐观念上,于是,给国内音乐史观带来了浓重文化民族史观色彩。其次,在进化论史观发展下音乐史观的转型。进化论史观给音乐史观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与音乐有关的史著中,近代著名音乐学家王光祈直接在音乐著作中融入进化论著,而且在语言表达以及音乐内容叙述上处处散发着进化论思想的信息。同时,在同一时代的一些音乐家也受到进化论史观的影响。最后,在辩证唯物史观发展下音乐史观的转型。在后,国内史学因为唯物史观带来的影响,音乐史学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近代音乐史观的转型过程中音乐史观起到关键作用。

(二)中国音乐史学――音乐史著书写范式

编写音乐史学的每个步骤与层面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中国音乐史学家深刻认识史学工作的重要性。这一认识主要是指各个史学家在编写音乐史学过程中体现的历史文学、史料观点、编纂主张和历史研究方法等,是史学工作者认识音乐史学内容的外在形式,而音乐史著的体例和内容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体例取决于内容,体例也受内容体现的影响。近代音乐史著的内容主要有3个方面,例如,传统音乐历史内容、作家综合音乐历史和西方音乐作品等。针对上述内容完美的体现,要求有相符合的体例形式。近代音乐家经过各种音乐体例形式实现编写音乐著作的目的,从客观上实现了音乐史著书写范式的转型,进而推动整个音乐史学的近代转型。这些音乐体例主要有:(1)具有主流性和显性的史著体例。表现为章节体通史著方式,根据西元纪年的形式对音乐史内容进行编排。这样编纂音乐史著的体例对新史学带来巨大影响,章节体推动了音乐进化论史观发展,具有优越性与进步性。(2)旁支次要和存在隐性的编纂体例,代表形式为编年和纪事本末体、指南和概论为代表方式等。由于在时代转型的影响下,编年与纪事本末体已经逐步失去原有的价值,而指南类和概论类的音乐史学著作却变成对近代音乐史学著书写范式转型进行研究的凭证。

(三)中国音乐史学――音乐史学研究方法转型

传统史学研究方法主要表现在还原历史事实、进行历史比较研究与分析、解释历史过程等3个层次上。但由于传统史学研究方法受近代新史学思潮的影响和感染,最大程度上实现了优化与创新,逐渐向时代前沿的史学研究方向发展。近代史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古史二重研究法、演绎研究法、历史演进研究法、碑志正史研究法和诗文正史研究法等,其特征表现为多样化和多元化。国内近代音乐史学的研究,通常情况下,以传统历史研究方法为主,传统文献和考证方法为辅。但是因为近代历史不断发展变化,推动了人们开眼看世界,并不断引进国外优秀文化元素,而音乐史学由于受其影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近代新型研究方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音乐史学研究方法。例如,在西方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下,王光祈在研究音乐史学过程中不断引进外国学术研究方法;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也引入了古史二重研究法;而郑师许、朱谦之的相关影月文献中主要利用跨文化比较研究手段。总之,受国内近代思潮的影响,国内音乐史研究方法的转型得到实现。

三、中国音乐史学近代转型的“通”和“变”

我国音乐史学的发展属于一个“长时段”的历史发展时期,而近代,只是一个“中时段”发展时期,在这个“中时段”中又出现了“短时段”。从1895年、1919年、1937年和1949年这些具有历史标志的突发事件上进行分析,这些属于外在标志,可能会对一时的文化外在形态、文化选择态度与文化观念带来影响。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在鸦片战争后传统学术转型成为近代学术,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选择继承与积极改造形成的结果,是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学术转型的思想动力与内在基础。

对于中国音乐史学的1840年~1949年而言,由于受现代学术操作与西方进化论形式的影响,逐渐呈现出“近代性”的特点。在20、30年代音乐学术和史学背景完全契合,正如当代相关学者提出的:“刚开始大部分希望转型成创造“国民”社会,然后转型成创造“学术社会”,这些与文化类似的情况在30~40年代的中国音乐史论著与史家身上得到验证。例如,王国维“极其重视打通各种文学艺术门类的关系,比如,戏曲、美术、诗、舞蹈、词、音乐、曲和小说等,以开拓学术的眼界,让审视在历史文化网络中作为综合艺术戏曲形成、流变的主体。”

中国近代音乐史学作为一门具有知识体系的学科,在确立过程中传统文化资源起到重要作用。这些史学家的学术背景和知识结构非常相似,一方面他们幼习举业,有传统国学基础;另一方面,受西方知识的熏陶,他们能够了解西方文化。同时,这些史学家大部分在执教,其学术视野、思想理念和研究方法明显与“古代”音乐史学存在差异,能够在“通”的基础上,完成短时段的“变”,进而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学术阶段,为中西文化交流格局建设中国音乐学科与塑造中国音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中国音乐史学近代转型体现了“通”和“变”的特点。受近代思潮与西方进化论史观的影响,中国音乐史近代化的特点主要在“通”和“变”上发挥出来,即在认识传统的音乐史学上,与近代音乐史学的特点结合起来,让中国音乐史学的发展实现转型,不断向音乐史学的巅峰前进。“通”是指知晓近代史学发展的潮流,“变”是指近代各种音乐史学转型的变化,例如,音乐史学研究方法、音乐史观和音乐史著写范式等,中国音乐史在通和变过程中逐渐实现近代转型的重大历史改革。

参考文献:

[1]王文君.中国音乐史学的近代转型初探[J].艺术时尚(下旬刊),2014,(6):150-150

[2]刘茜.浅析中国音乐史学的近代转型[J].黄河之声,2014,(5):113

[3]韩中健、谈欣.”中国音乐史学国际高端论坛”专家讲座述评[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5,(4):158-161

[4]王书亮.中国音乐史学应用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的探讨[J].音乐时空,2016,508(5):77-77,78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