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三年级做的小实验范例(3篇)

时间:2024-07-27

适合三年级做的小实验范文篇1

一、基本情况

20__年县下达我乡指令性收购任务8000担。全乡落实烤烟种植面积2646亩,涉及7个种烟村5个专业合作社1738户农户种植,签订合同284份,完成收购量9197.6担,收购总值642.75万元,实现税收128.55万元,合同内中上等烟比例达94.46,比上年增加12.21个百分点,实现合同内均价16.07元/公斤,比上年提高2.69元/公斤,亩产量151公斤,亩产值2429元。

今年我乡烤烟生产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成功经验在于:一是我们始终以“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各级烟草会议精神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二是坚持“双控,两提高”的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的生产方针;三是以“控量、提质、挖潜、增效”为工作重点,深层次认清发展趋势;四是领导重视、部门支持、干部作风的转变是烤烟生产稳步发展的重要保证,乡村社干部统一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大力实践“科技兴烟”战略,党委政府始终把烤烟产业作为我乡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第一大产业来抓,采取强有力措施,严把烤烟生产各个环节的质量,使我乡烤烟生产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提升了烟叶市场竞争力,为明年烤烟恢复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严格考核,确保各项工作如期完成

1、乡党委、政府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乡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乡其它班子成员、烟站站长、乡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及各村支书、主任为成员的烤烟生产领导小组。各村也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做到任务到人,明确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加强了领导,确保烤烟各个生产环节的顺利进行。同时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的烤烟生产督查领导小组,抽调乡办公室、烟站、财政所、纪检等部门的同志组成考核督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村的烤烟生产及工作队员进行考核督查。

针对烤烟生产各个关键节令,乡党委政府还成立了田间中后期管理领导小组、收购协调领导小组、烟草专卖领导小组,负责全乡烤烟收购的中耕管理、收购协调、专卖执法、调运等工作,有效地保证了我乡烤烟收购工作的顺利进行。

2、实行班子成员和乡直单位挂村、干部包社制和风险抵押制,对挂村责任人、工作队员进行严格考核,并将工作效果纳入干部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3、对村三职干部、验级员、预检预约员进行严格考核和管理,实行工资与效益挂钩,认真落实兑现县上出台的奖励政策,年终乡党委政府还要对完成任务较好的乡、村、社干部、预检预约员、村民小组、种烟典型户进行表彰奖励,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种烟积极性。

(二)增加科技含量,切实抓好烤烟生产各个环节工作

1、继续执行“双控、两提高”政策,严格按合同组织生产。一是扎实有效的做好宣传发动和面积落实工作。农户向所在的村委会和烟站提出申请,填写昌宁县20__年农民种植烤烟申报表,并由村委会和烟站签署填写审批意见,审批手续不全不给予种植。同时,依据申报表的审批意见与农户签定烟叶种植合同,实行合同管理,规范烟叶种植,维护该项产业健康发展。二是乡人民政府根据各村上报的种烟户数和面积,向县烤烟产业发展领小组提出种植申请,经县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审批同意进行种植,规范了种烟的程序,适应了市场的需要,使该项产业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2、加快推广实用新技术的步伐。大力推广漂浮育苗,培育无毒病少的优质壮苗。全乡确定22个育苗点,本文来源:文秘站建大棚2个,小棚550个,提供壮苗340万株,完成漂浮苗移栽2646亩。加大烤房改造力度,严格智能化烤房改造标准。今年全乡新建小烤房297座,新建烤房群5群30座。

3、搞好烟用物资的调供工作。年初乡政府及时与上级有关部门协调,4月底前将各种烟用物资全部供应到种烟农户手中,其中供应专用肥230.6吨,硝酸钾39.98吨,农膜18.885吨,保证了烤烟生产能适时进行。

4、严格要求,统一标准,认真实行预整地验收制度。

5、依靠科技,规范化栽培,抓住节令,适时移栽,缩短移栽期,在移栽质量上狠下功夫。一是统一预整地技术要求,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开墒,推广宽行窄株。二是加强施中层肥,施中层肥面积达到100以上。三是全面推行“定位打孔,带水带肥,干土覆盖”新技术,各烟农能抓住最佳节令,进行适时移栽和生产管理,并于4月28日全面移栽结束,四是全面实行地膜烟栽培,充分利用了地膜保水增温的优势。

6、全面实施以煤代柴工程。全乡以煤代柴达1323吨,均在规定期限内拖运完成,以煤代柴工程得以实施,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7、狠抓烤烟大田管理,提高烟叶质量。首先是查塘补缺和提苗追肥,今年我乡全面推行硝酸钾肥提苗,要求种烟农户在移栽7—10天内用氮钾肥兑水浇施。其次是把揭膜培土技术作为重点进行推广,全乡揭膜培土面积2646亩,占移栽面积的100;第三是狠抓田间卫生管理,做到顶无烟花,腰无烟杈,墒无杂草,沟无积水。

8、留养好烟叶成熟度,抓实烘烤培训。全面推行准采证制度,根据今年烤烟收购形势,要求各烟农将每一片烟叶都进行认真烘烤,妥善保管。对抓留养好成熟度能减少上部微带青烟叶,进行大力宣传讲解,真正做到下部叶适熟采摘,中部叶成熟采摘,上部叶充分成熟。各烤烟辅导员以自然村为单位对烟农进行烘烤技术和分级扎把培训,提高烟农对分级扎把与纯净度的认识。

9、下大力气,强化预检预约和分级扎把工作。从7月份开始,乡党委政府通过集中培训、分户辅导等多种渠道和多种形式的现场会、培训会,组织专门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户,开展分级扎把为主的预检工作培训,主要学习烤烟国标等级理论和实物大样,并通过考试合格后发给上岗证,使全乡烤烟工作队员、预检员、辅导员加深对所收购等级的印象,并要求挂社责任人、预检员、驻村入社搞好烟农分级扎把培训,共召开培训会50余场次,培训烟农20__多人次,并且要求做到边收购边指导。

(三)坚持标准,参照大样,合理起步,全面执行预检预约制度,兼顾政府、农户和企业三者利益,做好收购工作

1、认真做好收购前的准备工作。对两个站点的房屋仓库进行了检查修理,及时就位草席、麻绳、打包机等烟用物资。对收购人员及预检员进行岗前培训,把理论学习和实物考试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手法,统一眼光,按烟叶等级标准要求,指导烟农搞好烘烤、后期管理及分级扎把。

2、执行预检预约制度,提高烟叶把内纯净度,改善烟叶收购秩序。预检预约是收购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作,能有效地改善烟叶收购秩序和保证收购制度,我乡把入户预检工作贯穿到烟叶收购的全过程,加强对预检员的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集预检员回到烟站汇报前5天的预检情况,并听取烟站对分级扎把情况的反馈意见,进一步做好预检工作。在预约过程中根据收购形势和进度,适时调整当天烟叶入库数量,既维护了收购秩序,做到当天的烟当天收,又保证了烟叶堆内纯度。加大预检监督力度,严格按照烟叶预检制执行,加大退货力度,确保烟叶的把内纯度,提高烟叶的验级速度,增加农户收入。

3、加强管理,提高烟叶收购水平。加强对收购人的教育,制定严密的管理办法,收购期间与每个收购人员签定廉洁责任书,要求所有收购人员做到廉洁奉公,公平公正,不压级压价和抬价,杜绝人情烟的出现,统一收购水平。设立烟叶收购监督台,充分发挥干部群众的监督作用,避免违纪现象的发生。进一步完善验级员责任制,制定和完善详细的考核办法,使其树立主人翁意识,参与管理,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带好头,做表率,树形象。乡成立了烤烟收购质量协调领导小组,加大收购的协调力度,做到“弱而不乱,纯而不混,略有降级”的收购标准,兼顾了“三者”利益,保护烟农的种烟积极性。成立专卖执法小组,保证本乡烟叶不外流。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基础设施。一是水利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抗旱移栽难度大;二是烤房与面积不配套,烤坏的烟叶较多;三是村社公路比较差,路面不好,给烟农按时交售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种烟地块轮作难度大。

(三)由于部分农户不能根据自己的土地肥力情况,平衡实肥,因地制宜最大限度的发挥肥力作用,影响了烟叶的产量、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四)由于我乡今年烤房改造数量较多,部分烟农未能及时掌握新烤房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加之烤房设备在烘烤过程中损坏现象突出,从而影响了烘烤质量,影响了亩效益。

(五)部分烟农的生产技术和认识与要求还存在差距,特别是对烘烤出来的烟叶管理跟不上,导致有的烟叶水份超标,降低了效益。

四、20__年工作打算

20__年全乡计划种植烤烟4500亩,总产量10000担,总产值达800万元以上,上等烟等级合格率达到85以上,综合合格率达85以上。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力度。继续加强对烤烟生产各个环节的领导,强化监督检查,强化管理措施,强化服务意识,加大宣传发动力度,提高烟农的种烟积极性。

(二)继续执行挂村包社责任制和风险抵押制,进一步完善各项考核指标,采取阶段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加大考核管理力度,严格值班考勤和请销假制度。

(三)择优布局,合理轮作。要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安排指令性面积,加大向适宜区集中和连片种植的力度,各村应及早做好地块规划和育苗准备工作。

(四)加快实用新技术的推广步伐,杜绝劣杂品种,全面种植优良品种,继续推广漂浮育苗,加大烤房改造和新建力度,未改造的烤房在今年内应全部改造结束。做到科学施肥,宽行窄株,规范栽培,因地制宜推广硝酸钾提苗追肥和揭膜培土技术。

(五)留养好成熟度,加大烘烤技术培训力度。根据气候条件,切实抓好留养成熟度,做到上部烟叶一次性采收烘烤,并把烘烤和分级扎把作为明年烤烟生产技术培训重点,提高“一把烟”纯净度,努力提高等级合格率。

(六)加强管理,搞好收购。按照上级要求,加强预检预约制度的推行,把收购工作重心放在预检预约工作上,加强对烟站及收购人员的管理培训,抓好烟农分级扎把工作,努力提高等级合格率,生产优质烟叶,适应市场要求。

适合三年级做的小实验范文

北京市“基于发展性评价的学生成长规律与育人策略研究”项目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托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持续推进的基础教育研究重点项目。项目是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提出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需求,推进北京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提出的。该项目还将作为北京市在推进小学规范化工程之后提出的小学教育品质提升的重要支撑项目。

在近两年的研究中,项目以发展性评价为手段,全面揭示学生的发展规律,提炼了6-15岁学生的成长规律,系统梳理出小学低、中、高三个发展阶段7大方面的30-40个重点问题及关键任务。北京市13个区县44个学校聚焦小学低年级开展实验,积极探索有效的育人策略,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为了展示项目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本期我们特约项目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边玉芳介绍相关研究成果。项目研究还将继续,我们会持续关注项目的研究进展,也期待研究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案例带给我们的思考

一是“绿领巾事件”。“你学习不好,所以戴绿领巾,我才是真正的红领巾。”放学的时候,一个小学的学生被领巾的颜色自然分成了两队,一个带红领巾的孩子对另一个带绿领巾的孩子如是说。这是二年前在西安某所小学发生的真实一幕。学校解释说这是激励孩子上进的方法:为学习好、思想品德好的同学发放“红领巾”,让学习差思想道德差的“差生”佩戴“绿领巾”,这样可以激发“差生”向优秀生学习,让他们严格要求自己,争取也早日戴上“红领巾”。于是学校顿时被分成了“红”“绿”两个阵营。

二是近日成都某小学五年级男孩军军跳楼事件。据说这一天学校举行诗歌朗诵比赛,有几个孩子说说笑笑,影响了班集体的荣誉。老师留下4名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要求学生写1000字的检讨。军军还没开始写检讨就哭着问:“要是写不到1000字怎么办?”老师批评说:“还没做就说自己不行怎么可以呢?”男孩在语文课本上留下“老师我做不到,跳楼时我好几次都缩回来了”的遗言后,从30层高的楼上跳下。

看到上述案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里都会非常沉重。如果案例一中的学校能够预料这一做法会在全国教育界掀起如此大的波澜,如果案例二中的教师事先知道她的不恰当做法会导致一个少年的离去,我们相信他们一定都不会这么做。为什么好的动机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甚至产生完全相反的结果?现象的背后是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成长规律缺乏了解和尊重!目前,有许多学校和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不知道自己的做法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后果,常常是“凭经验”“凭感觉”而教,经常导致一些不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现象发生,不仅使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还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育人为本是教育的根本要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受教育的学生是一个个有情感、有自己发展基础和性格特点的活生生的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中第一条就写道: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既有普遍的规律也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教育的任务就是在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和需求的前提下,通过最有效的方式和途径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理解学生、研究学生、发展学生”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和学校的第一任务。只有在尊重学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才能科学育人。

2012年1月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托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北京市“基于发展性评价的学生成长规律与育人策略研究”,旨在通过多年持续深入的研究,揭示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成长规律,并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形成科学、有效的育人策略,从而为学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提供育人指导和帮助。项目的主要内容有三方面:一是通过系统梳理义务教育段学生成长规律,在此基础上概括提炼不同时期学生的关键发展任务,促进教师更新认知体系,使教师理解“培养什么人”;二是指导教师在实践工作中基于成长规律探索有效的育人策略,促进教师形成策略体系,掌握“如何培养人”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三是构建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使教育者知道自己对学生“培养得怎样”。项目是对上述不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现象的有力回应。

尊重成长规律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1.尊重学生完整成长的需求,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下课的时候有的老师也不愿意让我们出去玩,让我们写作业、改错、读书,还有的时候老师怕我们出去跑闹有危险。但是一天到晚在教室里太闷了,好不容易下课了,还没有自由,学得都烦了。有些老师对我们比较宽松,我们特开心,跑到操场上想跟好朋友说说悄悄话。真希望老师把时间还给我们!”

这是很多学生的心声。教师的出发点可能是认为学生要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但是却忽略了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学生需要在各种活动中发展自己的各种能力,如学习能力、认知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等,而这些能力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学生一生幸福的基础。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有自己完整的世界,学生不只有学业,也有各方面发展的需求。从纵向发展看,学生“现在”的行为是由“过去”塑造的,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学生还有长久的“未来”,我们应该从学生一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促进学生完整人生的成长。从横向角度看,学生除了学习知识外,还需要发展学习能力、自我意识、情绪体验、人际关系等,而且各个因素也是彼此影响的。尊重学生各方面发展相互影响的规律,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学习只是学生成长中的一部分,学生同时也需要在运动、交流中发现自己的优势,获得同学的接纳和认可,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师如果一味地强调学习,甚至把学生的课间生活也剥夺了,或者把“安全第一、不能出事”的焦虑转嫁给学生,学生就失去了全面发展和自我探索的机会。如果教师了解学生需要多样的活动才能发展自己,教师就能真正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展各种能力,为未来生活奠基。

2.尊重学生发展关键期,让学生在最佳时期发展相应能力

“我最近特别爱看书,但不是课本,是各种课外书,科技的、生物的、小说的,觉得太有意思了,但是在学校里老师不让看,有时候觉得上课没意思,大家就偷偷传课外书,老师发现了就没收。但是有些书就是比课本有趣,而且我们还学了不少知识呢,真不知道为什么老师不让看?”

很多教师都会为学生在课上看其他的书头痛不已,但是如果教师了解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就能够理解学生的这些做法了。

很多追踪研究都发现阅读水平与一个人的心身健康、学业成就发展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国际上普遍认可这样的观点: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就看这个国家具有多少高阅读能力水平的青少年。但有研究发现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和三、四年级的学生没有很大的差异,也就是说小学三、四年级以前是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这时形成的阅读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若错过了这一时期,以后再去弥补就会事倍功半。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在这个阶段有充足的时间阅读,阅读的种类要丰富多样。通过阅读数量的不断积累,学生就会发展出较高的阅读能力,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总盯着课本,一律屏蔽其他的书籍,就会使学生在阅读能力发展上错过最佳时机。

关键期是指某一特定的年龄阶段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若错过了这个时期,学习起来就会发生困难,甚至影响终身。不同心理能力的发展有不同的关键期。例如,口语学习的关键期是1-3岁,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是0-4岁,而5岁左右是掌握数概念的关键年龄。当然,某些心理能力的发展即使错过了关键期,只要通过适当的教育也可使该能力获得良好发展,但往往要事倍功半。学生的发展有一定规律可循。以小学为例,低年级要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兴趣,发展自信。到了中年级,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学习内部动机和学习方法的关键时期。高年级是学生开始走向自主和独立的时期,是抽象思维开始占主导的时期,老师和家长如果强迫学生跟随自己的想法,会剥夺学生发展独立性的关键时期。

3.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实现“因材施教”

“有好几次,我的作业本上有个字写错了,改了之后,老师又说笔太粗了,字又黑又难看,再重写,改了好几次,老师又说‘要认真写字’,但是我真的是很认真地写了,课间都没出去玩,可是写不了几个字,笔又变粗了。我也想像她们那样把字写得好看漂亮,我真的努力了,但就是做不到呀!”

每个教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境,对很多同学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件事,有些学生就是做不到,有时候教师会觉得学生是故意的,但是情况并非如此,尽管学生的发展存在着一些共同的规律和特点,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各自的生物遗传特征、家庭养育方式、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必然会造成学生在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起点和时间、发展速度和过程、发展的结果和水平都有差异。

字写的不够好,可能是每个孩子精细动作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不同导致的,如小学阶段的男生在语言表达能力、精细动作发展、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发展就是比女生晚一些。如果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发展差异,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学生,简单地进行同学之间的横向比较,就会抹杀学生的独特性,抑制学生独特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理想。只有教师真正地了解了不同群体、不同个体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的起点、速度、过程、顺序、最终达到的水平上的差异,才可能谈得上实质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把握学生成长规律是教师的专业基本功

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全面而深远,不管教师是否意识到,学生都会从教师身上获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教师职业有很多专业素养的要求,如教学基本功、教材研究等,但是在这些技能之外,还有一项更为基本的专业能力,就是对学生成长规律的理解与把握。我们把这一专业能力称为教师的专业基本功。

1.把握学生发展规律,教师才能由盲目与经验走向理性与科学,才能避免对学生造成“无心伤害”

在很多课上,我们会经常听到教师说这几句话:“请大家集中注意力!”“某某某,说你呢,刚听了几分钟,怎么又到处乱看,走神了?”“某某,看你同桌坐的多端正呀,你能做到吗?做不到的话,站门口去!”“同学们,请大家集中注意力,再走神的话就得不到奖励还要扣分呢!”

很多教师虽然知道学生的注意力很重要,但是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注意力有哪些特点就不清楚了,因此也就不能很好地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注意力发展的规律,就会希望学生在一节课上都能够保持高度的集中,这样的期望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在课堂上发现有些学生走神后,凭自己的感觉急于把学生的注意力扳过来,跟着教师的节奏,这样做违背了学生的注意力发展的规律,反而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对学生发展规律的了解是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基础,教师的所有工作才能有所依据,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关注哪些方面,在什么时候不需要过度紧张。但我们有许多教师往往“凭感觉而教”“凭经验而教”,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不知道这样做了会有什么后果,更不能把相关的经验和做法迁移到其他类似的情境中去。许多时候,教师的出发点和动机都是好的,但是由于不了解自己的行为对学生的发展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采用的方法比较随意,反而出现了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如前面提到的“绿领巾”事件等都是典型的好心办坏事的情况。有时教师在好的动机下,盲目地凭经验做出的行为,也承受了“师德滑坡”等社会的指责和巨大的压力。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发展的整体规律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明确知道自己的哪些教育行为是对的,哪些是错的,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学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才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有效避免因为“无心之失”带来的不良影响。

2.根据学生发展规律制定科学的教育教学策略,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表2为项目提炼的小学中年级学生部分五星级关键任务(例举)。

小学高年级学生特点及发展中最重要的任务

小学高年级学生进入自主期,自我意识发展,要求独立自主;身体发育加速,逐渐进入青春期;以抽象思维为主;大部分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逐渐占主导,学习的动力来自于自己而非他人,“我要学”的观念逐渐加强;更在意周围他人(如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期待得到他人的肯定,情绪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同伴的影响增加,同伴关系较为稳定,拥有较为固定的同伴群体,与朋友相处的时间增加,朋友的影响显得日益重要;大部分学生的道德认识处于自律阶段,能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

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发展特点,学校和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调节情绪的能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发展学生组织策划集体活动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敢于承担责任;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是非观,与同学建立亲密的友谊关系;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为学生的初中生活做好准备。

表3为项目提炼的小学高年级学生部分五星级关键任务(例举)。

项目成果之三

探索基于成长规律的科学育人策略

在全面梳理学生的成长规律的基础上,2013年,项目组聚焦小学低年级,以发展性评价为手段,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育人策略,并形成小学低年级教师培训手册。

在2013年聚焦小学低年级学段如何基于学生的成长规律实施有效的育人策略的基础上,2014年,项目将聚焦小学中年级学段有效育人策略的探索,2015年,将聚焦小学高年级学段有效育人策略的探索。在2015年,项目将形成完整的小学教师培训手册和案例集。

下面呈现的是项目组及实验学校教师在小学低年级学段学生的几个主要发展任务上探索的有效育人策略。

主题一:入学适应

一年级学生开始正式接受小学教育,意味着新的人生的开始,也是学生独自面对更为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开端。入学适应较好的学生能够跟上学习节奏、体验到同学之间的友情、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喜欢学校的校园生活,从而获得快乐幸福的情感体验、提升自信心。而这些重要的心理品质,会为学生未来的幸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入学适应对学生、家长和学校来说,既是一次重大的挑战,也是重要的成长机会。

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的规律及特点

规律1:一年级学生的入学适应包含行为适应、情绪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对学校的态度等五方面。

规律2:一年级的学生的认知停留在感知阶段,因此学校的环境带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会影响整体的适应情况。

规律3:受认知能力发展以及相应学习技能不足的限制,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各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也容易无意识地违反学校和老师的规定。

规律4: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家校合作状况会对学生的入学适应产生重大影响。

促进学生入学适应的有效策略

1.编写《新生入学指导手册》,指导学生与家长感知学校生活

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对学校环境、学习生活、老师和同学等都是陌生的。为更好地帮助一年级学生和家长适应学校,很多学校探索了有效的做法。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根据低年级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普遍停留在感性阶段的成长规律,编写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新生入学指导手册》,提前发放给家长和学生。手册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更特别的是让高年级的学生创造和绘制指导画册,帮助家长和孩子熟悉学校的设施和要求,如学校历史与文化、学校环境、作息时间安排、课程学习安排、对学生的要求、对父母的建议等,并且非常具体地指导学生如何收拾书包、接水、排队,以及上厕所的规则、上课要养成的习惯等。

图1:学校为学生编写的《新生入学指导手册》

2.改善环境,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爱上学校

一年级学生的认识停留在感性阶段,所以更容易感受到新环境外在的变化,如果学生第一次看到、听到、感受到的外在环境觉得亲切、安全、有趣,甚至是自己亲手设计的,就会有更多的情感连结,就更喜欢和愿意来学校。

丰台区第五小学从学校文化的总体设计,到每个小小指示牌的挑选,无不渗透着对孩子的关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尽可能地将环境设计得生动、丰富,每一间教室透出童趣和童真,每一面墙壁都留下了孩子们的成长印记。校园环境的改善,增加了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能够使学生对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为入学适应提供良好的基础。

3.培训教师,掌握在新生入学适应上的重要关注点

根据项目组提供给实验学校和教师的入学适应关键指标:行为适应、情绪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对学校的态度,许多学校行政干部和教师共同探讨如何从学校层面为一年级孩子创设一个快乐、温馨、安全的学习环境,如何提升教师队伍和家长队伍的育人能力,如何调动家长参与学校建设的积极性,进而把影响低年级学生适应学校学习的因素降到最低。

4.开展“新生培训周”,消除孩子的陌生感,让孩子有准备地开始小学生活

一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和社会能力都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学生的情绪、行为、学习、人际及对学校的态度五个方面的适应同等重要。丰台区第五小学、房山区第三小学等结合入学适应的关键问题,带领一年级全体教师开展“新生培训周”活动,设计系列新生培训课程。在培训周里,每天设定一个主题,包含“入学教育”“常规教育”“交往教育”等,涵盖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在学习、行为、人际等各方面的适应能力,使他们有准备地开始小学生活。

5.家校合作共同携手,促进学生入学适应

学生的入学适应情况很大程度上与家长的行为方式、对学校的态度、为孩子提供的心理支持有直接的关系。有些学校联合家长,开展塑造“家长五个好习惯”活动。家长的五个好习惯是指:倾听孩子说话、和孩子一起锻炼身体,指导孩子交往,让孩子生活自理而不包办代替,坚持与孩子共读、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发现并发展孩子的兴趣。

主题二:注意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第一次进入学校开始正规的学习,他们在上课、听讲、完成作业、参加各种活动等方面都需要良好的注意力作为基础,因此,注意力发展情况对他们的学习效率、学业成就、整体发展情况都有重要影响。同时,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的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如何在孩子学习的开端时期,通过有效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注意力的发展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发展的规律及特点

规律1:从注意力的类型看,低年级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越有趣的信息,越容易引起注意,但也容易分心,受环境影响较大。

规律2:从注意力的稳定性看,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20分钟左右,自我控制能力也较弱。

规律3:从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能力看,低年级学生注意分配能力仍较弱,不适宜一心二用,转移能力较弱,不容易从一个活动转移到另一个活动。

规律4:学生注意的通道有差异,好动活跃不一定就是多动症。

促进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发展的策略

1.课堂教学设计既顺应学生注意力特点,又促进其注意力向“最近发展区”过渡

课前3分钟,调动学生无意注意。课间活动都比较剧烈和兴奋,不易快速回到课堂节奏,而课堂最初的气氛将决定整节课的效率。房山区良乡第三小学、昌平区七里渠小学等充分利用课前3分钟时间。在每节课前二三分钟设置预备铃,用学生的口气提醒:“上课了,请同学们做好课前准备。”铃声响后,通过猜谜语、成语沙龙、绕口令,或者听舒缓的音乐等,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更好地进入上课的状态。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利用多感官通道交叉学习,集中学生注意力。由于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同时,不同学生注意信息的感觉通道有差异,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地变换教学方式。中关村一小的老师在讲到《爬山虎的脚》这节课时,老师指导学生亲自去做动作,体会文章的含义,学生在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中心小学英语老师李英在教授完第七单元水果后,课下有的学生说:“老师,我分不清lemon,orange这两个单词,也区分不出这两个图片。”有的学生就好奇地问:“老师,柠檬是什么味道的?和桔子有什么区别呢?”听到学生的疑问,李老师在下一节课前买来柠檬和桔子,通过手、眼、耳、口多感官参与学习后,学生不仅能准确地记住单词的发音,还能很快地辨认出单词和图片。

设置有趣、有挑战性的任务,不断给学生适当的刺激。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受新鲜刺激的吸引,如果学习难度太低,很多学生会觉得没劲,会更快失去兴趣,分散注意力。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当设置一些有趣的、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如有的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故意设计一些小错误,可以检查一下学生是否注意了,二是可以让细心的学生获得满足感,更愿意投入注意力。

2.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指导学生掌握保持良好注意力的技能

有些学校还探索了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促进学生的注意力发展。如很多学校一年级的老师们围绕注意力培养召开了主题班会,包括《集中我的注意力》《我和注意力交朋友》等,设计了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如比比看、小小情报员、看谁算得快、托乒乓球等。通过班会活动,学生懂得了做事要专一的道理,还总结出了一些口号,如我们做事、学习时要牢记“明确目标,集中注意好”,“排除干扰,集中注意,我能行”。

3.通过专业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对于处于注意力发展关键期的低年级学生,如果能够在课堂教学和班级活动外再辅助一些专门的训练,就会更好地促进其注意力的发展,如视觉追踪训练、划销训练等。

主题三:自信心

小学生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发展出对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客观、积极的评价。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影响较大,同时又面临着新环境的压力,如果在入学开始就感知到自己被接纳和认同,就会发展出适当的自信,如果感受不到认同和接纳,就会产生挫折感,久而久之,便会影响到学业、交往、行为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因此,小学低年级是自信心培养的关键阶段。

低年级学生自信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

规律1:相比于学前期与高年级,低年级的孩子更容易失去自信,对自己的评价较低。

规律2:低年级学生的自信心发展处于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不能建立较好的自信会影响后续发展。

规律3:孩子的自信来自于重要感、自我胜任感、外表感三方面,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更重要的是前两方面。重要感是孩子想获得他人关注及肯定的情感体验。例如,孩子得到了教师的表扬,会觉得自己很重要、受到他人的肯定。自我胜任感是孩子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表现出成功的行为和能力所获得的一种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体验,孩子考试名列前茅,得到老师、同伴的认可,会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一些事情。外表感是从身体外表方面获得的一种自我价值体验,如孩子认为自身长得好看或认为穿得漂亮而有一种优越感,对自己更加自信。

规律4:教师、父母、同伴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会影响学生对自己的评价,特别是教师的评价。

规律5:学生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发展,成功时从外部找原因,失败时从内部找原因的学生最容易失去自信。很多学生失败后的消极情绪体验是影响其自信心发展的重要因素,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自我调整技能,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促进低年级学生自信心发展的策略

1.“明确要求、合理期望”――为学生自信发展搭建“支架”

低年级学生由于刚刚进入小学生活,需要学习很多新的技能,如自己整理书包、在学校喝水、去洗手间、领饭、排队,这些在成人眼中极为简单的事情,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都是一次挑战。如果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就会更加有准备。同时低年级的学生非常在意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所以教师要对学生有合理的期望,不能期望在很短的时间内所有学生都做到,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更容易放松,感觉安全,相信自己能够做到,这样的感觉是自信心发展的基础。

2.“等待3秒钟”――有效提问、反馈与表扬的奥秘

课堂作为低年级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的自我胜任感、教师和同学是否认可自己,会决定学生以后是否主动发言、表现自己。因此,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情况,教师给学生的表扬和反馈一定会在细节中传递出这些信息,善于运用提问、表扬和反馈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很多老师认为足够的提问、不管学生回答的怎样都给予表扬就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其实不尽然。很多课堂看似你来我往、热闹非凡,但是教师提问的层面往往比较肤浅、都是“是”或“否”的问题,学生即使回答对了,也会渐渐失去价值感,因为没有深度和思维碰撞的问题只会流于形式,学生也无法体验到经过自己努力后找到答案带来的深层次的喜悦。教师提问的深度和类型要拓展,要开放和封闭兼顾、表层认识和深层思维并蓄。

同样,很多教师急于让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学生一旦回答不上来,就马上找其他同学,使学生失去了再次探索、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机会。比较好的做法是,教师要“等待3秒钟”,给学生深入探索的机会和主动表达的机会。表扬也是很多教师激励学生自信的方法,但是如果在课堂的表扬中只回应问题是否答对了,知识是否掌握了,没有包含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努力和探索的表扬,学生会觉得教师最关心的是最后的结果,所以如果说错了,即使很努力了,也说明我没有能力,很笨。比较好的做法是表扬和反馈要关注到结果以及学生的努力,如“我觉得你找到了好几种思路,特别有探索精神”,“我从你的回答中听到你对自己的答案特别确定,非常自信”。

3.外在奖励对低年级学生自信发展非常重要――鼓励学生主动展现自己

低年级学生的自信容易受外界的影响,物质和外在的奖励在低年级阶段特别有效,如果运用得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昌平区中心小学的马丽莉老师采用了多种奖励策略,促进学生自信的发展。如随时奖:每当发现哪个孩子进步了、哪个孩子在学习习惯上表现得好,发给学生奖励贴画;倾向奖:每个学生各有特点,教师选择在某些学生需要进步的地方着重奖励,激发学生进步的欲望;特别奖:食品有保鲜期,奖励也有保鲜期,马老师时常会更换奖励的措施和方法,比如,采用阶梯式的评价方案,在学生的每一次进步中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4.“关注每一个,发现那一个”――打开每个学生自信的大门

学生在进入小学时对自己已经有了基本的评价,但有时候表现出来的和真实情况不一致,如有些学生看起来很主动,但内心并不自信,也有些学生上课不太爱举手,可能是个性因素导致的。教师如果能够通过一些简单易行但又比较科学的方法了解学生的自信发展水平,就更能够做到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发现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问卷,更全面地了解所有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

教给学生一些变得自信的小技巧。一个人传达的信息,大部分来自于非语言的线索,如手势、身体姿势、表情等,教师可从一些小细节开始,帮助学生养成自信的好习惯:与别人说话的时候,直视对方的眼睛,这样可以向对方传达一种信息――我对自己充满自信,我对你没有隐瞒;经常微笑,这样不但会给别人留下好印象,还能无形中吸引对方,赢得对方的好感和尊重;抓住每一次的机会,发表自己的想法;站立和行走时,保持抬头挺胸,这样可以传达一种信息――对自己很满意,很自信。

教师可以专门为特殊学生设立约定奖。对于某些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教师可以和家长私下约定,给他奖励,提高他的学习积极性。例如,作业没有完成,可以先给他妈妈打电话沟通情况;第二天作业完成了,就大张旗鼓地对他表扬,让他体验到完成作业的成功喜悦;待他作业质量有所提高,再和家长沟通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渐渐地,学生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适合三年级做的小实验范文

【关键词】农村九年一贯中小学数学衔接策略

搞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是落实孩子"小升初"后学好数学,中学教师教好数学的关键。这一衔接问题很早就为一些专家和中学一线数学教师所关注,作为一名学校区级重点课题《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资源优化整合研究》的主研人员,在学科衔接的研究上作了一些思考。

我校因区划调整两镇合一后于2008年9月由过去的三圣中学、石坝中学、三圣镇中心校、石坝镇中心校四校合并而成,现为重庆市北碚区三圣学校。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原三圣中学和三圣中心校合并为一个校区,原石坝中学和石坝中心校合并为一个校区,是北碚区现有的唯一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试点学校。利用这一优势和特点,我们大胆进行了针对农村中小学学科衔接的研究。以教师、学生和课程为研究着力点,以六七年级为研究突破口的"农村九年一贯制中小学数学衔接策略研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一、调查分析,落实衔接着力点。

1.教师

(1)教师选任:"九年一贯"前,原中小学各自为营,教师无流动,无交叉任教。未出台特殊选任要求,更是出于方便对教师考核或出于照顾教师不愿中途接班等原因,原中小学的六七年级数学教师大多是从一年级直接教上来的或从九年级退下来的数学老师,学校无衔接要求,教师无衔接意识和行动,大多也缺乏一定的研究基础和理论素养。

(2)教师课堂:正如传统的中小课堂一样,原中小学课堂是孤立的,缺乏相互沟通与交流,各自的特色呈现十分明显。小学数学的知识点少,内容简单,题型单一,教学课时充裕,课堂容量小,教学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有充足的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有足够的时间反复练习。课堂教学中孩子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较多,做游戏、讲故事、竞赛等是常见的教学方式。到七年级后,教学内容多,课堂容量大,教学进度快。教师很少给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探究,习题难度增大、类型多样、解法多变,教师课堂处理与学生学习方式出现明显差异。

2.学生

(1)基本技能。六年级学生较差的数学基本技能滞抑了七年级数学知识的学习。一是部份孩子运算能力较差:计算粗心,看似不细心,实为不熟练;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整除、简便运算、找规律等整数运算不熟练;分数运算错误多,部份学生甚至不知道约分。学生缺乏数感而想不到解题的方法。二是部份孩子理解、分析能力较差:解决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寻找数量关系;不会画线段图、列表等辅助方法;不知道相遇、销售、百分率、倍数、面积等等基本题型中的数量关系。导致列不出代数式,从而列不出方程。三是部份孩子缺乏应的生活常识,不会审题,不会理解题意。

(2)学习方式。在小学,教师讲得细,学生练得熟。考试测验时,学生只要熟记概念、公式及教师平时所归纳的习题类型,大都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即便到六年级的孩子都十分依赖教师,主动学习意识薄弱,以单一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到了七年级,这种被动式的学习就被主动自觉的学习所取代,所学的知识内容增多,范围扩大,要求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然而很多小升初的学生不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继续使用小学那一套,学习吃力。

(3)心理变化.到七年级后,孩子的心理和学习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从心理上说,七年级都在13岁左右,由儿童期进入少年期,同时正处于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渡时期;从学习环境上说,面对新校园、新教师、新同学、新课本……一个全新的环境,学生需要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心理适应过程。

3.课程

六、七年级分属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升初"的两个学段,众所周知这两个学段之间存在一定事实上的较大跨度,对于我们这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来说,这种跨度的体会在最初很明显,也很直接。从新课标可以看出,孩子到七年级后的学习内容比小学多了很多,而且难度、深度和广度都大大提高。由算术数到有理数、由数到式、由列算式解应用题到列方程解应用题,不论在知识的抽象性还是严密性上都是一个飞跃。这样小学的教学内容就显得"浅、少、易",同时内容的叙述方式也比较简单、直观、富有趣味性且容易记忆;七年级数学概念逐步抽象,逻辑思维和几何想象提高,练习类型和解法多变,计算复杂。

二、分析研究,落实衔接策略。

(一)教师

1.教师选任:鉴于七年级老师要具有小学教师的童真与童趣,具备大爱胸怀,减轻"小升初"孩子的心理负担,使其尽快融入初中生活。六年级教师要预想到孩子升初后会遇到或面临的知识层面、学习方式或学习行为层面的困难,提前预设,加以正确引导。"九年一贯"后,结合学科衔接要求,力求衔接的实效性,我们在六、七年级教师的选任上做了仔细研究,大多为该学科原中小学区、校级骨干教师。他们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能有效且积极配合研究要求,自觉而主动地参与学科教学研究;有较强的、扎实的个人数学学科基本功素养,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上,还是在学科领域的理论素养上都是学校该学科的姣姣者;有一定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能较好落实研究任务,实现研究目的,突显研究成果;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选任的教师原中小学各占一半,六七年级拉通教学,有效解决研究主体。即任六、七年级的教师原中小学各选一半,同时每位教师从六年级教到七年级,实现跨学段教学。

2.教学方法:(1)逐渐过渡,给适应期。六七年级教师以互学借鉴为主,给未教过七年级(中学)和未教过六年级(小学)的中小学老师一定适应期,做到逐渐过渡,逐步适应新岗位的教学与研究。我们将选任的六七年级数学教师分在一个备课组,一个教研组,要求每周听不同学段教师的一节课,互学、互研、互进。以期学习和了解小学或中学教师课堂教学的处理方式与讲导学风格,取长补短,学以致用。如我们七年级教师研究提倡以实施"分层-慢速-多练"的教学方法来应对学生在小学已经习惯了的"保姆式"教学方法,效果就十分明显。(2)以旧引新,建构体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相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旧知识才能得到改造,新知识才能获得实际意义。集体备课,六七年级教师要以此为出发点,注重知识体系建构。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指导学生进行类比、对照,并区别新旧知识的异同,从而揭示新知的本质。例如:有理数的乘法,中小学的乘法区别仅在积的符号。所以小学讲时加强符号介入,中学讲课时从小学的乘法运算入手,重点放在符号法则上,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计算,感知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与小学的乘法法则的联系与区别,重新构建乘法运算的知识系统。(3)注重过程,培养能力。在六七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不停留在向学生讲结论、教学生生搬硬套上,要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结合学校开展的"中小学导学式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要求教师在学生学法指导上要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这"三自主"为核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更好的适应中学学习而努力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态度。让学生充分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的探索过程,既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学生

1.重视自学能力培养,加强学法指导:鉴于六年级孩子大多已十二、三岁,自我控制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明显增强。因此,我们要求六年级教师要有意识、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小结"五个环节以适应升初后中学教师所提出的这"五环节"学习。怎样理解与掌握好基础知识;怎样进行数学阅读;怎样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怎样做好总结与归纳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充分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逐步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引导参与数学活动,掌握学习方法:为适应七年级学习方式与方法的转变,六年级教师可适当提高要求,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对采取分解的方法解决的问题要培养和训练孩子综合解决,对七年级的相关知识要提前渗透。并引导他们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合作,从而掌握知识和领会学习方法。

3.培养良好的复习方法:六年级学生往往存在一些错误的复习方法:不复习;粗略复习;先做作业,后复习;一次性完成课外复习任务;单打一的复习方式。面对这些错误的做法,教师要针对性启发和引导,帮助他们正确复习、科学复习,为上七年级后能自主复习与学习作准备。

4.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俗语说:态度决定一切,习惯成就人生。我们知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后续学习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小学生年龄小依赖性强,在进入初中后管理上教师变"蹲"为"带",部分学生不适应,失去依靠、失去整天管着自己的人就无所适从。根据数学学习的特点,除泛学科的学习习惯之外,六年级教师把培养学生"检验、预习、独立作业、复习、反思小结"等习惯要作为重点。

(三)课程

1.课程校本:课程的一体化建设和构想也是"九年一贯制"建设和研究的重点之一。中小学一到九年级我们落实了以学科为核心的针对农村孩子的校本教材编排,在国家教材的基础上,以配合学科知识体系衔接为根本,以年段教研组为单位,年级教材内容互相渗透,知识体系建构更为合理为目标,落实了数学学科校本教材的拟编,其中以六七年级为重点。同时还以备课组为单位,结合数学知识体系衔接重点,以校本教材为编写蓝本,一至九年级编排的校本教辅运用效果也十分显著,尤以六七年级的衔接效果最为明显。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