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培训(6篇)

时间:2023-12-23

朗诵培训

关键词:朗诵;审美;语感;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2-149-01

语文课程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但传统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它方面训练的现象。语文课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民族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信息途径之一。通过探究性朗诵和创造性朗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朗诵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朗诵是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段落、篇章情感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朗诵能力高低与否,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因而在语文教学朗诵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一、朗诵有助于强化记忆

小学低年级阶段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这个时期强化记忆的知识不容易忘记,而朗诵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记忆手段。朗诵时,口、眼、耳、脑、心并用,增加了文章向大脑输送的渠道,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留有一定时间进行课文朗诵,让学生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更有利于增强记忆。

二、朗诵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火烧云》、《五彩池》、《观潮》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于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教师用绘形绘色的朗诵,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诵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朗诵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学生在初学语言时,声音对大脑皮层建立听觉表象的作用尤为重要,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语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说,只有经过反复朗诵,方能读出其中的韵味,领悟深层含义。有感情地朗诵,使声音进入大脑后产生很强的形象感和画面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通过让学生齐声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领读、默读、朗诵等形式,一边读一边思考,将读与思结合,做到朱熹所说的熟读精思。从而品析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

四、朗诵能培养学生语感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的语言能力,而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语感的强弱。所以培养学生语感是中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培养语感有多条途径,朗诵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条。在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比较重视“讲”,认为与其让学生多读,不如自己多讲一些。其实,多数课文是学生基本上可能读懂的。况且语文学习是重过程而不重结论的,正如古人云“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把文章的层次、段意、中心思想这些结论,或者说这几条“鱼”送给学生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提高他们的“捕鱼”能力。所以,与其多“讲”,不如让学生多读读,多念,自己从朗诵中去体会,去领悟。叶圣陶曾说“吟诵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生只有通过对课文的熟读精思,才能领略文章丰富的内涵,欣赏到文章特有的美,从而提高语感,进而提高语言能力。

五、朗诵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会随着读的不断深入而产生疑问和不同的情感体验。学生们通过谈话、讨论、补充等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体会。久而久之,学生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了,定会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朗诵有助于创设文章情景,再造意境

朗诵培训篇2

一、利用晨读时间进行朗读训练

晨读不仅是小学生、初中生进行朗读训练的最佳时间,高中生也是如此,语文教师应用好晨读时间,督促学生大声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必要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朗读练习,为学生做好示范。为了让学生多开口读书,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布置背诵任务,让学生在练习背诵的过程中增加朗读的机会。背诵任务完成的关键在于检查,教师应让学生相互合作,分组检查,做到全员参与,人人达标。背诵的多了,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既积累了习作素材,又提高了朗读水平。

二、提出要求,训练朗读技巧

在学生朗读时,教师要及时给学生提出基本的朗读要求,首先,朗读课文必须做到语音准确,无添、漏、错字现象,正确停顿、不重复;其次,要做到句子流畅,全文通顺,运用恰当的节奏表现文章;最后,就要提高要求,做到用不同的语气与音调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生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之后,教师要有重点地逐步对学生进行技巧训练。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上的相关篇目,带领学生进行句子的停顿、重点词语的重读以及不同的语音语调、朗读的速度等进行训练,还要关注学生在读书时的表情等。

三、多种形式练习,掌握读的方法

朗诵培训篇3

关键词:儿童文学实践能力培养

高职儿童文学课程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儿童文学基础知识,掌握阅读、鉴赏、分析、评价古今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创编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儿童文学课程是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训练相结合的课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未来将从事小学教师、培训学校教师等工作。小学语文教材共选作品约400篇,其中儿童诗歌(含儿童古诗)约68篇,童话寓言约66篇,儿童散文约88篇,儿童故事(含神话、传说)约92篇,儿童科普文艺约19篇。上述作品约占小学语文课文总数的80%以上。所以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儿童文学教学和讲授能力。因此加强学生实践能力训练,才能为学生走上未来的教学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一。加强儿童文学理论知识学习,广泛阅读儿童文学经典作品

儿童文学课程内容包括儿童文学相关理论知识、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戏剧、图画书儿童影视文学等。该课程理论知识涵盖较广,且有一定深度,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应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可观看儿童文学相关视频,观看儿歌表演视频,直观了解儿歌内容和形式;观看儿童诗朗诵视频,欣赏优秀儿童诗作;观看儿童戏剧视频,形象具体地感受儿童戏剧的魅力等等。采用表演等形式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高职儿童文学课程培养学生掌握阅读、鉴赏、分析、评价古今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提高学生鉴赏、分析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唯一办法就是阅读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学生必须在学习儿童文学理论的同时,大量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为激励学生阅读并考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可采用读书交流分享会的形式。结合儿童文学教材中所涉及到的作品,选取张天冀《大林和小林》、叶圣陶《稻草人》、洪汛涛《神笔马良》、郑渊洁《皮皮鲁传》、严文井《严文井童话选》、柯洛迪(意)《木偶奇遇记》、伊索(希腊)《伊索寓言》、黑柳彻子(日)《窗边的小豆豆》、刘易斯(英)《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法布尔(法)《昆虫记》等中外有代表性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写一部书的读书心得,也可写多部书的读书心得。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奠定基础,对于学生未来的从教工作极有好处。

二。开展多种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高职儿童文学课程在完成理论知识讲授和广泛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同时,必须加大学生实践能力训练,通过“做中学、做中教”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结合具体理论知识讲授,可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

(一)儿歌创编表演

根据教材内容,第四章儿歌的学习,我们可以采用儿歌创编表演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儿歌理论知识学习后,教师下达儿歌创编表演的具体要求。具体要求包括学生五人一组,以组为单位完成儿歌创编表演,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每组学生創编五首儿歌,五首儿歌其中两首为拼音、识字教学服务,另外三首必须表现卫生、环保、文明礼貌这三个主题。儿歌创编内容与小学教育专业紧密结合。儿歌形式自主决定,可以从摇篮曲、数数歌、游戏歌、问答歌、谜语歌、连锁调、绕口令、颠倒歌等形式中根据内容自主选择。表演的要求包括各组学生必须运用多媒体辅助儿歌表演,如制作PPT、播放音频、视频配合儿歌表演。可以通过钢琴伴奏、舞蹈等形式表演儿歌。五首儿歌中必须有一首儿歌表演同时,要配合绘画的形式进行展示。表演的要求,就是让学生将弹琴、唱歌、跳舞、课件制作、绘画等职业技能融入儿歌创编表演中,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儿歌创编表演这一实践训练内容的设计,既培养学生的儿歌创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艺术表演能力、电脑应用能力、舞台设计能力等,更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学生自己创编表演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儿童诗朗诵

根据教材内容,第五章儿童诗的学习,我们可以采用儿童诗朗诵的教学模式。著名的语言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要培养孩子纯正的文学趣味,就要从读诗开始。”儿童诗具有真率高洁的情感,丰富奇妙的想象,精粹流畅的语言,童稚优美的意境。而儿童诗的这些特征只有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并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完成理论学习后,观看儿童诗朗诵视频,学习儿童诗朗诵技巧。然后教师下达儿童诗朗诵的具体要求。具体要求包括学生5人一组,以组为单位完成儿童诗朗诵。选材要求,可自选小学语文教材中优秀儿童诗歌也可以自己创编儿童诗(200字以上)。要求从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儿童诗,就是要贴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需求,让学生通过选材了解小学语文教材相关内容。朗诵要求,脱稿、普通话标准,语句流畅自然,能展现诗歌的音乐美,抒发真挚情感。对朗诵的要求也是符合对小学教师语言表现力的要求。做为未来的小学教师,学生必须具备有感情地朗读、朗诵文学作品的能力。形式要求,各组学生必须运用多媒体辅助儿童诗朗诵,如制作PPT、播放音频、视频配合儿童诗朗诵。具体朗诵形式不限,也可以辅以唱歌、舞蹈、情景剧等形式进行儿童诗朗诵。

儿童诗朗诵这一实践训练内容的设计,十分贴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儿童诗朗诵不仅培养学生朗诵诗歌的能力,创新表演形式的要求也加强了学生PPT制作、唱歌、跳舞、表演等职业技能训练。而除了做为表演者学生能力得到舞台展示的锻炼,作为观众也能力在观看儿童诗朗诵的同时,增加对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诗的欣赏和了解。

(三)讲故事训练

根据教材内容,第八章儿童故事的学习,我们让学生进行讲故事训练。在我国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所占的比例达到了85%以上,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一般为6一12岁。只有生动有趣地讲解,才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讲故事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胜任未来的工作至关重要。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讲故事的能力。学生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后,观看儿童故事视频,学习掌握讲故事的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讲故事。向学生下达讲故事的具体要求。具体要求包括,选材,从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择儿童故事(600字左右)。人员要求,3人一组,分工合作。表演要求,脱稿,普通话标准、流畅,声情并貌、表现力强。形式要求,必须运用多媒体(音频、视频、PPT等)辅助讲故事,必须制作头饰、服装、道具等辅助表演。

讲故事这一实践训练内容的设计,学生通过准备故事,制作头饰、道具,制作PPT等,训练学生讲故事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儿童剧表演

根据教材内容第六章童话和第十一章儿童戏剧,我们采用儿童剧表演的教学模式。儿童戏剧以舞台表演为主,是一种融合了文学、语言、美术、舞蹈、音乐、服装、灯光等其他各种艺术类型的综合艺术。儿童戏剧的学习除了欣赏儿童戏剧剧本外,就是进行戏剧表演,通过表演的形式来掌握儿童戏剧的特征及对儿童的意义。学生完成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后,上网观看优秀儿童戏剧《马兰花》。课上教师根据童话剧《马兰花》讲解儿童戏剧的特征及表演的具体要求。一部完整的儿童剧表演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我们给学生五周的准备排练时间,并制定排练计划,学生按计划完成任务。第一周自由组队,选举队长,確定组名。第二周选定剧目,创编改编剧本。第三周确定人员分工。第四、五周儿童剧排练。第六、七周汇报表演。教师按排练计划检查学生的排练进度。第一周学生将分组情况上报课代表同学,教师授权课代表为云班课助教,课代表同学通过蓝墨云班将儿童剧表演小组分好,并标注组名,备注队长。第二周,学生选定并修改完剧本,将剧本以word文档的形式上传班课,教师审阅。第三周,学生将人员分工名单上传班课,教师审阅。第四、五周学生上传排练照片,以监督学生排练进程。

儿童剧表演具体要求,人员要求13人一组,选定组长,确定组名。剧本要求选材范围童话剧、课本剧(小学到大学语文教材内容),字数3500-4000字。表演要求脱稿表演,声情并茂;运用多媒体(PPT、视频、音频)辅助儿童剧表演;服装、道具、配乐等可根据剧情、人物自行准备;排练时需练习上场、下场,台上走位,避免背台;表演要熟练、连贯性强;充分发挥想象力,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表演(唱歌、跳舞、互动等)。

儿童剧表演这一实践训练内容是学生需要看重准备的内容。剧本的搜集、整理、修改、创编,锻炼了学生的儿童文学写作能力。儿童剧的排练、表演,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道具、服装、灯光、音响等准备,让学生将所学的音乐、美术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每组十几个人的统筹安排,协同配合,也充分训练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评价多元化,激励学生实践能力训练

国外研究学者早已提出:“评价的最重要意图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师范教育学院儿童文学课程考查方式是理论加实践。即卷面理论知识考试60%+平时实践能力训练40%=期末总成绩。我们把实践训练教学中开展的儿歌创编表演、儿童诗朗诵、讲故事、儿童剧表演全部量化为平时实践能力训练成绩。具体项目成绩所占比重为平时实践能力训练成绩=儿歌创编表演25%+儿童诗朗诵25%+讲故事20%+儿童剧30%。教学评价内容涵盖了儿童文学课程实践训练的全部内容,不仅实现了评价内容多元化,更激励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

参考文献

[1]杨海明。关于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河池学院学报,第2010(8).

朗诵培训范文篇4

通过调查发现,中职院校学生的课外朗读存在以下几点现象:一是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少,整体朗读能力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二是学生缺乏必要的朗读指导,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朗读的方法和技巧,不能很好地处理朗读的内容;三是没有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朗读材料,没法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四是没有良好的朗读环境。中职学校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忽略了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因此,学生缺乏良好的朗读环境。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加强课外朗读的指导以及有效地开展课外朗读活动是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

二、利用课外朗读,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实践与探索

(一)创建浓郁的课外朗读氛围

营造良好的课外朗读氛围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多方位的配合。学校方面:校团委发起了读书倡议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好读书、读好书”;班级建立了读书角,营造浓郁的班级读书氛围;学校图书馆开放了朗读区域,为学生朗读提供了场所;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朗读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方面:开设了朗读方法和技巧的选修课,加强对学生朗读指导,解决学生在朗读中的困难。学生方面: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外朗读活动,激发自身的朗读兴趣,提升朗读能力。在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下,营造了浓郁的朗读氛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文化的熏陶,提升了自己的文化素养。

(二)编写有特色的朗读教材

编写朗读材料解决的是“学生读什么”的问题,即学生应该朗读什么内容。首先,要对中职学生日常阅读的内容做简要的分析。中职院校女生大多爱读一些言情小说,男生则爱好魔幻小说、科幻小说,而对中外名著、名人传记等经典文学作品知之甚少。其次,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中职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的内容。学校精选编写了诵读经典系列读本“晨风雅韵”。内容编选根据各年级的学习基础,由易到难,共分为三册。第一册主要是面对刚入校的新生,“立规矩、养习性、学做人”为选编材料的宗旨。古诗文选取短小精悍具有启迪作用的诗文,现代文则选取有故事性、以情动人的名人佳作。并配以图文并茂的介绍、通俗流畅的翻译以及画龙点睛的赏析。学生通过朗读,能够达到规范自身行为,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开阔视野,提升文化素养。第二册围绕培养学生学习精神、树立职业理想为编选材料的宗旨,选取先秦散文、诸子百家作品以及现代散文和诗歌。内容涵盖了爱国情感、人生励志、自然风光。通过诵读,学生能够修身励志,提升文化素养。第三册书在编选时结合高年级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这一特点,以培养社会责任感、规划人生方向、陶冶个人情操为着力点。内容上选取两宋风月、明清雅韵等古代经典诗文,编选了篇幅短小、难度适中、适合学生朗诵的篇目。通过诵读,学生能够领略民族文化的内涵和深厚底蕴,培养自身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走上工作岗位做好铺垫。“晨风雅韵”这一经典系列读本很快在实践中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通过朗读经典文学作品,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提升了自己的文化修养。

(三)加强课外朗读的指导

朗读方法的指导解决的是“学生怎么读”的问题,即学生在朗读中应该掌握哪些方法和技巧。为此,我校首先开设了“朗读技巧及训练”的公开课,由语文教师对班级领读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在培训中针对何谓朗读、朗读的目的、朗读前的准备、朗读的基本表达手段等进行了详细讲解,并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其次,经过培训的班级领读人员,在班级朗读活动中对其他同学加以指导,进而做到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掌握朗读的方法和技巧。最后,开设了朗读训练的选修课,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更好、更快地提升自己的朗读技能。系统全面的朗读方法指导和技能训练极大地解决了学生在朗读中的困难,让学生能够在朗读中获得乐趣,进而提升文化素养。

(四)开展特色的朗读活动

1.开展长期的课外朗读活动。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学校开展了长期的课外诵读活动———“晨风雅韵”晨读活动。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生利用每天早自习时间进行经典诗文诵读。学生在领读的带领下齐声诵读,学生对每篇经典诗文都会经历“识读、诵读、熟读”的过程。通过对经典诗文的持之以恒的诵读,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文化的熏陶,提升文化素养。利用早自习晨读,不仅使课外朗读有了时间上的保证,更能让学生在琅琅读书声中开始美好的一天。

2.结合学校其他活动组织朗读比赛活动。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诵读展演”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任选自己喜爱的经典诗文和诵读形式。每次比赛大家都精心准备、积极参与。在活动中选手还互相请教切磋,更好地把握朗读的技巧,体会朗读的情感。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开阔视野、陶冶性情。

朗诵培训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朗读训练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有相当多的教师忽视了课堂上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他们认为学生的朗读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即应形成,到了高中阶段无须再行教学,或者认为朗读只是一种教学方法或仅仅把朗读看做一种技巧,其本身并不具有自足性教育价值,甚至认为朗读教学功能有限,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没有太大帮助。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这种教学是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几年后仍然出现的为数众多也得到大多数专家的肯定,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吸收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对朗读进行了深入地阐述,把朗读提高到相当高的地位,新课标在“课程目标”“实施建议”“评价建议”部分均给出了相关表述,例如新课标提出了“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的目标。该表述既表明了新课标有关高中生朗读能力语音层面、技巧层面、言语表达层面的新要求(用普通话、流畅、恰当),同时也包含了新课标对高中阶段朗读教学的作用及功能认定,即朗读教学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朗读技能,而且也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能力,进行语言积累的一条有效途径。这意味着新课标对高中阶段朗读教学重要地位的高度认同。

1、加强朗读,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高中语文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要朗读熟悉一批有代表性的包括各种内容、体裁、风格的诗文,消化领悟,把这些语言材料消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多积累典范的规范汉语的语言材料。朗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通过直觉思维方式直接感受语言,对语言的意义、情态、情味综合地进行感受,与阅览相比,更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

多读多记规范的、精当的书面语言,诵读准确、生动、鲜明的精彩诗文,口诵心惟,把这些语言材料消化成为自己的语言。由此可见,朗读无疑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有效手段。而且从读入手,带动说写,可以用规范汉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习惯。

2、保持朗读的连续性和合理性。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贵在老师导行,持之以恒;重在实践中落实提高,创造机会多读多练。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而上升的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应注意朗读在其中的连续性和合理性。

我们反对把早读时齐读式的朗读,提倡早读时朗读的多样性,这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产生厌烦心理:我们也反对课堂教学中只让学生听专家朗读,老师范读,而不让学生参与的朗读,倡导教学中要因势引导学生参与朗读,这才可调整课堂节奏,实现师生互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更反对把朗读扩大化,把什么文章都拿来乱读一气,倡导朗读选择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这才可达到朗读之熏陶渐染,培养语感,升华情操的目的。

同时,还要认识到教学生朗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常抓不懈。还要纠正基础年级才需要朗读的错误观点,虽在高考中未直接考学生的朗读的情况,经其中许多题目都关乎朗读,不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有赖于学生在平时大量的反复朗读来实现的,只靠大量无声的习题只会损伤语文的美感,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出不会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考试高手。

3、扩大朗读范围。在一些教师与学生的心目中,似乎有这么一个观念:教材上要求背诵的内容才需要朗读。他们把朗读训练与背诵等同起来,于是乎教师只要求学生去朗读那些教材中规定要求背诵的内容,学生也只是去朗读这些要求背诵的内容.其目的只是为了背诵。这无疑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朗读只是进行背诵的一种方式而已,而不能把这两者等同起来。朗读有助于背诵,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朗读的内容应该远远超过教材中所要求背诵的内容。因为朗读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朗读还对学生体会感受文章的形式美、语言美有着重要作用。朗读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及其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故而,朗读的内容就不可能也不应该只局限于教材中规定的要求背诵的内容,应该立足于全部教材且走出教材,全方位地寻找朗读的材料,以期过到朗读真正的要求与目的。

另外,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还有一个问题存在,即许多教师认为朗读只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并不需要参与进去。

朗诵培训范文篇6

我认为对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初学英语的初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也是必经之路。朗读和背诵也是克服当前中国学生的"哑巴英语"的有效途径。更为重要的是朗读和背诵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第一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积累大量实用的英语短语、句子、习惯用语;可以扩大视野,在脑子里储存大量有用的词汇、短语、习惯用法。

第二通过大量的朗读和背诵可以培养语感。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读"这种最基本的实践方式。朗读是训练语感的好方法,让学生反复朗读甚至背诵作品,特别是精彩段落和句子。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英语语感。语感一旦形成,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受益匪浅。比如有一道填空题,你甚至不知道这个句子的具体意义,你却能说出该填什么词,这就是你的语感。这样就可以自然的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错误。

第三,坚持不懈的朗读和背诵也是训练语言、语调、语流和连贯性、流畅性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改进语音。通过朗读,尤其是模仿正确、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可以纠正和训练自己的语音语调,掌握说英语的种种技巧,如连读、失去爆破、同化、重读、弱读等,从而迅速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因此,在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一的英语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朗读和背诵。

上一篇:人文关怀(9篇)

下一篇:机械工程(4篇)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