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范例(12篇)
时间:2024-02-07
时间:2024-02-07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对于社区老年人的心理辅导与心理保健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性选取5个社区的65-80岁的老人60例,对其生活质量进行入户式调查,该60例老人均无严重的生理疾病和心理疾患。将60例老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对于观察组的30例老人实行为期半年的心理保健护理,对于对照组的30例老人实施普通护理。结果:在进行心理保健前两组老人的焦虑、惶恐、强迫、偏执的负面情绪均高于正常,观察组经过心理保健后,上述情况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对社区老年人定期进行心理保健护理可以为社区老人的心理健康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心理保健;护理体会;静坐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906-02身体、心理、道德健康及社会适应性良好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新定义。中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1]云∶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因此,平衡调节个体的情绪与心理在健康促进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许多国家进入了老龄化,中国属于其中之一。观察周围患者,以老年人居多。所以他们的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应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现代老年人由于健康状况、家庭压力、社会影响,生活质量得不到更好的保证,因此如何通过对社区老年人的心理保健来促进其身心健康,是目前社区护理乃至整个社会护理需要重视的内容[1-2]。本文通过对比社区心理保健对老年人的影响来探索更加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以满足社区老年人的心理需求。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5个社区共60例65-80岁的老人,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根据年龄和性别将60例老人平均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于被选对象具有以下标准:①年龄为65至80岁;②均为该5个社区的居民;③无严重的生理疾病和精神疾患。记录该60例老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水平。
1.2护理方法:
1.2.1心理干预:社区护士定期到社区对于观察组的老人进行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因为老年人的认知能力逐渐退化,听力与视力均不及壮年,所以在和老年人进行交流的时候要以热情、耐心、体贴的态度和通俗易懂的说话方式[3]。对于不同家庭背景、文化程度、性别、年龄的老人要使用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以达到消除老人不良心理的目的。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老人的心理活动,以满足老人的心理需求为服务的目标,当老人有不合理的要求时,也不予以批评或指责;当老人有问题时,护理人员应给予及时的详尽的回答[4]。通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让患者对于护士产生亲近感,能够对护士敞开心扉,发泄自己对于生活的焦虑与不满。在老人对社区护士倾诉之后,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让老人感觉到整个社会都充满关爱。减少老人的惊恐、孤独、压抑的状态,使其乐观向上、积极快乐。
1.2.2心理咨询[5]:对于观察组中有抑郁表现的老人,社区护士要对其进行专业的心理保健,每个星期定期与其交谈,通过聊天的方式缓解其心理压力,减轻情绪的抑郁,如必要时可给予一些药物辅助治疗。
1.2.3鼓励老人与社会多接触:对于感觉到孤独的老人,要鼓励其参加社会活动,如量力而行做一些慈善,多与朋友聊天,打打太极拳、或者坚持散步。使其感觉到未与社会彻底脱轨[6],在和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放松心情,积极生活。建议闲时静坐。关于静坐的内在健身作用是公认的,有利于心境平和,淡定宁静,带来周身气血的通畅,养得胸中浩然之气,邪气不侵,远离疾病。同时也详细介绍静坐的方法与注意事项。每次以30-60分钟为宜。
1.3评价方法:记录与统计观察组的老人在接受心理保健护理前和之后的具有各项不良心理的人数,并记录对照组老人相同的指标。
1.4统计学方法:对于所有数据使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当P
在经过心理保健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老人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表现,如焦虑、压抑、偏执、惊恐、孤独等。在通过长达6个月的心理保健护理后,观察组的老人的心理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而对照组的老人心理状况无明显的改变。具体数据,(见表1)。
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老人6个月前与6个月后的不良心理统计
组别焦虑偏执惊恐孤独观察组6月前22131815观察组6月后4321对照组6月前25181918对照组6月后11181725注明:通过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
通过对于观察组与对照组共60例老人的调查得出,在观察组30例老人经过心理保健护理后,不良心理发生的情况有了明显的减少,心理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说明对社区老人进行心理护理保健是十分有意义的。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老人的身心健康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进入老年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之一,老年阶段是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特殊的一段时期,是人的生活能力和身体状况逐渐下降的一段时期,也是最容易产生心理障碍的一段时期[7-8]。许多社会因素都会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如子女赡养问题、婚姻问题、经济问题、退休问题等。对于造成老人心理出现恐慌、焦虑、偏执、抑郁的主要原因[9-10]在于:①晚辈由于工作忙对于老人的关心不足,在赡养方面不能做到尽善尽美,导致老人对生活没有信心;②离退休之后老人与社会的脱轨感增强,加上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少,与朋友同事交流的时间不足,会产生对所有事物的淡漠感;③丧偶老人对于一个人的生活感到不适应,继而孤独感增加,对人生充满失望;④性格比较内向的老人容易与家庭成员或者邻居因交流不畅而发生冲突,导致老人长期处于忧郁和焦虑的状态,造成更加内向的恶性循环。
通过本次调查与心理保健护理的实施,我们发现在经过了对社区老年人长达6个月的心理正面干预后,参与活动的老年人的焦虑、惊恐、抑郁、偏执等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说明了心理保健护理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重要引导意义。我们生活的社会不仅是由年轻一代组成的,我们应该给老年人更多的关心与爱护,关注老人的心理问题,鼓励和开导他们,使他们不再感觉孤单,建立对生活的信心与希望。让他们在幸福淡定的状态中从从容容度过人生夕阳红。完成我们医务工作者神圣的社会使命。参考文献
[1]黄帝.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
[2]陆安萍.社区护士对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干预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3(22):31-32.
[3]邹美娟.浅谈社区老年人的心理保健护理[J].医学信息,2011,24(8):133-134.
[4]陈东连.浅谈影响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与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09,6(32):11-12.
[5]刘雄生,廖巨福,杨燕,等.心理干预对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对照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14):32-33.
[6]张赛,杜蕾,金光辉,等.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抑郁状况及对抑郁情绪认知情况的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6):1830-1833.
[7]贾丽娜,袁平,庄海林,等.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及与生命质量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1):1361-1364.
[8]张国琴,王玉环.失能老年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1):2070-2071.
【关键词】职业性健康体检;分析问题;职业病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26-02
引言
现在社会中,由于受到利益的驱使,许多的企业和工厂对于职业性健康体检
都不够重视,也没有注意到职业性健康体检对于员工的身体健康以及企业效益的重要性。在企业领导不重视的情况下就使得许多的员工患上了职业病,直接影响了员工的身体健康,这样也就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了影响。所以,企业只有重视员工的身体健康,真正的理解了职业性健康体检的重要性,才能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
一、现代职业性健康体检面临的问题
(一)领导阶级对卫生重视程度低
在现代的职业性健康体检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第一点就是企业的领导者对于企业的卫生环境重视程度低,对于国家的法律制度不够了解,忽视了职业性健康体检的重要性,不仅对员工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而且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健康体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职业性健康体检的过程,现在,许多的体检人员对于体检项目以及受检人员的选择上都不太重视,许多的选择都是随意的,这也就造成了体检结果的不确定,还有可能会造成体检档案的遗失或者保存不完整。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对以后的职业病防治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二)企业不愿承担医药费用
一些小型的企业,由于本身的利润较小因此就不愿意在健康体检上花费过多的资源,高额的医药费使得许多的小型企业没有能力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健康体检。另一方面,这些小型企业内的员工的文化素质水平也比较低,这就造成了员工自身对于健康维护的意识不高,对于职业性健康体检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同时,大部分小企业在企业员工出现职业病以后会推卸责任。对于那些长期接触烟尘等高职业风险的小企业,许多的员工会在职业病恶化到一定程度以后,影响到正常的生活时才会到医院去看病,但是这是疾病已经严重恶化,这就加大治疗的难度。
(三)医疗机构的体检设备不完善
现在社会,不仅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会忽视健康体检的重要性,许多的医疗机构为了节约成本,扩大自己的利益,在必要的仪器设备不健全的情况下就对就业人员进行体检。在这种情况下所得出的体检结果往往是不准确的。而且体检的抽样也不科学,这也就很大程度的影响了职业性健康体检的准确性。从业人员的结构越来越复杂,这也就使得职业病的种类越来越多。但是,受到利益的驱使,一些医疗单位为了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就会在没有完善的仪器设备的情况下对小型企业和工厂的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这就使得所得出的结果不具备参考价值,健康体检也就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所以,由此看来,体检过程中参与体检的仪器与设备是非常重要的。
二、改善职业性健康体检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的卫生管理制度
只有加强企业的卫生管理制度,才能改善职业性健康体检中出现的问题。要加强企业的卫生管理制度,就必须建立职业社会健康保险制度,同时也要建立起相应的监督制度,这样才能保证制度的实施。当然,也要加强对企业领导人的卫生意识以及法律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企业的领导人才会自觉得配合企业的卫生管理制度。还要让企业的领导者了解职业卫生,这样企业的领导人才能更加重视职业性健康体检。
1.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生产实际情况,制定本企业的职业卫生责任制以及职业病患者工伤待遇管理制度等。想要更好的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并且培养起就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就必须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2.当建立了必要的管理制度之后,就应当针对性的建立监督机制。监督队伍的人员选择必须严格,只有那些拥有高水平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强烈的责任心的人员才能进入到监督队伍。同时要深入落实的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让监督人员有法可依,这样监督人员才能更好的进行监督。
3.企业可以为从业人员向保险公司缴纳一定的保险金,这个保险金的额度要根据本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程度、发病的几率以及医疗费用来决定。这样既可以减少企业在职业病发生以后的负担,又可以为从业人员的生活与工作提供一定的保障,从而是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
(二)加大对职业性健康体检的宣传力度
只有加大对于健康体检的宣传力度,才能让就业人员真正地了解到健康体检的作用,从而培养起就业人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很多小型企业的从业人员为了工作不愿意去接受健康体检,因为如果检测出职业病,就意味着很有可能会丢掉工作,造成更大的家庭负担。只有让这些人认识到健康体检的重要性,才能使得健康体检更好的执行下去。
(三)加强体检队伍的自身建设
体检人员在体检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提高体检人员的自身素质。这就要求体检人员必须实时掌握最新的体检技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必须及时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
医疗单位不能只追求自身利益,必须遵守《职业病防治法》,正确的认识到健康体检的重要性,及时的引进先进实用的医疗设备,加强医疗人员的培养,培养出一批有素质有技能的医疗人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职业性健康体检的准确性。
(四)加强对档案的保管
体检的结果对于职业病的预防与治疗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体检的结果就必须完整的保管好。这样,在出现职业病以后就可以根据以前的档案对职业病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对此类的职业病进行预防。
结论:职业病不仅对就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危害,而且还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了解职业性健康体检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预防职业病的危害。
参考文献:
[1]李玲;曾秀林;杨晓明;规范职业健康体检若干问题的思考[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0年02期
[2]黄冬;浅谈如何做好职业健康体检工作[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6期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教育
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也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时期。然而,由于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容易受各种思想的影响。对此,学校必须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以素质教育为总体目标,提高学校教育的效能,正确处理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把德育研究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作为工作重点,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1教师要做好表率,以身作则
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学校应不定期地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做到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并针对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研究,从而加强学校思想教育。针对政治学科特点,教师一定要结合当前形势,在教学中坚持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同时在不同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启发他们对学习必要性与目的的认识,从理论的角度帮助学生弄懂起码的人生道理。
利用教材资源,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2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发挥育人作用
中学各学科的教材之中,有丰富的德育资源。作为教师应充分挖掘、有效利用这些有利资源,通过学科教学,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特别是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契机,重视学科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和完成,要求教师在各门学科教学中,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语文、历史、政治等文科教材的自身优势,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的文化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文科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在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理科学科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深究悉讨,慎思明辨,细致严谨,不怕困难的意志和品质。实践证明,结合自然科学知识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是最具特色和说服力的。
3做好心理健康教育,陶冶个人情感,创设良好的学风环境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容易情绪化,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极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结合社会实践,联系中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觉调节情绪、培养坚强意志、锻造良好性格等,在尊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培养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讲究科学的育人方法,创造性地全面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
中学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因此,校风和班风是一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对学生是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多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所以,对于一个中学班主任来说,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笔者在建设班风的实践中越来越感觉到优良的班风可以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强烈而感人的气氛,优良的班风能充分地发挥情景教育的功效,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鸣,不由自主地接受它的“指令”,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壮情炼志”的目的。良好的班风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教育影响作用,是因为在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对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能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荣辱;同时,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体舆论,这种舆论对每个学生具有某种威慑作用。在这种健康舆论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的道德行为不断扩展与发扬光大,使错误的道德行为受到谴责、抑制甚至消除。
4学校、社会、家庭各司其职,搞好学生的德育实践教育
在现实的德育过程中,中学生生活的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其中,家庭是社会环境中最主要的一种社会基本群体,是组成社会的分子。古往今来,家庭不仅是其子女赖以生存的场所,也是学生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信息化,家庭教育的功能正在不断扩大和增强。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德育工作协调一致,对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包括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包办代替,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拔苗助长,过分溺爱子女,把孩子逼上了“家庭小皇帝”的“宝座”,甚至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学优品劣”的学生。所有这些现象,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增添了一定的难度。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深刻影响着未成年学生的道德的养成,由此可见,如何趋利避害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让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势在必行。
学生品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时由于中学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
参考文献
[1]高超.中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
[2]张业美.浅议德育工作对初中班主任的重要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0).
[3]秦春芳.浅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009(09).
[4]金朝洪.浅谈如何增强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3(16).
[5]张华健.浅析高中德育中的导师制[J].才智.2013(13)
国内外关于笔记的研究综述
元记忆监测研究综述
浅议班干部轮换制
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研究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时间管理倾向和网络成瘾的相关关系研究
试论冯特心理学中的几种对立倾向
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儿童情绪认知研究综述
情绪表达冲突研究综述
孝道的本土心理学研究综述
浅谈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对儿童教育的启示
试论中国古代科学观及其对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影响
儿童焦虑障碍影响因素研究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现状及优化体系
家庭心理治疗的理论及其应用
大学生“宅文化”的心理探究
家庭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社会技能的关系研究
责任伦理与医患关系
民营企业流水线工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探究
超文本阅读绩效研究述评——认知的视角
积极情绪的研究现状初探与展望
从负载特异机制理论来理解选择性注意
青少年抑郁症产生的原因分析——认知、自我、人格的观点
基于心理契约的企业员工忠诚管理策略研究
儿童和青少年品行障碍的干预研究进展
名字启动对女性容貌吸引力的影响
震区中学教师应付方式、主观幸福感及其关系研究
大学生公正心理初探
大学生网络依赖与人际关系研究
大学生创造力特点及其与家庭环境关系的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监狱基层男性警察情绪智力调查分析
儿童被忽视特点及其对孤独感的影响
初中生心目中理想教师的问卷调查
512重震区儿童青少年心身健康与应对特点及关系
大学生应对方式、应对效能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同性恋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对于开展大学生心理沙龙的初步探索
浅析小学儿童孤独感的因素及辅导
孔子的人格
中国儒家文化中的人性观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人格模型之文化阐释
元认知及其新进展
黑格尔“存在即合理”的哲学思想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风险倾向的跨文化差异研究综述
儿童心理理论能力质理解的研究
依恋研究简述
“白骨精”的社会心理效应
青少年生活满意度国内研究进展
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理论及其应用评析
社会环境与青少年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
中学生学业倦怠状况及量表编制
大学生抑郁情绪与成人依恋的关系研究
浅探贫困大学生受助施助的行为与心理特征——一项关于贫困大学生受助与施助过程的质的研究
一个残疾人的心理自我分析
大学生的国家科技成就刻板印象
社会认知视野中的自尊研究
>>和谐社会视野下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河北省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日本介护模式对改善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启示浙江省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上海市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人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研究定期健康体检对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居住方法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综合护理干预对养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晨练太极拳对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绍兴市城乡敬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加强社区保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浅谈老年文体工作对促进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作用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转变及健康老龄化与社区护理干预及指导澳门理工学院长者书院与澳门社会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比较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2]郭志刚,2006:《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2007:《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http:///yanjiu/33.jhtml。
[4]吴明隆,2009:《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重庆大学出版社。
[5]曾毅,2001:《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二高三大”特征及对策探讨》,《人口与经济》第5期。
【摘要】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创造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环境,丰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三个方面来浅谈如何加强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各项教育尤为重要,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对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创造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环境
关心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家庭、社会要密切配合,要共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1.1关注家庭教育的环境
家庭是社会和国家组成的的基本单位,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终身导师,家庭和父母的影响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要在家庭为孩子形成思想道德的环境。首先家长一时时有意识,相应高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意识,注意科学地对青少年进行引导教育,不要有无原则地溺爱青少年而无视道德的行为。家长合理的帮助青少年解决各种思想上的困惑,在和孩子交谈中逐渐提高青少年对于道德的辨别能力,使青少年在父母的影响下拥有良好的文明举止言谈、充实的知识,高尚的道德品质。
1.2重视学校教育的环境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主要教育模式,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教育场所。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中,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是直接的,最有效的。在德育教育中,老师是德育的主体,在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道德认识起关键作用,老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意识,重视青少年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道德习惯的养成,培养青少年具有的基本的道德习惯和行为习惯,包括遵守社会基本道德准则、帮助他人、协商合作、团结友爱等。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创设校园道德环境,可以采取黑板报、德育园地等橱窗、观看爱国主义优秀电影、电视片,参加英雄人物事迹报告会、进行诗歌、朗诵、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等活动,让青少年在有趣味性、吸引力的活动中陶冶道德情感受到思想道德的教育。
1.3营造社会环境
社会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社会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为青少年创造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利用社会的各种力量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帮助青少年在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中,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开展。系列教育活动锻炼青少年的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念,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2丰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青少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体现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正确理想信念的树立、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的培养、促进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一系列基本素质的提高。健全和改进青少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首要任务就是丰富道德教育的内容。
2.1加强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所有中国人都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的重要标尺。青少年要成长为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人,就应该模范遵守基本道德规范。
2.2加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教育
促进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认识、积极的思想道德情感,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自己内在的良好素质。
2.3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的教育
加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橱窗、板报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勤劳勇敢、艰苦奋斗、不屈不挠、谦虚正直、助人为乐、尊长爱幼,孝敬父母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培养青少年热爱自己的祖国,忠于自己的祖国,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要为祖国、为人民努力奋斗。要懂得尊重自己的父母,才会懂得尊重他人。
3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注重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要辅导青少年爱读书,读和书,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
3.1注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遵循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培养他们拥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心理,要培养他们的宽容心,引导他们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抱负,懂感恩,有诚信。可以在学校开辟心理健康课堂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心理素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和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板报,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及时帮助心理弱势群体,开展倡导关注个人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活动,向青少年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唤起青少年对自身、对周边师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不断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意识,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
3.2引导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要鼓励和启发学生们“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广大学生开展健康有益、形式活泼的读书活动,促进“多读书、读好书”良好校园氛围的形成,把学校图书馆建成一个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自身的优势,通过各种措施,掀起了“多读书、读好书”的热潮,鼓励师生坚持以书籍为伴,坚持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荣,让青少年在书海中汲取智慧的营养。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推进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3.3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
青少年学生是极易受网络影响的群体,要注重正确加以引导、处理。要提高青少年信息辨别能力,培养他们学习如何检索、核对、判断、选择和处理信息,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培养信息道德的意识,友好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感,是青少年应具备的基础素质。要让青少年了解与信息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信息道德规范,培养他们文明上网的观念,养成在信息活动中遵纪守法的行为道德意识。培养他们的持久性与自制力。要让他们明确什么是不道德或违法的行为,教育他们规避不良行为。比如在公用电脑上不随便设置密码;不胡乱保存无用的文件;在网上发表言论要遵守道德规范,不胡乱发表不文明或有损国家民族利益的言论等。
总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育优良品德,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必须要真正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取得成效。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关乎民族、国家命运的大事,同时也是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郭瑾;;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20期
3.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廉政建设法制化贾明建,JiaMingjian
4.论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关系昝银琴,ZanYinqin
5.论市场营销学中的满意与忠诚吕微,牛琪彬
6.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认识与思考王继英,WangJiying
7.会计工作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的作用赵霞
8.浅谈党校师资水平的提高郝首阳
9.构建山西农村卫生工作社会环境的思考郭玉兰,GuoYulan
10.构建和谐山西的战略思路杨云龙,YangYunlong
11.浅议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何晔,HeYe
12.从调整城乡结构入手构建和谐社会王翠芳,WangCuifang
13.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杨建慧,YangJianhui
14.试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尹志芳,YinZhifang
15.用信息化推动和谐社会的创建闫晓红,YanXiaohong
16.法治--和谐社会的基石郝小红,HaoXiaohong
17.发挥党校优势,构建和谐校园褚爱红,ChuAihong
1.领导干部要做践行"八荣八耻"的表率冯进成,FengJincheng
2.和林格尔县经济社会发展给予我们的启示赵凯,ZhaoKai
3.论领导者的"魅力影响"韩晋乐,HanJinle
4.先进性建设:同志对党建理论的新贡献徐建国,陈红,XuJianguo,ChengHong
5.党执政理念和执政实践的新飞跃原淑玲,YuanShuling
6.试论构建公务员竞争机制武文媛,WuWenyuan
7.浅谈办公室工作人员素质及能力的培养李军,LiJun
8.论政府管理创新的重点温玉琴,WenYuqin
9.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经济权利保障董玉虎,高连江,DongYuhu,GaoLianjiang
10.自主创新与企业主体作用的发挥张云芳,ZhangYunfang
11.论深层次企业文化建设郝首阳,陈康生,HaoShouyang,ChenKangsheng
12.浅议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宋燕铭,SongYanming
13.论图书馆管理创新与领导因素刘晓虹,王惠民,LiuXiaohong,WangHuimin
14.中国传统义利观及其现当代启示探析苗全优,于晓媛,MiaoQuanyou,YuXiaoyuan
1.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赵丽华,ZhaoLihua
2.邓小平发展观浅论邓一鸣,DengYiming
3.政治体制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李默海,LiMohai
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核心问题研究姚志峰,刘雪屏,YaoZhifeng,LiuXueping
5.社会冲突视角下的国家能力建设吴春生,WuChunsheng
6.和谐社会建设的生态要义张永强,ZhangYongqiang
7.浅析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参与问题顾兴华,GuXinghua
8.乡村旅游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初探——以太谷县任村乡五村农业生态旅游发展为例于潇倩
9.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探微李健,LiJian
10.浅析社会发展的动力与阻力邢瑞娟,王纪鹏,XingRuijuan,WangJipeng
11.我国民间组织发展的困境与对策陈康来,赵芸,ChenKanglai,ZhaoYun
12.领导干部要带头密切党群关系白英
13.构建党建理论新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原淑玲,YuanShuling
14.对地方党委执政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张铭
15.浅谈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问题陆晨旭HttP://
16.论轻刑化对刑事检察的影响邱莲莲,QiuLianlian
17.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问题浅探武朝霞,李晋,WuZhaoxia,LiJin
18.试论我国的环境保护与法制建设问题赵际红,ZhaoJihong
19.当前腐败现象的特点、原因及其防治田姝娜,魏宗尧
20.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及对策思考赵卫中
21.对我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反思王世浩,WangShihao
22.浅谈企业管理中的老龄工作闫志远
23.浅谈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问题程永
24.对档案信息化问题的思考武晓莉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欢迎阅读。
更多心理健康相关内容推荐
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五篇
心理教育手抄报资料
学校学生心理教育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演讲稿5篇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与感悟
心理健康教育总结1总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态放正,身体健康而已。却不明白《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人们如此重要,异常是做教师工作的。
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懂得了改善自我的心理健康状况,不断地释放自我,从而去了解对方的心理,协调自我的人际关系,是自我得到身心的正常健康发展。
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是我觉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必须从学校入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仅是学科的学员,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这样一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教师的心理健康要保证。其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必须具备一是热爱教育事业,胜任教学工作;二是有进取乐观的人生态度;三是具有健全的人格;四是较强的环境适应本事,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影响着自我扮演的主角。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的心里健康必须处于较高的水平。
并且,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是正确的选择,可是要落实到实处。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的选择和布置,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能表面化。学校的成人教育应定期培训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做好学生生活、学习的心理健康保障。
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我明白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双重方面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但对教师的自身有影响,对学生的影响更大,直接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发展。教师的情绪不好,就会影响课堂效果;教师的失误确定,学生会产生对抗和偏激的习惯,构成心理障碍。
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我也明白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是带有的指示性说教,而是强调学生的体会和交流,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当常抓不懈,把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渗透到其他学科之中。仅有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保证了,才能改善家庭关系,提高师生和谐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其他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我作为一名教师,我庆幸自我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及时的提高了自我的心理健康知识。本人真的是受益匪浅啊!
心理健康教育总结2听了杨教师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并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本事。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自我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经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所以,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我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我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当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我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我一向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仅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到达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理解新知识,开拓自我的视野,也能使自我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十分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所以,教师能够试着在假期给自我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我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并且能够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能够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进取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当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样办呢必须要充分利用班团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经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团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主角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进取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经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研究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忙。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经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经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忙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我的心理,正视我们自我的问题,看到自我的优势,找到自我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忙我们身边的人,期望我们都能坚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心理健康教育总结3经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我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欢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必须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境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教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教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忙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我必须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教师仅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仅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进取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总结4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备的条件和基础,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叶一舵教授用生动的事例、准确的语言、高度的理论,丰富的资料、实践验证的标准给我们上了难得的一课,经过这次的学习,收获很大。
首先,我感觉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十分重要。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教师的心理健康主要还是要靠自我的调整和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当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我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我一向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他的工作得理解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学生、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教育局等等,以至整个社会。所有的这些人和社会团体都认为自我对教师的工作有评价的权利。
对于教师应当怎样做,应当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有自我不一样的观念和想法。仅仅是与以上提到的这些人相处就可能让教师产生焦虑,不管是正常的焦虑还是神经过敏性焦虑。并且,教师自我心里也有“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我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所以,教师应当树立正确并且稳定的自我概念。包括对自我身体、本事、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习惯、本事、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齐,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我,合理要求自我,了解并愉悦地理解自我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我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个体因为对自我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这种心态对坚持心理健康是十分有利的。教师应多学习,多理解新知识,以加强自身修养。教师也能够坚持收集有关他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景的资料。帮忙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更清楚地明白是否到达了自我预定的目标。
教师对失败的看法是自我维护心理健康本事的中心因素。正因为教师是心理上“开放”的职业,失败和过错发生的机率就异常大。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错,每个人都会有失败的经历,关键是看怎样去认识和对待自我的失败。如果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失败就是成功之母。并且能减少压力和焦虑的来源,更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比如,一个对自我的教学本事充满信心的老教师对学生家长和社会上其他人员对课程提出的不一样意见会处之泰然。与教育界之外的人谈论关于课程的时候,他心态平衡,语气坚定,因为他明白自我是一个有本事的教师,他明白自我在说些什么。他清楚地明白,自我对问题的直接接触更多,因而对整个教育形式也就有更客观的把握。他从实际工作中建立起来的安全感不会受到影响。因为学生对他友好而不失尊敬,因为他帮忙差生并真的使其成绩上升,因为他客观地明白教学中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正是因为他能理解这些失败,并从中总结经验,才有如此大的心理能量来勇敢应对失败。教师应当正确的认识和评价生活中所谓的“失败”。也能够说是适时当一下阿Q。
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我的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教师觉得在工作中受到了委屈,很自然地容易把气发泄在座在自我教室里的学生身上,因为学生常常就是让他们受委屈的“罪魁祸首”之一。本来,适当地刺激一下捣蛋学生的自尊对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可能是有效的,然而教师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很难把握好这一尺度,常常就可能伤害学生,也破坏了自我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如果教师是因为自我遇到了挫折而烦躁,并且所以而斥责学生,学生们是能够意识到的。他们不仅仅不愿再尊重教师,听教师的话,还可能会报复教师。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心身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所以,教师也应当选择适宜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我的情绪。情绪的宣泄能够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心”方面如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或大笑,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给自我写信或写日记。“身”方面如剧烈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逛逛街,买点自我喜欢的东西等等。还能够出门旅游,从大自然中使自我的情操得到陶冶。
不仅仅是教师,各行各业的人都正逐步认识到,心理治疗,不管是短期的还是连续的,都能帮忙他们更愉快、更有效地工作。以前,一提到心理治疗,人们就会把它与精神病挂钩。但此刻,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求助于心理治疗的教师是诚实、有勇气、愿意提高和发展的教师。要一个被心理问题所困扰的教师硬撑着低效率地工作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其结果很有可能是教师把他的消极情绪投射到他所教的学生身上,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新的知识层出不穷,要想靠在学校学习的十几年就学会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的知识技能尚不可能,更不用说今日呈几何级增长的新知识。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知识的代言人。
所以,教师不断理解继续教育,学习新的知识,就成为必然之举。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如果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而青少年的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异常喜爱并能理解新事物,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学生还有可能会所以而不尊重教师。所以,进取的参加继续教育也是教师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身为教师,仅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到达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理解新知识,开拓自我的视野,也能使自我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其次,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十分重要。心理学研究证明,每一个学生都有很大的潜能,都有可能成为优秀者,天才人物,主要是看后天的教育与影响。而我们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注重发挥学生的潜能,为学生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让其充分的发挥出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实际情景,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优势,并注意培养和克服学生的劣势。注意发挥学生的优势,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的开发,也要注意采取激励的办法,记得有位学者曾描述这样一个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本事×激励,让学生看到自我的优势均,自信心增强了,就会促进智力的发民展,对于后进生,我们更要坚持发挥优势的原则来处理问题.,对后进生更应当要多看他们的优势,使用权其能够顺利发展。
经过此次学习,我感受颇深。要想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还要不断提高自我的人格魅力,使自我具有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高尚的品质,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心理健康教育总结5开学前夕,参加了安阳幼儿师范学校培训中心岳素萍教师讲授的《欢乐每一天,我的心境我做主》心理健康培训,岳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生动鲜活的案例,使我受益匪浅。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经过参加此次的心理健康培训,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方法技巧上让我对心理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懂得了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忙。下头谈谈自我的几点体会:
此次的心理健康培训就像夏日里的一阵凉风,扫去了我心头的烦燥;就像高山上的一股清泉,滋润了我几度迷惘徘徊的心灵;就像冲破晓雾的第一道阳光,使我豁然开朗!我相信在此次的培训中,我不仅仅学到了很多心理学理论知识,并且学到了正确对待生活的方式,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它让我建立了进取向上的健康心态,以健康的心态工作、学习、生活,碰到问题不消极对待,而是想办法解决,学会了情绪调节,使我更有效、进取地适应社会。
当应对消极的生活事件时,我学会了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当应对残酷的生活现实时,我学会了换个角度说服自我;当工作受到挫折时,我努力调整自我的心态,增强抗挫折的本事,做情绪和压力的主人。并学会做出客观的分析,正确的确定,哪些方面是不可改变的,哪些方面是能够经过自我的努力加以改变的,对于那些不可改变的事情,说服自我愉快地理解,对于能够改变的地方,尽自我本事做出改变,乐观对待发生的心理冲突,做到胸怀坦荡,乐观开朗。如果我们是树,那么心理健康就是阳光,仅有拥有阳光灿烂的心态,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播撒欢乐,收获幸福!
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当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我的人格,提升自我的人格魅力。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应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幼儿产生不良影响。经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我心态,使自我始终处于进取乐观,要善于调控情绪,学会缓解心理压力,坚持心理的平衡,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异常是在幼儿面前应控制自我的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幼儿身上。教师应当选择适宜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我的情绪,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构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模式的思考谢伦立,陈建生,索艳军
探究新形势下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宋振岭
高等中医药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究李志刚,苏玉凤
体育教学对青少年心理卫生保健影响因素分析陈晓娣
论击碰球运动项目在学校体育教学开设的可行性郭照德,任昊
高校公共体育田径课程教学休闲化探析曹亚萍
农村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改革的构想王伟
论高校体育教学中采用详析精练式教学方法的意义胡春雷,王力晨
大学生评价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维度差异研究曾凡文,胡红霞
上海市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调查研究王学华,徐贵申,丰慧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探讨李妮娜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思考党林秀,朱波涌,凌颖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弱势群体"的体育习惯孙玉娣
探究篮球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朱宏庆
浅析电子白板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方育新
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李继华
诱思探究教学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张慧丽
扩招后河南省技工学校体育教学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叶斌
高中体育教材性别文化的分析郑琳
用移动游戏提高篮球裁判员对"撞人与阻挡"的判断能力张良祥
论休闲健身运动在社会体育中的可持续性发展高艳
长春市居民体育消费特征分析刘玉本,程铭
潮州市健美操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李宝禄
侗族摔跤及其体育文化特征肖红青,唐丽
学龄前儿童初学游泳心理恐惧成因及对策陈平,李冬颖,马定松,何波
北京残奥会男子100米运动员奥斯卡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方成军,万宇,张刚
高校网球教学场地建设探讨孙志鹏,王小云
体育场馆建设——投资项目后评价王爱国
科学发展观理念下的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审视王庆贤,浦义俊
贯彻落实7号文件加强体育课堂教学规范管理宋学光,王美香
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现状调查杨培基,冯唯锐,徐蕾,李钟香
提高"健商"是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教改的新课题王敬英
体育院系开设瑜伽专修课程可行性研究黄荔娟
普通高校体育课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研究张世忠
篮球选修课小群体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郭恩显,刘捷
高职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现状分析与研究蒋鸣
中小学广播操比赛组织策略吕兵文
期待效应理论在鱼跃前滚翻教学中的运用蒋爱华
整合现代传媒手段促进体育教学改革——以武术教学为例贾鹏飞,柴春涛
颜元体育思想与阳光体育高海利,杨芳,靳浩
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体育能力徐向鸣
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刘健,鲁红
快乐体育——师生共同的追求刘云涛
航海类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探索毛剑杨
浅议足球教学中战术意识的培养吴昊
"赏识教育"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杨悦,陈志伟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途径研究田林,吴光远
北京市普通高校游泳课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刘艳丽,李绍凯
定向运动美学特征探究李晓智
调动非智力因素优化体育课学习过程夏冬生,胡德堂
论学校体育教育的6种异化戴剑,张振华
选修课程与高中体育课程实行选项课的背景和发展现状李伟超,李斌
论素质教育推进中学校体育肩负的责任杨倩,金芳,汪巧琴
北京市海淀区五棵松中心学区健美操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徐莹莹,陈会杰,宋雅涛
福建永春县中小学开展传统武术白鹤拳的可行性分析黄向亮,郑丽真
小学"贴烧饼"游戏对体育教学的启示陈辉,叶国平
文化软实力背景下的武术对外传播董刚,赵宝虎,何灿
体育社会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辨析何丽花
论健身气功·八段锦在农村老年人群中的推广王燕,李志诚
农村体育对建设新农村的作用及发展农村体育的对策唐光旭,李福,吴本连
浅谈后奥运时代大众健美操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陈星
中学生对特殊奥林匹克运动认知的调查分析罗亚君,吴健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李建园,吴秋林,李广宇
北京田径赛事管理体制的缺陷及创新构想苏荣海,赫兴杰,高飞,齐铭
2010年亚运会对岭南文化的影响张江霞
日本大阪府中老年肥胖女性运动效果的实验研究孔庆涛,刘红
中药对7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大鼠红细胞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曹建民
优秀女子帆板运动员技术特点研究殷剑,朱丽敏
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王皓直拍横打技术的分析研究王振
2008~2009赛季CBA联赛八一双鹿失利诸因素分析柴建设,陶应军,卢振
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传球技术特点分析许连
基层少年羽毛球运动员选材初探唐志
齐齐哈尔市排球后备人才训练价值取向的分析杨桦
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网点学校"式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陈朴,唐湘君,刘丽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竞技状态与成绩的研究沈兆喆,陈文佳,夏伟
体育运动产生的三种方式叶加宝
意志品质在散打运动中的重要性及其培训方法的研究陈红梅,康涛,王猛
表面肌电技术在短跑运动训练中的应用研究刘佳
赛前集训对我国蹼泳女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施俊华,崔丽萍,王海燕
我国网球运动员管理体制的特点卢翀
江苏省青少年沙滩排球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状况的调查与研究张震
利用网球墙练习的网球全程训练模式研究杨敏,沈卫珍
试述小学武术教师的正面鼓励对学生训练的影响张伟,林学芹
浅谈三级跳远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李贞杰,张继亮
学校体育的思想品德培养冯鲁鸿,王冬梅
激发游戏热情的六字诀蔡红,董正旺
浅析400米训练心得体会廉明
普通高校术科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研究黄丽芳
江苏省高校瑜伽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金曼,李锋
小学创建网球特色项目的实践研究范涛
南宁市中学生冬季长跑活动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谭立勇
CDIO视阈下工科院校武术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廖述兵,邢丽
论我国比较体育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郑坚
科学参加健身锻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贺艳东,嵇明海
发掘武术运动自然强化功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孙艳,肖文军
体育课堂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研究谢佩娜
体育消极生产生的原因与对策分析周长荣
体育锻炼对促进中学生情商发展的研究王东星
中学定向运动员认知心理指标的研究胡香球
鲁西南地区重点中学乒乓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王波
浅谈生命教育和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耦合杨央娣,肖明善
小学生支撑跳跃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张永进
体育课有效教学分组的六个策略俞志波,诸海明
影响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六大因素及对策研究纪成周,钟声
从学生感知觉特点的角度探讨体育课堂教学环境设计王自强
赛前运动员心理状态及其调整方法杨旺春
浅析跨栏跑技术动作训练方法武文涛
中国竞技体育强国使命之民族精神需要探析马兆明
努力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角色的转变肖伟,田媛
我国男子篮球运动员"留洋"NBA现状及影响的分析研究任欣,田园
从第25届男篮亚锦赛看中国男篮中锋在亚洲的地位邱团
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动机访谈技术李建国
浅谈中学篮球教学中基本功训练的方法与基本原则邵斌
提高青少年短跑成绩的实验研究邓勇
浅谈少儿短跑运动员训练的几点注意张昌林
逆向创新思维的网球击球技术教学实验研究马大慧,李文辉,于华
投掷项目技术教学的特点及练习手段张有才,范传奇
浅谈体操教学训练中的练习指导方法赵金林
关键词肿瘤病人社区护理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在我国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大多数肿瘤病人经过正规的手术、放疗、化疗后回到家中转入社区治疗。社区医疗对提高肿瘤病人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起着重要作用,而社区护理又在社区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
影响肿瘤病人治疗效果的因素
(1)心理因素:许多肿瘤病人都有焦虑、郁闷心理,心理变化十分明显,大多存在负面心理。许多病人由于住院时间长、次数多,疗效反复,产生厌倦、低落情绪,有时产生绝望心理。这些消极的心理状况严重影响着病人的身心健康[1]。
(2)经济方面的因素:由于肿瘤病人的治疗周期长,医疗费用高,我们所在社区的肿瘤病人大约85%以上家庭经济困难,有70%的病人中断治疗,被迫回到家中,导致治疗效果不好,病情反复,影响了病人的康复。
(3)治疗的不良反应带来的因素:肿瘤治疗目前主要为手术、放疗、化疗,对身体的影响非常明显。手术可导致机械损伤,有的还留有后遗症;放疗、化疗可带来化学损伤和物理损伤,如常见的造血功能障碍、骨髓抑制、消化系统疾病(常见有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腔溃疡)、肝肾毒性反应、脱发等。这些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常使病人产生“生不如死”的念头,有些病人无法忍受这些不良因素而产生自杀倾向。
(4)家庭带来的压力:由于人们对恶性肿瘤的认识存在不同程度的片面性,普遍存在“谈癌色变”的情况,认为得了癌症就等于是判了死刑。病人常常因顾虑家人今后的生活等而严重影响其治疗康复。同时也给整个家庭带来压力,可能造成原有家庭和谐关系的破坏,从而影响着病人的的生存信念[2]。
应做的工作
(1)了解和掌握本社区肿瘤病人的基本情况,建立肿瘤病人联系卡片和档案,并定期进行随访,了解他们的问题状况,并告知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的方法。对于处理不了的问题可记录并联系社区居委会等部门共同处理。
(2)心理护理:肿瘤病人康复的重点是心理护理。心理状态的好坏与康复密切相关,病人的精神压力往往不是药物和其他疗法能解决的。因此护士应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职业、知识结构、病程、病情及治疗或康复阶段的心理状态以及病人的个性特征、心理承受能力等,积极与病人交流、畅谈,寻求与其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取得病人合作,正确引导病人对疾病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肿瘤爱心家园,让肿瘤病人在“爱心家园”互谈体会,相互鼓励,邀请抗肿瘤成功的病友谈自己的心得体会是最好的方法。通过护理人员的关怀和心理疏导,使肿瘤病人体会到肿瘤并不可怕,乐观、愉悦的生活有利于提高其抗病能力。
(3)家庭关怀:社区肿瘤病人大部分时间在家休养,特别是化疗后的病人的生理机能和心理创伤的恢复都离不开家庭成员的支持。护士应将家属纳入宣教对象,根据家庭成员的知识水平、家庭状况等进行疾病知识、保健知识、心理学知识等方面的指导和宣传,使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抱着积极的态度,给长期陪护的病人更多的支持和心理安慰,让其注意饮食和休息,这样可以减轻压力,从而减轻患者焦虑心理,为病人提供更好的社会支持,促进病人康复。
(4)饮食指导:肿瘤患者由于治疗,特别是放疗、化疗后产生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厌食、腹泻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护士应耐心讲解饮食和休息在治疗中的作用,帮助患者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养成良好的卫生和休息习惯,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5)适量运动和自我防护:鼓励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护士应根据患者的体能和兴趣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鼓励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气功等,提高他们的身体抵抗力。放疗、化疗后患者的免疫力非常低下,护士应指导患者做好自我防护,告知患者应避免受凉感冒、避免到人多的场合等,以免引起感染[3]。
(6)呼吁社会建立肿瘤病人治疗基金,解决肿瘤病人因家庭经济困难放弃治疗的实际困难。
总之,肿瘤患者的社区护理任重而道远,我们应当动员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关注肿瘤患者,给他们带来生的希望。
参考文献
1邹海欧.浅谈我国社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护士进修杂志,1999,14(11):11.
2.中国体育经济学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白耀东,樊行健,许传宝,BAIYao-dong,FANXing-jian,XUChuan-bao
3.中国体育文化与奥运文化之浅析马渝,MAYu
4.浅析竞技武术国际化问题四川体育科学刘洪涛,彭瑞,LIUHong-tao,PENGRui
5.拉萨体育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研究王利永,李卫华,刘晓梅,WANGLi-yong,LIWei-hua,LIUXiao-mei
6.浅析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体育文化阴涛,周勇,YINTao,ZHOUYong
7.体育产业以体育文化为基础张锐,王子丹,ZHANGRui,WANGZi-dan
8.我国高校体育无形资产管理现状分析秦为锋,王亚飞,QINWei-feng,WANGYa-fei
9.速度攀岩运动员肌肉疲劳的表面肌电信号分析方法金锦萍,JINJin-ping
10.篮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及其营养补充李登光,景会锋,王小梅,LIDeng-guang,JINGHui-feng,WANGXiao-mei
11.生物自由基与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曹海信,赵启权,李世明,CAOHai-xin,ZHAOQi-quan,LIShi-ming
12.关于训练方式对标枪运动员血清酶和尿素氮影响的测试研究刘连山,LIULian-shan
13.大豆皂甙饮料缓解体力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王小宇,吕晓华,WANGXiao-yu,LUXiao-hua
14.肌肽与运动能力熊正英,张新辉,XIONGZhen-ying,ZHANGXin-hui
15.补肾益气中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钱振宇,徐卫华,刘俊,QIANZhen-yu,XUWei-hua,LIUJun
16.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其防治进展孙君志,苏全生,SUNJun-zhi,SUQun-sheng
17.背腰部按摩对运动员免疫能力的影响陈香仙,CHENXiang-xian
18.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新老规则前后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和比较研究马祥房,MAXiang-fang
19.竞技能力结构及其协调模型研究张建华,ZHANGJian-hua
20.大学生在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中心理性别差异的探讨付丽明,FULi-ming
21.浅谈情感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黄毅,HUANGYi
22.浅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发展学生个性张葵,ZHANGKui
23.专项运动素质与110m跨栏训练的相关性研究陶宏军,TAOHong-jun
24.世界优秀男子110m栏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与运动成绩分析王新宝,郭庆双,WANGXin-bao,GUQing-shuang
25.对我国优秀男子800m运动员前后程跑技术运动学特征的比较研究章翔,刘俊,何青,ZHANGXiang,LIUJun,HEQing
26.浅谈高校赛前短期集训400m栏的训练陈晓宏,宋元平,CHENXiao-hong,SONGYuan-ping
27.试论中长跑训练内容和手段的合理安排对体能恢复的促进作用姚正曙,章翔,YAOZheng-shu,ZHANGXiang
28.中国篮球协会成都篮球学校后备人才培养前景与对策研究王小安,张培峰,王兴宇,WANGXiao-an,ZHANGPei-feng,WANGXing-yu
29.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2006年法网发球技术运用能力分析及对策研究欧超,OUChao
30.试论我国女子手球技战术训练要以速度为中心付银鹰,周娟,FUYin-ying,ZHOUJuan
31.浅谈我国沙滩排球运动员选材石坤,崔秀云,SHIKun,CUIXiu-yu
32.谈谈与死亡相关联的中老年健康教育聂啸虎,NIEXiao-hu
33.四川体育科学肥胖基因与运动张颖,ZHANGYing
34.成都市3~6岁幼儿体质状况分析白杨,李颖,BAIYang,LiYing
35.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以人际关系和谐促进社会的进步葛艳荣,李俊达,GEYan-rong,LIJun-da
36.对镇江市企业单位职工的健身现状调查与科学方法指导研究郝小刚,须晓东,HAOXiao-gang,XUXiao-dong
37.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目标与内容的探讨范运祥,FANYun-xiang
38.基于网络环境体育教育社会评价的特点与原则唐远金,TANGYuan-jin
39.普通高校三自主体育课教学模式实践研究胡万祥,HUWan-xiang
40.论人本主义视域下的体育教育观王亚飞,WANGYa-fei
41.对安徽省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陈威,刘超,赵先卿,CHENWei,LIUChao,ZHAOXian-qing
42.试论高校体育评价取向在贯彻终身体育思想中的地位刘明昌,LIUMing-chang
43.激励管理机制在健美操训练中的运用研究邱建钢,QIUJian-gang
44.谈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中的作用周婷婷,ZHOUTing-ting
45.普通高校体育教育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姜同仁,钱杰,JIANGTong-ren,QIANJie
46.论青年田径教师教学能力素质的培养及提高途径武旎,WUNi
47.高校高年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和探讨徐玉娟,沈丽英,XUYu-juan,SHENLi-ying
48.利用体育教学档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思考刘晟,LIUSheng
49.利用高校体育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左刚,ZUOGang
50.现代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研究范佳音,杨远波,FANJia-yin,YANGYuan-bo
1.西部地区群众体育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石江年
2.中国竞技体育的私人提供分析刘福祥
3.体育营销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研究唐建忠
4.影响我国体育消费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因素李朝晖
5.体育旅游与2008年奥运会莫再美
6.论改革时期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的变化及其体育物质环境的发展刘官元
7.我国足球经纪人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娄道舰
8.科学人文主义的体育教育价值观王德华,张娟
9.21世纪我国体育法制之我见何艳君
10.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理论思考吴亚初
11.体育智力说刘家齐
12.河南省体育市场构成及发展趋势研究曹庆雷,陆海
13.运动与血睾酮黄何平,朱俊英
14.运动性疲劳概述付克翠,陈菊平,陈元武
15.运动性蛋白尿与肾脏细胞凋亡之间关系的初探陈伟,汤长发,唐凯
16.器械体操课学生心理疲劳产生的原因与预防赵元吉,曹永英
17.大众足球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四川体育科学陈仲明
18.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产生损伤的原因及分析张宏智
19.高校网球选修班学生网球肘的预防和治疗吴桂宁
20.儿童少年运动员的运动性贫血及其防治李军hHTTp://
21.心率变异性在健康人群及其在体育运动中应用的研究概况钟运健,吴纪饶,郑松波
22.影响篮球裁判员临场心理素质稳定性因素分析及对策熊卫权
23.浅谈武术套路教学中初学者的情绪调控王红芳,周伟锋
24.体育科研中多元总体均值推断的效果检测刘钦龙
25.从36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分析我国高低杠项目的优势与差距刘智丽
26.试论足球运动员的位置感周伟,禹文
27.浅论中学业余田径训练的特点及其控制过程周红萍
28.关于田径项目中爆发力训练方法的探讨胡雪春
29.排球比赛中教练员的谋略举措王恒
30.2008残奥会战略与我国坐式排球运动现状王小娟
31.对第10届全国大学生健美操锦标赛的思考张蕊
32.定向运动比赛中基本技能的运用研究周红伟
33.对我国竞技体操科研状况的分析任挽澜
1.改革开放形势下四川竞技体育的回顾与展望(下)崔莉,聂啸虎,潘华,张居可,邱凌云
2.中国体育工程的发展策略研究韩军生,张宁,HANJun-sheng,ZHANGNing
3.我国职业竞技体育产权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陈军,CHENJun
4.体育消费者行为的前景理论研究刘玉,詹兴永,LIUYu,ZHANXing-yong
5.营造和谐消费环境中的体育营销行为分析孙立海,李丽,丁俊,SUNLi-hai,LILi,DINGJun
6.武术在世界体育文化互动中的发展刘丽霞,蔡菁,LIULi-xia,CAIJing
7.武术国际化传播的媒介研究王林,WANGLin
8.不同有氧训练方式对红细胞老化和损伤的影响王秋海,黄玉山,WANGQiu-hai,HUANGYun-shan
9.运动对CRP的影响及在预防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赵君,陈曦,曾庆国,赵霜
10.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对女大学生心血管机能的影响黄义,穆丹,陈长江,HUAHGYi,MUDan,CHENChang-jiang
11.运动对女大学生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徐培,HUANGYao,XUPei
12.观众效应研究的理论综述董广叶,DONGGuang-ye
13.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剖析及对策研究李爽,王玉刚,LIShuang,WANGYU-gang
14.简单性与复杂性——体育教学思维方式的不同视野赵闯,谭明义,周学荣,ZHAOChuang,TANMing-yi,ZHOUXue-rong
15.对四川省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与激励方法的调查研究王晖,WANGHui
16.师范院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邱达明,QIUDa-ming
17.现代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问题思考陶克祥,周志俊,TAOKe-xiang,ZHOUZhi-jun
1.对比分析国内外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张琴,董红刚,徐志平,ZHANGQin,DONGHong-gang,XUZhi-ping
2.浅析体育博客的新闻传播影响力王健,WangJian
3.大型体育场馆基本属性分析及投融资的启示刘英,刘稀蓉,LiuYing,LiuXi-rong
4.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探索蔡廷川,魏嘉陵,CaiTing-chuan,WeiJia-lin
5.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赞助营销的研究袁健,贾志强,胡飞,YUANJian,JIANZhi-qiang,HUFei
6.南阳汉画像中蕴涵的汉代传统休闲体育文化刘其龙,LiuQi-long
7.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影响王蓉,WANGRong
8.运动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蔡国梁,蔡国锋,徐成梁,CAIGuo-liang,CAIGuo-feng,XUCheng-liang
9.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股四头肌表面肌电图的变化马国际,刘小莉,MAGuo-ji,LIUXiao-li
10.四川体育科学运动对肝脏的影响(综述)胡尧,周进,HURao,ZHOUJin
11.耐力训练与少量限制饮食减体重效果的比较研究鲁建仁,黄徐根,LUJian-ren,HUANGXu-gen
12.中长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产生评定与消除探析亓丰学,QIFeng-xue
13.运动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结合邹文,霍瑞,徐明,代毅,谢江涛,彭烨
14.对激流回旋运动员营养恢复的探讨曹永良,张磊,黄志强,CaoYong-liang,ZHANGLei,HUANGZhi-qiang
15.浅谈少年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与比赛成绩的关系马小宾,MAXiao-bin
16.体育锻炼心理学研究综述亓锋,周阳,QiFeng,ZHOUYang
17.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探讨韩军,李翔,HANJun,LIXiang
18.大学生身体锻炼动机量表的编制与检验翟一飞,陈阳,ZHAIYi-fei,CHENYang
关键词:篮球运动;身体特点;身心健康;影响
篮球运动以其独特的娱乐性、观赏性、竞争性、健身性吸引着广大中职生参与其中,因此只有更多地了解篮球运动对中职生的影响情况,才能更科学地对中职生进行身心发展的各项训练,从而提高中职生的个人素质,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
一、篮球运动的特点
篮球运动场地较多,设备简单,便于开展。运动时间可长可短,组织自由。篮球运动需要参与者快速奔跑、突然与连续起跳、敏捷反应与力量抗衡。经常参加篮球运动,可使身体各部分肌肉坚实、发展匀称、体格健壮。
篮球运动可以促进人的力量、速度、耐力、弹跳、灵敏等运动素质的发展。篮球运动也是一项高强度的对抗性运动,要求机体的代谢能力旺盛,体内能源物质快速转换。
二、中职生的身体特点
(一)生理特点
中职生正是骨骼生长发育时期,肌肉含水分较多,肌力较弱,耐力差,易疲劳。在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均衡,往往兴奋大于抑制,易冲动。他们的心肌纤维较细,弹力纤维分布较少,所以心缩力弱,心率快。
(二)心理特点
职业学校学生,很多是升高中落选的,从而感到自卑和缺乏自信,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都自我感觉低人一等。但这样的学生自尊心一般都比较强,他们特别看中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强
烈希望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别人的认同和尊重。在心理上还存在许多其他的不良现象,比如:逆反心理、纪律松懈、社会和集体责任感欠缺、贪图享受、不尊重他人、自私任性、厌学旷课等。但他们对未来充满理想,可塑性非常强,只要有适宜的环境条件,他们就会积极地投身其中,充分地展示自我。
三、篮球运动对中职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一)对中职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1.有助于增高
篮球运动可加强骨骼的柔韧性,加固关节的稳定性,对骨骼的增长与增粗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直接有助于中职生身高的发展。
2.有助于肌肉的发育
篮球运动会使中职生的肌纤维增粗,能加快中职生的肌肉
发育。
3.有助于神经系统的发育
在比赛条件下,运动员的注意力非常集中,精神高度紧张,这对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运动性机能的能力起着良好的训练作用。
4.有助于弹跳力的增强
在篮球比赛中,争抢篮板、跳投、盖帽、补篮时,运动员要跳得高、速度快、跳得及时,篮球运动中的行进间上篮及抢篮板等技术动作都是发展中职生弹跳素质的重要因素。
(二)对中职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篮球运动不仅是技术与身体的对抗,也是意志与智慧的较
量。篮球比赛也是一场心理交锋。运动员的智慧、胆略、意志、活力与创造力,决定着比赛的成败和运动水平。篮球运动是一项把变换、结合、转移、持续融为一体的集体攻守对抗项目。要求中职生反应快速、判断正确、随机应变、有勇有谋、机智善断,从而促进大脑功能与智力的发展。在篮球运动中,通过多种感知觉的参与可以发展中职生的运动记忆,经过长期的学习可形成运动技能的动力定型和高度的自动化。这有利于中职生在快速、复杂的情况下做出迅速、正确的判断。
(三)对中职生性格、能力方面的影响
1.能培养中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进行篮球运动能交到更多的朋友,社交圈子广。通过和同伴的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篮球的技术与战术学习过程,共同体验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有助于拉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
良好的群体关系。
2.能培养中职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篮球运动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学生经常地在强烈地对抗中运用各种技术,如:篮下进行强烈对抗中运用的抢篮板球技术、投篮技术或进行补防等,在这种需要具有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中,非常有利于培养中职生机智、勇猛、灵活、果断的意志和精神。
3.能培养中职生的团队精神
篮球运动中通过球队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球队整体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为了取得胜利,它要求每个队员必须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中职生好胜心非常强,常常为胜利激动、自豪,为失败惋惜和懊悔。为了争取胜利,他们会互相鼓励,相互学习,争取让技战术发挥到最大限度,以争取竞赛场上的胜利。
因此,在中职学校大力开展篮球运动对中职生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师责无旁贷要认真组织,学校的相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推动篮球运动在职业学校中的发展,促进中职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焕林,邓丽艳.篮球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调查研究[J].青春岁月,2011(8).
[2]刘洪庆,马召峰.浅谈篮球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术研究,2011(5).
上一篇:餐饮服务心得体会(9篇)
下一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5篇
热门推荐